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魏永康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为何3年后就被劝退?

神童魏永康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为何3年后就被劝退?,第1张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甚至成为“神童”,但是神童的出现又谈何容易。在上个世纪,湖南就有一名神童在17岁就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正当所有人都认为他有着光明的前程时,学校却在三年之后将其劝退了,但是劝退的原因却不是因为成绩不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名神童被学校劝退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神童闪耀的少年时期

1983年,魏永康出生于湖南华容县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年抗美援朝的老兵,因为战争落下了残疾,所以一直没有参加工作,而母亲曾学梅就这样撑起了一个家。虽然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苦,但是儿子的出生也被这个家带来了一点温暖,母亲开始将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虽然曾学梅没有读过书,但是她当时是在百货公司做收银员,这个工作在当时是非常好的,所以她的眼界也比平常人要高很多。首先,曾学梅没有让自己的孩子输在线上,在魏永康两三个月的时候,曾学梅每天下班后都坚持教他认字,并且读古诗给他听,在曾学梅的坚持之下,魏永康真的要比同年龄的孩子聪明很多。在魏永康两岁的时候,别的孩子还在玩玩具,而魏永康已经认识了一千多个字,魏永康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神童”。

而曾学梅也是丝毫没有松懈,并且加大了魏永康的学习量,魏永康也是非常的聪明,知识点往往说一次就能够理解,在魏永康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学完了初中课程,在魏永康上小学后,小学的知识对于他来说都太简单了,所以他在小学只读了一年2年级,随后便跳级到6年级了。十岁那年,魏永康跳级到初中进行学习,而学校也将他作为天才重点培养,魏永康也是不负众望,13岁就参加了高考,并且以602分的高分进入了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魏永康又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研究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魏永康的青年时期简直可以用开挂来形容。

脱离了实际生活

很多人魏永康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在三年后他却被中科院劝退了,而原因也是非常的简单,那就是魏永康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甚是连日常起居都不能自己完成。原来曾学梅虽然对儿子的学习非常看重,但是其他东西并没有教儿子,她固执地认为一个人只要读书厉害就可以了,其他什么事情都是无所谓的,正是因为这个想法葬送了魏永康的未来。据学校称,魏永康曾经在大冬天,穿着一件单衣和一双凉拖鞋,过路的人都将他当作傻子,并且魏永康平日里和他人正常的交流也是非常困难,学校表示这种人就算是成绩再好也是不能收的。

到了后来,魏永康从学校退学,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学着融入社会,并且遇到了自己的妻子,在妻子的开导之下魏永康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专业研究生,在毕业之后也进入了一家不错的企业工作,相比于神童,魏永康更喜欢现在的生活。 

致敬 | 95岁的她,捐出3568万,只为中国诗心生生不息

鹿茸图书馆 >《暖新闻》

阅2转020190523关注

她是白发的先生,也是诗词的女儿,

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更是众多诗词爱好者的指路灯塔。

近日,95岁的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

再次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

去年6月,她就将北京及天津的

两处房产出售所得的1857万元

全部捐赠给了南开大学,

同时还把版税、稿酬一并捐赠,

用于设立“迦陵基金”,

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加上此次捐款,

目前叶嘉莹先生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

为何将毕生积蓄捐赠?

看完她的诗词人生,你或许会明白……

01

叶嘉莹先生,号迦陵,

2008年,获得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

2013年,获“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2016年,获2015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她是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

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诗词二字,

令人觉得岁月静好,时光温柔。

可叶嘉莹这一生,是诗词的一生,

更是不幸的一生,

少年丧母,晚年丧女,中年婚姻受难,

半世凄寒,难能安稳。

在她整个生命历程里,似乎全部都是生离死别。

生活给予她最沉痛的打击,

但她仍昂然屹立,独撑不倒。

她这一路走来,

命运多舛却才华纵横,

颠沛流离却度人无数。

无论前方如何凄风苦雨,她始终执着而坚强。

算来先生教书育人已70余载,

一生劳瘁竟何为?

先生愿做诗词“摆渡人”

她写道:

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平生的离乱都微不足道,

只要年轻人能把我吐出的丝,

织成一片云锦,

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能够留下来,

就足够了。)

如今先生95岁高龄,满头华发,

但举手投足间,

皆有文人的儒雅气质,卓越风采。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她站在那里,就是诗词最好的诠释。

02

1924年,

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

她是满族叶赫那拉氏后裔。

叶嘉莹3岁时与小舅李棪(左)及大弟叶嘉谋(右)合影

祖父为光绪年间翻译进士,在工部任职;

父亲任职于中国航空公司,

母亲曾是一所女子职业学校的老师。

生在这样一个既有旧学传统、

又有开明风气的家庭,

叶嘉莹从小受到了健全的教育。

父亲教她英文,

姨母教她《论语》、算术、习字,

伯父对她影响最为深远,教她读诵唐诗宋词。

在古雅宁静的庭园内,藏书颇丰,

叶嘉莹整日泡在书堆里,

打下了读古文的坚实基础。

但因此她也失去了童年,

除了诗书,她的世界没有其他乐趣,

像那时小孩子会的游戏,

荡秋千、跳绳子,她都不会。

这样关在家门中长大的日子尽管有诗书相伴,

可毕竟孩童,自然倍觉寂寞。

15岁那年,叶嘉莹写下一首《秋蝶》,

聊表孤独之感:

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后来读高中,叶嘉莹才学出众,

老师称赞:“诗有天才,故皆神韵。”

只是这样吟诵诗词的静好岁月,

总是留也留不住。

1937年“七七”事变后,

战乱四起,叶嘉莹一家亦颠沛流离,

父亲跟随当时的政府向南撤退,

这一去就是四年杳无音讯,

而对于叶嘉莹来说,

人生更大的变故,还不止于此。

1941年,叶嘉莹考上了辅仁大学国文系,

本该欢喜的事情,

可噩耗来得那样快,令人措手不及。

“我母亲本来身体还可以,

只是她腹中长了一个瘤,

去天津租界的医院开刀时,血液感染了……

在天津到北京的火车上,我的母亲去世了。”

这一年,叶嘉莹仅17岁,

父亲下落不明,母亲撒手人寰,

单留下她和两个年幼的弟弟……

1941年,母亲去世后叶嘉莹的戴孝照

“我最痛苦的一段回忆,大概就是听到钉子,

一下一下敲进棺木的声音。”

叶嘉莹失去了唯一的依靠,

人生第一次如此窘迫和悲苦,

她含泪写下了《哭母诗》,字字泣血。

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

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

——节选

幸运的是,伯父伯母伸出了援助之手,

叶嘉莹的学业并没有中断,得以顺利毕业。

只是身逢战乱,又有丧母之痛,

叶嘉莹的哀伤可想而知,

“窗前雨滴梧桐碎,独树寒灯哭母时。”

“离乱那堪说,烟尘何日休。”

这些飘着凄风苦雨的诗句都是她心情的写照,

但这样的遭遇,也仅仅是她艰辛世路的开始。

03

叶嘉莹虽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

可她自己却从未真正恋爱过。

读大学期间,她很少和男生讲话,

有男同学给她写信,她也从没回过。

至于原因,叶嘉莹引用了一句吕碧城的词:

不遇天人不目成,

但这人一直没有出现……

当时有一位很欣赏她的老师,

将自己的堂弟赵钟荪介绍给她。

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

赵钟荪几次向叶嘉莹求婚,她始终没有答应。

后来有人为赵钟荪在南京谋了个职。

赵钟荪又一次提出与叶嘉莹订婚,

并说:你不答应我,我就不去。

因为一直没交往过男朋友,

赵钟荪对自己又不错,

叶嘉莹又不愿赵钟荪真的因为自己而失去南京的工作,

像是士为了一种义气,

她一时“好心”,便答应了。

1948年3月,叶嘉莹来到南京,

和赵钟荪结婚。

1948年叶嘉莹结婚照

同年11月,二人去往台湾,

生活看似安稳,

但一段更为波折的路途正等待着他们。

1949年,台湾的“白色恐怖”弥漫开来,

赵钟荪因种种原因入狱。

次年夏,

叶嘉莹和尚未断奶的女儿也遭到牢狱之灾。

幸而不久后,

叶嘉莹和女儿被释放出狱,

但她工作没了,收入没了,宿舍也没了,

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无奈之下,叶嘉莹投奔到丈夫的姐姐家。

白天,她就抱着女儿到外面的树荫下转悠,

以免孩子吵到人家。

夜里,等大家都睡了她才回屋,

铺一条毯子,和女儿睡在走廊的地上。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

但为了女儿,她告诉自己不能垮。

这时候,她把自己经历化为一首首诗词,

一句“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写自己的漂泊流离;

一句“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写自己遭遇的人祸和无助;

一句“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写自己寄人篱下的隐忍和悲哀。

后来经一个亲戚介绍,

叶嘉莹去了台南一家私立中学教书,

这才安定下来。

叶嘉莹在台湾时为学生讲课

就这样,她一边带着女儿寻找机会教学求生,

一边打探着丈夫的消息,

三年之后,赵钟荪终于平安返还,

只是归来之后,并没有带来团聚的喜悦,

而是又一次苦痛。

三年的牢狱生活,

让赵钟荪性情大变,一改从前模样,

他不再温文尔雅,变得异常暴躁,

轻则谩骂,重则家暴。

叶嘉莹受不了这个世界的无情和残酷。

甚至想过带着女儿结束生命。

最绝望的时候,

是王安石的一首诗,给了叶嘉莹精神的慰藉: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

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

众生选众业,各有一机抽。

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叶嘉莹想通了,她告诉自己,不要怨天尤人。

“我只是默默承受,但是我不跌倒,

我还要在承受之中,走我自己要走的路”。

她谅解了丈夫的遭遇,谅解了丈夫的脾气,

可令叶嘉莹寒心的是,

当她生下第二个女儿之后,

丈夫对她却更为冷漠,没看一眼便离家出走……

04

婚姻破碎了,

可她和两个女儿的生活还要继续,

叶嘉莹咬紧了牙关:

无论我经历多少,

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要活下去。

生存万般艰难,但每当翻起诗词,

古人的诗作和经历总会给她些许安慰,

让她有了力量和这个世界对抗。

好在,命运总算迎来了转机,

1966年,42岁的叶嘉莹受邀到美国讲学,

后来又接受了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

在温哥华定居下来。

这段教书的时光温暖了叶嘉莹支离破碎的心,

只要往讲台上一站,她便神色飞扬,

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忘却了所有烦恼。

叶嘉莹在温哥华为幼儿讲古诗

这样的生活是她最快乐的日子,

有喜爱的诗词,

有教师的工作,有喜欢她的学生,

她以为从此这便是一生,

但没想到,不幸再一次降临了。

1974年长女婚礼,右二为叶嘉莹

1976年,

叶嘉莹的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亡故,

52岁的她白发人送黑发人,

从此死生不能相见。

那些天,她把自己关进小屋里,

不说话也不哭泣,

泪水早已流尽,悲痛化为无声,

她只能把对女儿的爱和思念写成一行行诗句。

17岁那年她绝望地写下《哭母诗》

现在她又绝望地写下《哭女诗》:

结褵犹未经三载,忍见双飞比翼亡。

检点嫁衣随火葬,阿娘空有泪千行。

——其一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

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其二

叶嘉莹这一生,

历经世事无常,

各种生离死别好像都尝了一遍,

但即使是这样,她也熬过去了,

她将痛苦深藏心中,倔强地面对一切:

惆怅当年风雨,花时横被摧残。

平生幽怨几多般,从来天壤恨,不肯对人言。

王国维曾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历经了百般不幸,叶嘉莹顿悟了:

“以无生之觉悟过有生之事业,

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

这是她的恩师顾随的一句话。

极大的悲哀和痛苦,

会让你对人生有另外一种体会。

而叶嘉莹的体会,

就是要用余生来弘扬诗歌文化: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05

从离开北京之后,叶嘉莹就一直惦念着故乡:

怀念北京那古老的城,古老的家。

在加拿大工作那些年,

她时刻盼望着能重回故国,

“我常常梦见我的老家北京,

我进去以后院子还在那里,

所有门窗都是关闭的,

我也梦见我的同学到我老师那里,

就是后海附近的位置,芦苇长得遮天蔽月,

就是怎么也走不出去,

我梦见我在课堂上听我老师讲课,

我也梦见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

1972年,加拿大与中国正式建交,

叶嘉莹马上开始申请回国。

1974年,

叶嘉莹终于踏上故土,她是哭着回来的,

激动之余,她写下了长诗《祖国行长歌》:

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

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银翼穿云认旧京,遥看灯火动乡情。

长街多少经游地,此日重回白发生。

——节选

叶落归根,叶嘉莹求的不是安定,

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梦想,

就是让中国的诗词文化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她写道: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

荷花凋尽我来迟,莲实有心应不死。

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

这一生岁月如梭,很容易就走到了尽头,

但她有一个“千春犹待发华滋”的“痴梦”,

在千年以后,

愿自己种下的莲子还能开出莲花。

1978年春,叶嘉莹给中国教育部写信,

申请回国教书,得到批复后,

开始了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的忙碌生涯。

最初在南开大学讲课,

叶嘉莹的课程是讲授汉魏南北朝诗。

那时她55岁,

地点是一间约可坐300人的大阶梯教室,

初次讲课,盛况空前,教室里挤得满满当当。

叶嘉莹穿着蓝色中式上衣,站在讲台上,

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仪态高雅激情四溢。

她在讲台上吟诵诗词,并非单调地读,

而是用一种古声、古韵、古调,

真正抑扬顿挫地唱吟出来,

很奇特、很个别,

让刚经历“文革动乱”的学生们顿时惊为天人。

一位学生回忆说:叶先生在讲台上一站,

从声音到她的这个手势、这个体态,

让我们耳目一新,没有见过,真是美啊。

叶嘉莹在黑板上的板书也很好看,竖排繁体,

边说边写,速度很快,学生们听都听呆了。

从那儿以后,一传十,十传百,

很多外校的学生也赶到南开大学旁听,

教室的台阶和墙边都挤满了或坐或立的人,

甚至窗户上都坐着学生。

临时增加的课桌椅,

一直排到了讲台边缘和教室门口,

以至于叶嘉莹想要走进教室、

步上讲台都十分困难。

后来叶嘉莹离开南开时,

最后一晚为学生们讲课。

当铃声响起时,没有一个人离开。

她与学生们,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

直到熄灯的号角吹起。

叶先生感动之余作诗一首: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

临岐一课浑难罢,直到深宵夜角吹。

学生对她的喜爱,从中可见一斑。

06

自此20多年间,

叶嘉莹在加拿大和中国之间来回奔波,

她的身影出现在天津大学、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

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大学、

黑龙江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

等数十所高校里。

在湖南湘潭大学讲学

此外,她还举办了数次

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系列专题讲演。

凡开讲时,必定人头攒动,从七八十岁的学者,

到十七八岁的青年,无不喜爱

女朋友谈了快两年了,女朋友平时是一个比较温柔的姑娘,我喜欢的那种类型。但是女朋友有一个缺点,就是无论什么事都分的特别清楚。比如说吧,平时我们一起去吃饭的时候,我们都是各自付各自的钱,每次我都说我付钱吧,女朋友都不让,她说我们现在还没有结婚,她不想跟我有任何经济纠纷,她感觉没有结婚就不能花男朋友的钱。但是她也没说过要给我付钱,因为她又说亲兄弟明算账,吃饭AA制无论以后出现什么情况都好说一点。我不知道她这是因为什么,是不是小时候就有的习惯呢?反正很多时候我俩在一起我都没有感觉到我们是男女朋友关系。

除了以上这点不好,女朋友其它的都很好,比如她会关心我,会理解我,会安慰我,会花时间陪我,等等等等,我们也非常相爱。大学毕业之后,我们就商量着开始结婚了。有一天,我请了好多朋友来帮我完成向女朋友求婚的愿望,那天我们真的是花了很多心思布置的求婚现场。我们在一家豪华酒店包了一个大单间,大圆桌中间透明玻璃中我让服务员全部换成了玫瑰花,然后包间里放了好多好多氢气球,地上也洒满了玫瑰花瓣。一切准备好之后,我就跟女朋友打电话让她打扮的漂亮一点过来,说来了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女朋友有点受宠若惊的问我什么惊喜?这样的事我能提前告诉她吗?我就骗她说她的好闺蜜从北京来了,为了给她一个惊喜,之前没有告诉她,而是让我在酒店准备了一桌饭。我还假装告诉女朋友,千万别说我提前告诉你了。女朋友听我这么说就答应来了。

女朋友来的时候,我早早就在酒店门口等着她,然后我把女朋友带到包间门口,然后告诉女朋友说,你把眼睛闭上,我要给你一个惊喜。好说歹说了半天,女朋友终于答应了。当我把女朋友带到包间中间的时候,让女朋友睁开眼睛看看。女朋友睁眼一看,顿时有点蒙了。她问我这是干什么啊,我笑笑不说话,然后拍了几下手掌,说服务员上菜,紧接着就有“服务员”上菜了,服务员都是我请来见证我们幸福时刻的好朋友,有十个人,她的朋友五个,我的朋友五个。这十个朋友每人端进来一盘菜,每进来一个人都是给女朋友的一个惊喜。最后压轴菜是我端来的。(我是趁朋友端菜进来的时候溜出去的)我端的这盘菜全是玫瑰花。当我径直走向傻傻发呆的女朋友时,十个朋友按之前计划好的分别站两排,然后我边走,朋友边唱: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

当我走到女朋友面前的时候,把盘子送到她面前,然后轻轻吹开盘中的玫瑰花瓣,嫣然浮出一枚闪闪发光的钻戒。在女朋友还在发愣的时候,我拿起钻戒,单膝跪地,抓住女朋友的手告诉她,亲爱的,嫁给我吧?我想这个时候任何女生都会抵挡不住这种氛围吧,女朋友感动的哭了,我静静的给女朋友戴上钻戒,深情的拥吻了女朋友。

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而浪漫,可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女朋友也给我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当我们大家完成精心策划的一切之后,坐下来开心的吃饭的时候,女朋友突然端起酒杯站起来跟大家说,今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我有一个好老公,我爱我的老公,我也很感谢大家,我希望不久的将来大家能来喝我们的喜酒。然后把酒杯端到我面前,很认真的跟我说,我答应嫁给你,但是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结婚之后我们自己的父母自己养,你觉得可以吗?

听了女朋友这句煞风景的话,顿时场面非常尴尬,还好朋友机灵帮我圆过去了。那天求婚我喝醉了,我不是高兴的喝醉,而是难受的喝醉,都什么时候了,女朋友居然跟我还分这么清,并且说话根本不考虑后果,也不分场合。那天,我一直都在后悔求婚,我也在想,这婚我还能结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437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