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禅话(一)石头路滑

星云禅话(一)石头路滑,第1张

1 风动?幡动?

禅宗惠能大师得到衣钵之后,在猎人群中隐居了十几年,后因机缘成熟,开始行化于世间。有一天,途经法性寺,看到两位出家人对着一面幡子,面红耳赤争论不休,六祖上前一听,才知道他们在争论旗旛所以会飘动的原因,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就说:「没有幡子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说是幡子在动。」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惠能大师听了,就对他们说:

「二位请别吵,我愿意为你们做个公正的裁判,其实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子在动,而是二位仁者的心在动啊!」

从这则公案可以看出禅师们对外境的观点,完全是返求自心,而不是滞留在事物的表象上面,现象的存在是片面的,其所以有分别,完全因为我们的起心动念。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现前,因此要达到动静一如的境界,其关键就在吾人的心是否已经去除差别妄想,是否能够证得涅槃寂静。

2 不肯承担

利踪禅师有一次在深夜里,站在僧堂前大叫道:「有贼!有贼!」

叫声惊动了堂内的大众,这时,刚好有一位学僧从堂内跑出来,利踪禅师就一把抓住他道:「纠察师父!我抓住贼了。」

学僧推拒道:「禅师!你弄错了,不是贼,是我!」

利踪不放手,大声道:「是就是,为什么不肯承担?」

学僧惊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利踪禅师说偈道:「三十年来西子湖,二时斋粥气力粗;无事上山行一转,借问时人会也无?」

有道是「擒山中之贼易,捉心内之贼难」,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向外执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欲乐,引生种种烦恼痛苦。三十年的修行,每日的二时粥饭,都只为了降伏心中的盗贼,能够如此领会,上山一转,心贼一捉,佛法就此当下了!

利踪禅师对禅者的一番考验,实在是禅师的大机大用。

六根门头尽是贼,昼夜六时外徘徊,无事上街逛一趟,惹出是非却问谁?

昼夜二十四小时,如何守护我们六根的门户,不使它蠢动妄为,是修禅不可忽视的功课。

3 凡圣两忘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

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叹说:「光涌为肉身佛也。」

这则公案究竟有何含意呢?譬如有人问人像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如果回答说人像鬼,鬼中也有人;如果说鬼像人,人中也有鬼。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虚空像什么?虚空无相无所不相,正因为虚空无相,才能包容万有;虚空无相,所以像一切的样子。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不像驴,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见到自己的自性,才能与虚空一个鼻孔出气,像什么?像虚空无相之相。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

4 破布裹真珠

相国裴休有一次到大安寺,请示大安的寺僧道:「佛陀的十大弟子,各有第一,请问罗睺罗以何为第一?」

寺僧大众认为这么简单的佛教常识,所以就异口同声的回答道:「以密行为第一。」

裴休对大家的回答并不满意,随口问道:「此处有禅师吗?」

碰巧龙牙居遁禅师正在后园种菜,寺僧请他出来,寺僧请他出来,裴休以同样的问题问道:「罗睺罗以何为第一?」

龙牙禅师毫不犹豫的说道:「不知道!」

裴休听后,大喜,随即礼拜并赞叹道:「破布裹真珠。」

大家都知道,十大弟子中罗睺罗是密行第一的阿罗汉,因为既是密行,怎可说知道?因此龙牙的一句「不知道」,裴休宰相认为他才是真知道。而其它的大众师答称「密行」,从禅者来看,知道的反而不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与不知,实在是虚假不来的呀!智能与道德不一样,道德四两,可以冒充半斤,而智能四两就是四两,半斤就是半斤,丝毫虚假不得。龙牙禅师虽然修苦行种菜,衣不蔽体,但破布裹真珠,无怪乎要愧煞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禅知子了!

5 滴水和尚

仪山禅师有一天在洗澡的时候,因为水太热,就呼叫弟子提桶冷水来加,有一个弟子奉命提了水来,将热水加凉了,便顺手把剩下的水倒掉。

禅师不悦的说道:「你怎么如此浪费?世间上不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处,只是大小价值不同而已。你那么轻易的将剩下的水倒掉,就是一滴水,如果把它浇到花草树木上,不仅花草树木喜欢,水本身也不失去它的价值,为什么要白白的浪费呢?虽然是一滴水,但是价值无限的大。」

弟子听后若有所悟,于是将自己的法名改为「滴水」,这就是后来非常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后来弘法传道,有人问他:「请问世间上什么功德最大?」

「滴水!」滴水和尚回答。

「虚空包容万物,什么可包容虚空?」

「滴水!」

滴水和尚从此把心和滴水融在一起,心包太虚,一滴水中也有无尽的时空了。

人在世间,福报有多少?这是有数量的,莫以为自己万贯家财,若福报享尽,仍会一无所有。一个人该有多少金钱、多少爱情、多少福寿、多少享用,等于银行存款,浪费开支,终有尽时,故节用惜福,虽是滴水,皆不废弃,滴水虽微,大海亦是由滴水所成。

6 往尿臭去参

宋朝的江西从悦禅师参访云盖守智禅师的时候,对谈不到几句,云盖守智禅师就批评他道:「看你虽然是长沙道吾山的首座,但是谈吐竟如醉人一样!」

从悦面红耳热的答道:「请和尚慈悲,不吝开示!」

守智禅师问道:「你曾参访过法昌禅师吗?」

「学人看过他的语录,已经融会在心,因此没有去参访。」

守智禅师再问:「你曾参访过洞山克文禅师吗?」

从悦不屑的回答道:「洞山克文吗?终日疯疯傻傻的,拖一条布裙,作尿臭气,算不上大德禅者!」

守智禅师庄严的开示道:「禅在哪里!你就往尿臭气去参!」

从悦看守智禅师说得很认真,就依守智禅师的指示,去参访洞山克文禅师,因而深领奥旨,便回来感谢守智禅师。

守智禅师问道:「你去参访克文禅师如何?」

从悦诚恳恭敬的禀告道:「若不得禅师你指示,此生就蹉跎了,故特来礼谢!」

守智禅师道:「礼谢什么?礼谢尿臭气好了。」

以貌取人,这是人间的通病,以穿着取人,更是肉眼常见的事例。禅在哪里呢?禅不一定在庄严相好的上面,不一定在美好穿着上面,「一条布裙,作尿臭气」,这是慧眼看到的禅境,因此莲花出于污泥,金玉藏于土石也。

7 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动念想下山,因此向归宗禅师辞行,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灵训照实回答:「回岭中去。」

归宗禅师慈悲关怀道:「你在此参学十三年,今天要走,我应该为你说些佛法心要,等你行李整理好,再来找我一下。」

灵训禅师将整理好的行李先放在门外,就持具去见归宗禅师。

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

灵训依言前近。

归宗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

灵训禅师语下,顿然彻悟。

归宗禅师的「佛法心要」是什么?慈悲心,菩提心,般若心,总之一句,就是禅心。

修学佛法未成而退,这是对自己本份事放弃责任。一句「天气严寒」的关怀,别人都这么关心自己,而自己却不关心自己。一句「途中善自珍重」的勉励,终于使灵训回到家门,认识自我!

禅,有时说尽了千经万论,禅的边还没有摸到;有时只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却彻骨彻髓的认识自家本来面目。归宗禅师的慈悲关怀,那也是由于十三年的照拂;灵训的彻悟,那也是因为机缘成熟。「饭未煮熟,不要妄自一开;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实不虚假。

8 糖饼

有学僧到睦州道明禅师那儿去参访,禅师问道:「你平常都看哪一方面的佛学?」

学僧没有隐瞒,回答:「曾经读过唯藏法相。」

禅师再问:「能够讲说唯识论吗?」

学僧谦虚的答道:「不敢。」

禅师拈起一块糖饼,分作两片,问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怎么说法?」

学僧无语为对。

禅师追问:「这个东西叫糖饼对呢?还是不叫糖饼才对呢?」

学僧紧张,汗流浃背的回答道:「不可不叫作糖饼。」

禅师看看,随即轻松的问一个侍立在旁的沙弥道:「一块糖饼分作两片,你怎么说法?」

沙弥毫不犹豫,说道:「两片留在一心。」

禅师再问道:「你称它作什么?」

沙弥回道:「糖饼。」

睦州道明禅师哈哈大笑,「你也会讲唯识论。」

学唯识和学禅,方法和方向都不一样,唯识重知识,重分析,而禅不重知解,不重分析。禅者是直接本心,见性成佛。禅师们的言句幽默,态度亲切,他们不喜欢板起面孔说教,他们有时说东,实在指西;有时打你骂你,实在是爱你护你。唯识家横说竖说,要明唯识义,而禅者一句唤它作什么?曰:「糖饼!」已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表达无遗了。

9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以为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顺宗皇帝听后非常欣悦,对禅师益加尊重。

有人常常问道: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里儿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而常寂光土又在哪里呢?

这种问题,经禅者答来,就非常活泼,因为有心,看到的是生灭的世界,那是佛的应身;无心,看到的是不生不灭的世界,那才是佛的法身。无心就是禅心,唯有用禅心,才知道佛陀真正在哪里。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在常寂光土则灭除一切烦恼、差别、对待,是绝对解脱快乐的寂灭世界。

10 慈悲

有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喜好打坐参禅,因此就跟随佛光禅师学禅,时日一久,为了求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约出外行脚云游。有一天,在日落时借宿于一个村庄,恰巧这户人家的妇人刚死去丈夫,带了七个子女生活,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就对两位哥哥道:

「你们两位前往参学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

两位哥哥对于弟弟的变节非常不满,认为太没有志气,出外参学,才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气愤地拂袖而去。这位寡妇人一个妇道人家要独自抚育七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容易,幸好有这位师弟自愿帮助她。

她看到三师弟一表人才,就自愿以身相许。三师弟说:「你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就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为丈夫守孝三年,再谈婚事。」

三年以后,女方提出结婚的要求,三师弟再拒绝道:「如果我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三年吧!」

三年后,女方又提出要结婚,三师弟再度婉拒道:「为了彼此将来的幸福美满,无愧于心,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结婚吧!」

三年、三年、再三年,经过九年,这一户人家的小儿小女都长大了,三师弟看到他助人的心意已完成,就和妇人道别,独自步上求道的路。

这位三师弟,喜好参禅,他虽然不入山打坐,反而为一家孤儿寡母服务,不为世间的五尘六欲所转,反而转变秽土为净域,可以说这位师弟才是真正懂得禅机的。所谓禅者,如果能活用,好比苦海的舟航,黑夜的明灯,更是救世的良方。

11 慧可安心

神光慧可禅师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西壁静坐,不理不睬,神光于是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膝。达摩看他确实求法虔诚,才开口问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道:「惟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汝公以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神光听此诲励,即以刀断臂在达摩座前。

达摩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今断臂,求又何在?」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请祖师为我安心!」

达摩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心!」

神光愕然地说:「我找不到心呀!」

达摩微笑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

神光慧可于找不到处,而有一个转身入处,终于豁然大悟,我们的烦恼本空,罪业本无自性,识心寂灭,没有妄想动念处,就是正觉,就是佛道。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12 八折诵经

有一个儿子,因为父亲去世,所以就去寺里请佛光禅师为他的父亲诵经超度,禅师于是为他筹备香花素果之类的供品,普为亡者诵经。

这位孝子顾虑诵经费用,不停的问佛光禅师诵一卷阿弥陀经要多少钱?佛光禅师看不惯这位孝子悭吝不舍的态度,就不客气地答道;「诵一卷阿弥陀经需要十两银子。」

孝子不以为然,就讨价还价说:「禅师,十两银子太贵了吧!能不能打八折,八两如何?」

禅师点头道:「好吧!」

诵经佛事如法地进行当中,孝子听到禅师念念有词的道:「十方诸佛菩萨,请将今天诵经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亡者,让他能往生东方世界。」

这位孝子听了就向禅师抗议道:「不对呀!禅师,我只听说过人过世以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听说往生到东方世界呀?」

禅师就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十两银子,你坚持要八折计算,只好到东方世界去啦!」

孝子不得已说道:「我再加二两好了,你还是让我父亲往生西方世界吧!」

这时在棺木中的亡者,忍不住大声的骂儿子道:「你这个不肖子,为了省二两银子,害你的老子一下子到东方,一下子到西方,让我东奔西跑,跑得好辛苦啊!」

佛法不是商品,不应该以商业行为讨价还价。佛经上说:「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同样十块钱(事)的施舍,因为受者(田)的价值不同,甚至发意(心)大小,结果就千差万别了。佛法无价,不能以金钱多少来决定功德的大小;只有依发心的真妄、大小,才能分出功德的胜劣!

13 禅师的眼泪

空也禅师有一次出外弘法时,经过一条山路,突然窜出很多土匪,拿着刀剑向他索取「买路钱」。空也禅师看了以后,不觉掉下眼泪,土匪一看空也禅师落泪,哈哈大笑说道:「这么一个胆小的出家人。」

空也禅师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我流泪是怕你们,生死我早就置之度外了。我只是想到你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有力气而不为社会工作,为人服务,却每天在此打家劫舍,我想到你们所犯的罪过,固然为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所不容,将来还要堕入地狱去受三涂之苦,因此为你们着急而流下了眼泪!」

强盗们听了,终于抛弃贪欲瞋恨的心,而皈依在空也禅师的座下。

眼泪,有悲伤的眼泪,有欢喜的眼泪,有感动的眼泪,更有慈悲的眼泪。空也禅师的眼泪,就是慈悲的眼泪。慈悲的眼泪从慈悲的禅心中流出,就是强盗土匪,在慈悲的眼泪之前,也会息下瞋恨的邪念,有禅心的人们,不用心灰意懒,以慈悲的心、慈悲的眼泪,来洗尽心间的罪业吧!

14 一休晒藏经

一休禅师在比叡山乡下时,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山上走去,原来比叡山上的寺院在晒藏经。传说晒藏经的时候,如果风从经上吹拂而过,人承继这种风,能够消除灾厄,增长智能,因此闻风而来的人不断地涌向山上去。一休禅师知道了也就说道:「我也要晒藏经!」

说完一休就袒胞露肚的躺在草坪上晒太阳,很多要上山的信徒看到了很不以为然,实在太不雅观了。山上寺院的法院就跑下来劝一休不要如此没有威仪。

一休非常认真的解释道:「你们晒的藏经是死的,会生虫,不会活动。我晒的藏经是活的,会说法,会作务,会吃饭,有智能者应该知道哪里一种藏经才珍贵!」

「一休晒经」,一休这种乍似玩世不恭的作风,实在有其至理。在一休眼里,宇宙真理,无非要从自心中显露,修行最怕舍本逐末。经只是纸印的,真心才是法,为什么不照顾自己而只知照顾经书?祈福增慧要知门径,参禅入佛要知道机要,一切应从用心下手。珍贵的藏经,才是印在纸上,而是印在心上。心上的藏经才能生万法。

15 不愧为侍者

石梯禅师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钵,往斋堂方向走去,就唤住道:「你到什么地方去呀?」

侍者回答道:「到斋堂去!」

石梯禅师不以为然,申斥道:「看你手拿钵,我怎么不知道你要到斋堂去。」

侍者反问道:「禅师既然知道,那么又为什么要我回答呢?」

石梯说出主题是:「我是问你的本份事。」

侍者庄严的回答道:「禅师若问我的本份事,那么我实在是要到斋堂去。」

石梯拍掌赞叹道:「你实在不愧为我的侍者!」

什么是「本份事」?是明心见性的事,是了脱生死的事,是回到本家的事。本份事,是认清本性、安住身心、慈悲忍耐、发心作务的禅风。禅者的生活中,无处不是禅,吃饭是禅,睡觉是禅,行住坐卧,搬柴运水,无事不禅。禅,不仅包含了生活,更包含了宇宙所有。所以,我们能将做人的本份做好,将事做好,是自己的不去推辞,不是自己的不去妄求,那就是本份事,也就是禅心了。

16 瞬目视伊

仰山禅师带着试探的语气问智闲禅师道:「师弟!你最近参禅的心得如何?」

香严智闲就用偈语回答道:「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今年贫,立锥之地也无。」

仰山听了说:「师弟!我承认你深契如来禅,至于祖师禅,你还没有入门呢!」

于是,香严又作了一首偈语道:「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听了这首偈语后,仰山非常高兴,便去报告老师沩山禅师道:「真令人兴奋,师弟已悟入祖师禅了。」

智闲禅师和仰山禅师同为百丈禅师的弟子。唐代,自六祖惠能以后,禅宗起了很大的变化。先是有马祖道一禅师创建丛林,接待十方禅者,倡导集体修行;继有百丈怀海禅师设立清规,以新的立法安住大众。门人弟子互相发扬,排除知解的分别,主张不立文字,探究心源,提倡即心即佛,以平常心为道,棒喝的机用,接化的简速,遂成为中国祖师禅的特质,而印度静态的如来禅,经过中国禅师的阐扬,更加活跃而成为动态的祖师禅了。

智闲禅师的偈语,「贫无立锥之地」,这就是不著一物的如来禅,即至说到「瞬目视伊」,这就是活泼的扬眉瞬目无非是禅的祖师禅了。

17 谁的罪过

有一位居士,在江边散步,看到一个船佚将沙滩上的渡舟推向江里,准备载客渡江。此时刚好有一位禅师路过,这个居士于是一个箭步向前,作礼请示道:「请问禅师,刚才船佚将舟推入江时,将江滩上的螃蟹、虾、螺等压死不少,请问这是乘客的罪过?还是船佚的罪过?」

禅师没有考虑,就回答道:「既不是乘客的罪过,也不是船佚的罪过!」

居士非常不解,怀疑地问道:「两者都没有罪过,那么是谁的罪过呢?」

禅师两眼圆睁,大声道:「是你的罪过!」

佛教虽然讲六道众生,但是以人为本,站在人本的立场,真理不能说破,事相有时也不能说破。船佚为了生活赚钱,乘客为了事务搭船,虾蟹为了藏身被压,这是谁的罪过?这不但是两者的罪过,而且这是船佚、乘客、虾蟹三者的罪过,但也不是三者的罪过,因为这三者都是无心,「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无心,怎能造罪?纵有罪,也是无心之罪。而这位居士无中生有,妄自分别,难怪禅师要毫不客气的喝斥他:「这是你的罪过!」了。

18 卖油翁

有一天赵州禅师到桐城县,与安徽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相遇于途中,赵州便问道:「你是投子山主吗?」

大同将手摊开道:「盐、茶、油,请随意买一些。」

赵州不睬他,先快步走到寺庵,大同禅师随后也提着一油瓶到了庵中,赵州一见,不以为然的指斥道:「久闻投子山大同禅师之名,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卖油翁。」

大同也不甘示弱地回答道:「我也久闻赵州是禅师,却原来是个俗人!」

「你只认识卖油翁,却不认识投子!」

「我何以是一个俗人?」

赵州问:「如何是投子?」

大同禅师提起油瓶道:「油!油!」

投子山胜因禅院的开山投子大同,圆寂前曾说:「吾塔若红时,可以再来」一百余年后,信徒修塔,果然发现玛瑙色的舍利塔,恰巧义青禅师来挂单,大家于是称他为「开山再来」。义青并作有开山塔颂:「白云锁不住,青峰以何收?月色笼寒塔,松声半夜。」投子义青,其实就是大同禅师的再来人。舒州太守杨杰曾赞大同禅师说:「一只履,两片皮,金乌啼处木鸦飞,半夜卖油翁发笑,白头生得黑头儿。」如何是投子?油!油!柴米油盐日常生活的亲切处,就是投子禅师的法脉渊流!

19 我不是佛

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觉听明,常以禅机和赵州禅师论辩,有一天问禅师道:「佛陀慈悲,普度众生时总是恒顺他的心愿,不违众生所求,不知是不是如此?」

赵州禅师回答说:「是的!」

秀才又说:「我很想要禅师您手中那根柱杖,不知是否可以满愿得到?」

赵州一口拒绝说:「君子不夺人所好的道理,你懂吗?」

秀才机辩道:「我不是君子。」

赵州当头大喝说:「我也不是佛。」

秀才虽然无以为对,却不认输。有一天,秀才坐禅时,赵州禅师从他身旁经过,他看看禅师,并不理睬,赵州禅师责问道:「青年人见到长者怎么不站起来行礼迎接!」

秀才学着禅师说道:「我坐着迎接你,就如同站起来迎接你!」

赵州禅师听后,忽然上前打了青年一个巴掌!

青年大怒,责问赵州禅师道:「你为什么打我?」

赵州禅师温和的说道:「我打你就如不打你!」

秀才是知识份子,禅师是体悟真理的圣者,知识份子不是体悟真理的圣者的对手,尤其是赵州禅师,他的禅风活泼捷巧,干净俐落,随便一言,让你无法招架。赵州不是悭吝不给柱杖,只是赵州不喜欢秀才强词夺理讨杖的方法罢了。尤其给秀才一掌:「我打你就如不打你!」这就是给只学禅而不悟禅者的训诫了。

20 我也有舌头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白天负责厨房典座的工作,晚上则以诵经作为修行的功课,一日,真觉禅师问他道:「你看什么经?」

元琏回答道:「维摩经。」

真觉再进一步问道:「经在这里,维摩居士在哪里?」

元琏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深愧自己所知有限,反问真觉禅师:「维摩在哪里?」

真觉回答道:「我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就是不能告诉你!」

元琏觉得非常惭愧,就辞别真觉禅师到处云游行脚,亲近的善知识多达五十人以上,但是仍然不能契悟,一日去参访河南首山省念禅师:「学人亲到宝山,空手回去之时如何?」

首山禅师道:「拾取自家宝藏!」

元琏当下大悟,说道:「我不怀疑禅师们的舌头。」

首山问:「为什么呢?」

元琏回答:「我也有舌头。」

首山很高兴地说:「你已经了悟惮的心要了。」

舌头人人都有,但真正懂得舌头的妙用不多。舌头会说话,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这就是看会不会运用舌头。有人以舌头做功德,有人以舌头造罪业;有人舌璨莲花,有人嚼舌根子,禅师的舌头,大众能会吗?

前言

从前一提到素食,就会联想到佛教,由于多数人的错误观念,以至影响佛教的发展。许多人关心佛教徒素食的营养问题,以为食素的人,身体营养不足,一定会陷于衰弱。这种观念,现在虽然仍留存在一部分愚昧人的脑际,但由于科学的进步,已证实了这种观念的错误,在科学昌明的国度,提倡素食已成为风气。现在试就如下各项理由,说明人类应该食素。

(一)基于人类本能理由

宇宙间生物,无分动植,都有吸取养分,滋养生存的本能。植物姑且不论,单就动物说,概可分为肉食和素食两类。肉食动物不问飞禽走兽,都具有搏杀动物和剥皮的锐利钓爪,飞禽如鹰鹞;走兽如虎、豹、狮、猫等。否则祗有吃昆虫或植物,飞禽如燕、鸽、雀等;走兽如像、犀牛、河马、长颈鹿、水牛、黄牛、马、骡.骆驼、羊、鹿等类。人的双手比马鹿类的蹄灵活的多,但绝不适于搏杀动物和剥皮之用,人类和猿猴相似,这一类的手,适于剥果皮,所以猴类都是绝对素食者。以此推论,人类绝对不是天生肉食的动物。

(二)基于消化系统理由

动物消化系统,第一关就是牙齿,就兽类的牙齿看,大凡肉食者,其门齿多锐利,其臼齿咀嚼面有无数突起处,适于碎骨裂肉;素食者,门齿是属于切刀式,适于截断草类,臼齿如臼,适于碾碎植物。人类的牙齿是属后者,不适于肉食。再看大凡肉食者的肠子部特别短,易于排。人类从小肠到大肠,是动物中肠子最长的一类。准此而论,人类所以能食肉,是由于能知道熟食,熟食已是经过一番消化作用的,要不然,根本就无法下咽,就算勉强下咽,也无能力消化和排泄。准此亦可证明人类是天生素食动物。

(三)基于营养理由

动物所以要饮食,是因为要吸取营养,首先请看营养从那来?科学家告诉我们,它是来自于土地、日光、空气、和水份,尤其阳光照在植物上,由于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成份最多,土地中的养料更是被植物直接吸取。食素者是直接接受营养,食肉者是间接接受营养。世人都知道牛肉有营养,但牛的营养不是吃牛肉而来,是吃植物而来,世人都知鹿茸具大量荷尔蒙,但鹿仅能吃草,并没有吃鹿茸。准此可知,动物滋养自身的营养素,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从植物来。

以前很多人,以为米是淀粉质,岂不知内中所含蛋白质,竟有百分之七。米中的维他命,蛋白质,脂肪质,无机盐,多存在糠内,所以糙米比白米较富营养。如发现脚气病的症候时,可知是缺乏维他命(乙一 ,B一)的结果,若用米糠煎汤,饮后可愈。

有些菜蔬,所含有的维他命量,多得惊人,例如菠菜,包心菜,芥菜,小白菜,缸豆荚,胡萝卜等,悉属其中之最佳者。

豆类如黄豆,大豆,黑豆等,其所含蛋白质,达于百分之四十,脂肪质达百分之二十,真是多得使人吃惊。

果类中,如芒果,番茄,香蕉之类,皆含有多量维他命,而且各种都全,真是难能可贵的事实。

往昔人们误会,以为马铃薯等,不过含有淀粉和糖而已,岂知竟含有很多的维他命。

有些东西,如豆酱,豆腐乾,砂糖,调味粉之类,并不含有维他命,然而所含蛋白质,都达百分之十九,故亦极可贵。

有时一件蔬菜,经过煮熟腌好,或制成酱,其中所含有之营养素和维他命,便大有变化,其变化状况不一定是减少,有时反而增加。

豆浆中所含蛋白质,数量之多,过于牛乳,各种维他命,亦俱齐全,可见滋养效力之高。由此可知,人类素食是属当然之事。再举一例为证,如果一个人经一段长期的素食,以后不但不想再食肉,并且鼻嗅到肉类的腥味就会反胃作呕。相反的如果长期食肉,不见水菜蔬菜,不但想吃,并且疾病丛生。由此足可证明人类绝非自然肉食者。

(四)基于卫生理由

本来营养就是卫生,不过为了分别说明,所以在营养理由中,专谈素食的营养问题,而未涉及到肉食的不良影响。在此处,让我们专就肉食妨害卫生的问题,提出讨论。

肉食很容易引起疲倦,及促使未老先衰两种病态。因为人的身体是由千千万万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吸收营养和氧气、以及排泄废物的功能,如果这种机能遭受阻碍,细胞就会退化衰弱,同时靠著细胞所构造的各种器官,也会随之而退化衰弱。不容怀疑肉类正是阻碍排泄功能的坏东西,因为畜生在活着的时候,自然要将体内的废物排泄出来:但一经宰割,由于恐惧,哀伤,愤怒到极点,特别产生大量待排泄约有毒废物,而当时一切机能更即刻停止,大量有毒性的废物积存体内。人食其内,在不知不觉中等于把畜类的废物加入自己体内,尿酸就是最显明的肉类废物,每磅牛排含有十四格拉姆尿酸,因为细胞浸在废物,新陈代谢的功能,就会退化成衰弱,结果使人感到疲倦,有未老先衰的病态。

一九一二年,诺贝尔奖金得奖人,亚力士卡理博士(Dr.AlexisCarrel),早已认识到如要检验体内细胞;各器官是否衰老,只须查验细胞供给四肢营养与排泄废物的功能,则可了然;于是他把一片鸡肝浸在有营养的液体,该液体是可以供给营养料又可以排泄废物,卡博士做此试验的目的,是欲将鸡肝的生存机能延长些日子,果然他获得很大的成功;该物目一九一叁年起一直保持到一九四七年,共计叁十四个年头,丝毫不腐坏;那时卡博士业已逝世,后来该物被人丢弃于沟中,遂成腐朽;其实若不丢弃,它的生存机能尚可延长更多时日。此事足以说明生命的长短,全赖细胞的功用如何而定,进一步说明如果人类细胞新陈代谢的机能,不受阻碍,寿命必能延长到不可知数。反过来说,如果细胞的液体,常是充满废物,寿命随时就会结束。西方学者研究,人类在洪水之前十代,平均寿命都是九百一十二岁;洪水之后,人们开始肉食,十代之后,人类的寿命,平均有二百一十七岁。

从动物体带给食肉者的种种病菌来说,更是可怕。尤其一些不易发现的癌病,往往不易被检验得出来,当人类把它吃下去,无异是把动物的癌细胞移植到自己身上。

通常有一种错误观念,以为刻苦耐劳的工作,必须要大量肉食补充营养。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一种错觉,以为体力的消耗,需要肉类来补充,但是牛马的体力、耐力都非人可比拟,而它们祗需要植物来补充。曾经是世运游泳冠军的茂林罗斯(MurrayRose),就是一位素食者,但据体育界的评论说:「罗氏游泳不但速度惊人,而且耐久力特强,尤其是每次比赛的最后关头,速度加倍。」以此可知,以为只有吃肉能耐劳的说法,不能成立。

近世死于心脏病的比率特别高,心脏病的因素虽多,但基于动物脂肪过剩原因的占多数。动物脂肪产生胆固醇,能使血管硬化,心脏窄狭等不良影晌,老年人特别严重。

由于以上所述卫生原因,可资证明人类是不适食肉的,尤其年老的人,因为机能退化,动辄可以致死。

(五)基于慈悲理由

佛教以慈悲为本,这个慈悲心,是透过般若智慧产生的。不是有立场的甚么博爱,君子远庖厨等一类肤浅的道理所可比。它是由于体认因缘生法。因果轮回。众生平等,法性一如的真理后,而产生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绝对理性,由此产生戒杀的行为,吃素是戒杀的积极行为。众生平等,我与众生本无差别,我不愿被杀害宰割,众生也一样不愿被杀害宰割。请试想当众生被杀害时,那种恐惧痛苦的情形,和哀号的凄惨声音。设身处地想,如果是我或是我的亲人,那肉我还能吃得下吗?一切众生的生命是一样的,畏死求生的心也是一样的,痛苦的感受也是一样,如果能推己及众生,自然不忍杀害,更不忍心吃它的内。

笔者初学佛时并未茹素,有一年(大约二十五年前)在高雄旗山教书,那时每天早晨四点多钟,有坐在床上念佛的习惯,恰在此时,在宿舍不远的地方,开始杀猪,由于清晨寂静,猪的哀叫声,从被绑到插刀流血到气息微弱,清清晰晰送入耳膜,那呼喊无助的哀伤, 到我每一细胞,起初几天还是猪叫声,慢慢在我的意识中发生了变化,由猪号变成了人号「从那时起,肉到嘴,便不忍心咀嚼,当然也不能下咽。再过些日子,连看到盘中的众生尸体,也变成了人体,既不敢吃也不忍看,就开始了茹素生活。当然也遭受过很多人的讥嘲笑骂,更有关怀劝说,奈何我心如是,巳不能改。有人以为吃素影晌健康,前面已有解说,不必赘言。最可悲悯的愚痴说法,说甚么天生众生就是给人吃的,不吃即违背天意。他们那知道,天生能吃人的动物也有好多种,人不送给它们吃,是否也是违反天意呢?

(六)基于因果轮回的理由

因果定律,是佛教的基本法则。有因必有果,造什么因得甚么果,是必然不易之理,偶有例外,也是基于助缘的力量而更易。其实缘也就是因。基此理由,可知造杀因就得杀报,食它的内就应该还他的内,有所谓:吃半斤还八两。个别因,个别报;大家的因,共同报。近来战争武器的犀利,动辄杀人无算,未尝不是共造杀业的共报,其他如天灾瘟疫,都是共报的事实。以香港一市而论,每日宰杀禽兽、水族不可胜计,冤气冲天而不觉察罢了。古德有一首诗这样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因为无始以来生生死死,经过无量次的生死轮回,往世父母亲属无从知道,说不定当你操刀剖肚、敲骨取脏的正是自己过去世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如今烹而食之而不知。从前,有个阿罗汉,行脚到一个村庄,这个村上正有一家人在娶亲,阿罗汉上前化缘,当他走进大门,用他的天眼一看,不觉哈哈大笑起来,亲友贺客都被他突如其来的大笑所吸引,纷纷放下杯箸,跑来问他何以发笑:阿罗汉说:「太乱太乱,此事罕见。」接看说了四句偈语:「此事罕今古,孙子娶祖母,犬羊席上坐,外婆锅煮」。原来今天结婚的新媳,正是新郎前世的祖母,来宾中有好多位是新郎前世家中饲养的犬和羊,厨房中锅内煮的内,正是新郎前世的外祖母,今天碰巧聚在一起,被这位阿罗汉看出来了。试想如果一个人终生食肉,所食到的过去世亲属,何止千百次。不过自己被无明障蔽,不能辨识罢了。

佛教徒基于众生平等的原理,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将来都可以成佛。换句话说,现在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又基于轮回的原理,知道现在一切众生,在过去都有可能和我有亲属关系,不过目已被无明尘沙迷惑,而不能知道,所以佛告诉我们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这个「一切」包括所有众生在内,并不必疑说有雄性是父、雌性是母,实际上男女都是由业报而来,佛乃方便说法,使我们易生戒惧心。准此以解,今日所杀所食的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了然于此,岂不悚然而惧!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那么你知道红楼梦诗词鉴赏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红楼梦诗词大全及鉴赏,欢迎阅读!

红楼梦诗词及鉴赏 篇1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诗词鉴赏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

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

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荣禧堂联语》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诗词鉴赏

第三回书中写林黛玉在贾雨村护送下,来到荣国府外婆家。见过贾母等人后,又去拜见其舅父贾政,中间经过荣国府正堂——荣僖堂,看到这副对联。

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荣禧堂”斗大的三个大字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下面是皇帝的印章:“万几还宸翰之宝”,这在当时社会是至高无尚的荣耀了。

第七回书里,尤氏说焦大“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得了命”,可见贾家的先人着实为皇帝老倌卖过命,立过大功业,所以才被封为“国公”。

对联下面;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王爷给题对联,还要客气地称弟,可以想见贾家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诗词鉴赏

这几句俗谚口碑出现在第四回中。贾雨村靠贾家的关系,复职补授应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薛蟠为争买英莲(香菱)而打死小乡宦之子冯渊的案件。雨村不知底细,立刻就要拿人判案。手下的门子葫芦僧使眼色制止他,并呈上这份“护官符”,提醒他:金陵城这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薛蟠就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俗谚口碑就是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称之为“护官符”,是说巴结这四家官僚贵族就能保住官;得罪了他们不仅要丢官,连脑袋也保不住。

湘云词

判词“富贵又何为”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3“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丧时送葬的队伍里出现过一次“卫若兰”的名字)。或许后来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犹如把袭人的汗巾赠给蒋玉菡一样),也未可知。因曹雪芹的书的全貌已不可窥,上述推测也只是推测罢了。

又有一则清人笔记说,有一种续书写贾家势败后,宝玉几经沦落,最后同史湘云结婚。这可能就是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推衍出来的,聊备谈资。

红楼梦诗词及鉴赏 篇2

宝钗(蘅芜君)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诗词鉴赏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宝玉(怡红公子)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诗词鉴赏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他得意极了。

湘云(枕霞旧友)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诗词鉴赏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湘云(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诗词鉴赏

供菊,是把菊花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这首被评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

弹琴饮酒,赏菊吟诗,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度。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词鉴赏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元宵节源于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仅要全家团圆,也意味着农历新年才算真正的过完了。

据资料与民俗传说,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但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董鄂妃

身后遭冷遇的董鄂妃

在清初历史上,存在着很多疑案,长期以来不仅是史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文学界、艺术界关注、演绎的重要题材,顺治帝是否出家即为其中之一。而在这一问题中,受到顺治帝万般宠爱的董鄂妃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很多的影视剧和小说中,都讲到顺治皇帝因为董鄂妃病死而心灰意冷,执意出家为僧,给当时的清朝政局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可以说,董鄂妃本无意于政治,但她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她的死却给清初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关于她的传说,更使她带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身世之迷

秦淮名妓董小宛说。《清宫演义》、《清宫十三朝》等小说,均将孝献皇后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名妓董小宛。简要情节是:清军统帅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占江南时,果然生获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图霸占,无奈小宛誓死不从。洪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顺治二年(1645)将小宛献入皇宫,遂成为顺治帝宠妃。也有说小宛是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

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白,字青莲,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秦淮名妓。崇祯十五年(1642),19岁的董小宛从良,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著名的“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襄)之一的冒襄为妾。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9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日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为什么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有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的。

襄亲王福晋说。现在也有许多著述和影视剧,认为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子,生于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皇太极并建五宫中的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6岁。

顺治帝幼年即位,母亲孝庄文皇后对他管教极严,加之朝廷大权长期由叔叔多尔衮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孝庄文皇后出于政治顺治皇帝册立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诏书上的考虑,将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立为皇后。这位小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尖酸刻薄,并不能体谅顺治帝的苦衷,常常与顺治帝发生口角,小两口的感情并不和谐。因此,顺治帝觉得事事皆不顺心,内心很是苦闷。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董鄂氏经常到后宫入侍,这便给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相识相恋提供了机会。董鄂氏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而董鄂氏的丈夫常年出兵打仗,闺中寂寞,也对顺治帝产生了好感。两个情谊相投的人迅速坠入了情网。《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像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这位皇子是皇几子,生母是谁?汤若望没有明说。福临共有8个皇子,除玄烨外,在7个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等5人皆卒于康熙朝,勿庸考虑。这样只剩下皇长子钮钮和皇四子。钮钮生于顺治八年(1651)十一月初一日,殇于顺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虽也是早殇,但不是殇于顺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过贵妃,因此,钮钮和巴氏不可能是汤若望所说的皇子和那位贵妃。现在只剩下皇四子。该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贵妃董鄂氏,即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氏死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来,汤若望所说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贵妃董鄂氏。但这里有两个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汤若望所说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贵妃,而不是贵妃。

传说也罢,猜想也好,最后归于一致的认识就是,这位董鄂氏姿容绝代,才华出众,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赢得了顺治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那么,这个董鄂氏到底是何许人,她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赢得顺治帝的倾心相爱?

香消玉陨,多情天子空遗恨

福临的百般劝慰和关爱并没有减轻董鄂妃因失去爱子所产生的精神痛苦,本来就十分孱弱多病的身体,又雪上加霜。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玉殒香消,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据福临说,董鄂氏死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崩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爱子爱妃的接连死去,使福临的精神几乎崩溃。他万念俱灰,看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履,执意要出家为僧,并让和尚溪森为他剃了发。后来由于溪森的师父玉林琇以要烧死溪森为要挟,才逼得福临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福临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 董鄂氏死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临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福临为什么以无“天”“圣”二字为歉呢?因为清代谥法,皇后谥号的最后四字为“×天×圣”,“天”代表先帝,“圣”代表嗣帝,表示该皇后与先帝和嗣帝的关系。如孝庄文皇后在太宗时“赞助内政,既越有年”,以后又辅佐顺、康二帝。所以她的谥号最后四字为“翊天启圣”。而董鄂氏谥号的最后四字为“温惠端敬”四字,明显比有“天”“圣”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所以福临感到内疚。

顺治帝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妇齐集哭临,不哀者议处,幸亏皇太后“力解乃已”。

顺治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后被劝阻。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帝、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

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福临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有108名僧人诵经。整天铙钹喧天,烧纸施食,香烟燎绕,纸灰飞扬,经声不断。在“三七”日(第二十一天),将董鄂妃的尸体连同梓宫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举火。火化后,将骨灰装入“宝宫”(骨灰罐)。

清制: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国丧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董鄂妃之丧,福临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

此情可待成追忆

宠冠后宫的红颜知己魂归西天,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天子福临留下了无穷的哀恋和回忆。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顺治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

量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孝敬母后。“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自非后(《行状》中的后即董鄂氏)在侧,不乐也”。“凡出入,必偕”。

关爱夫君。“其事朕如父”,“晨夕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后未尝不侍侧”。她婉言善劝福临要勤于政务,爱惜臣民,对刑狱尤要慎重。

友爱后妃。“事今后亦如母”,闻听福临欲废今后,则“长跪顿首固请”,说:“陛下若废皇后,妾必不敢生。”今后患重病时,“后则五昼夜目不交睫,且时为诵书史,或长谭以解之”。永寿宫妃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悼妃薨时,后哭之曰:“韶年入宫,胡不于上久效力,遂遽夭丧耶?”“其御诸嫱嫔,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善则奏称之,有过隐之不以闻。宫闱眷属,大小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稍有谇诟。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亲”。

抑待家人。顺治十四年(1657)九月初四日,鄂硕病故,谥刚毅。福临安慰董鄂妃,董鄂妃擦着眼泪说:“妾岂敢过悲,厪陛下忧?所以痛者,悼答鞠育恩耳。今既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恐自谓复何惧,所行或不韪,每用忧念。今幸以时终,荷陛下恩,恤礼至备,妾复何恸哉?”因遂辍哀。

董鄂氏的兄长死了,因为当时董鄂氏正有病,福临没有把这一消息告诉她。董鄂氏对福临说:“妾兄其死矣。曩月必再遣妾嫂来问,今久不至,可知也。”福临不忍将实情相告,还安慰她。董鄂妃说:“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以理,恃妾母家,恣要胁,容有之。审尔,讵止辱妾名,恐举国谓陛下以一微贱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忧惧,寝食未敢宁。今幸无他故,殁足矣,妾安用悲为?”

董鄂氏担心父兄依仗自己的地位作出什么有违法纪之事。现在父亲、兄长没闯下什么大乱子就“以时终”了,还蒙受皇家的大恩,这是父兄的造化,自己从此也就安心了,所以也不必过于伤心。

谦恭节俭。“后天性慈惠,凡朕所赐赉,必推施群下,无所惜;封皇贵妃有年,乃绝无储蓄。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即簪珥之属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饰”。“初,后于朕偶有未称旨者,朕或加谯让,始犹申己意以明无过;及读史至周姜后脱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贤后身本无愆,尚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辩,殊违恪顺之道。’嗣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

《行状》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董鄂妃的爱和敬。而且用事实说话,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溢美之嫌,但基本上还是属实的。这样一个懂道理、识大体,处处为爱人着想的贤妃死了,顺治帝怎能不悲痛。

后人论及董鄂妃时,多强调她倾国倾城之貌。从《行状》看来,顺治帝更看重的是她善良、高洁的品行。皇家后宫美女如云,而性情相投、知情识趣的知己则可遇不可求。顺治帝与董鄂妃幸运地遇到了对方,然而天妒红颜,董鄂妃青春妙龄不幸逝去,徒留多情的顺治帝苦苦追忆,不胜唏嘘。

董鄂妃个人小档案

姓氏:董鄂氏 出生:崇德四年(1639)

属相:兔 父亲:鄂硕

丈夫:顺治帝福临 子女:1子

入宫: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18岁

封贤妃: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二十五日(诏封)

封皇贵妃:顺治十三年(1656)十二月

追封皇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九日(诏封)二十一日

最痛心:爱子夭亡 最得意:被夫君视为知己

卒年: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 享年:22岁

入葬:康熙二年(1663)六月六日 陵寝:孝陵

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时光是伟大的魔法师,它能让你治愈伤害,能让你遗忘仇恨,能洗刷掉你身上那些所谓刻骨铭心的痛。所以,在我遭遇生活重创的这些日子里,我决定把自己交给时间托管。以下是我搜索整理的唯美经典的句子86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2、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要你开心、快乐,一切都好。拍拍身上的泥土,振作疲惫的精神,携一抹暖阳,与我前行。尽管,身旁荆棘丛生;尽管,前方风雨纵横;不诉忧伤,不写惆怅;执一念,坚而行;即便是一次次的跌倒,我笑着对自己说真的没关系的,挥一挥风雨一切又是风轻云淡。

3、每个人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与表达都是和自己心境有关的,开心时,凄凉落叶也是一种美,落寞时,繁荣的草木在眼里也是一种残缺。开心起来吧,用你快乐的心态去观望这个世界,那么你就会觉得生活越过越美!

4、回忆倒放着一幕幕的往事,黑夜又一次覆盖了天空,关于从前的记忆开始变的淡薄,不是自己不想去回忆,只是怕再次的触及伤感的神经。看着曾经留下的心情笔记,每一个文字里面都乘载着那淡淡的忧伤,突然间合起,再也看不下去。

5、偶尔会想念童年的时光,不知愁滋味,不用担责备,年轻的时候,不懂的得;中年的时候,舍不得失;只有到了暮年,才知道有些东西,当你完全拥有时,才觉索然无味;有些东西,当你永远失去时,方知珍贵无比。

6、独自行走,步履缓缓,心事沉沉。身边,那风,那阳光,那雨,每一样都真切,握紧掌心,再摊开,却是空空如也。还一抹自嘲的笑,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能盈握于掌心,只剩指尖微凉流光恨远。

7、就这样,慢慢的变老,就好。我一直很憧憬,夕阳下那相偎相依的情景。不在最好的年华相遇,却在垂暮之时相儒以沫。每次想到这样的情景,我都很感动,只是,却从未真正懂得。

8、人生如寄,缥缈若尘。再浓郁的世味,有一天亦会淡如白水。曾经千恩万宠过的人事,终会道别,与你执手相待的,唯有明月清风,白云溪水。

9、拂过红尘薄薄的帘幕,在古旧的庙墙里,寻一阕菩提明镜的偈语。那一处古典的牌楼,落满千年的尘埃,进与出之间,收存着深浅不一的心情。

10、你看,春天的野外,天蓝蓝的,云淡淡的,树青青的,草绿绿的,一片生机盎然。

11、你离开的太过匆匆,还没有来得及说再见。那天拐角处的相视一笑,却成了永别。

12、当我们终于回到从小长大的家乡,才发现怀念的不是某个确切的地点,而是在那里度过的时光。

13、人生如茶,品过才知浓淡;生命如途,走过才知深浅;岁月如酒,醉过才知梦醒。

14、"白白的细丝状的烟不住地腾起,在大厅的穹顶凝聚,结成一片烟雾朦胧的天。 "

15、寂寞的黑夜里,无边的世界,总会有一线曙光为君而折射,慢慢的忘记过去。

16、你曾经跟我说过,我们是两条平行线,永久都不会交叉,但是会同行。

17、曾经以为世界都在我掌中,后来才发觉我是只无力的小虾。

18、牵挂,是一种眷念,是一份缠绵,是一缕相思,是一丝感悟。

19、参加选美的那些,都找不到好,因为好都结婚了,比如我。

20、慢慢适应,所有和过去的事情必须忘记。

21、没有你,我永远组成一个完美的闭合曲线。

22、被冷落久了,我也不再想等你那个微笑了。

23、手持一盅茶,夜半多相思。人垂眼帘,思君何时还。茶似清酒,姝佛已微醺。旁花正艳,朱颜却神伤。

24、唯美的离别长影,拉开了我们距离,此岸,你在河的对面。

25、夜,静静的,玉盘似的月亮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小河两岸。

26、如果可以我想贷款你全部的爱,在慢慢的还你。

27、偶尔会翻看以前的老照片,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如今时间一年又一年的在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28、如果咱们不能在一齐,那么说明咱们没有缘分,既然没有缘分,那么不能在一齐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29、月亮越升越高,已经爬上了大楼顶。她俯视大地,把光辉挥洒。皓月当空,我眯起了双眼,确确实实看到了明月高悬中模模糊糊的景物。是山?是水?是天空?是云雾?还是我的影子?

30、打开记忆的栅栏,取一壶往昔,与流年对坐。爱有多深,心有多疼。触不到的可惜,在挥手袖的风里滋养着忧伤。捻一缕清芬,绾于三千青丝。历历往事,素淡清雅。研一池墨香,植于眉心,相遇如梦,一直充满虔诚的无暇。

31、我从来不把你放在我眼里,因为我把你放在了心里

32、记住,不是你做的不够好,所以,不要悲悯的以为自己一事无成。

33、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掉曾来过这里。

34、抬头视天,天上的星星越多,我对你的思念就越多。

35、很乐意你能来,也不遗憾你离去。

36、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37、爱的背面不是恨,而是淡然。

38、小黑猫有一对小小的耳朵;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到了夜晚,它的眼睛像两颗黑宝石;它的嘴巴小小的,笑的时候嘴巴变成一条线。让人一看到它就情不自禁地说道:"哇!这猫真可爱!"

39、一段感情若势如破竹,最后也往往兵败如山倒。

40、想寄一个春天给你,在半梦半醒的冬日清晨,给你暖意。

41、想携着你的手,安暖于岁月,静好于时光。

42、你爱得平淡无味,却妆点了我整个流年。

43、想念,一瓣一瓣拨开,你我在绝世的凄美中,泯着唐时的风花,噙着宋时的雪月,再揉碎成经纶的墨香,相拥相慕,相伴相携。

44、如果说去怀疑人,反倒不如去相信人。

45、你说,千山暮雪,水戏鸳鸯,后来,乌篷摇梦,轻奏离殇。

46、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

47、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48、隔着人群远远看到你,我就在想,以前这个人和我这么好,现在不是了。

49、也胜过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50、这世上本没有救世主,经历绝望的'人多了,便有了救世主。从绝望中走过的人多了,便有了很多想当救世主的人。

51、喜欢你,初步脸红,后来眼红。

52、世界的城镇都是我们的新居,一边演奏一边旅行,一起走吧。这是我求婚时的话,但现实是严峻的。不,我再早点发现自己才能的极限就好了。

53、有些伤终究无法愈合,在时间的等待中,旧伤结痂的是你,旧伤复发的是我。

54、悲伤被时光遗忘,孤独被回忆埋葬。

55、在欢乐时,朋友们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56、若将过去抱的太紧,怎么能腾出手来拥抱现在。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

57、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58、他隐约想起了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飘浮不定,然而热烈奔放,犹如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59、漫唱采茶觉已迟,犹怜深信未相欺。世间多少痴情女,伤尽男儿不自知。

60、飞机是受到了诅咒的美梦,会被天空吞噬得无影无踪。

61、没娶的别慌,待嫁的别忙。经营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时光,及时尽孝,一切该来的总会到。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生活如果不宠你,更要自己善待自己。这一生,风雨兼程,就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如此而已;别人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最后会变成苦力。别人需要你时就出现,不需要你时就消失,会慢慢失去自我。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拒绝。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你拒绝的越多,得到的才越多。做人就是,忍辱负重的吃苦,挑三拣四才享福。说不,才能得到,懂得

62、我们应突破狭窄的爱,将局限于自己家庭成员的爱推广出去,普及整个社会人群。

63、回报社会是我们企业为创建和谐宁波出的一份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为社会多做实实在在的好事。

64、年轻不悔的爱情之所以难以忘怀是因为里面倾注了我们最真诚的相对和坚持。

65、为什么童年的你,就已经能够让我怦然心动。

66、青春是场无谓的奔忙,总会留下颠肺琉璃的伤。

67、弱水三千,却不知哪一瓢知我冷暖?有一种人明知道不能相拥,却又为何总是梦系魂牵?每一次的远行都将我的心带走,随着你飘来荡去,牵挂着你,盼望着你,又却见不到你……

68、时光荏苒,流年匆匆。总是那般,令人心醉,令人沉沦。

6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为霜。昼夜温差的一天了,也是正式进入秋天了。怪不得今天早起天气这么凉,故都的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0、知微,纵天下与我为仇,独不愿有你。

71、许多时候,让我们放不下的,其实不是对方,而是那些逝去的共同回忆。

72、90后的生活潜规则:可以不看电视,但电脑是必需品。

73、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74、最合适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这辈子只做一件浪漫的事,那就是陪你慢慢变老。

75、我怎会因繁华留恋这座城, 只不过那有我深爱的故人。

76、我的校园时光即将流逝,没有比此刻更为清醒的自己。此时的我像极了一颗野草,生怕错过了此刻的疯狂生长,就会错过明日的阳光。

77、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不怕,怕的是你觉悟得不快。什么是觉悟?阿弥陀佛就是。

78、我希望是从青春,到白头,未来很长,我会一直陪你走下去,没什么矫情有深度的生日祝福语,一句简单的,祝我全世界最好的老公生日快乐,与你相遇好幸运,感谢遇见你,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如既往的爱我,愿我们越来越好。

79、难得的是从小至今的友情,一直未变,好好珍惜。

80、我们是相互交错的经纬,被岁月织成锦缎,与虚无的结局丝丝入扣。只能冷暖自知,再自知,再自知,自知到灵魂的深处去孑然独立,在这漫长的路途中一直跑下去,跑向无谓的投奔。

81、这一切,因为你们而变得有意义。

82、爱意,在烟雨朦胧中弥散,一时间竟充满了整个世间。悠扬的琴声,清甜又忧伤的歌声,穿越灵魂深处,似隔世沧桑的重逢,弥漫于心的角角落落。在等待,期盼,迷茫,挣扎……

83、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过于,他近在身旁,却犹如远在天边。

84、人世间的情感有时就这么复杂却又微妙,我宁愿咱们相忘于江湖,即使怀念到泪流成河,也不愿相濡以沫,却厌倦埋怨到老。

85、自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幸福则是喜欢自己做的事。有些事有很多机会做的,却一天一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机会了。

86、成长就是:渐渐温柔,学会克制,越来越朴素,不怨不问不记,若干年后回首,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28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