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是谁的作品?

富春山居图是谁的作品?,第1张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七百公分的长卷。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或广角深远,或推近特写,浏览过程中,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角度也非常千变万化。

第一部分:剩山图从一座顶天立地浑厚大山开始,长篇巨制,拉开了序幕,图画上峰峦收敛锋芒,浑圆敦厚,缓缓而向上的土堆,层层叠叠渐进堆砌着,又转向左方慢慢倾斜,黄公望使用他最具独特见长的“长披麻皴”笔法,用毛笔中锋有力向下披刷,形成画面土壤厚实的质地,山岚白色雾气迷蒙,表现出江南山水湿润的独特气候之特色。

第二部分中所画的山脉的发展变化发生了转折,随着山脉的层次变化,画中的树木、土坡、房屋和江中泛起的小舟更有一种层峦环抱、山野人家的萧瑟感。隔着一段水路第二部分也将进入尾声,主体的山峦在左边,群山全都呼应在左面,而近处的松柏微微摆动至右,遥相呼应远处的大山,承先启后,路转峰回。

由第二部分至第三部分也是墨色变化最大,空间变化最丰富,第二部分也是呼应第三部分开始,黄公望画笔突转,略用皴染的坡与平静的江面,又向后延伸,画面由密变舒,疏离秀丽,又用浓墨细笔勾勒出画中水波、丝草,阔水细沙,风景灵动。水是从哪里来,是从天空的云出来的,唐诗里面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果你跟着画面走,在富春江上水的穷绝之处就是它的水口,然后你觉得穷是绝望,可是这个时候应该坐下来,看到云在升起来,而云气刚好是生命的另外一个现象。所以黄公望也把这些哲学、文学的东西变成山石、水沙跟云起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四部分,全篇画作笔墨最少,没有皴染,只有山,只有水,还原了自然的本真,构图上跨越第五部分,一片水沙,一段最长的留白,如同一年四季,时间流逝,岁月匆匆。画中点点枯苔小树土坡,河岸边的小桥连接着第五部分,而《富春山居图》这六个部分也像极了春夏秋冬,从前三部分的繁华葱荣、大气磅礴,到第四部分如同时间中的秋冬,静观万物,繁华落尽,肃静苍茫。

第五部分至第六部分中宽远的白沙,留白处两艘小船并行江中,船上渔夫也只是点景,微小的身影,渺小的生命,在整片的留白中,一如一颗尘埃。远处一片远山,笔的线描,墨的拖带,交织在一起,一直延续在后面的大段留白中。

黄公望,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温州苍南县)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黄公望是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画家。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一说为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本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州(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属苍南县)黄氏为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主题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积压了九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

张士诚在打天下,朱元璋也在打天下,元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作者八十几岁,行于富春江上的时候,也觉得朝代的兴亡,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能不能有“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也就有画中的渔、樵、读书人的形象,隐居于山林而忘于江湖。

                                                              ——《大话中国艺术史》第一期

《大话中国艺术史》是那种不必按照页码阅读,随自己心意就可以享受的书。找工作不顺利了,翻翻艺术家的故事,有备考多年也没上公务员的,有入仕站错队锒铛入狱的,对比许多大艺术家的大起大落,生在和平时代的我辈已经幸运的多。

话又说回来,倪瓒虽然与黄公望同位列元四大家,但是比起后者鼎鼎有名的大作《富春山居图》,倪瓒的人气可能要低那么一点点,把他们放在一起,实属这二者命运有相似之处,且黄公望生在元初,倪瓒元末明初,85岁的老黄遇小倪,真真是忘年之交了。

 在动荡的年代里,即便是能掐会算的道士也难以窥见自己最终的命运。少年天才的黄公望本想入仕一展宏图,元朝统治者却废除了科举制;25岁好不容易熬了个地方小官,这一等就到了中年;待到43岁刚要赴京上任,却因上司牵连入狱。两年后出狱的黄公望,年过半百,仕途无望,可以说一无所有,怎一个惨字了得。

遭受这样的打击,换作是谁心态不炸?幸好还有宗教,还有艺术,黄公望与太极拳祖师爷张三丰(一说)等人为友,加入全真教,取道号为“大痴道人”,从此开始寄情山水、画画卜命,俨然已绝世脱俗,《富春山居图》便是他住在富春山期间开始创作的长卷画。

    和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颇有相似之处,这副画也是他得空时多次创作的产物,因而耗时耗力,长达三四年竟未完成。画卷结尾黄公望提到此画生平,是师弟担心此画被抢才令其先做题记,竟惊人地预言了《富春山居图》后来跌宕起伏的命运。

 也许狱中幽长的夜晚里,唯有那轮明月能让他聊以慰藉,在往后的山水岁月里,每到明月之夜,黄公望便带着一壶酒在月下独酌,没人知道他独坐荒山怪石间,看着湍流轰浪时想的是什么,但他的生平际遇,万千思绪似乎都已融入那幅不朽名作中。《富春山居图》以顶天立地的大山开篇,而后延展零星山野、河岸稀树,再由水波起势,到深山隐亭,浩渺烟波,画卷起伏之高低,犹如人生际遇之变化莫测。当终于进入画卷末尾的高山时,道路看似中断,下一秒却柳暗花明,广阔的地平线如同他的生命在这江山中绵延不绝。

如果说黄公望将自己的半生际遇和心境都倾诉于《富春山居图》一画,同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则是真正的人如其画。中国文人自古受儒家思想浸润,大抵都有为官治国平天下的伟愿,和他们相比,倪瓒实在是有些与众不同,他不好官不好钱,(当然人家已经是有钱人了)大抵是个处女座,唯一的怪癖竟然是洁癖,有人会说,不就是洁癖骂,爱干净的男人多好——那是因为你遇到的不是倪瓒。

就捡这人最出名的三件事来说吧,据说,倪瓒家种的梧桐树都要每天清洗,有一次倪瓒家来客人,夜里咳嗽,倪瓒觉得客人一定把痰吐到了树下,就命人洗树干树枝树叶,居然把树活活洗死了,树:从来没听说过这么憋屈的死法。

也是据说,倪瓒家的厕所用香木搭建起高台,下面铺了一层天鹅绒,在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里,说铺的是上万只飞蛾的翅膀,想象一下每次如厕时的“润物细无声”,是不是有史以来最豪奢的厕所配置?

还是据说,倪瓒让小童挑水来泡茶,水挑回来后却只喝前面桶里的水,答曰小童身后的水已经让其屁污染,只能用来洗脚。面对此种作法,实在不得不感叹其先见之明,早在700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知道屁会在空中释放无数(屎)分子,理论上确实会污染水源。

就是生活上这么精致,对干净从身体贯彻到艺术的倪瓒,怎么可能忍受的了官场的污浊之气呢?所以不管是起义军头头还是后来得势的朱元璋来邀请他画画,倪瓒都是断然拒绝。而他的画也是出了名的清正浩然,要多极简有多极简,在黄公望亲自为他题诗的《六君子图》中,六棵树与远山被一岸河水相隔,河水、山石都简化到了极致,只用几点线条勾勒,画面重点的树却用精巧的技法重点描摹,真正做到了疏密有致,详略得当。

 黄公望仕途不得志,历经坎坷,最终归隐山水,而倪瓒却从一开始就流露出高人隐志,他在《折桂令·拟张鸣善》里说:“候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宦海浮沉终似幻,白云自有乐趣。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愿,黄公望一生理想未酬,爱干净的倪瓒据传得罪朱元璋被淹死粪坑,不管别人如何看待,面对惊涛骇浪面不改色的老者,天地不见英雄的少者,他们都达到了宇宙无垠,物我合一的境界,既然事与愿违,倒不如随心快意过一生。

文人墨客逸话

下期预告:我与谷崎润一郎的厕所情缘??

你喜欢这期内容吗,还想看什么有趣的内容,请多多留言吧!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本姓陆,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

 黄公望家住常熟子游巷,由于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给寓居在虞山小山头的浙江永嘉人黄乐为养子。据传说,当时黄乐年已九十岁,看到他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喜出望外地说: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便改姓换名为黄公望,字子久。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他的《山居图》虽自题落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但叶落归根,其墓位于常熟西门外虞山脚下。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书法,善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頫、董源、巨然、、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 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黄公望的著名传世作品有:

《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溪山雨意图》、《快雪时晴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九珠峰翠图》、《水阁清幽图》、《洞庭奇峰图》等。

《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点:

1、主题: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2、画法:

总体风格:《富春山居图》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 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

构图方式:《富春山居图》所采用的是一种横卷的方式,按照人的正常视野,构造了同一水平上的山水景色,是一种从平面上不断进行延伸的构图方式。

三种画法:枯润墨法、干笔墨法、披麻皴法。

3、形象:

画中一共有七个人,首先出场的是渔夫和樵夫,渔夫在钓鱼,樵夫在砍柴,渔夫、樵夫绝对不是普通人,元朝的时候大部分不做官的人,都隐居于江湖,钓鱼砍柴为生,或者在路边摆个算命摊,卖卜为生。

接着茅亭里有一个读书人,戴着高高的帽子,坐在亭子里看鸭子,与渔夫对望,读书人可以变成渔夫,渔夫可以变成读书人,其实角色可以转换。

创作者在这里其实带有一种暗喻,就是两个不同角色的人,一个文人可以把自己释放到山水里变成渔夫,也可以出来变成朝廷里的一个官,在过去的这个社会里面,本来就有这样一个交换的可能。最后两艘船行于江上,看到船上有四个人。

扩展资料:

《富春山居图》的创作背景

元分天下民众为四类,依次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 黄公望沦为“四等公民”。 

经历国破家亡,南宋遗民在鄙视和屈辱中以求生存,如南宋遗民龚开在《瘦马图》卷中表现了亡国后的失落感,与他有同感的元初文人们纷纷跟进解读,在图后书写跋文,江南文人们的这种心境一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黄公望年轻时做过地方小官,先是任书吏,后来,大约是45岁左右时,在一个叫做张闾的官僚手下做过椽吏,后因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不再问政事,遂放浪形骸,游走于江湖。一度曾以卖卜为生。

后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红尘。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

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 

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

《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617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