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无花果 [美国]米莱》读后感

《第一颗无花果 [美国]米莱》读后感,第1张

我这支蜡烛在两头燃烧;

它亮不了整个晚上;

但我的仇敌和我的友好——

它发出多美的光芒!

(黄杲炘 译)

注释:

本诗出自1920年出版的诗集《几颗从蓟草里摘来的无花果》。这个标题典出《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7章16节中语:“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按: 直译应作‘蓟草’)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里,米莱的“无花果”指的是从既苦涩又甜蜜的经验中摘得的出乎常规的真理。诗虽极短,但其中的第一行却成了那个时代里“火一样的青年人”的口号,成了英语国家中妇孺皆知的成语,并使诗人声名远播。

赏析

当许多诗人将目光投向轰轰烈烈的现代主义转型期的诗歌理论时,米莱仍在自己的精神小阁楼里编织着优美的抒情诗。艾略特所提倡的诗歌中要摒弃个人情感,客观描述现实的现代主义信条对米莱的创作几无影响,她的诗歌中有深厚的个人体验存在。同时,她对于爱情的态度却是19世纪的老前辈们无法认同的,她的大胆泼辣使她成为女诗人中的“拜伦”,她是传统与现代的奇怪的混合体。

米莱创作的抒情诗中被竞相引用、诵读的是《第一颗无花果》。此诗出自《几颗从蓟草里摘来的无花果》(又译《荆棘丛中的无花果》)。“我这支蜡烛在两头燃烧”曾激励了那个年代无数的热血青年。毫无疑问,这部诗集也开启了米莱个人 燃烧的岁月。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米莱代表的是20世纪20年代解放了的新女性。“两头燃烧的蜡烛”显示了个人 的能量,许多年轻人都被这种无所顾忌的大胆宣言所感染,并成为个人的座右铭。诗人又坦言“它亮不了整个晚上”。这绝非是悲哀的杜鹃啼血,相反,正是无法长久,方显爆发时的辉煌与力量,更显出决绝与释然的博大胸怀,以及一点无奈的淡淡哀伤。

接下来诗人谈到了生活的一体两面:“但我的仇敌和我的友好——/它发出多美的光芒!” 是抒情主人公的“好友”,是成就事业、书写人生的重要动力,是深藏于个人心底等待发掘的强大能量;而流逝的时间则是人生的“敌人”,蜡烛终要燃尽,人生总要有个尽头。许多人喜欢这首诗,还因为它是一首关于生命的诗。以悲观的态度看人生,人生总要走向死亡,这给人带来无尽的恐惧;以乐观的态度看人生,生命的质量在于人生的意义而非长短,这给人带来无限的希望与欢乐。米莱选择的是后者,她在这首诗中表明的不仅是对爱情、还是对有意义的人生的颂扬——“它发出多美的光芒!”同时她也看到了人生的无奈,“好友”与“敌人”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是完整的人生不可或缺的两种力量。

同米莱本人的大胆行径如出一辙,这首诗公开赞颂了短暂而又没有结局的爱情。虽然“它亮不了整个晚上”,我们从诗中感受到的不是对爱情一去不复返的哀悼,而是对轰轰烈烈的短暂爱情的陶醉与盛赞——“它发出多美的光芒!”作为20世纪的抒情诗人,米莱的诗歌直接诞生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传统中,比如讴歌爱情的传统。就像有批评家说的那样:“她用19世纪浪漫主义的工具来表达一个20世纪浪漫主义的性格。”但也有人认为:“她对人生的看法——一种浪漫主义的冷嘲和对中产阶级的道德观的完全不在乎——实在使人想起拜伦、史温朋和王尔德的轻率、肤浅和故意装出来的愤世嫉俗。”实际上,米莱的大胆与坦率在她的诗歌和日常生活中均表露无遗,绝非矫揉造作,她的浪漫沾染上20世纪盛行的批判的味道是不可避免的。在个人生活上,米莱也是个浪漫与反叛的结合体。据称她是个双性恋者,她曾大胆地宣称男女应该无条件地平等。于是她在人格上与创作上赢得了双重崇拜,她本人也赢得了“女拜伦”的绰号。

(乔 华)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EverettMillais,1829~1896)十九世纪英国画家,是拉斐尔前派的三个创始人中年龄最小、才华最高的一位(其它两位是亨特和布朗)。其油画《基督在自己父母家中》(1850)中体现了该派精神,但也引起很大争议。以画风细腻著称。19世纪50年代其艺术进入成熟阶段,作有《释放令》(1853)、《盲女》(1856)等优秀作品。并作有风景画和人物画。1896年出任皇家艺术科学院院长。

中文名: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外文名:JohnEverettMillais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国南安普顿

出生日期:1829年

逝世日期:1896年6月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10岁获得艺术协会银质奖章

18岁获得艺术协会金质奖章

代表作品:《盲女》《奥菲丽亚》《玛利安娜》

人物生平

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生于南安普顿,父为当地有名望的人物,酷爱绘画。密莱8岁全家迁居伦敦。9岁被送入萨斯领导的绘画学校,11岁入皇家美术学院,19岁获得学院金质奖章而留学意大利,二十多岁时曾一度受挫,很快就振作起来,走上一帆风顺的人生坦途。因善于人际关系。1885年获得男爵称号。1896年被任命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但不幸的是几个月后便因患喉疾离开了人间。享年67岁。米莱斯艺高德馨,在美满的婚姻生活里,得到了八个孩子。但长期笼罩在他人生中的那片挥之不去的阴影(因其妻埃菲与前夫的离婚,人们诸多非议,直到他临死前,维多利亚女王才正式承认了埃菲的身份),在他死后才得以消散。

米莱斯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尤以描绘浪漫历史场景和孩童为主题的作品居多,还为维多利亚王朝许多显贵画过肖像。《盲女》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题材来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奥菲莉亚》是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米莱斯用细腻精致的笔调刻画了感人的场面,充满凄凉哀婉的情调。

艺术特点

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中最有才华的一个。他出生于南埃普顿,幼年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10岁时,他的绘画就获得了艺术协会颁发的银质奖章。据说当时他的个子还没有讲台高,只能站在凳子上领奖。两年后,他的天赋为马丁·希伊勋爵发现,转入皇家美术学院的附属学校(希伊后来是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以后又转入皇家美术学院,以后又多次获奖,并在18岁那年获得金质奖章,是学院公认的高材生。

1848年,他和亨特、罗赛蒂共同组织“拉斐尔前派协会”,在1850年展出了他的《基督在双亲家里》。由于这幅画一反学院派的格调,将圣母和圣约瑟画成一对劳动夫妇,童年的基督和施洗约翰成为木匠的儿子和徒工,将宗教画变成了现实生活的风俗画,将圣母刻划成贫苦人家的劳动妇女,消瘦而又苍白,从而遭到社会舆论的非难,连狄更斯这位伟大的作家也以为是“亵渎神圣”。但是密莱对英国传统的挑战虽为社会所不容,可是他的精湛的艺术技巧是无可挑剔的。

从1851年起,密莱的一些作品都蒙上一层感伤情调,尽管在别的拉斐尔前派画家的作品中也是如此,但他的画上的感伤味更浓郁些。他于1853年创作的《鸽子飞回方舟》是一个圣经题材,流露着一种人与动物生死与共的命运的情谊,画上的细节过分地受到重视,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要含有象征意义。这一幅《盲女》的表现手法也存在这种明显的感伤格调。

1853年,皇家美术学院正式授予他副院士的头衔,在当时,他可能是最年轻的一位副院士。以后,密莱依旧以注视现实生活为他的创作主题,尽管他借用宗教外衣,以圣经或文学作品为题材,实质上都是描绘现实的人间,以至于人间的不幸和苦难。不过,在他的作品中,往往透出一种浓厚的伤感情绪,这也许与画家对不幸的人们的同情和对现实感到无望有关。这种伤感在其最著名的作品《盲女》和这幅名画《奥菲丽娅》中,都有明显的表现。

《爱情的终极》创作灵感来自乔治·梅芮迪斯(1828—1909)的一首诗,诗中叙述了一个青年和他热恋的法国公主一起出逃。当他们逃到山顶时,青年人发现恋人已在途中死亡。米莱斯将一对热恋的情人描绘在美丽但却险恶的山崖上,被恋人抱起的死去少女的柔美更衬托出对他们的悲剧性命运的无限感伤。

密莱一生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他与拉斐尔前派多数画家们所遵循的寓道德说教于绘画形象中的意图也不尽一致。密莱最能直接描绘现实。这一幅画实际上就是英国农村现实一角的风俗画,对于揭示当代英国农村的生活,它具有赤诚的直率性。

密莱的艺术秉性和但丁·加百利·罗塞蒂相比,缺少后者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再与威廉·霍尔曼·亨特的作品对照,又没有亨特那种道德说教的狂热性。密莱是一位写实能力很强的画家,他只是尽可能把生活的真实,引向一种忧郁的诗一般的境界。密莱和拉斐尔前派的关系维系得并不长久,与罗赛蒂等人也不很投机。在以后的一些画中,密莱较少用象征手法了,并且略微透露出对人性解放的要求,这可能与当代观念在他头脑中的一种曲折反映有关。

代表作品

《盲女》

画面上是一片乡村现实生活的景色,前景上是两个可爱的穷姑娘,远处是美丽的乡村景色,一个在给另一个盲姑娘讲述雨过天晴时出现彩虹的奇景。盲女只能用心去领受大自然的美,她沉静得那么可爱,使人对她产生深切的同情,盲女膝上那只小手风琴说明了姑娘的流浪生活,惟有这只琴才能为她传播心声,这是作者的代表作。色彩用黄绿、橙和兰色,既对比又和谐。画中的地平线处理的略微倾斜,两棵树打破了其单调,又与弧形的彩虹形成了对比。人物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显得画面十分的安详宁静。

罗斯金以权威的口气把这幅《盲女》评为最光明灿烂的视觉精品:这是一片美丽、广阔而起伏的公共牧场一角,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正坐在路边上进行片刻休息,这个天真纯朴的乞食姑娘看样子有19或20岁。这不是一个理想化了的高贵女郎,也不是一个堕落的风尘女子,她的相貌极其普通但很健康。她并不是因为劳累才坐下来休息,而是因为刚才的一阵风雨所迫。此刻,太阳重新露出云端,阵雨清除了沉闷,青草的清香令人爽然,远处依然在下着雷雨,一弯明亮耀眼的双重彩虹在飞离远去的雷云上显现,柔嫩湿润的青草在微风吹动下闪着灿烂的阳光,姑娘身边的杂草好像拜占庭珐琅一样光辉,姑娘仰起的脸上发出红润的光,她似乎透过湿润的睫毛看到了光明。她是那样的平静,以至于一只斑斓的彩蝶竟然落在她的头巾上,和她一同在阳光下取暖。她的膝上安放着她的乐器concertina,为她引路的小妹妹斜躺在她的怀里,把看到的一切向她细细描述,让她分享到了视觉里的光明,从她闭着的眼睛里似乎也感悟到世界的光明。

《奥菲丽亚》

在此画上,构图就是一条水平线,一般来说,水平线给人的感觉是平静的,为了打破这种单调,作者在左角放了一丛垂直的水草,并且把左手处理成垂直的向上。形成了对比,这就是构图中对比与统一的原则。有人说构图的重心永远在画面的中心,这可能是中国画的说法,在西洋油画中构图的原理是:对比与统一(或者叫多样与统一)以及画面的均衡。

《奥菲丽娅》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丹麦王的弟弟克劳狄斯为谋取王位与王后通奸,用毒药毒死国王,国王的阴魂向儿子哈姆雷特诉说自己被害真相。帮助谋害国王的御前大臣有一子一女,女儿奥菲丽娅很受哈姆雷特喜爱,却受到御前大臣万般阻拦,并继续作恶,后被哈姆雷特发现刺死,女儿闻讯后病了,整天唱着古怪的歌到处游荡,尔后不幸落水淹死。米莱斯选择了奥菲丽娅编的花圈,刚要挂上树枝而跃落水中的情节。莎士比亚的原文是这样描写的:“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在水上,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唱着古老的歌谣,好像一点不感觉到处境险恶,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米莱斯选择了悲剧中唯一的一段平静、超脱的情节。画家在此表现了人间最美丽的景色。那些布满在水边的小花,仿佛使人闻到她散发出芳香的气息,溪水在静静地应着奥菲丽娅歌唱;她终于摆脱了这罪恶深重的尘世,漂向无忧的净境。画面上没有悲剧气氛,为了描绘自然环境,画家多次实地写生。为了画出奥菲丽娅在水中的效果,他曾置一大玻璃池让模特儿西达尔躺在水中。画家以极工细精湛写实技巧和神奇的画境创造,震惊了当时的英国画坛和观众。

《玛利安娜》

此画色彩浓郁,以暖调子为主,表现出室内沉闷的空间,形象逼真,动态自然,刻画出一个过着清教徒生活的教会妇女的日常生活。背景是烦乱的彩色玻璃窗画。这位妇女由于整天作着解闷的绣工活计。而显得十分的疲倦,她正站起身来,舒展着清秀苗条的腰肢,这一动作更增加了孤寂日月的郁闷感。

《鸽子回到诺亚方舟》

鸽子衔着橄榄枝回到诺亚方舟,洪水已退去,平静的生活重回人间。人物的表情高雅庄严却缺乏热情和生气,这也是拉斐尔前派艺术家的共同特点。

《寒冷的十月》

米莱斯早期的作品中常常描绘风景,最主要的作品是《奥菲丽亚》。但他真正开始创作风景画是在19世纪70年代后。所有风景画都是在他热爱的苏格兰取景。这些作品与其说是绘画,毋宁说是画家在极力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心灵。

《秋季的落叶》

1854年11月时,米莱斯在怀特岛的诗人泰尼森家里扫落叶,即时的灵感让他创作了这幅画。背景是米莱斯婚后住过一段时间,在苏格兰巴斯的自家院子。四个画中人分别是他妻妹古莉家的艾丽斯和索菲,当地少女伊莎贝拉·尼可和马蒂尔达·普劳多弗特,她们当时年龄还不满十岁。

《泽西的百合》米莱斯声望很高,但他并不是出身该岛的人里最有名的,最有名的是女演员莉莉·兰特里(1853-1929),她是因这幅画而出名的交际花。

《基督在父母家》

1850年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举行第二次画展,米莱斯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了这幅《基督在父母家》后,受到最为猛烈的攻击。连狄更斯这样的大作家都出来指责米莱斯:“你就甘心从自己的脑子里排除拉斐尔以后的一切理性、一切虔诚的渴望、一切崇高的理想、一切仁慈、严肃、高贵、神圣、文雅或美的综合概念,代之以充其量是厌恶,排斥和抵制的感情!”这幅画为什么会引起抨击呢就是因为米莱斯将神圣家族画成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人们指责他运用这么低级简陋的语言来表现神圣家族这样的主题,简直是讨厌透顶!把圣家族与极普通的木匠铺子的一切真实细节联系起来:“不可想像的失业的痛苦,污垢,甚至疾病,全部那样详细地画出来,简直令人烦透了。”狄更斯哀叹玛丽亚的脸看上去好似一个卑劣透顶的法国餐馆里的歌舞女招待,或英国下等酒吧的侍女。这些指责正是体现了画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这幅画中所有人物都是依据现实中真人画的。兄弟会有个原则,那就是“当你发现了一个能够充分体现出画家要表现主题思想的模特儿时,就真实地把模特儿丝毫不差地画下来”。米莱斯花了很多时间去搜集描绘画中人物形象,据说约瑟就是根据一位真木匠画出来的,而木匠的头是依自己父亲形象画的,挤在门外的绵羊是从屠夫那里借来的,所以羊毛画得逼真,为求真实,画面环境是依自己的父母家画的。

《苹果花盛开》

作者意在用这幅作品说明人生的短暂和青春与美貌的易逝。画面右方的镰刀暗示收获,也暗指生命被流逝时光和必然的死亡威胁。明丽的春光,可爱的人物,黄衣女子无邪的神情,这一切所构成的令人愉快的气氛被那把突兀的伸出的镰刀破坏,但也因此加强了冲击力。

《怀念委拉斯开兹》

《怀念委拉斯开兹》,1868年,103x82cm,布油彩,London,RoyalAcademyofArts,伦敦皇家美术学院,JohnEverettMillais,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1829-1896年,英国,拉斐尔前派,,绘画,肖像,外型17世纪西班牙大画家委拉斯开兹是位色彩大师,米莱斯对他十分崇拜,他在这里仿委拉斯开兹的造型与色彩画的女孩肖像,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滑铁卢之战前夜》

画中身穿黑衣的军官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前夜与情人告别。他是一位德国的布伦瑞克骑兵,他所在的部队将与英军一起同拿破仑的军队作战。年轻女子居室的墙上挂着拿破仑的画像,她深知这位欧洲霸主的力量,因此她紧握住门把手,试图阻止很可能永别的爱人走出房门。事实上,虽然法国军队在滑铁卢战败,但这个士兵所在的布伦瑞克骑兵部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王珞丹

  王珞丹,中国内地女演员,因出演青春励志剧《奋斗》饰演“米莱”受到大家喜爱。

  中文名: 王珞丹

  外文名: May

  出生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出生日期: 1984年1月30日

  毕业院校: 北京**学院2001级表演系本科

  身高: 169cm

  个性: 率真、直爽、有点大大咧咧

  初出茅庐

  青春励志剧《奋斗》讲述了几个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年轻人奋斗的经历,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王珞丹饰演的“米莱”最得人心。她对感情的执着、为了自己爱的人痴心付出让不少人感动,很多观众感叹“这样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王珞丹说,她自己和“米莱”很像,很多时候是把真实的自己演绎了出来,性格和对恋爱的态度都极其相似。 王珞丹

  王珞丹也是一个“岩女郎”。根据海岩小说《深牢大狱》改编的34集电视剧《阳光像花一样绽放》。终于于2006年02月24日在江苏城市频道首播,并于3月初在上海东方**频道与广大观众见面了,戏中王珞丹饰演的单鹃一角,尤以其叛逆、野性而非常惹眼。事实上,剧组起先挑中王珞丹是因为她在《蝴蝶飞飞》一剧中柔美、文静的扮相,可王珞丹却偏偏挑中片中单鹃这个和自己外形及性格完全两样的反面角色。为了这个角色,王珞丹剪掉了多年齐腰长发,甚至还错失了王小帅的**《青红》,在经过导演、海岩以及制片方的两度三堂会审后,王珞丹终于争取到了这个角色 。而这一切,只因为她认为“这个角色有挑战性”。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导演给她的表演打了95分的高分。 有了海岩的金字招牌,海岩剧里的“海女郎”都备受关注,即使是默默无闻的新人也能很快出头。从徐静蕾、袁立到孙俪、于娜,海岩剧的女主角。可谓是出一个红一个!今年刚从北影毕业的新人王珞丹,也借着这部新的海岩剧迅速崭露头角。不过,年纪轻轻的王珞丹却并不想只当一个走红的“海女郎”,她的目标,是当一位演遍各种角色的“千面女郎”。 对于初出茅庐便“冒险”出演反面角色,王珞丹不怕观众将她定型。她说:“这个角色的确不是大众喜爱的审美类型,不过我出道至今拍的四部剧和一部**,角色都不尽相同,演员毕竟是要靠作品说话的,拍更好的作品就能扭转观众的想法。”而对于是否希望能借着出任“岩女郎”的机会大红大紫,王珞丹看得更轻:“我只期待大家对我的表演有所认可,其它的无所谓。” 王珞丹短发照

  记得《阳光像花一样绽放》导演汪俊在我们问起对单鹃形象的构想时说过:“单鹃敢爱敢恨,很活泼,尽管有其他犯罪行为,但至少她对爱是执著的,这点很讨好。爱情的执著加上个性上的魅力,观众对她的欣赏更多的是从美学意义上的,这也是这个角色成功的地方,观众对她不会有道德意义上的评判。” 王珞丹是符合这个要求的最佳人选,谈起《阳光像花一样绽放》中单鹃的造型,她似乎很开心,还说刚刚拍了一组新的单鹃红头发形象的照片要给我看,看得出来,她十分喜欢《阳光像花一样绽放》中的造型,额前的红发、露脐紧身的小T恤、瘦瘦的牛仔小套装,她认为造型师给她设计的这个造型,既能够很恰当的体现人物性格,同时看起来又是酷酷的!很对她的胃口哦。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王珞丹的许多同学在她之前都已迅速成名,其中包括出演电视剧《美丽分贝》(又名《超级女声》)的贾乃亮,以及正在拍《碧血剑》的黄圣依。谈起这些有名气的同学,在班上年纪最小的王珞丹倒不羡慕:“我期待一种慢慢沉淀的成名,而非是偶像式的走红。你想当花旦当然得趁青春,可想当真正的演员那就需要时间了。” 2009年与杨幂、黄圣依和刘亦菲获封内地新“四小花旦”。

  闪耀釜山**节

  谈到**《车逝》,王珞丹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深”,其次是“复杂”。王珞丹的这部胶片处女作在釜山**节上首映。有关媒体报道,韩国人很喜欢,以至于加映了三场。据悉,这部没有对白的影片映后反响不俗,受到韩国光州**节主席的青睐,将作为开幕影片参与12月举行的光州**节。 《车逝》是由中国和奥地利等国合拍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完全靠表演、画面与声音组成。对于拍摄《车逝》的感受,王珞丹说:“《车逝》是我拍过的最另类的戏,整部**90分钟,3个主演,两男一女,一句台词都没有。由于要找状态,导演让剧组所有人都不要和我说话,所以我整整郁闷了两个月。” 王珞丹出席了3日的首映场,首映场后现场观众向导演和她提了一些十分专业的问题,比如**中的颜色与情绪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在某个场景中为什么要使用红色。除了这些比较专业的问题,最让王珞丹欣慰的是,有个观众说,看**时她没有觉得是在看别人的故事,就觉得导演是在说自己的事。 《车逝》拍摄于2007年4月,在这之前,导演书亚给王珞丹看了这部**的故事大纲,然后希望她讲点读后感。这份故事大纲感动了王珞丹,以至于她不计片酬出演《车逝》。但当时王珞丹写真(20张)王珞丹面对书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形容当时的感觉是:“猛倒了一口气,特别压抑,不愿意说话。” 据悉,《车逝》虽然很早接到了釜山**节的通知,但是由于送审较晚,剧组一直未能拿到审查通过令。9月28日影片终于过审,幸运搭上去往釜山的“末班车”。本来导演书亚对釜山之行不敢奢望太多,因为本届**节要放映超过600部的影片,但没想到这部没有对白的《车逝》却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原定三场放映的预售影票很快全部售完,为此组委会还破例安排加映三场。

  广告代言

  OLAY玉兰油 Eblan女鞋 小样酸Q糖 苏宁电器 (与黄晓明共同代言) 宏宝莱花生露 蒙牛早餐奶 天喔C满E 麦斯威尔咖啡 碧浪洗衣粉 服装网购品牌VANCL (与韩寒共同代言) 可口可乐(与吴尊、林依晨共同代言)

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 生于南安普顿,父为当地有名望的人物, 酷爱绘画。密莱8岁全家迁居伦敦。9岁被送入萨斯领导的绘画学校,11岁入皇家美术学院,19岁获得学院金质奖章而留学意大利,二十多岁时曾一度受挫,很快就振作起来,走上一帆风顺的人生坦途。因善于人际关系。1885年获得男爵称号。1896年被任命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但不幸的是几个月后便因患喉疾离开了人间。享年67岁。米莱斯艺高德馨,在美满的婚姻生活里,得到了八个孩子。但长期笼罩在他人生中的那片挥之不去的阴影(因其妻埃菲与前夫的离婚,人们诸多非议,直到他临死前,维多利亚女王才正式承认了埃菲的身份),在他死后才得以消散。

米莱斯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尤以描绘浪漫历史场景和孩童为主题的作品居多,还为维多利亚王朝许多显贵画过肖像。《盲女》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题材来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奥菲莉亚》是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米莱斯用细腻精致的笔调刻画了感人的场面,充满凄凉哀婉的情调。

王菲《暗涌》:

向南、华子等人在心碎乌托邦台球吧里打球时放的歌,也是露露在Loft里唱的歌。

他们在台球厅里打球有一首Phil

Collins

《against

odds》

《奋斗》的片头曲刘沁的《我很好》(谢谢zhangyummy

的补充)

《奋斗》的片尾曲是爻释·子曰乐队的《相对》:

杨丞琳《左边》:第31集

酒吧里,米莱为陆涛深情演唱的那首歌

法语歌《离站的火车》(Ce

Train

Qui

S'en

Va):最开始,夏琳跟陆涛刚好上时,在房间里说话放的那

首法语歌。大概是在第三集里

张雨生《永远不回头》:陆涛和向南开车去山东旅游时唱的歌

98

Degrees《Because

Of

You》:在14集还是15集里,陆涛拍手唱的那首英文歌

林志炫《单身情歌》:向南和杨晓云吵架后在车上唱的歌是林志炫的老歌《单身情歌》,在这个电视剧里

还出现过几次

蔡依林《说爱你》:陆涛、灵珊和向南在山东玩时,在KTV吃蛋糕时放的那首歌

张信哲《爱如潮水》:向南和杨晓云吵架后在车里哭时的歌

Zero

7《The

Space

Between》:向南婚礼后,停电时跳舞放的英文曲子

周华健《明天我要嫁给你》:大家郊游时一起唱的那首歌

刘若英《为爱痴狂》:夏琳看见陆涛和米莱在一起,然后夏琳和米莱一起听的那首歌

王菲《暗涌》:

向南、华子等人在心碎乌托邦台球吧里打球时放的歌,也是露露在Loft里唱的歌。

Backstreet

Boys《Larger

Than

Life》:陆涛跟灵珊跳舞后来被夏琳打了一巴掌时放的那首歌

卫兰

-

《今夜你会不会来》:杨晓芸拿mp3在路边唱的

孙小海-《昨天》

向南和杨晓芸结婚的时候的插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65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