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三月三日或二月二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侗族婚礼禁忌:(1)忌同姓结婚。(2)五行相克不婚(尤不喜水克火)。(3)属相相冲不婚(有羊怕鼠、蛇怕虎、龙怕虎、马怕牛、金鸡见犬泪交流之说)。(4)忌正月、三月、五月嫁娶、定亲。(5)忌寅年婚嫁。(6)忌接亲时碰见孕妇、丧事。(7)新嫁娘忌在半路说话。(8)新娘进新郎家门时忌碰见新郎家人,全家要回避,否则不睦。(9)陪嫁的箱子、水桶、盆忌空去,一定要用它物或米充实。10)已嫁之女,回娘家时忌开禾仓、拿炊具。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日常食俗
四餐之中中间两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一般在平坝地区的侗族吃鱼米饭,山区的侗族鲎食糯米。糯米性粘,多用来做成粽子、糍粑、糯米饭团。既能抗饿,又便于携带,而且不易变馊,倍受侗族喜爱。侗族地区的糯米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和香米糯等7、8种,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称,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誉。侗族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历史上有“南人以老鱼为鮓,有十年不坏者”的记载。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制作虾酱时,先将生虾与辣椒面拌合,捣碎,再加粥、豆粉、牛姜末、桂皮和盐,搅匀入坛,发酵后即可食用。食用时再以油煎炒,其味鲜酸酥辣,最能开胃佐饭。腌鱼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其时草鱼入冬寒后,处于半休眠状,不再吃食,腹内粪便较少,肌厚肉紧,最适合腌制酸鱼。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特别是在每年放塘时,鱼虾较多,常用草鱼做鱼羹(侗语更坝)。制作鱼羹时,去鱼内脏,用茶油煎炒,然后对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加糯米粉,熬成粥状时,加盐,即可食用。置办酒宴时,以鲜炒鲤鱼、鲫鱼为贵。侗族地区还有以稻田养鱼之习,每年栽秧后,便把鱼苗放入稻田,秋收季节稻谷金黄,鱼苗已长成大鱼,届时一面收稻,一面捕鱼;并当即在田边烧起篝火,将捉到的鱼洗净去鳞,用树枝或竹棍穿起,放在炭火上炙烤,直到色黄飘香,用手撕着鱼片,蘸盐和辣椒食用,不仅鲜香可口,而且别具情趣。
民族禁忌
户内供奉祖先的神龛,为最神圣之处。一切凶器,刀、松、剑、戟、戈、矛、弓、弩,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其上。否则,为对神大不敬,会招致惩罚。寨内举行祭礼活动期间,禁忌外人入寨。禁忌标志为用斑茅草打4个结,结成十字,悬于寨子口处。
请您参考结婚登记相关事项:
一、登记条件
1、男女双方必须自愿结婚(自主把握)。
2、结婚年龄: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
3、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
4、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自主提示)。
二、结婚登记提交的证件
1、本人常住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一代二代均可)。
2、本人无配偶。
3、当事人提交3张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影照片(可当场拍照)。
三、结婚登记的程序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2、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各填写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
3、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中“声明人”一栏签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准予登记。
四、结婚登记的时限、收费标准
1、登记时限:证件材料齐全,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2、收费标准:国内结婚登记每对9元加及其他相关费用。
婚姻禁忌:
忌丧偶去讲亲接亲。
姑娘出嫁时,忌穿盛装,只能穿旧衣、草鞋。
新娘进家时,忌与公婆见面。
私奔结婚的姑娘,忌从别人家出门,违者要放炮挂红,以示修赔。
参考
http://wwwartwork-cncom/Html/minzuwenhua2/6414html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景色是最令人向往的。想要更快的了解一个地区,最快的方法就是知道当地的风俗习惯,那么桂林结婚风俗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首先,是侗族的结婚风俗,侗族人一对新人结婚有一个很奇特的习俗,那就是抹黑脸。用特制的东西往脸上涂抹,不仅仅是新娘和新郎要抹黑脸,在场的各位宾客尤其是年轻的,也要相互抹黑脸。通过这一方式热闹起来,此举不仅能够活跃婚礼现场的气氛,最重要的是这个习俗在侗族人看来是驱邪的,是对新婚夫妇的真挚祝福。
侗族的结婚习俗还有定亲茶,茶叶是南方人最喜欢的饮品,一般求人办事,都会送茶叶。如果男女方真的情投意合,男方就要准备一些茶叶和糕点,到女方家里去说亲了。一般这时候还会有一个媒人从中间牵线,向女方的家长介绍男方,一般都是会说好听的话,极力促成这段姻缘。 此外,壮族还有夜婚的习俗,什么是夜婚呢?顾名思义,就是在夜里迎娶新娘,这个习俗也算是壮族人所特有的习俗。一般是在晚上的时候,男方要带领自己的迎亲队伍去女方家里迎娶新娘子。如果男方和女方家里住的不是太远的话,一般都是男方举着火把到女方的家里,一路上边走还要边唱歌,以示自己的诚意。
当女方听到歌曲时,一般是要应和男方的,表示男女心意互通,也向大家传递自己大婚的喜悦之情。 女子在结婚之前要求坐在自己的阁楼里刺绣。结婚刺绣不是为了显示新娘的绣工有多好,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沿袭下来的一种习俗而已。绣品更多的寄托的是,新娘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新娘要绣的东西差不多是像鸳鸯、并蒂莲等这些象征着成双成对的事物。桂林的结婚风俗还有结婚当天新娘的婚鞋、嫁妆等方面具体的要求,结婚当天新娘和新郎要注意的具体事项等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新人的祝福之意。
芷江风俗
侗族盛行自由交友、集体恋爱的独特婚恋方式。即首先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集体恋爱阶段,然后进入成双成对的单个恋爱阶段,情投意合再定终身。一般是以歌为媒,通过男女对歌,比口才,从中选择意中人,互赠信物(“巴凭”)许终身。侗族结婚有三种形式:一是正娶。通过自由恋爱,且那女双方父母均满意,结婚时要操办酒席,热闹一场。二是逃婚(即“私奔”)。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但双方父母不同意,只好采取逃婚的办法,待老人气消后再回家。侗族逃婚不受歧视,每到之处还受热情款待。三是抢婚。男女双方已定终身,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为了成婚,男方寻机将女方抢回成亲。之后,一般女方要处罚新郎,借此消气。侗族结婚自愿,离婚也自由。男不要女,由男方退还女方的全部陪嫁和一定数额的“洗面钱”即可;女不愿男,则由女方家里或新夫出钱,作为赔偿男方办婚事的损失,里后相遇,依然相互问候。侗族有“夜取”,即娶亲一般都在深夜凌晨时候。“三年上五年下”,即结婚三五年内女方还可以自由参加社交活动,不受丈夫干预。还有“不落夫家”,即“回门酒”后,新年继续留住娘家,三五年不等,期间夫家有事派人接送,直至女方怀孕才长住夫家等婚俗。
侗族家庭讲究“四代同堂”、“五代同堂”。现在多代同堂减少,一般由一对夫妇,一两个或三四个子女组成,多子婚后分居,父母一般跟小儿子过。家庭成员之间平等、互爱、和睦。
芷江风土人情
很久以前,在湘西有两座大山,一座是碧涌的燕子岩,另一座是新晃米贝的天雷山,两山遥遥相望,天雷山上住着一位茶花仙女,燕子岩上住了一位叫杨二郎的小伙子。
两位年青人经常对歌谈心,一天,正当茶花仙女哼着"天雷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人过要弯腰,马过要下鞍,若哥有心情,来看茶花仙"的歌声时,天上几声轰响,掉下三块巨石,杨二郎被昏过去。茶花仙女飞速赶到燕子山,可杨二郎已奄奄一息,她急得团团转,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随身携带的一把茶。听仙祖说,遇有急事,可用该茶解围,且该茶不仅供饮用,还能治病,于是便试泡开水喂杨二郎,三天之后,二郎苏醒过来,可脚已骨折,继续喝茶,再过几天,杨二郎便能行走了,过不久二郎与花仙结为鸳鸯之合,二郎与花仙便把这种茶撒遍了整个侗家山寨,为山寨侗民接骨治病,经过他们医治的病人,能达到药到病除。后人为纪念二郎与花仙,便起名该茶为"接骨茶"。凡湘西侗苗少数民族都有这一习俗,民间认为男女交合是丑事,女婿和女儿在娘家交合会带来厄运,所以,女婿和女儿同回娘家是严禁同床入睡的
招上门女婿时,也要在入洞房前举行拜祭祖宗入户仪式, 取得男丁地位方可同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