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一、交通习惯
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1、牧马
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蒙古草原辽阔,牧草丰茂,很适宜养马。马好运动,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边食边排便,一天多数时间都要不停地吃草。夏季天热蚊虫多,马在白天躲蚊虫、避酷暑,所以主要在夜间吃草长膘。
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子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马以头为尊贵,蒙古人严禁打马头,不准辱骂马,不准两个人骑一匹马,秋天长膘期不准骑马狂奔使马出汗。马倌、骑手要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骑乘的马刷洗身子、刮除马汗,为马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同时,这也是主人与马亲近、增强感情的途径。
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美术、雕塑等,数之不尽。蒙古人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节日,如:赛马节、马驹节、马奶节、神马节等。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奉养着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马温都根查干和两匹成吉思汗的白骏马。
近现代时期,中国的蒙古马无论在都市还是在牧区,都逐渐失去了生产、生活、骑驭的作用,蒙古马的数量也在迅速减少。蒙古人意识到蒙古马已越来越少,社会上有识之士也开始建立各种有关蒙古马的组织,研究蒙古马、抢救蒙古马的工作正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展起来。
2、骆驼
骆驼,性情温顺,易驯服,耐饥渴,耐寒暑,善跋涉,能负重。既产乳、肉、绒毛,又可役用,一身兼有四种用途,是其它家畜所不及的。内蒙古西部地区骆驼很多,蒙古语称它为“特莫”,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可骑乘、可载货。它身高二三米,腿很长,迈一步可达一米多远,能日行一二百华里。长途跋涉经久不衰,而且负重力相当大。能载二百公斤货物,相当于一匹骏马和两头犍牛的负重量。自古就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是沙漠地区的货运主力。在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带,一队队骆驼常常在这里负重远行。勘探队考查沙漠,治沙队绿化沙漠,旅游队遨游沙漠,只有骆驼才是他们忠贞不渝的伙伴。
3、勒勒车
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这种车车身小,但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桦木或榆木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整个车一般分下脚和上脚两部分。下脚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车轮的制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车辋,将12付车辋连结固定在一起便形成圆形车轮,支撑车轮的车辐条一般有36根左右。上脚由两根车辕和10条车撑构成。车辕长约4米左右,中间用10条车撑固定即可。一辆勒勒自重约一百斤左右,可载货五六百斤至千余斤。
二、节日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钱钟书
他们,一个是文坛举足轻重的大文豪,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几乎无法撼动;一个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就连小说、散文、诗歌等也样样精通,是名副其实的全能型才女,是民国无数人追求的对象。
人们都说,兴趣相同、爱好相仿的两个人总能成为朋友,惺惺相惜。可是,他们却偏偏不一样。
钱钟书与林徽因,身为邻居的人好像斗了一辈子,就连钱钟书这样温文尔雅的学者都抑制不住对民国才女的讨厌,就连钱钟书的夫人杨绛都无法阻止两个人之间的斗争。
同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两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闹小孩子脾气的行为呢?钱钟书与林徽因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不能解决的事情呢?
一、林徽因与钱钟书说起文坛,几乎无人不识钱钟书。当年,钱钟书凭借着《围城》树立了自己在文坛的绝对地位,书中的一字一句都饱含深意,典型人物都极其具备讽刺意味,将人生百态展现地淋漓尽致。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翻译家,他还是一个在生活中极其浪漫的人。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曾被许多人羡慕,他们两个的结合也被喻为金童玉女的组合。相爱一生,扶持一生,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是许多人学习的榜样。
提起林徽因,大家肯定也不陌生,这位民国著名的才女,可是“十项全能”。她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在建筑方面林徽因的造诣颇高,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有她的身影。
而她的一生,也是被感情困扰的一生。初恋徐志摩,丈夫梁思成,守护她一生的金岳霖,林徽因一生都生活在与三个人的情感纠葛之中。
可是,谁能够想到,这两位在各自领域都闪闪发光的人竟然产生极大的矛盾,而钱钟书甚至十分讨厌林徽因。
二、钱钟书的猫当年,钱钟书与林徽因同在清华大学任教,也正因如此,两个人成为了邻居。本来应该有很多共同话题、共同兴趣爱好的两个人的关系并不融洽,钱钟书更是看林徽因极其不顺眼,其中一个最有趣的原因,就是因为猫。
当时,钱钟书与林徽因家都各自养了一只猫,可是他们的猫就好像各自的主人的关系一样,相互看不顺眼。钱钟书与林徽因的猫就经常打架,凡是打架,就必然要分出个胜负。可是,在两只猫的战争中,钱钟书的猫总是处于下风,经常被林徽因的猫欺负。
众所周知,钱钟书是一个十分喜欢猫的人。每天晚上,钱钟书一听到房顶上有声音,就知道两家的猫又开始了决斗,这个时候,他总会穿好衣服,爬到房顶上,帮自己家的猫。
只是,钱钟书每次到来的时候自己家的猫就已经受到了欺负。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每天晚上穿着衣服睡觉,一听到声音就马上起床到屋顶上去,拿起一只竹竿帮助自己家的猫打架。
钱钟书这样的行为实在让人忍俊不禁,一个声名赫赫的大文豪,竟然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跟猫打架。就连妻子杨绛也经常劝阻他,多次对他说打猫也要看主人,言外之意就是,这是林徽因的猫,尽量不要与它计较了。可是,一向听妻子话的钱钟书这时候却倔强的很,钱钟书认为,欺负自己的猫就是不行,自己一定要打给林徽因看。
三、文化沙龙钱钟书还看不惯林徽因的,就是林徽因的行为了。因为林徽因曾经在美国上学,参加过很多当时美国十分流行的文化沙龙。所谓文化沙龙,就是请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自己的家中探讨学术,进行小型的集会。
于是,林徽因回国之后也经常在自己的家中举办这样的文化沙龙,而林徽因所请的客人,都是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胡适这样的人。说起来是不是有很多共同点?没错,除了他们是高级的知识分子之外,更明显的共同点就是,这些来参加文化沙龙的人,都是男人。
而这样一种举办全是男人参加的文化沙龙的行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冰心就曾经写文章讽刺林徽因这样的行为,钱钟书也不退让,狠狠地讽刺了林徽因一把。
四、行为作风钱钟书不喜欢林徽因,还有第三点原因,那就是林徽因的生活作风了。换句话说,钱钟书最不喜欢的,是林徽因关于感情的态度。这就关系到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四角恋,他们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与关系。
在与梁思成仍然处于婚姻之中时,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她跟梁思成坦言:“我喜欢上了两个男人”,可是梁思成什么都没有说,他只让林徽因自己做决定。于是,在金岳霖看来,梁思成比自己更爱林徽因,他便退出了与林徽因的关系,用自己剩下的时间默默守护着林徽因。
至于徐志摩,那就更不用说了,即使两个人分手了,可都依然惦念着对方。徐志摩为了去看林徽因而发生了飞机坠毁的意外,他本人更是在这场意外中丧生。林徽因找回了徐志摩出事的飞机的残骸,将它挂在自己的家中,一直缅怀他,直到林徽因去世。
而这,实在与钱钟书的爱情观有着极大的分歧。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多么令人神往,他们在一生中都爱着彼此,漫长的一生之中,他们是对方唯一的爱人。在钱钟书的眼中,林徽因太不专一了,而林徽因这样的生活作风,是钱钟书万万接受不了的。
总结至于林徽因与钱钟书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两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
首先,两个人在交友观念上就有着极大的分歧。因为林徽因接受的外国先进思想较多,而且她付诸行动的思想较多,这也就决定了她整个人的生活更偏向于西方,西方思想开放,交几个男性朋友,甚至是有几个产生感情的男性朋友本来就无可厚非。
可是,虽然钱钟书也曾接受过西方先进思想,但是相比较于林徽因,中国传统思想对钱钟书的影响更大。思想不同、价值观不同,两个人也总是暗中较劲,这就决定了两人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
或许每个高级的知识分子都有他们高贵的灵魂,也有着他们的底线,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他们的底线都是不可以亵渎的,都是皎洁的。
我们经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实,不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他们都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优点,同样,他们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他们也总有缺点,总有别人看不惯的地方。
我们永远无法左右别人的看法,我们能做的,就是像孔子说的那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