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法国人浪漫

为什么说法国人浪漫,第1张

法国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常常充满幻想、富于好奇心、勇于冒险。因此,法国人的浪漫,是一种情怀,一种心态,一种格调,一种美。

法国人浪漫的表现之一,就是爱美,追求美感。不仅在文化艺术上追求真、善、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在衣、食、住、行中,都追求美感。

在爱情观和婚姻观方面,法国人的浪漫绝对不是不负责任地随便恋爱,而是追求超凡脱俗的、坚韧的爱情。追求一种爱的自由和爱的坦白,享受爱情和婚姻中的美感。法国人认为浪漫的爱情是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

扩展资料:

法国人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很随和,爱聊天,这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即便是初次见面,或者素不相识的人偶尔聚在一起,也会无拘无束地“侃大山”。侃的话题可以是吃,也可以是文化,国际政治,也会替古人担优。

世界各个角落的事,他们没有不关心的。说起来还经常慷慨激昂,挑起争论,甚至刨根问底,找出合理的解释,表现出一股潇洒劲。法国人的交谈中,或者法国人仿佛不经意说出的玩笑话中,常显示出敏锐的眼光和誉智。

就是在家中,辩论也是家常便饭。在法国人的家庭中,只要听一听家长们如何同孩子们讲话便知其中奥妙,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能说出一大套的道理来。

参考资料:

-法国礼仪

第十名:旧金山

  旧金山,是全美最浪漫的的地方,这里有全美最美丽的街道。

第九名:哈瓦那

  古巴首都哈瓦那处于加勒比海旁,最具阳光与海滩条件的渡假区要算是哈瓦那东部的维达度(Vedado)。

第八名:西西里

  一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不足以反映它的美丽。

  处于地中海中部,远离大陆的西西里岛对于我们又是充满神秘的,这里除了充足的阳光、蓝得逼人眼的海水,热情友好的居民外,还有欧洲最大的火山——埃特纳火山 (Etna)——PS是活的火山哦!,许多古典的、摩尔式的遗址更沉积了那个海岛不一样的魅力。

第七名:佛罗伦萨

  这个充满了魅力的城市孕育了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基雅维利这些巨匠。

第六名:塞维利亚

  这里是唐璜、卡门的故乡,是弗拉明戈的诞生地。这里是西班牙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第五名:罗马

  你有没有发现:把ROMA(罗马)的字母倒过来写成AMOR,正是拉丁语“爱”的意思。

第四名: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

  位于印度洋中的塞舌尔,可谓地球上的天堂。蓝天、碧水、阳光、沙滩、海风……塞舌尔拥有了一个美丽的海岛国家应该具有的一切,以及更多。

 第三名: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一个千变万化和精彩万分的人间天堂,五彩缤纷的景象和清脆自然的声音揉合着芳香扑鼻的香料、和蔼可亲的笑脸、和平宽容的文化及力求融合的宗教背景。

第二名:巴黎

  本人其实是最推崇巴黎的,本来还以为它会是浪漫榜单的冠军。

第一名:威尼斯

  水城威尼斯,可以说是为浪漫而生的。

  如果说,每个人一辈子都梦想着去一趟巴黎,那麽巴黎人一辈子都梦想着去哪里呢没错,那就是威尼斯。

法国时装给人一种轻松浪漫的总体印象,法国人将骨子里的浪漫性格注入了对时装的理解中,轻松随意而又充满风格化的诠释,将法国时装表现得有声有色。意大利的时装也和法国时装一样闻名世界,然而却与浪漫的法国时装有着极大的区别。也许是意大利素来拥有深厚的文艺传统,意大利时装非常讲求服装设计的艺术感。近几年,意大利时装总是带着强烈的当地建筑风格,采用褶皱和层叠波浪来表现服装的层次感。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浪漫主义音乐、文学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

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

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

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

“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

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

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

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

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

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仙本那

马来西亚

仙本那曾经只是沙巴一个小小的渔村,甚至在地图上都无法找寻到它。

但仙本那小镇被如绿松石般的海水包围着,就像是一个现实世界中的梦幻之岛。

纯净的白色沙滩、椰子树和平静美丽的如绿松石般的海水轻轻拂过五颜六色的礁石。

每个小岛均可以形容为椰林树影,水清沙幼,水下能见度极高。无论你是浮潜亦或是深潜,都能享受到无敌的海底景观。

在这里,你只想发呆、玩乐、躺下做白日梦,生活变得闲散而不真实,渐渐你忘记身处怎样的时间和空间。

布拉格

捷克共和国

她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古老的建筑和喷泉,精美的雕塑,有种时空的错觉之感。

站在城市的高地,从高处俯瞰,高高低低的塔尖,毗连成一片塔林。

在阳光照耀下,“百塔”显得金碧辉煌,犹如撒上了一层金粉一般。

城内宏伟的建筑和广场,甚至是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她古老的神秘,由这种神秘滋生的浪漫更是让人沉醉于此。

皇后镇

新西兰

雄伟的库克山与南阿尔卑斯山隔湖相望,白雪积聚在山峰之巅,随着山脉绵延向无尽的远方。

宝蓝色的瓦卡蒂普湖波光摇曳,映衬着褐色的山峰,宛若仙境。

9月,正值皇后镇的春天,万物复苏。

你可以搭乘游轮游迹于湖面,也可以在瓦尔特高原牧场静静等候暮色降临。或者在天际缆车上俯瞰辉煌的夜色······都是妙不可言的体验。

巴黎

法国

艺术、时尚、浪漫的城市气质,这些都早已使巴黎成为了一座世界名都,也是无数渴望邂逅浪漫的游人望穿秋水的地方。

巴黎的秋天是沉静的,也是多姿多彩的。

想象着当你站在埃菲尔铁塔下,见证绚烂绽放的五彩灯光时,那种感动足以永生铭记。

想象着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漫步在塞纳河河畔,或者与三五好友一起坐在街头咖啡馆,一杯热饮就能带来秋天的韵味。

这就是巴黎,身未达,心已至!

威尼斯

意大利

世界上的城市太模式化,令人压抑,威尼斯丝毫不落俗套,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传统,与水为伍,与桥相伴,船行水巷,青苔铺地。

蜿蜒的小巷,流动的清波,梦幻荡漾在水面,一抹浪漫情怀滑过,这就是威尼斯的灵魂,给人无限遐想,无限憧憬。

因特拉肯

瑞士

在因特拉肯,你会知道什么是释放。自在漂浮的云朵,茫无涯际的绿草地,都是许久未曾见到风景。

抬头见白雪蓝天,低头见花草牛群,走着走着就会被路上的风景吸引,脚步不自觉放慢。

远处高低起伏的山丘总有几朵低垂的白云相伴,翡翠绿的湖水轻轻的倒挂着山的背影。

近处阳台种满鲜花的房舍,随意低头啃食青草的牛群里则传来铃声,这样宁静祥和的美景,总是会轻易地让人忘记疲累。

这个面积只有44平方千米的小城市,几乎满足了每个人对旅行和生活的所有想象!

暹粒

柬埔寨

只有约8000人口的小城暹粒与喧嚣的金边相比,显得安静而毫不起眼。但这个小城北部的吴哥窟却让世界动容!

“在看到这些塔尖的一刹那,我感到心在颤栗。此时,你除了能够怀着仰慕的心情默默地凝视外,你没有办法再组合一个词去赞美这建筑史上奇妙的景物了……”这就是发现吴哥的学者发出的震撼!

问题一:法国文化与意大利文化的区别 去过了意大利和法国,不自觉地就会拿这两个邻国作比较。都是历史悠久的拉丁语系国家,都是旅游胜地,还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说天气吧。意大利比法国更靠南,所以气候更温暖,阳光也更充足。记得十月份去意大利,在巴黎穿着毛衣,可是到了罗马竟热得要穿短袖。而且在那里一星期,天天是晴天,不像巴黎,十次去有八次总是阴着的。还是法国南部气候与意大利接近,都有度假用的好日头。

再说建筑,意大利的房子可比法国的老多了。在巴黎,满眼望去的房屋差不多都是18,19世纪的样子,白色或米色的墙壁,半新不旧,而到罗马,那就是明显有好几百年历史了,外墙是褚红或土**,斑班驳驳的,好些地方落了颜色,建筑式样也是比较老式。因此,法国的城市显得整齐简洁一些,而意大利就更凝重稠厚,带一点脏乱。另外欧式建筑都有雕花拱门,在法国看来是精致优雅,而在意大利,往往会变色发黑,就成为历史沧桑,带有一种庄重却没落的神情。

与法国式的优雅相搭配,是街上的梧桐和白桦。冬天掉光了叶子,却带着疏落有致的美。到了夏天,也不是长疯了的样子,而只是一抹淡淡的绿,不与后面房屋斗艳的姿态。这样的树像贵族的后裔,谦卑而内敛。在意大利就完全不同了,那里是一派热带风情,街上栽着一棵连一棵的棕榈树,还有罗马松,乍一看,还以为是在非洲城市。它们四季长青,永无歇息的时刻。城市也就永远是绿意昂然热闹无穷的样子,让人觉得寒冷与孤独从不会来。这样的市容是更乐观些的,虽然有点乡气,有点浮,但得承认,让人很舒服。

意大利菜与法国菜在世界上一样享有盛名。不过就我看,我更喜欢意大利菜。或者说,意大利菜更能被中国人接受。法国人爱吃鹅肝,爱红酒配奶酪,可中国人从不吃这些,难免觉得味道奇怪,下不了口。法国餐厅里菜量也极少,一两口就吃完了,还不便宜。意大利美食就亲和多了,最有名的是匹萨和面食(包括通心粉、馅饼等),说白了就相当于中国的大饼面条和饺子,十分大众化,味道鲜美能接受,还管饱。据说现在的意大利菜还是当年马可波罗从中国借鉴回去的,你说能不好吃吗?另外意大利的甜点――提拉米苏和冰淇淋真是一绝,香浓幼滑,百吃不厌,应该称得上世界之最。意大利EXPRESSO咖啡也是饮食中的经典,香气袭人,苦中带甜。这样一比法国就差了,而且价格要高出一截。所以在中国,意大利餐厅可以开得如火如荼,而法国餐厅一般不会有好几家。

谈到两国的语言,又是各有千秋,互有优势。意大利语讲起来有气势,可以把尾音拖得长长的,适合唱歌剧。法语优雅讲究,说起来轻轻的,像恋人在讲情话。可是意大利语很难学,而且速度太快,像是沉不住气,又显罗嗦。如果是文字,一个单词好几个字母,我总觉得像乱码。而法语的语法太复杂,已经和不上现代世界的快节奏。另外总是说不响,发音是闷在嘴里的,尾音无法拖长,有点有气无力的感觉。相比之下,倒是英语更简洁明快,易懂。

最后再说说人吧。去过两国,接触过一些当地人后,发现其实没有原先想象得那样完美。法国人的确衣着时髦,有品位,用香水的很多。可他们也抽烟,也会私底下说脏话。总结概括,法国人有三“漫”:浪漫,散漫,傲慢。不守时间,怀有民族沙文主义,虽然对外国人很客气,但是有时会感觉带着虚情假意。因为他们不会直截了当把对你的不满露出来。意大利人则是另一方面的典型,他们更随意,长得也更粗线条些。俊男美女有,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好些人眼睛长得过于大了,反倒凸了出来,成了金鱼眼。他们不虚,比较直接,没有法国人讲礼貌,对某人不满会直接表示。有时会觉得稍显粗鲁。另外意大利人好像比法国人还要懒,还要没规矩,一切顺着心来,如果不高兴了,就不去做,总以享受生活>>

问题二:法国和意大利是一个国家吗 意大利,法国的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查理曼大帝曾经征服了德国,意大利,而查理曼大帝本身只是法兰克国王。

查理曼帝国全盛时期,德国,意大利,法国确实都属于这个国家。

但是却不能说,意大利,法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元帝国曾经将欧亚大部分国家都纳入它的版图,那么能说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前身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么?

问题三:米兰是不是属于法国?那米兰和意大利的关系是什么阿。? Milan 意大利第二大城,伦巴第区首府。位于波河平原西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人口1581万(1982)。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纪。公元395年为西罗马帝国都城。1158年和1162年在同神圣罗马帝国两次战争中,城市几乎全毁。1796年被拿破仑占领,次年建成为米兰共和国都城。1859年并入意大利王国。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有汽车、飞机、摩托车、电器、铁路器材、金属制造、纺织、服装,化学、食品等工业。铁路、公路枢纽。有运河通波河支流提契诺河与阿达河。米兰大教堂是欧洲最大的哥特式大理石建筑之一,始建于1386年。还有著名的布雷拉美术宫、拉斯卡拉剧院和博物馆等。 米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东邻威尼斯,西靠都灵,南部是热那亚,北部是科莫湖。米兰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有“经济首都”之称。 米兰始建于公园前4世纪,第二次大战期间,毁损严重,战后重建。市中心的社莫广场,哥特式的杜莫主教堂高高耸立,它是欧洲最著名的三大教堂之一。广场正北是一组拱式建筑物,称维克托埃马努埃尔拱廊,呈“十”字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建于1887年。顶部由玻璃覆盖,地面用大理石铺砌。这里是米兰最繁华的地区,每一流的商店集中于此。华灯初上,最为热闹,故又称埃马努埃尔夜廊。由此向北是意大利最大的歌剧院斯卡拉歌剧院。它是世界名演员心驰神往之地,有“歌剧的麦加”之称。目前,米兰已同中国的上海结为姊妹城市。

问题四:意大利和法国哪个好玩 我不喜欢法国,主要是因为当地人态度不太好。意大利当时去了罗马、佛罗伦撒、威尼斯、米兰,喜欢

问题五:法国和意大利哪个国家比较适合留学和生活 1如果你有十足的把握拿当然选好的~可是如果你没有十足把握拿就选法国吧

2法国的治安好些~意大利的治安确实不太好,找上门来和你说话的一定要小心!尤其是肤色较黑的非洲,亚洲人! 越往南部可能越差些

3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影响不大~重要的是你自己甘个人感觉~

4法国的语言相对而言比较普及与容易学~

至于日后想留在那里其实都不会很难```只要你努力就可以了~

Ps:我的回答很差希望不要介意拉~嘻嘻

cheriepoon ^_^~

问题六: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分别属于东欧和西欧以及南欧,中欧 按地理分:

东欧: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

西欧:爱尔兰、英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卢森堡、摩纳哥;

北欧:冰岛、丹麦、芬兰、挪威、瑞典;

南欧:葡萄牙、西班牙、安道尔、意大利、圣马力诺、梵蒂冈、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黑山、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

中欧:瑞士、列士敦士登、奥地利

问题七:意大利和法国哪个好? 总体来说,意大利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旅游的旺季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4-6月是天气最好的旅行季节。这时候,风和日丽,大地四处繁花似锦,没有夏季那种游人拥挤的景象;7-8月是当地意大利人的旅游季节,房价飚升,交通拥挤,最好避免这时候去旅行。

到法国旅游最好的季候是春季,这个季候气候最为好人,日照时候相对较长,游人不是良多。秋季也是一个舒畅的季候,但日照时候渐短,气候垂垂变冷。冬季的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地区降雪丰硕,每年都吸引着多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者。为了不受旅游岑岭期的影响,你需要避免在学生假期期间来法国,好比说二月(出格不要往滑雪胜地),暑假(七八月间。在七八月间良多巴黎人外出渡假,所以有时良多面包店的老板都同时关门外出,给巴黎人的糊口带来良多不便。但假定您是一个不以面包为主食的中国人,夏天来倒可以享受巴黎这个半空城市的安好天空。但在七八月间最好不要往法国南部海滨城市,浩繁的欧洲人法国人都常在这个时节往那边渡假,所以那边常会人满为患),和圣诞节(假定您是一个习惯了中国大城市那种人流车流全日川流不息排场的人,圣诞节也无妨来巴黎看看。)。

问题八: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哪个国土占地面积多 1俄罗斯RussiaFederation17,075,400

2乌克兰Ukraine603,700

3法国France551,600

4西班牙Spain505,900

5瑞典Sweden449,990

6挪威Norway387,000

7德国Germany357,000

8芬兰Finland338,000

9波兰Poland323,000

10意大利Italy301,300

11英国UnitedKingdom245,000

12罗马尼亚Romania237,500

13白俄罗斯Belarus207,600

14希腊Greece132,000

15保加利亚Bulgaria111,000

16冰岛Iceland103,106

17南斯拉夫Yugoslavia102,200

18葡萄牙Portugal93,000

19匈牙利Hungary92,100

20奥地利Austria89,30021捷克Czech78,900

22爱尔兰Ireland70,200

23立陶宛Lithuania65,200

24拉脱维亚Latvia65,000

25克罗地亚Croatia56,500

26波黑Bosnia&Herzegovina51,100

27斯洛伐克Slovak49,000

28爱沙尼亚Estonia45,100

29丹麦Denmark43,000

30荷兰Netherlands41,500

31瑞士Switzerland41,300

32摩尔多瓦乌克兰边境33,846

33摩尔多瓦Moldova33,700

34比利时Belgium30,500

35阿尔巴尼亚Albania28,700

36马其顿Macedonia25,700

37斯洛文尼亚Slovenia20,300

38卢森堡Luxembourg2,586

39法罗群岛(丹) 1,399

40安道尔Andorra468

41马耳他Malta316

42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160

43圣马力诺SanMarino61

44直布罗陀西班牙南端6543

45直布罗陀Gibraltar6

46摩纳哥Monaco2

47梵帝冈VaticanCity044

问题九:罗马,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之间关系 古罗马帝国时期,意大利是帝国核心地带,法国称为高卢,是帝国的重要领土。英国即不列颠,是帝国的次要领土。德国即日耳曼地区,是蛮人土地,帝国没有征服他们,反而经常被他们骚扰。

到了公元5世纪的帝国末期,日耳曼蛮人(德国人)大举进攻罗马帝国,帝国领土纷纷被日耳曼人占领,其中东哥特人占领了意大利,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英国,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等占领法国,因此某种意义这几个国家都是亲戚。

问题十:法国跟意大利历史关系有哪些 两国原同属古罗马帝国,其中意大利是罗马故土,而法国是由罗马执政官恺撒征服高卢(主要包括法国 比利时等地)时并入的,后来西罗马灭亡,两国又同属法兰克帝国法兰克帝国崩溃后两国又有教长时间名义上归属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统率法军侵入诸侯割据的意大利,自称法国皇帝和意大利国王拿破仑兵败之后,意大利又陷入了分裂后来撒丁国王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帮助下统一意大利作为报酬意大利割让萨伏依和尼斯两地给法国二战中意大利趁火打劫想侵略法国,但惨败二战后两国关系正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010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