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的诗句饮料的诗句是什么

饮料的诗句饮料的诗句是什么,第1张

_guǎ古同“剐”。

笔画数:5;部首:冂;笔顺编号:25525笔画顺序:竖折折竖折

详解

再zài数省。

“_”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

本义:第二次)同本义〖anothertime〗再,一举而二也。

《说文》。

按,_者,加也。

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

《周礼·司刺》樊缨十有再就。

《周礼·巾车》酒肉之赐弗再拜。

《礼记·玉藻》过言不再。

《礼记·儒行》。

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庄公十年》再战而烧夷陵。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敌枪再击。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再则曰老大帝国。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又如:再录一堂;再速;再二;再之;再眠两次〖twotimes;doubly;twice〗女工再税。

《盐铁论·本议》击赵者再。

宋·苏洵《六国论》日再食。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再夺门。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至再三。

清·方苞《狱中杂记》再zài副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again;afresh;onceagain〗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

叶紫《星》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聘;再阐重,重新〖anew〗勿复再言。

《汉书·李广苏建传》再火令药用。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再眺山下。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寰再上疏。

《明史》又如:再计;再审更,更加〖oncemore〗

表示程度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

茅盾《雷雨前》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另,另外〖another〗。

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

《红楼梦》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inanycase〗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

《赶车传》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but;yet〗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

《红楼梦》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

《全唐文纪事》再拜zàibài〖doobeisanceagain〗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史记·项羽本纪》墨子起,再拜。

《墨子·公输》再拜大将军足下。

《史记·项羽本纪》公子再拜。

《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再拜曰。

再版zàibǎn〖secondedition〗指书刊第二次出版;有时也指第二次印刷再不zàibù〖orelse〗要不;要不然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再不就赶不上了再次zàicì〖oncemore;onceagain〗∶再一次〖asecondtime〗∶第二次再度zàidù〖oncemore;onceagain〗再次;又一次决不允许历史的悲剧再度重演!再犯zàifàn〖repeatanoffense〗∶再次犯罪〖habitualcriminal〗∶再次犯罪的人再分zàifēn〖solongas〗[方言]∶但凡;要是再分是个明白点儿的,不可能上那么大的当再会zàihuì〖good-bye〗再见再婚zàihūn〖remarry〗再次结婚再嫁zàijià〖remarry〗〖妇女〗再次嫁人再见zàijiàn〖good-bye;good-by〗分别时最后说的话再醮zàijiào〖remarry〗再次结婚。

古代男女婚嫁时,父母为他们举行酌酒祭神的仪式叫“醮”。

后专指妇女再嫁初娶管氏,再醮钱氏。

程祖庆《吴郡金石目·宋故通判赵公圹志》再接再厉zàijiē-zàilì〖makepersistentefforts;continuetoexertoneself〗坚持不懈,毫不松劲,不断前进再接再厉,夺取更大胜利再起zàiqǐ〖resurgence〗重新起用;重新恢复地位东山再起再迁zàiqiān〖bepromotedagain〗再提升。

古代升降官职都称为“迁”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再三zàisān〖overandoveragain〗一次又一次;多次再三强调再三再四zàisān-zàisì〖repeatedly;timeandagain〗反复多次我哥哥向老监察再三再四保证道:今年如让野猪抢去一个包谷,我拿命来赔再审zàishěn〖review〗∶对已经审查过的重新审查〖retrial〗∶对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重新审理再生zàishēng〖regeneration〗∶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或截除后重新生长〖revive〗∶死而复活〖regenerate〗∶加工废旧物品,使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产品再生橡胶再生产zàishēngchǎn〖reproduction〗以简单重复原规模或扩大规模两种方式增加生产的过程将纯利的百分之三十用于再生产再生父母zàishēngfùmǔ〖one’sgreatbenefactor〗称对自己恩重如同父母或救过自己性命的人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元史·乌古孙泽传》再四zàisì〖againandagain;overandoveragain〗一次又一次再四强之。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再衰三竭zàishuāi-sānjié〖benearingexhaustion〗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再说zàishuō〖besides;what'smore〗∶进一层时间太晚了,现在不去找他了,再说他也不一定在家〖sayagain〗∶而且再说,这些事情是不归法院管的〖holdover;putoffuntilsometimelater〗∶留待以后考虑或处理你的事以后再说吧再现zài西安àn〖reappear〗∶过去的情况再次出现〖bereproduced〗∶重现再育zàiyù〖proliferation〗增生〖现象〗,新的部分、芽或后代的迅速地重复地产生再造zàizào〖givesbanewleaseonlife〗∶再生。

用作感激别人救助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没齿难忘〖rebuild〗∶重建;复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旧唐书·郭子仪传》国家再造,卿力也再则zàizé〖besides;furthermore〗其次;此外;另外他来搞这个工作最适合,一则经验足,再则又掌握了新的技术再者zàizhě〖furthermore〗∶除了前面提列过的以外〖besides〗∶另外;此外这字号里面,你也是个东家,所以我不烦别人,要烦你去。

再者,这份寿礼也与前不同。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再转复zàizhuǎnfù〖transferagain〗再:第二次。

复:又。

第二次又调转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

出处

[①][guǎ][《__》古瓦切,上_,_。

]“_1”的古字。

割肉离骨。

古代的一种酷刑。

子集下冂字部_;康熙笔画:6;页码:页129第09唐_集___古瓦切,音寡。

_文剔人肉,置其骨也。

集_亦作_。

__或作_。

卷四_部编号:2554_,[古瓦切],剔人肉置其骨也。

象形。

_隆骨也。

凡_之_皆从_。

1 文言文起的用法

(1) (形声。

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 同本义 [stand up] 起,能立也。

——《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

——《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

——《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妇亦起大呼。 (4)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

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5) 起床 [get up;get out of bed] 起视四境。——宋· 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

——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起去(指起床);起炕(起床) (7) 产生;发生 [produce;happen;take place]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陈寿《隆中对》 夫齁声起。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又 火起。 起于远近之比例。

——蔡元培《图画》 十日而变已起。——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9) 又如:起骒(驴、马 );起病(生病);起楞(一楞楞高起);起念(产生某种想法) (10) 开始;开端 [start;begin] 项庄拔剑起舞。

——《史记·项羽本纪》 (11) 又 项伯亦拔剑起舞。 语从何起。

——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起末(始末);起票(起码);起为头(开头);起工(动工;开工) (13) 源起;起因于 [cause;origin] 辛苦遭逢起一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14) 又如:起首(发端;原由);起倒(说头;缘由);起本(起因;由来) (15) 治愈;病愈。

亦谓复苏 [cure]。如:起病(庆贺病愈);起死(使病笃者复活);起禾(使禾苗直立复苏) 例:明代医家张景岳,善用熟地,屡起沉疴,人称“张熟地”。

这里的“起”,可不能理解为“长”,它和“起冻疮”里面的“起”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16) 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start] 广起。

——《史记·陈涉世家》 惊起一滩鸥鹭。——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君起以伸其愤。

——张溥《五人墓碑记》 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7) 又如:起车(把货物装车,起程出发);起押(押解上路);起马(骑马动身启程);起征(出征) (18) 起义,起事,闹事 [insurgence;rise in rebellion] 并举而争起。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并起而亡秦族。—— 汉· 贾谊《过秦论上》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王起师于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注:“发也。” 英、霍山师大起。

——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9) 又 起兵不克。 (20) 又如:起点(点兵[出发]);起碇(借指军队开拔);起首(起事) (21) 隆起,凸起,耸立 [protruding] 执图诣寺,有古陵蔚起。

——《聊斋志异·促织》 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峰片片夹起。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2) 又 石块丛起。 (23) 草拟 [draw up] 这讣帖底稿,是那个起的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 使疏松 [loosen] 春锄,起地;夏为锄草。

——《种谷》。石声汉校释:“起,使土疏松。”

(25) 扶持 [help sustain] 世相起也。——《国语》。

韦昭注:“起,扶持也。” (26) 取[证件、书信等] [get] 先在府县起了文书。

——《镜花缘》 (27) 兴建;建造 [build;construct]。如:起屋(建造房屋);起造(建造);起冢(营造坟墓);起楼(造楼) (28) 征收;征召 [levy;collect;call up]。

如:起差(征派);起集(征集);起动(征用) (29) 使死者复活 [bring back to life]。如:起尸(使死人复活);起生(死而复生) (30) 举用 [employ]。

如:起废(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 (31) 启发 [arouse]。如:起予(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指启发他人) (32) 离开;除去 [remove;leave the original position]。

如:起油(除油);起钉子(拔除钉子) (33) 开启,张开 [open]。如:起齿(张唇露齿;开口);起张(张开;掀开) (34) 搬运 [carry]。

如:起驳(起拨。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 (35) 出身 [be born of;e from] 应元起掾吏。

——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1](36) 起冻疮,表示“长了。”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used as a plement after a verb indicating the upward direction] 卷起千堆雪。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文言文中“起”的意思

qǐ①起立;站起。

《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②起身;起床。

《报刘一丈书》:“闻鸡鸣,则起盥栉。”③徒起;隆起。

《促织》:“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④起事;发动。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⑤发生;兴起。

《谭嗣同》:“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探彼二军。”⑥动身;出发。

《公输》:“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⑦开始;起头。

《祭妹文》:“不记语从何起。”⑧起用;任用。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⑨出身。

《汉书·萧何曹参传》:“萧何、曹参皆起刀笔吏。”起复起用衩革职或因故离职的官吏。

3 取名字文言文

名二子说

宋苏洵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嘉祐集》)题解《名二子说》是苏洵写的一篇文章,说明为两个儿子苏轼、素辙取名字的缘由,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与告诫,并介绍了二子的性格。译文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唯独作为扶手的横木,却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参与其中。即使这样,车毁马亡,也不会责难到车轮印上。这车轮印,是能够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

4 “并”的文言文解释 起高人指点

在文言文中,“并”是一个多音词,它既可读“bīng(一声)”;又可读“bìng(四声)”,而且当它的语义环境不同时,其意思也不同。

一、“并”的读音是“bīng(一声)”时

“并”通常充当名词,其不同意思如下:

1、古地名:并州。

2、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例如:宋·沈括《梦溪笔谈》: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二、“并”的读音是“bìng(四声)”时

1、当“并”充当动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本义:并行,并列。例如:《说文》:并,并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并。又如:《仪礼·乡射礼》:并行。再如:《礼记·儒行》:并立则乐。

2) 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例如:苏洵《六国论》:并力西向。又如:《资治通鉴》: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再如:《荀子·儒效》:并一而不二。

3) 兼并;并吞。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初并天下。又如:《资治通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再如:《战国策·中山策》:魏并中山。

4) 具备。例如: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5) 通“屏”,“摒”。排除。例如:《庄子·天运》:至贵,爵国并焉。

6) 相同。例如:嵇康《卜疑集》:行与世异,心与欲并。

2、当“并”充当副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 全,全都。例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又如: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二人并有愧色。再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2) 一起;一齐;同时。例如:《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又如:《资治通鉴》: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3、当“并”充当连词时,其意思如下:

并且,连。例如:《聊斋志异·促织》: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5 文言文起名

方旭 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从》“方出旭旭”。

飞轩 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

出自《文选·刘琨》:“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澄泓 水清而深。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浩然 正大刚直。适用于男孩取名字。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浩学 博学。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 ,枢密直学士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泓涵 水深广,比喻学问渊博。

6 古文 名言名句取名字

诗经取名1、蓁蓁(音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惠然,顺从貌。5、静姝。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

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6、炜彤。

《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

炜:光彩。7、洵美。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

《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8、燕婉。

《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

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 ,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9、如云。

《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邦:国家。媛:美女。

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

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11、灵雨。

《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

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17、佩玉。

《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陶陶:快乐貌。20、佩玖。

《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23、德音。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

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24、子佩。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26、婉兮、婉如。

《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27、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

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28、美清。

《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30、清猗。

《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31、素衣。

《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33、采苓。

《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34、文茵。

《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

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3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36、渥丹。

《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但我觉得“舒窈”是个更好听的名字。《月出》是整本《诗经》中非。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1、石榴(郭沫若) 2、海燕(郑振铎)

3、白鹅(丰子恺) 4、鹤群(江口涣)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写作——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第二单元

5、鲁迅自传(鲁迅)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

7、第一千个球(贝利) 8、少年爱因斯坦(王滨等)

口语交际——自荐担当志愿者 写字——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为本地人物立传

第三单元

9、骆驼寻宝记(陈伯吹) 10、地毯下的尘土(莫德•林赛)

11、巨人和孩子(王尔德) 12、蟋蟀在时报广场(塞尔登)

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接龙 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

第四单元

13、我爱这土地(艾青) 14、乡愁(余光中)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16、纸船(泰戈尔)

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 写作——仿写诗歌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

第五单元

17、苏州园林(叶圣陶) 18、桥梁远景图(茅以升)

19、洲际导弹自述(朱毅麟)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王晓雨)

口语交际——交流科技信息 写作——说明事物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桥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柳宗元) 22、陋室铭(刘禹锡)

23、爱莲说(周敦颐) 24、口技(林嗣环)

25、诗词五首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次北固山下(王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雁门太守行(李贺)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口语交际——给编创人员出点子 写作——编写寓言

写字——常用偏旁及例字的书写训练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范晔) 27、包拯(脱脱)

28、岳飞(毕沅) 29、《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 杨布打狗

30、诗词五首

迢迢牵牛星 渡荆门送别(李白) 春望(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口语交际——讨论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

附录一 名著引读(二) 附录二 语法知识(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24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