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列举古典时期、浪漫时期三位作曲家的名字及作品,并分别分析其音乐风格和艺术贡献

1.请列举古典时期、浪漫时期三位作曲家的名字及作品,并分别分析其音乐风格和艺术贡献,第1张

  一。浪漫时期:肖邦 代表作品:降e大调小夜曲 风格:舒缓 浪漫 艺术贡献:有以他命名的钢琴比赛

  古典时期:海顿 代表作品《惊愕交响曲》,《小夜曲》风格:幽默、明亮、轻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 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歌剧《费加洛婚礼》、《魔笛》。 风格:无与伦比的流畅性与自如感。贡献:进一步完善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并把四重奏这一个新形式推向高峰。市民阶层共享

  二。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的歌曲和器乐曲,有的是主调式的多声部,也有的是复调式的多声部。节奏感较强。

  三。非洲 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非洲音乐节奏可分为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前者无明确的、有规律的律动感,一些地区的哀歌、赞美歌和少数宗教、历史歌曲属于这一类;而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形式。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

  亚洲。东亚音乐旋律十分丰富,多采用五声音阶,乐器种类繁多,并有多种多样民歌、戏曲、说唱和舞蹈等。如以吸收自中国传统音乐而后被民族化了的日本的雅乐、琴、筝、三味弦音乐,朝鲜的唐乐和乡乐,当然还包括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这些都是东方音乐艺术的瑰宝

  拉丁美洲 民间音乐与欧洲民间音乐很大的不同点在于它那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和充满动力的节奏。但它同时又带有淡淡的忧郁、哀愁,然而并不悲痛,这是从祖先遗留下来的怀乡、思念祖国之情。它大多采用七声音阶,并常用变化音和转调,歌曲中的歌词为西班牙葡萄牙语。旋律的进行比较平稳、圆滑,声乐唱法较松弛,音色柔和抒情,重唱形式多,和声中喜用平行三度、六度。节奏以3/4、6/8拍居多,强调切分节奏。旋律与伴奏常为两种节奏。节拍的交错、交替很多。乐段结构对称方整,大量采用欧洲乐器,吉他、竖琴、手风琴、曼德林、萨克斯、小提琴、长笛用得很多。其中吉他是最重要的乐器,并在拉丁美洲各地形成了一个吉他家族,其中包括蒂波里(三弦)、瓜德罗(四弦)、恰朗戈(五对双弦)等小吉他和具有凸起背板的吉他(一种低音大吉他)。它们是声乐和器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来自西班牙的竖琴在拉美也流传很广,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巴拉圭、……到处都有它的踪迹,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民间乐器。

  欧洲 第一个,分节歌。分节的,分节歌就是一个曲调配上多段的诗句组成的歌词,并且歌词常常押韵,这个叫分节歌结构,现在我们都很常见的。

  第二个,音阶是多样化的。他们儿童歌曲常常就用两三个音,五声音阶也不少,但主要是七声音阶。五声音阶不是中国独有的,中国当然五声音阶是它的很主要的特点,但是爱尔兰也是五声音阶,苏格兰也是五声音阶,匈牙利也是五声音阶,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来说,欧洲人还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南方小奏鸣曲(Sonatina meridional)

这部作品写于1932年,在巴黎期间。这是庞塞为塞戈维亚所写的最后的吉他独奏作品。它充分体现了二十年代晚期以及三十年代早期时庞塞音乐作品的特点,它融合了民间音乐,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以及印象派音乐的特点。作品中突出的西班牙音乐元素以及采用小奏鸣曲式

《暴风雨奏鸣曲》全曲充满着奇异的、灰暗的紧迫感。全曲的三个乐章都是以奏鸣曲式写出的,这是本奏鸣曲最突出的特点。本曲在速度、节奏及主题处理上采用了一些新手法,琶音的基础形态贯穿于奏鸣曲各乐章的始终。

总之,对表现大自然力度、壮观和威严的暴风雨,贝多芬则怀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和爱,因为这是符合他的气质和个性的。

第一乐章的曲体分析

第一乐章 广板与快板 (Largo,Allegro) d小调 4/4拍子 奏鸣曲式

1呈示部 (1——90)

(1——21)主要主题 (d)

(21——41)连接

(41——55)副主题 (a)

(55——63)副主题的补充

第一个结束主题

(63——75)第二个结束主题

(75——90)第三个结束主题

(90——96)括号引回引出

2展开部 (97——146)

3再现部 (147——232)

(147——162)主要主题的再现 (在原调上)

(163——174)连接

(175——222)副主题 (d)

(223——232)结尾

《暴风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一形式异常独特、极富独创性的乐章,也是一首幻想与形式调和得十分优美的乐曲。在这一章中,贝多芬通过采用调性的不稳、速度突变、不易分辨的音乐手法,赋予音乐以鲜明的幻想性格,刻画出紧迫与松弛的巧妙对比,使得音乐形象在主题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呈示部主要主题是音乐的核心,贝多芬将三种不同的速度(Largo、Allegro、Adagio)安排在一个乐句中,突显了乐章发展的对比。

主要主题以d小调的属音开始,持有庄严琶音的悠然雄伟性,在短短的6小节中就含有最缓慢、快板、慢板,是全乐章的基本思想和音乐核心。要十分慎重决定速度,尽管广板部分由些即兴性,但要注意广板与快板之间的统一,广板部分的四分音符等于快板部分的二分音符。延长号大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紧接的八分音符快速音型是个在力度上不寻常的激动不安形象,是激动骚动的快板,上行与下行音程的交替造成了不安的节奏催促,左手的断音要清晰、肯定。第六小节中的Adagio是一个深刻、不安的慢板并在d小调的属音终了。要明确三个对立不同的因素把主要主题建立在冲突原则之上,延长号可以任意处理,但要安静。

在这短短的六小节中小节里,从徐缓、庄重、带有召唤性的音调到焦急、不安、好像急忙诉说一样的音调对比,戏剧性的气氛随之产生。其力度的安排从PP—P—crescendo—sf—decrease—P.琶音不慌不忙,好似沉思、恳求,快板主部在严格中透出生气蓬勃的气氛,快速八分音符的音符是个在力度上不寻常的激动不安的形象,好像是揭开了复杂而骚动不安的内心世界,向自己提出苦恼的问题而找不到解答,陷入深沉的哀怨中。

主要主题中的十三小节:

前半部分右手奏出f的性质,一串的下行小连音。这种下行小连音音流好似一种节奏动力的追逐。到了后半部分,力度变成双手的sf性质,这样不仅仅由于左手的加入使力度对比更强烈,也使音响效果变得更强,使情绪在前半部分动力的追逐下要求出现sf的力度对比,就像暴风雨一样,慢慢由小变大,慢慢高涨,使力度与情绪对比得到统一。

主要主题中的连接部分:

这是一个新的主题性格的旋律,它是由广板的和弦发展得来的。此时,主旋律变为左手低音声部,从而要求左手重音要十分明显的做出来。就像一种坚定的信念,是f的性质,好似雄浑、单纯、雷鸣般的。右手则由同一力度的八分音符的三连音无间隙的走动,表达出一种悲哀如歌的抱怨回答,是被束缚着的灵魂骚动,是一种要战胜心中烦恼的意志力。这样两种性格,两种情绪,必须通过力度的对比来体现,于是便有了f—P与同一力度之间的力度对比。

副主题:

副主题不知不觉地在a小调上出现,它是个活跃的乐句,在有属持续音的重复终止上构成,虽然是以弱奏弹出,但在副题的后半部加入的cresc和f使力度更为强烈,充满了激动的摇曳,仿佛是一种急速发展的结果及延长,右手仍要弹出两个音符一组的奏法,左手的音型一定要匀整。很显然,这是从尾奏的快板中蜕变出来的,仿佛是一种急速发展的结果及延长,加上的休止符则更显得不安。

第二个结束主题:

注意六十一小节中的decresc,要明显的表现出来。这一乐句是由第一结束主题的主动机构成,主要声部引向低音声部,右手转为断音加上切分音的进行。右手的断音要果敢、有力,切分音效果要弹得动人些。左、右两手交替,先后出现sf的性质,从而产生左、右两手之间的力度对比,就像矛盾冲突,相互抗争。

展开部:

以广板扩大再现开始。整段安静、温柔,被跑动的琶音包围着,并展示出美妙的和声对比,四分音符相当于快板部分的二分音符,注意要严密做好左右手的交替弹奏,使其流畅、动听。前半部分安静、温柔的情绪突然进入沉重的抑制发泄,感情逐渐高涨,整个冲动只留下回响。

再现部:

六和弦出现引起再现部。再现部和旋结束了展开部中那种暴风雨式的激情,平息了曲中的戏剧性。主要主题的再现发生了变化,在前、后乐句中插入了以新材料构成的富于表情的、近似朗诵调的插句。宣叙调部分根据贝多芬的指示(con espressione e semplice),必须弹得有表情而纯朴,速度可以较自由的处理。

再现部分的连接:

同音异名转调,以f小调的属和弦过渡,这四个和弦的断音要弹得肯定、干脆,在做出作者所表达的雷鸣意境的同时,注意琶音的跑动一定要均匀、动作敏捷,cresc要明显做出。

结尾:

一乐章的结尾,是在d小三和弦的延长中逐渐消失的。音的延伸、减弱,趋向平静,小三和弦的沉闷,又觉得“事情还没完”。 低音声部八分音符主和弦的闷哑、阴沉的嗡嗡声代替了尾声,非常富有表情,似乎是斗争的消失,极其悲哀的全音符结束在终止中,激烈的乐章以寂静为结束,但带给人们的还是一个问号。

贝多芬广为采用钢琴艺术中一切富有表现力的手法,用他的鲜明、富有表现力的音 调来反映时代的先进思想,抒发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他的创作中心永远是人、人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他总是展示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力图使主观与客观、与现实相统一的构思。他那持续性的、超越时代的概念及许多被称为贝多芬式的意念,便是他独特的音乐个性。他的音乐有着强烈的个性,既突破时代及先锋的音乐范畴,又为浪漫乐派奠定了基础,成为“继往开来”的艺术家。贝多芬说过:“我们只要用钢琴就能够将想讲的话讲出来。”既然要把“想讲的话讲出来”,也就是艺术的“描述世界”,就不能只是平铺直叙,必须使钢琴表现出细腻的色彩变化及明暗对比。在注意表达的同时,还要注意情感与技术的融通,这样才能完整、正确地再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演奏更为完美,并实现贝多芬作品的艺术价值。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 )。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舒伯特(1797~1828):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推荐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钳 》。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OP48。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艾尔加(1857~1934):英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变奏曲《谜 》OP36。2《威风凛凛 》进行曲(共五首)。3小提琴协奏曲OP61。4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85。5弦乐小夜曲OP20。6弦乐曲《序奏与快板》、《悲歌》。7小提琴曲《爱之礼赞》。8第一号交响曲OP55。9弦乐四重奏OP83。10钢琴五重奏OP84。11《安乐乡》序曲。

埃尔加 是我的论文研究对象 给你发一段我在网上找的资料

我研究的是他的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爱德华•埃尔加是一位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创作视野宽广,注重吸收德奥的作曲技法,又立足于英国的传统风格。他的音乐、自然朴实,虽然属于后浪漫主义,但是有别于欧洲大陆的色彩,而从中展现出的是绅士、庄重的英伦气质,散发出的是高贵、典雅的不列颠气息。对于英国的音乐发展而言,埃尔加可以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

埃尔加的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则是他在协奏曲领域的最高成就,也是他晚年生活的一个写照,作品远没有表象上的那么潇洒和辉煌,人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当时心情低落,被类似于惋惜和孤寂的隐雾所笼罩。连年的战争,爱妻的离去使晚年的埃尔加常常陷入沮丧之中,然而也使得这首曲子在总体上充满迟暮的苍凉气息和怀旧的伤感。人们在他的音乐中可以体会到朴实无华的真情流露,以及英国音乐的沉稳庄重。

该协奏曲不是常规三个乐章的格局,而是由四个连续演奏的乐章组成。全曲的整体布局具有回旋特性。

在埃尔加创作《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之前,大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不多,还属于冷门体裁。在古典主义时代,除海顿写过几部外,莫扎特与贝多芬都不曾作过大提琴协奏曲,尔后的浪漫主义时期,大作曲家中也只有舒曼及德沃夏克写出了堪称典范的两部(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而德沃夏克的那部,也许正是激发埃尔加创作大提琴协奏曲的原动力与范本。因此,埃尔加的这部《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既是20世纪第一部成功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英国音乐史上此种体裁的开山之作。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语: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 、 《野玫瑰》 、 《圣母颂》 、 《菩提树》 、《鳟鱼》 、 《小夜曲》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 、 《冬日的旅行》等。

  第十九钢琴奏鸣曲

  g小调 Op.49 No.1

  Op.49的两首奏鸣曲都是两乐章的,它接近了小奏鸣曲的形态,说明了贝多芬对创作两乐章的“简易钢琴奏鸣曲”发生了兴趣,应该把Op.49两乐章的组成看作是小型化的结果。是否贝多芬在编辑这些奏鸣曲时产生了大型奏鸣曲两乐章的可能性和适宜性的念头要知道在OP.53几乎是两乐章,而OP.54则完全是两乐

  章,接着便是一系列的两乐章奏鸣曲:Op.54、Op.78、Op.90、Op.111等等。总之,Op.49的两首奏鸣曲具有成熟的贝多芬作曲技巧的痕迹和思维独创,依然能充分感觉到贝多芬特有的音乐芳香和包含着很多迷人的细节。

  Op.49的两首奏鸣曲以其惊人的简洁写作手法和朴素的风格,把明朗、可爱的气氛贯穿起来,闪耀着杰出的音乐凝缩力,洋溢着艺术音乐之美,的确是属于艺术性极高的佳作。在Op.49 No.1(g小调)中,第一乐章是贝多芬少有的慢奏鸣曲式的范例,第二乐章是回旋曲式。在Op.49 No.2(0大调)中,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而第二乐章也是回旋曲式。

  关于Op.49的两首奏鸣曲写于何时,至今却没有明确的记录,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断定是哪个时代的作品,众说纷纭,莫衷是。最早判断作品年代的洛恩兹说,它属于波恩时代的产物。杜威认为它是Op.2之前的创作(即1795年前)。贝格认为是在1796年。持有约略意见的格罗夫认为是1802年以后的作品。诺特勃姆

  断定说它是完成于1796年。根据上述贝多芬作品研究专家的推定年代,可大约确认这两首奏鸣曲应该写于(1795——1796年),它代表了是贝多芬最初期的作品。至于完成,据推测是No.2(0大调)为先,可能是1796年;No.1(g小调)为后,可能是1798年。两首奏鸣曲都没有呈献词,从简易的作曲和演奏容易上看,很可能是为初学音乐或音乐爱好者练习用而写的。

  Op.49的两首奏鸣曲于1805年由维也纳美术工业社出版,题为“两首简易奏鸣曲”。

  曲体分析

  第一乐章 行板 (Andante) g小调 2/4拍子 奏鸣曲式

  1.呈示部(1—33)

  (1—15)主要主题 (g)

  (16—29)副主题 (bB)

  (30—33)结束主题

  2.展开部(34—63)

  (34—38)以副主题的材料开始 (bE)

  (39—46)新材料构成的小乐段

  (46—54)用结束主题发展

  (54—63)属持续音进行

  3.再现部(64—103)

  (64—79)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

  (80—97)副主题 (g)

  (98—103)结束主题

  4.尾声(103—110)

  第二乐章 回旋曲 快板(Rondo Allegro) G大调 6/8拍子 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用再现的连接段落代替展开部。)

  1.呈示部(1—64)

  (1—16)主要主题 (G)

  (17—20)加固调性乐句 (g)

  (20一32)连接

  (32—64)副主题 (bB)

  2.再现的连接段落(65—78)

  (79—81)先现再现部动机

  3.再现部(81—135)

  (81—96)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

  (97—103)主题性格的离调部分 (e、c、a、D)

  (104—135)副主题 (G)

  4.尾声(136—164)

  第一乐章

  这一乐章的写作手法简洁,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于莫扎特的钢琴风格,其优美的旋律可亲可爱,可以感觉到风琴般的音色。主要主题的表情较为低沉,略带灰暗、哀愁,并具有点浪漫气质,但它却很好地决定了整个乐章的性格。副主题所取用的样式也很单纯,结构紧凑,音乐上是轻爽的、典雅的。展开部中两个主题又原则遵照展开的手法。再现部也按规定使主题出现,最后在极为平静中曲终。

  演奏注释

  [弱起小节]多少带有点阴影的主要主题从容地诉说,注意要准确地弹出弦乐性质的连线来,弹得很稳定而痛切,分句感须十分清晰,音乐的表情象是一种渴求,(mfp)要很好地表现出来。

  [2]右手的音程不可加入强音,要从前一个G音就准备进入,左手的三度必须注意两个音同时响出。

  [5]要有问答般的感觉。

  [14]倚音应当准确地和左手低音配合,音乐上是优稚的、柔和的、明亮的。

  [15]bB大调的半终止。

  [16](dolce)副主题以关系调写成,单纯、朴素,左手伴奏音型应弹得轻巧些,十分流动而清澈,音色的控制要恰到好处。注意右手第二拍上的两个八分音符是半连音。

  [17]在迥音弹法上要准确地保持旋律线的清晰节奏,以下所有的相同之处都类似。

  [24]在不完满的完全终止上开放着。

  [29]完满的完全终止结束。左手和声型的旋律音要突出。

  [30]结束主题引用了副主题开始时的双动机。

  [33]完全终止结束。双手的颤音一定要弹得十分细腻、明确,不能含糊。

  [34]展开部以副主题的材料加上颤音,并用齐奏进行,从bE大调开始,然后是c小调的经过转调。

  [38]这里的音型似乎是即兴性的细微音型。

  [43]此乐章所有的倚音都可以弹成短倚音。

  [46]完满的完全终止。

  [50]右手八度陈述的主题要勾出旋律线条,尽量温柔些,左手的伴奏音型仍是平稳而均匀,十分有动感。

  [54]到达主调的属和弦,并在属持续音上进行了10小节,从而引出了再现部。

  [58]左手这个#G音应加以突出,以下几小节均相同。

  [59]第一拍上的sf要强调。

  [61]右手的切分节奏要做出sf的效果音响。

  [63]终于属七和弦,要注意与再现部的衔接自然,左手的分解和弦可稍稍突出。

  [64]再现部。两个主题均在g小调上出现。

  [71]转到左手上的主题要弹得十分如歌,注意表现,右手对位性的伴奏要清晰、节制。

  [73]sf只管左手。

  [76]可以做出(cresc.),让音乐的进行理顺过去。

  [79]p须显得十分突然。

  [80]副主题改为小调,左手的伴奏是柔和而轻盈的,右手的迥音应保持好旋律线的节奏。

  [92]这两个突强音要十分肯定。

  [93]p的性质。右手的重音可以稍稍强调出来。

  [97]稍突出右手G音,它是极弱的音力(pp),紧接的半连音和弦伴奏要轻巧些,表现出问答的气氛。

  [98]速度至终不变,结束主题同样改为小调,其曲式是三个动机。左手的旋律感要表现出来,sf在第一拍上。

  [103]尾声,pp的性质。是在主持续音上的几个结束和弦,右手尽量突出高音声部,音色柔中透亮,最后在G大调上平静地结束。

  第二乐章

  这是个明朗、快活、清爽的乐章,全曲都令人感受到鲜明、律动的节奏感和呢喃声。此乐章的回旋曲是属于三段体,多少具有奏鸣曲式的味道,其曲式也较为独特。

  主题开始4小节反复后即插入了4小节的中间部,紧接着的旋律主题出现在高一个的音程上。在表情优美的经过句陈述时,预先暗示了主题性质,使副主题出现在bB大调上,它充满了甜美、怡静之意,极其深刻地展露出贝多芬那温暖人性的内心世界。回旋曲主题的再现是加以发展的,进一步强调了反复进行的性格,而且在转调中表现得更为轻快、直率。

  轻快可爱的回旋曲主题,凋性是G大渊,但不管是旋律的进行或发出的音响,都令人感到象是小调般的情调。尾声鲜明地表达出富有表现力的形象思维,有一定的音乐预见性。

  演奏注释

  [不完全小节]一开始的主要主题断音应弹得轻盈透亮,手型要保持水平,把手腕稍微下降,用手指动作和最小的手腕动作加上反弹力弹奏。

  [1]注意每个音要确实弹到底。

  [3]第四拍上的倚音要有sf之感。

  [8]完全终止。

  [9]头两个八分音符的连、断奏法要明显些,是属和弦的发挥。

  [12]延长号要处理得有动感。

  [13]以高八度再现乐段的后乐句。

  [15]倚音应弹成短倚音。

  [16]这里是典型朗诵音调的线条,f、sf的效果要对比性地做出。

  [17]转为g小调。

  [20]左手伴奏音型G音和F音要轻而用心。

  [22]注意f是突然出现的。

  [24]又是p的性质,倚音一定要弹得轻巧。

  [26]sf只管高音声部。

  [32]是洋溢着甜美情调的副主题,旋律的流泻要使内心跟着歌唱,左手的伴奏可以轻些,它是16小节的乐段,没有重复。

  [36]左手要注意连奏,以显示出柔美的流动。

  [48]完全终止。

  [49]高音声部是朗诵音调,做出保持音的奏法。

  [65]再现的连接段落,它具有主题的性格。

  [68]接触到bB大调之后转回g小调。

  [78]突然的pp,但不要做出(rit.),可以表现得亲切而微妙些。

  [79]小调的变奏先现了再现部开始的动机。

  [87]再现部。突然改为大调,主要主题准确地再现。

  [96]应该把模仿突出来,以下的进行以此类推。

  [97]短小的、主题性格的离调部分(e—c—a—D)。

  [104]副主题在主调上准确地再现。

  [136]尾声,开始是具备主题性格的。

  [137]主要主题在低音声部里,不要削弱f和p的对比。

  [148]此延长号可拖延两拍,左手的旋律要象在歌唱,然后移到右手上。

  [153]在最终的ff之前,速度至终不变,在反复同一动机上,风笛般低音要弹得漂亮些,整个结束应该是轻盈的,是p的性质。

  [163]两个结束的和弦十分果断,乐章在田园般的气氛中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129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