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盛大的结婚仪式可以是一个新婚夫妻婚姻生活的开始,但是只举行结婚仪式而没有领结婚证,算不算法律意义上的结婚
小林(男)和小青(女)是同村人,两家平时关系也很好。他们二人高中毕业后都回了村里,两家人看两个人年龄相仿,又见他们二人情投意合,于是就打算结为亲家。两家正在筹备婚礼的时候,小林和小青决定南下打工。于是他们二人在村里摆了酒席,举行完婚礼就匆匆南下了。一年后,他们回到村里,却和村干部因为他们是否已经结婚的问题而起了分歧。小林、小青认为他们的婚姻是双方家长认可的,而且又在村里摆了酒席,村里人都认为他们已经是夫妻了。但是村干部认为,法律规定结婚必须进行婚姻登记,没有登记,即使摆了酒席,也不算结婚。到底谁的说法正确呢
1、必须要进行结婚登记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明确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结婚登记是使婚姻合法有效的程序,只要是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取得了结婚证的,婚姻即告成立,在法律上就是合法夫妻,受法律的保护。
无论当事人是否举行了婚礼,也无论当事人是否同居,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已经存在了,要解除这种关系,就必须履行离婚手续。而且一旦他们之间出现任何纠纷,都要以夫妻的身份关系来处理问题。
如果没有进行结婚登记手续,即使双方都认为相互之间是夫妻关系,包括已经举行了婚礼、两人已经同居、财产共享,这些都不为法律所认可,当然也就不能享受到法律对夫妻关系的保护。因此,小林和小青虽然举行了传统的结婚仪式,办了酒席,但他们仍未成立合法的婚姻关系,应当补办结婚登记手续。
2、领取结婚证应当慎重考虑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当事人因为单位分房、户口落户等原因,在未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草率领取了结婚证。之后,往往在短期内因为双方不适合而又离婚。在此,我们提醒读者,领取结婚证就意味着婚姻的有效成立,而婚姻是人生一辈子的大事,切莫因为一些物质利益就匆匆走入婚姻,给自己的婚姻生活造成不幸。因此,领取结婚证应当慎重考虑。
是的,古代人结婚也需要登记。在古代,男女的婚嫁和现代一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和步骤,包括提亲、定亲、成亲等。
隋朝时期,为了完善法律法规,中央政府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婚姻管制的律法——《戚姻律》。这部律法中有明文规定:凡嫁娶之仪肇,均载于官案,以备畴霊(查验人口)。这意味着在隋朝,男女婚嫁需要登记备案,政府会在户籍上有据可查,以便在人口统计和税收等方面有所依据。
唐朝时期,婚姻登记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唐朝的法律对婚姻登记的流程和细节有详细的规定。在唐朝,婚姻登记是必须的,没有经过登记的婚姻是无效的。
古代的婚姻登记制度和现代的婚姻登记制度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确认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保障夫妻双方的权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