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认识的时候,荷西在西班牙马德里读高三,不到十八岁,三毛读大学三年级,大荷西六岁。那时三毛根本就未对比自己小几岁的荷西怀任何想法。荷西对三毛说:“你再等我六年,我读大学四年,服兵役两年,等六年过去了,我就娶你,好吗?”
三毛把此事当做是高中荷尔蒙激增的荷西的一番玩笑,并未当真,她随后回了台湾。返台后的三毛遭遇到了她的一次情感不幸,也就是她的未婚夫意外身亡。痛苦之余她重返西班牙,在三毛离开的六年里,荷西一刻也没有忘记她。他写信给三毛,卧室的墙上贴满了三毛放大的照片。
三毛被好友打电话叫去,刚进门就突然被拦腰抱起,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七个月后,三毛与荷西举行公证结婚。三毛去撒哈拉,荷西也追随而至,在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个职位。在沙漠的三年里,三毛爱上了这片土地,她开始了流浪文学的创作。他们一点一点的经营着在沙漠中的小家。
后来撒哈拉经历战乱,他们不得不撤了出去。再后来,荷西在拉芭玛岛上找到了一份潜水员的工作,他们便在此定居。1979年,在婚后第六年的一个秋天,荷西在潜水作业时意外离世。
扩展资料荷西死后,三毛闻讯痛不欲生。几天没吃没喝接连地晕倒过去……当时陈母端来一碗汤哀求女儿喝下去,而心痛至极的三毛看也不看一眼,执意要陪荷西一起走。后来,平鑫涛的夫人也陪在三毛的身边,不停地劝慰,直到三毛肯答应她:绝不自杀。
三毛总是痴痴的一直坐到黄昏,像一个守墓人,守在荷西的墓旁,对着荷西的墓碑说话,直到真正的墓地守墓人劝说她,才离开。
荷西的离开带给了三毛沉重的打击。她就像在云端上飞翔的紫燕,忽然折翼坠地,再也飞不起来了。三毛结束了长达14年的异乡生活。她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定居。
1991年,三毛一个人无法忍受爱情、病痛和事业的困扰,最后在台北医院自杀身亡,享年47岁。
-三毛
初识三毛是因为读《撒哈拉的故事》,一篇又一篇由亲身经历写成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那个只闻其名的地方,被三毛用活泼细腻的笔触描述出来,呈现在你眼前的是广袤的土地苍凉深远,连三芒草、金合欢都很难生长的地方,人,却那么执着、顽强地生活着,小孩子们用他们欢快的笑声装点着黄沙漫天的世界。
不在沙漠中生活,不历经物质生活的贫乏,大概很难体会为什么大家对吃如此津津乐道。
《沙漠中的饭店》将一个聪明狡黠的主妇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我们司空见惯的食物也可以如此给老外解释呀。三毛告诉荷西粉丝是冻住的雨,是泡软的尼龙线,荷西又以为是鲨鱼的翅膀。面对要求吃“笋片炒冬菇”的荷西的上司,一时半会筷子也长不出来笋呀,脑洞大开的三毛用削了皮的小黄瓜代替笋片,做出了被老板誉为最好吃的“笋片炒冬菇”,还表示如果公司将来公共关系时有缺,欢迎去供职。没有幽默和急智哪能带来的皆大欢喜的结果呢?
如果对比国人的结婚风俗,《结婚记》里的三毛和荷西简直是裸--裸--裸婚,结婚当天新郎还要上班,新娘还要做家务,用骆驼头骨作结婚礼物,帽子上别了香菜当装饰,在骄阳下走路四十分钟去法院结婚。因为是阿雍当地第一次有人公证结婚,观礼的人比新郎穿的还正式,法官比新娘还紧张,婚礼中的小疏漏让人看了忍俊不止。
一封信决定要嫁,荷西写信给三毛:“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 一封电报告别单身生涯:“明天三毛结婚。”看似简单的背后是荷西六年多的思念和等待,是三毛疗伤结束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婚后的她又重新拿起了笔,才让我们看到了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里形形色色的人。
三毛在撒哈拉快乐的做素人渔夫,大胆地做悬壶济世,有声有色地爬天梯考驾照。只是字里行间中仍会流露出因物质生活的贫乏而衍生的辛酸,如果是一帆风顺地在撒哈拉生存下来,反倒没有那么让人感动了。生命,在这片荒僻落后贫穷而贫苦的土地上,依然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每次读最后一篇《白手成家》,我的眼泪都会不自禁地滚落。三毛把撒哈拉视为她的情人,是她半生乡愁的归属,可真正在她的怀抱中生活时,受到的挫折、付出的艰辛需要花费巨大的毅力和坚持才能化解掉,才能不中途退缩。
租下不久的家里没有书报,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运气好的时会来电,多半没有电,周末的晚上才有男主人。墙在中午时是烫手的,在夜间是冰凉的。客厅的房子中间有个四方形的大洞灰沙静悄悄地像粉一样的撒下来。有时候三毛会不自禁地在荷西去赶夜间的交通车时追出去,可荷西即使再难过也无法留下来,因为第二天早上六点要在班上,要赚钱解决生活需求。
即使这样,他们最开始做的就是布置陋室,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荷西自己做泥瓦匠将灰色的家里里外外粉刷成洁白的;自己做木匠,用讨来的棺材外箱做衣柜、书桌、书架、沙发、茶几。
“等母亲的棉纸灯罩低低地挂着,林怀民的”云门舞集“四个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贴在墙上时,我们这个家,开始有个说不出的意境和情调。这样的家,才有了精益求精的心情。“
三毛又开始风花雪月起来,开始各处去捡东西,改装之后谁来了都喜欢。最有趣的是他们爬进总督家的矮墙去挖他的花,惊险之极却没被发现。一个记者说他们有全沙漠最美丽的家,把美丽的罗马建成了。
三毛身上有一种风骨,并不会随着物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环境好时可以过得怡然自得,听轻歌剧、跳舞、坐咖啡馆、搭便车旅行,念现代诗、艺术史;到了撒哈拉呢,在物质生活极度贫乏时不退缩、不轻易放弃,以开放的心态愉快地融入其中但不放弃自己的文明教养,并且尽可能的改善生活环境,让沙漠里的家依然充满情调,吸引、帮助各式各样的朋友 。
《哭泣的骆驼》依旧是记述撒哈拉的生活,但这时候,西班牙在撒哈拉的殖民统治遭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以及毛里塔尼亚三国的反对,所以西班牙决定撤军,西撒人阵(撒哈拉独立力量)要求独立建国,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要瓜分西属撒哈拉。
看完《哭泣的骆驼》,天空仿佛都布满了铅灰色阴云,压得心里沉甸甸的。那么出众抢眼、有着立国报复的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就那么被自己人出卖枪杀了,他如明月般美丽的妻子,受过西方教育,出色的助产士,因为改信天主教就要被本地流氓诬陷是她出卖了巴西里,要先奸后杀。他的弟弟牺牲自己去救嫂子,救不了时,只好杀了她。在各方势力的争夺中,一波一波的撒哈拉人的牺牲着。现在那个地区的归属问题仍没有解决。
书中的《沙巴军曹》、《哑奴》也是两个让人深思的悲情人物。《沙巴军曹》在十六年前因为醉酒躲过了一次沙哈拉威人的屠杀,可也被仇恨啃啮了十六年,可在最后一刻,却扑向了即将爆炸的炸弹,保护了几个被他视为仇人的沙哈拉威孩子的性命。他以往牺牲的兄弟们都被带回祖国了,而他被永远埋葬在这片他又爱又恨的土地上。
《哑奴》是一个知道感恩、有智慧、有爱心、非常能干的黑人奴隶,居然能表达出“我的身体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想法。可是因为能干,连和家人厮守在一起的机会都没有,被用他来挣钱的主人卖到了其它地方。没人关心他的家人离开他如何生存,而他自己也茫然地任凭命运的摆布。
撒哈拉啊,那一波一波如海浪般美丽的沙丘,纵使是没有花朵的荒原依然令人神往,可文明文化发生碰撞时,也不全是美丽的天方夜谭。悲情,在《哭泣的骆驼》中淡淡的弥漫着。
《谈心》是三毛与读者书信往来的经典,在这里你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女子对生活的感悟,更能感受到纵使历经痛苦挫折仍保留的一颗明媚的心。
“---除了你之外,没有人能替你找出生命之路。”
“---好好地活下去,快乐是第一要素,胸襟是基础,体谅他人,是有学问的另一种解释。”
“---写作其实一点也不难,一开始的时候,尽可能踏踏实实地用字,不要写那种独白式的文体,写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观察、所体验、所感动的真实人生。写初稿,写些实在的散文体故事,避掉内心复杂的感受---因为那样写,便需要功力,毕竟虚的东西难写。
肌理(结构)、文理(建材)、神理(外观)三个写作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而这其中,都是生命。”
即使三毛已经离去二十五年了,可给我印象中存在依旧是那个洒脱、不羁、快乐明媚的女子,她身上特有的气质与风采是学也学不来的,那是历经了痛苦自闭、挣扎的少年时期,历经了爱而不得,历经了风花雪月的洗礼沉淀下来的气质。
多年以后回想她的离去,没有太多悲伤反倒为她欣慰。年轻时痛失爱侣,历经十二年一个轮回,纵使功成名就,有那么多喜爱她的亲人朋友读者,可她已踏过千山万水,体会过世间的繁华与寂寥,但漫漫长夜与谁能共?要多少心力体力精力才能走完下一个轮回。
记得她的《雨季不再来》、记得她的《送你一匹马》、记得她的《温柔的夜》、记得她的《闹学记》,最爱的仍是撒哈拉里白手起家的三毛。
三毛是台湾作家,她的作品非常独特,没有华丽的语言,有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她的作品和人一样都非常受欢迎。而她的一生,她所有的经历更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她和荷西的爱情,一直被读者们牢牢记住,但却鲜少有人知道,在荷西意外去世后,三毛除了一枚结婚戒指,余下的所有财产皆被婆婆拿走。
那嫁给爱情的三毛幸福吗?
我的观点是:幸福。
01三毛和荷西是最美的爱情
三毛和荷西相识的时候,三毛已经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了,而荷西只是一名高中生。但就是这种情况下,荷西仍然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他和三毛说:等他六年,四年大学,两年服兵役。他一直想要一个三毛这样的太太。
这六年里,三毛回过台湾,订了婚,遗憾的是结婚前未婚夫心脏病猝死,三毛伤心地离开台湾,回到西班牙,此时的三毛已经忘记和荷西的六年之约了。那时的三毛处在感情的低谷,身心俱疲。在朋友的家里,朋友让三毛闭上眼睛,荷西一把就把三毛抱了起来,至此三毛开启了爱情的新篇章。
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小故事,在她的书里,写过不少,比如为什么会叫做荷西,还有他们结婚时的简单,她收到的新婚礼物竟然是一个头骨的骷髅等等。两个人共同生活,过着不算富裕的生活,但三毛总有办法,将生活过的有诗意。
然而,噩耗传来,1979年的9月,荷西在潜水操作时出现意外身亡,三毛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两个人刚刚结婚6年,生活越来越有希望的时候,荷西走了。在处理后事后,婆婆把所有家产拿走,仅仅留了一枚结婚戒指给三毛。
嫁给爱情的三毛幸福吗?毫无疑问是幸福的。
但荷西去世后,三毛还幸福吗?
不一定。
02荷西的未亡人三毛
三毛后来一定是不那么幸福的,但不完全是婆婆拿走所有的家产导致的,对她打击最大的是荷西的离去。心碎的三毛回到台湾,她的亲戚朋友都担心她会选择绝路。琼瑶一定要三毛跟她亲口说出那句话:我不会自杀。
可是三毛的姐姐曾经说过:“荷西走了后,她就无法承受了。关于她的自杀,我们都知道她可能有这一天,但我想她其实对死亡也有种好奇心,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有位网友在评价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时是这样说的:“一个人消失在大海,一个人自尽于人海。”
令人泪目,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情深不寿吧。
三毛的一生无疑是坎坷的,经历过许多不好的事情,好不容易遇见了爱情,但仅仅六年又失去了爱人,婆婆拿走所有财产的行为,更是雪上加霜,让三毛愈加的难过。但在此之前,嫁给爱情的三毛,是幸福的。
只有一个丈夫,荷西
初恋 张其均
后来荷西去世,和西部歌王王洛宾有过精神恋爱吧
1943 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取名为陈懋平
1946 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1948 随父母迁台,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1954 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
1955 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后休学在家
1956 一度复学,后正式退学。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腹自杀获救
1962 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 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初恋
1967 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诞初结识荷西
1968 与荷西分别。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 返回台湾,任教於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 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 进入撒哈拉沙漠
1974 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
1974 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976 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 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海底捕鱼时意外丧生。回到台湾
1980 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 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1982 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 赴美度假治病
1985 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 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 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1989 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剧本《滚滚红尘》
1990《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1991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丝袜绕颈窒息身亡。享年四十八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