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的基本内容

文祖的基本内容,第1张

在远古时代,如今的章丘市文祖地带便有了村庄。那时候,尧已是很有名望的部落联盟首领,统治多数汉族部落,只有少数部落还在互相争夺残杀。

当时的文祖地带,三面环山,一面平原,地势优美,土地肥沃。为争这一地盘,在如今的章丘市明水办事处附近的一个部落与在如今莱芜地区的一个部落发生了战争。这一南一北两个部落你来我往打了十几年,今天攻过去,明天又打过来,双方伤亡都很大。老百姓为避战争之苦,弃庄逃进了深山,建起洞穴和石墙,到夜间才下山种地收庄稼。长此以往,原有的村庄已墙倒屋塌,一片狼藉。

几十年的征战之后,两部落大伤元气,面临被其它强部落吞掉的危险,双方只好派特使向尧求助,并愿意加入尧的部落联盟。尧非常高兴地接待了双方特使,并派他信任的舜来处理两部落之间的纠纷。

舜在双方文官陪伴下来到此地,一连几日只是游山玩水,并不提边界纠纷之事。每到两郎山东岭便凝目仰望,然后回营休息。陪同的文官个个不解其意。数日之后,一名文官忍耐不住,问起边界之事。舜微笑着说:“天意早定。”他挥手向东岭峰顶一指,“看到了没有,峰顶上耸立着石人和石马。这表明上苍喻示,此处为界方能人收兵刃马下鞍,天下太平。”官员们一听,个个拍手叫好。从那以后,两部落定界和好,百姓又过起了安宁日子。人们非常佩服舜的文博德善,纷纷要求立块界碑,并刻上舜的名以示纪念。舜说:“我受尧之托来处理干戈,论德论文我都不及尧,要说刻名纪念,只有刻上‘尧’字”。于是,界碑上便刻了“尧文德之租界”六个大字。

春秋战国期间,战乱再起,村庄建了被摧,摧毁又建,历经几朝,在这个地方曾出现“广宗县”、“东国城”等。

直到明永乐年间,孙、张、万等姓从河北枣强迁居此地,种地时挖出了界碑。此时碑已断为几截,“租”字的禾木旁只留下半边,“界”字只留下半个田字,碑上的前四个字清楚可见。人们不解其意,便请一老道士来判断。老道看罢连声说:“好,好,好,此地乃尧帝之祖庙也。”

于是,人们又建起一座庙,立上了庙碑。原“尧文德之租界”的界碑,经老道讹点成为“尧文德之祖庙”的庙碑。后来,庙名经简化便成了“文祖”村名。

送饭车推出“三德范”

战国时期,齐国为防范鲁国的进攻,在与鲁国的边界上修起了齐长城,并在锦屏山之南设关驻兵,称为锦阳关。关北有重兵把守并扎起大营寨,人们称此为大寨(今文祖镇南大寨村)。大寨的军械、粮草等存放在锦屏山下,人们称此为小寨。每日的饭菜由小寨里的炊事兵做完后用小车往大寨三次推送。时间久了,人们又称小寨为“三推饭”。因送饭曾遭强人的抢劫,以后大寨便派出探马侦察,在确无敌情时,由快马送信追催送饭,因而又称小寨为“三追饭”。现三德范村张家林明朝碑文载的“三坠反”村名便由“三追饭”谐音讹传而成。“三推饭”村名是有碑文记载的。

关于“三德范”之村名,另外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自锦屏山下有了小寨以后,人们开始砍柴挖药往小寨里送,渐渐地在寨北形成了几十户人家的小村。村里有个张老汉早年丧妻,好不容易把儿子张郎拉扯大,娶妻姜氏。二人结婚不久,齐鲁两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张郎随军出征。张老汉因常年砍柴担柴,患下腰痛病,家庭的生活重担便落在姜氏身上。她每日砍柴送往小寨换点银两维持生计,又要挖药为公爹煎熬治腰。她自己吃糠咽菜,省点米面让公爹补养身体。腰痛病最怕受寒,每逢季节变冷时,她做好晚饭让爹先吃,自己去老人房间,用身体暖热被窝后再让公爹去睡。姜氏的勤劳贤惠受到了乡亲们的夸奖。

三年以后,张郎还没回来。一个冬天的傍晚,一邻居来张家借锤头。正巧张老汉没关大门,邻居进门后发现姜氏躺在公爹的房间,于是小村里传遍了姜氏睡公爹的消息。人人夸奖的姜氏又变得人人唾弃。一日,几个后生去锦屏山南岭打柴,见姜氏正在挖药,便编唱山歌骂起姜氏来:“哎——遍山采药为壮阳哟,儿媳上了公爹的床哟……”自从村里传出风言风语后,姜氏满腹冤屈,想起出征不知死活的丈夫,每晚对着孤灯暗泣。今日又遭人当面辱骂,心里越想越难过,蒙头往悬崖下扎了下去。后生们一看才知耍贫嘴惹了大祸。他们赶到山下时,姜氏已是血肉模糊,便砍两棵树绑成个担架,放上姜氏后又用杂草盖严,抬着往崖上攀登。越往高处走,他俩肩头感到越来越沉,似有千斤之重,歇了三次才登上崖顶。当他们抬到张家门口时,却惊呆了,姜氏正在门口纳鞋底呢!慌忙揭开杂草看,却是一块光滑的石碑,上刻七个大字:“三从四德之楷范”。

原来,姜氏的勤劳贤惠感动了锦屏山上泰山奶奶的神灵,姜氏跳崖的刹那间,泰山奶奶施展仙法用白云托住,让姜氏像在梦中一样回到家里。又赐石碑一方,洗刷了姜氏之冤。于是,人们把此石碑立在张家门前的小河岸边,成了小村的骄傲。百年之后,一场洪水把石碑冲走,但由“三从四德之楷范”简化而得的村名“三德范”却流传至今。姜氏跳下的悬崖,因后生们歇了三次才登上崖,因而此崖得名“三登崖”,此崖便是锦屏山上的景观之一。

朱元璋落难“苍黄庄”

在文祖镇的东南群山中,有个小村叫“苍黄庄”。这里流传着朱元璋兵败落难于此的一段传奇故事——

元末1367年,朱元璋在江南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夺取了半壁江山。同年十月初,朱元璋率25万雄师挺进山东。此时朱元璋斗志正旺,势如破竹。元朝守将望风而逃。朱元璋一路胜仗,渐渐产生了麻痹轻敌情绪。当他行至山东长白山地带时,随行的军师李善长指着长白山说:“宋朝贤相范仲淹少年时家境贫寒,曾在此山的寺中度过缺衣少食的苦读生涯。可敬啊!”朱元璋本是贫苦人家出身,且尊儒重贤。听了此话,便要去寺中凭吊一番。徐达要去护送,被朱元璋谢绝,他只带了几百兵马前往。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元朝败将王宣和残部正藏于山林中。王宣见徐达远去便从林中杀出。朱元璋猝不及防,很快人马伤亡大半。他独自骑马往南逃窜,后边追兵不舍。当他逃至胡山北侧的山岗下,天黑下来。他弃掉战马,借夜色蔽于一小桥下,躲过了追兵。他又沿胡山东侧往南逃奔,途中遇到了被冲散的十几名部下,便一起翻山越岭。当走过了十几座山头后,他们又饥又渴,再也无力行走。天亮了,朱元璋等爬到山凹处,见有几座茅屋,便踉跄撞门而进,屋内只有一位老者,此时朱元璋已没什么顾忌,便把被逼举义造反及被追杀经过和盘托出,恳求老者做锅粥,让他和士兵充饥。老者说:“做饭必冒炊烟,定会引起追兵注意。我家有红薯,你们带上去它去岩洞里躲避吧。”在山洞里,朱元璋啃着红薯问小村村名,老者说叫“苍黄庄”。朱元璋苦笑着说:“苍黄二字喻意事物变化,今日却成了我的写照,本是胜利之师,却因麻痹而险些丧命,惨痛的教训啊!”

自己缺少历史知识,加上想让孩子多了解历史,所以2020的阅读书单上加上了《明朝那些事儿》。

幽默调侃的现代表达方式,很引人入胜!

知道有朱元璋,却对他知之甚少,甚至为无知。

原来 :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都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朱重八名字由来: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第3章:灾难

黄河水泛滥

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家里人去世之后,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在死后连入土安都做不到。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底燃烧。为他往后起义埋下了种子。

为了有饭吃,他决定去当和尚。

    和尚的生涯

和尚自己有田地,还能结婚(元代),如果钱多还可以去开当铺。

    但他们也需要人给他们打杂,在那里的和尚不念经、不拜佛,甚至连佛祖金身也不擦,这些活自然而然地由刚进庙的新人朱重八来完成。

然而命运似乎要锻炼他的意志,他入寺仅五十余天后,由于饥荒过于严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

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请注意这句话)。

    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豪杰(实际上也是讨饭者)。

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穷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

第4章

踏上征途

修河堤,克扣工钱,既然工程这么大,必然有徭役指标,找几十个人,到各个乡村去,看到男人就带走。理由?修河堤。不想去?拿钱来。

    没有钱?有什么值钱的都带走,搞得民不聊生,把奴隶们逼到了不反抗无法生存的地步。

元朝气数已尽

元帝国就像一堵朽墙,只要再踢一脚,就会倒下来。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

很多地方也都发动了起义……

    但此时的朱重八却仍然在寺庙里撞着钟,从种种迹象看,他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企图。虽然他与元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朱重八来说,起义是要冒风险的,捉住后是要杀头的,这使得他不得不仔细地考虑。

在此时,一封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幼年时候的朋友汤和写了一封信给他,信的内容是自己做了起义军的千户,希望朱重八也来参加起义军,共图富贵。朱重八看过后,不动声色,将信烧掉了。他还没有去参加起义的心理准备。

    然而晚上,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已经知道了他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准备去告发他。

    朱重八终于被逼上了绝路。

    接下来的是痛苦的思考和抉择,朱重八面前有三条路:一、守在寺庙里;二、逃跑;三、造反。

没人愿意打仗,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逼上梁山,是他们唯一的宿命。

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确实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也许不是那么厚道,他们也许有着自己的各种打算,但他们确实别无选择。

汤和

第5章

从这里开始

朱重八投靠郭子兴的军队

投军时以为他是奸细,审问时:

郭子兴看着朱重八的眼睛,希望能看到慌乱,这是他平时的乐趣之一。

    但在这个人的眼睛里,他看到的只有镇定。

    郭子兴不敢小看这个人了,很明显,这是一个吓不倒的人。

在军队里,朱重八很快就表现出他的才能。

也就是在这里,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

汤和

    在军队中,汤和算是个奇特的人。他在朱元璋刚参军时,已经是千户,但他却很尊敬朱元璋。在军营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官职高得多的汤和总是走在士兵朱元璋的后边,并且毫不在意他人的眼神,更奇特的是朱元璋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从没有推托过。

    我们不得不佩服汤和的远见,他知道朱元璋远非池中物 。

在军队里,朱元璋娶了老婆。与后来的那些妃嫔相比,这个老婆可以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女孩是郭子兴的义女。

不久之后郭子兴和朱元璋矛盾激化

而郭子兴也越来越讨厌朱元璋,原因很简单,朱元璋比他强。

因为某些事把朱重八关了起来,而又又不舍得杀了他,

朱元璋经历此事后,终于下了决心,和这些鼠目寸光的人决裂。他向郭子兴申请带兵出征,郭子兴高兴地答应了。

    这就是朱元璋霸业的开始,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

……

第6章

储蓄资本

朱元璋又来到了定远。很快他就组织了上千人的部队。

朱元璋被寨主结结实实地忽悠了一回。

    可是朱元璋岂是容易欺负的,他让部下去请寨主吃饭,特别交代是准备了很久的名菜。寨主一听有饭局,屁颠屁颠地就来了,一到大营,朱元璋就把他捆了起来,饭没有吃成,倒是自己成了粽子。然后朱元璋以寨主的名义传令山寨的人转移,就这样三千人变成了朱元璋的属下。

    下一个目标是横涧山

这个地方有两万军队,但这却不是一支可以劝降的。朱元璋带领着四千人对他发起了进攻。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领导的以少对多的战斗此后部队有了两万人的规模。

朱元璋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说一些类似同生共死、有福共享之类的话,而是对这些投降的士兵进行了谴责,让他们反思为什么这么大的一支部队,如此没有战斗力,轻易地投降了,然后他说出了结论,这是因为没有纪律和训练,要想成就事业,只有加强训练,建立严格纪律。

    这一番话,有理有节,大家听了都很服气。

    也就是在这次之后,朱元璋的部队与那些乌合之众的农民暴动军有了本质的区别,在他的手中,有了一支精兵 。

冯国用、冯国胜两兄弟投奔了他……

1353年攻击 滁州

    李善长走进了他的军营,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在占据了滁州后,朱元璋又迎来了三个重要的人,分别是他的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此时的朱元璋手下兵精将强,谋士如云,并占据了滁州这个进可攻退可的险要之地,他的眼界已经不是小小的濠州,也不是滁州,而是天下!

    这一年,他二十六岁。

    最后一个障碍郭子兴,在经历和孙德崖事件一个月后郁闷而死。

第7章

霸业的开始

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进攻集庆,用了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并改集庆为应天。

    穷人朱元璋终于摆脱了凤阳,摆脱了濠州,摆脱了滁州,来到了富裕的南京,但真正的事业才刚开始,继续努力!

介绍一下朱元璋的邻居们。住在他东边镇江的是元朝军队,而住东南方平江(今江苏苏州)的是张士诚,东北面的是张明鉴的起义军,南面是元将八思尔不花(名字很有特点),西面是徐寿辉。

元朝虽然是他苦大仇深的报复对象,但还不到时候,他先要料理他的两个邻居。对他而言,这两个邻居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是张士诚和陈友谅。

第8章

可怕的对手

在这里,作者根据顾恺之吃甘蔗的理论,先介绍弱一点的:

    张士诚 ,男,1321年生人,职业是贩私盐,泰州人。

首先他应该是一个不怕死的人,怕死就不能干这个;此外,他应该是一个比较有钱的人,有钱就能交到很多朋友;最后,他对元朝统治应该有着刻骨的仇恨,因为这个政府不让他卖私盐,还处死了他的很多朋友。

其实元朝的官员们也是认死理的,谁称王就去打谁,要是碰到个埋头造反不称王的,他反倒是不理的,朱元璋就是占了这个便宜。

元朝大将攻打张士诚……张部在毫无退路的时候誓死反抗,坚持了3个月,但元朝攻打三个月后却在奸臣的舞弄下自动撤兵,幸存,名声大震。

然而从此之后,张士诚就变了。

张士诚的过于宽大和无主见也使得他无法成为枭雄,而只能做一个豪杰。

陈友谅

陈友谅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他的老板—徐寿辉

陈友谅,男,1320年生人,原姓谢,工作是渔民,沔阳(今湖北仙桃)当徐寿辉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后,他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由于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计谋,很快得到了徐寿辉和当时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八个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胆大妄为。从他后来的行为看,确实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别人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却把义气当成狗屎。

第9章

可怕的陈友谅

陈反骨杀死徐寿辉,弑君夺位。

卫士们洗干了前任老板的血迹,布置好大殿,因为这里马上就要举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

    至正二十年六月十六日,陈友谅在暴风雨中,于五通庙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

谁能够对抗这样一个可怕的人?

    只有朱元璋了。

    在朱元璋攻占应天后,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感觉到了这个对手的潜力。他们都是非常厉害的人,谁对他们威胁最大,他们的心里很清楚。虽然朱元璋还很弱小,但绝不能小看他。

    但是陈友谅当时并未掌控天完国的政权,所以最先与朱元璋发生冲突的是张士诚。

朱和张谈判未果, 就打!

1357年朱攻克了常州,之后又攻下了宁国。张士诚一败涂地。

    其实张士诚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差,人数也多于朱元璋军,但却惨败,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结论。

    常遇春 ——朱的猛将

常遇春是个天生的先锋材料,他善于使用骑兵进行突破,选择进攻位置准确,能冷静判断战场形势。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武林高手,个人武艺也甚是了得,这一优点在后来起了极大的作用。

    但他也有个致命的弱点,他嗜好杀戮,而且是最不道德的那种——杀降。

    古语有云,杀降不祥,从道义上说,对方已经投降,再动手似乎就不那么光彩,可他偏偏嗜好这个,这个嗜好也为朱元璋惹来了大祸。

前9章,于2020年元月18日开始至19日

花些时间简单复盘,尚可提交007作业。

是的,因为007学会了分享、输出、受益!

1 晏敦复传文言文答案

译文

胡铨被贬到昭州,临安派人让他载上刑具押送到昭州去。敦复去拜见守臣张澄说:“胡铨评议丞相,天下人都知道,祖宗时就因为言论而被贬谪过,治理开卦的人决不能做这样的事。”张澄羞愧地道歉,因此追赶着去掉了胡铨的刑具。当初秦桧刚做丞相的时候,旨意刚下,朝廷众人都来相贺,只有敦复面有忧色说:“奸佞的小人做了丞相了。”张致远、魏矼听到这句话,都认为他言过其实。等到这一次陷害胡铨,敦复对人说:“我以前说秦桧是一个奸佞小人,你们都认为我说的不对。现在他刚手握大权便敢做这样的事,以后他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呢?”

敦复是吏部尚书,同时兼任江淮等地的路经制使。按照旧例,他要去宰相阁汇报,退出的时候,宰相一定要送他几步。可是敦复从来没见秦桧出来相送过,于是每每对人说:“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侮辱他。”不久他就请求外调,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去做了衢州的知县,监督亳州明道宫。他在家闲居了几年后辞世,享年七十一岁。

敦复为人沉默寡言好象不能开口说话一样,但是在朝廷上议事却从不忌讳什么。帝曾经这样评论他:“你为人耿直敢言,可是说没有辱没你的先祖啊。”

经费不足——没有办法让寺庙兴旺起来

——回答的意思是说:就是让你来做主持,当然需要你去筹集经费自己让它兴旺起来——也就是说钱是寺的关键,住持是钱 的关键

2 急求;戴渊传的文言文 答案 谁可以告诉莪 谢谢啦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

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渊既神姿峰颍,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

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1>尝(曾 ) 盛(重 )据(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 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 )<3>陆机:“弥重”戴渊的原因是什么?摘选文中的诗句回答。(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

<4>用自己的话说说“渊便泣涕,投剑归机”的原因。( 戴渊怀才不遇,被陆机对自己的理解而心生感慨。)

<5>请选择文中一位人物进行简要评价。( 陆机:善于发现人才,临危不惧,不计前嫌)。

3 文言文阅读 《 窦威》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4 李崇矩,字守则文言文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4C(直:通“值”,价值)

5C(①是说李崇矩得以免罪;②是周祖的善行;⑤表现李崇矩采用怀柔政策,收服黎人)

6D(“把自己的财物遗落在洞穴中”分析有误。原文“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这里的“遗”应该翻译为“赠送”,不是“遗落”)

7(1)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死。(注意“戮力”“奖”“构”“罹”的翻译,注意“为……所”被动句式)

(2)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注意“因”“槁”“愿”“榇”的翻译,注意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李崇矩字守则,是潞州上党人。年幼时孤贫,有善行,为乡里人所推服。汉祖在晋阳起兵,驻扎在上党,史弘肇当时任先锋都校,听说崇矩的名声,召来任为亲吏,乾祐初年,史弘肇总领禁兵兼任京城巡检,常常残杀军民,身边的部属害怕,慢慢都离开了他,只有李崇矩事奉他越发谨慎。弘肇被诛杀时,得以身免。

周太祖与弘肇向来交情很好,即皇帝位后,访求弘肇的亲属故交,找到崇矩。对他说:“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死。你是史氏家的故吏,请你替我寻找他家的近属,我要怃恤他们。”崇矩推荐史弘肇母亲的弟弟福。崇矩历来主持他家家事,把财产都收集拢来交给福,周太祖赞美他,把他收用在世宗军中。

宋朝初年,李筠叛乱,任命崇矩率领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驻屯河阳,率领所部进攻大会砦,攻克下来,斩敌五百人。改任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在碾子谷共同大败李筠的部队。泽、潞平定时,派崇矩先入城,收管图册,管理府库。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皇帝答应他的要求,赏赐很多。部队回到京城,正遇判三司张美出任地方官,朝廷任命崇矩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开宝初年,跟从皇帝征伐太原。军队班师回朝途中,任命崇矩为后殿。驻扎在常山,染上疾病,太祖派太医诊治,命他乘凉车回京城。崇矩叩头说:“凉车是天子的座车,让我乘坐此车是加速我的死亡啊!”坚决谢绝得免。

太平兴国二年夏天,黄河河防常常决口,诏令崇矩乘驿马从陕到沧、棣,巡视河堤。这年秋天,出京任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不久,改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部下军士都害怕他,崇矩拿出所有的器皿金帛,一共值钱数百万,全部分给军士们,他们才被感动。当时黎贼扰乱,崇矩到他们的洞穴一一加以抚慰,把自己的财物赠送给酋长,黎人都感德归附。换任回朝,授任为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他代替宋偓,任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尉,赠谥号为元靖。

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刘基论相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

12( 4 分)( 1 )从前,往昔(2 )友好,亲善13( 3 分)B 14( 2 分)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15( 3 分)为人公正、不询私情、唯才是举 小题1:试题分析:“向”,一词多义,从前,以前。

“善”,一词多义,友好,亲善。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题目中所考查的两个词语都是一词多义,解释的时候要联系文中原句。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是如易柱,须得大木”时,要注意把“是”(这)、“易”(换)、“须”(必须)这些字词翻译准确。将翻译好的句子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点评:这道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句子翻译。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太祖想立杨宪为宰相,刘基说“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点评: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要筛选出刘基对宰相的评判,只要从刘基所说的话来分析,就不难了。

皇帝要立杨宪为宰相时,刘基说杨宪不适合做宰相,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即宰相应有的气度“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小题4:试题分析:太祖责备李善长,刘基却不计前嫌,为李善长说好话,说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子,能协调各位将领。

太祖想立刘基为宰相,刘基说立相这件事就像更换房柱,必须有大木头。如果只因为这小的美德就这样做,房柱一立,房子就会会塌了,委婉拒绝了太祖。

皇帝想立刘基的好友杨宪做宰相,刘基却并不因为杨宪是自己的好朋友而徇私情,而是很客观地告诉皇帝杨宪不适合做宰相。从这些看来,刘基是个为人公正、不询私情、唯才是举的人。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6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7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8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9 庞参传 文言文阅读

译文供参考:庞参传,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

开始在那里做官,不知名,河南尹庞奋看见了认为很奇特,举为孝廉,拜为左校令。犯了法关进了若卢狱。

永初元年(107),凉州先零钟羌人反叛,朝廷派车骑将军邓骘讨伐他们。庞参在流放中使他的儿子庞俊上书道“:当今西州流民扰动,而征兵不绝,水潦不止,地力不恢复。

加上大军出动,远戍很疲劳,农功忙于转运,资财尽于征发。田亩不能开垦,庄稼不得收割,两手无计,来秋没有希望。

百姓力竭,不堪承受。臣愚认为万里运粮,远就羌戎,不如总兵养众,等到人家疲劳。

车骑将军邓骘应该带兵出征,留下征西校尉任尚让他督凉州士民,转居在三辅。让徭役休息以助其时,停止繁赋以增其财,使男的能够耕种,女的能够织布,然后养精蓄锐,乘懈狙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那么边民的仇能报,奔北之耻可雪了。”

书奏上去,碰上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荐庞参道“:臣听说鸷鸟上百只,不如一只鹗。从前孝文皇帝领悟了冯唐的话,而赦了魏尚之罪,使他做了边守,匈奴不敢向南一步。

用一个臣子之身,解一方之难,选用得人哩。臣看见故左校令庞参,有勇有谋,与众不同,高才武略,有魏尚的风度。

前因犯了微法,输作很长时间。现在羌戎为患,大军西屯,臣认为像庞参这种人,应在行伍之列。

希望明诏采前世的举措,观魏尚之功劳,免赦庞参之刑,用作军锋,必有成效,宣助国威。”邓太后采纳了他的话,立即从德徒中提拔庞参,拜为谒者,使他向西督三辅诸军屯,而召邓骘回来。

四年(110),羌寇又卷土重来,兵费日广,且连年收成不好,谷每石需五万余钱。庞参报告邓骘道“:连年羌寇特别困扰陇右,供徭赋役开支甚大,官府负债达数十亿万。

现在再向百姓,调取谷帛,卖什物,以应官吏之需求。外伤羌虏,内困征赋。

于是千里运粮,远给武都西郡。道路险阻,困难太多,走得快就钞暴为害,走得慢就粮食受损,运粮散于旷野,牛马死在山泽。

县官不足,常向百姓借贷。百姓已经穷困了,将向谁去索取?名义上救金城,实际上困了三辅。

三辅已经贫困,反转来又成为金城之祸了。参以前数次说过,应放弃西域,却被西州士大夫所笑。

现在如果贪恋不毛之地,忧恤无用的百姓,让军队在伊吾之野受苦,替三族之外担心,如果破了凉州,祸乱至今不止。开拓之边境不得安宁,对国家之强大毫无益处;有许多田地不去耕种,怎能救得饥荒!所以会治国者,一定着眼国内,不求外利;让百姓富足,不贪广土。

三辅山原旷远,民众稀少,故县空城,可住人之地方甚多。今应将边郡不能自存的,迁入诸陵,田戍故县。

孤城绝郡,强迫迁去;转运远费,聚而近之;徭役太多,休而息之。这是好中之好计策哩。”

邓骘及公卿们因国用不足,想听从庞参的建议,众多人不赞同,才停止了。后来拜庞参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学徒。庞参到任,先去拜访他。

任棠不和他说话,只把薤一大本、水一盂放在户屏之前,自己抱着孙子伏在户下。主簿报告,认为任棠倨傲。

庞参想了一下他的用意,过了好久便说:“任棠是想告诉太守:水,是想我清白哩。拔一大本薤,想我打击强宗哩。

抱儿当户,想我开门怜惜孤儿哩。”于是叹息而回。

庞参在职时,果然能抑强助弱,用惠政赢得民心。元初元年(114),升为护羌校尉,叛羌怀念他的恩信。

第二年,烧当羌种号多等都投降,才又得到还都令居,通河西之路。这时先零羌豪强在北地僭号,朝廷诏参率领降羌及湟中起义的胡兵七千人,与行征西将军司马钧约期会合于北地攻打他们。

庞参在路上被羌人打败。已经失了期,于是称病带兵回来,犯了诈疾罪召而下狱。

校书郎中马融上书请求道“:西戎反叛,寇抄五州,陛下同情百姓之疾苦,哀百姓之失业,用尽府库之财物以养军队。从前周宣王时,猃狁侵略镐和方,孝文帝时,匈奴也入侵上郡,而宣王立了中兴之功,文帝建太宗之号。

不只是两个皇帝有明睿又的天资,也因为有虎将捍卫城池的帮助,所以‘南仲赫赫’,列在《周诗》‘,亚夫纠纠’,载在汉策。前护羌校尉庞参,文武全才,智略远大,既有义勇果毅的气节,兼有博雅深谋的天资。

又度辽将军梁忄堇,前时统领西域,勤苦数年,回来留在三辅,能立功效,闲在北边,单于降服。现在都关起来,陷于法网。

从前荀林父在必阝打了败仗,晋侯恢复了他的职位;孟明视在崤丧师,秦伯不废他的官。所以晋景并赤狄的土地,秦穆公于是称霸西戎。

应该远看两君,使庞参、梁忄堇得到宽宥,的确对折冲有好处,对圣化有帮助。”书奏上,梁忄堇、庞参得到赦免。

后来用庞参为辽东太守。永建元年(126),升为度辽将军。

四年(129),进朝廷做了大鸿胪。尚书仆射虞诩荐参说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干,顺帝时用他为太尉,录尚书事。

这时三公之中,庞参名声忠直,多次被左右所陷害与毁谤,认为所举用的人有违帝旨,司隶承风案之。这时当会茂才孝廉,庞因被奏,称疾不得会。

上计掾广汉段恭因会上疏道“:臣看到道路行人,农夫织妇,都说‘太尉庞参,谒忠尽节,徒因直道不能做违心之事,孤立在群邪之中,自处被中伤之地。’臣还希望在陛下之世,当蒙。

是必然了!

因为从太平天国的成立开始就是一群土匪在愚弄人民

一个国教教众不能结婚生子的政权可以持续下去吗

但一个国教教主却可以娶了几百个老婆,并且可以任意和教女做爱的教,在当今社会早已是邪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43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