宜昌是湖北第二大城市,除汉族以外还有土家族还有等其他民族,因而在文化上更是兼容并包,婚嫁习俗也是如此,各地联姻让宜昌地区的婚嫁更具趣味。
自古就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说,而男女各自所处的环境则决定了他(她)们要如何娶来如何嫁。《中国民俗通志——婚嫁志》中说道:“婚俗,是关系到人类种族繁衍`人丁兴旺和社会组成的一种本能文化。婚俗即是人类的动物属性不断减少`文化属性不断增加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民俗事项。因此,各个民族对于婚姻的缔结都异常重视,并有一套完整的习俗与之相配合。”本文就将向您介绍宜昌地区的婚嫁习惯,领略夷陵人的婚嫁风俗。
宜昌历史悠久,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现在的宜昌地区辖宜昌城区、远安、当阳、宜都、枝江、五峰、长阳、秭归、兴山共九个县市,其中五峰和长阳为土家族自治区。本文将根据婚嫁中各个程序的进行时间来讲述宜昌各地的习俗。
不管在哪里,男女双方要结婚,家长是一定要见的,类似于古代的相亲。现代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开化,因此恋爱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以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成了自由恋爱,父母的意见只用来做参考,而媒婆一说也改成了“介绍人”在宜昌,当哪家的女儿带回家一个陌生的男孩时,邻居们就会开始猜测:是不是这个姑娘的对象啊而如果哪家的儿子带回家一个陌生的女孩,街坊们同样会七嘴八舌:莫不是带着媳妇回来了一般情况下,只要双方父母见过面,而且点过头,这庄婚事就算有盼头了,因为在宜昌拜见对方父母叫做“过门”也就相当于“订亲”了。过门后,双方父母会一起吃顿饭,讲究点的人家还会请一些很重要的亲戚(又叫己亲),比如舅舅,姑姑,叔伯等。比起早年靠媒婆说亲要简单的多。
定亲过后,就是要选日子了,也就是所谓“请期”。①日子的选定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首先,看季节,哪个季节适合结婚,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关于季节的要求已经差不多没有了。其次是看年月日,主要方式是占卜,有句话说“按老皇历办事”就是讲的现代人择期的简便方法。最后是时辰的选择,古时迎娶的时间多在黄昏后,而现在迎娶的时间多为上午,估计是为了方便中午宴客。
日子选的比较近的新人从定下日子起就要开始忙碌了。按习惯一般是由新郎新娘一同去请双方的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当然男方亲戚要给新娘红包而女方的亲戚也会给新郎红包。另外男方还要请大约六个生活相对幸福的邻居或远房亲戚家庭一同去迎亲。还有就是要请一个“支客司”(也就是“司仪”),当然这个人必须是当地有一定地位并能言善道的人。婚礼当天的所有活动都将由他主持调配。现在多数家庭选择在饭店举办婚宴,所以相对比较简单,如果在家举行婚宴则要慎重选择厨师等,并在婚礼前一天开始准备婚宴。
女方要准备的东西相对来说不多,但比较烦琐,也比较重要:嫁妆。在中国古代,女儿出嫁时嫁妆的多少成为了这家是否富裕的标志。也可以说是父母怕女儿因着家底不丰厚而在婆家遭受不公待遇而采取的一些防范措施。发展到现在,女儿家出嫁的嫁妆已经远远没有当时的丰富全面了,大多数被数额不菲的钞票所代替。但也依然有些讲究的人家会按旧俗给女儿准备棉絮,箱子,梳妆台等物品。棉絮一般为四套或者八套,现在也有准备六套的。
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婚俗内容,一般在离开娘家前半月或者一月开始唱“哭嫁歌”。长阳和五峰都有过。②哭嫁,即新娘的女性亲戚和同村的姑娘日夜轮流陪着哭,内容一般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因为新娘的身世境遇不同,其哭嫁内容和形式也有不同。这个程序将会一直持续到新娘出嫁的前夜。特别是天亮之前,父母、姐妹与新娘对哭时,养育之恩、手足之情、依恋之心,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好似撕人肺腑,旁观者无不落泪,真有生离死别之感。
喜期到,男家在迎亲前三日,准备迎亲,应酬宾客。迎亲的前一天,男方将备办的各样花红彩礼送到女家,向女方交待彩礼、衣物等,并接洽第二天娶亲事宜,这叫做“过礼”。过礼回来,男方设家宴,邀请新郎亲友中的未婚青年欢聚一堂,通宵饮酒歌唱,以示祝贺,这种贺喜仪式叫“陪十弟兄”。形式类似于下面要提到的女方的“陪十姊妹”。其实,说是十兄弟,实际上却并不限定十人。届时,席上设一令杯选一歌师傅唱开台歌开令,然后依次歌唱,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菜,唱的不好的就罚喝酒。陪十弟兄歌在演唱形式上,按不同曲牌与歌词的需要,或独唱或对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其内容除歌手们相互奉承贺喜之类的吉利话外,一般故事、古人、盘歌(猜调)之类的歌均可唱。有的还用唢呐或丝弦伴奏。最后仍然由歌师傅唱圆台歌,收令散席。
与此同时,女方的哭嫁也已进入高潮部分,入夜,摆放着姑娘陪嫁物品的堂屋里红烛生辉,香烟缭绕。两张朱红桌子摆在堂屋中间,桌上放有糖食果饼和葵花、板栗、核桃、花生等干果,被邀的9位土家未婚女子围桌而坐,陪新娘唱十姊妹歌,谓之陪十姊妹。歌声通宵达旦,直到新娘出嫁前一个时辰才降下帷幕。这一习俗不仅在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聚集地有,在远安、枝江等县也有。“陪十姊妹”作为土家族婚俗中最隆重的礼节,其特点是规模大、内容多、形式活、气氛浓。但相比之下“陪十弟兄”所唱的歌曲更具有阳刚之气,歌词排列密集,曲调起伏不大,节奏性较强。
迎亲这天,亲友齐聚。一大早男方就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而此时女方的亲友则在与新娘做最后的告别,在兴山和枝江等地新娘的妈妈在婚礼当天是不送亲的。除了爸爸妈妈的嘱咐以外还要再次清点嫁妆,亲戚朋友还要往作为嫁妆的箱子里塞钱,这些钱就是所说的“压箱底”的钱。一般情况下男方会把时间算好以保证中午12点之前返回新房。刁难新郎的任务一般是交给伴娘的,新郎到女方家里之后伴娘要想尽各种办法不让新郎进门,包括提问或者要求唱歌啊,当场再次求婚等等,如果新郎觉得难为情可以给红包以买通伴娘使其开门。当然即使新郎进了门也是不可能让他轻易接走新娘的。必不可少的一招——藏鞋子。伴娘在新郎进门之前把新娘的鞋子藏起来,其目的有两个,其一就是要红包,其二就是告诉新郎要将新娘抱走,因为在宜昌新娘从自己家到婆家的路程中脚是不能落地的。
迎亲队伍在返回过程中是要按顺序排列的。一般排在前方的是装嫁妆的车,紧跟着是新人乘坐的车,后面则是迎亲的和送亲的亲友的车,当然如果有摄像的话,摄像的车就在最前面了。到达婆家以后男方的支客司还要大声向来客通报新娘嫁妆的明细。③现代婚嫁中“拜堂”这一环节已经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当新娘到婆家时男方的己亲都要在堂屋(客厅)等候新娘敬茶,新娘每敬一杯茶,喝茶的人就要给一个红包。当新娘的嫁妆收拾停顿之后,婚宴就开始了。婚宴上一般要准备15道菜加一个火锅。新郎和新娘则要在婚宴过程中给每一位客人敬酒。
在宜昌,一直流行着闹洞房的习俗。④闹洞房,始于六朝。有的地方称“逗媳妇”、“吵房”, 即在婚礼当天晚上,亲朋好友,无论长辈、平辈、小辈都聚入新房中道喜嬉闹,皆无禁忌,素有“三日不分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
到这里一场婚礼就结束了,但并不是说整个婚嫁过程都结束了,在宜昌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回门。回门的时间一般是在婚礼后的第三天,女儿和女婿一起回娘家,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意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而女方父母也会非常重视,所以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而这也就是婚嫁全部过程的终结。
1、秦良玉
秦良玉,忠州人。胆智过人,擅长骑射,又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行军治兵,号令严明,所领军队号称“白杆兵”,远近闻名。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处死楚王朱华奎,率兵再次进犯四川,秦良玉上呈全四川形势给巡抚陈士奇,建议派兵守十三个关隘,但陈士奇不用,秦良玉又找巡按刘之勃,刘之勃同意秦良玉的计策,但是却无兵可派。
2、梁红玉
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3、武则天
武则天,自名武曌,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酷爱诗歌乐舞,称帝后,她御撰了大量雅乐作品,如《唐明堂乐章》、《唐大飨拜洛乐章》等,对唐代音乐文化的繁盛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开始启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杀死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4、穆桂英
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穆桂英与佘赛花有许多共同点。佘赛花是因为打败了杨继业,杨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败将;她们俩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穆桂英比佘赛花高出一筹的是战术。
5、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秦良玉
-梁红玉
-武则天
-王昭君
-穆桂英
8,中国历代美女、才女: 嬉妺mò(不是妹字)——就是妺喜,又作末喜,末嬉;有施氏,名妺,姓嬉;夏朝第十七位君主桀(名履癸)的王后。当时有施国的公主,举国最美的姑娘。 苏 妲己——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而苏护苏家正是出自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苏庄。商纣王(汤 子辛)的爱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在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姬发)所杀。 褒bāo姒sì——西周幽王(姬 宫湦shēng)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西周时褒国人。“烽火戏诸侯”由她而来——古版“狼来了”。 骊姬——(春秋),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死,奚齐继立,被晋大夫里克等杀死,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公元前650年,骊姬诬害太子罪迹暴露,被杀死。 夏姬——春秋时郑穆公之女。初嫁子蛮。子蛮早死,继为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妻,生子徵舒。御叔死,她与陈灵公、大夫孔宁、仪行父私通。徵舒射杀灵公,孔宁等奔楚,请楚师伐陈。她被楚庄王所俘,送给连尹襄老为妻。襄老战死,她从申公巫臣谋,托词归郑,后申公巫臣娶以奔晋。夏姬生得蛾眉凤眼,杏眼桃腮,狐色狐媚,妖*成性。 施 夷光——西施,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汉族,今浙江苎萝村人(在诸暨城南)。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 郑旦——是历史上一位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郑旦好剑,性格刚烈。但多年来,西施是广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郑旦呢,倒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约在公元前490年,郑旦被越王勾践选中与西施,教以礼仪,习以歌舞,献吴王为妃,以迷惑吴王夫差,离间其君臣关系。她们临危受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扮演了使者和间谍的角色。 毛嫱——毛嫱是春秋时期越国绝色美女,与西施时代相当,相传为越王爱姬。最初人们对她的称道远远超过西施。她应该是“沉鱼”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韩非子》有云:“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管子·小称》中有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可见毛嫱一直居西施之前。后毛嫱逐渐不为人知,西施则成为美的象征。 息妫guī——息夫人, 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息夫人初到息国时,息国的国力已是衰弱不振。见君候整日沉湎于酒色,疏于政事,她忧国忧民之心寤wù寐mèi不忘,就变着法儿规劝息侯勤于朝政,亲贤士,远群小,奖耕战,兴农商。息侯听了夫人的劝导,使息国慢慢地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虞姬——“霸王别姬”那位。一种说法虞美人又叫虞姬,真名虞薇,她和项羽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日久生情,终於结为连理。有人考证,虞姬并非真名,因她出生于常熟虞山脚下一个村舍里,史家以其出生于称呼之,遂有“虞姬”之名。还有一种说法虞姬很可能是虞国的后人,姓姬,为了区别其他的姬姓女子,叫虞姬。 班 婕妤——西汉文学家。名不详,楼烦人,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诗赋。成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不久赵飞燕得宠,谗之,惧祸自求供养太后,成帝许其入长信宫侍奉。 班昭——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博学高才。兄班固著(汉书),未成而卒,和帝命她继续撰成。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为曹大家。年七十而卒。 蔡琰yǎn——东汉末女诗人。字文姬,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妙解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后天下大乱,她被胡骑所获,陷于南匈奴十二年,后曹操遣使以金璧赎之。后再嫁与同郡董祀。(胡笳十八拍)相传是其作品。 貂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三国志没有记载。她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女,为拯救汉朝,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另:纠正一个大家经常犯的错误,王允利用貂蝉对于董卓和吕布使用的是“连环计”,最多只能叫“连环美人计”,绝对不是“美人计”。孙权利用孙尚香对刘备用的才叫“美人计”——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千万别搞错了。 王嫱——字昭君,乳名皓月,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人,汉族。 杨 玉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小字玉环,道号太真,陕西华阴人,后随家迁至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市韩阳镇独头村)。 赵 飞燕——汉成帝(刘骜ào)皇后。能歌善舞,体态纤美,轻盈如燕,相传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称“飞燕”。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平帝即位后,被废为庶人,自杀而亡。 卓 文君——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萧皇后——愍皇后,萧姓,隋炀帝皇后。父西梁孝明帝萧岿kuī,母张皇后。中国历史上能象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寥寥无几。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天生就是人间尤物,脸似牡丹,美眸流盼,腰似杨柳,仪态万千,娇媚迷人,几乎集天下之美于一身。她自十三岁成晋王杨广妃后,便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隋场帝皇后、宇文化及淑妃、窦建德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王妃,最后又成比她小15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 武曌zhào(武则天为自己造的字,意指日月当空)——武则天,汉族,中国正统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上官 婉儿——664-710年,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唐代中原陕州,今中原河南三门峡人士 其曾祖上官弘为隋江都官盐移居扬州,其祖父上官仪家于江都。唐中宗时,上官婉儿成为中宗后妃之一,被封为昭容,故又称上官昭容。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 唐琬——唐琬,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详。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唐琬是陆游的表妹兼第一任妻子,陆游和唐琬是表兄妹。代表作:《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意缄心事,独语斜难。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穆 桂英——北宋名将,座驾:桃花马,兵器:梨花枪,经典之战:大破天门阵。穆桂英也是个“杨门女将”。她是杨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杨业的孙媳妇。虽然历史上无证据证明穆桂英战场上的功劳,民间却流传了许多故事。穆桂英与佘赛花有许多共同点。佘赛花是因为打败了杨业,杨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败将;她们俩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 李 师师——李师师原本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之女,三岁时寄于佛寺,老僧为其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认为她有佛缘,因佛门弟子称“师”,故名李师师。后其父因罪死于狱中,她被邻居收养长大,出落得花容月貌,擅歌舞、琴棋书画,一时间成为汴京一代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宋徽宗也闻其名欲一亲芳泽。在小说《水浒传》中,和燕青关系暧昧=。= 柳 如是——本姓杨,名影怜,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浙江嘉兴人,明末清初名妓,生于1618年,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陈 圆圆(邢沅yuán)——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就是她(宾语,主语是吴三桂)!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原系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明被清灭不能怪她,她只是帝王将相手中的财物而已。《鹿鼎记》中陈珂他妈,韦小宝见了她(当时应该40多岁),差点来个母女通吃= =!可见其美貌。
夏口风味三宝白渣肥鱼,是传统名菜,用南津关地区出产的肥鱼肥肉蒸制而成。鲜嫩的鱼汤味道鲜美,菜肴清淡原汁原味,深受中外食客的喜爱。在此基础上,还有绣肥鱼、牡丹珍珠肥鱼等颜色。三友神仙鸡三友神仙鸡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传统名菜。
宰杀洗净后,将整只鸡放在沙碗中用各种调料腌制,然后加入汤、香料、冰糖等调料煮沸,再将鸡煮熟,放在小火(大火)的盘子里。鲜亮,清香,原汁原味。相传三友仙鸡之名,源于宋代的三苏。早在北宋嘉裕元年(公元1056年),苏洵、苏轼、苏辙三位著名文学家,从家乡梅州(今四川眉山县)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赶考。路过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被三大古洞的险峻所吸引,便备了酒菜来此一游。以酒吟诗,胜于神仙。后人为了出名,把三苏吃的鸡菜命名为三巡神仙鸡。
后来南宋诗人陆游于宋道五年(公元169年)登上三游洞,在三游洞石壁上汲水沏茶作诗。传说他曾经品尝过三巡神仙鸡的美味。现在的三巡仙鸡更是大名鼎鼎。峡口珍珠汤,峡口风味三宝,是根据西陵峡壮丽的景色制作的美味佳肴。蒸好的鸡蛋做成西陵峡口的山峰,飘在鸡汤的面条上,三色鱼丸做成珍珠飘在群山之间。他们的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它看起来很迷人,尝起来很新鲜。干锅茶树菇茶树菇产于神农架,质地清香,口感舒适。配以长阳腊肉,烹制时加入葱、葱,融合南北口味,形成独特风味。
配料:茶树菇、长阳腊肉、小葱、洋葱等。鸡泥桃花鱼在长江三峡附近的宜昌市,有一道传统的名贵汤菜,叫做鸡泥桃花鱼。它由桃花鱼、鸡胸肉、鱼肉等制成。每当端上餐桌,就像一朵清新艳丽的桃花,格外诱人。而且这种汤鲜嫩软糯,营养丰富,是汤中难得的上品。谁知道这条艳丽的桃花鱼,还有一个感人泪下的故事西汉时期,香溪河边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美女,名叫王昭君。汉武帝时,她被选入宫中。后来,汉朝与匈奴和解,匈奴人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求婚。
王昭君,一个深明大义的陌生女孩,主动请缨,要求插一脚。临行前,昭君回老家探亲,送别老乡。昭君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桃花正在凋零的时候,我看到漫天的英姿缤纷落下,仿佛他也是为昭君而受伤。在这场雨里,昭君告别了父母、乡亲、家乡,登上了一艘正在远行的船。小船载着昭君缓缓远去,漫天的桃花仿佛承受着昭君的离别,都飞了起来,落在香溪里,跟随着昭君的香船。远远的,远远的,再也看不到亲人的身影,哺育自己成长的香溪河,将永远和你说再见。
昭君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伤和对故土的思念,不禁含泪弹起了琵琶。泪水溅落在带弦的桃花花瓣上,被昭君泪水浸湿的花瓣变成了桃花鱼。就这样,昭君一路的眼泪,把满河的桃花瓣变成了桃花鱼。船到夷陵峡,琵琶弦不响,河中桃花鱼入桃花潭,与这位去了异国的美人告别。今天,当人们来到宜昌品尝美味的鸡酱桃花鱼时,似乎这种华丽的桃花鱼仍然是tel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而婚嫁作为人生一件大事更是受到空前重视,因此各地都有不同的婚俗习惯,宜昌是湖北第二大城市,除汉族以外还有土家族还有等其他民族,因而在文化上更是兼容并包,婚嫁习俗也是如此,各地联姻让宜昌地区的婚嫁更具趣味。
自古就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说,而男女各自所处的环境则决定了他(她)们要如何娶来如何嫁。《中国民俗通志——婚嫁志》中说道:“婚俗,是关系到人类种族繁衍`人丁兴旺和社会组成的一种本能文化。婚俗即是人类的动物属性不断减少`文化属性不断增加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民俗事项。因此,各个民族对于婚姻的缔结都异常重视,并有一套完整的习俗与之相配合。”本文就将向您介绍宜昌地区的婚嫁习惯,领略夷陵人的婚嫁风俗。
宜昌历史悠久,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现在的宜昌地区辖宜昌城区、远安、当阳、宜都、枝江、五峰、长阳、秭归、兴山共九个县市,其中五峰和长阳为土家族自治区。本文将根据婚嫁中各个程序的进行时间来讲述宜昌各地的习俗。
不管在哪里,男女双方要结婚,家长是一定要见的,类似于古代的相亲。现代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开化,因此恋爱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以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成了自由恋爱,父母的意见只用来做参考,而媒婆一说也改成了“介绍人”在宜昌,当哪家的女儿带回家一个陌生的男孩时,邻居们就会开始猜测:是不是这个姑娘的对象啊而如果哪家的儿子带回家一个陌生的女孩,街坊们同样会七嘴八舌:莫不是带着媳妇回来了一般情况下,只要双方父母见过面,而且点过头,这庄婚事就算有盼头了,因为在宜昌拜见对方父母叫做“过门”也就相当于“订亲”了。过门后,双方父母会一起吃顿饭,讲究点的人家还会请一些很重要的亲戚(又叫己亲),比如舅舅,姑姑,叔伯等。比起早年靠媒婆说亲要简单的多。
定亲过后,就是要选日子了,也就是所谓“请期”。①日子的选定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首先,看季节,哪个季节适合结婚,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关于季节的要求已经差不多没有了。其次是看年月日,主要方式是占卜,有句话说“按老皇历办事”就是讲的现代人择期的简便方法。最后是时辰的选择,古时迎娶的时间多在黄昏后,而现在迎娶的时间多为上午,估计是为了方便中午宴客。
日子选的比较近的新人从定下日子起就要开始忙碌了。按习惯一般是由新郎新娘一同去请双方的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当然男方亲戚要给新娘红包而女方的亲戚也会给新郎红包。另外男方还要请大约六个生活相对幸福的邻居或远房亲戚家庭一同去迎亲。还有就是要请一个“支客司”(也就是“司仪”),当然这个人必须是当地有一定地位并能言善道的人。婚礼当天的所有活动都将由他主持调配。现在多数家庭选择在饭店举办婚宴,所以相对比较简单,如果在家举行婚宴则要慎重选择厨师等,并在婚礼前一天开始准备婚宴。
女方要准备的东西相对来说不多,但比较烦琐,也比较重要:嫁妆。在中国古代,女儿出嫁时嫁妆的多少成为了这家是否富裕的标志。也可以说是父母怕女儿因着家底不丰厚而在婆家遭受不公待遇而采取的一些防范措施。发展到现在,女儿家出嫁的嫁妆已经远远没有当时的丰富全面了,大多数被数额不菲的钞票所代替。但也依然有些讲究的人家会按旧俗给女儿准备棉絮,箱子,梳妆台等物品。棉絮一般为四套或者八套,现在也有准备六套的。
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婚俗内容,一般在离开娘家前半月或者一月开始唱“哭嫁歌”。长阳和五峰都有过。②哭嫁,即新娘的女性亲戚和同村的姑娘日夜轮流陪着哭,内容一般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因为新娘的身世境遇不同,其哭嫁内容和形式也有不同。这个程序将会一直持续到新娘出嫁的前夜。特别是天亮之前,父母、姐妹与新娘对哭时,养育之恩、手足之情、依恋之心,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好似撕人肺腑,旁观者无不落泪,真有生离死别之感。
喜期到,男家在迎亲前三日,准备迎亲,应酬宾客。迎亲的前一天,男方将备办的各样花红彩礼送到女家,向女方交待彩礼、衣物等,并接洽第二天娶亲事宜,这叫做“过礼”。过礼回来,男方设家宴,邀请新郎亲友中的未婚青年欢聚一堂,通宵饮酒歌唱,以示祝贺,这种贺喜仪式叫“陪十弟兄”。形式类似于下面要提到的女方的“陪十姊妹”。其实,说是十兄弟,实际上却并不限定十人。届时,席上设一令杯选一歌师傅唱开台歌开令,然后依次歌唱,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菜,唱的不好的就罚喝酒。陪十弟兄歌在演唱形式上,按不同曲牌与歌词的需要,或独唱或对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其内容除歌手们相互奉承贺喜之类的吉利话外,一般故事、古人、盘歌(猜调)之类的歌均可唱。有的还用唢呐或丝弦伴奏。最后仍然由歌师傅唱圆台歌,收令散席。
与此同时,女方的哭嫁也已进入高潮部分,入夜,摆放着姑娘陪嫁物品的堂屋里红烛生辉,香烟缭绕。两张朱红桌子摆在堂屋中间,桌上放有糖食果饼和葵花、板栗、核桃、花生等干果,被邀的9位土家未婚女子围桌而坐,陪新娘唱十姊妹歌,谓之陪十姊妹。歌声通宵达旦,直到新娘出嫁前一个时辰才降下帷幕。这一习俗不仅在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聚集地有,在远安、枝江等县也有。“陪十姊妹”作为土家族婚俗中最隆重的礼节,其特点是规模大、内容多、形式活、气氛浓。但相比之下“陪十弟兄”所唱的歌曲更具有阳刚之气,歌词排列密集,曲调起伏不大,节奏性较强。
迎亲这天,亲友齐聚。一大早男方就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而此时女方的亲友则在与新娘做最后的告别,在兴山和枝江等地新娘的妈妈在婚礼当天是不送亲的。除了爸爸妈妈的嘱咐以外还要再次清点嫁妆,亲戚朋友还要往作为嫁妆的箱子里塞钱,这些钱就是所说的“压箱底”的钱。一般情况下男方会把时间算好以保证中午12点之前返回新房。刁难新郎的任务一般是交给伴娘的,新郎到女方家里之后伴娘要想尽各种办法不让新郎进门,包括提问或者要求唱歌啊,当场再次求婚等等,如果新郎觉得难为情可以给红包以买通伴娘使其开门。当然即使新郎进了门也是不可能让他轻易接走新娘的。必不可少的一招——藏鞋子。伴娘在新郎进门之前把新娘的鞋子藏起来,其目的有两个,其一就是要红包,其二就是告诉新郎要将新娘抱走,因为在宜昌新娘从自己家到婆家的路程中脚是不能落地的。
迎亲队伍在返回过程中是要按顺序排列的。一般排在前方的是装嫁妆的车,紧跟着是新人乘坐的车,后面则是迎亲的和送亲的亲友的车,当然如果有摄像的话,摄像的车就在最前面了。到达婆家以后男方的支客司还要大声向来客通报新娘嫁妆的明细。③现代婚嫁中“拜堂”这一环节已经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当新娘到婆家时男方的己亲都要在堂屋(客厅)等候新娘敬茶,新娘每敬一杯茶,喝茶的人就要给一个红包。当新娘的嫁妆收拾停顿之后,婚宴就开始了。婚宴上一般要准备15道菜加一个火锅。新郎和新娘则要在婚宴过程中给每一位客人敬酒。
在宜昌,一直流行着闹洞房的习俗。④闹洞房,始于六朝。有的地方称“逗媳妇”、“吵房”, 即在婚礼当天晚上,亲朋好友,无论长辈、平辈、小辈都聚入新房中道喜嬉闹,皆无禁忌,素有“三日不分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
到这里一场婚礼就结束了,但并不是说整个婚嫁过程都结束了,在宜昌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回门。回门的时间一般是在婚礼后的第三天,女儿和女婿一起回娘家,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意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而女方父母也会非常重视,所以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而这也就是婚嫁全部过程的终结。
只看你如何看待这“英雄”二字了,一下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1、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庄姜可谓诗经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2、 卓文君:西汉著名才女,貌美,擅琴,能诗,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并与之私奔,够浪漫的吧。,二人开了个小酒铺,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打杂。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此女结局还算不错。
3、 班婕妤:汉成帝妃,西汉女文学家。名不详,班固祖姑。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婕妤是名门之女,少有才学。班婕妤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所以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朋友的地位,无人可及。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但数月后夭折。她虽然承宠时间很长,却再也没有生育。赵飞燕姐妹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
4、 班昭:东汉女辞赋家。一名姬,字惠班。生卒年不详。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学高才,和帝下诏令其续成。她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为“曹大家”。每有贡献异物,常令昭作赋颂。及邓太后当朝,班昭与闻政事。著有赋、文等16篇。
5、 蔡文姬: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代表其心灵呐喊的血泪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足以把她送上中国古代第一才女之位。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
6、甄洛:魏文帝皇后。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在《塘上行》里写出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相思到极致的、一往无悔的深情泣诉,可怜最后等来的却是曹丕的一纸死令。甚至死后对尸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极尽侮辱与凌虐。
7、苏若兰:北朝著名才女,一首《回文诗》享誉古今。后因符坚的胞弟符融荒*无耻,紧紧相逼,自缢身亡。
8、 谢道韫:东晋女诗人,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咏雪诗名扬千古。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成人后又是王家的媳妇。谢道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
9、鲍令晖:南朝著名诗人鲍照之妹,曾作“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闺怨诗,颇具才情。
10、 上官婉儿:初唐著名诗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谋废皇后武则天的诏书,与其子上官庭芝同被诛。时在襁褓中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没入掖庭即内宫为婢。上官婉儿14岁时,武后召见她,让她执掌诏命。中宗复辟,拜上官婉儿为婕姝,旋拜为昭容。后在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推翻韦后政权时被诛,活了46岁。
11、李冶:唐代才女,六岁作《咏蔷薇》时就有“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的佳句。最后也只能西风残荷空余恨:“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李冶的美貌和才气使她成为女冠中的风云人物,在暮年曾一度被召入宫中。在宫中,李冶以她不凡的才气赢得了赞许,一些公侯相将也和她笺诗相赠。但正是因此给李冶引来杀身之祸。兴元年间(784),将领朱渍因叛乱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而李冶因曾经上诗给朱渍,也被德宗以罪处死,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李冶虽行为浪漫不羁,和众多男子有着亲密交往,但在她内心深处也是渴望有一个人能和她相守白头的。但她用了一生的时间也没有等到。
12、 薛涛:唐代名妓和女诗人,字洪度,祖籍长安,出生于成都。其父薛郧宦居成都时去世,薛涛由母亲抚养。当其及笄之年已辩慧知诗,兼撤擅书法,描眉涂粉,才貌超群。但因与母亲生活无靠,只得加入乐籍,成为官妓。后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赏识,成为私人秘书,还准备奏请朝廷任命其为“校书郎”,虽位或准,但人们从此称其为“女校书”。
13、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14、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15、 管道升: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之妻,字仲姬,号栖贤山人,工书画,尤善梅竹,曾经给皇太后画过一幅墨竹,被封为魏国夫人。文才亦高,箸有《画梅》,《渔父词》,《我侬词》。其中《我侬词》更是为传世之作: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管道升夫唱妇随,一生还算幸福。
16、 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秦淮八艳之首。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曾与当时两大著名诗人陈子龙、钱谦益切磋过武功,虎视群雌,不让须眉。20余岁时,嫁给钱谦益。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1666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
18、 顾太清:清代满族著名女词人,与同时代大才子龚自珍有交,有〈东海渔歌〉词集传世。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里把她与纳兰性德相提并论,是难得的少数民族女诗人。顾太清本姓西林觉罗,名春,字梅仙,其祖父鄂昌系雍正朝权臣鄂文泰之侄,曾任甘肃巡抚,乾隆朝因诗狱受株连,被抄家赐死。所以顾太清一生下来便是“罪人之身”,累受白眼,倍尝冷暖,11岁前居住在北京,家庭生活极拮据;11岁之后又流落江南,在坎坷流离中度过了其少女时代。及笄之后,因才丰色尤,为清高宗曾孙奕绘贝勒所喜,纳为侧室,但因是“罪人之后”,在上报宗人府时,谎报为荣亲王府护卫顾文星之女,此后,便以顾春为名,号太清,亦号云槎外史。晚年时,顾太清倾力写了《红楼梦影》一书(为《红楼梦》续书),署名“云槎外史撰”,以一女子续写众士大夫都望之畏难的《红楼梦》,顾太清不可不谓之非凡,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小说家。
当然,你也可以有不一样的想法。以上仅供参考。
在宜昌,当哪家的女儿带回家一个陌生的男孩时,邻居们就会开始猜测:是不是这个姑娘的对象啊而如果哪家的儿子带回家一个陌生的女孩,街坊们同样会七嘴八舌:莫不是带着媳妇回来了一般情况下,只要双方父母见过面,而且点过头,这庄婚事就算有盼头了,因为在宜昌拜见对方父母叫做“过门”也就相当于“订亲”了。过门后,双方父母会一起吃顿饭,讲究点的人家还会请一些很重要的亲戚(又叫己亲),比如舅舅,姑姑,叔伯等。比起早年靠媒婆说亲要简单的多。
定亲过后,就是要选日子了,也就是所谓“请期”。①日子的选定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首先,看季节,哪个季节适合结婚,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关于季节的要求已经差不多没有了。其次是看年月日,主要方式是占卜,有句话说“按老皇历办事”就是讲的现代人择期的简便方法。最后是时辰的选择,古时迎娶的时间多在黄昏后,而现在迎娶的时间多为上午,估计是为了方便中午宴客。
日子选的比较近的新人从定下日子起就要开始忙碌了。按习惯一般是由新郎新娘一同去请双方的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当然男方亲戚要给新娘红包而女方的亲戚也会给新郎红包。另外男方还要请大约六个生活相对幸福的邻居或远房亲戚家庭一同去迎亲。还有就是要请一个“支客司”(也就是“司仪”),当然这个人必须是当地有一定地位并能言善道的人。婚礼当天的所有活动都将由他主持调配。现在多数家庭选择在饭店举办婚宴,所以相对比较简单,如果在家举行婚宴则要慎重选择厨师等,并在婚礼前一天开始准备婚宴。
女方要准备的东西相对来说不多,但比较烦琐,也比较重要:嫁妆。在中国古代,女儿出嫁时嫁妆的多少成为了这家是否富裕的标志。也可以说是父母怕女儿因着家底不丰厚而在婆家遭受不公待遇而采取的一些防范措施。发展到现在,女儿家出嫁的嫁妆已经远远没有当时的丰富全面了,大多数被数额不菲的钞票所代替。但也依然有些讲究的人家会按旧俗给女儿准备棉絮,箱子,梳妆台等物品。棉絮一般为四套或者八套,现在也有准备六套的。
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婚俗内容,一般在离开娘家前半月或者一月开始唱“哭嫁歌”。长阳和五峰都有过。②哭嫁,即新娘的女性亲戚和同村的姑娘日夜轮流陪着哭,内容一般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因为新娘的身世境遇不同,其哭嫁内容和形式也有不同。这个程序将会一直持续到新娘出嫁的前夜。特别是天亮之前,父母、姐妹与新娘对哭时,养育之恩、手足之情、依恋之心,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好似撕人肺腑,旁观者无不落泪,真有生离死别之感。
喜期到,男家在迎亲前三日,准备迎亲,应酬宾客。迎亲的前一天,男方将备办的各样花红彩礼送到女家,向女方交待彩礼、衣物等,并接洽第二天娶亲事宜,这叫做“过礼”。过礼回来,男方设家宴,邀请新郎亲友中的未婚青年欢聚一堂,通宵饮酒歌唱,以示祝贺,这种贺喜仪式叫“陪十弟兄”。形式类似于下面要提到的女方的“陪十姊妹”。其实,说是十兄弟,实际上却并不限定十人。届时,席上设一令杯选一歌师傅唱开台歌开令,然后依次歌唱,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菜,唱的不好的就罚喝酒。陪十弟兄歌在演唱形式上,按不同曲牌与歌词的需要,或独唱或对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其内容除歌手们相互奉承贺喜之类的吉利话外,一般故事、古人、盘歌(猜调)之类的歌均可唱。有的还用唢呐或丝弦伴奏。最后仍然由歌师傅唱圆台歌,收令散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