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怎么说我要下雨?

小雨怎么说我要下雨?,第1张

邻居小弟锐锐今年7岁,正读幼儿园学前班。眼睛细细的,像一条缝。浑身都是骨头,小小的个子,好像一个两三岁的小家伙,说话很逗人,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台风“帕布”与我市擦肩而过,但是带来了连续几天的暴雨。好不容易,今天早晨天空放晴了。我们都很高兴。邻居小弟锐锐的妈妈高兴地说:“今天终于不下雨了。”正在一旁玩耍的锐锐忽然喊了起来:“我要下雨。”大家都没理他。“我要下雨,我要下雨嘛!”他的声音更大了。大家还是没理他。这可是准备午饭的时间,大家都在忙着呢。锐锐开始大哭:“我要下雨。”爸爸温柔地说:“下雨不好,什么地方都不能去玩了。”“不,不,我要下雨……啊,我要下雨……”锐锐放声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喊。爸爸生气了,打了一下他的屁股。他哭得更卖劲了,仿佛天不现在下雨就势不罢休……半个钟头过去了,他的声音已经有点嘶哑了,可还是不依不饶地喊着:“我要下雨,我要下雨……”大人怎么哄就是不管用。

  我看见他的爸爸正提了两桶水往天台走去。不一会,妈妈拿着雨伞,抱起还在哭的他,说:“走,天就要下雨喽。”“真的吗?”哭声嘎然而止,他歪着小脑袋露出笑容,眼睛更细了。阳光正好收起了灿烂的光芒。天台只有凉风。天依然灿烂。妈妈撑开雨伞,把他抱在伞下,爸爸拿起浇花的水壶。“滴滴嗒嗒、滴滴嗒嗒”水从雨伞上溅下,滴落地面。真像。我暗暗想道。“啊,下雨了,下雨了,我要下来。我要下来!”小弟弟的力气还真大,不一会儿就挣脱了妈妈的怀抱,高高兴兴地在妈妈的伞下践起了“雨水”,“哈,下雨喽!”他快乐地呼喊着,忽然忘我。“走,回家了。不要被雨淋生病了。”妈妈赶紧抱起他往楼下走。

  他的爸爸手忙脚乱地收拾道具。我哑然失笑:天真的锐锐,竟不懂下雨是由不得人的意志控制的。不知以前的我是否也这么懵懂无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谢谢

潇潇幕雨雨潇潇的意思是:小雨貌。即小雨的样子。

潇潇

基本解释:

1风雨急骤貌。

2小雨貌。

3凄清﹑冷寂貌。

4头发稀疏貌。

5清高超俗貌。

6象声词。

潇潇的解释

(1) [whistling and pattering]∶ 形容 风雨急骤 风雨潇潇 (2) [drizzly]∶形容毛毛雨 详细解释 (1)风雨急骤貌。 《诗·郑风·风雨》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毛 传:“潇潇,暴疾也。” 明 王錂 《寻亲记·修筑》 :“雨潇潇似银烛千条,泻平地顿成 沧海 。” 清 许光治 《折桂林·湖上》 曲:“看湖头急雨潇潇。早烟幂林扃,云布山椒。” 郭沫若 《落叶·第二六信》 :“风雨潇潇着的今夕,把倦于剧烈的 劳动 的身子靠在坐椅上。” (2)小雨貌。 南唐 王周 《宿疎陂驿》 诗:“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潇潇古驿中。”一本作“ 萧萧 ”。 《 十月 》 1981年第4期:“她走了,拄着她那根 精巧 的手杖,又一次 消逝 在那个古老城市的潇潇春雨里。” (3)凄清、冷寂貌。 唐 刘 长卿 《石梁湖有寄》 诗:“潇潇 清秋 暮, 嫋嫋 凉风发。” 《 清平 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 一行 塞雁,落 隐隐 沙汀;四五只孤舟,横潇潇野岸。” (4)头发 稀疏 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 :“潇潇白发,家园暂安,馀生聊寄 锦江 边。” 明 晏振之 《步步娇·秋思》 套曲:“瘦损孤吟黄花貌,髩短短,发潇潇。” (5)清高超俗貌。 清 戴名世 《涛山 先生 诗序》 :“ 名世 尝读先生之诗,潇潇不覊如其人。” (6)象声词。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秋景》 套曲:“火龙鳞红叶潇潇,金兽眼黄花 冉冉 。” 清 姚鼐 《乌江阻风》 诗:“镫火连樯底,潇潇杂语庞。”

词语分解

潇的解释 潇 (潇) ā 〔 潇洒 〕(行动举止) 自然 大方 ,不呆板,不 拘束 。 〔潇潇〕a.形容风雨暴疾的样子,如“风雨潇潇”;b.形容小雨,如“潇潇细雨”。 水深而清。 部首 :氵; 潇的解释 潇 (潇) ā 〔潇洒〕(行动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潇潇〕a.形容风雨暴疾的样子,如“风雨潇潇”;b.形容小雨,如“潇潇细雨”。 水深而清。 部首:氵。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标签: 写云 相思 词 景色 情感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赏析

起两句十二个字,连用四叠字:云淡淡,知是疏云;雨潇潇,应是小雨,如李清照《蝶恋花》词:“潇潇微雨闻孤馆”,而非“风雨潇潇”(《·郑风·风雨》的“暴疾”朱熹《诗集传》)的急风骤雨。淡云无语,细雨有声,这淅淅沥沥的声音,暮暮朝朝一直传入人的耳畔,怎能不使人生愁,故开篇的一个字即云“愁”。叠字的连用,又加强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状物抒情的作用,“别来应是”,语气十分肯定。由于是知己,心心相印,我既为你生愁,你对我必然如此。“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康伯可《满庭芳》“梳妆懒,脂轻粉薄,约略淡眉峰。”又,眉峰犹眉山韩偓《生查子》词:“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翠减”,是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欧阳修《踏莎行》:“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腕玉”即玉腕的倒置秦观《满庭芳》:“玉腕不胜金斗”。三四两句总写人的无心打扮,懒于梳理。古云:“女为悦己者容”。《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说得最明白:“有甚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这是男方构想对方“别来应是”如此,由于“心已驰神到彼”,故“诗从对面来”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便是。

下片专从自己方面来叙相思。轩“小”而“独”,即使欲排遣愁也不可能,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逼出一句“情绪好无聊”。这句浅白直率,却是一句大老实话。同是周邦彦的“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风流子》);“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解连环》);这些写刻骨相思的率直语言,张炎认为“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者”,“所谓成浇风也”(《词源·杂论》)况周颐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卷二)。后说为是。对“情绪好无聊”亦应作如是观,因为它表现了“至真之情”,虽“说尽而愈无尽”。结三句用笔潇洒,语淡味浓。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诗经》叫它谖草。《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传》:“谖草令人忘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重复上面的话,并引李九华《延寿考》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然唐宋诗人孟郊梅尧臣等对“忘忧”都提过质疑。“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暗含有刘敞(原父)诗意:“种萱不种兰,自谓可忘忧;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儿竿修竹”,取意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有高节的情操,故与“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的竹并列。这句赞对方的品德。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唐人张说《戏草树》诗:“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煜《长相思》词:“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但均有蕴意。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顾景芳谓小令应“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田同之《西圃词说》)。求之于此词,信然。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作者石孝友简介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石孝友的其它作品

○ 如梦令·照水粉梅开尽

○ 卜运算元·人自蕊宫来

○ 卜运算元·见也如何暮

○ 江城子·青青杨柳水边桥

○ 石孝友更多作品

“潇潇雨歇”意思:急骤的风雨刚刚停歇。

潇潇

拼音:xiāo xiāo

释义:

1、形容风雨急骤。

2、小雨貌。

3、凄清、冷寂貌。

4、头发稀疏貌。

5、清高超俗貌。

6、象声词。

引证解释:

1、指风狂雨骤的样子。

《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毛 传:“潇潇,暴疾也。”

唐·许浑《送薛秀才南游》诗:“遶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2、小雨貌。

南唐 王周 《宿疎陂驿》诗:“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潇潇古驿中。”一本作“ 萧萧 ”。

宋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3、凄清、冷寂貌。

唐 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诗:“潇潇清秋暮,嫋嫋凉风发。”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一行塞雁,落隐隐沙汀;四五只孤舟,横潇潇野岸。”

4、头发稀疏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潇潇白发,家园暂安,馀生聊寄 锦江 边。”

明 晏振之 《步步娇·秋思》套曲:“瘦损孤吟黄花貌,髩短短,发潇潇。”

5、清高超俗貌。

清 戴名世 《涛山先生诗序》:“ 名世 尝读先生之诗,潇潇不覊如其人。”

6、象声词。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秋景》套曲:“火龙鳞红叶潇潇,金兽眼黄花冉冉。”

清 姚鼐 《乌江阻风》诗:“镫火连樯底,潇潇杂语庞。”

解释:休息,延伸为停止、中止活动等意思。

"潇潇雨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扩展资料: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白话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此词约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参考链接:满江红·怒发冲冠-

1、意思不同

潇潇是指下雨,风雨急骤的情景,而萧萧是指声音。

2、用处不同

潇潇可以用于风狂雨骤、小雨貌、凄清、冷寂貌、头发稀疏貌、清高超俗貌等这些地方,而萧萧用在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表示萧条;表示寂静,表示凄清、寒冷处。

3、词性不同

萧萧是象声词,而潇潇是形容词。

扩展资料:

一、潇潇:

1、指风狂雨骤的样子。

《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意思:风雨交加之下,鸡群骚动,叫个不停。

2、小雨貌。

南唐王周 《宿疎陂驿》诗:“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潇潇古驿中。”一本作“ 萧萧 ”。意思:哪有人能明白孤独的官吏会有漂泊天涯的愿望,淅沥沥的小雨下了起来,(我)只能待在这冷落凄清的古老客站之中。

3、凄清、冷寂貌。

唐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诗:“潇潇清秋暮,嫋嫋凉风发。”意思:萧瑟的深秋,树叶孤零零的在寒风中飘落,到处都是寂寞的景象,凄惨的冷风在耳旁疾驶。

4、头发稀疏貌。

明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潇潇白发,家园暂安。”意思:我的头发已经稀疏白了,家里暂时是安全的。

5、清高超俗貌。

清 戴名世 《涛山先生诗序》:“ 名世尝读先生之诗,潇潇不羁如其人。”意思:我常常以读你的诗书闻名世界,我向来那么清高超俗,我感觉自己比不上其他人。

二、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2、萧条;寂静。

晋陶潜《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意思:我走向幽冥,萧萧的风声吹拂着墓门,我以宋国桓魋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以汉代杨王孙那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墓地空阔,万事已灭,可叹我已远逝,既不垒高坟,也不在墓边植树,时光自会流逝。

3、形容凄清、寒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11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3
下一篇2023-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