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手指打勾的方式来表示承诺的约定?有何来历?

为什么用手指打勾的方式来表示承诺的约定?有何来历?,第1张

婚嫁结局排序判定:

和王子结婚>和父亲结婚>和管家结婚>和魔王结婚>和龙族青年结婚>结婚型(社交系)事业结局>一般的结婚>没有结婚

和王子结婚(公主)

达成条件:气质≥200,魅力≥200,道德≥30,罪孽≤99,王子关系≥90

相关提示:每年1月31日进城见一次青年武官,被询问明年是否愿意再相见,每选择一次“愿意”王子关系+12。

得分值:+200

和父亲结婚

达成条件:道德≥100,信仰≥100,罪孽≤99,智力、气质、魅力≥道德或信仰中较高的一项×2,父女关系=100

相关提示:

①每次实行打工“家庭管理”,父女关系+0至1。每次实行打工“酒家”、“大夜总会”,父女关系-1至5。②女儿生日时送礼给女儿,父女关系+5。父亲生日时父女关系≥60,女儿送礼给父亲,父女关系+3。

③平时选择“父女谈话”任意一项,父女关系+1;选择“说教”,父女关系-2。

叛逆时选择“父女谈话”中的“最近情况”,每次父女关系+3;选择“说教”,父女关系+5。

生病时选择“父女谈话”中的“最近情况”,父女关系+5;选择“说教”,父女关系-5。

④平时实行“自由行动”,每日父女关系-1(收获祭选择不参加时除外)

实行“外出旅游”,每旬父女关系+3。

叛逆时实行“自由行动”选择“监视活动”,每日父女关系-2。

生病时实行“安静修养”后选择“由父亲照顾”,每日父女关系+1。

⑤被求婚时选择“答应”,父女关系-20,选择“拒绝”,父女关系+10。

⑥收获祭时女儿请求参加与竞争对手约定的比赛,选择“改变行程”,父女关系+5。选择“维持原来”,父女关系-10。

得分值:0

和管家结婚

达成条件:感受≥250,魅力≥200,管家关系=100

相关提示:

①叛逆时实行“自由行动”选择“监视活动”,每旬管家关系+3。

生病时实行“安静修养”后选择“由管家照顾”,每日管家关系+1。

②武者修行时扎营选择“更换装备”,管家关系+2

武者修行时战败后被吉普送回,管家关系+2

武者修行时输给逃犯,且魅力≥100,管家关系+20

③收获祭时参加武者大会第一轮即败,管家关系+5

得分值:0

和魔王结婚

达成条件:魅力≥300,气质≥200,罪孽≥道德×2(或罪孽=道德=0),曾触发过事件“魔王的酒宴”后答应魔族贵族的求婚

相关提示:信仰≥20,在西部沙漠地带魔王的岩洞附近扎营,可触发“魔王的酒宴”事件。

得分值:-200

和龙族青年结婚

达成条件:曾答应过龙族青年的求婚

相关提示:

①在西部沙漠地带选择拒付过路费战胜高傲的龙后,遇见过老龙。

②15岁之后再去西部沙漠地带,触发过“龙的紧身衣”事件和“老龙石室之剑”事件。

※“老龙石室之剑”事件被删的游戏版本下,把“龙的紧身衣”事件触发2次以上亦可充数。

“龙的紧身衣”事件触发次数仅限1次的游戏版本下,触发过“龙的紧身衣”事件和“老龙赠钱”事件似乎亦可充数(已确认)。

③满足上述条件后,16岁以上会自动触发“龙族的求婚”事件。

得分值:0

一般的结婚

达成条件 A级:魅力≥200,道德≥30 B级:魅力≤199,道德≥30

相关提示:共有8种不同的对象,系统会根据体力、腕力、智力、气质、魅力、道德、信仰、感受最高的一项来选择。

得分值:+40

没有结婚

达成条件 魅力型 A级:魅力≥200,魅力>气质 B级:魅力≤199,魅力>气质

气质型 A级:气质≥200,气质>魅力 B级:气质≤199,气质>魅力

相关提示:满足魔王结局达成条件时强制判为没有结婚。

得分值 魅力型:+20 气质型:0

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

一部于2003年10至11月上映的爱情喜剧。是由英国导演李察·寇蒂斯撰写的一部成功剧本并由英国演员主演。这部片首映于2003 年11月16日伦敦莱斯特广场。2005年7月,《真爱至上》在美国票房收益超过5亿9千万。在英国获得收益36,238,777英镑。本片获得2004 英国DVD出租排行榜冠军。

剧情介绍

  本片是一部串连十个爱情故事的作品,影片以首相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十个发生于不同地方情节不一的故事。虽然这十个故事各自独立发展但却又相互联系。不同的爱情以不同的方式降临在不同的人头上,相同的是,它们都发生在距离圣诞节到来前的五个星期。各异的爱情遭遇却蕴涵相似的真情实感,真爱至上的主题贯穿其中。

  一位新晋的英国首相(休·格兰特),年轻有为的他在刚刚入主伦敦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 的第一天,就发现自己爱上了漂亮的娜塔丽(玛蒂·麦克卡森),而娜塔丽的工作就是每天负责为首相端茶倒水,首相碍于自己的身份不好表白,但是真情又难违。美国总统来访,一直不敢违背美国意志的首相看到美国总统调戏娜塔莉后冲冠一怒为红颜,在记者招待会上态度强硬,反而成了英国人的爱国偶像。但他随后调走了娜塔莉。

  首相的姐姐婚姻生活幸福,丈夫却在这时受到了秘书的诱惑。圣诞夜妻子发现丈夫买的金项链,欣喜若狂,但拆开他送自己的礼物却是一盒CD,于是明白了丈夫的外遇,非常伤心。

  首相姐姐的丈夫是个小老板,手下一位女职员暗恋另一个男同事,在大家的鼓励下圣诞夜与男友回家,却在最温馨的时刻总被自己得精神病的弟弟打断,两人沮丧不已。

  另一位中年丧偶的男子,是首相姐姐的好友。妻子死后非常伤心,又存在着与继子的关系问题。他对继子的关心终于赢得了小男孩的信任,原来小男孩暗恋学校最美丽的女生。在父亲的鼓励下,男孩决定用最快的速度学习打击乐,在圣诞晚会上为心上人伴奏。

  一位作家受到妻子的背叛,跑到法国乡村疗伤,却与女管家发生了感情。女管家只懂葡萄牙语,作家讲英语,两个语言无法交流的人却奇迹般的存在着心灵上的沟通。

  一个过气的摇滚歌星千方百计想重返舞台找回曾经的荣耀与喝彩,他说话粗鲁不经大脑,行为出人意料,常常令他的经纪人无比头疼。

  一个腼腆的青年喜欢朋友的女朋友,他不敢表白,只能冷淡对待,让朋友以为他不喜欢自己的妻子。在他们婚礼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新娘发现了他拍摄的婚礼录像,上面只有自己的身影~~~~

  一个感情上屡受挫折的厨师,卖掉家产去美国寻找艳遇;

  一对拍A片的男女演员,在假戏里产生了真情……

  在充满奇迹的圣诞夜,首相收到了娜塔莉的明信片,于是带领手下挨家挨户的寻找她,两人最终拥吻在娜塔莉母校的舞台上;首相的姐姐在子女演出后与丈夫摊牌,赢得了丈夫的抱歉和回心转意;小男孩的打击乐很成功,但女孩就要去美国了,父亲带着他狂奔去机场,男孩冲破警察封锁,在女孩登机前向她表白,赢得了女孩的芳心;父亲在学校里也邂逅了一位单亲母亲,两人擦出火花;摇滚乐手终于咸鱼翻身,但他突然意识到,一直倍受他嘲笑、总是为他收拾麻烦的胖经纪人,其实是他一生中最为亲密的伙伴和爱人,他到了老朋友的家与他共庆圣诞节;作家从法国回来后苦读葡萄牙语,在圣诞节跑到了葡萄牙,向女管家求婚;青年向朋友的妻子表白,要把她永远放在心里,然后静静离开,没有打扰朋友的生活;跑到美国的厨师在酒吧遇到了四位辣妹;A片的男女演员在圣诞节表白,成了恋人;女职员因为弟弟的原因,最终放弃了对爱情的追求……

《凡尔赛玫瑰》这部漫画的篇幅并不长,正传共有九卷,其中Oscar只出场到第八卷结尾(少有漫画女主角不到结尾就死了的)。但第九卷更像个尾声,交待了Antoinette与路易十六上断头台的事儿,以及Hans的下场。至于其他一些没有死亡的大配角,比如Alain、Bernard、Rosalie,他们的故事则在《凡尔赛玫瑰》的后传、以拿破仑为主角的《英雄交响曲》中交待了。

毕竟是历史为背景的漫画,虽然不长,但是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比起一般的同等篇幅漫画,还是相对复杂的。

《凡尔赛玫瑰》讲述的是法国大革命之前二十年的故事,从Antoinette嫁给当时还是法国王太子的路易十六开始,嘎然而止在1789年7月14日那一天,那个每个熟悉法国史的人都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那个象征法国人民开始武装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的日子,那个法国人民攻陷巴士底狱的日子,也是后来法国的国庆日。Oscar也就是在这一天阵亡的。

说起来,前后两部漫画的主角在《凡尔赛玫瑰》中曾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三级会议,罗伯斯庇尔发表著名的“网球场宣言”时,Oscar在无意间与拿破仑擦身而过,她发现本该驻守外地的炮兵军官拿破仑身在凡尔赛时,询问了他的名字——此时的拿破仑还不到二十岁。不过《英雄交响曲》国内是无缘看到的,而且它不能算是少女漫画,应该属于历史漫画类。

Oscar与拿破仑在漫画中的另一联系是,Oscar身上穿的军服是十九世纪初拿破仑时代的陆军军官的服饰,作者对此的解释是拿破仑设计的法军军服是很有视觉上的美感的。不错,历史上拿破仑时代的军服的确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的。

好了,还是先交代一下死在“la Rose de Versailles”里的人的命运吧。应该说,这部漫画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真实的历史人物就不用说了,他们的命运是写进了历史里的。先说Antoinette,历史上她是很不得法国人喜欢的,对她的评价也很低。那时的法国人都叫她“那个奥地利的娼妇”,如此称呼一国之后,可见法国人有多么讨厌她。这一点在漫画里有提过,Oscar曾经从禁卫队员的手里抢来写有侮辱Antoinette内容的传单并撕了个粉碎。不过Antoinette最出名的称号,莫过于“赤字夫人”。

其实,因为路易十四、十五两代法王的好大喜功,所以到了路易十五晚年的时候,波旁王朝已经陷入了财政困难之中,他留给孙子路易十六的,可以说是个烂摊子。这时候,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根源已经播下,但此时人们对王室还存有幻想,希望新王路易十六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好过一些。

路易十六此人比较懦弱,最大的爱好是做锁头……他如果生在和平时代,也许会是个守成之主,但他的确没有那个力挽狂澜的能力,让法国大革命的根源消弭于无形。再加上,他的王后Antoinette是出了名的浪费,使得王室不得不向第三等级的平民征收更高的税金,因为这时代贵族和僧侣是不需要缴税的特权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无法忍受这种盘剥,于是对王室的怨恨越积越高。

在漫画中,Antoinette被美化了很多,虽然我承认法国大革命并不完全是她的过错,但如果不是她的浪费,也许这次伟大的人民革命会晚个几十年才开始。可路易十六就是个货真价实的悲剧人物了,他一辈子都是处于王后和贵族的阴影之下,最后被雅各宾派以361票对360票将他推上了断头台,成了断头台下永不凝固的鲜血中的一部分——这一切仅仅是雅各宾派的一句“国王的存在不利于革命”。

说起来,法国大革命的那十年时间,着实是法国历史上最黑暗且无人道的一段时期,法国真正建成Oscar梦想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国家时,已经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也许她死在那个伟大的日子,对她反而是种幸福。如果她看到了那些白色恐怖,看到了被推上断头台的旧贵族们,甚至如果她自己被罗伯斯庇尔推上断头台的话,她是否还会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呢……Oscar是那种如果没有了理想就会崩溃的人,因为她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另一位因为死得早而没有看到之后鲜血淋漓的法国的幸运儿,便是路易十六与Antoinette的长子,Louis Joseph太子。他因为那个时代无法治愈的重病,而于1789年6月9日去世。漫画中,虽然他出场并不多,但每每见到这个孩子都会觉得无比的心痛,Joseph是个美丽的孩子,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他生病不得不卧床休息的时候,Oscar去看望他时发现他正在读法国史,Joseph对Oscar说这样做是因为他想多学一些东西……这有点像他父亲路易十六,因为路易十六就是个颇爱读书的人。

Joseph对Oscar很是依恋,一来可能是因为Oscar是他母亲的亲信(虽然管理全凡尔赛宫的禁卫队,但Oscar似乎很多时候都在Antoinette身边,因为Joseph生病确诊的时候Oscar就在一旁安慰Antoinette),他从小就对Oscar非常的熟悉;二来就是Oscar的一切都是他对成人世界的梦想。不同于他的缠绵于病榻,Oscar是那么的健康而且精力充沛,舞刀弄枪身负重责大任。他曾经要求Oscar带枪给他看,并且为他订做枪支。

他与Oscar的最后一次见面,则是要求Oscar带他去骑马,因为他很是羡慕骑着白色高头大马、身穿军装神采飞扬的Oscar,他很想体味一下那种威风的感觉。那一天,他吻了在他心中犹如女神的Oscar,也许这时他已经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没有像过去一样说“我要快点好起来,因为法国将要由我来统治”之类的话,而是说“如果有来世,我要健健康康地成长,Oscar,等我到我长大的那一天”。

Joseph年纪虽小,却懂事温柔得令人心痛。无论是说他要在凡尔赛宫见证会写入法国历史的三级会议,还是强忍病痛对Antoinette说“对不起妈妈,害你和爸爸为我担心了”,更是对Oscar说“请你保护我的妈妈”时,不光漫画里的Antoinette和Oscar为他流泪,读漫画的人也会为这美丽聪慧的孩子伤心吧。

其实这个时候,就算Antoinette再怎么是个不称职的王后,她也不过是个普通的母亲,普天下母亲爱孩子的心情是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可以想见Joseph的死对Antoinette是多么大的打击。而当Antoinette无钱为Joseph办理丧事的时候,她也在此刻彻底觉悟她过去的浪费是多么的错误。而Joseph的死对Oscar也是个很大的冲击,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总是会逝去的……即使她有心为他打退死神……当得知他的死讯时,Oscar因为不能去给他奔丧,便漏夜冒雨跑马出去发泄心中的哀痛……这天使般可爱纯净的男孩子啊,被病魔先行带走,也许比被雅各宾派的人折磨至死好得多,至少那样的话,他对这个世界,永远只有温馨美好的回忆,去世时身边也都是爱着他的人陪伴着他,而不是孤零零地离去。因为从他的弟弟,Joseph Charles的结局来看,雅各宾派的人是不可能放过这位波旁王族的王太子的。即使这样,也无法掩饰看到他的结局时的强烈悲伤啊……

虽然Joseph出场不多,但给人的印象却相当的深。同样的,只出现在漫画后半部分的Alain,也是无比的鲜明耀眼。

身为没落贵族,即使从士官学校毕了业(法国士官学校是由路易十四建立的,只有贵族可以入读,毕业生出来一入伍就至少是少尉),仍然很难得到提拔的机会,就如他所说“所有的要职都被你(指Oscar)这种大贵族占据了”。所以如果没有法国大革命的话,估计他一辈子都只能当个小军官了事。

Oscar的父亲是禁卫军的总司令,世袭伯爵,是拥有出入宫廷资格的大贵族(Oscar的母亲是Antoinette的首席侍女,可见这个家族的地位是多么的显赫)。身为他的女儿的Oscar,作为女伯爵,一进入军队就得到了上尉的军衔。甚至后来同样担当禁卫队连队长的列尔,只不过得到了少校的军衔(Oscar在这个位置上的军衔先后是上校和准将)。可以说,Oscar女伯爵是靠她的大贵族出身起家的,因此破落贵族的Alain才对这位“像花般纤细”的女伯爵有一种厌恶的心态。

应该说,Oscar作为女性和军人的魅力,是在进入卫兵队、也就是后半部的漫画中才逐渐发挥出来的。前期的Oscar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虽然很特别却没有那种耀眼的感觉。而Alain在这个Oscar彻底成长蜕变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令Oscar看到了法国平民和小贵族的情况,带给了她思想的全面冲击。

Oscar遇到Alain时,他已经被从少尉贬为了普通士官,但因为他武艺过人又对贵族厌恶,所以他成了卫兵队士兵们的精神领袖。Oscar提前一天来到任上见她的新手下时,他便领着士兵们一起拒绝列队出席Oscar的上任仪式,躲在军营食堂里喝酒打牌。直到Oscar领着Andre怒气冲冲地冲进食堂对士兵们兴师问罪的时候,Alain作为士兵代表,直白地说出了“虽然我们也是保卫王宫的军队,但我们可不是装饰用的禁卫队,而且我们不听女人的命令。”

卫兵队不像禁卫队,是由中下层的平民构成的,其粗野可不是禁卫队能比的。这群士兵甚至还对Oscar的美貌发出了不三不四的评论,诸如“虽然不欢迎你的领导,但如果你偷偷溜进来可是很欢迎”的之类的话,以致从没被如此言语羞辱过的Oscar恼羞成怒,不光大骂卫兵队是“酒囊饭袋的乌合之众”,还跟包括Alain在内的士兵们大打出手……但说句实话,日后Oscar能收服这群粗鄙的士兵,她那张令凡尔赛中无数贵族男女都为之倾倒的绝世容颜也出了很大的力……毕竟那群出身下层的士兵是从没见过Oscar这样气质出众的美女的……就连Alain,即使他不愿意承认,但他也是在一开始就迷上了Oscar的美貌。

总之刚到卫兵队的Oscar还挺可怜的,因为就连晚上出去巡视,都被Alain带着几个士兵劫持了(Oscar再怎么样也是个女人,她没有可能打得过好几个训练有素的大男人的),几乎就被他们给轻薄了……(就算她是贵族,随意轻薄女性还是不对的啊)但Oscar没有惩罚Alain他们,因为她并不想用权力而使他屈服。

作为女性,细心的Oscar很快发现了手下们一些不对劲的情况,比如说经常“丢失”佩剑和营养不良。终于,她发现平民的生活居然已经困难到必须靠卖对一个军人来说最重要的佩剑来维持家人的生活的地步了。虽然她谅解了他们,但士兵们还是不接受她。直到她发出了“太阳底下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平等”的感慨时,士兵们才真正接受了这位致力于改善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的生活环境女队长。

Alain的妹妹,Diana,是个非常美丽的年轻女孩,正因此才被Oscar的前任看中并企图非礼她,结果被Alain打碎了下巴。自知理亏的前队长不敢杀Alain,而是把他降了级。因此Alain才对贵族更加的痛恨。但是Alain还是抵挡不了Oscar,将自己这位女队长的事迹介绍给前来探望的妹妹。

Diana,这个穷贵族家的女儿,与Rosalie是如此的相像,并且马上就要结婚人。她同样迷上了Oscar,尤其是喜欢Oscar的金发。当她的未婚夫在结婚前一天,为了财产抛弃了她与富有的平民之女结婚时,她便自尽了。Alain为了妹妹的死几欲精神失常,而这件事对Oscar同样有着巨大的冲击,她第一次知道,破落贵族还不如平民。她所属的贵族阶级,已经在时代的风云中渐渐没落,平民阶级才是未来社会的主宰。

Alain回来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妹妹的头发送给Oscar。我猜想,这件东西背后是有着深意的,它代表Alain真正的接受了Oscar,并且正视了自己对Oscar的爱。

其实我一直觉得Oscar对男人们对她的仰慕之情是很不了解的,至少她并不知道Alain对她的感情,直到革命前夕,在三级会议的会场外面,当Oscar拦住冲动的Alain时,他吻了她,她才知道这位属下对她的感情。然而这份情意,同是男人的Andre和Bernard却很了解。Alain,他为了Oscar可以一辈子不结婚,因为他的心只属于她,即使那只是永远没有结果的单恋……在那个时代,一个男人如果爱上了一个如Oscar般特别的女人的话,他应该是无法爱上别的女人的……因为再没有一个女人,能拥有她所拥有的一切……

Oscar,她是女人的梦想,虽然有束缚,但是能够依照自己的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与自己爱的人相伴到生命终结时。这朵凡尔赛的玫瑰啊,含苞待放时如白玫瑰般纯净高雅,怒放时如红玫瑰般热烈且灿烂!如此耀眼鲜活的人,足以令任何人目眩神迷、黯然失色!玫瑰凋零在开放得最美好的那一刻,人们永远会记住那灿烂夺目的无双女性,深深印在心中。

法国国旗的颜色是蓝、白、红三色,象征着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就连今日法国的国歌《马赛曲》,也是那个时代的作品,可见这次革命对今日的法国影响有多么的大。漫画中Oscar曾经担任过三个不同的职务,每次都换了不同颜色的军服,恰巧就是这蓝、白、红三色。

担任王太子妃Antoinette的禁卫队长时穿的是白色军服,成为宫廷禁卫队连队长时则换了红色的军服。等到最终成为由平民组成的法国卫兵队的队长时便换上了蓝色的军服。这应该是象征着Oscar逐渐抛弃了自己贵族的身份与意识,慢慢靠近平民,并最终投身革命献出自己生命的过程。

Oscar,如果没有大革命的话,她应该一辈子都会作Antoinette的护卫,不晓得平民的事,只会对王室和自己的阶级效忠吧!但人类思想的火花,只有在发生碰撞时才绽放出来,她的美好,在于能够超越自己的阶级,真正去了解法国的现状,思考法国的未来。并且有勇气为自己的祖国献上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哪怕这意味着背叛自己的阶级和发誓要用生命去保护的Antoinette……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候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在英格兰,最著名的勋位是创立于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 Order of Garter)。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449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英国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皇帝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08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