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斯拉夫式艺术风格
斯拉夫艺术因东欧斯拉夫各民族的艺术风格而得名,其中以东斯拉夫人中的俄罗斯艺术
最有成就,也最为突出。由于斯拉夫各族大多信奉东正教,因此斯拉夫艺术也主要表现
为东欧的东正教艺术。从其历史形成过程来看,斯拉夫式艺术来自罗马式与拜占庭式艺
术风格的结合与发展。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及其相继衰亡,东正教传入东欧广大地区
的斯拉夫语民族,而与东罗马帝国密切相关的拜占庭艺术则逐渐演变出斯拉夫艺术,结
果在原有基础上开始了东正教艺术的新生。二者的区别,在于拜占庭艺术基于古代地中
海世界的希腊语文化,而新兴的斯拉夫艺术则与斯拉夫语文化圈的发展变迁休戚相关。
斯拉夫建筑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影响,因而也被人称为“仿拜占庭
式”或“晚期拜占庭式”。在其典型的教堂建筑上,斯拉夫式教堂也多采用穹顶式或八
角形加圆顶式的设计,并有着罗马式建筑的厚重之感,但在整体布局和塔顶设计上却另
有新意,显出自己独有的风格。例如,斯拉夫式教堂一般建有多层圆顶,形成大小不一
的蘑菇群状。而且,这种顶端立有十字架的圆塔建筑或是半圆形金顶,或是雕饰成葱头
式和椰壳式,因此比拜占庭式建筑显得更为富丽堂皇和观豪华。斯拉夫式教堂的早期代
表作品有建于1037年的基辅菲亚大教堂和建于1045年的诺伏哥罗德索菲亚大教堂,比较
型的代表作品则有建于1479年的沃洛科拉姆斯基约瑟夫修道教堂群体建筑,建于1475年
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的圣母升大教堂和建于1554年的莫斯科升天瓦西里大教堂等。
17世纪来,随着彼得大帝的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斯拉夫筑亦受到西欧艺术
风格的影响,较典型的是巴罗克风格被引斯拉夫式门洞建筑之中,如基辅著名的劳拉修
道院巴罗克式洞等。而建于18世纪的彼得堡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大教堂楼和斯莫尔尼
教堂等,也体现出西欧宫廷艺术的风格。 斯拉夫雕刻主要依附于其建筑,与之构成密不
可分的统一,较著名的教堂雕刻作品有创作于18世纪的彼得罗·巴甫洛斯克大教堂尖塔
上的《有翼天使》雕像等。斯拉夫式宗教绘则以圣像画为主。它源于拜占庭艺术中的圣
像画传统,但已,新的突破和发展,其特点是作品更加富有人情味,而且也不局限于《
圣母像》这一题材。比较突出的作品,有15世纪著画家洛布约夫为莫斯科大天使米迦勒
大教堂创作的《大天使迦勒》圣像画。
此外,自斯拉夫各民族皈依天主教之后,也逐渐形成了斯庆式教堂音乐风格。它分为西
斯拉夫式教堂音乐和东、南斯决式教堂音乐:前者受西方教会音乐影响,采用拉丁文的
西礼仪音乐,并形成以“基辅圣礼音乐”为代表的格来哥利风,通行于东欧的一些天主
教会,后者则受拜占庭教会音乐影,并将宗教礼仪所用的希腊语译成各种斯拉夫语言,
形成了“西里尔字母”为其语言体系的教堂音乐传统,通行于东欧各地的东正教会。
普希金 (Pushkin) 诗选
--------------------------------------------------------------------------------
致恰阿达耶夫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
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
少年时代的戏耍已经消逝,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
我们的心焦灼不安,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
时刻听候着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
正象风华正茂的恋人
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
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
趁心灵向往着自由之歌,
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
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会升起
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
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1818
--------------------------------------------------------------------------------
致克恩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
你就在我的眼前降临,
如同昙花一现的梦幻,
如同纯真之美的化身。
我为绝望的悲痛所折磨,
我因纷乱的忙碌而不安,
一个温柔的声音总响在耳边,
妩媚的身影总在我梦中盘旋。
岁月流逝。一阵阵迷离的冲动
象风暴把往日的幻想吹散,
我忘却了你那温柔的声音,
也忘却了你天仙般的容颜。
在荒凉的乡间,在囚禁的黑暗中,
我的时光在静静地延伸,
没有崇敬的神明,没有灵感,
没有泪水,没有生命,没有爱情。
我的心终于重又觉醒,
你又在我眼前降临,
如同昙花一现的梦幻,
如同纯真之美的化身
心儿在狂喜中萌动,
一切又为它萌生:
有崇敬的神明,有灵感,
有泪水,有生命、也有爱情。
1825
--------------------------------------------------------------------------------
纪念碑
Exegi monumentum。
我给自己建起了一座非手造的纪念碑,
人民走向那里的小径永远不会荒芜,
它将自己坚定不屈的头颅高高昂起,
高过亚历山大的石柱。
不,我绝不会死去,心活在神圣的竖琴中,
它将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永不消亡,
只要在这个月照的世界上还有一个诗人,
我的名声就会传扬。
整个伟大的俄罗斯都会听到我的传闻,
各种各样的语言都会呼唤我的姓名,
无论骄傲的斯拉夫人的子孙,还是芬兰人、
山野的通古斯人、卡尔梅克人。
我将长时期地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因为我用竖琴唤起了人民善良的感情,
因为我歌颂过自由,在我的残酷的时代,
我还曾为死者呼吁同情。
啊,我的缪斯,你要听从上天的吩咐,
既不怕受人欺侮,也不希求什么桂冠,
什么诽谤,什么赞扬,一概视若粪土,
也不必理睬那些笨蛋。
1836
--------------------------------------------------------------------------------
致大海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
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
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
在你的荒凉中,只有一件东西
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
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
已在寒冷的梦里沉没,
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
他已经在苦恼里长眠。
紧随着他,另一个天才
象风暴之间驰过我们面前,
啊,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
他去了,使自由在悲泣中!
他把自己的桂 冠留给世上。
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
噢,大海!他曾经为你歌唱。
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
海啊,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
他象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
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
世界空虚了……哦,海洋,
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
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
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
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
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
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
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
你的山岩,你的海湾,
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
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
《欧根·奥涅金》节选
查良铮 译
1954年版
第一章 五十五
我喜爱的是平和的日子
乡间的幽静对我最适合:
我的琴弦在这里才最响亮,
幻想才飞扬,梦才蓬勃。
我愿意尽情享受安闲,
无忧无虑地在湖边游荡,
望着孤寂的湖水,无所事事,
这就是我最高的企望。
每天早晨,我盘算着怎样消遣,
要少读书,多多地睡眠,
浮世的虚名任由他飘忽,
我要的只是舒适和安闲;
过去那些年,可不是如此
我度过了幸福的日子?
第二章 十八
有时候,我们象溃败的兵
逃到理性的旗下,寻求平静,
当热情的火焰已经熄灭,
我们看到已往的任性
和激动的感情,都变为可笑,
再没有理由接着胡闹——
这时候我们往往喜欢聆听
别人经历的爱情的波涛。
…………
…………
第七章 四十八
…………
………?
呵,空虚的世界!你甚至
拿不出一点有趣的愚蠢!
第八章 十
这样的人有福了:假如他
在青年时代热情,活泼,
以后随着年龄逐渐老成,
他也能忍受生活的冷漠;
他不再梦想那怪异的梦,
却随波逐流,成为社交的能手,
他在二十岁是个翩翩少年,
三十岁结了婚,太太很富有,
到五十岁,他的各种债务
都已偿清,而且平静地
把光辉的名誉,金钱,爵禄,
都依次一一拿到手中,
关于他,人们一直这么说:
某某真是个可爱的家伙。
第八章 十一
然而,我们不禁沉郁的想:
青春来得真是突然:
我们对她不断变心,
她也时时将我们欺骗;
而我们最美好的愿望
和新鲜的梦想,都象秋天
衰败的落叶,就这么快地
一一凋零了,腐蚀,不见。
生活竟成了一长串饮宴
横在面前,谁能够忍受?
你看它就象是一场仪式,
跟在一群规矩人的后头,
而自己和他们之间
没一点相投的兴趣和意见!
--------------------------------------------------------------------------------
巴奇萨拉的喷泉
(1821-1823)
查良铮 译
许多人和我一样,
来看过这个喷泉;
但是有些人死了,
又有些人流散在远方。
——沙地
基列坐在那里,目光幽黯,
他的琥珀烟嘴冒着浓烟;
卑微的臣僚鸦雀无声
环绕着这威严的可汗。
宫廷里弥漫着一片寂静,
所有的人都毕恭毕敬
从可汗阴沉的脸膛
看到了忧烦怒恼的征象。
但骄傲的帝王已不耐烦;
摆了摆手,那一群臣僚
便躬着身子,退出金殿。
他独自坐在宏大的殿里,
这才比较自如地呼吸,
他的严峻的前额,也才更
清楚地表现内心的激动,
这有如海湾明镜似的水波
映照着团团狂暴的乌云。
是什么鼓动着那高傲的心?
什么思想在他脑海里盘旋?
是不是又要对俄罗斯战争?
还是要把法令传到波兰?
是心里燃烧着血海的冤仇?
还是在大军里发现了叛谋?
难道他忧惧深山里的好汉?
或是热那亚的诡计多端?
不是的。战场上的光荣
他已经厌烦;那威武的手臂
他已经疲倦。他的思想
已经和战争毫无关系。
难道是另外一种叛乱
由罪恶的曲径向后宫潜入,
难道宫闱里幽闭的嫔妃
有谁把心许给了邪教徒?
不是的。基列怯懦的妻妾
连这么想想都没有胆量;
她们受着严密而冷酷的监督,
像花朵,在悒郁的寂静里开放;
她们在枯索无聊的岁月中
从不知道什么是偷情。
她们的美貌已被安全地
关进了牢狱的阴影,
就好象是阿拉伯的花朵
在玻璃暖房里寄生。
她们一天天将岁月消磨——
呵,悒郁的岁月,无尽无休,
而看着自己的青春和爱情
不知不觉地随着流走。
对于她们,每天都那么单调,
每一刻钟都那么迟缓。
在后宫里,生活异常懒散,
它很少闪过欢笑的颜色。
年青的嫔妃无精打采,
便想些方法排遣胸怀,
不是更换华丽的衣服,
便是玩些游戏,谈谈闲天,
或者成群结队地款步
在喧响的流泉旁边,
高临那清澈见底的水流,
漫游于茂密的枫树荫间。
凶狠的太监跟在当中,
想要躲开他万万不能;
他的监督的耳朵和目光
时时都盯在她们身上。
就靠着他的不懈的努力
建立起永恒不变的秩序。
可汗的意志是他唯一的法典;
就连可兰经神圣的教言,
也没有如此严格地尊行。
他从不希望别人的垂青,
像一具木偶,他承受着
人们的嘲笑,指责,憎恶,
还有不逊的戏谑的凌辱,
还有轻蔑,恳求,轻轻的叹息,
畏惧的神色,气愤的怨诉。
他很熟谙女人的性格;
无论是你故意或者无意,
狡猾的他都一一洞悉
温柔的眼色,含泪无言的谴责,
早已引不起他的同情,
因为这一切他已不再相信。
在暑天,年青的宫妃披散着
轻柔的鬈发,在泉里沐浴,
她们让那泉水的清波
流泻下姣好诱人的躯体,
而他,这个监守人,寸步不离
看她们笑闹;对着这一群
赤体的美人,毫不动心。
在夜晚,他常常趁着幽暗,
轻踮着脚尖在宫里巡行;
他 那牡 踩着地毡,
推开轻便的门,溜进卧房,
然后走过一张张卧床;
他要查看这些昏睡的嫔妃
做着什么旖旎的美梦,
有什么呓语可以偷听;
凡是喘息,叹息,哪怕最轻的
颤动,他都深切地注意;
只要谁在梦中,唤着外人的
名字,或者对知心的女友
略微吐露了罪孽的思想,
那她就算触着了霉头!
但基列的心里为什么忧烦?
他手中的烟袋早已灰暗;
太监在门旁静候着命令,
动也不动,连出气都不敢。
沉思的可汗从座位起立,
门儿大开,他默默无言地
向不久以前还受宠的
那些嫔妃的禁宫里走去。
她们正坐在光滑的绒毡上
环绕着一座飞溅的喷泉,
一面在一起彼此笑谑,
一面无心地等待可汗。
她们充满了稚气的喜悦
看着鱼儿在澄澈的水中,
在大理石的池底往来游泳。
有人故意把黄金的耳环
掉在水里,和鱼儿作伴。
这时候,清凉芬芳的果汁
已由女奴们依次传递,
而突然,整个的内廷
响起了清脆美妙的歌声。
年青的郡主玛丽亚
还是刚刚在异邦居留,
在故国,她的花一般的容貌
也没有争妍很久。
她愉悦着父亲的晚年,
他为她感到骄傲和安慰。
凡是她的话无不听从,
女儿的心意是父亲的法典。
老人的心里只有一桩事情:
但愿爱女终身的命运
能象春日一样明朗;
他愿意:即使片刻的悲伤
也别在她心间投下阴影;
他希望她甚至在出嫁以后
也不断想起少女的青春,
想起快乐的日子,那么甜蜜,
像一场春梦飞快地逝去。
呵,她的一切是多么迷人:
安静的性格,活泼而柔和的
举止,倦慵而浅绿的眼睛。
这美好的自然的赋与
她更给添上艺术的装饰:
在家中的宴会上,她常常
弹奏一曲,使座客神往。
多少权贵和富豪,一群群
都曾跑来向玛丽亚求婚,
多少青年为她在暗中神伤。
然而在她平静的心坎
她还不懂什么是爱情,
只知在家门里,和一群女伴
嬉笑,游玩,度过无忧的光阴。
但是才多久!鞑靼的铁骑
像流水似地涌进了波兰:
转眼间,就是谷仓的火
也不曾这样迅速地蔓延。
原是一片锦绣的山河
给战争摧毁得破碎零落;
太平的欢乐不见了,
树林和村庄一片凄凉,
高大的王府也已空旷,
玛丽亚的闺房寂然无声……
在家祠里,那威武的祖先
还在作着寒冷的梦,
但新的坟墓,悬着冠冕
和纹章,又添在他们旁边……
父亲安息了,女儿已被俘,
刻薄的强人承继了王府,
整个河山到处荒凉,
在重轭之下忍受着屈辱。
来源 诗人(wwwcnpoetcom) 原文:http://wwwcnpoetcom/waiguo/russia/003htm
有三种哥特式
东正教教堂的建筑样式多为拜占廷式,或斯拉夫式。拜占廷式教堂,如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斯拉夫式教堂,如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天主教教堂则多为罗马式,或哥特式,或巴洛克式。罗马式教堂,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北京宣武门天主堂;哥特式教堂,如巴黎的圣母大教堂、北京西什库天主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巴洛克式教堂,如澳门圣方济各教堂、捷克的圣米库拉什教堂。
新教(就是我们中国的基督教)的教堂各派教会亦有差异。总的来说,教堂建筑比较简朴,大都为长方形礼堂。内部由于重视讲道,讲台一般置于显著地位。新教加尔文派的教堂甚至没有圣像、宗教画、彩色玻璃和圣坛。近期,欧美各国建筑艺术呈现多样化,宗教建筑也摆脱旧的传统风格,出现一些新的式样。
东正教堂内布置与天主教堂内的布置不尽相同。东正教堂圣坛中央挂有圣像,周围墙上挂有一些圣徒画像,而天主堂圣坛中央则挂有圣母马利亚画像,圣坛两旁挂有耶稣画像,在周围墙上悬挂14幅耶稣受难的画像。
摘要: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最初的多神教还是后来持续久远的东正教,都在俄罗斯的广袤土地上找到了繁殖的土壤。它们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本文正是基于宗教因素介入和指引的思想上,将俄罗斯建筑的辉煌与伟大作一个关联的呈现。重点论述在20世纪之前的俄罗斯建筑发展史及其所受的宗教影响。
关键词: 俄罗斯建筑 宗教 东正教
引 言
关于俄罗斯东正教和俄罗斯建筑的书目不胜枚举。其中乐峰先生的《东正教史》是前者比较典型和突出的代表作;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教授的译作《俄罗斯建筑史》,应当是关于后者的文献中比较权威的著作之一。北京大学教授任光宣所著的《俄罗斯艺术史》对俄罗斯的建筑也有专门的论述。而将宗教文化与建筑相联系并将这种联系进行研究的著作尚未发现。本文的初衷在于:俄罗斯的宗教文化传统和建筑艺术传统都是非常优秀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而这两种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是如此显著和强烈,每一个欣赏俄罗斯文化艺术的人都不应忽视,而是应当更加真切地用身心去体验它。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强调联系,同样的理论可应用于俄罗斯的宗教与建筑。本文的重点是介绍建筑艺术的发展,而宗教的动力因素被看作建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为宗教服务的祭祀建筑——教堂,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是伟大的,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古朴风格,同时在不断的宗教文化势力的影响下,具有了为宗教服务的浓厚性质。本文在简要讲述俄罗斯的建筑历史发展的同时,着重论述建筑中的主流建筑—— 宗教建筑,即“教堂”的主要艺术取向,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力图体现建筑艺术所受宗教的影响之深刻。其中从东正教作为中世纪俄罗斯国教的地位来看,它的影响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应当着重讲述。当然,在例举的同时,不免涉及建筑方面的专业术语。本文举其大概特色,尽量避免枯燥罗列,做到有主有次。对建筑主体的描写可能是不全面的,但却会不遗余力地突出中心。
建筑是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将世界文化划分为21个文明单位,其中俄罗斯文化被称为“俄罗斯东正教”,这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宗教特别是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艺术领域的强烈影响。
特别是在中世纪,宗教文化对建筑起过重大的作用。建筑通常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和自然土壤之中的,但是宗教文化的力量将相距数千公里,政治体制并不相同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到一个建筑文化圈中。而这时的主要文明国家和地区被几个宗教势力所囊括:一个是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一个是北非、中亚、西亚、印度和西班牙的伊斯兰教世界,一个是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印度教-婆罗门教世界。其中,基督教世界又可分为东正教和天主教,后来又有新教的世界。宏观的说,这几个宗教势力范围也便是几个大的建筑文化圈。俄罗斯的建筑艺术光芒虽然不及拜占庭和西欧,但在汲取它们经验并有所创新的基础上,亦有特色鲜明的建筑体现着东正教建筑文化的魅力。
第一章 历俄罗斯的宗教文化与建筑传统
俄罗斯的中古世纪从公元9世纪中叶的基辅罗斯开始。在东正教传入俄罗斯之前,罗斯有着自我特色的木建筑艺术。
11 俄罗斯中古世纪的原始宗教文化及其祭祀建筑
俄罗斯文化发端于前基辅时期东斯拉夫各部落的独特文化。斯拉夫民族是欧洲的民族之一,也是俄罗斯的主要民族。而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东斯拉夫人。他们有着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信奉多神教,如太阳神,林神,水神,雷神,风神,畜神等。在基辅罗斯初期,多神教曾经是国教。
最初东斯拉夫人没有专门的庙宇来祭祀自己的神灵。后来出现了木教堂建筑。基辅罗斯大公符拉基米尔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便于统治东斯拉夫人,特意在基辅城内修建了多神教万神殿。万神殿是古罗斯多神教时期最早的木建筑物。神殿内有很多木雕,木像等。古罗斯在多神教时期已经有了丰富的木建筑传统。
俄罗斯木建筑物的构造方法是,用圆木水平的叠成承重墙,在墙角,圆木相互咬榫。为便于清除积雪,屋顶坡度很陡。这种圆木房屋是粗糙的,但保暖性能良好。由于结构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内部空间不发达,所以,比较大的建筑物需要用几幢小木屋组合起来,体形因此相当复杂。两层的房屋,下层作为仓库、畜栏等,上层住人。为了少占室内空间,楼梯设在户外,通过曲折的平台,联系各个组成部分。
复杂的组合体形,轻巧的户外楼梯和平台,经过匠师们的精心安排,活泼而又亲切。窗扇、山花板、阳台栏杆等地方点缀着雕花,留着分明的斧痕,染上鲜亮的颜色。体现着俄罗斯人热烈的性格。
12 东正教文化的传入与传统建筑样式的演化
公元988年符拉基米尔大公在让罗斯接受基督教(因基督教在11世纪才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所以此处称为基督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东正教),并将之定为国教。大公不仅自己接受洗礼,还强行命令基辅居民跳入第聂伯河,接受希腊神父的洗礼,这就是历的“罗斯受洗”。它标志着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古罗斯接受基督教,一方面,罗斯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转向了一神教的形式;另一方面,罗斯开始接近欧洲的基督教文化艺术,在文化发展方面有了巨大的转变和突进。
俄罗斯真正的建筑艺术时代开始了。
在10 世纪以前,古罗斯虽然有了丰富的木建筑传统,却还没有建造大型的石建筑物的经验。自罗斯受洗以后,从拜占庭传入了石建筑技术,开始在古罗斯大规模地修建基督教的祭祀场所——教堂。据说在基辅就建造了大约几百座教堂。这对今后的古罗斯的石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宗教成为了古罗斯建筑艺术等的动力因素,建筑的发展与宗教地位的演变是分不开的,因为包括建筑在内的罗斯艺术大都受到宗教文化的浸染和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些艺术于是具有了为宗教服务的性质。
第二章 东正教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及宗教建筑教堂的发展
在十月革命给俄罗斯带来巨大变化之前,俄罗斯的建筑艺术遵循着稳定的发展脉络,在同样的东正教文化圈里,继承和引进了拜占庭和西欧的东正教建筑艺术,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提高。虽然不如同时期西欧的建筑艺术那样辉煌,但其精神性和艺术性在俄罗斯的建筑艺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十月革命和其后的建筑由于宗教文化的改变和宗教势力影响的减弱甚至消失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艺术取向和建筑特征,以及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建造的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等。
21 东正教在古罗斯的传播和教堂建筑的兴盛
211 东正教在古罗斯各公国地位的确立和新的建筑因素的传入
11 世纪,基辅罗斯确立了封建关系,生产力和生产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将东正教作为为自己服务的对象,进行了大力的扶植。陆续出现了教会、修道院,他们不仅是纯粹的宗教组织,更是占据了大片田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全面地控制了罗斯建筑业的发展。他们从拜占庭输入石建筑技术,开始在基辅大规模地修建东正教的祭祀场所,包括崇拜性建筑物,教堂和修道院。
989 年,由希腊建筑师营造的第一批石头建筑的代表——基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奠基。大公把自己的十分之一收入作为教堂的费用,故得名为十一教堂。这座教堂有内部阳台和露天的走廊,内部装饰着壁画,十分气派。基辅的圣索非亚教堂(1037-1057)是基辅罗斯的一个艺术丰碑,是11世纪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一个高峰。它是由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建筑师设计建造的。建筑技术的方法和建筑细部的处理上都带有拜占庭东正教堂建筑的特征,同时保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建筑气势博大,十分壮观。教堂内部的墙壁镶嵌着壁画和马赛克,体现出当时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水平。俄历史学家格列科夫写道:“跨过索非亚门坎,您立即会被它的宏伟和壮丽所迷惑。当您细看和深思所有情形,并明白这个的建筑和绘画作品的创造者的全部意境以前,内部空间宏大的规模,严整的对称,豪华的马赛克和壁画,以其完美的技巧,定会使您倾倒。”
基辅虽然是古罗斯的城市,基辅城的教堂代表着古罗斯当时的建筑水平,但是基辅不是这个国家的文化艺术中心,而且索非亚教堂也不止在基辅才有。基辅罗斯建筑学上的另一重要作品:诺夫哥罗德的索非亚大教堂(1045 -1050)也于这时期诞生。诺夫哥罗德是古罗斯的又一个文化中心,这个城市不像基辅那样受拜占庭的影响较大。它的文化艺术发展更依赖于自己的传统。未来诺夫哥罗德建筑流派的某些特征在这座教堂上有所体现,它比基辅严谨很多。教堂有五个按照象征性秩序排列的拱顶。墙壁用当地的石灰岩砌成,显得分外庄严肃穆。教堂内部没有鲜艳的镶嵌画,只有壁画。而且也没有基辅流派的动感。在这里,明鲜的多神教古风的装饰性图案与结绳型图案融为一体,体现出多神教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力。
11-12世纪,在基辅和其他城市里建造的索非亚大教堂,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基督教在古罗斯的国教地位并在这些教堂里进行基督教的种种祭祀活动。而这些教堂代表着古罗斯的宗教艺术水平和建筑所受宗教影响之深刻。
212 封建割据时期的东正教和教堂建设
12 世纪中叶,古罗斯进入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即封建割据时期。各地的封建主随着实力的强大,开始同大公进行争取独立的斗争。这样一来,统一的教会便开始转变为各地有实权的小教会,他们拥护各地的王公,大力发展教徒。而王公为了取得教会的支持,为增多的教徒建立新的宗教活动场所。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建造大教堂。这些教堂建筑基本保留了11世纪的建筑风格和原则,但其结构趋向了简单化。同时却具有了更加美观漂亮的外观造型和更加实用的结构。
特别要提到的是一位弗拉基米尔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他在弗拉基米尔建城,开创了艺术新流派——弗拉基米尔罗斯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在他钟情并呕心沥血的建筑艺术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建筑规划始于1158年,代表性的建筑物当属弗拉基米尔的圣母安息大教堂。它们富有新意,别具一格,为这个学派的经典之作。
12世纪后半叶,古罗斯出现了塔式教堂,这是拜占庭祭祀建筑对古罗斯建筑影响渐渐减弱的表现。其中斯摩棱斯克的天使长米加勒大教堂就是这种教堂的早期范例。
古罗斯各个公国的教堂在继承拜占庭和基辅建筑艺术的同时,又有各自的地区特色。这个时期宗教建筑的一个明显现象是形成了俄罗斯祭祀建筑的圆筒型塔式教堂建筑模式。
213 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的教堂建设
13 世纪下半叶,因为蒙古鞑靼人的入侵和罗斯周边封建主的扩张,大量建筑精品被毁掉,罗斯的建筑业进入衰落和停滞状态。但是在没有破坏的城市诺夫哥罗德等地仍然进行着宗教建筑的建设。由于教堂很多是由大贵族,大商人出资兴建的,因此建筑在继承古罗斯传统时,有了一些新的表现方法来适应定制人的不同要求。科普纳的尼古拉教堂正是这种探索的表现。教堂正面摈弃了原先的棱柱间隔方式,而是一个整体,墙皮也由原来单纯石灰墙皮变成石灰加石子墙皮,半侧祭坛由三个减到一个。教堂坚实有力。体现出诺夫哥罗德建筑艺术的风格。但此时的东正教教会与当地王公一道效忠蒙古人,奴役俄罗斯人民,为人所不耻。
214 莫斯科公国兴起时的教堂建筑
14 世纪下半叶~15世纪,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高涨,建筑文化也得以复兴。由于莫斯科公国领导了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库利科沃会战,使罗斯在针对蒙古人的斗争中反败为胜。莫斯科在全罗斯的主导地位被各地所承认。这时的东正教会鼎立扶持莫斯科大公,加强他们的政权力量。大公因此对东正教会非常依赖和提携,还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进行干涉,强迫他们放弃多神教,信仰东正教,并在各地建立了很多东正教堂。
石头建筑在莫斯科崭露头角,莫斯科的石砌大教堂受弗拉基米尔的建筑影响较大。建筑物墙壁主要用白石砌成,规模并不是很大,属于内部有四根柱子,带十字架的单圆顶教堂。当然莫斯科亦有自己的创新。它不尚华丽,而更注重实用性。其特色在于:尽量去除立方感,并通过梯级拱顶建立新的向上的结构。
215 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后的教堂文化
15 世纪末~16世纪,罗斯从蒙古鞑靼人的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俄罗斯部族形成。这是俄罗斯历史文化的转折点,真正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历史从16世纪开始形成。依仗莫斯科历代大公的武力,进行着俄罗斯大地统一的进程。此时正在形成的全俄罗斯文化服从于为“沙皇事业”服务的任务。东正教会也积极配合沙皇对外扩张并在教堂建设上中止了近两个半世纪的全封闭状态,开始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艺术接触。
来自意大利的建筑大师和俄罗斯本土的设计师们一起,将这个时期的教堂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开创了新局面。此时期的建筑也体现出俄罗斯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莫斯科成为了俄罗斯统一国家的首都,也理所当然的充当起东正教的堡垒。它的建筑艺术和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集中体现了这个时期俄罗斯秀的建筑工艺水平。
以教堂建筑为重点和中心的莫斯科新克里姆林宫的建设,标志着以莫斯科为首都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确立。整个建筑群于15 世纪末~16世纪初全部竣工。这个时期的建筑业开始采用砖头和赤陶。克里姆林宫的白石墙换成砖墙。新的圣母安息大教堂按照弗拉基米尔的安息大教堂修建而成,它以比例匀称、艺术手段简练而闻名遐迩,为16世纪大教堂的经典之作。此后是一系列教堂的落成:大公的家庭教堂——报喜大教堂,安葬大公的天使长大教堂等。克里姆林宫还修建了一些世俗建筑:大公的宫殿(多棱宫是留存至今的其中的建筑),宫的建筑中心——立柱状的伊凡大帝钟楼等。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整个建筑群体现了统一俄国的强大和雄伟的思想。
教堂建筑也林立于其他城市。许多地方的宏伟大教堂拔地而起。与此同时,小教堂建筑流派也在发展。此时,发明了用砖头封顶的新方法,使建造无立柱的小教堂成为可能。教堂的世俗成分也开始明显起来。
角锥式教堂的出现是16 世纪俄罗斯建筑的成就,它限度的体现出基于木头建筑学的俄罗斯传统的民族特色。早在15世纪,俄国的建筑师就有一种建筑倾向:希望教堂顶部挺拔向上,高耸入云。这种倾向的发展导致了俄国祭祀建筑的角锥风格教堂的诞生。这种角锥型教堂风格与拜占庭的圆顶教堂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它标志着俄罗斯祭祀建筑民族化的开始,是16世纪俄罗斯建筑的一个巨大成就。
在鲍里斯??戈都诺夫执政期间,俄罗斯各地建造了许多角锥型塔式教堂。最早的角锥式教堂是在莫斯科的克洛缅斯克耶村建造成的,名为主升天大教堂。这座教堂有着高达62 米的高度,由上下两层外加尖锥顶组成。1555-1561年在克里姆林宫附近建造的波克洛夫大教堂是俄罗斯中世纪建筑的一座丰碑。教堂本为木制,后改为砖石结构。实际上是一建筑群。8个色彩绚丽的塔顶围绕中央教堂的高大锥形尖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金色、绿色为主色的穹顶,雄伟壮观,中央塔顶的高度达到65米,象征着永恒的欢乐。这些角锥教堂有着建筑风格的相似性,概括起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顶无柱式,另一种是五顶四柱式。就整体而言,16世纪的建筑无论从其规模还是从多样性、独特性来看,都是俄罗斯建筑的辉煌时期。
17 世纪初是俄罗斯历的“混乱时代”。战争的失败,沙皇特辖制的实行恶劣的影响着俄罗斯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波兰-立陶宛和瑞典又对俄罗斯进行公开的入侵,这一切使俄罗斯面临着失去自己民族独立的危险,大大影响了俄罗斯文化艺术的发展。1612年,俄罗斯人民取得了对敌斗争的胜利,一年后,罗曼诺夫被选为沙皇。这两件事对俄罗斯恢复经济和促进国家政局稳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之后,俄罗斯逐渐开始恢复自己的艺术文化的发展。17世纪,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渐渐取代中世纪旧的价值观,文化艺术开始强调人的作用。这种观念引起了社会思想的重大变化,文化艺术中的世俗成分加强了,并渐渐向着世俗化道路发展。 1649年编纂的法典大大地限制了教会的法律特权和土地所有权,减弱了宗教机构对祭祀建筑、教堂壁画和圣像画的控制。这样,文化艺术的世俗化开始成为17 世纪俄罗斯艺术文化的一个特征。
在这个混乱时期,建筑技术落后、建筑人才和建筑材料缺乏,但建筑业却没有停滞下来,建造了不少新的建筑物。这个时期建筑物的主要特征是追求建筑外形的美观,强化建筑的装饰,弃绝了宗教祭祀建筑的严峻冷酷,并且祭祀和民用的建筑形式在趋同。这种世俗化的建筑成分被人们称作一朵“妙不可言的雕花”。这个术语体现出对大量采用装饰性图案的偏好,直至引进东方和西方的形式。建筑的装饰性体现在:大量采用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饰物,成型砖头,建筑物内外都用彩色瓷砖。此种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被称之为“莫斯科的巴罗克”或“纳雷什金风格”。流派特点为:结构清晰,对称,多层,细部考究,装饰性的白石雕刻。正面的彩色花纹,彩色瓷砖和建筑物明显的向上动感等等。
教堂建筑的世俗化曾经引起教会的极力反对。牧首尼康甚至下令禁止修建角锥形教堂,而把东正教的五圆顶教堂定为规范。然而,这种阻止的企图是徒劳的,因为此时的世俗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
17世纪末的莫斯科巴罗克风格及其方法和形式对后世的建筑都有影响。它的出现说明俄罗斯建筑艺术一直在积极地寻找自己的民族风格,是建筑艺术从中古世纪向18世纪的过渡,因此具有过渡时期艺术的探索特征。
216 俄罗斯帝国的建筑艺术
18 世纪是俄罗斯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纪,也是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俄罗斯从此走出了中古时期,并为迎接19世纪国家的繁荣强盛做好了准备。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当然这个时期的开端与伟大的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彼得大帝将国号定为:“俄罗斯帝国”。体现了他富强国家的思想。他还对宗教教会进行了改革,削弱教会权力,增强国家政权力量。因此这个时期的建筑的主角开始发生了变化,教堂虽然仍在建设,但为数不少的宫殿和城市公共建筑崛起在俄罗斯帝国的大地上。
在彼得大帝学习借鉴西欧的重要国策指导下,18 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努力学习欧洲建筑艺术的基本规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以往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建筑语言、建筑思维等进行了一定的变革,以适应西欧刚刚产生的古典主义建筑风。俄罗斯的建筑从此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其中突出的典型是在泥泞海滩上新建起来的彼得堡。彼得堡的建筑特征体现出彼得大帝的强国思想,建筑大都规模宏大、十分气魄,也表现出建筑师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建筑技术。
18 世纪中叶,莫斯科的建筑师创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这是在俄罗斯的宗教艺术范围内形成的一种风格。这个时期的建筑物当属以巴洛克风格建成的宫殿和教堂。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师拉斯特雷利。他将大胆想象与朴实外观、装饰精致与造型合理进行了有机结合。他的教堂建筑将四个侧圆顶与主圆顶紧紧相连,使五个圆顶连成了一片,使其具有一种紧凑感和坚实感。
18 世纪下半叶,巴罗克风格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古典主义建筑时代的开始。古典主义艺术思想要求艺术家遵循一种基于理性基础上的创作规范和原则。在学习欧洲古典主义时,俄罗斯的艺术家将理性和良知进行了和谐统一,因此,其中的感性因素占有相当的地位,具有自己的本民族特征。古典主义的特征是建筑物结构的鲜明逻辑性,建筑正面的严格对称性等。
18世纪的俄罗斯建筑全面精确的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追求,体现了启蒙主义时代大胆、创新的建筑思想。
217 转折时期的建筑特色
19 世纪是俄罗斯历的一个大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开始急剧的发展,并与沙皇专制体制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东正教会虽然极力维护沙皇的统治并增建大量教堂以巩固教会和封建势力,但革命的暴风雨已经迫不及待的酝酿并爆发起来。农奴制改革,十二月党人起义,卫国战争的胜利等这一切加快了俄罗斯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让俄罗斯人对社会和对人进行重新的审视,促使了文化的空前发展和繁荣,成为艺术发展的重要时代,也是各种流派并存的时代。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互相作用、渗透、影响。这在建筑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此时的建筑倾向不再仅仅是只注重建筑物的自身,而且也开始注意建筑物与其周围空间,与周围其他建筑物、广场、街道的相互关系。建筑的风格也主要考虑到建筑物造型的严谨、规模的宏大、结构的合理和外形的美观。建筑师的注意力更多的转向建造一些实用的、具有功利意义的建筑物上,使得教堂为主体的城市风貌发生了变化,教堂不再像中世纪那样受到的重视,而城市建筑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色彩斑斓。虽然如此,教堂的杰出作品依然是反映建筑风格变化的前沿。例如的彼得堡的救世主复活教堂就是当时最流行的仿俄罗斯样式的代表。
22 十月革命时的东正教和苏联时期的教堂命运
十月革命是20 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揭开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于东正教的法令和政策。其中的“土地法令”宣布一切土地,包括教会和修道院的土地为全民财产,削弱了东正教在经济上的实力。而“俄罗斯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废除了一切民族与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结束了东正教会在宗教中的统治地位,结束了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国教地位,教会势力受到重创。
在社会动荡的革命和战乱年代,大兴土木的机会是很少的,这时的建筑物主要以改建为其要务。而为纪念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进行的纪念碑的修建则是如火如荼。例如原先纪念沙皇和皇家的方尖碑改做纪念的国际活动家。教堂建设不再继续,而且还受到极大的破坏,有些教堂被烧毁,有些被改作其他用途的建筑,教堂大量应用于非宗教活动。总之一切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服务。
23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与教堂现状
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国家对宗教逐渐采取了宽松的政策。1993 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是世俗国家,任何宗教都不能被定为国教或必须信奉的宗教。但同时承认在俄历,在俄罗斯精神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东正教所起的巨大作用。俄罗斯恢复了延续了千余年的宗教传统。政府主张复兴作为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东正教,赞同把教堂全部归还教会使用。
在苏联时期被破坏的教堂建筑也陆续得到修复。一些教堂的围墙用白色大理石重新砌筑,重建的救世主大教堂就是显著的代表。教堂的大堂比过去更加巍峨气派,5个洋葱头形的大圆顶金光闪闪、耀眼夺目,远远超出昔日的辉煌。整个教堂给人以独特、高大、敦厚、明快、新鲜的美感。教堂内还增添了许多现代化设施,如照明、音响、空调等,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当代俄罗斯的教堂艺术在继承原有俄罗斯教堂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正迈向现代化。
结 语
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和建筑史界公认的标准来看,俄罗斯的教堂建筑风格被称作斯拉夫式教堂艺术风格,以与拜占庭式教堂艺术风格相区分。它是拜占庭式教堂艺术与罗马教堂艺术、古罗斯神庙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包括了的三个时期不同风格的教堂艺术,即古罗斯、俄罗斯和当代俄罗斯特点的教堂艺术。有记载的古罗斯时期建造的东正教教堂有400多座,它们都是古罗斯教堂艺术成就的结晶。而具有俄罗斯特点的教堂则可数以万计,它们也都是俄罗斯艺术家和匠师们的精心创作。
当代的俄罗斯教堂则以修复为其主要任务,同时糅合了现代因素,如新型材料的使用和照明设施的配置等,颇具现代风格。
俄罗斯各地耸立的教堂似乎在诉说着昔日宗教势力强大而无所不能的辉煌时代。我们在仰望与赞叹它们高超的建筑艺术的同时,不能不联想到历对建筑发展起到推动和取向作用的东正教等宗教因素。正是宗教的发展推动了艺术载体与现实需要的教堂建筑的不断创新与超越。
因为在影片中,山羊是厄运的象征。
一、简介
《被涂污的鸟》是由温塞斯拉斯·马洛尔编剧并执导,彼得·科特拉尔主演的剧情片,于2019年9月3日在意大利第76届威尼斯国际**节首映。
该片根据耶日·科辛斯基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第二世界大战爆发期间,一个犹太小男孩在一个无名的东欧乡村里试图生存的故事。
《被涂污的鸟》并没有把大屠杀的作为一种现象来观察,而是把关注放在了大屠杀的背后亘古以来的偏见。这种偏见是人们一直在恐惧知晓,却潜藏在自身最深处的东西。
片中为数不多的西方演员与众多的斯拉夫演员的对比,似乎增加了其整体上自我憎恨的斯拉夫偏见:**在自我审判,但这种斯拉夫式的自虐式反省可能会令人厌倦。
在这种反叛中,缺少了个人心理的描绘和发展,显得非斯拉夫人物和背景相当平淡。
二、剧情
第二世界大战爆发,一个年轻的犹太小男孩被送到了一个无名的东欧乡村试图生存。在这个过程中,小男孩经历了一系列暴行。当地农民害怕小男孩是魔鬼,对他百般折磨。甚至有一次在小男孩发烧的时候,被女巫以“治病”为由埋进了土地里。
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退烧。男孩活了下来,不知是因为埋进土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但没等女巫回来把他挖出来,他就被乌鸦袭击了,乌鸦把他啄得鲜血淋漓。
尽管如此,但小男孩却并没有远离这里的乡村,而是逐渐深入。不管人们如何坚持他不属于这里,他也没有离开。
Irène 是希腊和平女神的名字
在中国历史上,武曌是唯一承认的女皇帝。她14岁进宫,不惜扼杀亲身女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她死后的不到一百年,西方!不!经该准确地说是位于东西方交接的拜占庭帝国,也出了一位这样的女性帝王。她的名字就叫作伊琳娜(Irène)。
据说,伊琳娜小时候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的名字在希腊神话中是和平女神的意思。她出生并生活在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雅典,所以后世也称她为雅典的伊琳娜。她从小父母早亡,成了孤儿。公元768年,她被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带到了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进入皇宫,并于第二年即769年12月嫁给了君士坦丁五世的儿子、共治皇帝利奥四世(Léon IV),成为了皇后。
这里会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共治皇帝呢?在那个时代的拜占庭帝国,因为延续古罗马帝国的旧制,为了让权力平安过渡,一般都让成年的皇太子在他父亲生前即位与父亲一起共做共治皇帝。
尽管史料记载,伊琳娜似乎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但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表明她为什么会被选为利奥四世的新娘,使得一些学者推测她可能是在一种新娘选秀活动中被选中的,这个假想中的选秀活动据说挺像中国皇宫内的选秀女。
775年,君士坦丁五世逝世,利奥四世成为唯一的皇帝。771年,伊琳娜皇后生下利奥四世唯一的儿子、未来的皇帝君士坦丁六世(Constantine VI)。根据传说,她的丈夫发现了她藏在私人物品中的圣像,从此以后拒绝和她同床共枕,因为伊苏里亚王朝的历代皇帝都奉行圣像破坏政策,而伊琳娜私藏圣像实在是犯了大忌。776年他们唯一的儿子君士坦丁六世成为父皇的共治皇帝。利奥四世于780年早逝,弥留之际指定伊琳娜皇后为新任皇帝君士坦丁六世唯一的监护人和摄政,一说还让她担任共治皇帝,但伊琳娜名字排在君士坦丁六世之后,意味着从此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就从"利奥四世皇帝和君士坦丁六世皇帝"变为"君士坦丁六世皇帝和伊琳娜女皇",这样,拜占庭和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皇诞生了。
伊琳娜女皇刚开始名正言顺地统治帝国,女皇最著名的举动就是她恢复了东正教教会对圣像或者说是偶像的崇拜,虽然在她丈夫在世时因为圣像破坏运动被迫放弃了圣像崇拜,但她一直在暗中策划恢复圣像崇拜的行动。她两次召开了东西两大教会的联合会议。第一次会议于786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但在士兵们的反对下失败了。第二次会议与787年在尼西亚召开,正式接受了偶像崇拜,并使东正教教会与罗马的天主教教会再度联合起来。
女皇在军事上也获得成功:782年女皇派兵征服了在马其顿和希腊的斯拉夫人,为拜占庭的再度扩张和巴尔干半岛的再度希腊化打下基础。然而,女皇治下的帝国常常遭受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侵略,在782年和798年女皇先后接受了与帝国哈里发艾勒马赫迪和哈伦拉希德父子签订的条约。
随着君士坦丁六世的逐渐成熟,他在母亲的专制统治动摇中开始变得难以控制。790年,女皇获悉儿子试图用武力夺权,便即时粉碎了他的企图。接着,女皇要求臣民从此以后只对她一个人宣誓效忠,承认她为最高统治者,并将自己的名字排列在共治的儿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名字之前,即变为"伊琳娜女皇和君士坦丁六世皇帝"。。首都大部分的欧洲籍军士毫不犹豫地宣誓对女皇效忠,但同时,部分人对于女皇的不满情绪也开始增强。终于在同年10月爆发了由亚美尼亚护卫队领导的公开反对女皇的起义,并波及整个小亚细亚地区,因为他们不愿意向崇拜圣像的女皇宣誓。最终,士兵们拒绝了女皇的要求,正式宣布君士坦丁六世为唯一的统治者,把女皇的共治君主名义废除。被废的女皇不得不离开皇宫。
但在君士坦丁和伊琳娜母子间仍然维持一种虚伪的友好关系,伊琳娜的同党说服皇帝允许母亲重回皇宫。于是792年1月皇帝恢复了母亲女皇的称号,也恢复了以前的共治皇帝顺序即"君士坦丁六世皇帝和伊琳娜女皇"。但反对女皇的势力依然存在,于是女皇运用她纯熟的心计与主教和朝臣们共同谋划,为了自己的利益发动了一次影响巨大的宫廷政变。君士坦丁只能逃往首都以外的各个行省请求帮助,但到处都是女皇的同党,把他团团包围。后小皇帝被他的侍从出卖并逮捕,押回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皇宫。797年8月15日,根据他母亲的命令,他在27年前出生的紫色寝宫中被挖去双眼,并关入修道院,不久死于眼伤。此时发生了日食和连续17天的暗无天日,后来被迷信的人归结为上天对女皇暴行的震怒和警示。
伊琳娜女皇单独执政了5年。严格来说,她的正式称号是basileus(男皇帝)伊琳娜,而非basilissa(女皇)伊琳娜。教皇良三世(Léon III)急于对付他在罗马的敌人,眼见拜占庭皇位空置(指没有男性君主),便于800年圣诞节为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加冕,使之成为神圣罗马皇帝。教皇的举动被视为对拜占庭帝国和东正教会的极大侮辱,因为从此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形式上,罗马世界再度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并在天主教教会和东正教教会之间增添了的又一处裂痕。不过,据说女皇仍然竭力与查理大帝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试图和他结婚。这项计划被身为女皇的小叔子也是宠臣的埃迪奥斯所阻止。而查理大帝加冕后,也同样希望通过与女皇联姻使自己的罗马皇帝的称号合法化,并促成东西两大帝国的合并和罗马世界的再度统一,只是求婚使者刚到君士坦丁堡不久,女皇就被推翻了。
在802年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对女皇的统治,他们于10月31日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女皇,并拥立帝国的财政大臣尼基弗鲁斯为皇帝,是为尼基弗鲁斯一世(Nikephoros I),伊苏里亚王朝灭亡。原本傲慢和为所欲为的女皇被流放到王子岛,后又流放到莱斯博斯岛,被迫靠纺纱维持度日,于第二年(803年)的8月9日病死。
女皇热衷于恢复圣像崇拜并实行修道院保护的政策,因此在她死后,帝国修道院的僧侣们把他置于东正教的圣人行列,故世称圣伊琳娜。
圣伊琳娜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俄罗斯建筑艺术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最初的多神教还是后来持续久远的东正教,都在俄罗斯的广袤土地上找到了繁殖的土壤。它们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本文正是基于宗教因素介入和指引的思想上,将俄罗斯建筑的辉煌与伟大作一个关联的呈现。重点论述在20世纪之前的俄罗斯建筑发展史及其所受的宗教影响。
引言
关于俄罗斯东正教和俄罗斯建筑的书目不胜枚举。其中乐峰先生的《东正教史》是前者比较典型和突出的代表作;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教授的译作《俄罗斯建筑史》,应当是关于后者的文献中比较权威的著作之一。北京大学教授任光宣所著的《俄罗斯艺术史》对俄罗斯的建筑也有专门的论述。而将宗教文化与建筑相联系并将这种联系进行研究的著作尚未发现。本文的初衷在于:俄罗斯的宗教文化传统和建筑艺术传统都是非常优秀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而这两种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是如此显著和强烈,每一个欣赏俄罗斯文化艺术的人都不应忽视,而是应当更加真切地用身心去体验它。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强调联系,同样的理论可应用于俄罗斯的宗教与建筑。本文的重点是介绍建筑艺术的发展,而宗教的动力因素被看作建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为宗教服务的祭祀建筑——教堂,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是伟大的,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古朴风格,同时在不断的宗教文化势力的影响下,具有了为宗教服务的浓厚性质。本文在简要讲述俄罗斯的建筑历史发展的同时,着重论述建筑中的主流建筑——宗教建筑,即“教堂”的主要艺术取向,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力图体现建筑艺术所受宗教的影响之深刻。其中从东正教作为中世纪俄罗斯国教的地位来看,它的影响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应当着重讲述。当然,在例举的同时,不免涉及建筑方面的专业术语。本文举其大概特色,尽量避免枯燥罗列,做到有主有次。对建筑主体的描写可能是不全面的,但却会不遗余力地突出中心。
建筑是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将世界文化划分为21个文明单位,其中俄罗斯文化被称为“俄罗斯东正教”,这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宗教特别是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艺术领域的强烈影响。
特别是在中世纪,宗教文化对建筑起过重大的作用。建筑通常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和自然土壤之中的,但是宗教文化的力量将相距数千公里,政治体制并不相同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到一个建筑文化圈中。而这时的主要文明国家和地区被几个宗教势力所囊括:一个是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一个是北非、中亚、西亚、印度和西班牙的伊斯兰教世界,一个是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印度教-婆罗门教世界。其中,基督教世界又可分为东正教和天主教,后来又有新教的世界。宏观的说,这几个宗教势力范围也便是几个大的建筑文化圈。俄罗斯的建筑艺术光芒虽然不及拜占庭和西欧,但在汲取它们经验并有所创新的基础上,亦有特色鲜明的建筑体现着东正教建筑文化的魅力。
第一章历史上俄罗斯的宗教文化与建筑传统
俄罗斯的中古世纪从公元9世纪中叶的基辅罗斯开始。在东正教传入俄罗斯之前,罗斯有着自我特色的木建筑艺术。
11俄罗斯中古世纪的原始宗教文化及其祭祀建筑
俄罗斯文化发端于前基辅时期东斯拉夫各部落的独特文化。斯拉夫民族是欧洲最大的民族之一,也是俄罗斯的主要民族。而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东斯拉夫人。他们有着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信奉多神教,如太阳神,林神,水神,雷神,风神,畜神等。在基辅罗斯初期,多神教曾经是国教。
最初东斯拉夫人没有专门的庙宇来祭祀自己的神灵。后来出现了木教堂建筑。基辅罗斯大公符拉基米尔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便于统治东斯拉夫人,特意在基辅城内修建了多神教万神殿。万神殿是古罗斯多神教时期最早的木建筑物。神殿内有很多木雕,木像等。古罗斯在多神教时期已经有了丰富的木建筑传统。
俄罗斯木建筑物的构造方法是,用圆木水平的叠成承重墙,在墙角,圆木相互咬榫。为便于清除积雪,屋顶坡度很陡。这种圆木房屋是粗糙的,但保暖性能良好。由于结构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内部空间不发达,所以,比较大的建筑物需要用几幢小木屋组合起来,体形因此相当复杂。两层的房屋,下层作为仓库、畜栏等,上层住人。为了少占室内空间,楼梯设在户外,通过曲折的平台,联系各个组成部分。
复杂的组合体形,轻巧的户外楼梯和平台,经过匠师们的精心安排,活泼而又亲切。窗扇、山花板、阳台栏杆等地方点缀着雕花,留着分明的斧痕,染上鲜亮的颜色。体现着俄罗斯人热烈的性格。
12东正教文化的传入与传统建筑样式的演化
公元988年符拉基米尔大公在让罗斯接受基督教(因基督教在11世纪才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所以此处称为基督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东正教),并将之定为国教。大公不仅自己接受洗礼,还强行命令基辅居民跳入第聂伯河,接受希腊神父的洗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罗斯受洗”。它标志着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古罗斯接受基督教,一方面,罗斯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转向了一神教的形式;另一方面,罗斯开始接近欧洲的基督教文化艺术,在文化发展方面有了巨大的转变和突进。
俄罗斯真正的建筑艺术时代开始了。
在10世纪以前,古罗斯虽然有了丰富的木建筑传统,却还没有建造大型的石建筑物的经验。自罗斯受洗以后,从拜占庭传入了石建筑技术,开始在古罗斯大规模地修建基督教的祭祀场所——教堂。据说在基辅就建造了大约几百座教堂。这对今后的古罗斯的石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宗教成为了古罗斯建筑艺术等的动力因素,建筑的发展与宗教地位的演变是分不开的,因为包括建筑在内的罗斯艺术大都受到宗教文化的浸染和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些艺术于是具有了为宗教服务的性质。
第二章东正教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及宗教建筑教堂的发展
在十月革命给俄罗斯带来巨大变化之前,俄罗斯的建筑艺术遵循着稳定的发展脉络,在同样的东正教文化圈里,继承和引进了拜占庭和西欧的东正教建筑艺术,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提高。虽然不如同时期西欧的建筑艺术那样辉煌,但其精神性和艺术性在俄罗斯的建筑艺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十月革命和其后的建筑由于宗教文化的改变和宗教势力影响的减弱甚至消失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艺术取向和建筑特征,以及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建造的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等。
21东正教在古罗斯的传播和教堂建筑的兴盛
211东正教在古罗斯各公国地位的确立和新的建筑因素的传入
11世纪,基辅罗斯确立了封建关系,生产力和生产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将东正教作为为自己服务的对象,进行了大力的扶植。陆续出现了教会、修道院,他们不仅是纯粹的宗教组织,更是占据了大片田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全面地控制了罗斯建筑业的发展。他们从拜占庭输入石建筑技术,开始在基辅大规模地修建东正教的祭祀场所,包括崇拜性建筑物,教堂和修道院。
989年,由希腊建筑师营造的第一批石头建筑的代表——基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奠基。大公把自己的十分之一收入作为教堂的费用,故得名为十一教堂。这座教堂有内部阳台和露天的走廊,内部装饰着壁画,十分气派。基辅的圣索非亚教堂(1037-1057)是基辅罗斯的一个艺术丰碑,是11世纪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一个高峰。它是由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建筑师设计建造的。建筑技术的方法和建筑细部的处理上都带有拜占庭东正教堂建筑的特征,同时保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建筑气势博大,十分壮观。教堂内部的墙壁镶嵌着壁画和马赛克,体现出当时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水平。俄著名历史学家格列科夫写道:“跨过索非亚门坎,您立即会被它的宏伟和壮丽所迷惑。当您细看和深思所有情形,并明白这个最大的建筑和绘画作品的创造者的全部意境以前,内部空间宏大的规模,严整的对称,豪华的马赛克和壁画,以其完美的技巧,定会使您倾倒。”
基辅虽然是古罗斯最大的城市,基辅城的教堂代表着古罗斯当时的建筑水平,但是基辅不是这个国家唯一的文化艺术中心,而且索非亚教堂也不止在基辅才有。基辅罗斯建筑学上的另一重要作品:诺夫哥罗德的索非亚大教堂(1045-1050)也于这时期诞生。诺夫哥罗德是古罗斯的又一个文化中心,这个城市不像基辅那样受拜占庭的影响较大。它的文化艺术发展更依赖于自己的传统。未来诺夫哥罗德建筑流派的某些特征在这座教堂上有所体现,它比基辅严谨很多。教堂有五个按照象征性秩序排列的拱顶。墙壁用当地的石灰岩砌成,显得分外庄严肃穆。教堂内部没有鲜艳的镶嵌画,只有壁画。而且也没有基辅流派的动感。在这里,明鲜的多神教古风的装饰性图案与结绳型图案融为一体,体现出多神教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力。
11-12世纪,在基辅和其他城市里建造的索非亚大教堂,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基督教在古罗斯的国教地位并在这些教堂里进行基督教的种种祭祀活动。而这些教堂代表着古罗斯的宗教艺术水平和建筑所受宗教影响之深刻。
212封建割据时期的东正教和教堂建设
12世纪中叶,古罗斯进入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即封建割据时期。各地的封建主随着实力的强大,开始同大公进行争取独立的斗争。这样一来,统一的教会便开始转变为各地有实权的小教会,他们拥护各地的王公,大力发展教徒。而王公为了取得教会的支持,为增多的教徒建立新的宗教活动场所。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建造大教堂。这些教堂建筑基本保留了11世纪的建筑风格和原则,但其结构趋向了简单化。同时却具有了更加美观漂亮的外观造型和更加实用的结构。
特别要提到的是一位弗拉基米尔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他在弗拉基米尔建城,开创了艺术新流派——弗拉基米尔罗斯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在他钟情并呕心沥血的建筑艺术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建筑规划始于1158年,代表性的建筑物当属弗拉基米尔的圣母安息大教堂。它们富有新意,别具一格,为这个学派的经典之作。
12世纪后半叶,古罗斯出现了塔式教堂,这是拜占庭祭祀建筑对古罗斯建筑影响渐渐减弱的表现。其中斯摩棱斯克的天使长米加勒大教堂就是这种教堂的早期范例。
古罗斯各个公国的教堂在继承拜占庭和基辅建筑艺术的同时,又有各自的地区特色。这个时期宗教建筑的一个明显现象是形成了俄罗斯祭祀建筑的圆筒型塔式教堂建筑模式。
213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的教堂建设
13世纪下半叶,因为蒙古鞑靼人的入侵和罗斯周边封建主的扩张,大量建筑精品被毁掉,罗斯的建筑业进入衰落和停滞状态。但是在没有破坏的城市诺夫哥罗德等地仍然进行着宗教建筑的建设。由于教堂很多是由大贵族,大商人出资兴建的,因此建筑在继承古罗斯传统时,有了一些新的表现方法来适应定制人的不同要求。科普纳的尼古拉教堂正是这种探索的表现。教堂正面摈弃了原先的棱柱间隔方式,而是一个整体,墙皮也由原来单纯石灰墙皮变成石灰加石子墙皮,半侧祭坛由三个减到一个。教堂坚实有力。体现出诺夫哥罗德建筑艺术的风格。但此时的东正教教会与当地王公一道效忠蒙古人,奴役俄罗斯人民,为人所不耻。
214莫斯科公国兴起时的教堂建筑
14世纪下半叶~15世纪,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高涨,建筑文化也得以复兴。由于莫斯科公国领导了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库利科沃会战,使罗斯在针对蒙古人的斗争中反败为胜。莫斯科在全罗斯的主导地位被各地所承认。这时的东正教会鼎立扶持莫斯科大公,加强他们的政权力量。大公因此对东正教会非常依赖和提携,还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进行干涉,强迫他们放弃多神教,信仰东正教,并在各地建立了很多东正教堂。
石头建筑在莫斯科崭露头角,莫斯科的石砌大教堂受弗拉基米尔的建筑影响较大。建筑物墙壁主要用白石砌成,规模并不是很大,属于内部有四根柱子,带十字架的单圆顶教堂。当然莫斯科亦有自己的创新。它不尚华丽,而更注重实用性。其特色在于:尽量去除立方感,并通过梯级拱顶建立新的向上的结构。
215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后的教堂文化
15世纪末~16世纪,罗斯从蒙古鞑靼人的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俄罗斯部族形成。这是俄罗斯历史文化的转折点,真正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历史从16世纪开始形成。依仗莫斯科历代大公的武力,进行着俄罗斯大地统一的进程。此时正在形成的全俄罗斯文化服从于为“沙皇事业”服务的任务。东正教会也积极配合沙皇对外扩张并在教堂建设上中止了近两个半世纪的全封闭状态,开始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艺术接触。
来自意大利的建筑大师和俄罗斯本土的设计师们一起,将这个时期的教堂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开创了新局面。此时期的建筑也体现出俄罗斯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莫斯科成为了俄罗斯统一国家的首都,也理所当然的充当起东正教的堡垒。它的建筑艺术和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集中体现了这个时期俄罗斯最优秀的建筑工艺水平。
以教堂建筑为重点和中心的莫斯科新克里姆林宫的建设,标志着以莫斯科为首都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确立。整个建筑群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全部竣工。这个时期的建筑业开始采用砖头和赤陶。克里姆林宫的白石墙换成砖墙。新的圣母安息大教堂按照弗拉基米尔的安息大教堂修建而成,它以比例匀称、艺术手段简练而闻名遐迩,为16世纪大教堂的经典之作。此后是一系列教堂的落成:大公的家庭教堂——报喜大教堂,安葬大公的天使长大教堂等。克里姆林宫还修建了一些世俗建筑:大公的宫殿(多棱宫是留存至今的其中的唯一建筑),宫的建筑中心——立柱状的伊凡大帝钟楼等。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整个建筑群体现了统一俄国的强大和雄伟的思想。
教堂建筑也林立于其他城市。许多地方的宏伟大教堂拔地而起。与此同时,小教堂建筑流派也在发展。此时,发明了用砖头封顶的新方法,使建造无立柱的小教堂成为可能。教堂的世俗成分也开始明显起来。
角锥式教堂的出现是16世纪俄罗斯建筑的最高成就,它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基于木头建筑学的俄罗斯传统的民族特色。早在15世纪,俄国的建筑师就有一种建筑倾向:希望教堂顶部挺拔向上,高耸入云。这种倾向的发展导致了俄国祭祀建筑的角锥风格教堂的诞生。这种角锥型教堂风格与拜占庭的圆顶教堂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它标志着俄罗斯祭祀建筑民族化的开始,是16世纪俄罗斯建筑的一个巨大成就。
在鲍里斯戈都诺夫执政期间,俄罗斯各地建造了许多角锥型塔式教堂。最早的角锥式教堂是在莫斯科的克洛缅斯克耶村建造成的,名为主升天大教堂。这座教堂有着高达62米的高度,由上下两层外加尖锥顶组成。1555-1561年在克里姆林宫附近建造的波克洛夫大教堂是俄罗斯中世纪建筑的一座丰碑。教堂本为木制,后改为砖石结构。实际上是一建筑群。8个色彩绚丽的塔顶围绕中央教堂的高大锥形尖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金色、绿色为主色的穹顶,雄伟壮观,中央塔顶的高度达到65米,象征着永恒的欢乐。这些角锥教堂有着建筑风格的相似性,概括起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顶无柱式,另一种是五顶四柱式。就整体而言,16世纪的建筑无论从其规模还是从多样性、独特性来看,都是俄罗斯建筑史上的辉煌时期。
17世纪初是俄罗斯历史上的“混乱时代”。战争的失败,沙皇特辖制的实行恶劣的影响着俄罗斯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波兰-立陶宛和瑞典又对俄罗斯进行公开的入侵,这一切使俄罗斯面临着失去自己民族独立的危险,大大影响了俄罗斯文化艺术的发展。1612年,俄罗斯人民取得了对敌斗争的胜利,一年后,罗曼诺夫被选为沙皇。这两件事对俄罗斯恢复经济和促进国家政局稳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之后,俄罗斯逐渐开始恢复自己的艺术文化的发展。17世纪,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渐渐取代中世纪旧的价值观,文化艺术开始强调人的作用。这种观念引起了社会思想的重大变化,文化艺术中的世俗成分加强了,并渐渐向着世俗化道路发展。1649年编纂的法典大大地限制了教会的法律特权和土地所有权,减弱了宗教机构对祭祀建筑、教堂壁画和圣像画的控制。这样,文化艺术的世俗化开始成为17世纪俄罗斯艺术文化的一个特征。
在这个混乱时期,建筑技术落后、建筑人才和建筑材料缺乏,但建筑业却没有停滞下来,建造了不少新的建筑物。这个时期建筑物的主要特征是追求建筑外形的美观,强化建筑的装饰,弃绝了宗教祭祀建筑的严峻冷酷,并且祭祀和民用的建筑形式在趋同。这种世俗化的建筑成分被人们称作一朵“妙不可言的雕花”。这个术语体现出对大量采用装饰性图案的偏好,直至引进东方和西方的形式。建筑的装饰性体现在:大量采用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饰物,成型砖头,建筑物内外都用彩色瓷砖。此种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被称之为“莫斯科的巴罗克”或“纳雷什金风格”。流派特点为:结构清晰,对称,多层,细部考究,装饰性的白石雕刻。正面的彩色花纹,彩色瓷砖和建筑物明显的向上动感等等。
教堂建筑的世俗化曾经引起教会的极力反对。牧首尼康甚至下令禁止修建角锥形教堂,而把东正教的五圆顶教堂定为规范。然而,这种阻止的企图是徒劳的,因为此时的世俗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
17世纪末的莫斯科巴罗克风格及其方法和形式对后世的建筑都有影响。它的出现说明俄罗斯建筑艺术一直在积极地寻找自己的民族风格,是建筑艺术从中古世纪向18世纪的过渡,因此具有过渡时期艺术的探索特征。
216俄罗斯帝国的建筑艺术
18世纪是俄罗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纪,也是俄罗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俄罗斯从此走出了中古时期,并为迎接19世纪国家的繁荣强盛做好了准备。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当然这个时期的开端与伟大的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彼得大帝将国号定为:“俄罗斯帝国”。体现了他富强国家的思想。他还对宗教教会进行了改革,削弱教会权力,增强国家政权力量。因此这个时期的建筑的主角开始发生了变化,教堂虽然仍在建设,但为数不少的宫殿和城市公共建筑崛起在俄罗斯帝国的大地上。
在彼得大帝学习借鉴西欧的重要国策指导下,18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努力学习欧洲建筑艺术的基本规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以往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建筑语言、建筑思维等进行了一定的变革,以适应西欧刚刚产生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俄罗斯的建筑从此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其中突出的典型是在泥泞海滩上新建起来的彼得堡。彼得堡的建筑特征体现出彼得大帝的强国思想,建筑大都规模宏大、十分气魄,也表现出建筑师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建筑技术。
18世纪中叶,莫斯科的建筑师创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这是在俄罗斯的宗教艺术范围内形成的一种风格。这个时期的建筑物当属以巴洛克风格建成的宫殿和教堂。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师拉斯特雷利。他将大胆想象与朴实外观、装饰精致与造型合理进行了有机结合。他的教堂建筑将四个侧圆顶与主圆顶紧紧相连,使五个圆顶连成了一片,使其具有一种紧凑感和坚实感。
18世纪下半叶,巴罗克风格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古典主义建筑时代的开始。古典主义艺术思想要求艺术家遵循一种基于理性基础上的创作规范和原则。在学习欧洲古典主义时,俄罗斯的艺术家将理性和良知进行了和谐统一,因此,其中的感性因素占有相当的地位,具有自己的本民族特征。古典主义的特征是建筑物结构的鲜明逻辑性,建筑正面的严格对称性等。
18世纪的俄罗斯建筑全面精确的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追求,体现了启蒙主义时代大胆、创新的建筑思想。
217转折时期的建筑特色
19世纪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开始急剧的发展,并与沙皇专制体制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东正教会虽然极力维护沙皇的统治并增建大量教堂以巩固教会和封建势力,但革命的暴风雨已经迫不及待的酝酿并爆发起来。农奴制改革,十二月党人起义,卫国战争的胜利等这一切加快了俄罗斯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让俄罗斯人对社会和对人进行重新的审视,促使了文化的空前发展和繁荣,成为艺术发展的重要时代,也是各种流派并存的时代。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互相作用、渗透、影响。这在建筑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此时的建筑倾向不再仅仅是只注重建筑物的自身,而且也开始注意建筑物与其周围空间,与周围其他建筑物、广场、街道的相互关系。建筑的风格也主要考虑到建筑物造型的严谨、规模的宏大、结构的合理和外形的美观。建筑师的注意力更多的转向建造一些实用的、具有功利意义的建筑物上,使得教堂为主体的城市风貌发生了变化,教堂不再像中世纪那样受到最大的重视,而城市建筑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色彩斑斓。虽然如此,教堂的杰出作品依然是反映建筑风格变化的前沿。例如著名的彼得堡的救世主复活教堂就是当时最流行的仿俄罗斯样式的代表。
22十月革命时的东正教和苏联时期的教堂命运
十月革命是20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揭开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于东正教的法令和政策。其中的“土地法令”宣布一切土地,包括教会和修道院的土地为全民财产,削弱了东正教在经济上的实力。而“俄罗斯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废除了一切民族与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结束了东正教会在宗教中的统治地位,结束了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国教地位,教会势力受到重创。
在社会动荡的革命和战乱年代,大兴土木的机会是很少的,这时的建筑物主要以改建为其要务。而为纪念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进行的纪念碑的修建则是如火如荼。例如原先纪念沙皇和皇家的方尖碑改做纪念著名的国际活动家。教堂建设不再继续,而且还受到极大的破坏,有些教堂被烧毁,有些被改作其他用途的建筑,教堂大量应用于非宗教活动。总之一切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服务。
23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与教堂现状
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国家对宗教逐渐采取了宽松的政策。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是世俗国家,任何宗教都不能被定为国教或必须信奉的宗教。但同时承认在俄历史上,在俄罗斯精神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东正教所起的巨大作用。俄罗斯恢复了延续了千余年的宗教传统。政府主张复兴作为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东正教,赞同把教堂全部归还教会使用。
在苏联时期被破坏的教堂建筑也陆续得到修复。一些教堂的围墙用白色大理石重新砌筑,重建的救世主大教堂就是显著的代表。教堂的大堂比过去更加巍峨气派,5个洋葱头形的大圆顶金光闪闪、耀眼夺目,远远超出昔日的辉煌。整个教堂给人以独特、高大、敦厚、明快、新鲜的美感。教堂内还增添了许多现代化设施,如照明、音响、空调等,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当代俄罗斯的教堂艺术在继承原有俄罗斯教堂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正迈向现代化。
结语
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和建筑史界公认的标准来看,俄罗斯的教堂建筑风格被称作斯拉夫式教堂艺术风格,以与拜占庭式教堂艺术风格相区分。它是拜占庭式教堂艺术与罗马教堂艺术、古罗斯神庙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包括了的三个时期不同风格的教堂艺术,即古罗斯、俄罗斯和当代俄罗斯特点的教堂艺术。有记载的古罗斯时期建造的东正教教堂有400多座,它们都是古罗斯教堂艺术成就的结晶。而具有俄罗斯特点的教堂则可数以万计,它们也都是俄罗斯艺术家和匠师们的精心创作。
当代的俄罗斯教堂则以修复为其主要任务,同时糅合了现代因素,如新型材料的使用和照明设施的配置等,颇具现代风格。
俄罗斯各地耸立的教堂似乎在诉说着昔日宗教势力强大而无所不能的辉煌时代。我们在仰望与赞叹它们高超的建筑艺术的同时,不能不联想到历史上对建筑发展起到推动和取向作用的东正教等宗教因素。正是宗教的发展推动了艺术载体与现实需要的教堂建筑的不断创新与超越。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