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却经常听到一个问题:你害怕结婚吗?
而大部分的适婚一族的回答都是:害怕。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23%的未婚适龄青年认为自己存在“恐婚”倾向,457%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就有“恐婚族”。同时,有517%的被调查者认为“恐婚”是正常现象。
有人说,恐婚是一种病,人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应该成家。
这就是一件理所应当、水到渠成的事儿,所以家人会催,甚至这个社会都会不断地提醒你:该结婚了。
在前几天的奇葩说节目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恐婚不是病。两个人面对一段婚姻,一个非常渴望,一个心生恐惧。可为什么只有在我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在他的面前就没有一瓶“去除渴婚水”。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恐惧的情绪在哪里,但恐婚不是病。只是对于恐婚情绪,没有人愿意帮我们解决恐婚的问题,却只问我们能不能消化自己的情绪。
究竟该如何才能去除这个“恐婚”的情绪呢?
01面对父母催婚:减少繁文缛节。
都说结婚是为了给两个相爱的人一个仪式感,让他们做好携手一生的准备。
但越来越多的婚礼,早已不仅仅是为了结婚的双方而办。与其说他们是婚礼的主角,不如过他们是那场婚礼的客人。
陆琪的读书会中有讲过这样一本书,叫做《承欢记》,女主麦承欢与男友辛家亮是两个家庭条件天差地别的人,因为辛家亮讨厌婚礼的繁文缛节,才提出了旅行结婚的建议。
而麦承欢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女孩,听到这个建议马上答应了。可是麦承欢的妈妈却因此大闹,让两家人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甚至提出自己出钱办婚礼,请女儿和女婿出席这场婚礼。
结婚原本是一件让人感到幸福的事儿,却变得荒唐可笑。
分明应是婚礼的主人,却成了所谓的“被邀请者”,不过是为了成全父母追求形式的演员。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结婚,是因为讨厌那些充满繁文缛节的仪式感。
结婚原本是对一段感情有所交代,也是对接下来展开的新生活一个仪式,可是那些复杂的亲戚关系、那些繁多的规矩礼仪却让人望而却步。
与其说是因为害怕结婚,倒不如说是害怕那些繁文缛节。
无论在什么年龄,似乎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也许你觉得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可父母一催、亲戚一说,你便失去了兴致。
因为结婚这件事儿说白了是两个人的事儿,每当成为别人口中日常谈话的琐碎,便失去了初衷。
02伴侣理解:婚后养育孩子。
结婚、生子,看起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也要尊重两个人共同的意愿。
其实很多人害怕结婚,并不是因为不爱对方,而是不想要过早地被一个家庭束缚了手脚,有了后顾之忧。
毕竟,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女人生来就一定要生孩子。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是一段生命的延续、也是所谓一个香火的继承。
小宛原本是一个能力不错的职场女性,事业一直很顺风顺水,但是她却在上升期选择了结婚。
原以为有了家庭的支持她可以更加放心地去拼自己的事业,可没想到随之而来的却是家庭的压力,公婆总是催促他们早点生个孩子,亲戚朋友更是时常提及这件事。
原以为至少丈夫会理解自己,可是他却也开始劝她说:先生孩子,再拼事业也不迟。孩子,父母会帮忙带,不必担心。
在家庭的多重压力下,她低头了。
当她休完一个漫长的产假,想要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时,却发现早已有人接手了她曾经的工作,而她就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她才懂得为了这个家,她牺牲了些什么。谈不上后悔,却也着实不是自己情愿。
其实无论是婆媳关系、还是养育孩子的问题,倘若另一半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多理解自己一些,什么都会迎刃而解。
就好比在所有的婆媳矛盾中,男人才是关键。
03社会支持:减轻年轻人经济负担。
之前看到过一个社会调查:
有意愿在28岁结婚的人,占到了调查人数的2054%,选择在30岁结婚的人群比例更是高达169%!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要结婚,不仅仅有着害怕婚姻的主观因素,还有就是最逃不开的现实因素。
很多人提及结婚都只有一个态度:成本太高。
买车买房已经成了大多数婚姻的标配,除去聘礼不说,还有婚礼的费用也不可小觑,蜜月旅行也需要考虑。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未来孩子的费用,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这样想来,一个人该有多成功才能无所畏惧。
我曾经问过以为快要30岁的女性好友:为什么不考虑结婚呢?
她是这样回答我的:
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可以活得更自在吧。我现在所赚到的钱,一部分用于付房租、一部分用于吃喝玩乐、还有一部分可以用来给父母买点东西。基本上自己想要什么,都可以去买。
可是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暂且不说结婚需要多少钱,还要一起还房贷。如果再有了一个孩子,自己的所有开销基本上都会给孩子吧。
曾经我想要给自己买什么都可以,结了婚我可能每次想要什么的时候都会考虑再三,最后就算了。那样的生活,未免太不自在了些。
其实她的生活就像大多数单身女人一样,有着自己的财富自由,不想要被其他人、其他事所束缚。
而对于婚姻,也不是不想有一个家庭,只是害怕这个家庭给她带来的重担。
04现在的恐婚和以前的恐婚是不同的。
以前的恐婚是什么?是害怕亲密关系的建立。
就是我害怕这个人要成我老公了,或要成我老婆了,如果这个人不合适怎么办?如果我们两个在婚姻里面出现什么矛盾怎么办?
但现在不同,因为现在基本上,超过80%左右的人都是要试婚的。也就是说有婚前同居等等。在这个充分的试婚情况下,亲密关系早就已经建立了,她已经不会再害怕亲密关系建立。
所以,现在恐婚的本质,其实就是逃避。
逃避家庭带来的压力、逃避社会带来的现实、甚至逃避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虽然你们已经做完了婚姻里面所有能做的事情,但是不想承担婚姻所带来的责任和束缚。
所以开始害怕,结婚这件事。
总之,很多人不结婚,并不是因为不想要结婚,而是琐事太多、叨扰太多。
如果两个人结婚不是因为快乐,如果两个人的快乐,不如自己一人给的多,那便真的没有必要。
你一定要找到那个驱动你结婚的内动力,而并非外界的催促,才能消除所谓的恐婚情绪。
第一次看《悬崖之上》这部**时,在看到两对夫妻要分开时,王郁夫妻和小兰夫妻(也许还没结婚,暂且认为他们已经结婚了),他们进行最后,还算是静好时候的告别,明显地感觉到两种感情的区别:中年夫妻和青年夫妻。
中年夫妻,亦如名字一般沉稳淡定,波澜不惊。他们为对方理好背包,没有多余的话,仿佛所有的话都已经讲完了,又好像什么都不必说出口,彼此心有灵犀。只说了一句:活着的人去找孩子!好像是为了提醒对方似的,也告诉了对方一个这样的信念:再艰难,也别忘了还有孩子!
青年夫妻,小兰他们对未来无期,还以为是两人,从此就开始并肩作战了,直到听到分组命令,才知道要分开。楚良对小兰说对不起,并且想要抱抱小兰,小兰却拒绝了。我想如果小兰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拥抱,她怎么也不会拒绝的。他年夫妻,除了需要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来证实自己的拥有之外,还需要长时间的厮守来熬过感情的蓄满期。
这仅仅是个开始,但也是两对夫妻,最后一次能平静相聚的时光,从此以后,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生死两茫茫,也许是再也见不到了的永别。
两对人再次见面是在火车上 ,这一段的情节处理,很叫人值得回味。我觉得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中年和青年夫妻的特点。
王郁和楚良一组,已被特务们控制住,张宪臣已经看出来了,特意跑进厕所,留下暗号。妻子王郁心领神会,结果只看到被特务组织改写过的暗号,她心里明白:老张不可能冒着极大的风险,写一句废话!看这两人,真正是印了那句:一个人随着时间增长的,不仅仅是年龄,还有阅历和见识!两人配合得很默契,全程没有一点眼神的交流。
而反观楚良和小兰他们呢,问题就太多了。楚良很早就看到了小兰们那一组,他紧盯着小兰,连特务都看出来了。在小兰被特务盘问后并带走时,楚良终于忍耐不住,让同行的特务们想办法,救小兰,还说她是他们另一组的人,还好他没有供出张宪臣。这时就体现出了这样分组的好处了。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看到楚良的做法除了暴露了小兰之外,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还是张宪臣救了小兰。
楚良的猴急,在刚开始第一次告别时就显露出来,他总沉不住气,见到爱人不测时,不管后果如何,就寻求帮助,如果不是王郁要求提前下车,小兰这一组也会被特务控制住。
当然这部**的主旨不在这些表现上,而着重表达老一辈革命家为新中国的到来,付出了殷殷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但是,正因为有这两对夫妻的处事差别,才使剧情有了张力,跌宕起伏,险象环生。
得知张宪臣被抓后,王郁在卫生间里拼命压抑的痛哭,她坚定她一定要活下去,因为孩子现在只有她了。小兰在问楚良的情况时,张宪臣说:你只当他们已经死了!小兰当然也难过,也仅仅是难过,革命还是要继续下去的,黎明终会到来。
小兰和王郁的痛苦,看起来王郁更加沉重深厚,这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沉淀之深沉,所引发的。中年夫妻,已经超越了爱情,而是向亲情发展,而青年夫妻,不过还停留在爱情上,如果不坚固,随时都可能间断!
如果只是暂时的,我想在你们两个的年龄允许的情况下,是非常好的,你们一方面可以多享受一下二人世界,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以后的三口之家积攒资金。但是年龄已经过三了,出于对女生身体着想,顺产对身体伤害挺大的。如果剖腹就任何阻碍没有了。年龄不是问题,你多久之后想要都OK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