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第1张

在祖国的最北方,有一片中国最大的草原――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这里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 这里夏季气候宜人,空气净透,是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一派北国风光,是滑雪、打猎和冰上运动的好去处。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的发祥地,也是成吉思汗叱咤风云过的古战场。 在被誉为“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有一个“金帐汗蒙古部落”,是呼盟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著名旅游景点。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此游牧,成长壮大,繁衍生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经过与各部落的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他利用这里的资源和无数骁勇的骑士,完成了统一大业。金帐汗部落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 每逢夏季牧民们便在这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这里形成了以游牧部落为主体的美丽图画 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呼伦贝尔是世界少有的绿色净土和生灵的乐园。茫茫无际的天然牧场,清新宁静,置身在美丽的大草原之中,令人心胸豁然开朗。围着红彤彤的篝火跳起安带舞,那嘹亮悠扬的蒙古长调伴你直至夜深……7月正是去呼伦贝尔的好时候。 在草原深处,有最原始、最淳朴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鄂温克、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族兄弟姐妹将以特有的豪爽、奔放与深情厚意迎接你的到来。穿越吉布胡朗图,你将能品味飞鸟成群、水天一色、气势磅礴的呼伦湖和新开湖;住进自己搭建的蒙古包,品尝亲手宰杀的牛羊,喝一杯醇香的奶茶和美酒,吃一顿鲜嫩的手扒肉,让朝霞般的篝火点燃你无限的热情和美好的希望;体会草原牧民赛马、套马、驯马表演、蒙古博克、角力擂台赛、祭敖包……当一回蒙古人做一天牧民吧!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他们长期生活在气候寒冷的漠北草原,社会风俗与汉人截然不同,入主中原后,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互相吸收、融合,虽然蒙古人的社会风俗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大体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

  一、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1世纪以后,蒙古族的饮食便大致形成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

  蒙古人生活在漠北草原,马、牛、羊、骆驼是他们的生活必需,肉食为常餐,因此他们的饮食生活自然与此有关。肉类食品主要是羊肉,平常很少宰牛,因为牛要产奶,向人们供应奶制器。而马除了供人骑乘外,也可提供最富营养的奶,除非大祭,他们不再杀马。他们也没有养猪的习惯,因此不吃猪肉。蒙人的一匹壮马,可养三人。凡有一匹马者,必有羊六七只;有百匹马者,必有羊六七百只。在出征中原时,将羊吃尽后就射兔、鹿、野豕为食,所以即使出师十万之众也不用携带粮食。据说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将士在行军途中,用铁支架,烧烤整羊吃,这或许就是现在烤全羊的雏形。而且他们的食肉方法最初不甚讲究,肉多以半熟充饥。

  蒙古的奶制品主要是忽迷思,即马奶子,这是蒙古人夏天的主要食品。此外,还有用鲜奶经过加工制成的奶酪、奶油、奶干。这些加工产品,有的像粮食一样储存,以供常年食用。蒙古人以白为尊,而奶食色白,象征纯洁,故他们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称奶食品为白食。以奶制作的饮品主要为奶茶、酸奶和奶酒。奶酒是蒙古人的主要饮料,以马奶酒为最好,营养价值也最高。

  另外,兀良哈三卫蒙古各部牧民则以粮食为主要食物,之前牧民们饮食不用筷子,用手和木盆饮食以及盛饭菜,而到后来三卫则开始使用粗制的木碗和木勺了。由此也可看到,蒙古牧民的生活习俗与汉族民众的生活习俗已日益融合。

  二、服饰发型

  蒙古人的发型与众不同。据盂珙的《蒙鞑备录》记载,从成吉思汗至普通百姓,都剃“溶焦”。蒙古人大部分都不长胡须,但有些人在上嘴唇和颌部长有少量的毛发,并且他们很注意保护,不肯剪掉。

  蒙古人的帽子不但有男女之别,还有冬夏之分。冬帽有皮帽和毡帽,分圆顶与尖顶两种,其中圆顶带后檐,如箕形。夏天戴毡笠,其形状如钹,亦名钹笠,帽檐甚宽,可遮挡阳光,后部缀上布条护颈,以防风沙蚊蝇,帽顶有顶珠或雉尾。起初蒙古人戴的帽子没有前檐,忽必烈因日光强烈而无法睁开眼睛,多有骑射之苦,便告诉给察必皇后,皇后在帽子上加缀前檐(《元史·后妃传》)。蒙古的女性则冬戴皮帽,夏披纱巾。 蒙古人无论男女,服装都根据同一式样裁缝。“他们至少要做两件皮袍过冬,一件的皮毛内向身子,另一件皮毛向外抵御风雪。后一类经常是用狼皮、狐狸皮或狒狒皮制成。但他们坐在屋里时,他们穿上另一件轻便的袍子。穷人用狗和羊皮来制作外面的袍子。”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开始对服饰方面进行规定,参考了汉人的服饰,但也只是皇帝及国戚贵族、王公大臣们的服饰有了一些变化,一般蒙古人的服饰大体上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式。

  三、居住

  元朝的刘秉忠为元朝设计规划了两座都城:元上都与元大都。元上都一般被称为草原城市,元大都的总体设计则基本上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的原则和《周易》中象天设都、阴阳八卦的理念。“匠人营国”的王城规划完全采用了井田制的方格网系统,是以“夫”为基本网格,“井”为基本组合网格,经纬涂(阡陌)为坐标,中经中纬为轴心的城市规划方法。大都城的街道都有统一的标准。南北与东西街道相交形成一个个棋盘格式的居民区。连马可波罗都忍不住赞美:“其美善之极, 未可言宣!”

  而传统的住所便为我们熟知的蒙古包了。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蒙古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转移式,一种是冬营地半固定式的。蒙古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可以通烟通气,又可以采光。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人自称蒙古。意思是永恒之火。唐不要称它为骑马的国家。蒙古人见面要打招呼,即使是陌生人也要打招呼。同行和熟人见面,一般会问:赛白奴(你好);如果遇到长辈或者初次见面的人,问:Tabainu。(你好)。招待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非常注重礼仪和规矩。比如吃羊肉,一般会把带肉的羊爪子和四根长排骨给客人。如果你用牛肉招待客人,你会给他们一块带肉的脊骨,半根肋骨和一块肥肠。拜访蒙古人时在美国家里,我们必须尊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坐在地毯上围着炉子,但炉子的西侧是主人住的地方,所以主人可以当他不坐时,不要随便坐。不要坐在上面。主人送的奶茶。客人一般都想喝。它不喝是不礼貌的。请主人吃乳制品,不要不要为客人拒绝,否则会伤害主人的心。如果它it’不方便多吃,就吃一点吧。献哈达也是蒙古族人的一种高贵的礼节。献哈达时,送礼者递下来交给对方,受礼者也要接过或让送礼者把哈达挂在脖子上,表示感谢。蒙古人骑马或驾车靠近蒙古包时避免骑得太快,以免惊扰牛群;如果门前有火或挂有红布条等标志,说明此屋有病人或产妇,外人禁止入内;客人可以不要坐在西炕上,因为西炕是供佛的方位;忌吃自杀动物的肉,驴肉、狗肉、白马肉;葬礼避免红色和白色,婚礼避免黑色和**;避免在火盆上烤脚、鞋子、袜子、裤子;参观寺院、神社时禁止在寺院附近吸烟、吐痰、乱摸器具、经书、佛像、大声喧哗、打猎。在鄂尔多斯草原,拜访蒙古族牧民时家,客人唐不需要带很多礼物,只需要准备六个用面粉烤的圆形煎饼和几对红枣。进入主人蒙古包,主人让客人坐在客座上,给客人敬茶,客人可以向主人要一个盘子,把自己带来的六个煎饼像荷叶一样放在盘子里,把一对对红枣放在煎饼上,双手奉上给主人。主人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它们,作为草原上最神圣的礼物。为什么这六个不起眼的煎饼会被当成神圣的礼物?据老人们说,当初鄂尔多斯有六面旗,六个煎饼当礼物,寓意礼仪至上,人们和睦相处。而红枣则代表了六旗的兴旺。河套地区的蒙古族可以缺什么招待客人,但绝对不能缺酒。以酒待客是河套地区蒙古族最常见、最起码的礼仪。用酒招待贵客有个专门术语,蒙古语叫德吉拉。向尊贵的客人赠送德吉拉时,只赠送给客人一个瓶口有酥油的瓶子,而不赠送玻璃杯。客人收到酒瓶后,先用右手食指在额头上抹一些酥油。如果有其他客人在场,他也轮流抹一些。然后,主人拿出一个玻璃杯或银碗,为客人斟酒。客人仰脖喝了三杯,倒了第四杯后,客人会一手拿着酒杯,一手高高举起,或对主人说几句祝福的话,或敞开嗓门唱一首祝福主人的赞歌祝你好运。这个图文可以帮助了解蒙古族的风俗和民族特点。蒙古族婚俗(1)历史婚姻形式1。外婚制。蒙古母系社会和宗法社会的婚姻制度。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男人只能娶其他氏族的女人。例如,成吉思汗第十一世祖的妻子多本二干,是秃马谏部的阿兰O。世祖段察尔的妻子是萨格勒布的阿丹汉姆乌兰哈的赤武谏部。由于蒙古辽阔的草原以及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之间的距离,这是必要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蒙古各地的分裂和复杂的血缘关系,逐渐发展到同一个宗族,永不通婚,同一家族内部也不可能通婚。2订婚制度。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后,男方娶妻时要给女方嫁妆,即要求更多是贵的,要求更多是便宜的。订婚制度变成买卖婚姻制度,财产作为女人值得。蒙古族彩礼主要是牛、马、羊等。九是幸运数字。其次,还有黄金、白银、财产等等。贫穷的牧民无法提供彩礼,因此无法结婚。3,因婚而嫁。如果女方没有男性遗产,就由婚内收养的女婿继承,也就是俗称的招女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永久收养。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男人家穷,兄弟多,无力娶,男方愿意娶老婆。工作中的女人有房子,有孩子。这个孤儿离开了他的亲生父母豪斯。另一种是非永久收养。通常,女性没有男性劳动力或者男方无力支付嫁妆,导致女婿被收养。如果他留在女人或者如果他生了第一个男孩,他可以带着他的妻子回到男人身边的家庭。这也叫服务婚姻。4连续结婚。在蒙古婚姻中,妻子被视为丈夫的财产的家庭。在氏族外婚制的早期,嫁给自己氏族的妇女是丈夫的成员族。丈夫死后,如果妻子再婚,她必须嫁给丈夫的一员族。这个习俗已经沿袭了很长时间。蒙古贵族往往有三妻四妾。在他父亲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以及他已故的父亲嫔妃。老百姓中,有娶妻的兄弟姐妹。这种婚姻制度虽然在元代为法律所禁止,但在社会上还是出现了。此外,元代还强调等级婚姻。贵族不和平民通婚,平民不和奴婢结婚。还有出于政治目的的婚姻制度,如清代的额制,即加强满蒙关系的婚姻。(二)结婚仪式古代和蒙古国的结婚仪式有相当复杂的程序,如相亲、求婚、订婚、嫁妆等。男人嫁妆是牲畜,而女方嫁妆包括牲畜、财产和奴隶。贵族和富人之间的婚礼非常隆重,而普通家庭的婚礼则相对简单。1#039;的提议。一般女性16-17岁,男性18-19岁。择偶主要由父母决定。一般来说,男人家找个好姑娘,找媒人提亲。媒人向新娘赠送哈达和酒等礼物。如果女人家族不会我不同意,退回礼物。妻子同意,就收下礼物。2#039;订婚了。一般来说,订婚的方式是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求婚女方提出聘礼,包括哈达的数量。哈达通常是订婚的象征。给那人送去哈达、酒、羊等。对女人的房子。女儿把这些东西送给亲戚,说明女儿订婚了。在东蒙订婚的时候要喝开场酒,还是姑娘这是我们的婚宴,表示你们订婚了。3#039;的婚礼。由于历史原因,各地区、各行各业的蒙古族婚礼在规模、简朴程度和方式上都有很多变化。牧区和农区、东西方的婚礼仪式也有很多不同,但都有迎送人的仪式。4#039;的婚宴。在选定的吉日,新郎身着缎袍,腰间系着金色的宽腰带,脚上穿着长靴,左肩挎着弓,腰间系着装有五支箭的箭筒和烟袋。他穿得很帅,喝完酒就出发了。马酒与新娘婚礼的侍从、讴歌者、亲戚和朋友,把一匹好马当作新娘乘坐。在农业区,还准备了铺着红地毯的新车供新娘乘坐。当游行队伍

1、牧马

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子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马以头为尊贵,蒙古人严禁打马头,不准辱骂马,不准两个人骑一匹马,秋天长膘期不准骑马狂奔使马出汗。

马倌、骑手要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骑乘的马刷洗身子、刮除马汗,为马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同时,这也是主人与马亲近、增强感情的途径。

2、祝寿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

过本历年的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热闹,但是过了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过本年的一般不祝寿。巴林蒙古族老年人过本95岁就不计年龄,也不做百岁。

祝寿和过本历年的日期一般在正月。只要有给老人祝寿的人家,主人家的儿女们的从年底开始就准备设宴。初一就开始来迎接陆续到来祝寿的客人了。也有的人家选定一个吉日,再通知众乡亲、朋友、亲戚等。

祝寿仪式比较简单,席间,来宾们都为老人敬酒、献哈达和礼品。敬酒四、六、八碗的蒙古语称“朱来”。然后叩拜主人,表示感谢主家招待。

祝寿的礼品通常有:马、牛、绵羊或羊乌查、皮长袍、棉长袍、夹长袍、靴子、烟、荷包、钱等。礼品品类一般占“三”数。祝寿完毕,祝寿客人不能空手回,主人家要回赠烟、荷包、毛巾等。如果是孩子,就给月饼或一二元零用钱等。

3、生儿育女习俗

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儿育女极其重视,所生婴儿无论男女,均在婴儿落地后即在家门外树立标志。如生婴儿为男的,即用榆树枝条削一付一尺五寸至二尺的弓矢,挂在门外。

如所生婴儿为女的,就在门外挂一个红布条。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礼仪式,备办酒席招待亲朋,以示报喜。洗完后用羊皮襁褓把婴儿包起来,并以传统习俗用黄油等奶食涂抹婴儿额头,祝福他健康成长。这是一种古来习俗,现今已无人这么做了:“草原的宝贝包在羊皮襁褓中”。

婴儿满月时,再次屠牛宰羊,张设酒宴大飨亲友,以示庆祝。亲友所赠礼品中,唯婴儿外祖父母的最重,如是冬季,赠送各种讲究的裘皮,夏季多为绸缎、布匹,如果婴儿的外祖父母家生活富裕,还要送牛羊或骏马。

4、葬礼习俗

喇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出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病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火葬法是:人死后,脱去旧衣,换上新装,或用白绸缎裹其身,将尸体盘坐装入3尺方形木制小轿里,封好轿盖。

出殡时,先请喇嘛指定焚尸地点和方位。后将装尸小轿用车拉到旷野,亲友跟随送葬。焚尸时,在装尸小轿周围堆上木柴,加油点燃,并将死者生前所用或所爱之物,一并投入焚烧。

同时,喇嘛为死者念经、祈祷,愿死者的灵魂尽快“升天”,早日进入“极乐世界”。火葬次日,由死者家人拣拾骨灰,有的把骨灰撒于山川、江河,有的装入坛罐中埋葬,以示永远悼念。

5、老式婚俗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

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蒙古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6724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