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不着急”结婚了。中国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原因。
剩男剩女越多的城市越发达?
从2013年达到顶峰之后,中国的结婚率似乎进入了一条漫长的下降通道。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这一点,在中国民政部近期公布的一季度结婚数据中再次得到验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结婚对数为3017万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1万对,降幅为57%。
而从不同地区来看,今年一季度结婚率最高的是贵州、宁夏、西藏等地,而结婚率最低的几个地区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除江苏等个别省份之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结婚率普遍偏低。
这背后原因是什么?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最主要的是适合结婚人数在下降。“如果按照22岁年龄看,相当于1996年出生的人进入到可以结婚的阶段。但是当时人口出生率在快速下降,这意味着后续几年达到结婚年龄阶段的人会迅速减少。”
今年一季度中国结婚对数为3017万对。这一数据相比2017年一季度的3198万对,2016年一季度的345万对,2015年一季度的360万对,2014年一季度的4128万对,2013年一季度的4282万对,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尤其是和2013年相比,跌幅达到295%。从年度数据看,2005年到2013年,结婚率持续上升,从63‰上升到992‰。但此后结婚率进入下降通道,2017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6‰。
为什么结婚率在不断下降呢?这一方面和此前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有关。数字显示,1996年的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698‰,相比1987年的2333‰,已经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
从地区不同的数据来看,结婚率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2017年结婚率最高的前五大地区,分别是贵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而从人均GDP看,这些地区在2017年的人均GDP均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
而在2017年,结婚率不足07%的地区,包括北京、广东、河北、辽宁、湖南、山东、江西、天津、浙江和上海,有6个地区在2017年的人均GDP超过7万元,其中3个地区超过10万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认为,经济条件越好,对于单身和各个生活方式一般来说会越宽容。“现在社会越发展水平高,社会越宽容,社会越多元化,不结婚单身或者随时离婚,都是个人选择。”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副主任马春华说,对于很多国家而言,结不结婚并不重要,重要的生育率是否高。“但是不同的国家制度不同。在法国等国,未婚是可以生孩子的。但是在东亚国家,未婚的情况下生育不太被允许。举例说,日本家庭非婚生孩子不容易拿到养育儿童津贴。对于中国而言,未来个税按照家庭征收的话,有利于促进个人结婚和生育。“很多国家都是以家庭征收个税,这是能促进婚姻和生育。”
女性地位趋高 心态转变致使结婚率下降
2015年30至34岁女性不结婚比例比1990年提高10倍左右
同时,专家认为,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选择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的比例在上升,尤其是女性。
综合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前瞻网报道,如果选择放弃一样东西而保持继续幸福的生活,那么崔舒心(化名)会放弃婚姻。这位29岁的女士在北京的一家全球性公关公司担任董事,她不想在不久之后与男友结婚,不像她的母亲,在20岁就结婚了。
“我想专注于职业,”崔舒心说,并补充说她正在写她的第三本书。“在建立一个家庭之前,你必须首先安顿好自己的生活。”
崔舒心并不是唯一这样想的人。结婚率下降这种趋势在发达经济体中已经很普遍,对中国影响则严重得多——要减缓人口老龄化和推动与家庭有关的购买消费行为,结婚率的高低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婚姻的下降,部分原因是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但最主要是由于中国女性的心态转变。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转化为越来越多的机会,女性不再将婚姻视为安全之路。他们延长了教育和职业生涯。而早在2007年,27岁的未婚女性就被称为“剩女”。
原新透露,据他了解,在2015年,中国30岁至34岁女性不结婚比例在6%左右,比1990年左右的数字提高了10倍左右。原新表示:“中国社会对于不同生活方式肯定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合伙人。”
政府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婚人数下降67%至1140万人,这是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降。与此同时,自2012年以来,离婚率连续上升,2016年增长8%至416亿。
石智雷认为,这背后反映出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女性地位高的地方,结婚率会低,而离婚率会高。中国结婚地域差距就反映了这一点。同时不同的国家结婚率和离婚率差异大,也与文化有关系。”
香港社会学家桑迪也表示,离婚率飙升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所改变。
“女性现在不愿意容忍不幸的婚姻,”桑迪说。“她们更独立,更具财务能力,如果事情出错,她们可以选择退出。”
有房才有婚 城镇化进程加速或是推手
在经济方面,结婚率下降增加了支出的不确定性
城镇化带来的压力同样是导致结婚率下降的一大原因。
综合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前瞻网报道,从1990年到2010年,超过25亿人从农村迁移到中国的城市。 这次大规模的移民对中国千禧一代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岁出头的中国千禧一代现在居住在城市的几率是30年前的三倍。 在英国同一时期,年轻人的城市生活水平仅上升了三个百分点。
考虑到中国房价暴涨,他们的婚姻前景进一步复杂化。买房是一个长期以来的传统,即一个男性必须能够提供房子和汽车才能结婚——这并非易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教授Yu Jia认为,经济负担意味着男人在攒够钱之前不会结婚,导致“剩男”越来越多。
“我结婚的人必须比我赚更多的钱,因为我不希望我的丈夫拖累我的生活,”在北京一家全球性律师事务所工作的27岁女性Allen Yang表示。“如果我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我不介意保持单身。”
所有这些都使中国难以化解它的人口计时炸弹:到2050年,1/3的中国人预计会超过60岁。
原新说,在经济方面,结婚率下降增加了支出的不确定性。有争议的是,单身人士在家用电器和家庭相关服务上花费少于已婚家庭,促使企业销售冰箱和电饭煲等便宜和小巧的产品,及建造较小的公寓。
“所有这些都可以让人们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过上舒适的生活,”咨询公司Mintel的高级生活方式分析师Alina Ma说。“这意味着他们在单身状态下会保持更长时间。”
此外,还有专家认为,结婚率降低与经济发展也有间接关系。中国人均GDP将接近1万美元,将逐步进入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行列。
数据显示,中国千禧一代占据了绝大多数人口,尤其是生育期人口。但千禧一代对婚姻或生孩子的兴趣不大,虽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生育率的下降还没那么明显,但婚姻和抚养子女倾向于增加家庭支出,让许多人选择不再结婚生子。
社会应尊重多元化选择 但政府层面需关注
离婚率增加也与社会舆论环境以及个人观念更多元开放有关
面对逐年下降的结婚人数,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应多尊重多元化、个性化的个人选择,予以年轻人更多选择空间。
综合大陆央视、北京《人民日报》、中新网报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80后”“90后”跟“60后”“70后”明显不同。“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增长,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外面社会的变化,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对他们而言,结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他认为对于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改变,人们应当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应对推迟结婚、事实婚姻、不婚等给予更多宽容。
然而,相比5年前,结婚人数下降1265万,这一变化仍值得政府层面关注。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较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凸显中国老龄化加速的现状。结婚率和出生率的走低势必进一步加深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专家建议,针对二者的紧密联系,国家应当重视该问题,认真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比如,可以适当延长婚假、产假,倡导人们平衡家庭和工作,从而促进结婚生育。此外,政府也应推出家庭友好的公共政策,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财政政策,降低家庭的税务负担;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优秀青年,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难以在年轻时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因此稳定房价、为大家庭提供廉租房等措施将能缓解部分压力。
中国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粗离婚率为28‰。相比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090‰,13年来,粗离婚率逐年攀升。
专家看来,离婚率增加也与社会舆论环境以及个人观念更多元开放有关。“以前一个人提到离婚,周围的人会对此议论纷纷,对离婚当事人形成一定压力,如今,社会环境多元开放,公众对离婚及结婚的决定也变得更加容易,选择也不如以往慎重。”
对此,有观点分析,在更开放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做出婚姻和离婚的决定不能轻率随意,但也应该尊重个人离婚自由。
专家表示,一门婚姻若压抑个人情感或者让当事人不满意,离婚后,可能对个人感情和发展更有益。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结合现实情况看,恋爱市场一直是人满为患,但是结婚市场却日益萧条,这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棘手社会问题。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想结婚呢?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1近年来,人口问题一再被提及,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备受关注。想要克服老龄化的影响,自然需要从生育率着手。在低生育率的背后,又牵扯着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等相关问题。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结婚现状确实令人堪忧。10月29日,民政部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894万对。相当于较2020年同期减少了080万对,同比减少01%。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我们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高达1245万对,减少175%。此外,要知道,2020年我国的结婚人数创下了17年来的新低,可就在此情况下,今年结婚人数依旧出现了下降。
再看看近些年的情况,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4年降到13067万对,2015年降至12247万对,2016年减少至11428万对,2017年减少至10631万对。2018年继续保持在1000万对以上,但到2019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降至9471万对。2020年更是夸张,直接下跌到了8131万对。
显然,目前我国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还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结婚人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对出生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客观原因。
为什么结婚人数不断减少?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如今适婚的人群总量在减少,这也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有关。如今90后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走低,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0万人,1992年下降到21126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大关,到1998年跌破2000万大关。按照这个基数来看,未来几年结婚人数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如今,平均结婚年龄线越来越高,晚婚甚至不婚者越来越多。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表示不确定。
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也就相当于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到了4392%,比男性多出1929%。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比如读了硕士、博士,结婚普遍较晚。就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之所以女性比较多,也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男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女性都以结婚生子作为己任,男性方面也讲究“三十而立”,以及“孝文化”与“家族文化”。如今传统婚恋观也在时代的变迁下改变。新兴思潮的涌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公平性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婚姻,审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人自然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了。这也造成了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都更愿意选择单身。
当然,思想国人再怎么转变,多少都会有家族情怀。但是由于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住房、交通、消费等等都面临巨大压力。更多的人并非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或者结不起婚。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经济压力等因素,劝退了很多人的结婚意愿。尤其是男性,车、房、彩礼成为了结婚必备新“三大件”。即使是在小城市,最起码在结婚上都要花费上百万,结婚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如今结婚人数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人们的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想要促进生育,还是必须得从婚恋方面入手。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2最近,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公布了关于我国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其主要信息来自于国内民政系统以及国家医疗保障系统。
我国国内婚姻登记率连续走低这件事,从身边越来越多适龄青年未婚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沿袭千百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在世俗面前,正在走向边缘。
官方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次自2013年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结婚率下跌。而且这个数字也创下了自2003年8114万对以后的17年历史新低。
为什么大家对于结婚这件事,不感兴趣了?
自人类诞生至今,历史车轮的前进一直伴随的就是两个主线任务“生下来”和“活下去”。
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之前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但却忽略了家庭这个个体单元才是组成国家机器的零件,家庭如若崩溃,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而抛出所有外因背后,结婚率走低的必然结果就是出生率的降低,而随之高涨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拉响了警报。
在前不久对于90后的收入调研也反馈,不少90后在适婚年龄都是“负债生活”的,自己都难以养活,更何况是2个人,甚至3个人。
而导致90后负债的最大根源就在于“房价”,所以之前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和拆婚药”。
在水涨船高的结婚成本面前,即使看似坚不可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脆弱了。结婚前,双方老人见面,有多少因为彩礼和房子的事情拆散了鸳鸯。
先说彩礼,虽说国家现在出台了政策,对于“天价彩礼”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区的彩礼还是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再加上酒席等一系列费用,这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但是,对于房价来说,这些付出又是杯水车薪。就目前各个城市的房价来看,百平米的房子就要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在农村结婚,女方也要求在城市有房,有的甚至会要求在房产证上署上双方的姓名,这人人都往城市跑,房价自然就是水涨船高。
所以,结一次婚,可能是耗尽了一家人半辈子的积蓄,按照普通工薪家庭的收入,这一门亲事,可能要在孩子15岁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了。
抛去物质方面,就目前中国适龄青年对于婚姻的态度来说,更多的人对于婚姻持中立态度,这婚可结可不结,自己过得也不错,这种想法无疑是加剧了结婚率持续走低的现状。
过去结婚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现在结婚倒像是把城门打开了,你看了周围人结婚,自己反而不那么想进城了。
但无论如何,人类总在进化,繁衍一直在持续,在国家出台的促婚政策也可以看出,未来结婚的压力会越来越小。如果没有了彩礼、没有房贷,你愿意结婚吗?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显示,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已连续7年下降,去年结婚登记人数创17年来新低。不过,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2020年,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人数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不过,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从省份来看,离婚率最高的省份是天津,最低的省份是西藏。
国民的结婚数字和生育数字,一直都是两项重要的社会数据,因为这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国运强盛。最近有关部门公开了一组数据,成为继三胎话题之后的新的讨论热点。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已经连续七年一路下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结婚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婚姻家事律师,赵律师帮大家分析一下,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生育妇女的数量在逐步减少。前些年,70后和80后妇女是生育主力,但是现在70后已经全部迈过40岁门槛,80后已经全部迈过30岁门槛,现在的育龄妇女主力军是90后和00后,可是这部分女性的数量,相比70后和80后,已经大幅度减少。简单说,就算想多生,也没有那么多适龄女性来生。
第二个原因,生活压力成本逐步增大。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国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衣食住行各项成本一直在攀升,尤其是安居乐业的住房成本更是居高不下,为了应付高成本生活,很多年轻人的结婚年龄被迫不断推迟,原来普遍的20左右步入婚姻,现在就算30多岁还没结婚,在众人眼中也变成了平常事。
第三个原因,传统观念受到了现代观念的严重冲击,年轻人的婚姻观念逐渐淡泊。首先男性的传宗接代意识逐步淡漠,原来社会推崇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已经难以让年轻人信服和接受。其次,随着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逐步提升,广大女性普遍进入社会赚钱养活自己,不再依附于男性。于是,男性觉得结不结婚无所谓,女性觉得结不结婚不重要,导致婚姻从原来的生活必须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导致青年男女对结婚的愿望逐年降低。
第四个原因,因为广大农村的男多女少问题,导致结婚彩礼一直是居高不下,水涨船高,有些男性付不起高额彩礼,只能推迟结婚的计划。
第五个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福利的完善和到位,尤其是大城市养老项目服务工程的逐步推进,“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对于有些新潮的年轻人想法,既然没有儿子将来也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那貌似结婚也变成了多余。
第六个原因,离婚率的逐年攀升,让还没有步入婚姻的人越来越多的看到了婚姻的真相和纠结,导致了他们的恐婚心理,为了避免自己也落入婚姻的围城,于是他们选择谨小慎微的先观察,不急着结婚。
最后,结合现实情况看,恋爱市场一直是人满为患,但是结婚市场却日益萧条,这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棘手社会问题。结婚年龄一再推迟,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现状必然会推动国家在生育补贴,教育补贴,住房改善上逐步为大家创造新的福利,创造新的条件,从而为广大年轻人营造出更好的结婚条件。
与结婚率下降呈相反态势是,离婚率逐渐攀升,2019年的离婚率达到了4386%,这与民政局2019年11月份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离婚率4353%的事实相本相符。结婚率低、离婚率高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新生人口的下降。从2016年放开二胎之后,当年新生人口基本达到了预期,之后就逐年下降。据数据,2016年全国新出生人口达1786万人,之后亦开始下降,2017年新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下降了63万人,2018年下降到1523万人,比2017年减少了263万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了58万人,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比2016年下降了352%、1472%和1806%;更为令人关注的是,新出生人口创我国1961年以来新低,往后新出生人口还会否下降,现在还很难说,但大概率事件应会是会继续呈下降态势。
对于结婚率逐年降低的现实,官方给出的原因是:一是适婚人口总数下降。我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这是当前结婚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三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不断推迟,相当一部分适婚人口没有结婚。四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等因素,晚婚乃至不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对于官方给出的这些原因,我大都赞同,但这些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原因应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随着文化水平提高,年轻人婚姻习惯改变,不再愿意早婚早育。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结婚年龄也日益后延。目前大城市不同于中小城市的熟人社会,相对中小城市,年轻人在大城市会更独立。对婚姻的期待率更加下降。加之生活压力更大,生活节奏更快,结婚年龄更晚,保持单身的也会更多。尤其,城市的单身女贵族由于对婚姻期望值过高,独居生活的人口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据民政府局2018年数据,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人,对我国结婚率带来巨大的冲击。
二是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医疗、教育、购房和养老支付越来越大,而且养育一个小孩很不容易,多生就意味着多付出。据有关机构测算,在一、二线大城市1个小孩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大约需要投入200万元,在三、四线城市大约需要150万元左右,在五、六线小城市最少不会低于100万元,而且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还要结婚生子、买房等还需投入一大笔钱,这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这无疑导致了一些大城市的年轻人一想到这些,不仅不敢生二胎,还有很多年轻人对婚姻产生了较强的恐惧感,怕婚、拒婚、抗婚等不在少数。加之,年轻人生育观念变化及政府养老保障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结婚生子,也不愿多生小孩,甚至有很多人根本不愿生育;从媒体披露的年轻人离婚率越来越高、单身人口越来越多就能说明问题。
三是婚姻的负担太重,让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农村年轻人不堪重负。现在年轻人结婚攀比较强、要求相当高,在城里结婚首先必须有房有车,还有结婚时女方需要的一些金银首饰,让不少工薪阶层的家庭收入都会被掏空;不仅城里如此,农村青年的婚姻也要求相当高,现在不少乡下男青年找对象,不少女方要求男方必然在县城里买房,还要买车,仅这两项就让很多农村青年人吃不消,对婚姻望而却步了。虽然现在农村一部分的光棍可能因自身身体原因,但绝大部分是经济原因造成的。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2019年我国人口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比女性多出3049万人,这些男性光棍大都集中在经济落后或收入低的农村地区,基本很难找到结婚对象。这也是导致结婚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针对结婚率持续走低现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民政部和各级民政部门将完善相关社会政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积极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同时,也希望社会各方共同关心关注适婚人群的婚姻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的适龄人群走进婚姻、建立家庭,扭转结婚率持续走低现状。
有个事实,结婚生育这块在走日本的老路。
起初日本结婚男生不需要太高的条件,生育率也高。后来女生开始对男生提更好的要求,结婚生子开始变难。再后来更加恶劣,只有舔狗才能结的了婚。
中国现在就在第二档向第三档的过渡,北京的生育率已经低于1了,平均下来一个女人生不到一个孩子。
这就是社会的进程。
“彩礼”两个字,从来没有离开过公众视线,最近这段时间,各地更是掀起了“抵制彩礼”的风气。
各地倡议抵制高价彩礼
彩礼并非“原罪”
结婚率崩溃怎么破?
各地纷纷使出大招:限制高价彩礼。
甘肃定西对彩礼“限高”,要求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婚事酒席不超过20桌等。
江苏沭阳县举办“沭阳小大姐”新时代文明婚恋倡导活动,倡议未婚女青年拒绝高价彩礼。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更是邀请了30名适龄未婚女青年,集体签订“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
一时之间,抵制高价彩礼,成为各地挽救结婚率的万能钥匙。
高价彩礼问题由来已久,对彩礼进行“限高”是积极的、毋庸置疑的。
但江西省让30岁未婚女青年站在台上示众画押,就有点儿黔驴技穷的味道了。
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承诺书,女孩子自己签了,父母那边死活不同意,高价彩礼继续横行,治标不治本。
限制高价彩礼是没有问题的,但结婚率崩溃的根源,真的是彩礼吗?
当前,我国没有结婚的适龄青年分两种:一是自己不想结婚,二是自己没能力结婚。
不想结婚的人,你就算不要彩礼,他也不会步入婚姻。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想结婚,但没能力结的人。
农村结婚消费高
这个“能力”指的就是金钱方面,买房买车、三金、彩礼等,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但是他们没有钱。
婚姻本质是个经济行为,现在各地全力压降彩礼,女方家庭肯定就会放弃没钱的“穷男人”,寻找那些有支付彩礼能力的男性,底层男性依旧娶不到老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人口有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
这意味着,多出来的3237万男性,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婚姻挤压,甚至找不到媳妇打光棍。
因此,把彩礼推出来,解决婚姻率低的难题,只会打桩不打稳。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农村结婚消费需求,逐渐向城镇生活标准靠近。
以前农村结婚,盖个房翻新一下就行了,但如今在城市买房、买车,已经是对男方最基本的要求了,“物质化”的思想观念,将高价彩礼与“有面子”挂钩。
再加上,乡村社会的圈子文化浓厚,极易受到攀比、从众心理的影响。
农村的女方家庭索要高额彩礼,更多考量的是“别人家都要这么多,我为什么不要”。
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某个女方家庭,索要低于或高于普遍标准的彩礼,会被村民议论“坏了规矩”而受到埋怨、排挤。
高价彩礼并非一夜之间出现,对其的治理也难以一蹴而就,婚恋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更不是一个女孩签了承诺书,就能遏制的。
女孩攒嫁妆
婚姻的算计
彩礼的争议,让婚姻成为一种算计,把男女结合,看作一种经济交易。
但如果在这段经济关系中,只说彩礼不论嫁妆,那就是耍流氓了。
从知乎上1888万彩礼事件,到四川19岁女孩家人收30万彩礼的新闻,都出现了反转、炒作的字眼。
这些夸张的细节,直接戳中了大众对于彩礼话题的敏感点,彩礼愈加面目全非。
与之相对,是嫁妆在舆论口的“失声”。
近些年,因为嫁妆少,引发婆媳矛盾、夫妻吵架甚至离婚的不在少数。
此前,95后女孩小王从小家庭离异,大学时交了一个男友,本该谈婚论嫁,却因嫁妆不够,和男方家人谈崩,被迫分手。
2011年以来,闽南泉州频频出现“百万黄金新娘”、“天价嫁妆”的新闻,“晋江新娘”在网络上也成为专有名字,坊间戏言“抢银行不如娶晋江新娘”。
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说到,所有的聘礼,除了送给女方亲属的一部分外,这些聘礼都将作为女儿的嫁妆送还给男家,而其中还由女方父母增添了一份相当于聘礼的财物。
究竟女方的父母增添多少嫁妆,是较难估计的,但按照一般能接受的规则来说,增添的财物如果抵不上聘礼,那就是丢脸的事,女儿在夫家的地位也将是尴尬的。
足以可见,中国传统社会下,嫁妆的多少,可以确立女性作为妻子的家庭地位。
但总是有种误区,很多男性认为彩礼是给女方的,嫁妆还是女方自己的,失衡的金钱付出,非常不公平。
事实上,嫁妆虽然被视为女方的“私房钱”,但随着社会发展,为了维系父系家庭的稳定和延续,妇女的私财已经作为家产,资助夫家生产生活。
也就是说,女方的嫁妆,名义上是她自己的,但最终的用处,实际还是放在了家庭上。
费孝通在描述江村家产时指出,“嫁妆虽然被认为是妇女私房,但可与丈夫和儿女共享,它也是这个家的家产,遇到必要时,可以抵押出去来接济家的困难”。
浙江一女方嫁妆
这说明,其他家庭成员可以共享女方的嫁妆,尤其是在家庭遇到急事和危机时要拿出来。
《红楼梦》里,贾家走下坡路后,就是靠王熙凤典当自己的嫁妆,来维持生计的。
因此,如果只是把彩礼和嫁妆的多少,视作男女双方的对立,是过于简单粗暴的。
江西省让30名未婚女青年,站在台上签订承诺书,那福建泉州,是不是也要30名未婚男青年,签订“抵制高价嫁妆承诺书”呢?
非要搞二元对立,很没有意思。
现实大多数情况下,彩礼和嫁妆,其实都变成了夫妻的共有财产,用于小家庭的生活开支。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单身群体日益扩大。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1近日,“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登上热搜。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首次呈现为个位数,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也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此外,统计年鉴还显示,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2020年创17年来新低。在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309%。
出生率低、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男女比例失衡与低生育率有直接的关系吗?婚姻制度是否发生了新变化?11月25日,时代财经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人口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
陈卫指出,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流动人口加速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都会显著促进结婚率、出生率的下降。“全世界范围初婚年龄都在推迟,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对于结婚率、出生率下降的影响,陈卫表示,这会进一步加重少子老龄化。在陈卫看来,与结婚率下降相伴随的是未婚同居人数不断增长,与出生率下降相伴随的是人工流产率的居高不下。
陈卫进一步解释道,在西方婚姻与生育之间是弱关系,而在中国则是强关系。西方国家同居,即非婚生育成为整体生育的重要、甚至主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是源于对非婚同居和婚外生育给予承认和保护,并尝试像法律婚姻一样将其制度化。他建议中国也可考虑将稳定的同居关系或事实婚姻给予法律保护,以利于生儿育女。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2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单身群体日益扩大。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这也创下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2020年结婚人数下降了395%,接近四成。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2013年也是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而到2020年,初婚人数为12286万人,7年下降485%,接近一半。比结婚对数降幅多了9个百分点。
为何初婚人数降幅这么大?适婚年龄人口下降是一个因素,但并非全部。1986~1990年这5年出生人口都超过了2300万,尤其是1987年更是创下自1972年后人口出生的最高峰——2508万人,1988年有2445万人。此外,1985年也接近2200万人。这部分群体进入25、26岁的结婚阶段时,对应的主要是2010年到2015年的初婚群体。
从2009年到2015年,我国初婚人数均超过2100万人,其中,2010年到2014年这5年都超过2200万人,2013年创下了238596万人的最高峰,对应的恰恰是1987年这一人口出生高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虽然年出生人口不断走低,但一直到1997年,我国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000万。1994年出生人口比1987年下降164%,但降幅远小于从2013到2020初婚人数的降幅。这说明,当前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群体,未婚比例很高。
因此,初婚人数下降近半,除了适婚人群总量减少外,还有其他更突出的原因。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90后”一代独生子女多,即使出生在农村的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即使到了法定的男22、女20的结婚年龄,不少人还是学生身份。没有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大部分人也外出打工谋生,这种状态也影响了婚育。
比如,很多人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此外,大城市化、经济压力以及婚恋观念变化,也使得结婚年龄不断推迟,晚婚甚至不婚的人越来越多。
董玉整分析,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住房、交通、消费等压力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都会有实际影响。
尤其从个体来看,“90后”生活条件更优越,接受教育时间更长,生活方式更多样。他们对自己未来构想的自主性,相对于父母辈会显得更加强烈。婚育年龄延迟拉长,个体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甚至还有人认为结婚生子在客观上、现实上会影响事业发展和生活品位,推迟结婚生育便成了一个现实的决策。总之,适婚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处于未婚状态,其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董玉整说。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3最近,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公布了关于我国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其主要信息来自于国内民政系统以及国家医疗保障系统。
我国国内婚姻登记率连续走低这件事,从身边越来越多适龄青年未婚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沿袭千百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在世俗面前,正在走向边缘。
官方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次自2013年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结婚率下跌。而且这个数字也创下了自2003年8114万对以后的17年历史新低。
为什么大家对于结婚这件事,不感兴趣了?
自人类诞生至今,历史车轮的前进一直伴随的就是两个主线任务“生下来”和“活下去”。
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之前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但却忽略了家庭这个个体单元才是组成国家机器的零件,家庭如若崩溃,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而抛出所有外因背后,结婚率走低的必然结果就是出生率的降低,而随之高涨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拉响了警报。
在前不久对于90后的收入调研也反馈,不少90后在适婚年龄都是“负债生活”的,自己都难以养活,更何况是2个人,甚至3个人。
而导致90后负债的最大根源就在于“房价”,所以之前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和拆婚药”。
在水涨船高的结婚成本面前,即使看似坚不可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脆弱了。结婚前,双方老人见面,有多少因为彩礼和房子的事情拆散了鸳鸯。
先说彩礼,虽说国家现在出台了政策,对于“天价彩礼”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区的彩礼还是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再加上酒席等一系列费用,这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但是,对于房价来说,这些付出又是杯水车薪。就目前各个城市的房价来看,百平米的房子就要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在农村结婚,女方也要求在城市有房,有的甚至会要求在房产证上署上双方的姓名,这人人都往城市跑,房价自然就是水涨船高。
所以,结一次婚,可能是耗尽了一家人半辈子的积蓄,按照普通工薪家庭的收入,这一门亲事,可能要在孩子15岁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了。
抛去物质方面,就目前中国适龄青年对于婚姻的态度来说,更多的人对于婚姻持中立态度,这婚可结可不结,自己过得也不错,这种想法无疑是加剧了结婚率持续走低的现状。
过去结婚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现在结婚倒像是把城门打开了,你看了周围人结婚,自己反而不那么想进城了。
但无论如何,人类总在进化,繁衍一直在持续,在国家出台的促婚政策也可以看出,未来结婚的压力会越来越小。如果没有了彩礼、没有房贷,你愿意结婚吗?
法律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其实是专家研究用的粗结婚率和粗离婚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结婚/离婚人数与同期年中人口数之比。这两个指标的分母都是总人口,包含了大量不在适婚年龄的人口,对婚姻状态变化的描绘也是粗线条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结婚了,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人们的教育、就业、结婚、生育等社会化行为相应延后了。进一步讲,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历越高在校时间就越长,这不仅推迟了就业平均年龄,也推迟结婚平均年龄。再加上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成本高于农村,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很多青年为了个人发展选择推迟结婚。可以说,结婚率下降既是个人自由选择,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世界性普遍现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婚恋服务行业相关公司:花嫁丽舍(8335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登记结婚人数、婚姻态度、恐婚原因、理想婚姻状态、育儿成本
中国登记结婚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婚群体趋于增大
根据民政部统计年报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依法登记结婚的人数从2014年的130674万对下降至2020年的91310万对,表明我国结婚的人数愈来愈少,不婚群体规模趋于庞大。
恐婚,不婚群体对婚姻的主要态度
根据iResearch对不婚群体的定量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不婚群体对于婚姻主要存在一种恐惧心理,对婚姻感到恐惧的不婚群体占比为36%。
对于婚姻这一未知事物来说,他们心怀恐惧,尤其是当社会上出现层出不穷的社会婚姻不幸话题及新闻。
现代不婚群体恐婚的原因何在
——恐婚三大原因:约束、感情和育儿问题
在恐婚原因调查Top5可以归结为三大恐惧:婚后约束问题、感情问题和育儿问题。
在被调查的不婚群体中,分别有约44%(平均值)、56%和42%的人认为感情问题,婚后约束问题和育儿问题是他们恐婚的主要原因。
——“少些约束”为不婚主义两性理想的结婚状态之一
其中,Top1恐婚原因为对家庭琐事的恐惧,即对婚后约束的恐惧。然而,在不婚群体中,分别有36%的男性和40%的女性认为没有过多的约束是理想的结婚状态之一,家庭琐事的约束对于他们来说,或许会在长期成为婚后矛盾的爆发点。
——心理健康问题浮现于恐婚问题
其次就是感情问题,感情问题避无可避,个体之间差异巨大。但恐婚理由中的两项“担心另一半出轨/不忠/家暴”和“无法处理好亲密关系”或可通过心理辅导等精神卫生手段介入来改变,也暴露了我国精神卫生事业领域仍需发展的问题。合适和专业的引导和接入或可在群众出现早期婚姻或感情心理问题或障碍的时候,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对于自身亲密关系处理的焦虑和治疗某些情感障碍。
——育儿成本大
从育儿成本的问题来看,在2017年的一项调研报告中就提到中国育儿成本占中国家庭平均收入将近50%,育儿成本较大。对于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来说,婚后生育问题需要较优先考虑到的问题就是房子,而房子在现代生活中也被戏称为“奢侈品”。
根据泽平宏观对人民银行的房贷收入比数据结果来看,中国房贷收入比从2004年的1620%跃至2018年的4760%,数值逼近50%。
但从买房育儿方面来看,压力已然较大,如若算上育儿所需的生活品、教育、玩乐等费用,育儿成本是否将比我们预想中还要大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政府也已出台多项政策为育儿压力减负,尤其是近期热度较高的“双减政策”。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婚庆产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