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汤圆
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2、慈城年糕
慈城年糕是由优质梗米制成的糕点,是宁波市传统的名优特产品。宁波的慈城年糕 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慈城年糕生产历史悠久,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慈城年糕洁白如玉,光滑润口,大小一致,煮而不糊,以质优而闻名。
3、西店牡蛎
宁海特产牡蛎:号称“牡蛎之乡”的宁海县西店一带,已有700年的养殖史。这里出产的牡蛎,肉嫩、味美、蛋白质含量颇高。
4、宁波梭子蟹
梭子蟹宁波沿海一带均有产。全年都可捕获,但以七八月间最盛。梭子蟹生命力强,离水多时,尚能横行,是宁波著名的海特产品。
5、龙凤金团
现今,宁波民间家家会做“龙凤金团”,是男女老少都喜欢吃的四季美食,极有名气。金团,不光味道好,还寓有团圆吉庆的意思。并按照用途不同,又生出许多有趣的名称,如种田时节有种田金团,割稻时节有割稻金团,做生意有五代金团,结婚时有龙凤金团,新生儿满月时则又有子孙金团等。
6、溪口千层饼
宁波风味小吃种类繁多,分为点心、糕饼、菜肴三类。宁波小吃无论是点心、糕饼还是菜肴都有独特的风味。如宁式糕点已跻身全国糕点食品十二大派系之列。千层饼外形小巧成小四方形,沾满苔菜,咸中带甜,香酥可口
7、三北藕丝糖
三北藕丝糖是宁波特产之一,与豆酥糖同为宁波名点。三北藕丝糖是产自浙江慈溪的传统名点。相传,清代雍正年间,慈溪沈师桥有位叫沈永年的糕点师傅,做得一手好糕点,并不断创新,制作出了一种外形为柱状,粗细如同人的中指、长不过三寸似的糕点又似糖点的食品。
8、邱隘咸齑
宁波有很多著名的特产,邱隘咸齑也是其中的一个,鄞州区邱隘镇是它的主要产地,也是闻名天下的“咸菜之乡”。邱隘咸齑是用雪里蕻菜腌制而成,因其色泽黄亮,有香、嫩、鲜、微酸等特点,让人生津开胃,深受人们的喜爱
9、三北豆酥糖
宁波豆酥糖是宁波一道比较经典的茶食品,也叫三北豆酥糖,男女老少都可以食用。创始于清代,具有香、甜、松、脆而又不黏牙齿的特点,其香味独特、回味无穷
10、奉化芋艿头
奉化芋艿头是宁波市的传统名特优无公害农产品,芋头近球型,外表棕黄,顶端粉红色,单个重1公斤以上,大的可达25公斤左右。其品质特性主要表现为个大皮薄、肉粉无筋、糯滑可口。
爱心人士的事迹材料篇1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就是刘xx老师从师近二十年来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执着追求。
立身炼志正师德
教师身上社会赋予很多耀眼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领受这些美丽光环的同时,更应该去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去为这些光环增辉添彩。刘xx老师深知这一点,无论在哪一岗位,他都努力做到了身正为范,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师德的高尚。他常说: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当责任。我靠履行义务领份薪水养家,责任却让我明确使命,催我奋进,亮丽我的人生。
他还说:“我的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
二十年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做过级部主任,年级备课组长,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的爱心。他始终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师爱、父爱。他的数学课,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他的课,作业最少,他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做好。有时他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有时他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他的课,学生没有坐姿不正的,没有不思考的,没有迟到的……他的课,学生爱上!
矢志不渝铸师魂
走进崭新的二十一中,“心拥智慧、明德识理”的校训,使刘xx老师进一步认识到新学校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市级骨干教师”、“区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带着光环,带着责任,他更忙了,更累了,可他从没因此心里放下学生。每次听课或外出开会,他的学生都会受益,新的教法和理念,让他的学生兴奋并快乐着。每次活动反思后的经验总结,他的学生总是在他从“经验——再实践”时,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喜悦。因为他是学生心中最有趣、最好的“朋友老师”,他也因学生心底的这一称呼而自豪。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化,他不断创新学校校本研训方式,积极倡导网络教研。精心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论文,和同行真诚交流,不断提高,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为该校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夯实了基础。
付出总有回报,名誉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教师,刘老师觉得自己始终要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特别在实施教师绩效考核的今天,他觉得教师更要讲敬业和奉献。他是这样想的,也正是这样做的。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他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因为,在他的心中,学生永远是天使,他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
爱心人士的事迹材料篇2
苏惠琴,女,回族,44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镇泾滩四社农民,2007-2013年在平凉市崆峒区武家园小区物业部为出纳,后任物业部主任,在单位上班期间,时常利用假期参与公益活动。2013年7月,由于岷县发生地震,她和丈夫马有生救灾之后,选择了做专职公益人之路,并和丈夫成立了平凉众益农村社区发展协会,苏惠琴任秘书长之职。
作为公益人,苏惠琴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身公益事业中,以农村弱势群体利益为重,不重个人得失,用热情和奉献的精神彰显一个公益人的使命感,主要事迹如下:
一、发挥专职公益人的模范性
作为一名专职公益人、一名志愿者,首先要做到带头干,再苦不退缩,她和丈夫参与了2013年722岷县地震救援,随后苏惠琴参与岷县壹乐园儿童服务站工作,在灾区一呆就是半年,在艰苦的条件下每天往返于灾区的重灾点学校,给孩子们带去欢乐,让灾区孩子走出因灾心灵受到伤害的阴影,而丈夫而在平凉市走乡串户,扶困助弱,发展志愿者,运营平凉众益农村社区发展协会;2016年719河北特大洪灾救援工作,身为一名女同志,在河北灾区的酷暑中做灾情评估,发放救灾物资等工作,她从不言苦,在河北的半个月,带领一队志愿者深入受灾一线发放物资,宽慰受灾群众,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最忙碌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在平凉众益在当地的项目中,苏惠琴也是带头走访贫困山区的村落学校,贫困山区成为她的主要工作地,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山区渡过的。
二、注重实干,业绩突出
平凉众益成立四年期间,为帮扶平凉贫困地区学校、社区,根据需求,苏惠琴积极向基金会、其他公益机构、爱心企业申请物资及支持类项目近20多个,苏惠琴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项目从申请到执行、总结、财务审核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从不走形式,走过场,让每个项目的实施到位,落地有声,由于优秀的执行能力和完善的项目管理经验,得到资助方的认可,使更多的优秀项目落地平凉,使平凉地区的部分学校、社区、儿童现状得到改善,近四年来,她申请的项目有壹基金温暖包、净水计划、儿童平安小课堂、多功能运动场、留守儿童服务站、农村学校音乐教室援建、图书室援建、甘肃福彩留守儿童关爱、电教室援建、鸿基金爱的背包、帮扶孤寡老人、环境保护等项目及配套物资价值超过600万元,项目受益人达3万人次。
三、甘于奉献,忘我工作
苏惠琴在公益路上的四年,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心牵平凉贫困农村社区、学校,白天奔波在农村社区,晚上伏案撰写资料,她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和公休日,节假日基本都是外出向其他优秀的公益组织学习和参加各类的培训,旨在提高自己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平凉地区的弱势群体,正常工作日在农村社区、农村学校实施各类公益项目。2014年在婆婆去世刚十天,她奔赴岷县灾区执行壹乐园儿童服务站项目,一去就是几个月,她也有家,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工作时常舍小家顾大家,她也很幸运,无论多忙,娘家婆家都支持她、理解她,而她对于公益事业的执着感动了身边的人,也带动了一群人加入公益的行列。
四、作风严谨,清正廉洁
苏惠琴作风优良,为人正直,所有公益项目在选址和执行过程中,不偏不倚,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协调,让项目真正落实到有需求的社区或学校。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严格律己,以身作则,为志愿者们作出表率,做到办理不推诿,遇难不回避,不损坏集体利益,清正廉洁。
有人这样问她,你这么忙究竟得到了什么?她说这是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做志愿者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看到项目受助人脸上幸福的笑容,对她来说是最好的回馈。有时候忙的不可开交时,她的朋友说:你选择你承受,是的,当初执着的选择时她就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选择公益这条路,一路前行, 不忘初心 。
2016年5月,由平凉市崆峒区柳湖镇推荐,苏惠琴被崆峒区评选为第四期“崆峒好人”荣誉称号,2017年度首届平凉市文明家庭、2018年度首届崆峒区文明家庭,平凉日报在2017年4月23日发表题为《这对夫妻只愿山里孩子有书读》,报道她和丈夫几年来四处奔波援建图书室30多个,2017年度柳湖镇政府拍摄微**《我的公益梦》,以她的真实事迹为题材反映一个公益人坚持不易的感人事迹,她执着于公益事业的事迹在部分基金会、公益组织、甘肃公益界的订阅号中争相报道和学习,被称为关注当地农村社区的一匹“黑马”。
爱心人士的事迹材料篇3
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于2015年筹备,2016年组建,2017年8月16日在阜阳市民政局注册,2020年增补理事会成员20名,现志愿者注册720名,正式会员108名。2020年9月,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被认定为“aaa级社会组织”。2020年元月,阜阳日报社聘任协会负责人为公益春晚总导演;2020年参加安徽省红十字会众筹扶贫大赛,荣获三等奖;协会被颍州区双拥办评为“双拥合格单位”;颍泉区关工委授予协会“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协会1人被阜阳市社会组织评为“优秀***员”、1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协会3名志愿者获“颍州好人”,一名志愿者被新安晚报评为优秀通讯员;《中国文明网》刊发协会表扬稿件2篇,《中国网》刊发协会报道40多篇。《安徽社会组织信息平台》采用协会40多篇稿件。
协会党支部被阜阳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协会2021年6月被阜阳市民政局、阜阳市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市社会组织 脱贫攻坚 “先进单位”。
协会近5年来开展文艺进社区100余场、双拥100余场、三献(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10场、四助(助残、助困、助学、助农)100余场、爱心送考6届、孝老敬老以及各种社会新风尚活动50余场。疫情初期捐赠防疫物资16万,抗洪期间4次奔赴抢险一线慰问,捐助物资10多万元,曾连续防疫志愿服务59天,文明创建志愿服务不间断志愿服务两个多月。
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平台,紧盯社会需求,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为群众解困、帮政府分忧,协会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者精神,为阜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领导带头率先垂范,组织志愿者有序开展志愿活动。2020年年初,随着武汉的疫情发展,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出现疫情,国家号召老百姓居家不要外出。面对疫情,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年初一,协会会长谢尚斌在老家刚和老母亲过完除夕就匆忙赶回阜阳市区。他在协会工作群里号召志愿者们要主动作为,为抗击疫情开展志愿服务。可是,应者寥寥。无奈,谢会长只身一人开着私家车,带上宣传喇叭和酒精、口罩奔赴抗疫一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谢会长的带动下,协会代理秘书长、宣传部长陆宏晓于年初四也急匆匆地赶回阜阳,立即投入到防疫宣传工作中。随后,其他志愿者陆续加入,成立了有20多人组成的抗疫宣传车队。
抗疫期间,各社区急缺防疫物资的紧急关头,及时向防疫第一线捐赠十多万元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疫情防控59天(社区志愿服务、广播喇叭流动车队、防疫消毒突击队、防疫物资捐赠16万多元等)2020年拥军抗洪慰问4次,捐赠急需物资10多万元,获得71集团军某部赠送一面锦旗;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广播流动宣传、文艺演出宣传等)近2个月。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抗洪慰问为阜阳挣得荣誉。2020年7月20日王家坝开闸蓄洪,71集团军连夜奔赴阜南县蒙洼蓄洪区抗洪。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们在党员白泉、王雪龙带领下,于21日上午将部队所需物资及时送到驻地。后得知部队转战至颍上县庙台,他们又变道前往颍上,将战士们所需的靴子送到驻地。第三次和第四次又送去了洗衣机、烘干机、短裤、袜子等生活物资。
8月2日,抗洪部队在即将离开阜阳时,为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送来一面锦旗,“关爱人民子弟兵排忧解难献真情”表达的是人民子弟兵对阜阳人民的一份真情。
积极投身爱心送考,打造阜阳公益品牌。高考年年有,年年免费送!爱心送考(含中考)已持续做了多年,每年由阜阳日报主办、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承办的爱心送考活动,只要是高考期间总会成为阜城主要新闻之一。阳光车友会是协会的前身,也是每年爱心送考的主力军,车友会在做爱心送考的同时,也在感召更多的爱心人士的加入,爱心得以传递,如今车友会成员已达200多人。在全体志愿者共同努力下,爱心送考活动已成为阜阳知名公益品牌。
在许多双拥工作中,为困难退役老兵操办婚事算是比较典型的。2020年6月15日,颍州区王店镇高棚村退伍军人高明礼在部队服役5年后退役回乡照顾爷爷,为了能够多挣钱给爷爷治病,他借钱做生意,却事与愿违,负债累累。如今等了他多年的姑娘想结婚与他一起照顾爷爷奶奶,高明礼因为没有钱举办一场简单的婚礼,感觉对不住姑娘卜娇娇。阳光协会了解情况后,决定出手相助,圆满地为其操办了婚礼。长期救助全身瘫痪的老革命的遗孤受到了阜阳市各部门的高度关注与赞誉。
近年来,协会每年在双拥工作方面投入都在10万元以上,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肯定。2021年7月,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为颍州区双拥办评审为“双拥合格单位”。
关爱弱势群体,传递人间大爱。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残障儿童与残疾人家庭,协会每年都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慰问帮助,发动100余辆爱心车帮助颍州区翔飞残障学校的孩子搬家、接送残障儿童到市里吃火锅、为几所自闭症学校捐赠大批物品等,都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协会多年来经常对大病患者进行资助,其中有儿童、有青壮年,也有一些扶贫工作者。协会开展“一对一”助学项目,也经常寻求企业参与助学。
链接社会资源,助力乡村经济。颍东区老庙乡的姜大姐忙于扶贫工作,18万斤生姜滞销。协会得知消息后,发动志愿者与爱心企业,联合媒体,共同发起推销,3天就售罄。插花镇老庙乡的黄桃眼看都烂到地里,协会发动志愿者采摘并且销售数万斤;王家坝的农民)(求助销售萝卜,协会组织社会各界前往收购;颍州区的大葱滞销,协会积极采购等。
送文化下乡,助经济振兴。协会专门组建了艺术团,招募社会各界的艺术爱好者,到阜阳周边乡镇进行演出,宣扬红色文化,宣传国家政策,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时代文明。通过编排的文艺节目,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接受时代信息,增强致富信心。
爱心人士的 事迹材料 篇4
邢铺初级中学王玥在家里,我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我都会列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妈妈眼里,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平时常帮妈妈洗衣做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妈妈做事时,我总爱在一旁观看,并试着做那么一两下,以至于我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做饭了;常年有病的外婆不能做多劳累的事情,我会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我还和奶奶聊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我周末的必修课,我还挺节约的呢!袜子破了都不舍得扔,缝几下继续穿,制衣留下的碎布头,我都要收集起来,以备以后使用。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我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此我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我热爱学习,勤思考、爱钻研、求知欲强,各门功课都努力学好。课前,我能认真做好各门功课的预习,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遵守课堂纪律,踊跃发言。课后,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认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阅读了大量课外读物。正是由于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使得我的作文多次被老师当作范文评读。我总是把班集体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日常生活中,为学校为班级服务仿佛使命般印在了我心中。从我做起,是我的格言,严格要求自己,起表率作用,全心全意为同学是我的信念,我经常为班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自己融入了学校,融入了班级。我乐于助人,经常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一遍一遍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题目的思路,直到他们听懂为止。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认真负责,凡是学校、老师交给的任务,我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为班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协助老师认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在班里成立了“帮困小组”,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同学建立“一帮一”对子,大家都以我为学习榜样,你追我赶,班级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我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经常参加这一类的活动,我省吃俭用;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总是把积蓄很久的零用钱捐给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上次,得知学校一个同学得了重病,学校发出捐款倡议后,我急忙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了她,希望她早日走出疾病的阴影;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积极响应学校的“爱心募捐行动”,立即拿出了自己平日里的零花钱,并且动员家人为灾区募捐;班上有同学生病掉课了,我上课记两本笔记,作业也不忘那两份,只要有不懂的就去问老师,生怕有一点没弄清楚,把他(她)教错了,平时我都没怎么复习自己的功课,只要一有空就去帮他(她)补习,虽然有时被班上一些的同学误解,在我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但我从没把它放在心上,依然帮助他人。因为,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所以现在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一路走来,我不断充实着自己,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今年初,我被评为寿县三好学生。
爱心人士的事迹材料篇5
xx公益爱心社是在xx省慈善协会指导下,由网友自发组建的爱心团体,他们以网络为纽带,以奉献爱心为宗旨,是自愿为社会义务服务、非盈利性的爱心团体,目的是为了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服务队以遵纪守法、严格自律为自主管理方式,本着谨慎务实的原则,
着力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一片爱心,是志愿者将心存的善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及社会公益事业,传播人文关怀精神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知,增强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公益爱心社成立三年来,历尽千辛万苦、酸甜苦辣,自筹活动经费献爱心。当初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志愿者用原本出租的房屋奉献出来免费使用;队伍无服装、标牌、文具、表格,也是自愿者自掏腰包购买,其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到。
三年来,我们服务队做出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陕南特大洪灾募集物资28万多元,志愿者不避酷暑,每天顶着太阳募集物资,冒着酷暑为衣服消毒、晾晒、整理、打包。欣慰的是,社会上很多爱心人支持我们的工作,有的捐钱,有的捐物,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我们的爱心行动也得到了石泉县红十字会会长的高度评价。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在三原县东周儿童村的送温暖活动也开展得很出色。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体验到人间的真情,我们队除了给了孩子们精神上的抚慰,还给予物质上的帮扶。先后送去了服装、生活用品、体育用品等。儿童村对公益爱心社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陕西省慈善协会主办的“扮靓西安,迎接世园会”志愿服务月活动中,我们的志愿者工作认真负责,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公益爱心社还举办了“重阳节商洛敬老院送温暖”、资助蓝田县贫困生、募款帮助患白血病大学生陶翠红等等活动。三年中活动六十多次,募集物资、资金50多万元。志愿者们群策群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尤其是公益爱心社的管理员,每次活动他们身先士卒,细心调查并策划活动,带头实施拟定方案、带头捐献和动员爱心企业家募集,因而受到队员们的尊敬和拥护。
因为有了志愿者们的不断参与,“陕西公益爱心社”才不断发展、壮大,生机勃勃。我们抱定决心,只要社会需要志愿者,我们就一定会竭尽所能,为国排忧、为民解难。为实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献出弱势群体所需要的一切。
何永智,女,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1982年,何永智和丈夫廖长光用卖房子的3000元钱在解放碑八一路上购买了一间16平方米临街的商铺,办起了只有三张桌子、三口锅和三个打工仔的"小天鹅"火锅店。如今,小天鹅火锅连锁店已超过了300家,资产数亿元。何永智也被誉为"火锅皇后"。
获奖理由
今年,投资36亿元的洪崖洞成功开街开市,洪崖洞无论从投资规模、美食汇聚还是对千古巴渝文化的传承,都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也是对全市人文景观的一大贡献。
为了洪崖洞的成功开街,市委市府领导曾多次现场办公,由此,引发民营经济发展大讨论,洪崖洞也成为重庆市政府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何永智功不可没。
何永智在家里排行老七,人们都叫她"七妹"。何氏七姊妹,其中6个都嫁得"如意郎君",只有何永智的丈夫廖长光身份"低微",而何永智又是七姊妹中"长得最乖的一个",因此廖长光境况难堪。
转眼夫妻俩结婚三年了。一天,廖长光对妻子说:"你知道吗,我们住的房子,现在可以卖到3000元钱。"于是,何永智夫妇把房子卖了,用这笔钱开起了一个只有三张桌子、三只锅、三个打工仔的火锅店,名叫"小天鹅"。那年,何永智29岁。
火锅店的生意十分红火。两口子将第一天的营业款倒在床上,硬币、毛票一大堆。两人开始清点,居然有两百多元,除去成本赚了80多元。80多元在当时可是上班人一个月的工资。一个月的工资让他们一天就赚回来了,这太让人吃惊了。当时他们两人互相望着,惊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到1988年的时候,何永智用了六年的时间赚到了10万元钱,店面也扩大到了100多个平方,成了酒楼而不再是街边排挡了。
何永智是个喜欢求新求变的女人。许多外地人慕名而来,也想尝尝重庆火锅,可实在麻辣得受不了。何永智思来想去,想出一个把火锅一分为二的办法--在锅中间隔一块S型铁板,将红汤和清汤分开。这就是 "鸳鸯火锅"的由来。后来,她又发明了"子母火锅"、"回转锅",正是这些发明,让火锅走向高档化、走向全国、风靡世界。
坐着轮椅开分店
麻辣的重庆火锅遍布全国。在这众多火锅店中,重庆小天鹅的火锅酒楼已达300多家,这其中包括美国加州和希尔顿的4家。在相当一段时间何永智穿梭于每个火锅城,飞机的座位成了她暂时休息的躺椅,手机成了她和家人沟通的惟一渠道。
1992年,何永智夫妇已拥有了上千万资产。1994年6月8日,小天鹅第一家加盟店--天津店正式开业,仅仅用了8个月便收回全部投资。何永智成了中国最早应用特许经营模式进行品牌扩张的人。
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要开一家店,飞机上的座椅成了何永智睡觉的地方。她常年住在宾馆的一个小套间里,有两年时间没有回过家,有一次回家,保安甚至不让她进门。
天有不测风云,何永智在北京开分店时遭遇了车祸,造成股骨骨折。在此后的两三年内,何永智坐在轮椅上在全国各地跑,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还以为小天鹅的老板是残疾人。由于她不停地四处奔忙,骨折后没有好好休息,一直不能愈合,先后住了三次院,做了三次手术。
何永智第一次手术,医生在她股骨上上了五根钢针。第二次手术从何永智腿上取出钢针时,惊异地发现第二根钢针折断了,受伤的股骨已经坏死。医生对一个女人有如此顽强的毅力感到惊讶。
重建连锁模式
钱是赚到了,但隐患也留下了,由于开店过多,管理等跟不上,她就像个消防队员一样到处去灭火。现在回忆起来,她仍然后怕,"如果不及时调整,小天鹅将随时面临蹦盘的危险"。
何永智迅速做出决定,出巨资请专家培训和模式重建。小天鹅新的加盟连锁系统是FDS(世界特许经营服务发展组织)中国公司度身订造的。现在,他们的核心技术--火锅底料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辐射全国的配送中心也已经建成。总裁何永智终于可以说,小天鹅已经冲破了中餐连锁的几大障碍。
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何永智尝试着将现代的管理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中,获得了成功,如今资产数亿元。
今年,何永智一直梦想着打造的洪崖洞终于成功开街并投入使用。在洪崖洞的建设期间,何永智原本受伤的腿再次折断,但她仍然挺了过来。
吴亚军,女,1964年出生于重庆合川,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从事过机械工程师、记者、编辑等工作。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获奖理由
十年来吴亚军带给重庆的不只是一系列楼盘,可以说,龙湖的产品代表着重庆人未来主流居住的生活梦想,在重庆地产的每一个时代,一次又一次标刻下重庆地产的全新高度。2006年,龙湖销售额达38亿,成为西部首家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的地产企业,再次确立了龙湖在重庆地产界的标杆地位。
在重庆楼市,龙湖很有名。2005年,《新周刊》曾将龙湖与雄起、解放碑、摩帮、长安等并列成为重庆十大名片之一。
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却未必知道龙湖的老板吴亚军。如果光从名字看,说不定很多人还会误认为她是一名男性。
由于从不接受媒体的专访,很多人只知道她曾经做过《中国市容报》的记者。为此,记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并通过采访地产圈熟悉和接触过她的人,以及曾在龙湖供职的人士,大致勾勒了她的财富轨迹和人物性格。
一个项目树起品牌
1993年,吴亚军成立了重庆佳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1995年6月,她创建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不久,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1995年开发的龙湖南苑是吴亚军的第一个项目。尽管当时她没有成熟的开发经验,也没有品牌,但由于她善于学习和创新,所以,龙湖南苑很快成为当时重庆楼市的标杆。随着龙湖南苑项目开发的成功,吴亚军也初步树立起了龙湖的品牌。
卖房比卖菜还快
1999年,龙湖西苑项目启动。由于吴亚军首创了重庆楼市板式围合、样板景观,该项目一出世便成为抢手货,为了能买到房子,不少市民甚至熬通宵排队等着放号。业界人士回忆当时的情景称,"那房子卖得简直比菜还快"。
西苑项目成功后,龙湖的资金也由此充裕起来。但吴亚军并没有盲目扩张。直到2000年,吴亚军才开始大手笔开发龙湖的系列品牌。
到2005年底,龙湖销售额已达212亿元,成为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首家销售额突破20亿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与世界500强跳舞
2004年10月,龙湖联姻世界500强香港置地,合作投资40亿元,开发"大竹林"时尚生活社区。吴亚军当时在合作仪式上对媒体称:龙湖的理想是做百年老店,通过与置地的合作,可以学到一个屹立100多年的国际化房企精微的东西。有了置地这样的伙伴,更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这将龙湖进入国际舞台的时间表提前了几年。
刷新成都楼市三项记录
龙湖在成立之初吴亚军就预言,5年后成为重庆最好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十年后成为全国最好的企业之一,在今天看来龙湖的预言一一得到实现。2006年吴亚军迈开全国扩张的步伐,其首次跨出重庆迈向成都的第一个项目晶蓝半岛,更取得了刷新成都楼市一次性推出数量最大、开盘销售套数最多、开盘销售金额最高三大纪录。而龙湖在北京1号作品--滟澜山连排别墅项目即将亮相。
同样在2006年,龙湖集团重庆成都两地销售总额突破38亿元,成为西部地区首家销售额突破30亿的房地产企业,成为全国最好的开发商之一。
细节成就龙湖
关于吴亚军的成功秘诀,业内有许多说法,但其中有一点大家是公认的:细节成就龙湖。
据说龙湖的新项目在开盘前,除了要做产品宣传推广外,还要制订详细的客户接待方案,比如客户来了坐什么地方,中午客户饿了该为他们准备什么样的午餐,甚至连口味都要考虑到。
每年春天龙湖都会组织老人去登山,为了确保老人的安全,出行前的半个月内,负责活动的小组至少要到现场踩点三次,并制订详细的方案。方案包括:路途中有多少个陡坡,预测老人走多长时间会觉得累等等……
一个更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深圳万科高层林少洲参观龙湖样板房,脱下皮鞋换上拖鞋进屋,当他出门再穿自己的皮鞋时,发现自己的皮鞋掉了个方向:以前朝房间里的,现在有人将鞋摆放成向外。林少洲感叹:龙湖这个企业可怕!
左宗申,54岁,宗申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当过知青。1975年返城后下海当个体户。1982年,用5000元钱在重庆巴南区王家坝开了一个摩托车修理店铺。1992年,用50万元创办了一家摩托车生产企业。1998年11月,宗申集团挂牌。2004年,"宗申"品牌以4860亿元成为中国摩托车制造业最有价值品牌。
获奖理由
重庆摩帮近两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市场困境,是沉沦还是崛起?左宗申驾驶着他的宗申牌摩托作出了坚定的回答。
左宗申1952年出生在上海。他的父母响应党的号召,双双支援北大荒,因为妈妈是重庆人,全家后来辗转来到重庆。
左宗申曾就读于重庆第九中学,初中毕业后到江津德感乡插队。1976年,他成为重庆瓷厂一名烧窑工。
1979年,左宗申和妻子袁德秀下海干个体。左宗申先后卖过武侠小说,到青岛、河北做过水果生意,到广州、湛江卖过服装。但生意清淡,没有搞出什么名堂。
凭技术开了个修车铺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重庆附近的许多农民都买来摩托车做起了贩鸡、贩鱼、贩猪的生意。摩托车坏了要人修,见微知著的左宗申想:我为什么不开个修理铺呢?于是,"王家坝摩托车修理部"就正式开业了。
左宗申没学过机械修理,但是他很刻苦,向别人学,在实践中学,并且万分注重商德,服务热情。
当时嘉陵50型摩托车发动机都是进口的,坏了很难修。一些摩托车修理部为图省事和赚大钱,只换新的不修旧的,这一换一修价钱相差几十倍。但左宗申从不轻易更换,能修的一定修好。左宗申说:"那时整天花着脸,手从来没洗干净过。"
买摩托诱发造发动机
"1990年,一个朋友托我帮他买一辆三轮摩托车,我去了,发现等这家校办企业供货的人不少,很多外地客户拿来现钱提不到货。我问厂长这么好的产品为啥不多生产?那厂长回答说发动机供不上。"
左宗申一下来了想法。既然能修车,自然懂得配套件的来源,他立刻买来原料组装了10台发动机。
过了不久,厂长问他还能不能提供发动机。左宗申眼前一亮,一种搞企业的愿望强烈地冲撞着他的胸膛。
1992年,左宗申攒足了20万元,又筹措了30万元,成立了重庆宗申摩托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个修理匠就这样迈进了摩托车工业的门槛。
当年,"宗申"开发生产的70CC发动机在市场获得极大成功,但左宗申却面临极大压力,因为当时国家还不允许私营企业搞发动机。不久,政策出现松动,拿到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许可证后,左宗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造摩托跻身行业十强
1994、1995两年,中国摩托车的发动机在市场的表现出奇地好,宗申公司迅速完成了资本积累。1996年,宗申摩托车组装厂开工。两年后,"宗申"摩托进入国家目录,1998年11月,宗申集团挂牌。
左宗申跑市场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质量比什么都重要。他说,"宗申"的发动机99%做好了还称不上质量,只有把剩下的1%做好才行。宗申集团奉行精细管理,仅用七八年时间,左宗申由一个修车匠摇身一变成为国内摩托车行业后起新秀,跻身国内摩托车整车10强、企业实力前5强。
上下班都骑自产摩托车
从2005年7月份开始,宗申每一款新车上市前,都要由自己亲自试驾,从左宗申的住处到工厂,大约有3、4公里,他每天都骑车上下班,有时在宗申集团内,他还骑摩托巡视。作为亿万富翁,虽然有危险,但左宗申表示:"对于骑车上班,我是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做我能第一时间发现质量问题,老板骑与不骑有天壤之别。原来工厂认为自己的质量已经做得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舒适性,设计人员就疏忽,我骑车之后,减震器甚至有了新的行业标准。"
2006年,总投资达10亿元、占地达1328亩的宗申工业园基本完工,成为国内最专业、最先进的机械制造基地之一;2006年,左宗申亲自全面主持宗申的制造体系改造,宗申制造标准实现与欧洲制造标准对接;在国际合作方面,宗申与意大利比亚乔、哈雷-戴维森,以及美国第一大通用机械终端产品制造商--MTD公司、欧洲最大的舷外机制造商--SELVA分别展开实质性合作。左宗申表示,中国摩托车以前总是拷贝外国车型,有铃木款、本田款,以后我们将有自己的宗申款。
黄红云,男,40岁,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涪陵区义和镇人。在建筑工地当过学徒,做过乡镇企业总经理,1998年开始进军主城房地产市场,因在当时还属"不毛之地"的黄泥塝建起金科花园而一举成名。
获奖理由
全球房地产的最新理念,不出几个月就会体现在金科的楼盘中,而且还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不断地突破创新使金科在短短的8年间,成长为一家国内一线开发企业。总资产达到20多亿元,综合实力排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37位,年开发竣工能力100万平方米。
尽管被媒体誉为重庆财富黑马,但黄红云谈到自己的创富历程时,首先回忆起的却是21年前每天拿5角钱工钱的日子。
1984年,20岁的黄红云从家乡涪陵区义和镇,来到涪陵城区的一家建筑公司当学徒。"说是学徒,其实就是在建筑工地上边干边学,当时我拿最低的工资标准,5角钱一天。"
不过,黄红云却把这份工作看作人生的起点。"那个时候我有个很简单的想法,盖楼修房肯定可以大有作为。因为中国要赶上外国,最起码是要把城里的房子都变成高楼大厦。"就这样,他扎根在工地上拜师学艺--为弄懂工程上的问题,他不但把微薄的薪水拿来请客求教,而且还经常借来建筑书籍苦读钻研。
4年后,黄红云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处处长,并考上了工程师。
第一桶金从8000元起
由于肯干和节省,到1988年时,黄红云已攒下近8000元资金。凭借这8000元,他当年就与朋友合作接手一些小工程。5年过后,黄红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余万元。
1993年,原涪陵地区乡镇企业局为了振兴局直属国有企业,实施了一个"从社会上招聘干部任企业领导"的政策。已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黄红云,通过应聘成了该局直属的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这家长期亏损的企业,当时面临着偿还银行贷款和业务短缺两大困境。黄红云带着几位建筑精英上任后不久,就做了两件事:一是自掏腰包拿出6万元,帮企业还了银行贷款利息;二是接了一单"肯定不赚钱"的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不到一年,企业就开始赢利。此后,根据国家政策,该公司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在注入自有资金后,黄红云成为董事长。而随着公司业务由以前单一的建筑承包向房地产开发转型,黄红云的个人财富也有了巨大增长。
8年挤进全国50强
1998年,黄红云迈出了成就亿万富翁的关键一步--自涪陵西进重庆。这一年,他开着一辆普桑,带了三个合伙人进入重庆主城区,金科集团就诞生在江北区的一间租用房办公室里。
在经过一番考察后,黄红云看上了一块当时谁也不感兴趣的"不毛之地"--五黄路片区。"这是我平生最大的一次'赌博'。那时刚来重庆,人生地不熟,也没有任何关系。"黄红云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心境。
但正是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观点,黄红云才把当时的五黄路看作是与解放碑仅一桥之隔的"闹市区",并与几位合伙人砸下近3000万元,在这里开创出了金科花园。不久以后,黄花园大桥通车了,路桥年票制实施了,重庆房产市场向好了……这一次"赌博"让黄红云大获全胜。
此后,同样在几块"不毛之地"上,金科集团又修建了金砂水岸、天籁城等一批高档居住小区。随着金科品牌的迅速壮大,黄红云也由此获得了惊人的财富。2005年,金科集团经营收入突破22亿元,年纳税总额达15亿元。综合实力也跃居全国37位。
兵分三路剑指全国
在重庆市场取得成功后,黄红云并不满足。2004年以来,金科集团陆续收到来自昆明、大连、苏州等城市的地方党政领导发出的邀请,邀请金科去当地开发类似中华坊、能显著提升城市形象的高品质项目。
2006年8月,金科集团分别在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地设立办事处,逆市扩张,剑指全国,确立了以成都、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带,以长沙、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地带,以南通、无锡为中心的东部地带的三大开发区域重点推进的异地开发战略。预计在今年金科的异地项目就会上市。
累计捐款7000万
黄红云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行为标准: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社会价值大于个人价值。
黄红云竭尽所能积极为社会广献爱心:捐资十余万元为贫困地区修建排水工程;捐资2000万元支持重庆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捐资100万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率先与三峡库区共建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截止到目前为止金科已经累计捐出7000万元。
黄有龙是武汉人。黄有龙,男,1976年9月出生于武汉,新加坡籍。2009年与中国女演员赵薇注册结婚,早年曾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业务涉及房地产经营、金融投资管理、建材营销、汽车贸易及旅游等行业,据媒体称还在澳门开设烟厂,大力开发酒店、餐饮与红酒事业。
黄有龙于斥资近31亿港元,买入阿里巴巴影业(1060HK)的918%已发行股本,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扩展资料
黄有龙相关新闻:2018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20日晚间发布纪律处分决定书,对祥源文化、龙薇文化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公开认定黄有龙、赵薇等5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经查明,浙江祥源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时任董事长孔德永,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其直接负责人员黄有龙、赵薇,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赵政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方面存在如下违规事项:
龙薇传媒未审慎筹划收购事项、未充分提示终止风险,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严重误导。龙薇传媒在本次收购前一个月成立,未审慎评估收购的可行性,未进行充分的资金筹备。
在境内可支付资金有限、金融机构融资尚待审批、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空壳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并贸然公布收购信息,筹划收购事项不审慎,且未充分提示可能存在的终止收购风险。
收购资金中,股东自有资金 6,000 万元,剩余资金均为借入,杠杆比例高达51倍。同时,因名人效应等因素叠加,龙薇传媒严重误导市场及投资者,引发市场和媒体高度关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人民网-上交所:黄有龙、赵薇等5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黄有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