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的流程与准备都是大同小异的,在一些细节上可能有所不同,团子就从流程开始详细的介绍一下东北婚礼需要准备以及注意的地方吧!
一、东北结婚流程
2、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3、拜父母,拜来宾,夫妻对拜。
4、男方主婚人讲话(新郎的父亲或母亲)。
5、交杯酒。
6、娘家贵宾代表讲话。
7、交换信物。
8、来宾代表讲话(单位领导)。
9、新郎新娘代表讲话。
10、结束语
二、准备
1、婚礼前天下午,新娘的妹妹去新郎家贴窗花,收礼金。
2、四彩礼:离娘肉,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除离娘肉外,其他走时拿一半。
3、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4、接送亲人员、接亲车队总数为双不走回头路。
三、东北结婚流程之到娘家
1、敲门:新郎敲门喊妈开门、爸开门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
3、求婚: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
四、东北结婚流程之到新郎家
1、认亲:新郎父母站在门口迎接娘家贵宾。
2、新娘改口
3、挂钟:一般由新娘弟弟完成
4、装箱:一般由新娘哥哥完成
5、叠被:一般由双方嫂子完成
6、坐福
团子的其他回答:
一个完整的婚礼流程是怎样的
怎样选择好的新娘化妆师呢
南方姑娘我不知道啥样,但是东北姑娘狠起来比爷们都厉害,还敢闹伴娘,开玩笑,不怕伴娘团把你闹了啊,好好的一场婚礼,因为玩笑在被伴娘弄砸了,不值得。
我大哥结婚的时候为了排场,弄了六个伴郎,六个伴娘,本想着婚礼结束了,大家玩一会儿,促进一下感情,这洞房闹得都干进派出所了,具体就是伴郎的手摸错了地方,女孩抓着不放,看清人以后,就是一顿揍,其余五个一看自己姐们上手了也别闲着,上去不是踹就是挠的,其余五个伴郎吓的愣是没敢动弹。
闹洞房本就不是闹伴娘,是闹新人,新婚之夜“男女无别”,喝多了闹起来就没数了,在古代还闹出过人命,把新郎吊起来,吊死了,现在也就闹闹新郎,新娘都不敢,你说本来是朋友,因为新婚之夜闹的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不值得,什么男女无别,男女必须有别,东北女孩看似张狂,但是心里非常有数,不可以的事情不能做,洞房花烛是好事,别因为“乱”成了坏事。
闹洞房被誉为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之一,有媳妇“戏妇”之说,有人说闹洞房可以称之为“雅”也被人称之为“俗”,是文雅还是俗气就全凭你叫来的是什么人了,我是东北的,我觉得东北的闹洞房还是能让人接受的,传统的咬苹果,咬樱桃,交杯酒,都是最普通的节目,伴娘也就在一旁帮忙准备点东西而已。
在东北,爷们是顶梁柱,那必须得好好祸害一下,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但是东北的姑娘不同,你碰我一下试试,我不灭了你,所以不是东北没有闹伴娘的习俗,而是不敢,这伴娘以后要成了伴郎的妻子,这点事能记他一辈子。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东北人的婚礼是博采的——这话有些不准确,应该说,东北的汉族人的婚礼是博采的。
博采众家之长。
有一个民族,迎亲的青年男女吹着长嘴的笙一样的乐器,在青山绿水之间舞蹈而来。东北人不这样,东北人是要坐车的。自己没有车,租车,租轿车,一长溜的,从街这头排到街那头,以此来纪念古代的轿子。
千年的唢呐还在吹,现代的音响也隆隆地播放,不放秧歌调,放婚礼进行曲,放得次数多了,已经听不出洋味了。
吃福寿面,这似乎该是满人的习俗;穿婚纱,这又该是西风东渐了。满族人入主中原,满族人的习俗也漫延开来,久而久之,汉族人把这些习俗当成了自己的。婚纱,不知道在西方是不是只有白色一种,在我们这里却是已经有红色的了。许多年间,新娘子常穿一种大红的结婚礼服,再戴一脑袋碎花,抹了红脸蛋儿,很像要去扭秧歌。这种打扮已越来越让后来的青年所厌烦,有勇敢的女孩子,敢于穿婚纱,而且是白的。婚纱这东西怪,竟有皮夹克的效果,胖人穿了更胖,瘦人穿了更瘦。
到了婚礼上,双方的家长是都要讲话的。有的家长这一辈子可能是头一回站在麦克风后面,面对着这么多人讲话,紧张,却又兴奋,生怕讲得不透彻,便要多说一些。下面的人正襟危坐听上半天,听出大部分都是一些美好的幸福吉祥的祝福话,祝福小两口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但细一听,其中也有针尖儿对着麦芒儿。男方家长祝愿儿子勤奋体贴,善待妻子,孝敬岳父岳母,女方家长也希望女儿能够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得到男方家长的喜欢,其实这话也是说给对方听的,不外乎双方老人都对这个新成立的家庭是否结实深怀忧虑。台上的人哲学家般满怀忧患,忧患之余也不忘了对所有的来宾表示感谢。当然是应该的,台下每个人都是带着钱来的,再说,在天寒地冻或暑热难耐的季节,大家远远近近赶来,实在都是很不容易的。在一次婚礼上就听有人夸张地说:“我是从加拿大来的。”又有一个人说:“我大清早就往这赶,都冻哆嗦了。”
证婚人是要有的。这是从民国继承下来的惯例。正像梁实秋所说,证婚人“多半是一个机关首长什么的”。除了标点符号,那个由机关首长扮演的证婚人把两张结婚证书一字不落地读上一遍。这是应该的,这证明这对新人的婚姻关系是经过有关部门允许了的。
结婚礼物是要交换的。新郎小心翼翼地从一只小盒子里拿出来,新娘也小心翼翼地从另一只小盒子里拿出来,拿出来的是什么呢?是两个金属的小圈,黄澄澄,或是白亮亮的,彼此套在对方的手指头上。
交杯酒也是要喝的。酒是红的,红色和这喜庆气氛相配。杯粗如碗,杯高如李靖手上托着的塔,两只胳膊套着喝。有人担心:这两大杯酒,还不把新郎新娘喝倒了?定睛看去,新郎新娘只是薄薄地啜上一层,并不全喝。平剧《花为媒》中有两句唱:“饮过合欢酒,拜过喜神娘。”合欢酒就是交杯酒。交杯酒可是有一段历史了,《礼记》就有记载:“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这“合卺”指的就是交杯酒。宋代王得臣《尘史》中有详细说明:“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彩丝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
饮过交杯酒之后,是鞠躬。向双方家长,向证婚人、介绍人,向所有的来宾,一律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凡婚礼,都必得有一个司仪,现在叫主持人。主持人有两种,简单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共入洞房,就可以了。复杂的,就要一面主持着仪式进行,一面插科打诨,幽默调侃,总有许多饶舌,让新人窘,让来宾笑,新郎新娘好像木偶,主持人倒成了主角。主持人恰像国家接班人,是必须好好挑选的,太严肃、太笨的,会把场面弄得沉闷、呆板,太喜剧、太滑稽,又会把场面弄得浅薄、低俗,就像梁实秋说的:“隆则隆矣,重却不重。”
主持人这活也着实不好干。“某先生某**的结婚仪式现在开始。”这话不对。古书上说:“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古时候,婚字中已包含了礼字。这却不妨碍结婚仪式仍可称为婚礼。但结婚仪式却不是从新郎新娘面对许多来宾才开始的。可以那么说,在东北,当新郎到女方家接新娘,从端“聚宝盆”,挂窗帘,一直到坐床,婚礼从那时就开始了。
进行婚礼下一项,新郎新娘父母讲话。这话也不对。台下有人就抬头四下看。按照东北人的习俗,结婚的时候,新娘的母亲是不能到场的。
某先生与某**的结婚仪式现在结束。这话又不对。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婚礼进行下一项,是所有来宾秃鹫般进餐。这时候,新郎穿着一身烫得发板的西装,新娘穿着一身大红的衣裙,顶着一脑袋碎花,开始挨桌敬酒。这一时刻大概是新郎新娘一辈子最团结的时候,他们肩并肩,背靠背,恰似要对付从四面围上来的敌人,向赵钱孙李鞠躬,给周吴郑王敬酒,像做了什么有愧于大家的事。
东北人的婚礼和天下最一致的是闹房。闹房,是许多人热中的。据说,过去是文闹,现在,已上升为武闹了。
还有一项最古老的,那就是婚礼将延伸到婚礼后的第三天。三朝回门,这是婚礼中最人道的。嫁者,给也,养了许多年的女儿,一下子给了人家,做父母的心里总要空落落的。三天回门,女儿领着新姑爷回来看望一下,对老人也是一种安慰。
以后的日子,就是他们自己过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