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军坡节,人们都要仿制当年冼夫人的百通小令旗,祈求一“令”传下,百事百顺。家家户户还要吃芋头、番薯、葱等,以求得做事稳妥,多子多福,长命百岁。各村还要组织秧歌队、舞狮队,摹仿冼夫人当年的出征仪式,两军对垒,起舞欢歌。
海口好玩的景点有:海口骑楼老街、海南省博物馆、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海口钟楼、武功庙等。1海口骑楼老街骑楼老街是海口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四牌楼是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南宋,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骑楼楼层不算太高,两三层楼居多,有的还保留了更早的商名和栏杆、门窗上的精美雕刻。满满的南阳风情并没有因为游客的到来而失去乡土气息和韵味。海口老骑楼的美,在岁月的沉淀中更加优雅,仿佛一页一页翻着海口的百年画卷。2海南省博物馆想在短时间内了解海南特色或者对海洋文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海南省博物馆看看。海南省博物馆有三宝:越王北铜像古剑,唐代三色马俑,宋代口中白釉凤头壶,都是珍贵的国家文物。海南省博物馆有三个基本展览:南海海洋文明展、海南历史展和海南风情展。3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火山口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南15公里的秀英区狮山镇。它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城火山群地质公园。其中,海口火山群是世界上罕见的第四纪火山群。距今约1万年,有多达40个火山锥和30多个熔岩隧道。堪称罕见的火山奇观。来海南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4海口钟楼海口钟楼是海口八景之一,也是海口的必游之地。没见过钟楼,不好意思说去过海口。不仅景观独特,而且特别适合骑行。海口钟楼始建于1928年,是由琼籍爱国华侨周创建的。钟楼建成后,成为海口最独特、最醒目的地标。5武功寺想在海南的往事,一定要去武功祠。该寺位于海口市与琼山市交界处,由武功祠、苏公饲、管家堂、学普殿、武功精舍、琼苑等一批古建筑群组成,俗称武功寺。它有“海南第一楼”的美誉,海口市八景之一的“五彩寺”就在这里。改造后的武功庙非常漂亮,古朴的武功庙焕然一新!夜晚,夜色迷人,如梦如幻。彩灯交织变幻,水雾缭绕,宛如置身仙境。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
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
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脚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民俗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八小类: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
(2)工商业民俗 (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
(2)岁时节日民俗 (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
(3)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1)游艺民俗 (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
(2)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
代表性民俗
烟标民俗
中国各地的民俗差异很大,但在吉祥方面的追求却是相同的。因此,烟标体现最多的是吉祥、喜庆题材。利用文字、图案通过对某些自然物象的寓意或谐音,表达美好愿望。例如新郑卷烟厂的“喜梅”牌,利用民俗文化中喜鹊登梅枝来表达“喜上眉梢”之意。梅枝取其谐音,意为眉梢,喜鹊则扣出“喜”字。连年有余是广大群众的期盼,国内很多地区都有这样的习俗:春节的餐桌上虽有烧好的鱼,但不允许吃,取其连年有鱼(余)的寓意。烟标上常用莲花和鲤鱼分别暗示“连年”和“有余”,这也是民俗文化的杰作。 广西武鸣卷烟厂的“有”牌,设计别出心裁,“有”牌烟标到底有些什么,画面一看便知。此商标一套共四枚,分别印有喜鹊、蝙蝠、铜钱、鲤鱼四幅图案,暗扣有喜、有福、有财、有余。烟标表达的良好愿望不但中国人喜欢,出口到越南也深受欢迎。在民俗文化中,鸳鸯、并蒂莲等象征夫妻恩爱,这是烟标经常涉及的主题,长沙、南昌、哈尔滨、芜湖、光山等卷烟厂都出品过鸳鸯题材的烟标,四川卷烟厂甚至生产过“并蒂莲”旅游系列卷烟,深受烟民的喜爱。
松竹经冬不调,梅花傲霜斗雪,此岁寒三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值得文人士大夫称颂,而且常常光临烟标画面,反映这方面内容的烟标比比皆是,为民俗文化增添一道风景。人们渴望长寿,但各地对长寿的祝愿不一样。南方人寄托于寿星老儿,老寿星的画像成为许多烟标的主图;北方人寄托松与鹤,“寿比南山不老松”及鹤发童颜是人们的殷切期望,所以松鹤图出现在不少烟标中;有的地区以献寿桃表示祝寿,因而标面上寿桃的图案十分醒目,如滁州卷烟厂的“献寿”等;有的地区以敬长生果“花生”表示祝寿,此类烟标也有不少。由此可见,民俗文化真是多姿多彩,绚丽无比。具有民俗色彩的烟标,很容易为大家接受。一些烟厂利用消费者对民俗文化的偏爱心理,生产成套烟标,扩大产品的销路。如玉溪卷烟厂的“恭”、“贺”、“新”、“禧”;南宁烟卷厂的“时”、“来”、“运”、“转”;上海卷烟厂的“福”、“禄”、“富”、“贵”、“寿”;宜昌卷烟厂的“福”、“禄”、“寿”、“喜”、“康”等,均是套装卷烟。长沙卷烟厂甚至一次推出五种,每种各四枚,全部共二十包的礼品套烟,分别取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禄、寿、禧;吉、祥、如、意;龙、风、呈、祥。消费者为图大吉大利,当然愿意一次性购买。这种套烟或孝敬长辈,或赠送亲友,或自我评尝都很得体。[2]
妈祖民俗
妈祖民俗是源于人们对妈祖景仰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常规化古老民间习俗。它有别于其他妈祖信俗集体性活动,主要指信众个体信仰活动,具有个人化鲜明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妈祖游灯
为湄洲岛百姓为祈福、庆丰收举行传统民间活动。在节日尤其元宵节期间晚上,人们都提着“妈祖灯笼”绕境游乐。
谢恩敬神
这是家族举行感恩苍天仪式,无论男女老少均统一着装列队到妈祖庙恭请妈祖参加,感谢圣恩,表达崇敬之情。
圣杯问卜
当信众家庭、事业遇到困难时,常会到妈祖庙用木质半月形“圣杯”问卜,祈求如何解决疑难问题。
换花求孕
指湄洲岛已婚未育妇女为祈生子育女到妈祖庙,与妈祖神像头上的花互换来求妈祖赐孕。
佩带香袋
指信众到妈祖宫庙祈取小香袋戴在小孩身上,以保平安。如今仍有许多信众保持着这一习俗,以避邪保身。
大门贴符
指信众在大门贴上妈祖神符,保佑全家平安。
颈项佩玉
指信众脖子上挂妈祖玉像,寓意妈祖时刻相伴护佑在身。
托看小孩
指信众外出,将小孩托付给妈祖庙看护,因为妈祖是他们最信任保护神。
妈祖挂脰
指在妈祖巡游过程中,信众向妈祖神像颈项上挂上用红绳子系的金锁、银锁或钱币,虔诚祈愿。
诞辰禁捕
指湄洲渔民在妈祖诞辰日前后自发不下海捕鱼,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民间性、亲和性、包容性是妈祖民俗显著特点,一千多年来世代相传,已与百姓日常生活水乳交融,充分体现妈祖民俗普及性和深入性,并与其他妈祖信俗一起,成为妈祖文化有机组成部分。
莆仙民俗
民俗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仅因为民俗事象见之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了广大民众的生活之中,而且亦反映着民族的心理和精神。我们认为通常所说的民俗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包括社会里的方方面面。在某一个地区里,就我们莆仙两地来说,不但显现出富有独特的文化现象,而且体现出民众的淳美之风,甚至制约其行为规范及道德准则,从而构成的莆仙文化因子的重要基础。同时体现在社会物质的社群的、人际的、精神的及语言、行为、习惯等诸多层面,构成的民间文化的基调。民俗也是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民俗为我们人类文化范畴的一大领域而且有丰富的内涵、历史、传承与发展的社会形态。它还有多变的功能,包含一定的欣赏性、教育性、文化性和宗教性等复杂的社会基因。研究民俗对认识民族文化、地域人文、历史社会等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莆仙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体现多变性和灵活性。例如春节元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元宵节期间,平原人举行游灯、枫亭游灯最为典型。沿海人元宵节,举行神祗出巡郊游、摆粽轿、演戏等。莆仙各地宫观寺庙数不胜数,而各个地方的宫观所举行的神祗庙点活动地大大不同。但其功能或性质是大致相同的,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孙昌盛、万事如意。民俗不光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在民俗学概念范畴中,民间文字相当活跃,它以语言为主要传播媒介。在当代亦借助文字、图像或录音等符号与信息系统,在民间阶层广泛流传,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这是非人文独创原作的雅作,也无宗教文学神圣的光晕,其语言不佶层聱牙,流露出粗俗野语。但是,其感情相当朴实,表达明朗,主题鲜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流传在莆仙一带的《梅妃故事》《师泉井的传说》《妈祖故事》《平海由来》和《阔口桥轶事》等等,不一而足。当然,民间文学还包括俚歌、民谣或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等。
民俗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在民间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出无数文化符号,成为不竭的民俗资源。它的价值在现代旅游中正日益展示出宝贵而颇具的吸引力的项目之一。民俗旅游能把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览与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葆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而显示着特殊的文化魅力。如“妈祖信仰习俗”、“九鲤舞”、“九莲灯舞”等等。民俗技艺、歌舞、音乐、工艺美术、民间信仰祭奠,还有“划龙船”、“巡游”、“摆粽轿”等,都吸引人们观赏、趣味性浓烈。还有许多纯粹属于宗教性质的民俗项目。都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亦颇具观赏旅游价值。
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影响与制约,民间方言或普通行为习惯,亦产生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习俗。譬如莆仙人的禁忌、崇尚、喜好等,形成一系列习俗。莆仙方言中的独特语音,亦产生了很多与语言表达有关的习俗。例如吉祥语、口头禅、打比方、典故、夸张、讽刺、谩骂、幽默等等口传习俗。有些是现代汉语里完全无法替代的语句。
总之,莆仙民俗是一部写不完、说不尽的书,是珍藏在民间一项极其宝贵而丰厚的精神财富,是莆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文化魅力。成为莆仙文化的一个极其闪耀的亮点,并且将永远伴随着莆仙人日常生活中。它是不知不觉之中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进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停地丰富与延续下去。
各地民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彩,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可以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腌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人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说可保一整年好运,所以佳冬人乐此不疲。但是因为石战常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渐式微。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所以,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这项习俗已改采趣味竞赛的型式。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平遥民俗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风俗返朴而远,居民遗风起源于唐尧。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性刚而仁厚且尚武,尚武者人才辈出,文武全才者有之。且多慷慨好义之风。婚、丧、寿、生日、修建庆典遗风尤为盛旺。平遥民多土地贫瘠、少耕织、多商贾,并善经营。陶唐遗风虽已古远,但平遥忧存。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折射了一个地方最典型的风俗文化。春节将至,为全面反映海南各地春节期间五彩缤纷、令人回味的节日风情和风俗习惯,南国都市报记者兵分五路,让读者深入了解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域的过年习俗,深刻体会海南省丰富的乡土文化,品尝那浓浓的年味——
海口乡村——采屋·围炉·吃斋菜
海口农村的春节风俗很热闹,说起过年,首先要提到“采屋”(海南话)了。采屋,简单说就是在家里进行大扫除。一般要用青竹枝叶捆成的大扫帚,把屋顶、屋檐及墙壁上堆积的灰尘、蜘蛛网等脏物清扫干净,除大清扫屋宅的灰尘脏物外,还包括清洗家具、衣被等。这种习俗在海口乡下很讲究,代代相传。
年夜饭总是过年中的“重头戏”,海口的乡村当然也不例外。传统上,海口人把除夕的年夜饭称为“吃围炉”。全家人围着一个火炉,火炉上架着一个锅,家人就围在旁边吃饭。鸡肉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我们本地的名吃——乳羊。锅汤滚开,用筷子夹着切好的肉和菜往汤里氽,滚熟了就可以吃,蘸上佐料,味道鲜美。
吃“菜包饭”。在一些乡村,吃“菜包饭”也是重要的习俗之一。东山镇紫罗村村民陈海说,他们家乡除夕都要吃“菜包饭”,这个习俗传承已久。所谓菜包饭,就是把肉、菜、饭混在一起,用菜叶包着用手捧着吃。据陈海介绍,菜包饭的制作还是很麻烦的,首先是要煮好干饭;其次把包饭用的油菜洗干净晾干;再备些蒜、韭菜、瘦肉、鸡肉、虾米或者腊肠。这些原料备好后,先把菜、肉炒好,再用蒜头、虾仁等起锅炒饭,把菜、肉倒进饭里拌匀。最后,趁热把饭打进菜叶里,用手拢成团捧着吃。吃菜包饭,寓意团团圆圆。
吃斋菜。每逢大年初一,吃“斋”也是流传于海口民间的传统习俗。斋菜煲是海口民间的传统菜,它的最大特点是不使用动物性原料。海口斋菜煲的制作方法非常讲究,先将腐竹、粉丝、黄花菜、冬菇、黑木耳等干菜分别浸发漂洗干净,在开水中过一下,滤干,再分别用热油炒匀,入味煨熟待用;把黑豆芽、甜菜、水芹等分别洗净切好,煸炒入半味;黄豆腐干切成长条状,热油略炸成**,再加味料至入半味。接着净锅烧热,油热后将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调入适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然后将煮好的斋菜分别按其原料的颜色间隔摆放入砂锅中,用中火煮开即可上席了。
初一吃斋,意思是来年不杀生。如今,这种习俗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了下来,在不少人看来,初一吃斋,调整了过年的饮食结构,有利于身体健康。
大年初一过后,剩下的流程就是走亲访友了。大年初二一般是出嫁的女儿和女婿回娘家探亲的日子。回娘家探亲,一般都要带上两种礼物,年糕和桔子。年糕,海口一些乡村也称甜粑或粑筐。它用糯米碾成的粉末和着黑砂糖搅成糖浆,倒入竹筐中搁在锅里蒸熟。传统上,村民习惯用一张红纸将年糕包起来,寓意大红大吉;桔子的“桔”和吉祥的“吉”谐音,所以送桔子也有送吉祥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海口乡村在传承这些年俗的同时,春节习俗也被赋予一些新内容。如很多地方春节期间除了一些传统习俗,有些老人相约一起下棋,年轻人则在一起举行拔河、打排球、舞狮等文娱活动。
文昌元宵送灯是一项农村传统项目,大年初三过后,在各个城镇,还有农村,按照各地不同的吉日良辰,开始了“送灯”。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杀鸡、杀羊,做好多的传统美食,大摆宴席,请各路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
村民们撑着一盏盏花灯(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在灯的正面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由一个"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鼗灯挂在庙的内外,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关于"灯主"的产生,还有一番讲究,由于"灯"与人丁的"丁"谐音,人们把"灯"和"丁"联系起来,送灯有财丁兴旺的意思,所以"灯主"是以村中有男孩,家景兴旺的村民轮流当。主要负责筹备资金、联系演戏、跳舞、祭公、送公灯等事项。并且参加送灯的人家必须是生有男孩的家庭,才有权去送灯。
在送灯过程中,跳盅盘舞、演木偶红、琼戏等活动。
文昌元宵送灯是一项农村传统项目,大年初三过后,在各个城镇,还有农村,按照各地不同的吉日良辰,开始了“送灯”。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杀鸡、杀羊,做好多的传统美食,大摆宴席,请各路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
村民们撑着一盏盏花灯(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在灯的正面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由一个"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鼗灯挂在庙的内外,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关于"灯主"的产生,还有一番讲究,由于"灯"与人丁的"丁"谐音,人们把"灯"和"丁"联系起来,送灯有财丁兴旺的意思,所以"灯主"是以村中有男孩,家景兴旺的村民轮流当。主要负责筹备资金、联系演戏、跳舞、祭公、送公灯等事项。并且参加送灯的人家必须是生有男孩的家庭,才有权去送灯。
在送灯过程中,跳盅盘舞、演木偶红、琼戏等活动。
儋州自古称为“儋耳”。其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习俗丰远。
洋浦在海南省88年建省前隶属于儋州。其风俗也承续儋州风俗。现就过年风俗简录如下,与诸位内陆朋友分享:
大年29之前:准备好年货;洒扫庭院、收拾家物;张贴对联(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美誉,儋州人能歌善联,逢年过节自联撰书者不乏其人);
大年30下午:(要做两件事)
1、祭拜祖先:先拜本家列祖列宗,再拜本村祠堂祖先;祭拜供品为:水果、蔬菜、鱼、猪肉、全鸡、家常炒菜、水、米、白酒、蒌叶沾白石灰等(这些供品取意为“有鱼有肉”,寄托了年丰岁富之意);祭拜时先念祖先尊称,接着祝福语,再倒酒入杯,烧报(黄烛纸),燃鞭炮,鞠躬礼毕;
2、吃团圆饭:30这一天,全家聚集家中,不宜出门,禁止串门走亲戚。一家人叙旧谈心,一起吃团圆饭。晚上7点至9点为“上灯”(“上灯”从此日持续至大年16),家中男子要执掌此事。换自家祖先供台上的水、米,摆上水果(或竖切蓝甘蔗为两半,小节摆成“井”型于台上两旁碗上),点烛燃香(红烛一对、大香三根、小香六根),烧报(黄烛纸)鸣鞭;夜里10点至11点村人齐聚祠堂,进行“等神”,这个仪式十分隆重,先燃香鸣锣敲鼓,“先生”念祭祀稿诚邀神明下凡坐镇本村,然后烧报鸣鞭;子夜12点,每家各户以在家准时上香鸣鞭为最有福气,上香仪式如“上灯”流程;
大年初一:上午10点召集全村父老乡亲齐聚祠堂,进行“开令”仪式。这个仪式非常重要。因为,“开令”了才可以出村活动,否则不利。多年以来,这个风俗仍然盛行民心。“开令”需请“同志”(祠堂神仙木雕、祖公像的“代言人”,因为风俗里神凡不能对语,所以只能借助神仙信赖并附身的一位男性代言)下达神仙指令,清除凡道,辟邪去祸;“开令”完后,就可以走访串门了。
大年初二:同村亲戚友好走访;
大年初三直至十六:为“拜年”时间。儋州的拜年和北方不同。为迎接好客人,妥善安排好走访时间,各地俗定拜访的时间。如下:
大年初五:夏兰;
大年初六:西浦、干冲一带(儒兰、东临、临高、南方等);
大年初七:新英湾一带(五山、盐田等)
大年初八:洋浦村;
大年十六:白马井;
过年期间,各村落之间会自发组织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如调声、赛狮、舞龙、竞舟、球赛等,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三亚——除夕做年糕·姑爷拜年买鞭炮
三亚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其年俗在继承了传统习俗外,又融汇了不少特色元素。
除夕赶制红糖年糕。说到过年,在海南许多市县都有做年糕的风俗,三亚也不例外,但是三亚的红糖年糕则是众多年糕中的一绝。
三亚红糖年糕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先把糯米粉放入盆中用水调匀,然后掺入些椰子粉末、花生等再调匀,然后将细碎的红糖拌入水中融化,加入盆中,用力搅拌,直到混合物成为均匀的糊状物。之后将其放入锅中蒸几个小时。蒸好后的年糕非常有弹性,颜色是酱红色的,吃起来口感像软糖一样,味道极好。
红糖年糕在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吃得到,家家户户到了除夕都会在门前架起锅蒸煮。现在生活好了,市场上也能买得到过去过年才能吃得到的红糖年糕,但是每逢过年大伙还是会亲手做一份感受年的气氛。
姑爷拜年须买鞭炮。大年初二是外嫁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这一天丈夫必须陪同女方带着礼品一同回娘家拜年,无论是带补品也好、带小吃也好,所带的礼物中必须有一件非有不可—鞭炮。
据了解,在三亚,姑爷大年初二随同妻子回娘家拜年必须购买一挂鞭炮。这是多年来的风俗。每年陪妻子回外家拜年都必须准备鞭炮,来到岳父母家门口后,将鞭炮交给其他亲属,鞭炮放完以后才能进门向老人和其他亲属拜年。带鞭炮到岳父、岳母家拜年,不仅是一种礼节性的需要,同样也是对长辈和其他亲属的祝
陵水——接香·搬年货·拿槟榔拜年
大年三十晚上,新年钟声敲过,家中最重要的男丁就要恭恭敬敬地点上几柱香。当地的老人们说,相传,从大年三十的12点到大年初一天亮,这段时间代表着吉祥的各路神仙会陆续降临人间,把吉祥和财气带给人们。这些香就是用来迎接神仙的。负责点香的男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接香”。从大年三十的12点到大年初五,家里的香火一定要延续不灭。因为在陵水人的观念里,香火的延续,也代表着这户人家子孙兴旺。
“搬年货”。海南很多地方大年初一早上都会吃一顿斋菜,陵水也有同样的风俗。但是与别处不同的是陵水人给斋菜赋予了新的涵义。在陵水,人们管吃斋菜叫“搬年货”。大年初一一大早,勤劳的主妇们便开始为“搬年货”而忙碌。金针菇、粉丝、茄子、腐竹等各种素食材料经过主妇们的巧手烹制,为清晨平添了一份温馨的香气。等全家人起床,团团围坐,一人一碗米饭,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斋菜。大人们总会招呼孩子“多吃一点”,把各种丰富的“年货”全“搬”进肚子里面,这一年都会财源广进、生活富足。
拿槟榔拜年。陵水人爱吃槟榔,槟榔在陵水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像春节这样重要的日子更是少不了槟榔。在过年之前,陵水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许多槟榔。把槟榔切成四瓣,然后再把一种吃槟榔时专配的叶子(俗称蒌叶)涂上一些特制的酱料后叠成小三角。大年初一,到了该向长辈们拜年的时候,带上一大把槟榔才好“行动”。每见到一位长辈,晚辈就会拿出两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手心,然后双手捧着,一边说“新年好”一边恭恭敬敬的递过去。长辈笑着接过槟榔,就等于接受了晚辈最诚心诚意的祝福。
五指山的黎族——封米缸·新水洗脸·灌牛酒
提起海南中部,很自然想到五指山和五指山下的黎族同胞。黎族的节俗是五指山年俗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和特色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省民族博物馆原副馆长黄学魁。
黄学魁,黎族人,在省民族博物馆(位于五指山)工作了20年,一直从事海南民族文化等相关专题研究。黄学魁说,黎族人对春节十分看重,有一套别具特色的年俗:
封米缸。封米缸仪式是过春节的序曲。农历十二月中旬,村里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即举行封米缸仪式,其方法是选择数目为单数的吉日晚上,夜半鸡鸣三遍之后,将上好大米倒满自家专用的米缸,然后用一片红纸封住缸口系紧。至正月十五那天举行揭缸仪式,并用缸内的大米煮饭,供全家食用。
制做春节糯米糍饼。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制做春节糯米糍饼。即用蒸锅将浸泡过的山兰糯米蒸熟,放在木臼内舂烂,再捏制成糍饼。制做的春节糯米糍饼有两种:一种是普通圆糍饼,碗口大小,主要供春节期间食用。
新水洗脸。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将自家缸内的水倒掉,然后从井里挑来水倒满缸里,叫“换新水”。再用这些水烧热供全家洗脸,叫“新水洗脸”,祈求新年里眼睛明亮,办事顺利。
给牛灌酒。这是黎族的传统特色年俗。大年初一上午,家家户户要将特制的牛酒灌给自家的牛喝。一般每头牛要喝一小桶酒。黎族人认为,耕牛也是主要的劳动力,每逢春节,耕牛也应停工休息,喝酒补身,以增精力,来年更有力劳作。故凡负犁拉过年的牛,这个时候均有机会大醉一场,牛酒中掺有数种跌打损伤祛风等功效的草药汁。牛喝过后,要醉卧二三天方醒。以前大户人家拥有牛只几十上百头,每年春节往往要用掉几十缸酒。
拜年。拜年是过年中最热闹、有趣的一部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这十几天内任何一天都可以拜年。拜年的形式多种多样,拜年的礼节亦十分讲究。有同族间拜年的、有亲戚、朋友间拜年的,有女婿向岳父家族拜年的。其中女婿向岳父家族拜年最为隆重,届时女婿要领着妻子、本家族的兄弟数十人,逐一地向包括岳父家在内的所有家族进行拜年。春节拜年时要鸣放鞭炮、互敬槟榔、香烟、喝山兰甜酒和酒席上对唱山歌等。正月十五前亲朋间的互相拜访,若造访者鸣放鞭炮,主人则视之为拜年,即以拜年礼节款待客人
澄迈、临高——拜公祖·睡福·吃墨鱼
在澄迈一些地方,在大年二十九下午就开始宰猪,往往是几户人家合杀一头。三十那天,就开始用猪肉、内脏、饭团等祭拜“公祖”,求“公祖”保佑全家身体健康,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如果是在年头已许愿的,要在那天还愿。而这个过程就称为“围炉”。“围炉”结束后才能动手杀鸡鸭等。一到半夜凌晨12点,家家都在摆祖先香炉灵位的正厅里,摆上两小堆刮去表皮的小块甘蔗,一个柚子,三个桔子,及猪内脏等,然后点上香烛,燃放鞭炮迎接新年。这个过程叫“上香”。上香后,大人开始做新年和第一顿饭,叫上全家人吃。第一碗饭必须要吃完,另外必须要盛第二次饭,多少不论,能吃多少就盛多少。
而与澄迈相邻的临高,把除夕晚上全家人吃饭称为“围炉”(这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团圆饭、年夜饭)。“围炉”后,大人就叫小孩子穿上新衣服袜子睡觉,这叫“睡福”。睡时间越长就越幸福。到了上香时间,全家人醒来,儿女给父母、晚辈给长辈拜年,后者则给前者红包。上香结束后,全家人吃饭,只能吃素菜不能吃荤菜,如芹菜、青菜、大蒜、扁豆、豆腐等,做菜时只能用花生油炒,要过大年初一中午12点后才能吃鸡肉。吃完饭就睡觉,一直睡到大年初一上午9点多或更长时间。反正初一不能去串门和拜年。
在拜年时间的选择上,各个地方不一样。比如说临高,从大年初二就开始拜年。一般首先先去是最重要的人家,如女儿女婿回娘家、下级去上级家、晚辈去长辈家等。去的时候要买柑桔、鞭炮,寓意大吉大利。见面高喊“恭喜”,然后燃放鞭炮,寓意岁岁平安。从初二到十五,只要听到鞭炮响,就知道是谁家又有人来拜年了。在拜年的酒桌上,经济宽裕的人家有一道菜必不可少,那就是墨鱼。临高话叫墨鱼为“hong”,发音有点像“通”。新年吃了“通”,一年到头做什么事都通,都顺利。因此在正月,临高的墨鱼很贵,也很好卖。
而在澄迈,去亲友家拜年,一般从大年初四开始,当然初四那天应是吉日,拜年时只是买礼品,不用买鞭炮来燃放。
琼海——送穷·备年·做新娘酒
琼海人过年不叫过年叫“做年”,是把过年当作一件大事情来做,充满浓浓的期待。琼海人过年有很多风俗。
“送穷”。农历一到廿二廿三,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室里室外卫生清洁,清洗蚊帐被褥,连箩筐家具也洗刷一遍,把内内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把几件破旧的东西拿到村口放火烧掉,称为“送穷”,意思是说把那些诲气全部送葬掉,以换来新一年的好运气。
“备年”。把“穷”送掉,就上市赶集采办年货了。给全家老少都买套新衣服、鞋袜,添置家具农具,油盐酱醋、春联年画、纸钱香烛等等。北部地区,磨米做年糕,称为“甜粑”,寄意明年能种得一块大田,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南部地区制作花生爆米花糖,意为明年日子火爆甜蜜。除夕之前,贴好门联年画,门楣上还贴有一种叫“篱屺钱”的纸符。
“围炉”,也叫“守岁”。除夕这天,宰好鸡鸭鹅,备好各种菜肴,祭拜祖先之后,入夜,全家大小围坐一堂,父母给儿孙送“压岁钱”,儿女给父母送“孝敬钱”。一家人过去是饮茶叙话,父母给儿孙说些关于来年生产生活、做人处事的话,儿女给父母祝福拜年。现在是围着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一直得到午夜时分,家长把香炉里的旧炉灰换掉,换上新的用一种草烧出来的灰,沙土,米粒等等。然后摆三茶五酒,饼干糖果,斋菜斋饭,祭拜祖先。
这祭品有很多讲究。“三茶五酒”是三杯茶或五杯酒。斋菜一般是水芹、茄子、碗豆、京粉丝、鱼等。“围炉”之后,大家入睡,躺进暖暖的被窝里“孵年”。意为期望明年是个温饱之年。
大年初一至初三,也有忌讳,初一不能杀生,初二才能杀鸡杀鹅。初一初二不能把除夕之夜燃放的爆竹纸灰扫掉,那是会把钱财扫掉的。
南部福田、上埇、潭门等地,还流行一种“做新娘酒”的习惯。年内有女儿出嫁新婚,初一回娘家来拜年,得把叔伯兄弟各户拜遍。每户都摆上酒席,等着女儿女婿上门拜年。只怕是动一动筷子,吃一二口菜也行。家主还得给女儿女婿送红包。女儿女婿只送上爆竹,一般是个“炮车”,一进门就放,告诉大家,儿女回门拜年来了。当然,凡拜年的人都要带去鞭炮礼品。因此,村子里,大年这几天都炮声不断,笑声不断。
“炒谷口”,是在初三上午举行。这顿午餐的饭菜全是炒熟的。北部地区的年糕这天才切成小块煎软来吃。“炒谷口”,取意为盼望今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丰衣足食。
作为在海口上了4年大学的前大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我略有经验。周末或平时没事的时候总是跑出去玩,也许可以给您一些建议~
我的回答分为两部分:景点介绍以及当地美食推荐
Before all:海口防疫规定
外出旅行也要注意安全!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https://mbdbaiducom/ma/s/ihmYozEH
小众景点推荐:
景点一:海口云洞图书馆
据说高晓松老师在海口开的图书馆,不过大多数人是为了它的颜值去打卡的。海南的夕阳加上云洞独特的建筑设计简直是出片神器,拍照必选!馆内高大上的设计感绝对会给你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受,配合安静的氛围,一杯咖啡+一本书就可以安然度过一整天~
交通海南暂不通地铁,所以可以乘坐公交或者打车前往,因为离市区有些距离,推荐游客可以租车前往
地址:海口市龙华区世纪广场路1号
附近公交站点:乘坐14路、22路、49路、游6路到外滩中心站点,然后步行586米
乘坐32路、50路、57路、72路、77路到市民游客中心,然后步行766米
温馨提示
1、提前7天通过小程序预约:因为是比较火的打卡地,所以建议越早预约越好。
2、周一休馆,别跑空啦!
3、如果实在预定不到或是时间紧张,傍晚时分的世纪公园也不会辜负你的期待!
4、馆内禁止带小孩哦
景点二:海南大学南门夜市
外出旅游怎么能不去夜市?海口最出名的夜市非海大南门夜市莫属,从海大南门公交站往西一直走,海甸三西路有一半都是小吃街,各式各样的小吃琳琅满目,总有你喜欢的!
交通推荐出行方式是公交或者打车,因为周围路不是很宽,高峰期打车有堵车风险~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海甸三西路
附近公交站点:乘坐215路到海大南门公交站点,步行82米即可到达
乘坐7路、23路、24路到海口自来水公司,步行288米即可到达
温馨提示
1、周内人会稍微少一些,周末人很多,多到拥挤的程度,建议三思~
2、推荐的小吃后续会有介绍!
特色小吃推荐:(吃货必备)
资深吃货推荐大家尝一下当地风味,除了水果之外,海南的宝藏小吃还有很多!
小吃一:糟粕(po)醋
海南名小吃糟粕醋,吃过一次就爱上!味道是酸辣的,重点是汤汁,可以涮一切你喜欢的菜品。最出名的的有糟粕醋火锅。还可以搭配海鲜,绝不比冬阴功差。
推荐的店铺:
我吃过的糟粕醋店比较少,欢迎各位补充哈。比较好吃的是铺前糟粕醋,他家的可能会微微有点辣,恰不了辣的友友请慎重~
店铺地址:海口龙华区龙华路99号
小吃二:海南清补凉
这个名字虽然奇怪,但是味道丝毫不差,属于水果的花式吃法。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加入椰奶或糖水,再加上喜欢的配料。一碗解渴爽口的清补凉就大功告成啦。在海南这样的热带地区,清补凉属于国民级小吃,大街上随处可见~
小吃三:陵水酸粉
陵水是海南的一个县,可能因为陵水酸粉太好吃的原因,现在基本到处都有卖的,海口也不例外。酸粉的魅力比较难以抵挡,细细的粉丝加上自家熬制的酸酸的卤汁,搭配酸菜、牛肉干、鱿鱼干、鱼饼条等配料,保你吃一口想两口!
海南美食众多,除了我介绍的还有海南粉、抱罗粉等。还有一种叫鸡屎藤的我因为名字的原因没有勇气尝试,据说是被名字耽误的顶级美食,有机会可以尝试一下!
海南美景不用我多说,大家肯定也有所耳闻,我推荐的只是其中近年比较火爆的小众景点,其他景点还包括骑楼老街、地质公园、假日海滩等,有时间的话可以游览~
PS:海南的落日一绝,尤其是下过雨后的晚霞。火烧云、粉色天空、紫色天空都是大几率会出现的!
最后放几张实景拍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