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影常以绅士浪漫为主,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电影?

英国电影常以绅士浪漫为主,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电影?,第1张

很多人看英国**是为了练习英文发音和听力,但是除了这两点,看英剧也是快速了解英国文化的方式之一。英剧独有的“慢节奏”拍摄手法,让人感觉有一种制作精良有深度的感觉。话不多说,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安利几部良心制作的英国**。

1《唐顿庄园》

《唐顿庄园》可以说是英剧的经典大作,它反映了18世纪,乔治五世时期英国社会的缩影,主要讲述了伯爵一家的财产继承问题,而这件大事同时通过仆人和贵族的视角同步展现出来。

《唐顿庄园》一共有6季,这部剧将英国传统礼仪展现的淋漓尽致,里面美轮美奂的服装还刮起人们对英伦复古风的热爱。

2《神探夏洛克》

想必很多小伙伴都对这部侦探大作很熟悉了,主演本你迪克特·康伯巴奇也是凭借着“福尔摩斯”火了起来,本尼真的是很帅啊!

可以说,卷福和潮爷在故事里的演绎特别棒,莫娘的演技也值得赞赏。尤其是那个让“夏洛克”难忘的女人,真的让很多观众都难忘呢。

3《风中的女王》

这部剧以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王——玛丽女王为人物原型,讲述了16世纪苏格兰女王玛丽和多位恋人情感纠葛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的取景非常美,除了演员们精彩的演技之外,服装组和道具组完美再现了那时英国的服饰和建筑特点,算得上一部良心大作。

4《德雷尔的一家》

一部很温馨的家庭剧,适合大人小孩一起观看。故事讲述了单亲妈妈路易斯带着四个孩子成长的故事,因为在英国生活颇为艰难,于是这位伟大的母亲一怒之下带着孩子们离开了英国,来到了希腊的一个小岛上开始了新的生活。

5《王冠》

这是一部英美合作的电视剧,剧中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统治时期的传记故事。看了这部英剧,会让人们体会到作为英国女王的不容易,身为一国元首,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有不为人知的辛酸。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莎士比亚的故事简介

 作为一名浪漫的文学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文化象征,那么他有哪些故事呢我为大家分享的莎士比亚的故事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英国留学 调查指出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文化象征

 4月23日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诞辰。一项在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之际发表的国际调查指出,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最伟大的文化象征。

 这项调查访问了五千名青年。调查人员要求这些印度、巴西、德国、中国和美国的青年提出一个与英国艺术文化有关的人名。

 莎士比亚是最多人提出的名字,比例达14%。

 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的调查显示,英国女王和贝克汉姆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其他较多人提及的名字还有罗琳(JK Rowling)、阿黛尔(Adele)、披头四乐队(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和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

 莎士比亚:英国文化的骄傲

 在英国,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英国文化界弥漫着的浓郁的莎士比亚氛围,莎士比亚已经像养料一样融入了英国文化的血脉,不仅成为英国人的骄傲,也成为了英国文化的象征。

 被公认为欧洲三大诗人之一的莎士比亚,他的戏剧生动地描绘了欧洲17世纪的社会生活、思想政治和民族风情,受到世界各国各时代人民的普遍喜爱,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戏剧。同时,莎士比亚也是被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得最多的戏剧家,这使得“莎学”成为了世界上一门广有影响的“显学”。

 英国对莎士比亚的尊崇首先体现在从未间断地上演莎氏的经典剧作。出生于破败的商人之家,从幼年起即跟随剧团在各地巡回演出,只受过小学教育的莎士比亚,凭借聪颖和勤奋,学会编剧,并创作了37部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以及一百五十多首十四行诗,其中大多数仍是现在英国戏剧表演团体热衷上演的剧目。

 其次,英国对莎士比亚的尊崇还体现在积极挖掘、保护和修建与莎氏有关的文物和建筑。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修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莎士比亚创作剧目的首场演出大都在环球剧院里举行。1599年,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首次对外开放,1613年被大火焚毁,1614年莎士比亚剧场得以重建并使用至1644年,后来因为建新房而被拆毁。

 现在修建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是美国**演员萨姆·沃纳梅克于1986年在得到许可后,在位于泰晤士河南岸,原莎士比亚剧场的附近按照原样重建的,是一座专为欣赏、研究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优秀剧作家的作品而修建的剧场,重建工作持续了10年之久,于1997年6月完成并对外开放。剧院高137米,内外结构设计力求再现莎士比亚时代环形剧场的原貌,以帮助观众体验和欣赏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表演艺术。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戏剧演出一般都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剧场内部用人工照明,以取得同白天一样的效果,剧场最多能容纳1600人。1997年重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每年都在这里举行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剧作家的作品,观众的上座率达90%。

 莎士比亚剧场尚未完全建成就被欧洲旅游记者协会授予欧洲旅游促进金星奖,并被评为欧洲最佳旅游景观。可见,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政府对莎士比亚和与其有一切关系的文物的重视程度。

 2012年英国伦敦举办奥运会,开幕式上莎士比亚的一段经典对白——“不要害怕,这个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传遍全球。英国文化协会在全球范围发起的调查显示,莎士比亚是英国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已成为英国的一面旗帜,在全世界具有广泛认知度。

 莎士比亚文化地位的确立顺应英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莎士比亚文化地位的崛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莎士比亚生逢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此时英国国力迅速上升。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后成为海洋霸主,开始形成一个世界性的殖民帝国。英国文学顺时而勃兴,涌现出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正是其中的代表。

 莎士比亚辞世不久,他作为一名民族诗人所取得的成就便得到了同时代人的充分肯定。本·琼生在诗作《题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遗著,纪念吾敬爱的作者》(1623)中将之誉为“时代的灵魂”,同时认为他的作品能够超越时代,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琼生还指出,天生的诗才是成就伟大诗人的重要因素:“大诗人靠后天练成,也靠先天奇才。”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许多著名诗人和批评家为本土作家莎士比亚的诗名辩护,将他视为民族的骄傲。德莱顿在《论戏剧诗》(1668)中称赞莎士比亚能轻巧地刻画出自然万象而不露斧凿痕迹,并强调他具有天赋的学识,“能直观宇宙万物,无需博览群书以知自然”。德莱顿从本土文化的立场,发展了自琼生以来莎士比亚的“天才说”,并强调了莎士比亚描摹人物心理的高超本领,赞扬他“有一颗普世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新古典主义诗人蒲柏在《莎士比亚全集序》(1725)中特别肯定了莎士比亚的独创性,并为他对人性的全面描写而惊叹:“莎士比亚对诸如欢愉与愤怒这样截然相反的情绪,能掌控得同样成功;他对描写人性的伟大和可笑同样在行。”莎士比亚的独创性还获得爱德华·杨格的盛赞。在《试论独创性作品》(1759)中,杨格以“今定胜古”的自信,呼唤具有独创性的现代作家。他称莎士比亚是“现代人当中的巨星”,完全可与古人平起平坐。

 18世纪英国文坛巨擘塞缪尔·约翰逊为确立莎士比亚经典作家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他曾花费9年心血编订八卷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在莎士比亚经典化历史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约翰逊认为,文学价值的检验需要一个世纪的时间,莎士比亚去世已有150多年,“开始享有古人的尊严”。莎士比亚观察人类“非常精辟透彻,非常细心注意”,他描写的人物“不受特殊地区的、世界上别处没有的风俗习惯的限制”,是“共同人性的真正儿女”。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浪漫派强调作品的匠心与创造,认为诗人的心灵是诗的源泉,诗歌是诗人天才的见证。对渴望自由思想、颂扬自由想象的浪漫派而言,莎士比亚信手拈来的写作天分和奇丽的想象力与新时代的审美观念吻合。浪漫主义时期对莎士比亚的评论是几乎众口一词的盛赞,如哈兹里特盛赞莎士比亚的“天才之光普照善与恶、聪明与愚笨、君主与乞丐”。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地位在浪漫主义时期开始向神坛靠近,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则见证了莎士比亚造神运动的巅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殖民扩张又使其成为“日不落帝国”,进入最强盛时期。此时人们对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化的杰出代表受到顶礼膜拜。卡莱尔在《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业绩》(1840)中确立了莎士比亚“诗人英雄”的地位,认为他比但丁还要伟大。除卡莱尔外,维多利亚时代文化主将马修·阿诺德对莎士比亚也推崇有加。在题为《莎士比亚》的诗作中,阿诺德将之比作“最高的山峰”,高不可攀。对阿诺德而言,莎士比亚作品中对人性的观照、对众生百相的深刻理解具有宗教意义上的救赎功能。维多利亚时代莎士比亚的文化地位达到顶峰,恰逢英国的最强盛时期,这并非巧合,与莎士比亚契合了国家发展、帝国扩张、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多方面需求分不开。

 被视为“西方经典的核心人物”

 19世纪莎士比亚声誉日隆,俨然成为英国文化的代表,其崇高地位似乎无人敢挑战。因此,当英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萧伯纳对莎士比亚发起猛烈攻击、要将他拉下神坛时,确实让人始料未及。萧伯纳对莎士比亚的激烈抨击主要出于他自己对戏剧实用功能的推崇,他斥责莎士比亚没有担负起剧作家的道德教育责任,因此,莎士比亚“只属于一个下午,而不属于所有的世纪”。然而,萧伯纳所看重的社会功用只是在最褊狭意义上的教化。历史证明,萧伯纳自己的剧作因过于关注他所生活的当下,其具有很强时效性的主题不能引起后人的兴趣,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因诉诸普遍人性,得以超越时代。

 作为一种回应,AC布雷德利在其经典莎评著作《莎士比亚悲剧》(1904)中,通过阐述莎剧的创作手法与艺术效果,展示了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布雷德利专业而深刻的研究广泛影响了20世纪西方莎评,莎士比亚因布雷德利而更加丰富。

 20世纪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被成功搬上银幕,成为在世界各地推广莎士比亚的有效手段。同时,褪去了神圣面纱的莎士比亚在世人心目中愈加散发出平和人生和普遍人性的温暖光辉。乔治·斯坦纳在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时的赞词道出了莎士比亚在全世界获得不竭赞誉的根本原因:“莎士比亚是我们情感的共同家园。他代表我们看得真切、多端;他在广阔的人生经验王国中,拨响心声。”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了后现代去经典化运动之后,西方学界吹起一股重回经典之风。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1994)中重新强调莎士比亚文学地位之重:“莎士比亚实乃西方经典的核心人物。”他将莎士比亚放在与其他作家的关联中进行审视,认为莎士比亚之后不受他影响的英语作家屈指可数,正是莎士比亚激励了后世许多西方伟大作家的崛起,在他们身上激起了认同、反抗、自省、竞争等多重情感。

 莎士比亚现象对我国文化符号选取与确立有启示意义

 莎士比亚走向世界的过程,与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的历史相对应,并得益于英国历代文人学者参与的“本土文化建设工程”。莎士比亚成为英国最具代表性文化符号的历史过程使我们不由思索,中国是否也有一位类似的文化代表联想北京奥运会众人吟诵孔子箴言的一幕,孔子似乎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不二选择。然而就文化代表而言,孔子一人仍有局限。作为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的言说方式是内省的、箴言式的,我们不太容易讲述他的生动故事;作为道德家,孔子以“至圣”的形象为中国人的言行树立标杆,但他严肃认真的说教一定程度上缺少与普通大众产生共鸣的亲和力。

 在呼唤一位像英国的莎士比亚、俄罗斯的普希金、美国的惠特曼那样的文学性文化代表时,我们或许可以将目光投向诗人李白。李白与莎士比亚有许多相似之处。李白生于盛唐,他的创作体现了华夏民族强盛时期的开放与豪爽。李白是中国诗歌的旷代奇才,历代传有“诗仙”之名,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李白对中国文学与文化产生深远而深刻的影响,他的诗篇千载传颂,有无数诗评笺注。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不妨选择李白作为其文学性的代表。李白的诗歌充满真性情,写的是真人性,可以打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并能用文艺的美感来传达中国的民族精神、表现生活的复杂与多样。我们应充分挖掘他身上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人文价值,激活他诗作中内在的生命力和正能量,将他打造成为最具代表性、最灿烂的中国文化符号。

;

英国爱情**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优雅的英伦口音、含蓄深情的情感、以及帅气的绅士。英国爱情**巨大的魅力,让爱的人越陷越深,这三部**虽然不能代表整个英国爱情**,但也组成了英国爱情**,符合其主要特点的同时,又具特色。

1999年的《诺丁山》,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大明星安娜爱上休•格兰特饰演的书店店主威廉的故事,两人身份地位悬殊,强烈的反差让这段爱情显得更具戏剧性,好的爱情故事让观众重燃对世俗生活的希望和爱情的向往,这部**越像童话,在现实生活中越不可能发生,越温暖人心,让观众陷入爱情的甜蜜,在124分钟暂时忘记现实的残酷。

《遇见你之前》是很多年轻观众的“白月光”。遭遇车祸瘫痪地富家男威尔,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与看护小露的爱情故事。整个影片,没有刻意的煽情,聚焦安乐死的问题,玛丽苏的故事也变的严肃了不少,最后稍微遗憾的结局也符合正常逻辑,影片里出现了许多英国的风光和习俗,也是这影片加分不少。

小说改编的**《赎罪》是英国爱情**的高分选手之一。带有当代英国的风光,比前两部**更具英国特色,还带了一些传统英国贵族气息。乡间的英国古堡,如油画般让人赏心悦目。**直面人性弱点,因为妹妹的撒谎,让原本相爱的仆人的儿子和姐姐一生都没能好好在一起。这部**,不光有爱情,还上升到世俗社会层面,是英国爱情**的优秀作品之一。

英国爱情**虽然不及美国**那种大众化,卖座挣钱,但每部**里的爱情都优雅、迷人、绅士。没有强烈的“爆米花味”,稍显传统的爱情更具艺术性,也十分迷人。

英国玫瑰战争是在16世纪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演出之后才广泛出现的表达方式,在此之前人们一直是用蔷薇战争来纪念这次战争的。英国玫瑰战争中主要涉及的有两派人,一个是兰开斯特家族派,以红蔷薇为家徽;另一个是约克家族派,以白蔷薇为家徽。英国玫瑰战争的结果和及影响具体如下。

在玫瑰战争中,两个家族因为多次内战使得双方的贵族人员死伤过半和诸侯几乎全部牺牲,其中亨利·都铎因为远在法国,避免了内斗逃脱了牺牲的命运。后来理查登上了王位,同他哥哥一样推行暴政统治,使得大多数人对他不满。因此,使得两个家族的残存势力联合起来,以亨利·都铎为***,推翻了查理的暴政统治,从而约克家族的统治就结束了。不久之后亨利·都铎登上了英国的皇位,结束了玫瑰战争,开启了英国历史的新片。

在这次玫瑰战争中,两个家族几乎都死伤殆尽,还有大批的封建旧贵族因为相互残杀或者卷入战争而伤亡惨重,这些就促使了更新换代的到来,即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取代旧的贵族和封建诸侯成为政治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就英国的整个发展历史来说,玫瑰战争对英国专制政体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都铎王朝的发展下,政治得到了统一,资本主义农业和经济向更高级转变,使得英国的工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玫瑰战争的起因

玫瑰战争指的是英国历史上1455年至1485年之间发生的兰开斯特王族和约克王族之间的武装冲突,这场武装冲突双方各有输赢,在这场长达三十余年的战争中英国的王族成员被大量的屠杀,使得王族开始衰落。玫瑰战争是旷日持久的一场战争,那么玫瑰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呢玫瑰战争的起因是王位继承权归属问题的分歧。

战争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兰开斯特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第三子的后裔,而约克家族则是爱德华三世第四子的后裔,这两个王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的王室分支。围绕着王位继承的问题,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并且爆发过很多的武装冲突,在这些武装冲突中双方各有损失,后来王位辗转传到了兰开斯特王族的亨利六世的手中。亨利六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还有间歇性的精神病,1453年亨利六世的精神病发病,这个时候约克家族的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成为了摄政王,掌握着亨利王朝的实权。鉴于亨利六世的情况,理查很快对王位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亨利六世不适合做英国的国王,而是相信约克王族对王位拥有着更强的继承权。不断增加的羣众的不满,众多的封建主的私人军队,和亨利六世王朝的腐败无能都直接的促成了英国内战的一触即发。

1455年,亨利六世从间歇性精神病中好转过来,挫败了理查的野心,约克公爵被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赶出了朝廷,实际上玛格丽特成为了实际权力的拥有者,玛格丽特与其他的贵族密谋要削弱查理的影响力,理查奋起反击,于是战争爆发了。

玫瑰战争的过程

玫瑰战争指的是英国历史上从1455年至1485年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围绕着王位继承权的问题进行的,是英国两大皇族兰开斯特族和约克族之间发生的争夺统治权的战争。玫瑰战争的过程相当的漫长,持续了足足三十余年,在这三十余年中双方各有输赢,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双方两败俱伤。

玫瑰战争的过程:1455年,兰开斯特族与约克族在圣艾班斯发生战争,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兰开斯特族战败,于是约克族的理查再次成为了摄政王,但是玛格丽特不甘心失败,而且在关于她的儿子对王位的继承权问题上丝毫不肯让步,于是双方再次发生了战争,1459年兰开斯特家族在路孚德桥战役取胜,恢复了对朝局的控制。1460年,约克家族在北安普敦战役中获胜,抓住了国王亨利六世。之后理查对王位提出了要求,最终被确定为亨利六世的继任者,并且被任命为亨利六世的摄政王,掌握了实权。12月30日,玛格丽特率领军队反攻,在韦克菲尔德战役中约克家族惨败,理查被杀,萨尔斯堡和理查的儿子瑞伦伯爵埃德蒙被捕被杀,玛格丽特将三个人的头颅挂在了约克的城门上。

玛格丽特前往苏格兰寻求帮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得到了帮助,在圣艾班斯第二次战役中,玛格丽特赢得了兰开斯特家族最有决定性的胜利,重新夺回了亨利国王。之后爱德华为首的约克族和兰开斯特族在淘顿发生激战,这是玫瑰战争中最大的战役,新国王爱德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461年,爱德华正式加冕成为了英格兰国王。1468年爱德华攻取了兰开斯特族控制的很多城市。废掉的国王亨利在1465年被捕,囚于伦敦塔。

1464年发生了两场兰开斯特族的叛乱,但是都被平息。1469年,沃里克击败了爱德 王,并且将其扣在约克城堡,但是不久就被拥戴国王的军队解救,沃里克逃走,但是不久,沃里克重新打回英格兰,爱德华逃走,之后沃里克被爱德华打败,这一年是1471年,之后在爱德华统治之下,英国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但是1483年爱德华突然离世,英格兰重新陷入了战争,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成为了英国国王,并且娶了约克族的伊丽莎白为妻子,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联姻,最终实现了两个家族的和平。于是1485年,被看做是玫瑰战争结束的时间。

玫瑰战争的影响

玫瑰战争是英国历史上一场持续了三十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英国的王室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之间展开了较量,在这场较量中双方各有胜负,双方两败俱伤,玫瑰战争的影响对英国来说是相当的大的,在英国的历史上玫瑰战争的影响是积极的,具体来说玫瑰战争的影响大概有三。

玫瑰战争的影响一:玫瑰战争是一场发生在英国的贵族约克王族和兰开斯特王族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战斗,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英国的王室成员大多数死于非命,这使得英国的封建贵族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起来,旧贵族势力的削弱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所以说英国的玫瑰战争是一场封建贵族势力的清除机器,使得封建贵族对经济的阻碍作用大大的降低。

玫瑰战争的影响二:玫瑰战争封建贵族势力得到削弱,新的贵族和资本主义势力得以发展,这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英国新的,更加先进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玫瑰战争的影响三: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英国的资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新兴的资产阶级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了资产阶级的生产中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兴的贵族,成为了都铎王朝的中坚力量,开始了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逐渐的要求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世界上最浪漫的10个国家 第一位:巴黎 似乎没什么好解释的,大概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巴黎是最浪漫的地方。它会让你忘记你来自哪里,将要去哪里,你会被淹没在它的浪漫情怀之中。塞纳河会告诉你什么是爱情,圣母院会告诉你什么是美丽……整个巴黎会告诉你到底什么是浪漫…… 浪漫指数:10 第二位:洛杉矶 说到洛杉矶,我们不可能不想到好莱坞**。那里有我们最熟悉的**演员,也有最美丽的爱情故事。我们无法拒绝好莱坞似的浪漫,我们只能深陷其中,希望自己是**的主角。洛杉矶见证了世界**的发展,而我们却只能和**一起成长…… 浪漫指数:95 第三位:伦敦 人们都说英国人拘谨,伦敦也是一个严肃的城市。但是每年的情人节,英国人送的卡片是全世界最多的。说到伦敦,我们不得不想起Hugh Grant的**。2002年的《真爱至上》和他与著名的美国女影星Julia Roberts的**《洛丁山》中的美丽画面仍然浮现在我们脑海……伦敦,雾中的浪漫都市。 浪漫指数:9 第四位:罗马 《罗马假日》给那个年代的人留下了许多关于爱情的美好回忆。“永恒之都”也仍然在用它意大利的方式书写着意大利的浪漫。 浪漫指数:85 第五位:西雅图 还记得《西雅图夜未眠》中的Tom Hanks, Meg Ryan吗?也许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部上世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就像我们不可能忘记这座城市一样。 浪漫指数:8 第六位:摩纳哥 位于法国东北部的袖珍小国,世界闻名的第二大赌城,有着世界绝佳的蒙特卡罗赛道,蒙特卡罗网球大师赛。在每年的五月,劳伦斯体育奖在这里颁发。一个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国拥有着数不尽的荣誉…… 浪漫指数:75 第七位:蒙特利尔 世界上第二大的法语城市,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继承了法国人最浪漫的一面。去了加拿大,可以不去多伦多,也可以不去温哥华,但是你绝对不能错过蒙特利尔。 浪漫指数:7 第八位:墨尔本 澳大利亚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南半球最繁华富足的城市之一。继承了伦敦的文化底蕴,却又不缺少巴黎的浪漫情怀。有人说过,唯一能代表澳大利亚的城市不是悉尼,而是墨尔本。 浪漫指数:65 第九位:迪拜 亚洲唯一上榜的城市,也是世界唯一一座拥有七星级宾馆的城市。有“阳光之城”之称的迪拜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这西亚之都的浪漫情怀。 浪漫指数:6 第十位:卡萨布兰卡 因为**而闻名,因为有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才有了经典的**。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卡萨布兰卡。美丽的北非之星。。。。 浪漫指数:5 1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994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