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诗经》是浪漫主义?????你听谁说的?????在哪本文学的书上有这样的说法???
浅谈《诗经》的现实主义
《诗经》共305篇,内容大体上“风”、“雅”、“颂”。人们常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诗经”的现实主义主要保留在十五国风中,现实主义题材无外乎这几个方面:劳动、爱情、剥削反抗。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人土风情。其中关于劳动类的诗歌,描述了劳动人民的农牧情况。如《大田》、《无羊》、《良耒吕》、《载芟》等,都详细地叙述了生产过程,劳动场面乃至生产技术的运用。《大田》是祭祀田祖的乐歌,最先教人们怎样造田的人就叫做田祖。开头就写出使庄稼增产的必要条件,“既种既戒”的“种”就是选种的意思,要使庄稼来年有个好丰收,第一步要选好种子。可见在当时对农业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去其螟滕,及其蟊贼”,吃苗心的是螟,吃苗叶的青虫叫滕,就是现在的蝗,吃根的虫叫蟊,吃节的叫贼,当时的人们也已认识到灭害虫的办法是用火攻。诗中还写到“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济,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在秋收的时候,地里剩下还不能收割的稚禾,没能来得及捆的禾稼落下的禾把,漏下的禾穗。这些都让孤苦伶仃的寡妇们去拾,既可以不浪费粒粒皆辛苦的粮食,又可以不费丝毫又施惠于人。《诗经》中类似这样描述劳作的诗歌较多,我们透过这些诗作,仿佛看到了古时人们生产劳动的情景。
叙写爱情,表达思念,反映政治,如《卷耳》这首诗表面看是写一位妇女思念远行的丈夫,其中第一段妇人直接表达她的忧思,“采卷耳”只是为了缓解心中的郁闷。因为妇人闲来无事,整日独守空房,饱尝着相思之苦,幻想着丈夫所受的苦难。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出妇人忧愁不解,反而日益加深的境遇。第二段以后是想象丈夫在外登山喝酒,长途跋涉,思家忧伤的感情,借此抒发自己的相思之苦。由此思念在外征战的丈夫。我们就不难想象当时的现实社会,它从侧面反映了诸侯混战给黎民百姓带来的灾难。可想当时社会的分裂,奴隶主阶级的腐朽和政局的紊乱。
还有《诗经》所反映的阶级现实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其中被统治阶级的代表作为《幽风·七月》,《幽风·七月》中反映了农夫的痛苦和不平等的现实。诗里“无衣无褐”写出了农夫的现状:缺少衣服。“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写出了农夫吃得也很差。“穷室熏鼠,色向墐户”写出他们住的地方如此简陋,而在后又写“上入执宫功”等,写出如此窘迫的情况下,还要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本诗真实地展现了奴隶的艰辛劳动和困苦不堪的生活图景。诗中没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叙述中两个阶级的生活对比异常鲜明,字里行间隐含着劳动人民的愤怒和悲怨。还有《相鼠》、《鹿鸣》、《伐木》等则是体现了统治阶级荒*腐朽的诗篇,讽刺的是上层社会的那种贪图,享乐的荒*无道。如《相鼠》诗中把人与鼠作对比,辛辣地讽刺了统治者以虚伪的礼教欺骗人民,而自己的品行却无耻至极。诅咒他们还不如死了的话,这里显现出下层阶级的“反叛”,但同时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统治阶段没有礼法,没有容仪,不知礼,剥削压迫人民。《鹿鸣》表达的是朋友间传递友谊的一种聚会,通过它可以结交新友,使旧的友情更加深厚,在当时这是为官之始,就是做官的基础。又如《宾之初筵》首章写贵族们在饮宴和奏乐中比射,这是他们所谓的“射饮”;次章写贵族们在乐舞中祭祖求福,然后边射边饮,这是他们所谓的“祭饮”。这些诗既反映被统治阶级的生活图景,写出了生活的饥寒交迫;同时,统治阶级的荒*无道,奢侈享乐也写得绘声绘色。
从《诗经》所写的诗篇,我们查阅史书,从中可知周文王时期,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幸福,才有了如《关睢》那样朦胧的脍炙人口的爱情诗。但后来,商朝最后一代君王——商纣昏庸无道,日行暴政。由此,以西周为首的诸侯国纷纷起义反抗,连年战祸百姓生灵涂炭,这才有了思念夫君的《卷耳》。此外《诗经》中还有反映秦国战乱的《秦风·无衣》和表现思念之情的《王风·君子于役》等等佳作,他们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生活和政治形式。由此可见,《诗经》是极具现实主义精神的。
《诗经》不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现实主义,因为反应的大多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百度上有个全的,我手机没法复制网页
《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 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 日常经验。在这里,几乎不存在凭借幻想而虚 构出的超越于人间世界之上的神话世界,不存 在诸神和英雄们的特异形象和特异经历(这正 是荷马史诗的基本素材),有的是关于政治风 波、春耕秋获、男女情爱的悲欢哀乐。后来的 中国诗歌乃至其他文学样式,其内容也是以日 常性、现实性为基本特征;日常生活、日常事 件、日常人物,总是文学的中心素材。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诗词,经历了多次嬗变,几千年来不断发展。有文字可考的传统诗词可以追溯到远古尧舜时代的民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周朝出现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并经过筛选编成三百零五篇的诗集。《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的演变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人们的口头创作,到极盛时期的唐朝,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诗的体裁随时代而发展,演变,由简单到繁杂,由一体而至于多体,由比较自由而变为讲求格律。至唐代而集大成,各体皆备,无调不有,风格众多,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壮观。以后就只有风格的变化,而体裁则几尽于唐。这里只简单介绍几种诗歌的体裁,从中可把握诗歌的发展脉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其中民歌部分《国风》是《诗经》的精华,成为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主要采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之词。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兼用杂言。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以后的一种新诗体。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楚辞"开创了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风格,并形成了新的诗歌形式"骚体"。
汉乐府民歌:汉音乐机关搜集的民歌,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汉乐府民歌则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和"杂曲"三类中,相和歌中尤多。这些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思想性,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汉乐府民歌最大的艺术特点上它的叙事性,主要表现形式是杂言体和五言体。
古诗十九首:始见于萧统《文选》,作者姓名已不可考,其中一部分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艺术成就,也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新阶段。诗歌内容较为复杂,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绪,但艺术成就较高,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汉魏诗:指建安、正始时期的诗,它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气格超迈,风格慷慨悲凉,被称为"建安风骨",汉魏诗重气韵,虽不讲声病,而音节自然,它除了限于五言和双句必须押韵外,没有别的限制。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诗经·国风》)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辞》中"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多为情歌,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内容丰富,北歌虽亦以五言四句为主,但同时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言体,这也是南朝民歌所不及的。其中南朝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民歌生色不少,《木兰诗》尤为卓绝千古。
齐梁诗:其特点是: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以及"二句一联,四句一绝"的格式。自永明迄唐初,作品大多均属这种齐梁体。齐梁诗虽然回忌声病,崇尚俪偶,但全篇不限句数,押韵不拘平仄,上、下句不相对称,上、下联不相粘连,不象律诗有严格的形式。
律诗:或称格诗,讲究格律,字句有限制,平仄有定位,一般四韵八句,分为四联,第一联做首联,第二联叫做颔联,第三联叫做颈联,第四联叫做尾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关系,叫做"对",即平对仄,仄对平。前联和后联的平仄关系,叫做"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 ,第五句跟随第四句相粘 ,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律诗按每句字数多少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五个字,共同体40个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句七个字,共56个字。
绝句:就是律诗的半截,或截取律诗首尾两联,或截取律诗后半首的,或截取律诗前半首的,或截取律诗中间两联的,所以又称小律诗,或称"绝诗"和"截句"。绝句分古绝和律绝,古绝为古体诗的一种,不受律诗格律束缚,这些诗大多系仄韵,颇少平韵。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诗的平仄,讲究粘对。
诗经是现实主义。
《诗经》包括风、雅、颂。其中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要就是对真实生活的描述,再稍加润色,侧重写实。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也是写实。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也属于写实。
诗经的艺术成就
1、《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莫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一一四言体。
2、到《诗经》时,中国诗歌开始真正莫定了自己的创作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也就是说,中国诗歌的真正起步,始于《诗经》时代。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3、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一一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先河,不是浪漫主义先河。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的是《楚辞》。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15国风,民间歌谣,;雅——大雅和小雅,宫廷颂歌;颂——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表现手法有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