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 [编辑本段]任用贤能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编辑本段]改革吏治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编辑本段]发展经济 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具体: 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编辑本段]提倡文教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以及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文学方面: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代表诗人: 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 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绘画 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艺术宝库 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编辑本段]对外军事 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编辑本段]外交方面 1、7世纪前期,吐蕃(今西藏)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带去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4、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贞观之治:
1。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是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弊在当时,功在千秋。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败的教训,正如汉朝初期汲取秦灭亡的教训一样,让百姓休养生息,李世民自己也基本能虚怀从谏。但是,晚期的李世民变了,不再那么虚怀从谏,不在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是好大喜功,征服高丽失败。这些是贞观之治不能持久的原因。
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
[编辑本段]任用贤能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编辑本段]改革吏治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编辑本段]发展经济
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具体:
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编辑本段]提倡文教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以及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文学方面: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代表诗人:
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
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绘画
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艺术宝库
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编辑本段]对外军事
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编辑本段]外交方面
1、7世纪前期,吐蕃(今西藏)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带去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4、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和民丰物阜,在深层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遗产)上作出突出建树的有贞观王朝。正因为有了贞观之治的基础,武则天才能做到“政启开元”,从而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开元盛世的富庶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为证。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疆土极度扩张,朝鲜、漠北、西域的辽阔疆土相继并入中国的版图,西部疆土直达咸海东岸的石国(中亚细亚塔什干城)。除了这些人所共知的丰硕成果外,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几条文明成果使大汉民族成为当时已知世界最最优秀的民族。
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治世景象: 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616年至649年的疆域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史书记载:
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二、开放的国界。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国家在他们心中和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就不想回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中国人为荣。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即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外国人在中国就象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一样,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公民权力,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从政当官。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三、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导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四、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当时的贤臣魏征就供职于门下省)。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
五、高度发达的商业。
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的高瞻远瞩之处。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杨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唐朝的强盛给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带来了无比的自信,因而唐朝开放程度很高,路上、海上的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 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可这条商业通道在唐帝国时才达到她的最高使用价值。唐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相关评论: 回顾贞观王朝的灿烂文明史,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最优秀的民族,中国人也曾经是最最优秀的国民!当今天的中国人回首先辈辉煌的过去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死抱着“四大发明”和“文明古国”等早以消逝的光环自欺欺人;还是痛心革面地反省自己,改造自己?重新找回中华民族的理性和自信,还是每个中国人自己来作出抉择吧!
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
任用贤能: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改革吏治: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唐玄宗李隆基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发展经济: 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具体:
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提倡文教:开元盛世时期,也是唐朝文化最鼎盛的时期,不少英才在这时期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一个很好的写照。
文学方面: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代表诗人:
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
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绘画
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艺术宝库
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外交方面:1、7世纪前期,吐蕃(今西藏)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带去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4、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与贞观之治之比较: 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但当时唐朝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因此虽历经政变,仍然应付自如。而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於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已处於盛极而衰的边缘,因此已开始出现腐朽的现像,在遇到变乱时,即无力回天,结果走向灭亡。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1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2建立时间:581年
3都城:长安
二、隋的统一:1时间:589年
2经过: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3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隋唐的“大一统”局面,为其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隋文帝的统治:1政策: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
2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四、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条件: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
3开通的时间:605年
4开通皇帝:隋炀帝
5路线:(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2)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四段。
(3)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6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意义:(1)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3) 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五、隋朝灭亡:1灭亡时间:618年
2灭亡的主要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3被推翻的方式: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随王朝陷于瓦解。
第二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1时间:618年
2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3都城:长安
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2)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①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②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皇帝要勤于政事。
④大臣要廉洁奉公。
2政治和措施:(1)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2)戒奢从简。
(3)合并州县,革除弊政。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如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还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治世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三、武则天的“政启开元,志宏贞观”:1统治措施:(1)继续发展农业生产。
(2)注重选拔贤才。
2表现: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3作用:政启开元,志宏贞观。
(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第三课 “开元盛世”
一、出现原因:1任用贤才,励精为治。(如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
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还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提倡节俭。
二、表现:1政治清明。
2经济空前繁荣:(1)农业:①水利工程: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40多处。
②农业技术: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法,使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③农作物:蔬菜有许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农具改进: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辕犁,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⑤抗天灾的能力增强。
(2)手工业:①丝织业:自制品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世界工艺珍品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①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1城市坊和市分开,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2即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注:开元盛世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成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爆发了唐末农民起义,公元907年,唐朝灭亡。)
第四课 科举制的诞生
一、诞生背景:1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2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都不能到中央或地方任高官。
二、 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三、诞生作用: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四、完善: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了学舍,增加了学员。)
2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将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五、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得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5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一、唐与少数民族的关系:1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2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府。)
二、唐与吐吐蕃: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2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3社会生活:以游牧和农耕为生,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
4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1)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意义:1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2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5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1 8世纪初,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2尺带珠丹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
意义:唐与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
一、 唐与回纥:1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
3与唐关系: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4后改名回鹘,瓦解后其部众迁到今甘肃、新疆等地。
二、 唐与靺鞨:1统一: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2与唐关系: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主,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3影响: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有“海东盛国”之称。
三、 唐与南诏:1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分布于云南苍山洱海一带。
3南诏统一了六诏。
4与唐关系:唐玄宗封起首领为云南王。
5代表建筑:千寻塔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 唐的对外关系的特点:1外交范围广、比较活跃。
2政策开放,外贸活动频繁。
3中国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二、 唐与日本:遣唐使:1开始派使时间:隋唐时期。
2大量派使时间:贞观年间。
3派使目的:向唐朝学习。
4影响:(1)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2)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3)在社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鉴真东渡:1时间:唐玄宗时期。
2经过:应日本高僧的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3贡献:(1)传播了唐朝的文化。
(2)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 唐与新罗的交往:1派遣使节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唐朝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效仿唐朝建立政治制度。
4采用科举制选。
5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6朝鲜音乐也传入中国。
四、唐与天竺的交往:玄奘西游:1时间:贞观初年
2出发地:长安
3活动:(1)在天竺访遍有名的佛教寺院。
(2)在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佛教大师。
(3)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议经。
4代表作:《大唐西域记》意义: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七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 建筑:1规模宏大,气势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丽而不纤巧。
2代表建筑:(1)赵州桥:①建筑时间:隋朝
②设计者:工匠李春
③特点:设计科学,便于交通,造型美观。
④地位: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2)唐都长安:①特点:规划整齐。
②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③城内代表建筑:大明宫含元殿。
二、 雕版印刷术:1地位: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代表作品《金刚经》:(1)印刷年代:868年
(2)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 唐诗:1唐朝的黄金时代:(1)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辈出。
(2)传世的有2000多位诗人的近50000首诗歌。
2三大诗人:(1)李白:①生活时期:盛唐时期
②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③诗作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轻快,语言轻快。
④尊称:诗仙
(2)杜甫:①生活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②代表作:“三吏”、“三别”
③诗作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④尊称:诗圣
(3)白居易:①生活时期:唐朝中期
②反映事实,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第八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 书法:1概况:隋唐时期我国书法步入又一个高峰时期。
2代表:颜真卿:(1)开创的字体:颜体
(2)字体的特点:雄浑敦厚
(3)评价: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4)代表作:《演示家庙碑》
柳公权:(1)开创的字体:柳体
(2)字体的特点:方折俊丽,骨力劲健。
(3)代表作:《玄秘塔碑》
3颜书和柳书并称“颜筋柳骨”。
二、 绘画:1概况: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
2代表:阎立本:(1)擅长人物故事画。
(2)画作特点:笔力刚健,线条像盘曲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
(3)代表作:《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吴道子:(1)尊称:“画圣”
(2)画作特点: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
(3)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4)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三、 雕塑:1概况: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
2最著名的石窟代表敦煌莫高窟:(1)位置:甘肃西部敦煌
(2)艺术内容:壁画、彩塑、佛经、文书
(3)地位: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四、 乐舞:1背景:吸收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
2特点: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3代表作:《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胡旋舞》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 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契丹的兴起: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上京。
2五代:唐亡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3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二、 西夏建立:1民族:党项族
2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3建立者:元昊
4都城:兴庆
三、 辽、宋、夏的和战:1辽太宗时,从后唐手中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矛盾加深。
2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3宋真宗时,辽军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亲征,宋军打退辽军,与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
4澶渊之盟:(1)内容:①辽朝撤兵。
②宋朝给辽岁币。
(2)意义: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四、 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2夏宋议和内容:(1)元昊向宋称臣。
(2)宋给西夏岁币。
3夏宋和平意义: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五、 金和南宋的对峙:1金:(1)民族:女真族
(2)建立时间:12世纪初期
(3)建立者:阿骨打(金太祖)
(4)都城:会宁,后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5)壮大:先灭辽,后灭北宋。
2南宋:(1)建立背景: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被俘。
(2)建立时间:1127年
(3)建立者:赵构(宋高宗)
(4)都城:临安
六、 岳飞抗金:1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
2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3岳家军军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岳家军作战勇敢,金军非常惧怕。
七、 岳飞之死:1凶手:宋高宗、秦桧等。
2罪名:“谋反”罪
3被害原因: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
4结局:宋与金议和,达成和议。
八、宋金和议:1内容:(1)南宋向金称臣,给金送岁币。
(2)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2意义: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 农业中心的南移:1原因:(1)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南方相对适宜农业生产。
2表现:(1)由于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使水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因此南方成为产粮中心。
3结果: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了北方。
二、 手工业中心南移:1丝织业:(1)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2)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3)北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2棉织业:海南岛星期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造瓷业:(1)宋代时中国瓷史上的辉煌时代。
(2)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重心。
(3)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
(4)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 商业重心的转移:1商业都市:(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
(2)南宋时,临安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的开封。
(临安:①人口多,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②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③各地、各国商品林莽满目,国内外客商往来不绝。
2海外贸易:(1)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纸币出现:(1)原因: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2)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3)发展:纸币与铜钱并行。
(4)作用: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 转移完成:1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一、 衣:1特点:从穿戴的服饰上,可以分辨出士、农、工、商从事的行业。
2北宋初:(1)各级官员:一毛不得缀饰珠玉,服色有严格规定。
(2)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3北宋中后期及南宋:(1)统治者:衣饰精美华丽。
(2)劳动者:小袖狭身的短衣。
4妇女:(1)开始缠足:①原因:士大夫的提倡。
②表明: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2)女子大多穿轻而薄的衫和裙。
二、 食:1北方:(1)主食:面食
(2)肉食:羊肉
2南方:(1)主食:米饭
(2)肉食:鱼肉
3南北方的共同习俗:(1)喝腊八粥。
(2)饮茶风气盛行。
三、 住:1农村:(1)农村百姓:茅屋。
(2)较富有的人:茅屋和瓦房相结合的一组住宅。
2城市:(1)平民:长方形屋子,顶上盖草或瓦。
(2)较讲究的: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院中有花草。
(3)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四、 行:1士大夫:一般骑驴或骡。
2达官贵人:乘轿。
3交通发达,旅游业兴旺,当时把旅店成为邸店。
五、 娱乐:1出现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宋代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
3内有:(1)勾栏(供演出)(艺人表演说书、唱曲、杂剧、杂技、踢球等。)
(2)摊位(供买卖)(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剔透、算卜等。)
六、 节日:1已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2春节(宋代称为元旦):(1)元旦前几天,扫撒亭户,做过年准备。
(2)元旦的前一天晚上乘坐除夕,要祭祖、供神、贴年画、挂桃符、守岁。
(3)元旦当天:放鞭炮、穿新衣、拜年、上大街游乐
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具体: 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提倡文教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以及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
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文学方面: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代表诗人: 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 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绘画 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艺术宝库 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军事
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内、外交方面
国内 1、7世纪前期,吐蕃(今西藏)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带去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4、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国际 △中日之间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 原因及表现 任用贤能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改革吏治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 发展经济 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具体: 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提倡文教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以及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文学方面: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对外军事 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外交方面 1、7世纪前期,吐蕃(今西藏)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带去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4、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
思考: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1)隋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陈朝: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陈后主骄傲自大
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同秦朝)
(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
(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
(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 “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空白(图)
3、意义:
(1)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
(2)大大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4、评价:
积极方面:意义
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5、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是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间。
6、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欧洲、美洲、印度洋沿岸和大西洋西岸各国间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7、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
(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3)都兴建了重要工程(4)都只有2个皇帝,存在时间很短
(5)都因为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
8、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大运河只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原因:
大兴土木(修建洛阳),数次对外战争(三征高丽),酷虐残暴
2、概况: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定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2、原因:表格
3、内容:
政治上 虚心纳谏、重用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济上 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也可以用实物代替)
文化上 完善科举制
法律上 修订法律、宽省刑法
民族关系 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1、唐太宗重用人才: 房玄龄、杜如晦
2、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图
3、《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4、《贞观政要》是记录唐太宗政绩和他与魏征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
5、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表格
但也必须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
第3课 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一、 女皇武则天巩固统治
1、加强中央集权:①重用酷吏,使用恐怖政策;
②将唐初的《贞观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
③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创设殿试、武举
2、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史称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二、开元盛世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4)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在整个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时候)
三、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2、手工业
(1)丝织业:以蜀锦最有名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冶铸业
3、人口:唐初300多万户到唐玄宗时1000多万户
四、唐朝疆域
五、唐朝几位皇帝的顺序: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
1、产生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2、定义: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分类: 进士(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
明经(背诵儒家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三、科举制的影响
四、衣食住行时尚
1、饮茶习俗在唐朝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唐朝人陆羽写的。后人称陆羽为“茶神”。
2、在唐朝,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有情趣,妇女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天可汗”
1、突厥:唐太宗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
西北各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2、唐太宗为何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1)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
(2)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本民族的人来管理
(3)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是藏族的祖先
2、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
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十分仰慕中原文化
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节向唐朝求婚时的情景。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① 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② 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金城公主入吐蕃嫁给尺带珠丹(唐中宗)
尺带珠丹上表唐玄宗,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甥舅会盟碑”成为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三、点苍山会盟
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玄宗支持下统一了六诏,被封为“云南王”,定都太和城(云南大理)
四、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民族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突厥 设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与生活方式 蒙古族
吐蕃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南诏 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7、民族首领名称:匈奴——单于 突厥、回纥——可汗 吐蕃——赞普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唐朝与天竺(玄奘西游)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大唐西域记》
三、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
3、发达的对外交通。(从陆路、海路可以到达亚洲、非洲、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
四、都城长安
唐都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会,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市建筑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个部分。(宫城: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城:中央各政府部门办公的地方)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两大商业区。(两市营业时间:中午12点到日落前半天时间。)
五、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第7、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是唐朝发明的。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作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金刚经》868年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比欧洲(1423)早近600年
二、火药
1、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的火药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三、高超的建筑水平
1、赵州桥(安济桥)
设计者: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比欧洲早700多年。
四、 光耀千古的诗坛
诗人 代表作 特点
李白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三吏”“三别” 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
1、唐朝帝王大都喜爱诗歌,进士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这就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杜甫亲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3、白居易称李白、杜甫的诗歌“吟咏流千古,声明动四夷”。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五、雕刻艺术
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内容以佛教故事为主,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1、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2、敦煌壁画形象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1、秦朝与隋朝相似2、唐朝与西汉相似3、北宋、南宋与西晋、东晋相似
(前朝的皇族建立)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 过游牧为主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2)契丹国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北宋与契丹:①北宋北伐:为了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幽云十六州),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
②契丹南侵: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到达澶州,东京受到威胁,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临督战,辽军进攻受挫。1005年,双方订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方和平往来长达100多年。
(3)澶渊之盟的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4)、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对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性的和议,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3、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西夏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进行贸易。
二、 碰撞中的融合(民族融合)
(1)奖励垦荒,学会农耕(2)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3)西夏还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用汉字铸造钱币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 916年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汴京、东京(今开封)
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李元昊 兴庆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今杭州)
1、 辽太宗推行“以汉制待汉人”,保护发展先进中原文明的政策。
2、 榷场: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 金 政权,定都会宁。
2、“靖康之变”: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仪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及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
3、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
4、岳飞和韩世忠是当时著名的抗金将领。由于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5、1140年,郾城大战,南宋VS金
6、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的意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7、三个抗金英雄:李纲、岳飞和韩世忠(不要说成民族英雄)
8、南宋时,北方民众自发组织的抗金义军主要是王彦领导的八字军。
9、绍兴和议:1141年
南宋向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0、金朝变革女真习俗(民族融合)
(1)目的: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管理。
(2)内容: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鼓励与汉族通婚,在生活习俗上向汉族靠拢。
11、杨家将抗辽(北宋,辽);岳飞抗金(南宋,金);文天祥抗元(南宋与元)
12、“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反映出民众对岳飞的崇敬和对奸臣的憎恶。
13、南宋、北宋的共同点:①给少数民族纳岁币(都要给金)②两宋都有:金、西夏
③都被少数民族消灭
第12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开始于:三国时的吴国(魏晋南北朝);最终完成是在:南宋。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并且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苏州,湖:湖州)
3、原因:(1)为躲避战乱,北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技术、工具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3)优越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雨水较多)
(4)南方统治者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5)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两宋时的经济发展
农业:①劳动力大量增加(人口超过一亿);②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秧马的作用: 坐在上面比弯腰劳作节省体力,还能加快速度)③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④引进新的农作物—占城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手工业:①人们把煤称为石炭,并且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② 同时在金属冶炼中,铁和铜不论质量还是产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宋朝铁的产量大致相当于18C欧洲各国 产量的总和。
③陶器制造业发展到新阶段,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
④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商标、广告意识。
商业:
①城镇的兴起②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海外贸易:①在重要港口设三蕃:蕃坊、蕃市、蕃学,②政府专门设立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③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广泛, 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④泉州是全国第一大港。
1宋代由于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使得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2宋代瓷窑有五大名窑,在北宋景德年间兴起的最著名的瓷都——景德镇。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4北宋,煤不仅用于冶铁、制瓷业,在都城东京大量用于居民生活。
5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材料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国家根本,养给东南。
(1) 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苏州、湖州 水稻
(2) 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南宋
(3)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超过了北方。
(4)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6.坊:居民住宅区;市:商业区。唐朝时坊是分开的,北宋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并且 出现了早市、夜市。
7.纸币产生的原因:商业的繁荣和内外贸易的兴盛。
纸币产生的意义:轻便、便于携带,有利于商业的繁荣;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8、“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的主要目的是讽刺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
注:在大部分历史教材中,均将“开元之治”称作“开元盛世”。
历史背景
唐朝自武则天退位到玄宗即位以前的中宗、睿宗统治期间(705—712年)政局极不稳定。武氏诸王、中宗的韦皇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武后女儿太平公主都参预政权,朝廷大臣也分为几派,相互排挤,因此接连发生政变。开元元年(713年),玄宗以先发制人的手段消灭了政敌太平公主一伙,才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此后,为了稳定政局,玄宗采取了许多改良措施。
改革措施
任用贤能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改革吏治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唐玄宗李隆基
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发展经济
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具体: 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提倡文教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以及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文学方面: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代表诗人: 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
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绘画 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艺术宝库 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军事
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内、外交方面
国内 1、7世纪前期,吐蕃(今西藏)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带去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4、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国际 中日之间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