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设计实验

初三化学设计实验,第1张

这里是步骤Flsh——直接下载

http://wwwpepcomcn/czhx/jshzhx/kejian/200801/P020080107584445307931zip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题归类解析

一、实验药品选择型

例1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左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选择某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如红磷,白磷等),利用过量的该物质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内气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选择不同的药品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解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可然物在空气中燃烧能否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变小。(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过程中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体积,反应前后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并无明显的变化,因此烧杯中的水不会倒吸到广口瓶内,造成实验失败。(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选择药品的条件是:①药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②药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若生成物为气体,可将水换成易吸收该气体的液体)。

答案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虽然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广口瓶内气体压强未减小。

(2)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或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二、实验误差分析型

例2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 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 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要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推断,关键看操作的结果是导致密闭体系内气体的压强变大还是减小。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偏低,原因可能有:(1)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完;(2)未塞紧瓶塞,外界空气进入瓶内;(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偏高,原因可能是广口瓶内的部分空气受热逸出,致使广口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更多。

答案:D

三、实验装置创新型

例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创新性在于实验装置始终密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通过活塞的移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度。(1)实验操作前后装置内气体压强不变,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好。(2)白磷在空气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导致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试管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40 mL×1/5=8 mL,且过量的白磷燃烧能将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因此最终活塞的前沿在约12 mL(20 mL-8 mL=12 mL)的刻度线上。(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密闭体系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活塞就会向右移动,当过量的白磷燃烧耗尽密闭体系内的氧气,试管冷却后,密闭体系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推动活塞会向左移动,而密闭体系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40 mL+20 mL)×1/5=12 mL,因此最终活塞的前沿在约8mL(20mL-12mL=8mL)的刻度线上。(4)因为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该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答案 (1)装置的气密性好(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在约12 mL的刻度线上

(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8 mL的刻度线上

(4)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延伸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通过挖掘实验内涵 ,拓展知识 。达到完成一个实验教学,理清一批问题。现将该实验教学延伸总结如下:

一、实验准备上应更充分

1、放入燃烧匙内的红磷需说明是足量的,让其燃烧时更多的消耗广口瓶内的O2,使测量更准确。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做上记号,并在水面以上部分分出五等份来,以便更准确的观察实验结束后,水上升约为1/5处。

3、点燃红磷时应用酒精灯,有的红磷潮湿后火柴难于点燃,用酒精灯则容易点燃。

二、实验结论延伸

该实验除证明空气中O2的体积量约为空气体积的1/5外,还可得到以下结论。

1、红磷燃烧条件:红磷不点时不燃——需要温度(达到燃烧时最低温度)。瓶内红磷燃烧一会就熄灭了——瓶内没有O2或O2含量太少(红磷燃烧需要氧气)。结合起来,说明红磷燃烧的条件是:需要一定的温度和一定含量的氧气。

2、氮气体积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4/5:空气主要由O2和N2组成的,因为实验测得空气中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则剩余气体体积基本为N2。

3、氮气不支持红磷燃烧:红磷在瓶内燃烧消耗大部分O2后熄灭,剩下N2并不能支持红磷继续燃烧。

4、氮气本身也不能燃烧:燃着的红磷伸入瓶中,若N2也能燃烧,则可能出现瓶内水上升超过1/5。

5、氮气不易溶于水:实验中开始红磷燃烧时,瓶内压强增大,实验结束后瓶内压强降低,水被吸入瓶内。这中间,N2都充分与水接触,若N2易溶于水,则瓶内水上升可能超过1/5。

三、对做完实验后吸入瓶内水太少的原因分析

1、红磷量太少,消耗O2太少。

2、气密性差,漏气。

3、实验前弹簧夹没夹上。

4、必须是完全冷却后观察。

四、若用别的物质代替红磷来完成该实验,有哪些要求?

1、在瓶内燃烧的物质只能与O2反应。如Mg除与O2反应外也能与N2反应,Mg就不能代替红磷来做实验。

2、在瓶内燃烧的物质与O2反应后,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因为消耗了O2又产生了别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变化不大,实验现象不明显,如用蜡烛代替红磷则不行。

五、问题讨论

1、实验开始弹簧夹不夹住橡皮管,会出现什么结论?

2、实验中利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平均值=(217g+222g+221g) /3 =220g;故填:220;

(1)第一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进入B装置中区去,所以第一次实验测得数据较低;故填:第一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进入B装置中区去;(2)设平均每份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100 44x 220g

100 /x =44 /22g

x=500g答:平均每份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0g.故填:500.

(3)氢氧化镁质量分数为(7-5)/7=286%

亲,若 ,谢谢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

H2O2)制取氧气时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O2↑.有同学提出硫酸铜能否代替二氧化锰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下面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回答问题:(1)作出假设:硫酸铜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2)实验探究:实验1: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人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在甲试管中加人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发现甲试管中迅速产生气泡;在乙试管中加人适量的蒸馏水,观察不到气泡产生.实验2:取适量实验1中甲试管反应后的溶液.分别装入丙、丁试管中,向丙试管内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丁试管内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3)分析讨论:①实验1中设置乙试管起______作用.②实验2中向丙试管内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③有同学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硫酸铜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他觉得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来探究硫酸铜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在线课程

解:(3)①实验1中设置乙试管起对照作用;②向丙试管内滴加BaCl2溶液后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是CuSO4+BaC12=BaSO4↓+CuCl2;③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来探究硫酸铜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答案为:(3)①对照;

②CuSO4+BaC12=BaSO4↓+CuCl2;③质量.分析:(3)①根据实验1中设置乙试管起对照作用进行解答;②根据向丙试管内滴加BaCl2溶液后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进行解答;③根据催化剂的含义进行解答.点评:化剂概念,关键词: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掌握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

第二章《分子和原子》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右图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没有变化

B.上层盐水,下层红墨水

C.盐水和红墨水完全混合

D.上、下层盐水,中间红墨水

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1991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15 B.49 C.66 D.164

4、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

A. B. C. D.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空气是单质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是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D.空气是一种化合物

6、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可视为纯净物的是 ( )

A.食盐 B.食醋 C.白酒 D.白糖

7、新华社5月23日报道,继通过食盐补碘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后,我国又将启动一项涉及千家万户营养健康问题的“补铁工程”。卫生部已批准以酱油为食物载体,逐步开展补铁工程。这里的碘、铁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8、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B. O4是一种单质

C.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D.O4是一种化合物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D.原子和分子在化学反应里都能生成新的原子和分子

10、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钨矿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多的是 ( )

A.铝 B.硅 C.氧 D.铁

11、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

A B C D

12、2001年11月,美军向躲藏在山洞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的燃料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能耗尽山洞中的氧气,使洞中的生物窒息死亡。该炸弹的主装药之一是环氧乙烷(化学式为C2H4O)。关于环氧乙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是化合物 B.它是含有3种元素的混合物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D.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

13、自第xx届奥运会以来,开幕式都要举行隆重的火炬接力仪式。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即使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4:10 D。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氢原子构成

14、正电子、负电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产生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15、某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集到他所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 )

A.55:54 B.55:58 C.55:62 D.55:64

二、填空题(共50分)

16、(14分)(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 。

①电子 ②质子 ③中子 ④原子核 ⑤原子 ⑥分子

(2)空气、食盐、白酒是三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同属于 这一类物质,从宏观角度说明的理由是 。

(3)下列每组物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请你认真分析,寻找规律,并再举出相似的一个例子。

A.氮气、硫磺、水银、 。 B.氧化镁、水、二氧化碳、 。

C.氧气、氯酸钾、四氧化三铁、 。

17、(6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可以观察和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直接用原子制造分子,葡萄糖是人体需要的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其化学式为C6H12O6,若采用上述方法制造葡萄糖,请你指出所需的原子名称: 。

18、(2分)1993年中美两国科学家共同合成了世界上的碳分子,这种分子由1134个碳原子和1146个氢原子构成。请写出此种物质的化学式 。

19、(1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ª粒子(ª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ª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ª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ª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3-14)。

(1)有一小部分ª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ª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ª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3)极少数ª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

(4)按现在对原子、分子的认识,你认为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请用“ ”划出,并在下方加以改正。

(5)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中子数为 。

20、(6分)最近我国留美化学家参与合成了一种新型炸药。它抗打击、抗震,但(一经引爆就会发生剧烈爆炸。此炸药的化学式为C8N8O16。

(1)该炸药的一个分子中含 个原子,该炸药由 元素组成。

(2)此炸药在爆炸时产生两种气体,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另一种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写出此炸药爆炸时的符号表达式 。

21、(8分)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Ⅱ(如下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三、简答题(共6分)

22、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情况:暖水瓶塞会自己跳出来,或暖水瓶塞不容易拔出来,这是为什么?

23、研究发现,苍蝇体内能产生抗细菌感染的过氧化氢(H2O2)。试比较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和分子构成,并说明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四、计算题(共24分)

24、(6分)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碘酸钾属于哪类物质? (填:“纯净物”、“混合物”、“单质”、“氧化物”)。

(2)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 。

(3)我国规定,食盐含碘量为每千克食盐含碘0035克,相当于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 克。

25、(4分)“911事件”发生不久,在美国又出现了炭疽热病,此病是一种由炭疽热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25%至60%。治疗炭疽热病的常用抗生素为环丙沙星,其化学式为C17H18FN3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

26、(6分)淀粉等食用糖类在人体中能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而被吸收,正常人的血液里约含01%的葡萄糖。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若用Cn(H2O)m的形式来表示葡萄糖,则n= , m= 。

27、(4分)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诺尔斯博士与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和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以表彰他们催化不对称合成的重大成就。环氧化(R)——丙稀醇(化学式为:C3H6O2)是沙普利斯应用不对称合成技术合成的一种重要物质。该物质用于生产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C3H6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2)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8、(4分)某化肥厂生产一批尿素产品,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杂质不含氮)。按规定,产品中含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在95%以上为一级品,试根据计算判断该厂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属于一级品?

第二章《分子和原子》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D B D C B A A A AC CD B D

二、填充题(共50分)

16、(1) ②、④ (2)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3)红磷、氢气、水银等; 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等;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

17、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 18、C1134H1146 19、(2)ª粒子通过原子内、原子间空隙 (3)ª粒子撞击了金原子核而弹回(或ª粒子撞击了带正电核、质量大、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4)一切 不可分割 实心球 (5)79、 118

一些 可分割为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20、(1)32 3 (2)C8N8O16→N2+CO2

21、(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 (2)酚酞试液变红 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3)实验Ⅰ、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评分提示](3)主要考查对于对比实验的理解及实验设计能力。只要表述正确、清楚,即可给分。

三、简答题(共6分)

22、这两种现象都发生在暖水瓶没有灌满水的情况下。当你打开暖水瓶时,就会有冷空气进入暖水瓶,冷空气被暖水瓶中的热水加热,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暖水瓶内压力增大,当压力足够大时,就会把瓶塞冲掉。若暖水瓶放置较长时间以后,暖水瓶中水温下降,其中的热空气也跟着冷却,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缩小,暖水瓶内压力下降,低于外界大气压,于是外界的大气压就把瓶塞紧紧地压住,很难拔出。

23、过氧化氢与水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但由于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而每个水分子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四、计算题(共24分)

24、(1)纯净物 (2)易分解 (3)0。06 25、331 14。5% 26、180

6 6 27、(1)C:H:O=18:3:16 (2)43。2%

。28、解:设此化肥厂生产的化肥中含尿素为

依题意列式:

CO(NH2)2 ~2N/CO(NH2)2

100% 100% 28_________60

42%

100%: 42% =28_________60 100%:

=90%

因90%<95%,所以该厂生产化肥不属于一级品。

答:(略)。

初中化学 第二章《分子 原子》检测命题双向细目表

内 容 考 试 要 求 题 号

题 型 分 值 联系实际

常 识 了 解 理 解 掌 握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元素、元素符号 √

单质和化合物 √

混合物和纯净物 √

分子、原子 √

化学式 √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

二、化学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查目标:

1、 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 能通过某些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分析,正确理解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的区别

和联系;

3、 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和某些常见的现象;

4、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具有对物质进行简

单分类的能力

5、 记住常见元素符号的写法、意义;会书写和读出一些简单化学式,以及其正误的判

断;并能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6、 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元素的质量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B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核一定相同  

C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一定变化的质子  

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变化  

分析:选项A是学生最易混淆的概念,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例22003年5月,深圳发生举国震惊的特大投毒案。犯罪分子使用的是一种名叫“毒鼠强”的剧毒鼠药(化学式为C4H8O4N4S2)。下列有关“毒鼠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氧化物  

B “毒鼠强”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  

C 碳、氢、氧、氮、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4∶2∶2∶1  

D.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667%  

分析:明白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便可判断选项A错误;选项B是学生最易混淆不清的,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的仅仅是“毒鼠强”的一个分子而不是这种物质;选项C中2∶4∶2∶2∶1仅仅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很显然不等于元素的质量比;只有选项D正确  

二、规律运用不灵活  

例1化学中常常出现“1+1≠ 2” 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 2” 的事实是( )  

A 20℃ , 1L 水与 1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L   

B. 20℃ , 1g 镁与 1g 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2g   

C. 20℃ , 1g 硫粉在 1g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g 二氧化硫  

D. 20℃ , 1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 1g 硝酸钾固体能得到 2g 硝酸钾溶液  

分析:学生能认识到选项A不正确,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会减少;而选项B中镁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能判断,而且即使完全反应由于氢气的生成所得溶液的质量也应小于2g;选项D中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是不能溶解的,没有溶解的那一部分不能作为溶液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是学生易忽略的。正确答案选C。  

例2在反应M+2N=R+2Q中, 32gM 与N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88gR,且反应生成的R和Q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M和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1∶2 B1∶4  

C9∶16 D4∶9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是不需考虑具体方程式的书写的;而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比是要考虑具体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这是学生最易混淆不清的地方;搞清楚这两点很易选出正确答案选A。  

三、 审题不清或审题不全  

例1:为了证明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依次通过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浓硫酸 ③炽热的氧化铜 ④澄清的石灰水。   

④中变浑浊的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  

分析:学生往往简单审题不清而回答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或者审题不全仅仅回答有二氧化碳的生成,正确应该回答出有二氧化碳的生成从而证明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例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分析:一般学生都能明白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但题目已知“一氧化氮能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选用排空气法,很多学生由于审题不仔细而错误的认为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正确答案只有选B,用排水法。  

四、 基础不牢,思维不精   

例1现有 100g 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此时溶液仍未达到饱和),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溶剂蒸发掉一半 B溶剂蒸发 50g   

C再加入 10g 溶质 D再加入 125g 溶质  

分析:马虎的学生很容易简单的认为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或溶剂减少一半,溶质质量分数就增大一倍了。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分析就能避免错误。蒸发溶剂时溶质的量不变,按照公式,分子值不变分母的值减少一半比值增大一倍,所以蒸发溶剂的量应为原溶液量的一半,增加溶质一倍的量溶液的量也随之而增加,比值增加不到一半,所以增加溶质的量应超过一倍量,正确答案选B、D。  

例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的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  

分析:生石灰放入水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原来溶液是饱和石灰水,所以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这一点学生往往能考虑到,但对于原溶液由于水参加化学反应而质量减少导致溶液中一部分溶质氢氧化钙也减少认识不到。正确答案选C。  

五、 记忆不清,难作答  

例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  

分析:学生往往对元素在地壳中、空气中、人体中、海水中、宇宙中等元素的含量记忆不清;或者对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难以正确区分,如把空气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误认为是硅元素而做出错误的解答。  

六、类比推理机械化  

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分析:饱和溶液如果降温析出晶体,由于溶质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饱和溶液如果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由于溶质、溶剂成比例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选项A正确,学生往往只考虑了第一种情况而忽略第二种情况而认为选项A错误;选项C中,学生往往忽略前提条件“同一温度下”而以为正确;选项D中,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如果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加,而通过改变温度达到饱和,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学生同样往往只考虑了第一种情况而忽略第二种情况而认为选项D错误。正确答案选C。  

例2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证明该固体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B.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D.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  

分析:A中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气体没有检验是否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氢气,固体也可能是活泼金属;B中溶液中若有银离子,滴加氯化钡溶液也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D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没有说明是否溶于稀硝酸,溶液中若含有碳酸根离子也有沉淀生成,故选项A、B、D均错误。C中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属于盐但溶液显碱性。  

七、 信息收集欠缺,知识面狭窄  

例:节水徽记的涵义?  

为了使学生减少失误,获得高分,我们建议学生应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多加训练强化基础,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采用多种手段搜集信息,定期举行化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思维并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全面审题,谨慎答题的良好习惯。  

八、 解题不得法,随意马虎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在老师评讲试卷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啊呀,是选错误的呀?”、“原来应该选不正确的”等等,虽然在每次考试的试卷上都会对“错误”、“ 不正确”等字眼加上着重号,可这还是不能给学生以警示,不能让他们注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都会跟家长以及老师解释为“我都会做,只是一时看错了”,“这次马虎了,下次认真点就不会错了”,可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往往不能像他们自已所说的那样,做到下次不会马虎,同样的错误依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那么教师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帮助呢?我们以下面的题目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例1、极少数青少年有吸烟的恶习,香烟的主要成份很复杂,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尼古丁由碳、氢、氮3个元素组成  

C.尼古丁分子中共有26个原子 D.尼古丁中C:H:N相对质量比=10:14:2  

这是一道在大家看来非常简单的题目,正确答案为D。很多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一开始看题非常仔细,心中明确是要选错误的,但当他两个或三个选项看下来,自己意识就不那么清晰了,很多人就会下意识的把C选项或其他错误的选项作为答案选上,如果题目选项的阅读量再大一些的话,错误率就会更高。那作为老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应对此类问题呢?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次遇到题目里有“错误”、“不正确”这样的字眼就用笔将它们圈出,对于每个选项先认真阅读判断其正确或错误,并在每个选项后面用“√”或“×”作好标志,再回头看题,究竟题目是要求选对还是选错,最后再填上正确答案。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因马虎导致的错误。

6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来源:z。xx。kcom]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____。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3.(7分)某同学发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含量约占40%的空气样品中就能复燃,那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并进行了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收集的o2占集气瓶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来源:zxxkcom]

很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______(填“是”或“否”)。

(2)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分数约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大约___________℃。

某同学改用右图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4)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

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_。

答案

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液面下降也可)

在不断运动

(1)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来源:zxxkcom]

(2)①浓氨水显碱性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筹异(符合题意均可)

33.

(1)否

(2)35

48或49

(3)1

2(81~84之间均给分)

u型管冷凝了水蒸气,提高了氧气的纯度

过氧化氢

氧气

(4)①④⑤

求 :初三化学试题带答案和解析,(越详细越好)

初三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金桂飘香 D、尘土飞扬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食盐 B、空气 C、白酒 D、干冰

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要反应为:5O2 + X 3CO2 + 4H2O,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 )

A、CH4 B、C2H4 C、C3H8 D、C3H8O

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5、下列食物中主要富含蛋白质的是( )

6、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硝酸钾 B、碳酸铵 C、氯化钾 D、磷矿粉

7、保护环境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合理使用农家肥和化肥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D、禁止焚烧秸杆

8、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钡餐

9、2008年9月,三鹿婴幼儿奶粉因新增三聚氰胺)C3H6N6)致使一些婴幼儿患肾结石病。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聚氰胺由碳、氢、氮三个元素组成

B、三聚氰胺中碳、氢、氮质量比为1:2:2

C、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7﹪

D、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g

10、下列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

A、施加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清除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活性炭可除去冰箱异味

D、被雨淋溼的脚踏车应立即擦干以防生锈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材料、合成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塑料袋造成的污染

C、用甲醛浸泡水产品以达到保鲜的目的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1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13、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 )

A、生石灰、氯化钠 B、碳酸钙、氢氧化钠

C、苏打、小苏打 D、硝酸钾、硝酸铵

14、下列离子能在PH = 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NO3-、K+、H+ B、Na+、Cl-、OH-、Al3+

C、Cl-、NO3-、K+、Na+ D、Ag+、Cl-、CO32-、K+

15、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得到c g氧气,残留固体质量为d g,则d = a –c

B、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固体,升温,硝酸钾固体质量增加

C、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能形成200mL溶液

D、向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0mL蒸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g

16、文文的家庭化学实验室有如下物品:①试管 ②烧杯 ③煤气和煤气炉 ④托盘天平⑤筷子 ⑥铁钉 ⑦食盐 ⑧食醋 ⑨石灰水 ⑩牵牛花汁 ⑾水 ⑿饮料吸管 ⒀胶头滴管⒁小勺。只利用这些物品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拨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不同

B、探究牵牛花汁是否可作指示剂

C、探究加速食盐溶于水的有效方法

D、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17、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 + CO2 = CaCO3↓+ H2O ,

CO2 + CaCO3 + H2O = Ca(HCO3)2 ,Ca(HCO3)2易溶于水。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18、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均可通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球鼓起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头滴管放入物质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 A B C D

装置名称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锥形瓶内物质 HCl气体 NaCl固体 CaCO3 固体NaOH NH3 Cu CO2 锌粒

胶头滴管中物质 NaOH溶液 H2O 稀盐酸 H2O H2O 稀盐酸 NaOH溶液 稀硫酸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4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分)

19、(4分)某天然矿泉水的主要成份如下,请认真阅读后填空。

主要成分(mg/L):

碳酸氢根(HCO3-):173—205 氯离子(Cl-):10—80 硫酸根(SO42-):1608—1952 钠离子(Na+):8—50 镁离子(Mg2+):25—125 PH值:78±05

(1)“SO42-”中数字“2”的含义是 。

(2)该矿泉水显 性(填“酸”、“碱”或“中”)。

(3)日常生活中用 区别软水和硬水,可通过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0、(4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元素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资讯,完成以下填空:

(1)1869年,科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21、(6分)构建知识网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路(“→”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型别: ( )。

22、(4分)请仔细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你可得到: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规律是 。

(2)已知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两同学对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不同观点。甲同学认为生成物为CuSO4和H2O,乙同学认为生成物为CuSO4、SO2和H2O。请结合资讯书写出你认为正确的反应方程式 ,

被还原的物质是 。

23、(3分)经过一年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的量有着密切关系。请各举一例说明:

(1)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

(2)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

(3)反应温度不同,反应速率可能不同 。

24、(4分)请分别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假设所选试剂与杂质恰好完全反应)。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填化学式)

(1) CO CO2

(2) NaCl Na2CO3

(3) C CuO

(4) KCl Fe2(SO4)3

三、实验设计与探究题(本大题共13分)

25、(5分)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

(2)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和收集O2的一套装置是(填字母番号) 。写出用此装置制备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3)若选用A装置制备气体时应考滤的因素是 。

26、(8分)已知Cl2通入水中形成的溶液叫氯水。发生的反应为:

Cl2 + H2O = HCl + HclO(次氯酸)、 2HClO 2HCl + O2↑。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将氯水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任写一个体现该溶液化学性质的方程式: 。

(3)往新制氯水中放入一小块红色布条,一段时间后观察,红布条褪色。请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只需提出假设、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生成的HClO使红布条褪色

方案一:往新制备的HClO溶液中放入一小块红布条,一段时间后观察布条颜色变化。

假设二: 。

方案二: 。

假设三: 。

方案三: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

27、(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工业冶炼金属”的过程。在实验室做了CO还原CuO的实验,他们称得装有CuO粉末的试管重42g,反应完全后,恢复到室温称量,试管和固体残留物共重404g,并收集到CO2 44g,请你和他们一起计算:

(1)42g – 404g = 16g,16g表示 的质量。

(2)该反应制得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A 5、A 6、D 7、C 8、A 9、C 10、B 11、D 12、B

13、C 14、C 15、D 16、D 17、A 18、D

二、填空题

19、(1)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2)碱 (3)肥皂水 加热煮沸

20、(1)门捷列夫 (2) 得到 (3)Na2O(Na2O2)

21、(1)Fe3O4

(2)冶炼金属(作燃料等)

(3)C(或CO或H2)

(4)Fe + CuSO4 = FeSO4 + Cu 置换反应

22、(1)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Cu + 2H2SO4(浓) CuSO4 + SO2↑+2 H2O

浓硫酸

23、(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2)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3)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速率不同

24、(1)NaOH (2)HCl (3) H2SO4 (4)Ba(OH)2 (其它答案合理也给分)

三、实验设计与探究

25、(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AC或AE (BC或BE) 方程式略

(3)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要加热

26、(1)+1 (2)HCl Zn + 2HCl = ZnCl2 + H2↑等

(3)假设二:生成的HCl使红布条褪色 方案二:往盐酸溶液中放入一小块红色布条,一段时间后观察布条颜色变化 假设三:水使红布条褪色 方案三:往水中放入一小块红色布条,一段时间后观察布条颜色变化(其它答案合理也给分)

四、计算题

27、(1)反应的CuO中氧元素(其它答案合理也给分)

(2)64g

初三化学要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如下

CO2+Ca(OH)2=CaCO3↓+H2O

生成白色沉淀CaCO3总的的物质的量为n(CaCO3)=005mol,则CO2的总的物质的量为n(CO2)=005mol

设n(Fe2O3)=x mol,n(CuO)=y mol

Fe2O3+3CO=2Fe+3CO2

n(Fe)=2x mol,n1(CO2)=3x mol

CuO+CO=Cu+CO2

n(Cu)=y mol

n2(CO2)=y mol

依题意,列方程组

3x+y=005

112x+64y=241

解得

x=001

y=002

所以

a=160×001+80×002=32

选A

初三化学试题:如下题所示(带解析)

依题意得,CO2与CuO的比值为3比5,可知a/(a+b)=3/5可知选C

初三化学,越详细越好

选B

解析:

已知甲和丁反应有气泡生成,说明甲和丁中有一种物质是盐酸,另一种物质是碳酸钠;

(1)盐酸能与本题中的三种物质发生反应,所以甲为碳酸钠,丁为盐酸

(2)氧化铜只与盐酸反应,所以戊为氧化铜

(3)盐酸还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丙为氢氧化钙

(4)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乙为二氧化碳

所以各物质分别为:甲为碳酸钠,乙为二氧化碳,丙为氢氧化钙,丁为稀盐酸,戊为氧化铜。

A错,甲是盐与丙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B对,乙与戊都是氧化物:CuO、CO2属于氧化物

C错,丙与丁反应不会生成白色沉淀:Ca(OH)2+2HCl=CaCl2+2H2O

D错,丁和戊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CuO+2HCl=CuCl2+H2O是复分解

希望能帮到你

初三化学如图,越详细越好,要思路步骤答案!

为你解答,请采纳!

向盛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 ,但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氧气的质量保持不变,A正确;向盛有一定量碳酸钙粉末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于水中含有氧元素,故烧杯中氧元素的质量不会为零,B错误;向等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同浓度的稀硫酸,因为没有指明硫酸的质量故不能确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C错误;引燃密闭集气瓶中的木炭,氧气的质量一定,当氧气完全消耗好,木炭不能继续燃烧,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D错误。故选A。

1、Zn+H2SO4=ZnSO4+H2->气体,银电极被电镀一层铜;

2、硫酸锌,R、Zn、Cu、Ag

a、R>Ag(选a)

初三化学试题(求分析)

分析:A符合置换反应的条件:单质+化合物=另外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所以A是正确的。

B符合质量守恒,所以正确。

C错误。原因是:CO+CuO=CO2+Cu

D错误。原因反例:Fe+CuSO4=FeSO4+Cu

初三化学题答案解析?

22%

金属与酸根的质量比是25/(100-25-35)=25/40

当金属的质量分数为30时,金属的质量与酸根的质量比为30/(30×40/25)=30/48

那么盐中对的质量分数我100-30-48=22(%)

初三化学分析一下越详细越好

1 反应物质等式左右质量守恒每6gA,8gB生成9gD5gC

等比计算得15gC,B质量就是24g

2 同样等式左右质量守恒A10g,B?反应生成4gD,8gC

B质量是2g

A:B=5:1

求初三化学试题

.A、B、C、D、E分别是常见的酸、碱、盐,已知A是含钠元素的化合物,E是蓝色沉淀。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1)2A+B C+2H2O

(2)C+D BaSO4↓+2A

(3)D+CuSO4 BaSO4↓+E↓

根据上述资讯,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⑴B+A→C+H2O; ⑵C+KOH→D↓+E; ⑶E+AgNO3→F(白色)↓+KNO3;

E中加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可能是碱性氧化物 B.D不一定是碱

C.F一定是氯化银 D.B与A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 A+B→C+H2O

(2) (2)C+KOH→D↓(蓝色)+E

(3) B+D→C+H2O

(4)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

D ;E ;F 。

先传这几个,有时间再给你传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07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