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灯戏作为花灯戏的一个分支,有着许多自己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它的表演形式、花灯的歌舞、花灯的音乐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云南花灯戏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演出方式遍地撒,也就是演出不择地方。早期的花灯演出曾被称为过街灯、院坝灯、坝坝灯,非常自由随便,演出的班子也容易凑,所以花灯戏班在开始时,被称之为逗凑班。
二是贴近生活。花灯观察与表现生活的角度比起许多大型剧种与生活的距离也要近得多,因此它的内容男女老幼都懂,演唱的技艺也容易学会。在民间有俗语和顺口溜说:
头上梳鬏的会听,脚上糊牛屎的会唱。说我们的事,打我们的卦,唱我们的歌,用我们的帕。
云南花灯戏这种采取近距离对待生活的表现手法,使花灯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它所反映的农村生活和市民生活古朴天真,关注农村及市民生活,体现了花灯观察生活别具慧眼的特点。这一特点适应了人们直率真情的表达。
三是花灯的音乐兼收并蓄了许多民歌小调,形成了许多支派。花灯有史以来就在云南广大汉族及少数民族杂居区广为流行,由于受到各地方言土语、风俗民情、音乐曲调的影响,形成了昆明花灯、玉溪花灯、楚雄花灯、建水花灯等许多支派。
昆明花灯较多地保留了明清小曲,玉溪花灯的本子戏比较多,楚雄花灯吸收了许多民歌小调,建水花灯的音乐和唱词、道白,他们都与当地彝族的民间语言及艺术有关系。另外,花灯的音乐多半是小调,音节规整、轻快、跳跃,有很强的动感,这与花灯剧载歌载舞的特点是一致的。
四是花灯音乐曲调的来源相当广泛。从搜集到的上千首曲调中可以看到,花灯的音乐曲调一部分源于明清小曲,大量的是源于民歌小调,还有的是从云南扬琴、宗教音乐及民族音乐中吸收的。
此外,还有一些是从兄弟省市的剧种中移植的。由于花灯吸收了多种来源的曲调,加上自己特有的演唱习惯、润腔方法,再结合花灯舞蹈、戏剧节奏及云南的方言土语,使花灯音乐具有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特征。
五是云南花灯歌舞表演多。首先是载歌载舞,无论大戏小戏,花灯舞在剧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表演方式。同时,为了很好地表现情节、人物,舞蹈中还有许多从生活中提炼的舞蹈动作。比如《夫妻打鱼》剧中的玉花扇划步、鲤鱼穿江,《乡城亲家》剧中人物何大发的跺蹲乌龙伸腿等。
在云南花灯表演中,歌舞占了很大比重。花灯的“歌”包括唱和打岔两部分,很少说白。“打岔”就是有韵的说白。老灯中很少有不押韵的道白,因此歌和舞就很容易在节奏上统一起来。
除了上述这些特点外,云南花灯的音乐是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之一。
云南花灯音乐的结构短小,多为上下句或四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音乐的节奏鲜明,流动性较强,乐句之间很少有较大的停顿,多从板上起句,在眼上落句。速度一般为中速或小快板,情绪明快、活泼、潇洒,旋律优美。云南花灯音乐的调式多为徵调式和羽调式,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以五声的乐曲为主。
云南花灯的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笛子等,后来又增加了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有的地方还使用了某些少数民族乐器。
云南花灯的剧目也有自己的特点。其剧目大约有200多个,分为花灯歌舞、花灯小戏与花灯大戏3类。较有影响的剧目有《探干妹》、《游春》、《刘成看菜》、《闹渡》等。云南花灯戏演出的许多剧目,都具有朴素单纯、健康明朗的民间艺术特色,充满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花灯戏的传统剧目不多,除去灯夹戏时期移植过来的滇剧剧目,共有两百出左右。其中,花灯歌舞剧目有《十大姐》、《大头宝宝戏柳翠》、《踩连厢》等,花灯小戏剧目如《三星贺寿》、《红回门》等。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大力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还新编了大型花灯戏《依莱汗》等近百个剧目。
云南花灯戏比较有名的代表剧目有《芦花记》、《小二黑结婚》、《金碧坊》、《依莱汗》、《梭椤寨》等,很具有代表性。
《芦花记》又名《鞭打芦花》,是云南花灯戏较早演唱的一个传统剧种,讲述的是孝子闵子骞的故事。闵子骞8岁丧母,后父亲续娶后妻姚氏,并又生下了闵革、闵蒙两个孩子。继母疼爱自己亲生的儿子,对幼小的闵子骞横加虐待,但闵子骞诚实敦厚,毫无怨言。
有一年临近年底,父亲驱牛车外出访友,让3个孩子跟着。闵子骞赶着车,当走到一村庄时,天气骤变,寒风刺骨,子骞战栗不已,手指冻僵,将牛缰绳和牛鞭滑落于地,牛车翻倒在路边的沟地里。
闵子骞的父亲特别生气,以为闵子骞真的像继母所说的那样懒惰,非常生气,拾起牛鞭怒抽闵子骞。不料鞭落处绽露出芦花,芦英纷飞。其父见状,惊奇不已。
这时,饥寒交迫的闵子骞已经晕倒在雪地里,其父撕开子骞的棉衣,见尽是丝絮,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后妻虐待闵子骞,忙脱下自己的衣服裹住子骞。返回家中后,其父举鞭抽打后妻,并当场写下休书。
苏醒过来的小子骞却苦苦哀求父亲不要赶走后母,他诚恳地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意思是休了后母,自己和两个弟弟有可能落入另一个后母的手里,两个弟弟将来也会像自己一样受苦。父亲听了子骞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放弃了休妻之事。继母深受感动,她痛改前非,从此对三个孩子一样看待。
《小二黑结婚》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昆明人民花灯剧团成立后排演的反映新生活的剧目。在当时排演时,在花灯的唱腔、表演方式的革新方面,花灯剧团都做了不少尝试。《小二黑结婚》讲述了发生在解放区的故事。
二诸葛和三仙姑是刘家峡的两个有名的人物。二诸葛叫刘修德,抬脚动手都要论个阴阳八卦、黄道黑道。有一年春旱,好不容易下了点儿雨,二诸葛掐指一算说:“今日不宜栽种。”
结果,错过了播种的好时机。不宜栽种就成了二诸葛的忌讳。三仙姑是于福的老婆,整日装神弄鬼,曾经在下神给金旺爹问病时,趁着空子偷偷告诉女儿:“灶上煮的米烂了。”
不巧恰被金旺爹听见。于是,米烂了便成了三仙姑的忌讳。三仙姑当巫婆足有三十年了。她年轻时风流俊俏,公爹看不惯,赶走那群常来耍贫嘴的小青年,媳妇却一病不起,请了神婆才见好。三仙姑从此便设香案下起神来。小青年照旧往来不断。
30年后,三仙姑已人老珠黄,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绣花鞋、镶边裤拢不住青年的心。虽说家中依旧热闹,但大家的心思却只在她儿女小芹身上,三仙姑不免心生嫉妒。
小芹18岁,乖巧伶俐,比她娘当年还漂亮,而人却十分正经,金旺兄弟都曾讨过没趣。
金旺一家是这儿的一窝虎,横行霸道,抗战时就做了不少坏事。打垮溃兵土匪后,村里没人愿意当干部,胡乱选了金旺做村政委员,兴旺做武委会主任,金旺老婆做妇救会主席。兴旺见小二黑有趣好玩,就提名他为青抗先队长。二诸葛不乐意又无可奈何。从此,金旺兄弟更是无法无天。
小二黑是二诸葛的儿子,在反扫荡时打死过两个敌人,人又长得精神,人见人爱。虽没上过学,跟着爹也读了不少《阴阳宅》之类的书。他聪明伶俐,18岁了,大家还把他当小孩儿逗,常说“不宜栽种”的话。小二黑脸上挂不住,见人就躲,再也不信八卦阴阳了。
小二黑和小芹相好已经两三年了,可二诸葛忌讳多,不同意,硬是为儿子收了个八九岁的童养媳。小二黑却不认账。
金旺兄弟对小芹怀恨在心,故意找茬儿,说小芹勾引小二黑,为此召开斗争会,武委会这边斗小二黑,妇救会那边斗小芹。幸得村长是个明白人,说小二黑是出于真情,谈恋爱不犯法,童养媳不算数,这一场争斗才了结。
斗争会后,小二黑和小芹的事便公开了。三仙姑嫉妒小芹,要真是二人结了婚,她跟小二黑就连句笑话也说不得了。于是急急忙忙为小芹找婆家,终于收了一个退伍军官的礼帖,认为了却了一桩心病。小芹哪里肯依,她说:“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
说完就去找小二黑商量对策。哪知兴旺等人早有预谋,他们从暗地里跳出来,大喊捉奸“拿双”,并把二人捆了起来。小二黑理直气壮,毫不胆怯。
儿子被捕,二诸葛心神不定,又是占卜又是掐算,悔不该小二黑当什么队长,招此大祸。第二天一早,他便赶往区里,路上得知儿子被放,金旺兄弟被捕在押。来到区里,听说上边允许儿子和小芹结婚,便满心不痛快,说乡间七八岁订婚多着哩,请区长恩典恩典,说他俩命相不对,是一辈子的事。可是,这里是民主政府,新社会主张婚姻自主,他二诸葛不同意有啥用?
三仙姑对女儿并不挂心,直到交通员传她,她才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到区上。她满头首饰、浓妆艳抹,惹得一群妇女指指点点,哈哈大笑。而区长竟把她认作前几天跟婆婆生气的年轻媳妇。偏偏又有人讲出了那“米烂了”的故事,三仙姑羞愧难当,恨不得一头碰死。
小芹当众表示不同意她娘操持的那门亲事。区长吩咐三仙姑把所收的彩礼统统退还。三仙姑只得答应。金旺兄弟被押,人人称快。在群众大会上,村民们纷纷检举二人的罪状。区里根据事实,判处二人15年徒刑。大会后,村干部改选,大家再也不敢投坏人的票了。
三仙姑回来后,对着镜子研究一番,也觉得有点不像话,便改换装束,30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了。二诸葛也在老婆孩子的劝说下,放弃旧业。小芹和小二黑终于结了婚,小两口十分和美,邻居们都说是村里的第一对好夫妻。
卧房里,小二黑学唱三仙姑的“前世姻缘由天定”,小芹则学说二诸葛的“恩典恩典,命相不对”。淘气的孩子们去听房,学会了这两句话,就给两位神仙起了新外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金碧坊》是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创作的新编清装历史剧,演绎了神马、碧鸡的传说。在云南古老的传说中,神马、碧鸡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花灯剧《金碧坊》再现了当年老昆明的市井生活,以全新的方式,将金碧坊古老的传说重现在舞台上,且以悬念牢牢抓住观众。
《金碧坊》的故事发生在清康熙年间的1687年。木匠曾石楠立志重建金碧坊,实现民众的心愿,不料横祸飞来,突然成了罪犯。他的表弟潘福来,乘人之危骗取了曾家祖传的图样。知县张廷树心有疑惑,要追查真相,冒着风险为曾石楠做担保使其走出牢狱。知府高志远浮躁轻信,急功近利,委任潘福来当上了重建二坊的主管。还有3个女人搅和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坏的作用。
剧中真与假纠缠在一起,正与邪的明里暗里较量,使剧情波澜起伏,悬念丛生,直至最后才一切水落石出。
《梭椤寨》是由云南省花灯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花灯剧,取材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原型。
改革开放之初,云南文山石洞村的彝族妇女任应珍,经过进城卖菜、开办碾米加工企业和兴建采石场而富裕起来。为了报答乡亲,她宣布在村里实行点电灯、碾米、磨面“三不要钱”。但由于种种原因,时隔不到一年,任应珍破产了,又回到文山农贸市场卖菜了。
2008年初,云南省花灯剧团决定采用这个剧本以后,邀请另一位云南本土剧作家马良华加盟对剧本修改加工。马良华与省花灯剧团团长、编导孙晋昆对这个题材作了深入开掘,把该剧的地点从文山移到弥勒阿细人居住的梭椤寨,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展开剧情。
在剧中,创作人员融入阿细人远祖“有猎物,共分割”的遗训,以及阿吉姆从小是孤儿,靠乡亲们哺育成长的身世,阿吉姆致富不忘众乡亲,在村里实行“三不要钱”以后,从县长到村长层层对她加封的情节,赋予该剧较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剧情的合理性和阿吉姆这个人物的可信性。
剧中主人公阿吉姆以一己之力,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终于难以为继。经过反思,阿吉姆最后跪碑谢罪,她用上级奖励的人民币10万元买来桃核苗,建农村生态园,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总之,云南花灯剧以其突出的地方特色,和唱、念、做、舞中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质朴而不矫揉造作,健美而又粗犷,具有十分浓郁的云南地方民族特色。
作者资料
姓名:陈喆笔名:琼瑶
英文名称:Qiong Yao
生日:1938年4月20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155公分
学历:高中毕业
婚姻状况:已婚
最喜爱的季节:秋季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嗜好:诗词、小说、**
优点:感情细腻,文笔优美,诗词功底深
就职于:作家
籍贯:湖南省衡阳
个人经历琼瑶注音:qióngyáo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中国台湾当代作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心如、凤凰等。湖南衡阳人。她生逢战乱,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16岁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读高中时,先后发表200余篇文章 。1963年自传式长篇小说《窗外》出版,一举成名 。1963 ~ 1985年 ,共创作长篇小说 《幸运草》 、《烟雨濛濛》 、《 几度夕阳红 》、《彩云飞》 、《心有千千结》 、《在水一方》 、《月朦胧 ,鸟朦胧》 、《雁儿在林梢》、《碧云天》、《冰儿》等42部。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她小说的主镟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她小说引人入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是她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因此她的言情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有大量作品被拍成**、电视片。
年历事迹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1942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省,其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回四川 ;
1947举家迁上海,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
1949迁往台湾台北,父亲任教于台北师大历史系,母亲任教于建国中学 ;
1959结婚 ;
1963在《皇冠》杂志刊出小说《窗外》,不久后出单行本,为琼瑶出版的第一本书
1964离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濛濛》,《哑女情深》;
1968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与平鑫涛结婚 ;
1985出版《冰儿》,唯一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 ;
1986推出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
1988首度返回大陆 ;
1990出版《雪珂》,首部历史古装长篇小说 ;
小说生涯当《文学报》记者曹晓鸣采访琼瑶时间"您认为自己是传统女性还是现代女性"时,琼瑶对自己性格的看法:"我想不是传统的,但崇尚东方的智慧""我想我不是传统的,我自幼性格中就有一种叛逆性《窗外》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自传自小我就任性,倔强,我行我素,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三岁看到老',你想我会是传统的吗"记者进一步问:"那是您的性情在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为人处世上您是否尊重和依循传统呢比如您是如何看待女人的幸福的"琼瑶笑着回答道:"如果这样说我就更不传统了,因为我是价值多元论者,女人幸福以她自己的感觉为度,没有统一衡定的标准,不过这种各不相同的感觉都要有一个明智的前提,那就是作为一个女人要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个男人为主的社会里女人的种种不可更变的局限,一味心高志远是不行的对女人来说幸福的含义是双重的,简单说就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情感如婚姻,家庭,生儿育女的满足这两种要求总是发生冲突,双重满足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一定要接受这一事实,坦然处之,才可能走向幸福"记者问:"那么,您是否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女人"琼瑶回答道:"是的,我尽力而为我不过是得到了我想得到并且能得到的东西"琼瑶把"能"字说得特别重,表现出她的自信来记者又问:"那么您是否相信有永恒的爱"琼瑶的回答巧妙而又出乎人意外:"两个人到老都有话说那就是永恒的爱了"记者问:"您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琼瑶认真地思索后回答说:"我觉得自己是个复杂的矛盾体在情绪上我起落较大,时而快活,时而沮丧,时而天真,时而疯狂,说不上有什么原因至于人生态度,总的说来我是个悲观主义者,相信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人生既痛苦又无聊,但在具体的生活中我又留恋着每一阵清风,每一片云彩,为一点小事或喜或悲,当然最终我总是能超脱出来而不陷得太深以致不能自拔"琼瑶显然善于辞令,且还有着一副悦耳的嗓音她随之让人感到她的传统还体现在她与丈夫平鑫涛先生的关系中说起平鑫涛琼瑶反而显得平静,甚至有点从容不迫了,全不似平先生谈起妻子来时那脉脉含情的情态琼瑶说:"婚姻美满很大程度是依赖双方的心智素质水平,尤其是女方,比如平先生总是牵着我鼻子走却又总让我觉得自己赢了,而我非常重视双方精神上的沟通,哪怕写作再紧张,他出版社的业务忙,我们也总是要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交换对各种问题包括对方的看法,不断地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自己若产生分歧,我们不回避也不掩饰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双方是互相依赖,又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琼瑶还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她写作时经常忘了吃饭,全由平鑫涛到时送到面前,所以平鑫涛开玩笑地说:"如不送饭去,琼瑶会饿死在书桌前"琼瑶说,其实平鑫涛要真地不送饭给自己,自己还是会去找东西吃的,依赖往往是对方培养的,真要依赖不到人也就会自寻出路了,难道还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呀琼瑶说完自己爽朗地大笑起来对于自己的作品,当记者谈到有的评论家认为她是在重复自己时,琼瑶并不愿意就此多讨论,只是简单地回答道:"读者被触动的神经往往也是单一的,只要能打动人心,重复怕什么,不能打动人花样再多也没用"琼瑶说她很少去考虑应该写什么,只凭本性,自然的冲动写她告诉记者她写的常常就是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匆匆,太匆匆》中的好孩子就真有其人,她的许多信件至今还保存在他们手中记者问琼瑶今后会不会涉足其他题材领域,琼瑶认为至少目前不会,因为她喜欢她习惯的题材范围,轻车熟路,一往情深
图书封面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确实是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实上,自她的处女作《窗外》在1963年发表后,便奠定了她在爱情小说的重要地位
琼瑶的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则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
《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征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开设的公司任职,此后即是一连串的旧恨新愁的交织最后,霜晓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梦竹仍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这部作品,内容和结构都类似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亦即是情节复杂, 迭起;情感表达方式强烈而夸张;人物关系则因家庭夙怨而纠缠不清;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导致种种终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谜底的揭晓,及战乱,分离和重逢,这一切无疑是通俗剧的"基本元素"
总括而言,在琼瑶的爱情王国,爱情是滋润女性自我并赋与活力的源头没有爱情,女性的自我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事实上,在五四时代,"爱情"这个概念是一种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对中国父权制度的反叛和挑战,但在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则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评为女主角面目苍白的理由;然而,这样一个梦幻世界推到了极致也有其意识形态上的助力,逆转了父权家庭中尊卑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拥有资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唤下,对一无所有的子女,特别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献这亦是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
其他作品《窗外》《幸运草》《六个梦》 《烟雨濛濛》
《菟丝花》《几度夕阳红》 《潮声》《船》
《紫贝壳》《寒烟翠》 《月满西楼》《翦翦风》
《彩云飞》《庭院深深》 《星河》《水灵》
《白狐》《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
《浪花》《碧云天》 《女朋友》《在水一方》
《秋歌》《人在天涯》 《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
《雁儿在林梢》《一颗红豆》 《彩霞满天》《金盏花》
《梦的衣裳》《聚散两依依》 《却上心头》《问斜阳》
《燃烧吧!火鸟》《昨夜之灯》 《匆匆,太匆匆》 《失火的天堂》
《我的故事》 《冰儿》 《剪不断的乡愁》《雪珂》
《望夫崖》《青青河边草》 《梅花烙》《鬼丈夫》
《水云间》《新月格格》 《烟锁重楼》
《还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一阴错阳差 》 《还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二水深火热》
《还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三真相大白》
《苍天有泪之无语问苍天》
《苍天有泪之爱恨千千万》 《苍天有泪之人间有天堂》
《还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一风云再起》 《还珠格格五之二生死相许》
《还珠格格五之三悲喜重重》 《还珠格格五之四浪迹天涯》
《还珠格格五之五红尘作伴》
《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间三之一》 《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间三之二》
《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间三之三》 《又见一帘幽梦》
笔名由来琼瑶出自诗经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作品注释
注释:
琼琚: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非
《木瓜》读解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被《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现代学者一般从朱喜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笔者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瑶(瑶、玖);匪以为报,水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瑶(瑶、玖);我以琼瑶(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读感:"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这诗的立意有关(该成语也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真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挑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仪式。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有这种传统还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这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著悲剧色彩。
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大看重仪式了。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书摘他们走出机场的大门,望着那雨雾蒙蒙的街头。一句话始终在她喉中打转,她终于忍不住,低问著说:"你--找着你的幸福了吗"
图书封面"找著了。"她的心一凛。"那幸运的女孩是谁"
"她有很多的名字:海鸥,叶馨,杨羽裳。"他揽紧她,注视她,正色说:"记得你那支歌吗海鸥没有固定的家,它飞向西,它飞向东,它飞向海角天涯!我现在想问问你,很郑重的问你:海鸥可愿意有个固定的家了"
她的面颊发光,眼睛发亮,轻喊一声,她偎紧了他,一叠声的说:"是的,不再飞了!不再飞了!不再飞了!"
是的,经过了千山万水,经过了惊涛骇浪,日月迁逝,春来暑往,海鸥终于找著了它的方向。
风云天地的结局是
曹志高被无罪释放,而志宏则被判入狱,押送志宏的车缓缓驶离,淑娴高高的举着自己戴着结婚戒指的手,告诉志宏自己会等他回来。巧儿对子明的悉心照料感动了在狱中的子桦,一家人看似就要开始进行平静的生活,志远却带上志高和巧儿坐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说是要解决一件心头大事。这件大事跟唐一一有关,在唐一一的墓前,志高终于向二哥坦诚了往事,志远原谅了志高,也放下了一一,和巧儿终于走到了一起,两人在巴黎街头拍拖,志远终于向巧儿求婚
…八年后,曹关若男商学院的启用仪式,曹家现在已经拥有了数个“下一代”,志宏在监狱中自学了经济学的博士,准备要回公司打理事物。笑琪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带着先生前来道贺,子明在典礼仪式上代表学生发言,却发现了人群中被志远和巧儿带来的子桦,子明不顾一切冲向了子桦,周围响起了掌声。典礼仪式在曹关若男的发言中顺利结束,一家人准备拍一张全家福,若男把站在一边的子桦叫了过来,告诉她,她也是自己的一家人。
是的,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琼瑶的作品:·剪不断的乡愁(散文) ·女朋友 ·冰儿 ·翦翦风 ·却上心头 ·梅花烙 ·燃烧吧火鸟 ·人在天涯 ·雪珂 ·望夫崖 ·昨夜之灯 ·聚散两依依 ·问斜阳 ·新月格格 ·梦的衣裳 ·水灵 ·烟锁重楼 ·六个梦 ·一颗红豆等等1938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陈致平,母亲袁行恕 ;
1942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其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回四川 ;
1947举家迁上海,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
1949迁往台湾台北,父亲任教于师大国文系,母亲任教于建国中学 ;
1959结婚 ;
1963在《皇冠》杂志刊出小说《窗外》,不久后出单行本,为琼瑶出版的第一本书
1964离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蒙蒙》,《哑女情深》;
1968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与平鑫涛结婚 ;
1985出版《冰儿》,唯一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 ;
1986推出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
1988首度返回大陆 ;
1990出版《雪珂》,首部历史古装长篇小说 ;
琼瑶的小说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确实是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实上,自她的处女作《窗外》在1963年发表后,便奠定了她在爱情小说的重要地位
琼瑶的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则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
《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开设的公司任职,此后即是一连串的旧恨新愁的交织最后,霜晓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梦竹仍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这部作品,内容和结构都类似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亦即是情节复杂,高潮迭起;情感表达方式强烈而夸张;人物关系则因家庭夙怨而纠缠不清;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导致种种终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谜底的揭晓,及战乱,分离和重逢,这一切无疑是通俗剧的"基本元素"
总括而言,在琼瑶的爱情王国,爱情是滋润女性自我并赋与活力的源头没有爱情,女性的自我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事实上,在五四时代,"爱情"这个概念是一种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对中国父权制度的反叛和挑战,但在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则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评为女主角面目苍白的理由;然而,这样一个梦幻世界推到了极致也有其意识形态上的助力,逆转了父权家庭中尊卑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拥有资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唤下,对一无所有的子女,特别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献这亦是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
主要作品:
《窗外》《六个梦》 《烟雨蒙蒙》《幸运草》
《菟丝花》《几度夕阳红》 《潮声》《船》
《紫贝壳》《寒烟翠》 《月满西楼》《翦翦风》
《彩云飞》《庭院深深》 《星河》《水灵》
《白狐》《海鸥飞处》 《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
《浪花》《碧云天》 《女朋友》《在水一方》
《秋歌》《人在天涯》 《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
《雁儿在林梢》《一颗红豆》 《彩霞满天》《金盏花》
《梦的衣裳》《聚散两依依》 《却上心头》《问斜阳》
《燃烧吧!火鸟》《匆匆,太匆匆》 《失火的天堂》
2 琼瑶阿姨简介
《望夫崖》《青青河边草》 《梅花烙》《鬼丈夫》
《剪不断的乡愁》 《我的故事》《雪珂》
《水云间》《新月格格》 《烟锁重楼》
《苍天有泪之无语问苍天》
《苍天有泪之爱恨千千万》 《苍天有泪之人间有天堂》
《还珠格格五之一风云再起》 《还珠格格五之二生死相许》
《还珠格格五之三悲喜重重》 《还珠格格五之四浪迹天涯》
《还珠格格五之五红尘作伴》
琼瑶的性格
当《文学报》记者曹晓鸣采访琼瑶时间"您认为自己是传统女性还是现代女性"时,琼瑶对自己性格的看法:
"我想不是传统的,但崇尚东方的智慧"
"我想我不是传统的,我自幼性格中就有一种叛逆性《窗外》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自传自小我就任性,倔强,我行我素,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三岁看到老',你想我会是传统的吗"
记者进一步问:"那是您的性情在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为人处世上您是否尊重和依循传统呢比如您是如何看待女人的幸福的"
琼瑶笑着回答道:
"如果这样说我就更不传统了,因为我是价值多元论者,女人幸福以她自己的感觉为度,没有统一衡定的标准,不过这种各不相同的感觉都要有一个明智的前提,那就是作为一个女人要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个男人为主的社会里女人的种种不可更变的局限,一味心高志远是不行的对女人来说幸福的含义是双重的,简单说就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情感如婚姻,家庭,生儿育女的满足这两种要求总是发生冲突,双重满足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一定要接受这一事实,坦然处之,才可能走向幸福"
记者问:"那么,您是否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女人"
琼瑶回答道:"是的,我尽力而为我不过是得到了我想得到并且能得到的东西"
琼瑶把"能"字说得特别重,表现出她的自信来
记者又问:"那么您是否相信有永恒的爱"
琼瑶的回答巧妙而又出乎人意外:
"两个人到老都有话说那就是永恒的爱了"
记者问:"您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琼瑶认真地思索后回答说:
"我觉得自己是个复杂的矛盾体在情绪上我起落较大,时而快活,时而沮丧,时而天真,时而疯狂,说不上有什么原因至于人生态度,总的说来我是个悲观主义者,相信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人生既痛苦又无聊,但在具体的生活中我又留恋着每一阵清风,每一片云彩,为一点小事或喜或悲,当然最终我总是能超脱出来而不陷得太深以致不能自拔"
琼瑶显然善于辞令,且还有着一副悦耳的嗓音她随之让人感到她的传统还体现在她与丈夫平鑫涛先生的关系中
说起平鑫涛琼瑶反而显得平静,甚至有点从容不迫了,全不似平先生谈起妻子来时那脉脉含情的情态
琼瑶说:
"婚姻美满很大程度是依赖双方的心智素质水平,尤其是女方,比如平先生总是牵着我鼻子走却又总让我觉得自己赢了,而我非常重视双方精神上的沟通,哪怕写作再紧张,他出版社的业务忙,我们也总是要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交换对各种问题包括对方的看法,不断地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自己若产生分歧,我们不回避也不掩饰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双方是互相依赖,又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
琼瑶还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她写作时经常忘了吃饭,全由平鑫涛到时送到面前,所以平鑫涛开玩笑地说:"如不送饭去,琼瑶会饿死在书桌前"
琼瑶说,其实平鑫涛要真地不送饭给自己,自己还是会去找东西吃的,依赖往往是对方培养的,真要依赖不到人也就会自寻出路了,难道还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呀琼瑶说完自己爽朗地大笑起来
对于自己的作品,当记者谈到有的评论家认为她是在重复自己时,琼瑶并不愿意就此多讨论,只是简单地回答道:
"读者被触动的神经往往也是单一的,只要能打动人心,重复怕什么,不能打动人花样再多也没用"
琼瑶说她很少去考虑应该写什么,只凭本性,自然的冲动写她告诉记者她写的常常就是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匆匆,太匆匆》中的好孩子就真有其人,她的许多信件至今还保存在他们手中
记者问琼瑶今后会不会涉足其他题材领域,琼瑶认为至少目前不会,因为她喜欢她习惯的题材范围,轻车熟路,一往情深
3 琼瑶阿姨简介
琼瑶还半开玩笑地说:
"我有时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老长不大,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
当记者问琼瑶是否重视文学界对她作品的评价时,琼瑶耸耸肩漫无边际地说:"评论界的褒贬我并不在乎,我只要读者,越多越好我觉得有这么多的人喜
爱我的作品是作为一个作家的最大成功和幸福,有什么权威的评价能与这带给我的快乐相比呢"
琼瑶还告诉记者两件在大陆上碰到的事:一是她刚到北京不久就收到一件礼物,是一只绒毛玩具狗,送的人没留下名字,一张小纸条上写着:"为了让您喜欢它们,想起时会愉快的"还有是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也不通报姓名,只说了一句:"琼瑶,我们非常非常非常地爱你"就搁了话筒
"我好感动,好感动呀!"
琼瑶说着有些激动,两颊显出了红晕,表现出典型的琼瑶腔
不过喜悦中也有苦恼事
琼瑶告诉记者,她发现大陆有一些冒用她名字的伪劣作品,已确证的有《蛇女》,《喷泉》和《同里百合》
记者看得出她极为在乎这点,很重视自己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琼瑶说这次来大陆除旅游,探亲访友外,另一件重要事情是了解其作品在大陆的出版情况,并希望有关方面能像台湾一样列出她的书目并进行编号
琼瑶的形象
琼瑶自称"生来就不够漂亮",但是在许多见过她的作家记者眼里,却另有说法
1988年,琼瑶第一次返回祖国大陆时,著名**导演史蜀君曾对她有过描述:"电话里,琼瑶说话声音甜美,柔和,与照片上高高发胖的形象似乎难以统一联系她人生中两次痛苦曲折的爱情遭遇,不知何故,我想象琼瑶一定是位老练,持重的富婆形象"
但是当史蜀君真地面对琼瑶时,却又另有说法:
"14日上午10时,我和老搭档辜朗晖走进外观朴实,内部装饰华丽的建国饭店琼瑶坐在前厅咖啡座上,被一群记者包围着我们没有立即打扰她,站在她六七米处,用**的行话说,我们的焦距在她前后慢慢平移进入我视野的琼瑶,细眉细眼,是一个十分十分娇小秀慧的小妇人身高一米五五左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她神情活泼,在她的身上丝毫也找不到一丁点儿昔日的苦难痕迹她本人与照片上大相径庭,但却与她的声音统一起来我傻了半天,心想,这么一个小女人,肚子里怎么会生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后来与她熟了,我打趣地提起这话时,两人都笑弯了腰
"琼瑶送走记者,笑吟吟地走到我们身边坐下,动作那么轻捷,神态那么娴静,我忍不住对平先生说:'你夫人比照片漂亮啊!'"
琼瑶这年回大陆,还有其他记者对琼瑶作了跟踪采访如《文学报》记者曹晓鸣谈见到琼瑶的印象:"我才仔细地打量起她来:款式别致,色泽鲜亮的大红毛衣,雪花牛仔裤,娇小的身材配着这身衣裳显得十分得体,虽化妆得浓了些,却艳而不俗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那双眸子异常明亮,少女式的,里面没有矜持,没有倔傲"
琼瑶谈创作,谈女性
1988年,琼瑶回大陆时,《中国妇女报》记者高博燕,赵世民于1988年4月11日在北京建国饭店琼瑶下榻处采访了琼瑶,下面就是这次采访中琼瑶谈自己的创作和谈女性的对话
记者问:"您写了四十多部长篇小说,经济效益是否是您的目的"
琼瑶回答道:"最初我的一些作品是为稿费而写的因为我要靠它来生活后来经济不是问题了,但在台湾受过教育的人都会对你说:'属于你的,就要得到,不要放弃你应有的权利'"
记者问:"开始读您的《窗外》和《我是一片云》,很喜欢,可再读其他的,感受似乎都差不多了"
琼瑶感动地说:"这就是我的味在台湾有人批评我,说我的作品总是一个风格,没有突破自我我说你不必到四川馆子去吃北京菜我可能是一道川菜,你要觉得可口,就吃,不喜欢,可以上别的馆子台湾的杂志多,作家也多嘛在以后的写作中,我还要保持这样的味,这是人的个性"
记者问:"您一定了解大陆的琼瑶热吧有人说:'琼瑶的小说是恋爱教课书'有的说:'琼瑶给我的心提供了纯净的栖居地'特别是有的中学生读了您的书茶饭不思,功课无心,整天躲在幻想中,您是否考虑到您的作品的社会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