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讲演两次提及中国是什么意思

奥巴马讲演两次提及中国是什么意思,第1张

1)在他的演讲过程中,两次出现China这个单词。据说演讲稿有三个China,奥巴马临时换掉一个,改为世界上某些国家。

2)说明与中国的关系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3)美国已把中国视为他一国独霸的威胁,一直在打压和遏制中国。

4)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先后遏制的世界第二有日本,欧盟,现在轮到中国了。

日本直接被虐杀,欧盟在美元和英镑的联合打压下进入欧债危机的泥淖。

现在美国以日本为主将,以越南,菲律宾为辅,组成围堵中国的联合先锋队。只要正确处理中日钓鱼岛危机,中国就可过了眼前这一关。

5)现在美国有两条路线,一条在中东,一条在东亚。

中东路线是争夺霸权利益,东亚路线是遏制中国发展。

目前欧洲和南美不足以威胁美国,俄罗斯也暂时闲着了。想拉印度当帮凶没得逞。

2008年11月5日12点,巴拉克奥巴马获得第一次297票,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奥巴马赢得了这场历史性选举的最终胜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6月3日,美国下届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赢得民主党初选,在通往白宫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历史上最接近总统宝座的非裔美国人,奥巴马的胜利在美国政界和民间引起了巨大波澜。有人说他是新时代“美国梦”的代言人;有人认为他是约翰肯尼迪政治思想的继承者;有些人甚至将他与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相提并论。奥巴马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非凡的魅力从何而来?你对中国的态度是什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奥巴马:我的梦想》可以让读者全面了解这些问题。

1。三位美国总统的“远亲”

奥巴马是黑白混血儿。他在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写道,“我的父亲和我周围的人完全不同。他的皮肤像沥青一样黑,但我妈妈像牛奶一样白。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奥巴马的父亲出生在非洲肯尼亚西部尼安萨省的一个牧民家庭,属于该国第三大民族————卢奥族。后来因为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老奥巴马在1960年去了夏威夷读书,在那里娶了一个叫雪莉安邓纳姆的女人,然后就有了奥巴马。

事实上,奥巴马的血统和今天的美国社会一样多元。研究人员发现,奥巴马与三位美国总统都有血缘关系:他的祖父母来自英国、德国和爱尔兰,与杜鲁门家族的祖先有血缘关系;奥巴马家族和布什家族的血缘关系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何况他和副总统切尼是同一个祖先的第九代子孙。

奥巴马10岁时回到美国,上了更好的学校,那里白人孩子占绝大多数,黑人孩子只有3个。由于他的肤色与大多数同学不同,奥巴马有着严重的身份危机。为了找到自信,奥巴马经常吹嘘他的父亲是非洲王子。当我的生父终于有一天从非洲回到美国,被邀请到学校演讲时,奥巴马坐在同学中间,深深地埋着头,感到非常羞愧。学生们没有嘲笑奥巴马撒谎。他们不仅对奥巴马父亲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还称赞他的父亲“很酷”。然而,这些激励措施仍不足以减轻奥巴马对自己肤色的自卑。

但是,这种自卑感导致沉沦。同时也可能让人产生惊人的斗志,通过奋斗和成功证明自己。就像马丁路德金以一句“我们黑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掀起了黑人民权运动的风暴一样,肤色的自卑也导致了奥巴马强烈的成就欲,促使他从医生、教授一路走到国务委员、国会议员,最终把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

2。[S2]:“我是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拿我怎么办”

在奥巴马奋起反抗自卑和堕落之前,他经历了一段“街头暴徒”的生涯。奥巴马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光彩经历。他曾回忆说,“我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那时候,我和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他年轻的时候吸大麻、可卡因,还经常喝酒抽烟,希望这些东西能驱散困扰他的问题。他承认自己在夏威夷的海滩和街道上游荡,还逃学。”我是每个中学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该拿我怎么办。"

据奥巴马以前的玩伴透露,奥巴马在夏威夷读高中时,不仅逃学,整天沉迷于毒品,还以其放荡不羁的个性和帅气的外表赢得了不少女生的青睐。他在17岁时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然而,奥巴马经常欺骗他的女朋友。高中毕业前夕,在一次舞会上,他抛弃了交往多年的女友,与另一名年仅15岁的白人女孩闪电交往。一天晚上,当奥巴马抱着他的新女友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之后,激动的两人直接去酒店开房了!但没过多久,未成年少女和前女友都被抛弃了。

虽然奥巴马已经告别了放荡的生活,但这段经历仍然对他的政治抱负产生了负面影响。2008年2月,奥巴马小学同学、日非混血毒贩凯斯卡库加瓦威胁称,如果不给他一笔钱,他就要编造奥巴马过去的故事,损害他的形象。当时,47岁的基思刚刚出狱,无家可归。一听说奥巴马要竞选总统,直接打电话勒索。奥巴马对此感到震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痛苦地说,“突然之间,所有和我生活接触过的人都被放到了报纸的头版,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

奥巴马的“街头暴徒”生涯并非毫无意义。这段经历让奥巴马特别了解基层的需求,也让他知道如何与基层对话。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奥巴马正式承认了自己的非裔身份,决心改变自己的过去,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国际关系。

3。收到了17张哈佛的门票。

大学毕业后,奥巴马在待遇优厚的华尔街咨询公司工作,成为标准意义上的精英。然而,一种内心的使命感让他放弃了这条人生道路,决定为芝加哥最贫困的黑人社区服务。1985年,一个民权组织聘请奥巴马担任社区组织者,年薪只有13万美元。没想到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三年,修路,修房子,协调劳资关系。

芝加哥的社区服务经历充分培养了奥巴马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也坚定了他的政治信念。为了进一步获得服务公众的知识和能力,胜任更高的职位,奥巴马申请了哈佛大学,在那里攻读法律博士学位。

在哈佛求学期间,奥巴马凭借其非凡的智慧和领导力,被选为美国最权威的法律杂志《哈佛法律评论》的主编。该职位通常被视为法学专业毕业后成为美国最高法院秘书的敲门砖,也是哈佛法学院的最高荣誉,这里人才济济。在《哈佛法律评论》的104年历史中,奥巴马也是第一个赢得这一职位的非洲裔美国人。

奥巴马在哈佛法学院读书时,依然保持着早年的不羁。由于违规停车,他在学校一共收到17张罚单,但只交了两张。直到竞选总统前两周,他才决定支付所有的门票。

1991年,奥巴马从哈佛毕业,后来回到芝加哥,在那里结婚生子,扎根黑人社区。他先是选择在一家专门做民权诉讼的小律所工作,做了多年的“穷人代理”。后来,他是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兼职宪法教授。他从讲师做起,一直到宪法教授。

在社区活动中,同事们经常会问奥巴马:“你是一个有能力的黑人,那些大公司恨不得把你当成促进种族平等的战利品。”为什么要留在这里浪费自己的才华?”奥巴马问他们,“那你们为什么不安地住在家里,却出来找罪受?”回答:“出于信仰。奥巴马立即回应道,“我也是。”"

4。“我是我哥哥的监护人”[S2/]

奥巴马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看来,只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才能保证他不会像某些黑人精英那样背叛穷人。20多年来,既是律师又是学者的奥巴马一直在寻求美国社会的变革,喊出了许多下层民众的声音,赢得了大量下层平民的支持。奥巴马对政客总是关注有钱有势的人深感不满。他始终认为,政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向所有公民开放机会。在公开演讲中,奥巴马特别喜欢引用《圣经创世纪》“我是我哥哥的守护者”中的一句谚语来凸显自己的政治立场。

竞选参议员时,奥巴马开车去了伊利诺伊州几乎所有的县。谈及这次让他受益匪浅的旅行,奥巴马写道:“我去过几乎所有我能去的地方,比如社区中心、俱乐部、教堂、工会大楼、汽车旅馆、美容店,甚至私人家中的餐馆;我尽量不说话,而是倾听他们的内心,虽然有时候只有一两个尴尬的人来找我。不管对方是喜欢拉什林堡,还是听国家公共电台,不管对方是讨厌布什,还是对民主党不满,我都会认真考虑。意见。”

作为一个从社会底层逐渐走向成功的政治领袖,奥巴马对老百姓的吸引力确实不可估量。对此,代表美国180万工人利益的劳工服务国际工会曾分析指出:“奥巴马了解工人的日常生活,比其他政治家更愿意认真思考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因此他拥有许多独特的‘财富’。”

我为自己的基层工作经历而自豪,我一直认为自己是老百姓利益的忠实代表。2004年7月,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演讲中动情地说,“在这个夜晚,我知道我的祖先在天上。星星骄傲地俯视着我。”这句话透露出奥巴马的信念:一方面,他从祖先身上汲取勇气和智慧,开启自己的未来;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最高行政***的角色,重申祖先的梦想,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美国带给世界,让世界看到一个重燃梦想、回归慈善形象的超级大国。

奥巴马的对华政策的主导性文件列举了经济、政治、军事、环境等等多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清单。关于中国经济,奥巴马说:“如果中国希望继续保持稳定而持久的经济发展,就必须作出一些根本上的调整。”他批评中国的发展不均衡,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继续扩大内需。而在中美经贸关系上,奥巴马认为核心的问题是中国必须改变汇率政策。他说:“由于中国认为地制定低货币汇率政策,使中国经常性地保持了巨大的国际收支顺差。”所以,他上台之后会利用一切可行的外交途径来推动中国改变货币政策。另外,他还批评了中国方面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以及对外国投资实施的歧视性法规。

麦凯恩的政策文件简短而集中,经贸问题占据了主要的篇幅。他认为,对华关系是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下一届总统必须优先考虑扩大美国与亚洲的经济关系。他批评民主党的对手,说他们害怕亚洲的经济活力,因而提倡设立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的做法。他说:“美国从来没有通过放弃自由贸易而赢得过尊重或者创造出就业机会,我们现在也不能这样去做。”不过麦凯恩也提出,中国必须实现开放市场的承诺,并且保证执行国际贸易规则、保护知识产权、降低制造业关税、货币汇率向市场化过渡。在环境问题上,麦凯恩提出美国可以向各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控制碳排放的技术。

在这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政策文件的字里行间中,人们可以看到有三个大的利益集团在对华政策上有重大的影响,而仔细研究者两个短短的文件,也能够推测到不同的政党在执政后会采用什么样的方针。这三个影响最大的利益集团分别是工商界、劳工界、环境保护主义者。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两党从原则上都支持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的发展,这也是美国工商界的主流一直在寻求的目标。但是,民主党与劳工届与环保人士的关系显然比共和党远为深厚,因此对贸易提出的条件也要多得多。

劳工界是贸易保护呼声最高的地方。在过去十年中,劳工界一直强调,全球化特别是对华贸易的增加导致了美国工作大量外流,制造业起码失去了三百多万个岗位。工会不断在通过各种政治渠道,要求树立贸易壁垒。由于工会能够左右大约百分之二十的选票,历来是民主党的票仓,而且在一些最重要的所谓“摇摆州”——包括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密西根等工业重镇——中力量强大,所以民主党的候选人不敢忽视劳工界的要求。(民主党的许多国会议员近年来也总是在要求中国提高汇率。)奥巴马的文件中之所以强调货币汇率问题,正是为了顺应劳工界。

环保人士同样多是民主党的拥趸。近年来,劳工界与环保界在贸易保护问题上联手颇多,许多环保团体也得到了劳工组织的大量金钱和政治的资助。环保团体多强调通过政府的干预来实现环保的目标,包括在国内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协议。所以,在奥巴马的文件中着重提到的是温室气体排放协议和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共和党与工商界关系相对比较密切,与劳工界历来不睦。麦凯恩直截了当地批评任何设置贸易壁垒的意图,就反映了这种长期的政治分合关系。这位言语直率的共和党人不久前在密西根州对汽车工人说,失去的工作不可能再回来。因此,在这个文件中,麦凯恩提出解决失业的办法是对工人进行再培训,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在引人注目的环保问题上,共和党主张更多地依赖市场及技术革新而不是政府的法规或者协议,因此在麦凯恩的中国政策文件中,人们看到他专门提到低碳技术转让的问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文件中都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亦即希望与中国继续发展合作性的关系,尽管他们也都承认,两国关系面临着不少困难的挑战。“美中两国之间的双边经济关系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美国与中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贸易国。最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奥巴马文件中的这段话,基本上总结了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而麦凯恩的文件中的一段话,则反映了美国对华经贸关系的基本精神:“中国和美国并非注定是对手。我们有许多共同利益,我希望看到两国的关系朝着对双边、进而对亚太地区和全世界都有利的方向发展。”

在之前的布什总统在其任期内,中美关系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状态,使得中美在八年中没有较大的合作。奥巴马上台后,一反前任美国总统作为,亲华明显。这样做既可缓和中美八年来的关系,促进两国发展,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标志,为将来中美的合作做出铺垫。奥巴马此行,加深中美友谊,即可帮助中国更快发展,也可帮助美国度过金融危机,事实明智之举,希望能帮助你

奥巴马的这次访华,对中美关系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处理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中美最高***会晤,勾画中美合作前景,备受世人瞩目。而且,中美两国正向建立功能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向上发展,双方就重大国际和全球性问题加强协调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总结美国总统奥巴马刚结束的四天中国国事访问,一项最醒目的成果应该是中美战略互信被进一步强调与提高。这反映在本次访问的总体气氛,在双方***所表述的语言,更凸显于具有重要意义的《中美联合声明》文件中。长达6500字的联合声明,以文件的形式宣示了这两个现在与未来的超级大国选择以合作代替消极对抗的相互承诺。文件将中美双边关系定位为:“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反之,在具体协议方面,奥巴马此行没有给外界带来太多惊喜。尤其在西方舆论界最为关注的几大议题:人民币汇率、伊朗制裁、双方应对气候变化与减低碳排放的具体承诺、中国改善人权状况等,两国***的发言与联合声明里不是重申原有的承诺,就是略去不提。

  在很大的程度上,互信是建立在双方关系对等,以及同意搁置分歧的基础上。相对于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前任,奥巴马访华全程也展示柔软身段与前任所没有的低调姿态。

  对奥巴马访华 ,中国媒体都正面评价

  对于这样的访问结果,中西方媒体的报道与评论,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肯定与失望的区分,刚好对应在中西方舆论的分界上。

  在中国,不论是官方媒体、市场化媒体或者门户网站,舆论界普遍对于奥巴马的访问给予正面评价。连有“民族主义大本营”之称的《环球时报》,昨天也一改对美日等大国的质疑立场,以少见的积极笔调,肯定中美对“合作”的关注替代了此前的对两国一些具体分歧的议论。《环球时报》在其封面文章中这样写道:“随便翻翻近代史,就知道中美这样的大国合作对世界和平与繁荣意味着什么。”

  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腾讯网,17日围绕奥巴马的上海演讲制作了“今日话题”,其中几个标题这么写到:“对话,奥巴马比前任更温和”、“没有克林顿的火药味”、“也没有布什的一味传教”。至于奥巴马在演讲中对普世价值的宣言与对中国网络管制的批评,则被形容为对中国“温柔的鞭策”、“恳切的希望”。

  西方舆论五味杂陈

  与此同时,摊开昨天的《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英国《金融时报》,风景截然不同。仅有互信承诺而没能产生实质协议作为成果的访问被批评为“两手空空”、“无功而返”、“过度忍让”等。

  美国舆论纷纷指出,奥巴马是第一个需要面对“会说不的中国”的美国总统。中国所持有的8000亿美元美国国债,让中美之间的实力天枰产生方向性的逆转,而在军事领域以及地区政治格局里,中国的影响力也稳步增强。过去那种中国政府在美国总统到访前夕释放异见人士,调整汇率或经济规则以为双边会谈创造良好气氛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西方舆论认为,奥巴马的谦卑换来的只是中国的僵硬态度与沉默,中国让步的很少,以赢家之姿胜出。

  西方媒体的五味杂陈,说明了国际格局的变化需要时间适应。另一方面,中西方都可以用更长远的视角与眼光,去发现中美关系变化与美国温和态度的意义。

  中国近年出现民族主义抬头的趋势,这其实源自于中国社会在自身崛起过程中一种对于外界的不信任与恐慌。在国家受辱历史教育中成长的民众对西方的“围堵”仍高度敏感,所谓“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观念仍根植于一部分人的潜意识中。西方大国做出的“合作”与“不遏制”战略保证,有助于缓解中国社会的潜在恐慌,扭转民族主义激化的趋势,这是奥巴马谦卑访华行的另一种成果。它对于引导中国崛起道路的价值,可能不亚于两国***在会谈中所达成的协议。

  如今,这个受到高度评价的战略互信,是否能转换成双方具体合作方案与配合,是有待观察的要点。所谓“共赢”,不应该是一方居高临下、趾高气扬地要求另一方服从;当然也不是一方温和委婉,另一方岿然不动。必须指出的是,在相对实力上美国依然处于优势,而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奥巴马面对的民意压力也在增大。

  《金融时报》认为,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判断奥巴马与中国开展友好战略接触的政策能否奏效:即中国在帮助美国对付美方官员所称的“全球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核武扩散、经济失衡)上,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支持。

  中美互动未来的走势,将让外界看到双方对于“共赢”理解与诚意。例如说,美国持续禁止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或者中国继续维持与自身经济基本面不相符的低汇率政策,显然都不是寻求共赢的表现。

  今后,美国对华政策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其目的一方面是利用中国帮它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防止中国跟其他潜在的“老二”结成战略同盟,同时防止那些潜在的“老二”过早地挑战老大的地位。第二,在军事上全面加大交往的力度和深度,尤其是高层往来,其目的是要准确地把握中国战略的发展动向。第三,在经济上深化合作,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和服务领域的合作。谋取更大的利益的同时,也希望通过金融和第三产业的合作来延缓中国崛起的速度和强度。第四,全方位地加强对中国社会和基层的渗透,主要是通过非政府组织和非军事手段,目的是全方位地把握中国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

  基于这些新的判断,美国对华战略会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其一,美国将会从对中国能力的评估,转向对中国影响力的评估上。下一步更关注中国愿不愿意发挥自身影响力、怎么发挥影响力,对美国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其二,意识形态之争,更多地表现在发展模式的较量上。发展模式的较量比意识形态的斗争显得和风细雨,但是会更加的深刻和全面。其三,对中国地缘的关注逐渐地由过去全力集中在中国的东南部,开始转向全方位,尤其是加强对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关注。其四,对中国的外交手段,可能由官方转向官民并举,越来越多地以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利益集团,甚至国内的代理人这种形式,在全面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地弱化和改造你。也就是说,今后美国对中国可能不是阴谋,更多的是一种“阳谋”,不是军事手段,更多的是非军事手段,在跟你进行深度战略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地消蚀你的意志,弱化你的能力,最终将你的崛起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始终与美国保持一个所谓的安全距离,你虽然是老二,但是跟我还有相当差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129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