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号
第20期
作者:霓坤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42929/answer/1807692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河南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的一场“地盘之争”日前引爆了互联网。起因是网友“兄弟篮球008”公开的视频:在篮球场上打球的几个小伙子和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们发生了口角,之后升级为肢体冲突。视频中,有几位大叔推搡并且按住了一名篮球小伙,其中一名身穿红衣的大叔带头捶打了小伙子。
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开之后,网友们几乎一边倒的对大叔大妈进行抨击,“为老不尊”和“坏人变老”的说法甚嚣尘上。公园管理方暂时关闭了篮球场,场地究竟是如何分配,也尚未有明确裁决。
从2013年到2014年,我曾用大半年时间对广场舞进行了田野研究。研究地点恰巧也是在河南的一个非省会城市。在当时,由于广场舞引发的争端已经时有发生,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噪音扰民问题。而在洛阳篮球场争地盘事件发生后,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多地的篮球场都有类似和广场舞抢占空间的事件发生。人们一般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如此多的空间冲突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广场舞又为什么持续性地制造着网络热点?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对空间的“现代化”利用,也涉及到如何理解上下不同代际之间截然不同的历史体验。
“现代化”利用的空间,遮蔽了什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环境规划专家 Caroline Chen(陈乐伦)2007年曾来到北京研究广场舞文化。她总结了广场舞大妈们心目中理想场地的五大条件:一是不易打滑的地面;二是夜间跳舞照明;三是防晒保护措施;四是能容纳30到60人的空间;五是要和居民区或办公区域有一定距离,以确保不会影响到附近不跳舞且不喜欢音响的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城市空地,实际上少之又少。其结果就是,城市里的大妈大爷们在“见缝插针”跳舞,“占领”了城市的中心广场和各个小广场,“占领”了商场门口的空地,“占领”了小区附近的街心花园和停车场。根据 Caroline Chen 的研究,北京在奥运前后,一些扭秧歌的大妈们在立交桥下跳舞,她们主动不用锣和钗去伴奏,因为这些乐器的动静太大,她们也不去相对人少的公园里跳舞——因为那里有很多需要静养和散心的病人。Caroline Chen研究的团队最后选择去了闹市中的立交桥下面跳舞。
空间问题的另一面,是城市规划中常常忽略广场舞一类的市民活动需要。一位参与城市广场设计的设计师告诉我,他曾经参与设计某一线城市的小广场。他们团队的设计思维“以人为本”的,先评估人的需求,再有设计。他们在前期调研中观察到,需要改造的空间中已经有很多人跳舞,但是没有座位可以给跳舞的人或观众休息。因此,他们最终的设计把这些需要考虑在内。但做成提案时,这些设计需要换一套说辞,比如一些听起来更加高大上的,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比如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等的说法。由此可见,城市空间规划中,市民的娱乐需要似乎“难登大雅之堂”。
如今,满足广场舞需求的运动场地显然是不足的,更别提是专属广场舞的场地了。这是我们看到大爷大妈们开始“占领”篮球场或羽毛球场这样的公共体育用地的现实背景和大前提。
近年的一些研究中,城市研究者和人类学家也普遍主张,实际上恰恰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后,私人空间的扩张在侵蚀老人们的可用公共空间。在当代中国城市,特大型超市和私人房地产的扩张,是挤压公共空间的一大原因。经济学家卢周来曾经指出,开发商为了最大密度使用土地,在私人住宅与公共空间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隔离。
在洛阳王城公园的冲突事件中,篮球小子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评论说“要跳去广场跳”。可是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城市中很难找到适合广场舞的场地——在哪里跳,似乎都不太对。即使这些大爷大妈去广场跳了,也仍然被认为是“占领”,而不是合理使用。我们广场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更不是专属给广场舞的。哪些空间可以变成跳广场舞的地方,为大爷大妈服务?这仍是悬而未决的事情。而与之相对应的,篮球场的空间属性十分明确。这和中国的城市设计沿袭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模式,运动场地考虑了足球场以及篮球场、网球场,但是很少有并没有专门设计过跳广场舞的场地有关。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空间”和“地方”的概念是不同的,因为“空间”是物理性的,而“地方”则有社会和文化属性。 当“空间”因一些人使用而被赋予意义和价值感,就变成了“地方”。关于广场舞占用空间的争议,实际上就是关于这些“空间”应该被变成什么样的“地方”,为谁服务,涉及价值高低评判的争议。人们对空间使用的观念,与社会对阶层、年龄和性别等等要素的看法相一致。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城市应该是年轻的,有活力的,或者是安静有序的,而代表着城市形象的公共空间,也应该是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有品位的。
我们在社会文化层面,似乎并没有认可广场舞“值得拥有”一个专属用地。这或许是因为这项运动不够“国际化”,不够“现代化”,不够“有品位”?这次事件的评论中有不少人说,“篮球打的好还能进NBA,进奥运会,广场舞跳的好又能怎么样呢,所以要让给年轻人。”这就是一种“现代性”逻辑在空间分配上的日常运用。
广场舞的话题背后:悬而未决的代际之争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老人曾一度被认为拥有特权,年轻人需要服从老年人的权威。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运动员)Susan Brownell 就在研究北京迪斯科表演时发现,在这项运动中,年老的迪斯科舞者可以打破一些行为及穿着的禁忌:比如身着鲜艳的服装,紧身裤之类的,这些禁忌都是儒家传统的产物,而年轻女性则不同,她们则必须遵从这些禁忌。通过对待常俗的不同态度,年长女性实际上实现了对年轻女性的压制,而年轻女性则是被牺牲的。在90年代,针对迪斯科的很多公共争议也恰恰是围绕着它挑战了传统道德和规范而展开的(Brownell 1995)。
网络上也有很多对年长一代的批评,比如心理学家武志红对此事的点评就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优待”年老者,而对年轻的人是“要求”,他提到传统社会是“杀子文化”,年轻人被牺牲,老人胜。而洛阳广场舞争地盘事件中,老人的一方则是拿老来讹人,他也批评中国很多老年人不懂界限和平等。
然而,中国社会迅速变化,已经开始触动和挑战这一“尊老爱幼”传统了。在家庭领域内,新的代际交换的逻辑也正在解构传统中国文化中老者的权威性。在家庭内部,实际上“孝道”有下降的趋势,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对老人的照顾也在势衰。洛杉矶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在调查了黑龙江下岬村之后认为,传统意义上“无条件的孝顺”已经被一种新型的“代际交换“的逻辑取代了。相伴而生的是日渐增长的对老人的不尊重。在公共领域,由于更擅长使用媒体及科技,现在年轻人正在逐渐控制话语权。关于广场舞的几次争议事件,无论是几年前武汉出现的跳舞被泼粪,还是这次洛阳争地盘打架,网络上几乎都是一面倒对老人一方的抨击和讨伐。
广场舞的话题性,正在于它不断折射着中国代际之争的最新战况,而这种代际之争,又和不同代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不同理解有关。有多少人在评论的时候是完全就事论事,而不是夹杂着对老人碰瓷、被老人讹等等社会事件的吐槽和引申呢?
这个时代前所未有加速着“老人特权”的破产。而它很有趣地和对广场舞的批评联系在一起了。其中耐人寻味的是,这群人“不文明”、“自私”以及“落后”的印象,因为广场舞与文革的联系被合理化了。
要知道,广场舞背后是一种公开展示的身体文化,它的本质也是一种“合理化身体”的视觉形象的生产过程。广场舞杂糅了儒家传统文化、集体主义时期的身体文化、以及市场时期的逻辑。通过舞蹈,人们的社会经验、身体经验也被提炼和展示出来了。
围观者、评论者把广场舞与文革联系起来。广场舞发展到今天,和建国前后的秧歌表演,之后的集体广场舞蹈,甚至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迪斯科,迪厅吉特巴表演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90年代末,跳迪斯科的老年人是被称为“共和国一代”的,因为那拨人生于3、40年代;而今天跳广场舞的人群呢?他们是被认为是“文革一代”。或多或少地内化了那个时代的行为方式,而当前社会的中青年,则更多受到改革开放后文化的影响——强调个人空间权利的重要性。这种由于经历不同,而对公共空间行为方式的不同理解,其实都有其合理性,但中老年一代却轻而易举地被扣上了“文革一代”、“坏人变老”的帽子。
广场舞的参与人群,舞蹈形式,都让人把它与人们不愿面对的一段过去联系在一起了。因此广场舞始终被认为是不美的,不能代表现代化国家的。不少年轻人纷纷表示大妈们应该回到私人空间,不该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在对洛阳篮球场事件的评论中,年轻网民们甚至恶语相向,让他们“去公共厕所或者坟场去跳”。
因为研究的关系,我的微信里有很多跳广场舞的阿姨朋友。这次“抢场地”事件之后,有几个阿姨都评论说:“现在年轻人不容易,我会让给他们的。” 但愿这次洛阳事件只是极端的个例。视频中红衣老人打了年轻人当然不对,但是打人之前年轻人究竟是否爆粗了?是否也做出了过激举动,这些没有在视频中显示出来。它是真的不重要?还是被我们选择性屏蔽了呢?比如曾于里刊登在澎湃思想市场的文章中就提到,这些信息的消失,可能恰恰因为“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是缺席的,他们在网络舆论中败下阵来毫不意外。”
广场舞的话题性,在于它不断折射着中国代际之争的最新变化。年轻人所代表的“现代”越来越成为主导,老年人和他们所代表的历史,则越来越被遗忘和视为“落后”。广场舞热点背后的一场又一场网络狂欢,不断把广场舞大妈大爷塑造为他者,塑造为“变坏的老人”,不少人轻松地彰显了自我,刷取了优越感。可是大爷大妈到底去哪儿跳舞?这才是合适的问题,而它还是没有答案。
近些年,一个个当红女星被曝出离婚, 娱乐 圈婚姻生活真的很难维持吗?
那些经历了失败婚姻的女星们,现在纷纷颜值坍塌,那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都在哭诉着婚姻的失败。
形象崩塌,满脸皱纹,脸僵嘴歪,憔悴似大妈,这些过气后的女星们过得一个比一个惨。
她们有的是自作自受,亲生毁了幸福的家,有的是老公婚后偷腥,弄得人尽皆知,不得不离婚。
1,顶流小花吴倩,离婚后憔悴似大妈
吴倩,就向各大网友展示了如何从“灵动小花”变成了“憔悴宝妈”。
从配角到主演,观众们可谓是一路见证了吴倩的成长。
2015年的《何以笙箫默》的小默笙青涩灵动,赚足了眼球。
而到了2021年的《八零九零》,短短六年时间,吴倩就完成了”面目全非的蜕变”。
究其原因,网友们把其归结于吴倩的婚姻。
原本势头就很好的她,很有希望成为新一届小花,但是和所有恋爱脑一样,吴倩选择用自己的事业换一份爱情。
另一边,同为圈内人的张雨剑在两人恋情绯闻不断曝光时,为了避免舆论持续发酵,选择公开承认,立一个深情人设。
结果出人意料的好,这一操作让全网都在为他们爱情的真诚而感动。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会持续发糖时,两人的爱情戛然而止。
在浪漫的情人节,两人突然通过公众平台官宣离婚,击碎了不少CP粉的心。
吴倩第一时间就通过工作室宣布了离婚消息,干脆,直接。
随后更是晒出和女儿的合照称自己已恢复单身,没有提及张雨剑一句。
相较于吴倩的“无情”,张雨剑这边的官方式“祝福”就比较博好感了。
不过再真挚地“告别”也没有得到女方任何回应,网友对此也是深表同情。
离婚后,吴倩迅速准备复出。
但是可能是状态没有调整好,导致吴倩一上镜头就翻车。
吴倩被曝出的一张生图中,吴倩整个脸部状态非常憔悴,颧骨高突,眼窝凹陷。
哪里还看得出这是一个28岁的女星,不说是吴倩,网友们都不敢认。
在她的新作品《九零八零》中,吴倩更是被吐槽拿的是泡面卷青春少女剧本,却演成了一个暴躁妇女。
而幕后的她整个人也是疲惫感很强,甚至有了严重的发际线后移的倾向,让人不忍直视。
婚前整个人神采奕奕,婚后颜值拉胯,事业也一落千丈。
吴倩这一系列的变化,既让人心疼,又让人深思
原本早就应该成为新一线的花旦的她,为了爱情牺牲事业,到头来除了一段失败的婚姻经历,是一无所获。
2,洪欣带着儿子嫁张丹峰,丈夫婚后约会经纪人 毕滢,2020年被媒体爆出离婚
同样,遭遇了婚变的“冻龄女神”洪欣,如今的状态也让人心疼不已。
2000年,33岁的洪欣与 莫少聪分手后发现怀孕了,看着肚子里的生命不忍心打掉的她,决定未婚生子。
2009年带着儿子嫁给张丹峰,并生下女儿。
本以为苦尽甘来了,没想到11年后,丈夫张丹峰被爆出约会经纪人 毕滢,有点像女版王宝强。
2020年媒体爆出两人已离婚,两人均没有正面回应,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今年一月份,洪欣罕见地晒出了自己的素颜视频,画面中的洪欣看起来状态很不好,早已没有了昔日女神的风采。
视频中的洪欣,穿着红色上衣,脸上没有任何妆容,整个人都显得憔悴不堪。
虽然素颜的皮肤依旧很好,但是可以明显看到她脸上的肉已然有了下垂趋势,眼袋也很明显,不经让网友惊讶她经历了什么!
不过其中也有网友直接说洪欣现在和一个农村大妈没有区别,让洪欣粉丝又气愤又心疼。
不过洪欣憔悴出境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洪欣独自带着7岁大的女儿在餐厅吃饭也被网友偶遇。
从网友拍摄的照片来看,洪欣整个人都很臃肿,黑眼圈,双下巴更是异常明显,尽显老态。
可见洪欣现在全身心投入家庭的生活可谓是一言难尽。
婚姻不一定是坟墓,但是失败的婚姻一定是不幸福的,吴倩和洪欣如今的状态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3,董璇,丈夫被爆出轨,等风波过后直接离婚,今靠“啃女儿”赚钱
而和吴倩,洪欣一样为爱情不计一切付出的董璇,她的婚姻最终也是以失败收场,让人唏嘘不已。
说起董璇,大家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她在火遍大江南北的武侠剧《雪花女神龙》中饰演的“上官燕”。
当时才大二的董璇,借此一举成名,成为那个年代不少人的白月光。
这个时期的董璇可谓是星途一片光明,之后也是出演过不少经典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从《婆婆也是妈》无忧无虑,浪漫至上的女孩儿马可到《有翡》中饰演英姿飒爽,有情有义的段九娘。
董璇出演的所有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技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不过董璇和许多期待爱情的普通人一样,在事业面前,更想要一个美满幸福的婚姻。
一次偶然的晚宴,董璇结识了高云翔,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芈月传》中有血有肉的义渠王。
两人一见钟情,迅速走到了一起。
交往了六个月后,董璇在炽热的爱情驱使下,不顾一切地和高云翔走进婚姻的殿堂。
高云翔一句“我会爱你一辈子”,让董璇感动得热泪盈眶。
董璇也自认为此生最大的成就不是自己成功塑造了那个角色,而是找了一个好老公。
但是幸福总是短暂的。
婚后不久,高云翔就被曝出在拍戏期间,性侵一名36岁的女子。
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董璇第一时间两度公开发声:“我相信他”,更是狂砸1400万,只为能够捞出高云翔。
那段时间,董璇频频被拍到出入澳洲的机场和法院等场所,面容憔悴、疲态尽显。
几经波折,澳洲警方提供的所有证据都指向高云翔,董璇才意识到再伟大的爱情终究会败给真相。
于是在长达一年的拉扯后,董璇最终放手,成为单亲妈妈。
因为高云翔的这次事件,董璇基本上掏空了家底,因此离婚后先后两次出现财务危机。
不仅6000多万资产被冻结,董璇的许多财产都受到牵连。
为了赚钱,董璇开了一家亲子餐厅,尽管得到众多圈内好友的支持,但是收益并不多,并没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缓解经济危机。
于是董璇还在二手平台买上自己用的的商品,其中不乏有许多名牌包,衣物等。
甚至于是穿过的袜子,董璇还因此被网友一阵嘲笑。
但是这些都是杯水车薪,于是董璇计划复出。
但是却只能勉强拿到配角的出演资格,资源不多的她根本无法出彩,也只能勉强挣个日常花销。
为了捞金,董璇干脆拉上了自己女儿一起营销挣钱。
年仅五岁的小酒窝因此被化上不符合她年纪的大浓妆,走上T台。
从小酒窝台上的表情来看,小酒窝明显不高兴,于是网友们纷纷吐槽董璇“啃女儿”。
小小年纪被迫营业,董璇自己现状凄惨,还把女儿出来确实让人同情不起来。
4,清纯玉女董洁,被荷尔蒙冲昏了头脑后人人喊打
而和董璇只有一字之差的董洁,离婚后也是独自带着儿子艰难生活,现状并不如意。
出身于滨海城市的大连的董洁,从小就在舞蹈方面展示出过人的天赋。
加上长相漂亮,董洁十岁那年就进入了歌舞团,之后更是在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系统的学习舞蹈。
偶然的机会,董洁在春晚舞台上与香港明星谢霆锋共同表演歌曲《今生共相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更是引起了张艺谋的注意,作为“谋女郎”参演了张艺谋的《幸福时光》。
**一上映就斩获了国内外不少奖项,董洁也借着这部影片正式踏入 娱乐 圈。
紧接着就出演《金粉世家》,饰演冰清玉洁的女主角冷清秋一炮而红。
董洁的名字也因此被大家所熟知。
随着知名度上升,董洁认识了梁朝伟,两人传出不少绯闻。
但是这段没有得到证实的绯闻,在梁朝伟和刘嘉玲举办盛大婚礼后,消失无踪。
而后因《红衣坊》和潘粤明结缘,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但是幸福没有维持多久,仅仅在两人结婚后的第四年,董洁工作室公开发文指责潘粤明没有家庭责任感,嗜赌成性,已经产生巨额债务。
不过在董洁爆出潘粤明赌博不久后,董洁就被拍到与演员王大治在街头激吻。
这让董洁清纯形象瞬间崩塌,和潘粤明的婚姻也以离婚收场。
离婚后,董洁因风评极差的原因接不到资源。
于是董洁只能带着七岁的儿子顶顶参加了某卫视亲子类节目的录制。
而曾经还在节目上公开表示不会带儿子上节目的董洁,这一举动也是妥妥的打脸。
大家纷纷猜测,董洁将自己儿子曝光在镜头前,似乎一面想用单亲妈妈这一人设来挽回自己的形象,一面借用儿子营销挣钱。
在节目中,董洁和儿子的相处模式也频繁被吐槽。
观众们表示董洁一举一动都像是在立人设,丝毫看不到母爱的自然流露。
并且更人网友唏嘘的是,董洁虽然现在嘴上说:“不介意顶顶和爸爸来往。”
但实际上这些年她从没有让顶顶见过爸爸,还告诉顶顶:“爸爸工作很忙。”
而现在年近40岁的董洁,整个人也是苍老憔悴。
从路人爆出的生图中,洁身虽然穿着一袭漆皮无袖黑衣,画着精致的妆容,但是脸上却黯淡无光。
整张脸的皮肤都下垂得厉害,法令纹和黑眼圈明显,已经没有了当年冷清秋的模样,甚至脸还有些僵硬。
5,歌手陈红,丈夫出轨后果断离婚,患病后僵硬又苍老
同样离婚后让人心疼的还有女歌手陈红。
这个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女星,在自己21岁时就登上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火遍大江南北。
和所有女星选择一样,陈红放弃事业,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知名富商李军,并很快如愿嫁入豪门。
然而这段看似成功的婚姻,只维持了十四年。
陈红对于婚姻的热情在被李军的“拈花惹草”消耗殆尽后,选择了离婚。
离婚后的第一时间她没有如大家所想重回 娱乐 圈,而是因为身体原因住入了医院。
还险些因为这次疾病导致瘫痪,好在天不妒红颜,让陈红转危为安。
痊愈后的陈红,也选择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
但时隔多年,再也没有一首《常回家看看》可以让她一炮而红了。
陈红现在俨然成了一名过气女星,很少有机会出现在大荧幕上,更多的都是出席各类商场的商演活动赚钱。
近期陈红参加一场活动的现场宣传照也被曝出,照片中她打扮休闲,留着齐耳短发,整个人看上去很有精神。
但是早已没有以前让人惊艳的容颜,许多人已经认不出她来。
不过陈红很乐观,除了商演活动,也频频通过视频号在网络上露脸。
但是毕竟风华不在,不仅人气不高,脸僵嘴歪的陈红还被网友嘲笑像个假人一样。
6,歌手梁静茹,婚后丈夫黑料缠身,离婚后独自哭啼
除了以上曾经在 娱乐 圈占有一席地位的女星外,一代情歌天后梁静茹,在一次次对失望后,也选择和维持了9年的婚姻说再见。
曾经那个天后梁静茹步入婚姻时,网友们一阵惋惜,原以为她会和圈内人牵手,但是没想到梁静茹会选择一个圈外富商。
和其他女星不同,梁静茹对于自己的感情一向自信,从来不遮遮掩掩。
秉承这“爱就大胆说出来”的勇气,才刚出道,梁静茹就毫无包袱地公开了自己远在马来西亚老家的音乐人男友阿管。
而在自己专辑《勇气》的发布会上,梁静茹更是当众献上了亲密一吻,惊呆粉丝。
作为情歌天后,她的《分手快乐》、《喜悦》、《暖暖》以及《燕尾蝶》等知名单曲,都在和粉丝们分享着自己的爱情史。
其中最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一段感情是和五月天里面的玛莎。
但是梁静茹爱到最后也没有得到玛莎的一句公开,最终,梁静茹用一首《别再为他流泪》告别玛莎。
分开后,为了放下这一段感情,梁静茹足足用了八年。
直到梁静茹遇上了赵元同,梁静茹才终于如愿步入婚姻的殿堂。
原以为自己会幸福的梁静茹,却被赵元同一次又一次的黑料绯闻压得喘不过气。
最终,梁静茹的童话爱情再次破碎,一代天后的爱情也以失败收场。
离婚后的首次演唱会,梁静茹唱到一半掩面哭泣。
这样的梁静茹,可谓是“唱透了爱情,输掉了婚姻”。
如今的她,再也唱不出动人心魄的情歌了,满上也布满了皱纹。
一开始是为爱情牺牲事业,到后面是牺牲自己的一生。
梁静茹如此,普通人更是如此,爱时希望轰轰烈烈,走时却不能走得潇洒自在。
这6位女星,年轻的时候都倾国倾城,惊艳了一个时代,没想到经历过离婚的打击后,都已苍老憔悴似大妈。
再也不复年轻时的容颜。
所以成为婚姻的附属是可悲的,每个人都是个独立的个体,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原本的样子。
牛不是对红色敏感。牛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如猫、狗等都是色盲。 斗牛士让牛装红布的方法是在那块布下面那些绳穗。那些绳子、布条一慌动就惹怒了公牛。 喜欢撞所谓“红布”的多为公牛。
尤其在发情期,他们的脾气可是坏透了。它们不想看到任何运动的物体靠近自己或自己的妻子们。这是动物维护自身安全的本能。 斗牛利用了公牛的这种心态,用带有长布条的红布在牛前晃动,其实牛基本上看不清那是什么东西,在加上全场几万人的喧哗使它受惊。
它就会攻击那块“不明敌人”。 那块布为什么是红色的说法,有很多说法。基本上就是因为红色能刺激人的情绪,有斗牛的时候人们不知道牛是色盲,以为对他也有用。 再加上红色是西班牙国旗的主色调,斗牛士喜欢用。并且红色很鲜艳,可以刺激观众的情绪感官。
据科学研究得出结论:牛见赤色底子就不高兴,而是见了移动的物体高兴就像田鸡能敏感地看到移动的虫子,却看不见静止的
曾经有位好奇的动物学家,就让斗牛士分别持玄色、白色和绿色等布站到牛的面前目今,结果牛的表现都好像见到赤色一样。可见,牛并不是见到赤色就会发怒,实际上,牛是名副着实的色盲。固然,这要从其眼睛的布局提及。
在哺乳动物眼睛的视网膜上,散布着两种视觉细胞:一种是杆状细胞;一种是锥状细胞。这两种视觉细胞通过光芒刺激孕育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孕育产生视觉。
杆状细胞是专门主管暗弱光芒的,而锥状细胞则重要担当明光亮芒。那位动物学家对牛眼的布局举行了细致地研究,结果发明牛眼的杆状细胞很发达,而锥状细胞的数量相称少。眼睛在光芒很暗的环境下也能望见东西,即所谓“夜视眼”,具有夜行性,但是,暗弱光芒的颜色含糊,以是牛是色盲。因此,牛不论是看到赤色的布还是看到其他颜色的布,都只能以为到光彩的浓淡不一。
着实,赤色刺激的并不是牛,而恰好是全场观众,由于赤色能引起人的感情的高兴和冲动,可以加强演出的结果,而牛在出场之前,总是被人很永劫间地关在牛栏里,变得暴怒不安,再加上红披风的摆荡,它一出场,就恶狠狠地找人反攻。
因此,牛与赤色并无干系。斗牛场上,那使牛负气的并不是那红布的颜色,而是负气那布老在眼着摆荡,而用赤色则是引起牛的细致罢了。你跑得越快,牛眼中的你也就摇晃得越快,以是就去世命追了上来!
牛是色盲,它只会对移动的物体感兴趣。在斗牛场上助手的布是粉赤色的,主斗牛士的是赤色的,斗牛士通常必要摆荡手上的布来吸引牛的细致。有些斗牛士为了演出风雅,都市背着牛做很COOL的举措,这时牛通常都不会有反响。
男子砸广场舞音响 男子这么做合理合法吗 一个年轻人冲过来火气也大 说影响宝宝睡觉,声音太响了小孩才吵得睡都睡不着… 争执了几句后怒摔音响圆梦园小区的中心广场,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其中半个广场成了篮球场;另外半个造了一个小房子,还留下一小块空地。12月3日的冲突,就发生在这块空地上。昨天中午,几个居民在广场上晒太阳,四五个小孩子奔走嬉戏。一个大型分贝仪安装在小房子墙上,面朝小空地,但居民说,它早就坏了。
向居民打听那天的冲突,一位戴眼镜的吴阿姨说,她全程都看见了:她(跳广场舞的)这个音响声音很吵的,震耳欲聋,站这么近(一米的距离)说话都听不见的,居民意见蛮大。12月3日晚7:30到8:00之间,一个年轻人冲过来了。年轻人火气也大,但开始说说也蛮好的,他说你们这声音太响了,我的小孩才3个月,被吵得睡都睡不着……
他叫她们把音响声音关轻一点,她们不听,他就直接伸手过去把音响关轻了。但那些人(跳广场舞的)呢,说,怎么会吵到你了,别人都不说吵,要吵你窗户关起来嘛!
她们嫌音响声音关得太轻了,想去开响一些,双方又争执了几句,年轻人就火起来了,把它(音响)拿起来摔了,摔掉了后,争了几句就走了。年轻人就住在广场北面这栋楼,个子不高,人也不胖。
跳舞的也火了。我说这个双方都要支持,不能影响他人的生活,你们也带小孩过,你的小孩也是这样过来的,婴儿没有规定时间睡的,这个时间又是小孩做功课的时候。后来,她们叫保安过来了,又叫来了警察。
摔音响的年轻人至今没出现 广场舞大妈第二天继续跳
“当时,年轻人把音响砸成两半就跑掉了!”小区物业田主任说,“保安去追也没追到人。到底是哪一户也不知道,反正是我们的业主。”
砸坏的音箱,还剩半边 田主任说,音响摔坏并没有影响大妈们继续广场舞,“昨天又跳了!”
有位业主给我看了一段视频:“这是我昨天录的,声音比前天轻了一点,估计前天刚刚砸过音响的原因。”
田主任说,关于广场舞扰民的事,他没少做工作,“我经常跟阿姨们说,小声点;又安排保安守着,笑咪咪地把音响关小一点。墙上也装了分贝仪,不过坏掉了,后来我们又买了个小型分贝仪,我们不允许噪声超过75的,分贝仪测出来肯定超过75了,她们说不相信,说这是假的……跳舞嘛,可能音量大一点刺激一点!”
延伸阅读:
男子怒砸广场舞音响遭大妈围攻 称夜班补觉被吵
南都讯 记者杨洋 17日上午10点多,东莞东城景湖春晓小区广场的大妈们正在热火朝天跳着广场舞,突然一位黑衣男子闯入并怒气冲冲地把音响砸烂, 随后大妈们把男子围起来理论,最后警察出动得以调停。有业主把冲突的过程录了下来,小区群上好多网友都说:“视频里看见自己妈了”。
“上来直接就砸音响”
“那个男的一句话没说,上来直接就砸音响。”亲历这个事件的刘大妈告诉记者,当时已经是10点多,声音也不是特别大,许多跳舞大妈都被这一幕惊呆了。
从视频上可以看到,男子三四十岁左右,身穿黑色外套,冲过来就砸掉一个音响,领舞的大妈在一旁阻止未果,箭步冲上来的另一个红衣大妈夺过音响,其他大妈围上来把男子揪住,同时伸手指责。
“我们没想打他,揪住是怕他跑了,没人赔这个音响。”刘大妈老乡林大妈补充,音响是大家集资购买的,300多块。
视频中看到大妈们与男子互相推搡,气氛紧张之时,一位黑衣女子赶上来,要把男子从大妈围攻中拉出来,结果也被围攻脱不了身。男子自称上夜班辛苦,白天补觉被广场舞吵醒。
混乱之下,有大妈报警。带着外孙女的吴大妈清楚地记得,将近10点半的时候,警车开进小区,调停了这场冲突,并把领舞大妈和砸音响的男子带回派出所了解情况。
小区暂无管理举措
南都记者了解到,景湖春晓楼王广场的广场舞由来已久,每天早上8点半到10点半跳舞,人气最旺的时候有上百大妈参与,负责领舞和组织活动的是一位东北退休教师,今年还编了几支民族舞在小区文艺汇演上亮相。另外在晚上7点半到9点,也有多个小广场有广场舞活动。
目前警方并没有透露调停的结果。南都记者致电景湖春晓管理处,对方回应暂时没有对广场舞进行相应的管理举措,只是会建议阿姨们跳舞的时候把声音关小一点。
小 区微信群里的年轻人们对这场小风波看法不一。谢**认为:“我婆婆每天去跳跳舞,交了朋友,精神状态超好。只要不扰民,我还是支持老人家跳舞的。”也有人 调侃说:“大妈们还是心慈手软,练就了绝世武功竟然没把这男的撕碎?”更多人看到视频很欢乐:“瞧,我认出我妈了。”
摔音响的年轻人,到昨天还没有出现。
昨天下午,江涛社区徐主任陪同广场舞大妈去派出所做了笔录。
徐主任说,社区之前跟广场舞大妈协调过,在时间上,晚上8点半以后不要跳了;音量上,要尽量控制一下,不要太响。“等找到这位年轻人以后,社区会请双方坐下来协调。哎!众人吃菜,口味很难调啊。调解一下稍微好一段,过一段时间又恢复了,这个矛盾没有了,新矛盾又出来了。”徐主任蛮无奈,“但怎么说呢,摔音响总是不对的。”
广场北面有居民说:我也摔过!
业主实在受不了搬家到外面租房住
中心广场北面紧挨圆梦园小区的锦江南苑2幢,南面是圆梦园别墅茵梦,这两个方位的居民对广场舞意见最大。
从别墅居民家书房往下看中心广场,正对面是南苑2幢。
别墅茵梦一位女业主的房子价值1500万元,她四年前住进来,就马上感受到广场舞的分贝——
“她们一开始靠近小房子跳,后来靠近篮球场跳了,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80几分贝,我说太吵了,把杭州市的噪音管理条例拿给她们看,
她们说不认识字,我把测量仪带来,把分贝测给她们看,她们还是不相信。”
“每次也就十来个人在跳,很多跳舞的我都认识,抬头不见低头见,不想有太激烈的争吵。但110我打了好多次,12345也打了,社区也找了。小区外面空地很多,江边也有空地,社区也跟她们讲了,她们就说,凭什么要我们出去,小区广场就是活动的地方。那让她们去小房子里面去跳,她就嫌里面闷。其实里面还特地装了跳舞房,装了镜子,但她们还是会出来跳。”
小房子里的舞蹈室
南苑2幢居民金女士昨天一脸憔悴,“在我怀孕的时候,广场舞都没停过,那时我很难受。小孩今年3岁了,广场舞还在继续……“
“当年我也是摔过音响的,结果被一群人围攻。我投诉了很多次,调解结果是让她们去小房子里面跳,但五年了,我们知道的,是天冷下雨的时候偶尔去里面跳一下,基本还是在外面跳,没有用的。我跟社区讲了,社区也很为难。”
不过,还真有业主为此搬走的。
南苑2幢的一位先生,就因为广场舞影响到小孩读书,搬到别的小区住了。
“广场舞太吵了。我小孩子14岁,读初中,作业蛮多,每天五六点回家,做作业要做到九十点钟,中间这个吵闹他吃不消的。我现在住的房子是租来的,圆梦园七八十万装修的房子空在那里,我也没办法……”
“原来也协调过,结果我们还没说几句,她们就滔滔不绝……现在的问题是要根治,否则这次轻一点,过两天又很响了。难道我们每天还要折腾这个事情,都是要白天上班的人!”
广场舞领队说
外面哪个小区都噗哒噗哒跳得很响的
昨天下午,我在小区中心广场见到了广场舞的领队刘女士(化名),她带了两名队员一起来。
刘女士画蓝黑色的眼线,穿火红色的跑鞋,佩戴丝巾,气色蛮好,40岁、50岁?旁人猜不出年纪。有居民告诉我,前期跳舞的人大概带孙子去了,人已经换了一拨,但领队一直坚持着。
她先从12月3日晚的那起冲突说起——
这段时间冷啊,都在小房子里面跳,3日那天没风,就在外面跳了。晚上7点55分,跳了三支舞蹈,就有一个年轻人来砸了!开始的时候,踢,踢了两脚!我们女人看他这么凶,你说敢不敢上去?
后来呢,就两下,砰!砰!把音响摔坏了。就在这里,你看(坏掉的音响放在小房子里,只看到半边),全部坏掉了!一塌糊涂啊!我们花1800元买来的。
那个人三十几岁,我不认识。他说,你们在这边跳舞这么吵,妨碍我们家小宝宝睡觉。
我说你宝宝几岁,他说3个月……你说,这个点能睡觉吗?人家还有小宝宝爱听音乐的,就这么大(指着旁边一个两岁儿童),我们在边上跳,他们(小孩子)也跟着跳,你们家不喜欢音乐,就妨碍人家跳舞啊!
砸了以后,我吓坏了——手机在身上,我去掏手机想把他拍下来,但是手心发抖呢,照片始终按不出来,后来他砸了就跑,往那个方向(东面)!真的气死了!你男子汉大丈夫,有本事砸了不要跑!
跳了哪三支舞?我问。
“《爱拼才会赢》,还有个是……哎呦我也记不牢了。”
“反正不是《最炫民族风》。”刘女士旁边的一位队员说。
“现在你们没音响了怎么办?”我问。
“音响我们买得起呀,老的还有好多呢!”
“你们这次士气有没有受到影响?”
“没有,我们自己有兴趣就好了。”
“一般会跳哪些舞?”
“广场舞啊,会跳的歌曲多了,几百首呢,几千首都有呢,都是自学的,不过早几年跳的都忘了。我跳了二十年了,我最奇怪这个小区,我们在外面哪个小区都噗哒噗哒跳得很响的,就在这里不行……”
7月7号
第20期
作者:霓坤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42929/answer/1807692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河南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的一场“地盘之争”日前引爆了互联网。起因是网友“兄弟篮球008”公开的视频:在篮球场上打球的几个小伙子和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们发生了口角,之后升级为肢体冲突。视频中,有几位大叔推搡并且按住了一名篮球小伙,其中一名身穿红衣的大叔带头捶打了小伙子。
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开之后,网友们几乎一边倒的对大叔大妈进行抨击,“为老不尊”和“坏人变老”的说法甚嚣尘上。公园管理方暂时关闭了篮球场,场地究竟是如何分配,也尚未有明确裁决。
从2013年到2014年,我曾用大半年时间对广场舞进行了田野研究。研究地点恰巧也是在河南的一个非省会城市。在当时,由于广场舞引发的争端已经时有发生,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噪音扰民问题。而在洛阳篮球场争地盘事件发生后,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多地的篮球场都有类似和广场舞抢占空间的事件发生。人们一般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如此多的空间冲突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广场舞又为什么持续性地制造着网络热点?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对空间的“现代化”利用,也涉及到如何理解上下不同代际之间截然不同的历史体验。
“现代化”利用的空间,遮蔽了什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环境规划专家 Caroline Chen(陈乐伦)2007年曾来到北京研究广场舞文化。她总结了广场舞大妈们心目中理想场地的五大条件:一是不易打滑的地面;二是夜间跳舞照明;三是防晒保护措施;四是能容纳30到60人的空间;五是要和居民区或办公区域有一定距离,以确保不会影响到附近不跳舞且不喜欢音响的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城市空地,实际上少之又少。其结果就是,城市里的大妈大爷们在“见缝插针”跳舞,“占领”了城市的中心广场和各个小广场,“占领”了商场门口的空地,“占领”了小区附近的街心花园和停车场。根据 Caroline Chen 的研究,北京在奥运前后,一些扭秧歌的大妈们在立交桥下跳舞,她们主动不用锣和钗去伴奏,因为这些乐器的动静太大,她们也不去相对人少的公园里跳舞——因为那里有很多需要静养和散心的病人。Caroline Chen研究的团队最后选择去了闹市中的立交桥下面跳舞。
空间问题的另一面,是城市规划中常常忽略广场舞一类的市民活动需要。一位参与城市广场设计的设计师告诉我,他曾经参与设计某一线城市的小广场。他们团队的设计思维“以人为本”的,先评估人的需求,再有设计。他们在前期调研中观察到,需要改造的空间中已经有很多人跳舞,但是没有座位可以给跳舞的人或观众休息。因此,他们最终的设计把这些需要考虑在内。但做成提案时,这些设计需要换一套说辞,比如一些听起来更加高大上的,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比如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等的说法。由此可见,城市空间规划中,市民的娱乐需要似乎“难登大雅之堂”。
如今,满足广场舞需求的运动场地显然是不足的,更别提是专属广场舞的场地了。这是我们看到大爷大妈们开始“占领”篮球场或羽毛球场这样的公共体育用地的现实背景和大前提。
近年的一些研究中,城市研究者和人类学家也普遍主张,实际上恰恰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后,私人空间的扩张在侵蚀老人们的可用公共空间。在当代中国城市,特大型超市和私人房地产的扩张,是挤压公共空间的一大原因。经济学家卢周来曾经指出,开发商为了最大密度使用土地,在私人住宅与公共空间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隔离。
在洛阳王城公园的冲突事件中,篮球小子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评论说“要跳去广场跳”。可是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城市中很难找到适合广场舞的场地——在哪里跳,似乎都不太对。即使这些大爷大妈去广场跳了,也仍然被认为是“占领”,而不是合理使用。我们广场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更不是专属给广场舞的。哪些空间可以变成跳广场舞的地方,为大爷大妈服务?这仍是悬而未决的事情。而与之相对应的,篮球场的空间属性十分明确。这和中国的城市设计沿袭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模式,运动场地考虑了足球场以及篮球场、网球场,但是很少有并没有专门设计过跳广场舞的场地有关。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空间”和“地方”的概念是不同的,因为“空间”是物理性的,而“地方”则有社会和文化属性。 当“空间”因一些人使用而被赋予意义和价值感,就变成了“地方”。关于广场舞占用空间的争议,实际上就是关于这些“空间”应该被变成什么样的“地方”,为谁服务,涉及价值高低评判的争议。人们对空间使用的观念,与社会对阶层、年龄和性别等等要素的看法相一致。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城市应该是年轻的,有活力的,或者是安静有序的,而代表着城市形象的公共空间,也应该是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有品位的。
我们在社会文化层面,似乎并没有认可广场舞“值得拥有”一个专属用地。这或许是因为这项运动不够“国际化”,不够“现代化”,不够“有品位”?这次事件的评论中有不少人说,“篮球打的好还能进NBA,进奥运会,广场舞跳的好又能怎么样呢,所以要让给年轻人。”这就是一种“现代性”逻辑在空间分配上的日常运用。
广场舞的话题背后:悬而未决的代际之争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老人曾一度被认为拥有特权,年轻人需要服从老年人的权威。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运动员)Susan Brownell 就在研究北京迪斯科表演时发现,在这项运动中,年老的迪斯科舞者可以打破一些行为及穿着的禁忌:比如身着鲜艳的服装,紧身裤之类的,这些禁忌都是儒家传统的产物,而年轻女性则不同,她们则必须遵从这些禁忌。通过对待常俗的不同态度,年长女性实际上实现了对年轻女性的压制,而年轻女性则是被牺牲的。在90年代,针对迪斯科的很多公共争议也恰恰是围绕着它挑战了传统道德和规范而展开的(Brownell 1995)。
网络上也有很多对年长一代的批评,比如心理学家武志红对此事的点评就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优待”年老者,而对年轻的人是“要求”,他提到传统社会是“杀子文化”,年轻人被牺牲,老人胜。而洛阳广场舞争地盘事件中,老人的一方则是拿老来讹人,他也批评中国很多老年人不懂界限和平等。
然而,中国社会迅速变化,已经开始触动和挑战这一“尊老爱幼”传统了。在家庭领域内,新的代际交换的逻辑也正在解构传统中国文化中老者的权威性。在家庭内部,实际上“孝道”有下降的趋势,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对老人的照顾也在势衰。洛杉矶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在调查了黑龙江下岬村之后认为,传统意义上“无条件的孝顺”已经被一种新型的“代际交换“的逻辑取代了。相伴而生的是日渐增长的对老人的不尊重。在公共领域,由于更擅长使用媒体及科技,现在年轻人正在逐渐控制话语权。关于广场舞的几次争议事件,无论是几年前武汉出现的跳舞被泼粪,还是这次洛阳争地盘打架,网络上几乎都是一面倒对老人一方的抨击和讨伐。
广场舞的话题性,正在于它不断折射着中国代际之争的最新战况,而这种代际之争,又和不同代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不同理解有关。有多少人在评论的时候是完全就事论事,而不是夹杂着对老人碰瓷、被老人讹等等社会事件的吐槽和引申呢?
这个时代前所未有加速着“老人特权”的破产。而它很有趣地和对广场舞的批评联系在一起了。其中耐人寻味的是,这群人“不文明”、“自私”以及“落后”的印象,因为广场舞与文革的联系被合理化了。
要知道,广场舞背后是一种公开展示的身体文化,它的本质也是一种“合理化身体”的视觉形象的生产过程。广场舞杂糅了儒家传统文化、集体主义时期的身体文化、以及市场时期的逻辑。通过舞蹈,人们的社会经验、身体经验也被提炼和展示出来了。
围观者、评论者把广场舞与文革联系起来。广场舞发展到今天,和建国前后的秧歌表演,之后的集体广场舞蹈,甚至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迪斯科,迪厅吉特巴表演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90年代末,跳迪斯科的老年人是被称为“共和国一代”的,因为那拨人生于3、40年代;而今天跳广场舞的人群呢?他们是被认为是“文革一代”。或多或少地内化了那个时代的行为方式,而当前社会的中青年,则更多受到改革开放后文化的影响——强调个人空间权利的重要性。这种由于经历不同,而对公共空间行为方式的不同理解,其实都有其合理性,但中老年一代却轻而易举地被扣上了“文革一代”、“坏人变老”的帽子。
广场舞的参与人群,舞蹈形式,都让人把它与人们不愿面对的一段过去联系在一起了。因此广场舞始终被认为是不美的,不能代表现代化国家的。不少年轻人纷纷表示大妈们应该回到私人空间,不该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在对洛阳篮球场事件的评论中,年轻网民们甚至恶语相向,让他们“去公共厕所或者坟场去跳”。
因为研究的关系,我的微信里有很多跳广场舞的阿姨朋友。这次“抢场地”事件之后,有几个阿姨都评论说:“现在年轻人不容易,我会让给他们的。” 但愿这次洛阳事件只是极端的个例。视频中红衣老人打了年轻人当然不对,但是打人之前年轻人究竟是否爆粗了?是否也做出了过激举动,这些没有在视频中显示出来。它是真的不重要?还是被我们选择性屏蔽了呢?比如曾于里刊登在澎湃思想市场的文章中就提到,这些信息的消失,可能恰恰因为“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是缺席的,他们在网络舆论中败下阵来毫不意外。”
广场舞的话题性,在于它不断折射着中国代际之争的最新变化。年轻人所代表的“现代”越来越成为主导,老年人和他们所代表的历史,则越来越被遗忘和视为“落后”。广场舞热点背后的一场又一场网络狂欢,不断把广场舞大妈大爷塑造为他者,塑造为“变坏的老人”,不少人轻松地彰显了自我,刷取了优越感。可是大爷大妈到底去哪儿跳舞?这才是合适的问题,而它还是没有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