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儿时,我的花事,很世俗,也很功利。
冬冻渐消,春风吹来,花信随期而至,应接不暇。野生的,多为草本,田垅地沟边,丛林麦田里,池塘渠堰旁,花儿一茬接一茬,次第开放,直到深秋。而木本的,多为农户种植在房前屋后的果树,艳艳地开,应时而谢,夏初便多没了消息。
印象最深的是桃红李白梨花如雪,其前则是樱桃花,其后还有杏花。看花时,也喜其艳,感觉得到它与叶的不同,心里有不同于隆冬时节大雪封门的快乐。但体会不到花之美,期期然掂记着的,是花期之后的果实。春花谢了,花瓣委顿,零落成泥,并不伤感,反有欣喜。看着花蕊结成小小的果实,看着果实由小及大,由生而熟,内心那份期盼越来越浓。及其终至入口,哪还记得花的模样,满心满意的只是饕餮。桃红李白梨花如雪之所以记忆最深,并不是因为花期顺序,而是吃其果实最多,桃之香润,李之厚实,梨之甜而多汁,是儿时最爱。樱桃、杏少,吃得不多,记忆自然淡一些,只记着它们要开花,什么颜色,什么模样,一点印象也没有。
还有玫瑰,印象深刻。杯子坪大队学校的操场上,原生着几株玫瑰,经过父亲的引种,规模日盛,终成操场围栏。花期一到,花开满校,花香扑鼻。每有夜雨,次日晨起,我们兄弟姊妹便去采摘初开的玫瑰。母亲将玫瑰洗净,去掉花蒂、花托、花蕊,只留花瓣,腌以白糖,封于瓷罐。大年初一,汤圆面和好,锑锅里水开,乃开瓷罐。封纸一揭,玫瑰花香甜腻腻溢出,引得我们嘴里馋虫四窜,涎水成泉。等母亲将玫瑰糖馅汤园一一添入我们端着的碗里,我们哪等得它凉下来,筷子到时,嘴已咬啃,往往被烫得张口哈气,咧嘴呲牙,丑态频频。
二
阿来写过一本名为《植物的理想国》的书,从蜡梅开始,到芙蓉结束,按照花期先后,叙写了几十种成都花木。其文字疏朗俊逸,亲切柔和,温馨温暖,与花的品性,与文学艺术里花的意象相匹无间。虽时有植物学上相对专业的描述,但更多的却是个人意趣与人文书写,读之无植物谱的单调与枯燥,多文学的舒展与会心。
我的花事,与成都有着深切的关联。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成都读书。一日,至望江公园,见一树高耸,叶厚花肥。其花洁白如玉,了不瑕痕。看介绍,知是玉兰。这花,以前在书里见过名字,从未见过真形。当日一见,心头一颤,一下子神飞意驰,不知何所驻。觉得这么净白的花朵,与净白的花朵相匹的高贵的名字,哪是山野村落应该见到的,它就只适合生长在成都这样的大都市里。那时日,正是文艺青年的年龄,看到这样冰清玉洁的花朵,突然地对花有了一份脱离世俗功利的感觉,从花里体味到了一丝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意蕴。
因为玉兰,喜欢看花了。来年春上,跑到狮子山去看梨花。穿过川师校园,见到一片花海。花海里,梨树下,许多大学生席地而坐,十人一圈,八人一伙,喝酒吹牛,谈天侃山,唱歌跳舞,气势飞扬,令我这个读离职的小学老师自愧不如,自惭形秽。当年对梨花的印象已经记不起来,只有对狮子山的不屑依然在心:这么一个土包,就能叫山?深秋,还到百花潭公园去看过菊展,蹲在一朵硕大的菊花旁,傻呆呆地拍了一张照,黑白底色,映衬着年少青涩。但对菊花,也没什么更深刻的记忆。
读了戴望舒的《雨巷》,一下子喜欢上了名为丁香的花。那个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的姑娘,一下子攫获了我的心。那时,孤陋寡闻的我并不知道,早在唐时“丁香结”就被用来象征人们的哀愁,“丁香”并不仅仅只是植物、花,它早已成为中国文学里的一个意象。我连戴望舒的《雨巷》也没读明白,却依着自己的理解,将姑娘与丁香联系在一起,真希望如诗中所写的那样,“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一样的姑娘。”到今天,我也没见过真的丁香,我不愿意见;或许见过,但不愿意记着。丁香,是我最喜欢的花,但我喜欢的丁香,是《雨巷》里的丁香。
三
在我这里,有时,花分为高贵、世俗两种,前者比如玉兰、丁香,后者比如桃花、李花;有时,花又分为现实、意象两种,前者应时开放,物候中节,后者翻书可见,动念即至。
我的花事,零散错乱,难成系统。
识得栀子花,已经结婚。暑假期间,我放假在家,天天下厨。一日,妻子买回一束印花,插于花瓶,其花白而艳,其香浓而厚,问,才知是栀子花。那束花养在花瓶里,存活将近一周,其间满室生香,家增温柔。我性喜欢散淡,嫌其香太浓,说于妻。不几日,妻另买花一枝,依然洁白,只花形略小于栀子,香气幽幽,淡雅宜我。问,知是茉莉。后见许多青春少女,悬两枚于领口,擦肩而过,幽香拂鼻,令人神清气爽,心生温馨。
种过月季。硕大的朵,复瓣重叠,深红色,开在绿叶丛中,自有一番风韵。好几钵,置于窗台,前后交叠,东西错落,争奇斗艳。每天回家,站在花前凝望,花虽无语,我心自漾。
现在,窗台上有一盆君子兰,是家里唯一存活、每年开花的植物。这花,已经十来年了,分茬给朋友都不知有多少盆了。花开绰约,大气凛然,花瓣色泽粉红,越到顶端越鲜艳。其花婷婷玉立于厚重的叶间,微风过而不为所动,阳光照临泰然自处,俨然谦谦君子,端庄雍容,风度翩翩。
读书,经常遇到花。很奇怪,我无法将古诗词里的花与实际的花联系起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知其写的是梅花;“花中不儿女,格外更幽芬”,知其写的是兰花;但经常见到的梅花、兰花,哪有诗中那么美?“乱红飞过秋千去”、“林花谢了春花”里那红,肯定是花,但是什么花呢?我不知道。就连“杏花墙外一枝横、“杏花春雨隔江南”里的杏花,也无法与我身边每年结果的那杏花联系起来……这些承载着古文人寓意、寄托的花,一直存在于书中,存在于我的想象里。尤如月宫里的嫦娥,长发飘飘,衣袂飘飘,仿佛可见,永远难见。
四
去年初春,听说南坝圣墩山李花成片,值得一看,便跑了去。
春阳暖暖,石梯隐隐,道旁绿草遍山。拾阶而上,先是气定神闲,健步若飞;继而气喘吁吁,上气难接下气;后来汗流浃背,腿沉体乏,只想坐下。走了很久很久,花却了无踪影,正要泄气回头之时,转过一个山头,眼前一亮,青山顿变冰原。仔细一看,是千树万树李花开。登上顶峰,俯瞰来路,满山遍野,堆雪叠玉。黛青农舍,错落其间,若夜月银波中静穆的小舟。山风吹过,树动花摇,浪涌波翻,那小舟仿佛正随浪起伏。其花的浓密、规模,令人震撼。
问村民:这么大规模的李树,李子可否销得出去?村民说:这不是本地李子,是青脆李,又大又好吃,到成熟的时候,根本用不着去卖,自然有重庆、成都的车来拉。听着,眼前的李花一下子消失了,满山满树的青脆李挂在枝头,正向我扮鬼脸。我一下子回到了儿时盼果成熟的境界,希望亲口品尝一下青脆李的香甜。
原来,自己的花事,不但儿时功利,今天依然功利;自己的品味,历经半百,到知天命之时,还是庸常如旧。
1、谭千秋:生命最后的姿势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逝世,媒体报道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生还。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袁文婷:青春定格 “公主教师”离去了
袁文婷,四川什邡市人,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袁文婷所在的什邡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遭到严重破坏,楼房瞬间坍塌。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孩子们的伤亡,她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用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教学楼轰然倒塌,她的青春永远定格在26岁。
3、吴忠洪:用生命雕刻师德丰碑
吴忠洪,是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英语教师。2008年汶川地震中,吴忠洪老师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
4、张米亚:在生死之间他选择永恒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张老师的妻子和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5、王敏:美丽之花在震灾中绽放
地震发生时,26岁的王敏在大地剧烈的晃动中冲向教学楼,保护20余名学生向安全地带转移。刚刚到达空地,王敏回头一看,楼梯上还有两名小学生吓得脸色苍白,根本迈不开步子。危急时刻,她再次冲了回去,用瘦弱的身体掩住孩子。最终,两名学生平安无事,王敏却倒在血泊中。
老师那个火炉温暖我一生 忆英雄老师谭千秋
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废墟中,身下死死护着4名学生
地点:德阳市东汽中学
人物:谭千秋老师
“那4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痛哭。
5 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我外甥女是高 二(1)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红的,他告诉记者,那是一 位男老师,快50岁了。
14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从工作 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出来的。“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 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描述当时的场景。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给他 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她脆弱的神经:“昨天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痛哭失声……
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4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 起来了,先带着我们的小女儿出去散步,然后早早赶到学校。可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张关蓉泣不成声。
“该生学习努力刻苦,劳动观念强,待人谦和,推荐上高中。”时隔35年,71岁的谭子明还能记得当年在谭千秋初中毕业鉴定表中的评语,老人称在他41年的从教生涯中,谭千秋是他最为得意的学生,直至退休,每次教导学生学习、做人时,他都要提到谭千秋。
南坝话属川东方言语系。南坝、昆池一带方言点,其语音对〔f〕、〔h〕两类声母字读音颠倒混淆。如“花”念〔fa-〕,“风”说〔hong〕等。(省略拼音及专业介绍、方言字也用近音字代替^_^,直接上词汇)。
词汇:
1气象、地理、时间
扯霍闪(闪电) 遭雷抓(人或物被雷击) 雪弹子儿(冰雹)
凌冰儿(冰) 亮赏(光线好) 团转(周围)
当门(跟前、面前) 以头(里面) 塌塌(地方) 扯常(常常。例:呢娃儿扯常都在哭)
往回子(往常) 先跟儿(刚才) 紧倒(时间长) 晏朝些(晚一点)
2称谓、日常生活
嘎嘎(外婆,南昆等地) 老挑(连襟) 皮老汉儿(继父) 细娃儿(小孩子) 猫鼓槌儿(小孩子) 架架儿(无袖无领的上衣) 摇裤儿(内裤) 粑粑(泛指饼类食物) 欢喜团儿(糯米加红糖油炸的一种食品)
格格儿(微型蒸笼、指蒸出的食物) 懒起(凉拌/懒用的同音字)
抛撒(浪费) 相因(便宜) 期抹活(白吃) 花儿(背篓) 期 (吃)
刷子(水瓢) 夜壶(方便之用)
3人品、交际
莽子(智力缺陷) 棒老二(土匪) 扒老二(扒手)
不日哉(言行粗野、脾气刁顽) 不昌盛(不讲理,胡闹)
二冲二冲(说话做事不踏实,自吹自擂) 二杆子(轻浮自大的人)
扯把子(撒谎) 牯倒(强迫,态度粗暴) 尖白嘴(卖弄乖巧) 看笑神(讥笑人出丑) 国孽(闹纠纷)
改交(解围) 打总成(支持) 劳慰(谢谢)
日别(聊天,吹牛) 冲壳子(吹牛)
眼起(故意在人面前显摆) 见巴样儿(仿照他人行事)
4身体、病痛、礼俗
天皮眼儿(囱门) 额髅儿(额头) 下per儿(下巴) 定子(拳头)
倒拐子(胳膊肘) 磕膝包儿(膝盖) 连二杆(小腿胫骨部份)
干疙痨(疥疮) 交待(出嫁) 哭棱(鞭、棍之类打后的伤痕)
夹舌子(口吃) 勾子(臀)
5植物、动物
颠颠儿(植物的梢) 格兜儿(蜘蛛) 革兜(树脑壳、树根)
灶鸡儿(蟋蟀) 洋叮叮(蜻蜓) 切马(青蛙) 半汤圆儿(蝌蚪)
6形容、指代
玄俩俩的(液体润滑又粘糊) 毛焦火辣(焦急不安) 猴爪武抓(动作不规矩)
拿把式古(动作快,麻利) 喔火连天(连声大叫) 峦砣砣(球形物体)
筋蹦(身体硬朗) 架细(认真) 奈不活(胜任不了)蔑到(以为)
拗(微微动一下,例:那虫还在一拗一拗的) 三婆打是(偶尔)
傲刮公、傲卵边(不听别人的意见,独断) 接婆娘(结婚)
汶川地震解放军感人故事:
1、一名三级士官叫陈洪,是成都军区装备部坦克修理大队卫生员,在这次地震中他包括妻子、儿子在内的五名亲人被掩埋。
然而,当他得知部队组织人员奔赴抗灾一线时,他毅然的报名申请参加,一干就是二十多个小时。
过了好久,他的妻儿终于被挖了出来。可是,已经没有任何的生还机会了。
刚结婚两年的他,没有落泪草草就地掩埋了妻子和儿子,连采访的机会都没有给记者。
就匆匆投入到了下一个伤员的抢救当中,在抗灾一线,他一共挖出受灾群众85名,可是自己的妻儿却丧生了。
2、一个去汶川救灾的军人的恳求。
我也是军人,我愿意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救灾区的老乡。
可是我老婆确没有人救,我马范文就要出发了,也许很难联系她,虽然无论怎样我都会尽全力去抢汶川救灾区老乡。
可是希望在江油的老乡也能跟她带点吃的,哪怕一瓶矿泉水也行。她现在在马路湾中国电信的门口公路上的一辆货车上,叫王琢,求求老乡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