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父子情深篇

《傅雷家书》父子情深篇,第1张

1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一九五七年一月三十日

2聪,亲爱的孩子,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四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日才告一段落。——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3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泪横流的。——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郭鑫楠

好孩子,不用焦心,我决不会怨你的,要说你不配做我的儿子,那我更不配做你父亲了,只要我能帮助你一些,我就得了最大的酬报。我真是要拿我所有的知识、经验、心血,尽量给你做养料,只要你把我每封信多看几遍,好好地思索几回,竭力吸收,“身体力行”地实践,我就快乐得难以形容了。

我说了那么多,又是你心里都有数的话,真怕你听腻了,但也真怕你不肯下决心实行。孩子,告诉我,你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努力了,那我们就安慰了,高兴了。

    天下父母的心总希望子女活得比自已更幸福;只要我一旦离开世界的时候,对你们俩的结合能有确切不移的信心,也是我一生极大的酬报了!  樊一樊

1955 5 11      1955 12 21  1961 10 5

      傅雷家书中有音乐色彩的句子

    共同的长处是细腻,唱与四重奏都是如此,可以说都是“轻功”的表现。一个女高音在encore{加演}时唱《纺棉纱》,一个encore{加演}时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感情都比国人唱的丰富,多变化,而且细腻。

      而回忆之下,你的piano part{钢琴演奏部分}也弹得大大的过于romantic{浪漫底克}TC的演奏还有一妙,是两样乐器很平衡。

    汉魏之时有《相和歌》,明明是duet{二重唱}的雏形,倘能照此路演进,必然早有poIyphonic{复调}的音乐。不料《相和歌》词不久即失传,故非但无poIyphony{复调音乐},连harmony{和声}也产生不出。

                      王坤洁

一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二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三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张艾佳

一月十八日晚/一月十九日晚

父亲: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一月三十日晚

父亲: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二月十日

父亲:阿敏和恩德一起跟我念诗,敏说你常常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二句,现在他也背得了。我正在预备一样小小的礼物,将来给你带出国的,预料你一定喜欢。

第二组,二号,王景轩

巴尔扎克占15部:《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

罗曼·罗兰4部:《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1、《高老头》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

该讲述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他的爱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

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是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的作品之一。

2、《贝姨》

《贝姨》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1838年的巴黎,围绕于洛·德·埃尔维男爵一家的命运展开。男爵在共和时代曾任军事审核官,也当过军需总监,如今是陆军部一个最重要的部门的头儿,又是国务参事,获得了荣誉团二等勋位。

小说叙述了他如何在失去理智、丧失道德的疯狂情欲的驱动下,一步步败坏家族的名声、军队的荣誉,走上投机诈骗、侵吞军款的犯罪道路,最后身败名裂的整个过程。于洛这个人物是富有象征性的,他的堕落意味着旧时代辉煌的终结,折射了整个上层社会的道德腐败。

贝姨这一典型,属于巴尔扎克风格,也显示着巴尔扎克创作的深化。

这是一个“偏执狂”式的人物,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合体:城市与乡村、文明与野蛮、反叛与沉沦,巧妙地交织于一体,融进了丰富的生活内涵和社会意识。 象巴尔扎克的许多创作一样,这也是一部近距离反映现实的作品。

3、《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邦斯舅舅》写于1846至1847年之间,与其姊妹篇《贝姨》同属“穷亲戚”研究系列。

作品讲述邦斯舅舅是一个诚实而高尚的音乐家。他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为了丰富自己的藏画,他不惜付出一切。当人们不知道他家中有这些宝藏时,谁也不把他放在心上。当人们获悉这些名画的价值时,以庭长太太为首的上流社会的人们便千方百计地谋取他的财富。

4、《幻灭》

《幻灭》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43年。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复辟王朝时期。作者塑造了两个外省青年的形象。一个是野心勃勃,贪图虚荣的青年人吕西安,妄想凭借自由的聪明和才华跨入巴黎上流社会,结果弄得身败名裂,狼狈不堪地回到故乡。

一个是兢兢业业心地淳朴,埋头于科学发明创造的实业家大卫,因敌不过阴险狡猾的资产阶级野心家而被迫放弃发明专利,隐居乡间。

作者通过这两个青年,特别是对吕西安这个青年诗人的生活道路的描述,反映出在金钱支配的社会生活中,青年的才能怎样遭受摧残,和他的幻想怎样遭受毁灭,文学界、新闻界的“圣殿"怎样被用来作为进行无耻交易的场所而变成污秽肮脏的地狱。

5、《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是作于1903年的一本书,作者称这部作品是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个副产品。可以说《贝多芬传》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序曲。

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贝多芬传

-幻灭

-邦斯舅舅

-贝姨

-高老头

-傅雷

我们曾经也在书写和期盼家书的日子里走过,那是要纪念的岁月,也是缅怀的方式,那些热烈又恬静,深刻又朴素,温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的时刻里,看的到我们的灵魂!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傅雷家书》是一本经典!可以一读再读!

和《傅雷家书》有两次相遇的过程:一次我是把它当作文艺理论来读的,因为傅雷先生学贯中西,他在《傅雷家书》当中,谈到了音乐,谈到了西方的雕塑,谈到西方的文学,谈到了中国的文学、绘画,应该讲是知识浩繁,我把它当作文艺理论去看了,看得也非常精彩。

再次相遇,是我已经做了妈妈,当我再次开卷的时候,我觉得我看到了另一本书,我和另外的一本新书相遇了。应该讲,我更爱《傅雷家书》的是第二次,我再看它的时候,就是那种对孩子的牵挂、爱、忏悔、担忧……全在里面。最好的家庭教育,可能就藏在这本《傅雷家书》当中。

如今家庭教育是广受关注的,《傅雷家书》能够真正地开启一场关于亲子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关于家庭教育的,一场更深入的探讨。怎么开展家庭教育。在我们的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家庭,曾经有这样的一对父子,他们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交往的。

读《傅雷家书》并且真正地进入到《傅雷家书》的情感和知识的世界里,首先要了解傅雷先生,傅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也是文艺评论家。他的译著众多,《傅雷全集》可以说汗牛充栋。他翻了十五卷的《巴尔扎克》,他的《约翰·克里斯托夫》应该说是中译本当中的最佳译本。傅雷的翻译在文化界声誉卓著,被称作傅译,就是傅雷先生的译本,是被单独列出来的,他真正地是达到了信达雅的水平。应该讲,傅雷先生的译著,打开了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学的一扇门。有太多的年轻人,是通过傅雷先生的译著,去接触西方的古典名著的。傅雷先生是五四之后的一位学者,他自己也自嘲说:“我是旧社会来的人,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但其实就是经过五四洗礼的这一批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真正的,自由、民主、独立意识开始觉醒的一批人,是第一批开始真正抬眼看世界,并希望把中国和世界体系,链接到一起的读书人。他们看到世界,同时学贯中西,这就是傅雷先生。

《傅雷家书》是写给傅雷的儿子——傅聪的。傅聪是我们国家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傅聪从小就受到了傅雷先生很好的文化的启蒙。傅雷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今我们自己的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借鉴作用的!傅雷对傅聪的培养和教育的几个基本的观念:

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识和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伦理与道德方面,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一切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公德、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学艺术,并不一定要他成为艺术家。尽管傅聪很早学钢琴,却始终准备他更弦易辙,按照发展情况而随时改行的。

第三,既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正如学画的不能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戏剧的,不能只注意雕塑与戏剧一样,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成长在一个真正的书香之家,应该说耳濡目染的熏陶,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

《傅雷家书》随时打开,不管在生命的哪个阶段打开,都会有所获得。和《傅雷家书》的相遇,在把它当作文艺理论来看的时候,它的文艺理论方面有古典诗词:有一段记得谈的是这个中国的古诗词,他是这么写的,是傅雷跟傅敏的一段对话,他说:上星期我替敏讲《长恨歌》与《琵琶行》,觉得大有妙处。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断音),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暂停、休止)。“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明确起音),声势雄壮。至于《长恨歌》,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皇的nobleness(雍容气派、贵族感),更是千古奇笔。

——节选自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夜!

看到这样一段,对于古诗词的描写的时候,真是沉醉其间了。

音乐笔记:《傅雷家书》当中的音乐笔记。傅雷先生,他是一位翻译家,他能够接触到国外,特别是西方的,最新的一些音乐资料。当傅聪出国学习的时候,他很想把这些最新的音乐理论的资料,在第一时间,然后就翻译给傅聪去看,希望傅聪能够获得这些音乐理论的最大的滋养。

读《傅雷家书》更深地了解了巴赫和贝多芬。通过傅雷先生的讲述,通过丹纳的《艺术哲学》,第一次走进希腊的雕塑,懂得怎么去欣赏希腊雕塑,认识到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希腊,怎么去欣赏西方的绘画,怎么去理解西方的宗教,这都是《傅雷家书》带来的滋养。有一篇《音乐笔记》谈的是莫扎特:开宗明义,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而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教人感到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他说莫扎特感到音乐的这种魅力的时候,莫扎特觉得虽然他的生活痛苦,但是他觉得从上帝那儿得来的艺术,是应该用来做安慰的,不应该用来做报复的。

傅雷是一个古典作家,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古典作家。在对傅聪的书信当中,有很多这种翻译和探讨。他说真正的古典的精神,是富有朝气的、快乐的、天真的、活生生的,像行云流水一般自在的,像清冽的空气一样新鲜。学院派则是枯索的、僵硬的、矫揉做作的、空洞无物的、停滞不前的、纯粹形式主义的、死气沉沉的、闭塞不堪的。傅雷的翻译就是这样,每个用词都不一样,他懂得西方的法语,也能够找到最精准的汉语和它对应。

通过傅雷家书,知道了舒伯特。舒伯特首先是快乐的、风雅的、感伤的一个维也纳人,开始渐渐地学会去欣赏索纳塔,就是奏鸣曲。傅雷跟傅聪不仅谈到了莫扎特,谈到了肖邦,其实也谈到了乐圣——贝多芬,在《音乐笔记》当中他说:“贝多芬一生是不断地更新地、努力地,他完成了一件作品,就急于摆脱那件作品,唯恐受那件作品的束缚,不愿意重复。这也就是能够说明,贝多芬为什么在创作这么多交响乐、钢琴曲的时候,都希望有所创新。”

他觉得舒伯特的浪漫的气息,是不减贝多芬的,但是不完全相同。他认为贝多芬身上,最大的一个最不凡的地方,贝多芬的不同反响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在于动的力量和节奏。贝多芬牢固地置身于现实当中,他绝不走出现实,他在现实当中受尽了一切的苦难,但是他建造的却是欢乐。但是在舒伯特的身上,所谓的领悟几乎纯粹都是想象。贝多芬虽非哲学家,但是有思想家的气质。这些文字对能够走进古典音乐,了解这些古典音乐家,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次相遇我看到了家庭教育的光亮!这是一本家庭教育之书。最好的父子关系藏在这些家书里,最好的家庭教育也藏在这些家书里。

傅雷是一个对自己工作的节律非常严苛,对生活节律安排非常严苛的人,于是他对自己的儿子的安排,也会变得非常严苛。所以对傅聪的学习他是严厉的,非常严厉的,甚至是会发怒的。傅雷从来也没有否认过,自己的脾气不好,甚至他在书信中说,傅聪和自己说谁的脾气不好,都是五十步笑百步。在书信中也很多次的给予孩子歉意,这一点也很令人感动!

傅雷读了很多的好书,他经常给傅聪推荐各种各样的书。傅聪小的时候,傅雷给他推荐书的。他说:傅聪到了14岁为止,花在文史上和别的学科上的时间,要比花在钢琴上的时间多多了。语文、数学、几何,都是请别的老师教的,那本国的语文教学,主要由我自己掌握。从孔、孟、先秦诸子、《战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等上选择材料。这是在文学启蒙的时候,傅雷给傅聪开的书单。就希望他虽然说是,要到国外去学习音乐的一个孩子,但是他要保有对中国文化根基的养料。

傅雷在家书当中,给傅聪开过的书单,《古诗原选》《唐五代宋词选》,希望他不要断了唐诗宋词的根脉,给傅聪寄了《元明散曲选》,也希望他不要断了元曲的根脉。然后他很希望,傅聪能从中国的诗词里,李白的、杜甫的、陶渊明的、苏东坡的、辛弃疾的词里,汲取他的音乐的养料。这也是其实到后期,傅聪真的能够体会到肖邦,能够进入到西方音乐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他有很深厚的中国的文化底蕴的给养。

在《傅雷家书》当中,更多有价值的,全都体现在对于做人和生活细节的一些,对于傅聪的提点,这些都是今天我们在看家庭教育当中缺失的一个部分。

赞美孩子,亲子关系称赞是多么重要。看一看傅雷是怎么夸自己的孩子的: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莱茵河,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刻,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一个人的心!

看看爸爸对自己的儿子的夸耀,是这样的。而且他说: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这是对儿子的非常大的鼓励。要学会怎么样去夸自己的孩子。而且傅雷也谈到自己在生活当中,当了父亲之后,对于做父亲的一些感悟。他希望做傅聪的镜鉴,希望做傅聪的手杖,也经常提醒傅聪:越高越要提防,用这种冷静的、客观的、批评的精神,持续不断地来检讨自己,唯有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终身做下去,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这些都是傅雷对傅聪,一个爸爸全权的提点之心。

以前总说艺术家都不会生活,傅雷对此提出了很大的批判,他说艺术家不会生活,那是艺术家的问题。我们越不看重钱,才会越被钱所负累,你要不被钱所负累,那么先好好地、认真地对待钱这件事情。

他对傅聪在理财方面的提点,他说:你在国外求学,“厉行节约”四字也应该竭力做到。我们的家用,从上月起开始每周做决算,拿来与预算核对,看看有否超过?若有,要研究原因,下周内就得设法防止。希望你也努力,因为你音乐会收入多,花钱更容易不假思索,满不在乎。至于后面两条,我建议为了你,改成这样的口号:反对分散使用精力,坚决贯彻重点学习的方针。

这些傅雷在信里,对孩子金钱的使用,提出的建议。而且他在钱上,其实说了好多的话,再翻一段给大家看一看,这个是傅雷的原话,他是这么讲的,他说: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钱不解决问题;相反,正因为瞧不起金钱而不加控制,不会处理,临了竟会吃金钱的亏,做物质的奴役更加不妥。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你既要保持你的艺术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会成为最迫切最重要的先决的。

劳逸结合,傅雷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多地去休息,不要整天只知道工作,我挑一段给大家看一看,很有意思。他觉得只会工作的人,艺术上不会有大的进步的,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更多地和自然去接触,在自然当中,在休闲当中,去获得滋养。他说:

你既热爱陶潜(陶渊明)、李白,为什么不试试去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实地体会)呢?……只有不断与森林、小溪、花木、鸟兽、鱼虫和美术馆中的杰作亲炙的人,才会永远保持童心,纯洁与美好的理想。……你切不可只顾着你的艺术,也得分神顾到你一生的伴侣。

就是说,你不应该为了艺术,而忘了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婚姻爱情,在很多书信当中,有几篇也很感动的,就是后来旅居海外的傅聪已经成家了,他的太太叫弥拉,是一个外国人。那么傅聪,当然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有新婚的欣喜,但是在这个时期,很多书信的往返当中,傅雷就谈到了婚姻,就谈到了爱情,就真正地体会出一位有修为的爸爸,到底是怎么跟孩子去抛开了,揉碎了,来把人生当中的这很重要的几课,跟你讲清楚。这对于今天的人们怎么当家长,怎么和孩子去探讨人生当中的,婚姻爱情的课题,育儿的课题,真的是很有帮助的。

比方说有这么一篇书信,它是1961年的9月14号晨写的,谈到婚姻他是这么说的:你工作那么紧张,不知还有时间和弥拉谈天吗?我无论如何忙,要是一天之内不与你妈谈上一刻钟十分钟,就像漏了什么功课似的。时事感想,人生或大或小的事务的感想,文学艺术的观感,读书的心得,翻译方面的问题,你们的来信,你的行踪……上下古今,无所不谈,拉拉扯扯,不一定有系统,可是一边谈一边自己的思想也会整理出一个头绪来,变得明确;而妈妈今日所达到的文化、艺术与人生哲学的水平,不能不说一部分是这种长年的闲谈熏陶出来的。

他还提醒傅聪说:“各人都会有独自的一个生活的圈子。少女**更忌精神上的孤独。这就是傅雷对婚姻、家庭,理解比较深的地方。他说:共同的理想、热情,需要长期不断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兴奋时说几句空话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经地说大道理,远不如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一言半语来得有效。

以诚挚深厚的爱做原动力,以冷静的理智做行动的指针,加以教导,加以诱引,和她一同进步。在音乐艺术中固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在人生艺术中、婚姻艺术中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既是一位严父,又是一位对婚姻有着很深刻理解,然后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婚姻生活当中,走得顺畅的一位父亲。傅雷先生也是一位内心丰富的知识分子,他深深地理解他和傅聪在对人生、对爱情的热情上,有某些相近的东西,他说我们俩都是比较感性的,都是容易动自己的感情的。那么对待爱情这件事情,也是傅聪在离开了祖国,在国外求学的时候,傅雷最牵肠挂肚的。在《傅雷家书》当中,有很多篇目是谈到爱情的,谈到怎么处理热情的,特别是一个男人怎么样去控制自己的罗曼蒂克,和自己的艺术之间的,创造之间的一种关系的告诫。即使今日读起来,也是非常有启发,谈到爱情的一段,傅雷是这么写的: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无奈不能持久。希望热情能永久持续,简直是愚妄;不考虑性情、品德、品格、思想等等,而单单执着于当年一段美妙的梦境,希望这梦境将来会成为现实,那么我警告你,你可能遇到悲剧的!世界上很少如火如荼的情人能成为美满的、白头偕老的夫妇的。

傅雷和傅聪的父子关系。虽然说在孩童时期,傅雷对傅聪是非常严格的,甚至傅聪有很长时间的叛逆,有放浪形骸的时刻,有不听学校规劝的时刻,有不想练琴的时刻,但最终还是音乐让傅聪回到正轨。然后随着爸爸的反省和忏悔,在《傅雷家书》当中,父子之间又回到了那种像朋友、像导师,互相成长的这种关系。

一个学贯中西的爸爸俯下身来,真诚地向自己已经成长的儿子学习,真是太棒了。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非常地感动,就是现在因为我们的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了,孩子们接触到的信息,有可能是我们的数倍。在谈论宇宙,谈论生物的进化,恐龙的时候,也许我们的知识,根本就不如自己的孩子。

爸爸妈妈向孩子学习!其实这一点,是家庭教育里最妙的一点,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那些时点。如果你能够真的享受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时刻,在某些阶段,你是孩子的导师,在某些时候,孩子是你的导游,是你的老师,那你们的亲子关系,你们的父子关系,将会进入到完全不同的一个情节。

傅聪对他的父亲,对傅雷有这样的一段评价,傅聪写给傅雷的信,儿子对于爸爸有这样的一段评价,他说:“他一生没有一分钟度过的是行尸走肉的时光,他的脑永远在思想,他的心永远在感受。他一辈子追求的,是希望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取长补短,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更灿烂的全人类的文化。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独立思考,一切都不人云亦云,对这样一位一直指引自己的爸爸,发自内心的一种崇敬,一种崇敬。

傅雷曾经跟自己的孩子说:“一方面狂热、执着;一方面洒脱、旷达、怀疑,甚至是消极,这个个性大概是我遗传给你的。”他承认在傅聪的身上,有自己的很多的遗传。

傅雷是一个既热烈又恬静,既深刻又朴素,既温柔又高傲,既微妙又直率的、矛盾的、复杂的这么一个中国的文人,这是中国文人灵魂当中的一部分。说白了,就是傅雷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所以说在《傅雷家书》当中,他把这样的赤子之心捅出来,送给自己的孩子。那么在多年之后,作为读者有这个机会,去接近这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有这样的一对父子是这样生活的,他们这样写作,他们这样阅读,他们这样交流,他们这样审美,傅雷和傅聪一样,他们一直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耿介、率直,他们是朋友是知己,也是彼此的导师。此生所有父子母女一场,有如此惺惺相惜,懂得!如此链接……足矣足矣!!

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曲家JS巴赫,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多米尼克·斯卡拉蒂,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

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浪漫派:门德尔松-巴尔托迪 罗西尼 弗朗茨·舒伯特 柏辽兹 舒曼 威尔第 李斯特 肖邦 瓦格纳 帕格尼尼

印象派:拉威尔,德彪西

现代派: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425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