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结婚用三轮车拉嫁妆的过程,是当地农村的新婚俗。整齐的三轮车队在街上穿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同的地方人结婚对于男女双方的要求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大多都会延续之前的婚俗,讨一个好彩头。
湖北结婚的习俗:
1、提亲
现在老家那边没有职业的媒婆了,但是婚姻的达成也不像是现在这样的自由恋爱,而是需要介绍人来作为中介。所谓的介绍人,一般是一家的亲戚、朋友,当那家有孩子到了二十岁左右,这些热心人就会忙着替他们张罗婚事了,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但他们的作用也就仅在于介绍,当适龄的男女双方认识之后,他们就完全退居幕后了。虽然有些孩子们是在外打工相互有了爱意,但是回家后男方家里必须得找一个有关系的人作为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
在进一步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女方对男方满意,就会去男方家一次,在家乡被叫做“上门”,女方家里的三姑六婆都得过去看看,但是得带上一些小孩,目的则是去“看家”——实地考查一下男方的家境和人品如何。这个时候,男方家里都会精心准备,希望给女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促成这门亲事。女方一般只在男方家吃一顿饭就会回去,这个时候也是表明女方态度的时候了。因为这时,男方家长一般会拿出一些钱或者一些礼物来送给女方家带去的小孩,叫做“打发钱”,意思是今天没招待好小孩子,给点钱让家长给孩子再买点好吃的,如果女方接受了,那说明她对男方家庭条件比较满意;但如果她一直坚持不收,那就说明有些地方她不大满意,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这样拿小孩子来说事双方都不会伤面子。但是也有当时接受了礼物,最后两个人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走到一起的,这个时候两家还要把财务上的往来计算清楚,一并返还给男方,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情,有时候能闹的两家打架变成仇人的。
2、结婚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男女双方都到了法定年龄(男22岁,女20岁)就可以考虑结婚的事情了。这需要男方带上烟、酒等礼物,还有理金若干去女方一趟,叫做“定婚”——对自己终生大事的定夺,也就是双方测算挑选一个吉祥的日子“完婚”,通常也是阴历带六、带八的日子。但这次过去就不需要介绍人陪着了,所以也有人戏称“新人进了房,媒人扔过墙”。不过也不是那么没有人情味的,当婚事确定下来之后,男方一般会带些礼物去介绍人家答谢他的“介绍之恩”的,称为“谢媒”。在完婚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会举办宴席来招待前来庆贺的乡亲。乡亲一般会带着50块的礼钱,叫做“赶人情”。其他的亲戚都是婚礼当天才能过来。
第二天是正式出嫁的日子。在完婚之前的一段时间,男方会为女方准备一些一年四季的全身的外衣,送到在完婚前送到女方家里。以前在这一天新娘子所穿的衣服都是由新郎前一天带过来的,红色的,而且是只准穿外衣的,因为之前家乡的人们称“内衣”为“短衣”,认为短字跟短命联系在一起,不吉利。但是现在不同了,比较流行穿白色的婚纱。 新娘所有的陪嫁物品,在前来庆祝的亲戚、朋友们的帮忙下,把蚊帐、被套、衣柜、茶几、写字台、油灯、家电,锅碗瓢盆等全部嫁妆都摆在家门口搭好的台子上,并撒上棉籽和红枣,贴上大红“喜”字,希望她可以早生贵子、多子多孙。
10点左右,该入席了,主桌安排十个小孩或者未婚的男女一块坐陪新娘,取“十全十美”之意。女方这边的婚宴第一餐一般都是在10点左右,男方12点左右。中间有个时差用来接新娘子。每上一盘菜,都得先给新娘夹菜、倒酒,菜是十大碗,所以一杯酒要分十次。虽然都是小孩,但是都是家长叮嘱过规矩的,所以大家吃得很拘谨。上完第三碗菜后,厨房就不上菜了,端菜的笑着说锅冻上了,需要红包,讨个吉利。吃完第六碗菜后,菜又停了,这时就有人扶新娘进闺房、不见任何人了,取“六六大顺”之意。有人拿着鞭炮出门点放迎接,给早已在村外等候多时的迎亲队伍一个暗示,该过来接新娘子了。
3、迎亲
新郎那边的迎亲队伍要在离新娘子家一里路左右下车,锣鼓家宜唢呐齐鸣,一路吹吹打打,放着鞭炮走到新娘家门口,很是热闹。这时候新郎请乐队开始演出,亲戚们则帮忙给迎给亲的客人端糖茶敬香烟。新郎则去拜见岳父岳母大人了,也是敬茶敬烟,女婿亲自给岳父点上一根烟,然后是岳父母对女婿得一番交待,算是把宝贝女儿交给他了。
女婿拿着一双新鞋子,开始敲门了,伴娘帮新娘把穿着的鞋子脱下来,换上新郎带来的新鞋,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把娘家的富贵气带走了。而新娘的父母则是在门口等着自己的女儿的,新郎这时要向他们下礼,也就是磕头,来答谢他们对新娘的养育之恩,这时也往往是新娘的父母亲人、新娘落泪之时。这就是家乡最为奇特的哭嫁,民间俗谓“不哭不发,越哭越发”,新娘出嫁,一定要哭,新娘的母亲,女眷与女伴也要陪哭,并随着婚仪的程式,按步就班地哭,然后由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叔父或者伯父作为“送亲”将新娘送到婆家去。
新娘被接出来后,家里的亲人都开始围上去了,拉着新娘子开始“哭”,娘俩更是哭成一团,迎亲的人就在旁边劝说边拉着走,说些让娘家人放心的话。其它迎亲的人就开始搬嫁妆了,这时会有小孩抱住三大件不放,新郎就要过来给孩子们红包,有时又要给好几个红包这些孩子才肯松手的,那些小的嫁妆都装在装有新稻草的篾筐里挑上迎亲车。出了村口后,放鞭炮的在前面开路,结亲的队伍就向新郎家相反的方向走了,因为回男方家是不能走同一条路的,一定要绕个圈,意在接的新姑娘不是“半转”。
离男方家还有近两里路的时候,“送亲”的就得停下了,接着由公公开始背媳妇了,按照湖北民俗,“叔”字辈的亲戚都要背新娘,这些背新娘的人称为“扒灰佬”,扒灰佬有“正宗”和“水货”之分。正宗是指新郎的父亲即公公,水货是指其他叔字辈的亲戚。并且当日公公婆婆都要“化妆”,公公脖子上挂火剪,表示要“下得厨房”,婆婆挂上两个醋瓶子表示“吃醋”。
新娘的脚是不能着地的,背上媳妇后,在众人的牵引下就开始吹吹打打往家里走了,鞭炮声、锣鼓声、嬉闹声,声声入耳除了亲戚朋友外,围观的乡亲也会很多,能跑得动的都出来了。一直把新娘背到家,再由新郎抱到洞房。 到此,送亲的人就得回去了,因为不能跟到男方家的,男方家的场面会更热闹,尤其是闹洞房,新婚三天无大小,大家都可以想象到那些热闹的场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家都熟知的这则俗语就来自荆楚,可想而知荆楚也就是如今的湖北对婚俗礼仪的重视。荆楚的婚俗礼仪,总体上来说是沿习先秦时代婚嫁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古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下面就带大家看一看湖北人有趣的传统婚俗
纳采,是古时指男女双方互赠礼物。而现如今的纳彩则指的的男女订婚后的互送彩礼。这是哪里都有的结婚习俗,但在湖北讲求吉利的荆楚文化就更加重视这个礼!男方要过大礼,女方则要回礼。除了要准备礼金还有礼饼又称嫁女饼,古时要求是一担即400个如今则要带八个表示心意。还要准备四到八式的海味以及三牲、鱼、椰子、酒、鞋、四京果、生果、茶叶、芝麻、龙凤烛、槟榔等而且各有讲究不能含糊。海味即发菜意为发财,回礼要回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鱼一对取其有腥(声)气。
回礼需给女婿的西装、长裤(长命富贵)或衣料、皮带。椰子两对取其有爷有子一家康健回礼需扁柏。生果,取其生生猛猛之意,回礼需有头生菜。送茶是因为茶树不能移植所以以茶叶做礼物,祝种植不移之子,暗寓女子坚忠不渝,即喻为 “油麻茶礼”。回礼大甘蔗。
将加冠礼(成人礼)与婚礼合二为一进行,是荆楚婚俗礼仪独有的特色。而上头就象征一对新人已步入“成人”阶段,这种仪式须由“好命佬”及“好命婆”在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男女双方在婚礼前夕,择定吉时进行上头仪式。
一对新人穿上全新的睡衣及内衣裤还要准备一把尺子,镜子及剪刀即所谓“龙头镜、蛟剪尺”,意思是光明继后。让“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然后将扁柏及红绳系在一对新人头上便行,最后高叫“高升”才可起立。
在湖北农村地区,向有嫁女哭嫁习俗。即姑娘出嫁时,母亲和家人都要哭嫁,其中尤以土家族的哭嫁活动最为隆重和典型。哭嫁不仅是土家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礼仪与程序,而且“哭嫁歌”已成为土家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哭嫁的内容一般都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妹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苦,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等等。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不仅要对家中的每位亲人唱一首,对自己的姊妹朋友唱就是遇上陌生人也要唱。流传下来的哭嫁小调有《娘劝女儿》、《十月怀胎》等。
床除主健康与婚姻相处融洽外,亦为平安地孕育后裔之工具,因此湖北人对此十分重视。房子可以不是新的,但床一定要是新的。男家准备新床,女家准备床上的东西如龙凤被褥、鸳鸯枕、百子帐以及红枣、桂圆、莲子等吉祥喜果。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子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在湖北大部分地区都有“压床”的习俗,还有一些会找未婚童子在新娘和新郎结婚前一晚睡婚床,为早生贵子的意思。
除了这些传统的结婚习俗,湖北人的“闹”也是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江汉平原。近年关于一些湖北地区结婚习俗的讨论也是不绝于耳,什么恶搞新郎,戏弄新娘,灰爹醋婆等等引来了网友们的很多争议,认为这些“陋习”应该摒弃。生于湖北仙桃的著名运动员杨威,就因为曾经拒绝这些婚俗偷偷在外地成婚而引起了家乡长辈的不满。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湖北地区那些让人“接受不能”的婚俗。
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结婚当天,亲朋好友要对新郎进行各种“为难”,有的会让新郎仅穿短裤在路边被众人围殴,也有让新郎身穿奇特道具游街或者往新郎身上扔泥巴、牛粪等赃物,比较夸张的还有让新郎穿上新娘的内衣游街,并且在脖子上挂上“奸夫”的牌子,连迎亲队的旗子上都写着“*亲队”而这样整新郎的原因意思就是“让他明白娶个媳妇不容易,以后要加倍珍惜”。
闹洞房又称“闹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新郎的同辈兄弟会准备许多小游戏,什么抢苹果,咬喜糖啊。为了让闹洞房更热闹,大家每年都会推陈出新,想出各种鬼点子恶搞新娘,还有的兄弟会顺便揩油,新郎在这一天也是不准生气的。这一习俗最早始于先秦时期,相传一日紫薇星下凡,看到有一魔鬼扮成披麻戴孝的女子模样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后并潜入新房伺机作恶。等到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告诉众人里面藏着魔鬼并指点他们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了邪鬼。所以闹洞房意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湖北仙桃人结婚讲究“三天无大小”,所以在结婚当天,不仅新郎新娘遭恶搞,连公公婆婆都不放过。公公叫做“扒灰佬”,婆婆叫做“醋妖婆”,公公婆婆也做特别装扮,公公须从接亲的轿车里将新娘脚不落地的背到新房,不论楼层多高,都不能坐电梯。婆婆胸前要挂2个醋瓶子,身穿传统戏服,迎接宾客。所谓“扒灰佬”其实是个非常不雅的词,在仙桃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家三口人,因儿子出外谋生家里只剩下翁媳俩朝夕相处。一天,公公在灶门口添柴加火,媳妇在锅边掌勺炒菜。公公不由得打量了媳妇几眼,便在灰坑里的柴禾灰上,写出了想媳妇的几个字。媳妇瞥见,正要斥责公公,公公连忙把柴禾灰扒平,翁媳间兔去了一场尴尬。而在仙桃人新婚典礼上,人们则喜欢姿意取乐,甚至还特意弄一些“扒灰”的节目,直到把公公搞成个“色鬼”,占点新媳妇的小便宜才解颐。
那何为“醋婆”呢这一趣俗则来源于唐朝大臣夫人的真实故事。据韩琬《御史台记》所载:唐太宗时,有位名叫任环的大臣,劳苦功高。太宗为了答谢任环为国为民辛勤操劳,意欲将两名宫女赏给他。但任环有个毛病,就是怕老婆,太宗想到此,为了打消任环的顾虑,于是,传任环夫人来训话。
太宗让内侍端来一瓶“毒酒”,对任夫人说:妇人要宽宏大量,小肚鸡肠嫉妒成性是要被休掉的。然后指着那瓶“毒酒”说,如果你改正了,可以不饮这瓶酒,不改就马上将它喝下去!哪知任夫人是位刚烈女子,不畏恐吓听罢圣旨说道:宁愿饮下毒酒一死方休!于是,她将酒一饮而尽。奇怪的是,任夫人饮了“毒酒”后,不但没死,反而来了精神,她屁股一拍,走出官殿,气冲冲地回家找丈夫算账去了。原来,李世民赐给任夫人的并非毒酒,而是贮存在宫廷里的陈醋。
他知道任夫人有饮醋的癖好,想以此来启发她不要嫉妒。后来,人们就把吃醋当作嫉妒的同义语来指责某人犯有嫉妒的毛病。而婚礼这一天新娘子光鲜亮丽,大家伙不仅开新郎的玩笑还当着婆婆面开公公和儿媳的玩笑,所以要让其挂着醋瓶子提醒她不能生气。
荆楚礼仪源远流长除了以上还有很多说媒、提亲、下聘、过彩礼的婚嫁习俗。这些曾经烙着时代的印记的民俗文化,有些随着时代的改变逐渐被遗忘,有些则随着地域风情而演变不一样的模式。
开学第一堂课,我没有讲新课,而是让学生自己说说寒假期间的趣事。乡村的学生比较忸怩,两个班只有一个女生举手上台说了自己趣事。。这个女生很大方的来到讲台,抑扬顿挫的开讲了。她说,寒假期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堂哥结婚了,闹洞房那天很热闹,很搞笑,大伯的身上挂了好几张牌子,上面写着“我要扒灰”“扒灰光荣”之类的句子。我本来还满目慈祥的看着她的讲演,可是一听到她一说这两句,当时就吓了我一跳。学生们也在下面呵呵的傻笑。女同学还在声情并茂的讲着表哥精彩的婚礼,看她那纯真的目光,就知道,这帮孩子不懂这话涵义。想想等她长大成人,若干年后再想到自己这一出,该是多么糗的一件事啊。我表扬了她的胆量和口才,对她讲的内容,我没有提及,只是忽略而过了。
课后和同事们提及此事,同事们都说当下一些风俗习惯真得改改了。闹洞房,本来是一种习俗,是为了增添喜庆气氛。可是当下有些方式太过分了,连味道都变了。我是不主张那种荒诞的闹洞房。当下有些年轻人结婚,为了追求刺激,新奇,尽弄些整人的方式。比如要求新郎穿着女式内衣裤,在大街上晃悠,逢人就发喜烟喜糖,;或者戴个高帽子,画个大花脸,吊个铃铛,像马戏团的小丑,在街上接受万众的瞩目,实在有伤大雅啊。拿新郎新娘说事也就完了,谁叫是他们的结婚日啊,就当自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得了。可更有甚者竟然拿公公和新媳妇来说事,来闹洞房,这就太过了啊,毕竟往后一个屋檐下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被人这一闹一整的,多尴尬啊。我一同事结婚当天,他爸爸吃了早饭就躲出去了,不敢回家,就怕那熬人的闹洞房啊。
这样的陋习得改改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家都熟知的这则俗语就来自荆楚,可想而知荆楚也就是如今的湖北对婚俗礼仪的重视。荆楚的婚俗礼仪,总体上来说是沿习先秦时代婚嫁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古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下面就带大家看一看湖北人有趣的传统婚俗
纳采,是古时指男女双方互赠礼物。而现如今的纳彩则指的的男女订婚后的互送彩礼。这是哪里都有的结婚习俗,但在湖北讲求吉利的荆楚文化就更加重视这个礼!男方要过大礼,女方则要回礼。除了要准备礼金还有礼饼又称嫁女饼,古时要求是一担即400个如今则要带八个表示心意。还要准备四到八式的海味以及三牲、鱼、椰子、酒、鞋、四京果、生果、茶叶、芝麻、龙凤烛、槟榔等而且各有讲究不能含糊。海味即发菜意为发财,回礼要回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鱼一对取其有腥(声)气。
回礼需给女婿的西装、长裤(长命富贵)或衣料、皮带。椰子两对取其有爷有子一家康健回礼需扁柏。生果,取其生生猛猛之意,回礼需有头生菜。送茶是因为茶树不能移植所以以茶叶做礼物,祝种植不移之子,暗寓女子坚忠不渝,即喻为 “油麻茶礼”。回礼大甘蔗。
将加冠礼(成人礼)与婚礼合二为一进行,是荆楚婚俗礼仪独有的特色。而上头就象征一对新人已步入“成人”阶段,这种仪式须由“好命佬”及“好命婆”在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男女双方在婚礼前夕,择定吉时进行上头仪式。
一对新人穿上全新的睡衣及内衣裤还要准备一把尺子,镜子及剪刀即所谓“龙头镜、蛟剪尺”,意思是光明继后。让“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然后将扁柏及红绳系在一对新人头上便行,最后高叫“高升”才可起立。
在湖北农村地区,向有嫁女哭嫁习俗。即姑娘出嫁时,母亲和家人都要哭嫁,其中尤以土家族的哭嫁活动最为隆重和典型。哭嫁不仅是土家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礼仪与程序,而且“哭嫁歌”已成为土家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哭嫁的内容一般都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妹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苦,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等等。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不仅要对家中的每位亲人唱一首,对自己的姊妹朋友唱就是遇上陌生人也要唱。流传下来的哭嫁小调有《娘劝女儿》、《十月怀胎》等。
床除主健康与婚姻相处融洽外,亦为平安地孕育后裔之工具,因此湖北人对此十分重视。房子可以不是新的,但床一定要是新的。男家准备新床,女家准备床上的东西如龙凤被褥、鸳鸯枕、百子帐以及红枣、桂圆、莲子等吉祥喜果。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子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在湖北大部分地区都有“压床”的习俗,还有一些会找未婚童子在新娘和新郎结婚前一晚睡婚床,为早生贵子的意思。
除了这些传统的结婚习俗,湖北人的“闹”也是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江汉平原。近年关于一些湖北地区结婚习俗的讨论也是不绝于耳,什么恶搞新郎,戏弄新娘,灰爹醋婆等等引来了网友们的很多争议,认为这些“陋习”应该摒弃。生于湖北仙桃的著名运动员杨威,就因为曾经拒绝这些婚俗偷偷在外地成婚而引起了家乡长辈的不满。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湖北地区那些让人“接受不能”的婚俗。
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结婚当天,亲朋好友要对新郎进行各种“为难”,有的会让新郎仅穿短裤在路边被众人围殴,也有让新郎身穿奇特道具游街或者往新郎身上扔泥巴、牛粪等赃物,比较夸张的还有让新郎穿上新娘的内衣游街,并且在脖子上挂上“奸夫”的牌子,连迎亲队的旗子上都写着“*亲队”而这样整新郎的原因意思就是“让他明白娶个媳妇不容易,以后要加倍珍惜”。
闹洞房又称“闹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新郎的同辈兄弟会准备许多小游戏,什么抢苹果,咬喜糖啊。为了让闹洞房更热闹,大家每年都会推陈出新,想出各种鬼点子恶搞新娘,还有的兄弟会顺便揩油,新郎在这一天也是不准生气的。这一习俗最早始于先秦时期,相传一日紫薇星下凡,看到有一魔鬼扮成披麻戴孝的女子模样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后并潜入新房伺机作恶。等到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告诉众人里面藏着魔鬼并指点他们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了邪鬼。所以闹洞房意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湖北仙桃人结婚讲究“三天无大小”,所以在结婚当天,不仅新郎新娘遭恶搞,连公公婆婆都不放过。公公叫做“扒灰佬”,婆婆叫做“醋妖婆”,公公婆婆也做特别装扮,公公须从接亲的轿车里将新娘脚不落地的背到新房,不论楼层多高,都不能坐电梯。婆婆胸前要挂2个醋瓶子,身穿传统戏服,迎接宾客。所谓“扒灰佬”其实是个非常不雅的词,在仙桃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家三口人,因儿子出外谋生家里只剩下翁媳俩朝夕相处。一天,公公在灶门口添柴加火,媳妇在锅边掌勺炒菜。公公不由得打量了媳妇几眼,便在灰坑里的柴禾灰上,写出了想媳妇的几个字。媳妇瞥见,正要斥责公公,公公连忙把柴禾灰扒平,翁媳间兔去了一场尴尬。而在仙桃人新婚典礼上,人们则喜欢姿意取乐,甚至还特意弄一些“扒灰”的节目,直到把公公搞成个“色鬼”,占点新媳妇的小便宜才解颐。
那何为“醋婆”呢这一趣俗则来源于唐朝大臣夫人的真实故事。据韩琬《御史台记》所载:唐太宗时,有位名叫任环的大臣,劳苦功高。太宗为了答谢任环为国为民辛勤操劳,意欲将两名宫女赏给他。但任环有个毛病,就是怕老婆,太宗想到此,为了打消任环的顾虑,于是,传任环夫人来训话。
太宗让内侍端来一瓶“毒酒”,对任夫人说:妇人要宽宏大量,小肚鸡肠嫉妒成性是要被休掉的。然后指着那瓶“毒酒”说,如果你改正了,可以不饮这瓶酒,不改就马上将它喝下去!哪知任夫人是位刚烈女子,不畏恐吓听罢圣旨说道:宁愿饮下毒酒一死方休!于是,她将酒一饮而尽。奇怪的是,任夫人饮了“毒酒”后,不但没死,反而来了精神,她屁股一拍,走出官殿,气冲冲地回家找丈夫算账去了。原来,李世民赐给任夫人的并非毒酒,而是贮存在宫廷里的陈醋。
他知道任夫人有饮醋的癖好,想以此来启发她不要嫉妒。后来,人们就把吃醋当作嫉妒的同义语来指责某人犯有嫉妒的毛病。而婚礼这一天新娘子光鲜亮丽,大家伙不仅开新郎的玩笑还当着婆婆面开公公和儿媳的玩笑,所以要让其挂着醋瓶子提醒她不能生气。
荆楚礼仪源远流长除了以上还有很多说媒、提亲、下聘、过彩礼的婚嫁习俗。这些曾经烙着时代的印记的民俗文化,有些随着时代的改变逐渐被遗忘,有些则随着地域风情而演变不一样的模式。
民间说法老公公和儿媳妇有一腿叫扒灰。有人解释说:扒灰要弯腰跪在地上,这样就把膝盖弄脏了。膝媳同音,脏了膝盖,隐义是脏了媳妇。所以老公公偷儿媳妇的隐喻的说法叫扒灰。中国是个男权社会,在这一点上可以表现得很明白:女人是男人的财产,只要嫁给那个男人,她就一辈子属于那个男人,这个权力神圣不可侵犯,无论是谁侵犯了,都会遭到舆论的谴责。因为舆论就是为了维护大家的共通私有利益。
扒灰文雅的说法是聚麀。母鹿的文雅的名字叫麀。聚是共的意思。说兽类没有人那些在性生活上的禁忌和伦理,没有社会原则的约束。认为兽类有**的现象。其实这是人类的偏见和无知,即使是兽类,也有其社会等级,决不是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骂人说他禽兽不如,那是高看人类了,和兽类比起来,人简直就是不堪说。
不过也有另外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庙里烧香的炉子里,焚烧的锡箔比较多,时间长了,形成了大块,和尚们就扒出来卖钱用。后来庙旁的人知道后,也来炉子里偷锡。因为锡媳同音,就引申为老公公偷儿媳的隐语。
王安石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被人扣上了扒灰的帽子。说是他的儿子是个傻子死得早,儿媳妇很漂亮,王安石的老婆也死了,于是王安石就在家里的香炉里埋了一首情诗,儿媳在上香时发现了,也和诗一首埋在香炉里。于是两人走在了一起。清人有一个《吴下谚联》,是另一种说法,好像就是这个谣言的源头:王安石儿子死后,他给儿媳在后院另盖了一个房子居住,可能是担心儿媳红杏出墙,经常去监视,儿媳误会了,在墙上题诗说:风流不落别人家。王安石见到后,用指甲把这句诗给扣掉了。因为是石灰墙,所以说是扒灰。其实,这种事情,都是想当然罢了。
结婚本是大喜之事。贴窗花,摆喜宴热热闹闹,新郎新娘一身大红,大气富贵。
各地结婚习俗中的陋习千奇百怪,各种花招,让人意想不到,无奇不有。
千百年来传统结婚习俗中,确实蕴藏着各种陋习,各个地方加以变化赋予了当地风俗。花样百出,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让新郎新娘出丑,以此种方式来试探新郎的忍耐力。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天能忍过去,就说明以后婚姻中新郎能忍辱负重有担当。
说起来好像蛮有点道理,但是在结婚之时所作所为却变成了一种冷爆力(陋习),为人不耻。
就拿当地来说,结婚当天新郎要光一只脚穿一只鞋。半条破裤子像游本昌。头上扎尖尖帽,两个痰盂挂胸前,像游街一样招摇过市。朋友行人向新娘身上扔臭鸡蛋泼脏水来考验他(她)的忍耐力。
网上报道还有把新郎绑在树上浇白酒。陋习太多都应该改一改。
结婚怎么样闹洞房
结婚怎么样闹洞房,很多人结婚都会闹洞房,一是为了搞气氛二是为了某些寓意,结婚是一件喜事,多人一起参与大家都会感到很幸福很开心,那么对于结婚怎么样闹洞房呢?下面就跟我一起来看下吧。
结婚怎么样闹洞房1
1、如数家珍
结婚当天,新娘衣着单薄,闹洞时,宾客可以想法子让新人互玩划拳游戏,输一拳即褪去身上衣物或手饰一件,直到——不能再褪了为止。
2、高跟酒杯
怂恿新娘让新郎为了表示对她爱意深深,想法子让他用高跟鞋,连喝三杯。
3、圆桌武士
让新郎新娘拿凳子坐到桌面上,共饮同心酒。
4、爱的苹果
为了表示绵绵情爱,要新娘削苹果喂新郎吃,但苹果皮不准削断,断了的话,罚新娘长吻新郎十分钟。
5、要你好看
要新郎猜新娘新婚之夜的内裤是什么颜色,猜对了,新娘献宝,只要露出一点点,表示答对即可;猜错了,要新郎只着内裤“要求裸体亦可”跑洞房三圈。
6、热情冰块
首先要求新郎将新娘抱起来,接着,好友两三人将事先备好的碎冰块,倒入新郎怀中,然后众人一起拥抱这对新人,让新新郎冷得过瘾,跳上跳下,以免圆房时,热情过度。
7、四面埋伏
事先想办法潜入洞房,躲在不易查觉的角落或衣橱,再把预先录好警报鸣笛声响的录音带转到最大声,适时放出,让这对新人吓上一大跳,而躲在各处的暗桩一起窜逃,在洞房里叫闹一阵,再祝新人“早生贵子”。
结婚怎么样闹洞房2一、结婚为什么要闹洞房呢
闹洞房又称"逗媳妇"、"吵房",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做法是先由小姑送灯,早早抱学生。送罢灯,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在新房中,祝贺新人,戏闹异常,多无禁忌,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
过去宾客闹房时,中扮花脸,或足着手,说笑后,逗俗兴的多,以哄堂一笑为足,意义不大。无论如何喧闹,主人不得恼怒,愈闹愈发,喜可加倍。1950年后闹洞房,多是向新娘提各种难题,让其回答,文明礼貌,妙趣横生。也有的对新娘戏弄,伴娘常代新娘受一半,为抵制戏弄,常以糖果抛撒闹房人。
二、结婚为什么首先要闹洞房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三、闹洞房的寓意
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经先到了,并且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洞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有人入洞房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前一晚就须睡在洞房,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后,驱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比如在东涨,新郎进屋后要象征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者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且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坏脑袋,四砍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