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铃声排行如下:
1、《Radioactive》
William Joseph(中文名:威廉·约瑟夫),美国最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作曲家。从2004年开始到至今,高超的演奏技巧配帅气的外表,让他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钢琴明星。而这首纯音乐电子乐与钢琴演奏完美结合 大气磅薄 气势恢宏,十分抓耳。
2、《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你离开的事实)》
Pianoboy的这曲The truth that you leave整曲洋溢着忧伤的气氛。这首曲子只在网上公开过,但也不要小看它的知名度,这首曲子现在是暨南大学图书馆的闭馆音乐。《The truth that you leave》是Pianoboy所有作品中最被大家熟悉的一首,也是他第一次完正完成的作品,可能正因为有这样的意义,这也是他公开的第一首歌曲。
3、《Journey》
Fred Capozio,他已经录制和制作音乐超过10年了。Fred Capozio是一个拥有各种各样风格作品的经验丰富的钢琴家。歌名仿佛在说人生就像旅行,高高低低、平平仄仄,只要充满希望,就能看到别样的风景。夏季的葱郁染遍了心的旅程,盛开的不止是娇艳的色彩,还有那淡淡的绿意,都让心的视觉赏心悦目。
4、《Flower Dance》
前奏对话的后半段:
Lucy:"What do you mean"
Lucy:"你的意思是"
Ray:"Oh, you see, you won’t have to send them anywhere I’ll pay for them, and then, I’ll leave them here, for you"
Ray:"哦,你看,你不必把花送到任何地方。我会买下她们,然后我就会把花留在这里,送给你"
5、《Summer》
这首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就算没有看过那部**也会在某个电视综艺里听过。久石让是日本的纯音乐大师,很多经典的**配乐都出自他手。这首summer是他的成名作之一。曲风轻快,不仅让人联想到夏日的冰棒与西瓜一切惬意美好事物。
巴罗克时代的音乐
一、巴罗克(Baroque)风格
从年代上说,大体上从十六世纪末到1750年间的音乐,称为巴罗克音乐。十六世纪末叶,音乐史上第一部歌剧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上演,也是以乔万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为中心的“威尼斯乐派”的全盛时期。而1750年则是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之年,代表巴罗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可以认为以巴赫去世而告结束。
巴罗克(Baroque)一词,原来的意思是形状不整的珍珠,最初是在建筑方面来表明一种艺术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以希腊、罗马的形式美为第一性的,对之而言,巴罗克风格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也是后来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前提。
巴罗克时代的欧洲音乐以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几个国家为代表,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二、巴罗克时代的德国音乐
巴罗克时代的德意志音乐,可以说以许茨、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如果把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比做金字塔,则他们的音乐就是塔顶,他们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意大利的新音乐,并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许茨(Heinrich Schutz,1585-1672年)比巴赫和亨德尔恰恰早生一百年,二十四岁时赴意大利留学,就读于威尼斯乐派的大师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他回德国后,发表了第一部德文歌剧《达夫内》,此外还创作了许多受难曲。许茨的风格对后来的两位巴罗克音乐大师巴赫、亨德尔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亨德尔和巴赫的音乐作品,无论在集成传统音乐方面,还是在追随新思潮方面,都在音乐史上放着射着异彩。亨德尔的作品,多为歌剧和清唱剧音乐,在器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声乐因素,这显然是受了意大利的影响;而巴赫的音乐,在声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器乐因素,这预示了以后的古典主义时代的到来。
三、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
歌剧这一伟大的艺术形式,就诞生在“音乐的摇篮”——欧洲文明古国意大利。古老的城市佛罗伦萨,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一批对古希腊艺术感兴趣的贵族。这些贵族决心赋予希腊戏剧以新的生命,他们开始给古老的希腊故事谱曲,并且穿上戏装演出,而整个故事是由一个合唱队唱出来的,这无疑就是歌剧的雏形了。后来经过发展,故事里的每个角色由一个歌唱者演唱,而在合唱节目之间,由男女歌唱家分别担任独唱。当角色的话语轻柔时,台词将半唱半说。这种歌唱差不多象一首赞美诗:被叫做宣叙调。而强烈的感情则是用叫做咏叹调的真旋律来表现。不久,咏叹调开始用来炫耀歌手的美好声音。那时,无论一部歌剧是在意大利还是在英国或德国上演,它的咏叹调总是用意大利语演唱的,而它的宣叙调部分则用那个国家的语言演唱。
意大利的巴罗克音乐中,弦乐可与早期的歌剧相提并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乐器,至今仍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极为重要的室内乐及独奏乐器。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弦乐与歌剧相结合,做为古序曲而得以发展。歌剧的序曲必须是以快速开始,中间部缓慢,最后再以快速终结这样的三部分构成,这种形式后来成为协奏曲和交响乐的基本形式。而当时的古序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弦乐为主的。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盛产小提琴家,如托莱利(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莱里(Arcagello Corelli,1653-1713)、维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都是早于巴赫的音乐家,他们全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都是小提琴音乐的作曲家。另外,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家辈出,如阿玛蒂、瓜尔奈里和斯特拉迪瓦利等都是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地区的克雷莫纳(Cremona)人,他们精心制作的小提琴,一直到今天还活跃在舞台上,显示出空前绝后的艺术魅力。
四、巴罗克时代的法国音乐
在这一时期的法国,以巴黎为中心,以各地王侯贵族的府邸为背景,歌剧和古钢琴音乐极为盛行。当时的法国歌剧,脱离了意大利歌剧的传统而独自成长,可说是接近于舞剧的形式。
巴罗克时代,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是吕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1687),他创作的歌剧简洁明晰、旋律动听,同时具有很强的舞蹈特点,内容也较为深刻,并大量运用了辛辣、幽默的手法。
与歌剧同时盛行的是古钢琴音乐。古钢琴这种乐器,常常附以代表巴罗克文化的装饰,它与羽管键琴等都是今日钢琴的前身。在这方面最著名的大师,是库泊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年)和拉摩(JP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年),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是为古钢琴谱写的组曲,其中有许多曲目至今仍用现代钢琴广为演奏。拉莫于1722年出版的和声学概论,是音乐史上最早的和声学理论著作。
古典主义音乐
一、音乐中的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后来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因此,音乐方面的“古典乐派”实际上指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谐调,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
二、初期古典乐派
文艺复兴以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第一派,是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第二派,是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第三派,是以瓦根扎尔及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在古典派音乐中,虽然歌剧也是一个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特别是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对维也纳乐派产生了影响,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给予了直接的影响。
奏鸣曲形式是古典乐派音乐中极有代表性的形式。那就是在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题的对比,中间出现发展部,然后继以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这种形式。在交响乐形式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的也是曼海姆乐派,在他们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这一乐器,也是在曼海姆听到他们的乐队的演奏之后学来的。
三、维也纳古典乐派
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浪漫主义音乐
一、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后期作品中,就已经明显地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作为代表初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可举出舒伯特和柏辽兹这两人。他们都是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高峰,这一系列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在音乐史上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不但这一时期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宝库”。
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柏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经过舒曼和沃尔夫传到现在;柏辽兹的标题音乐出自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后来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发生联系。
写作思路:追光者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曲,用唯美的语言串接上这首歌曲表演,报幕时嗓音洪亮。
正文:
1、每个人都拥有关于自己的回忆,时间流逝,还有没有人记得当初懵懂的自己和当初美的承诺。下面有请xx同学为我们带来歌曲——《追光者》
2、一首经典的情歌,抒发离愁,献给在远方的她。下面有请12级信管的xx同学为我们诠释这首经典歌曲《追光者》
3、唱歌的形式有很多,几个人唱一首歌,叫做组合,一个人唱几首歌,叫做串烧,下面请xx同学为我们带来——《追光者》
4、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成长的季节里,我们在宁静中失去了太多不舍和浪漫,已逝的随风飘散,我们还要在爱的温暖中勇往直前。下面请欣赏《追光者》
5、当离别来临之时,纵然有千言万语都不知从何说起,唯有这首歌能表达那离别时刻的,有请xx为我们带来《追光者》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节目单是在串词以前编排出来了的,这个时候,串词是以节目为基础进行编撰的。当节目是围绕一个主题选择编排的,这样串词就容易围绕主题进行。
如果节目是拼凑的,即不是围绕主题编排的)那么串词根本就无法以节目为蓝本来进行,这个时候,串词作者就只能把握住主题进行串词创作,而不能去照顾个别与主题无关的节目。
在照顾整体的情况下,与主题无关的则另行考虑,在乡镇、街道文化站组织的节目,往往不能按主题编排节目,这样的节目就可以采用“随波逐流”的方法来进行串词创作。
和声,自他诞生之日起便不断的发展变革,都表现为在传统的和声模式与新风格的要求之间做一次衡量,“它自始至终伴随着音乐艺术浪潮的起伏演进而更换着自己的角色面貌,以求完成其烘托各种艺术格调的特殊使命。”[1](p1)
传统和声从欧洲早期多声部音乐的产生到和声思维的形成、成熟到大小调体系完全确立直至19世纪结束以前,和声(纯和声意义上)已攀登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自己灿烂的黄金时代。而在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寻求音乐娱乐,许多通俗易懂音乐作品应运而生,“如鲁宾斯坦的《F大调旋律》便是为家庭钢琴娱乐而作;约翰·施特劳斯家族为舞会写了大量的舞曲,罗西尼和韦伯的序曲也成为当时“流行音乐会”的节目。” [2](p47)流行音乐(Pop Music)此时已作为一种音乐现象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语言直接产生于浪漫派音乐的早期传统。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流行音乐和浪漫派音乐分别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方面,浪漫派向艺术音乐的方向继续复杂化;另一方面,流行音乐被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新大陆”,起初风格没有太大变化,自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黑人音乐,像节奏布鲁斯(R&B)、爵士(Jazz)的广泛传播,对流行音乐产生巨大影响,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产生于早期浪漫派传统和声,结合早期美国黑人音乐的布鲁斯风格,经过爵士乐和摇滚乐等阶段的发展,结合各种民族的音乐风格,“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不同于传统音乐的独特的和声风格”。[3](p48)本文将从和声标记、和声进行、和弦构成,音乐的创作思维等方面对流行音乐的特征进行简要阐述。
在音乐的大世界里,想必大家都知道火遍大江南北的《中国好声音》这个栏目吧?它是由浙江卫视推出的音乐励志评论类节目。铁打的舞台,流水的选手。对于2019的中国好声音,你最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个导师呢?他们分别是,唱《默》的那英导师、唱《老街》的李荣浩导师、唱《需要人陪》的王力宏导师、唱《让我一次爱个够》的瘐澄庆导师。
想必大家都听过李荣浩的歌曲吧?他是一个作曲家,流行音乐的制作人,吉他手,演员。其作品在在中华区有很高的流行度,他说唯有敞亮的歌唱能换来不灭的星空。少小之时,他就在音乐的道路上显示出有很高的天赋,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他9岁就能通过听卡带自学吉他。他也算是历尽千帆险阻,才收获成功的。
因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他经历了严重的车祸,在医院修养了1年多;出院后不久父亲因白血病离世;他带着母亲到北京通过给其他人写歌为生,住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里,赚到的钱还要第一时间用来还债。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也才收获到现在的成功。不知道你们喜欢不喜欢出身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他呢?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的闪光点,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也是如此。而他们称之为中国好声音的导师,想必是在音乐 的道路之上是技高过人的地方,毕竟先者为师嘛。可是不知道《中国好声音2019》你最喜欢哪一位导师呢?
周传雄去好声音当学员是谣言,他曾到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不是学员的身份参加,而是在中国好声音担任评委,点评选手。说到周传雄,可以称他是一代台湾歌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周传雄出道许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例如:《关不上的窗》、《冬天的秘密》、《你的目光》、《今宵酒醒何处》等等作品都出自周传雄之手。
可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歌手,近些年在内地发展得十分不顺,甚至了无音讯,无数歌迷都为他愤愤不平。最近露面还是周传雄出现在一档名为《天赐的声音》的一档歌手选秀的综艺节目上,他作为嘉宾出现在舞台上,让晚辈孟美岐坐在台上点评,不知道是不是节目组的刻意安排搞事情,总之就是搞得观众很不自在,这一时之间《天赐的声音》被推上风口浪尖。
你想啊,周传雄可是有着“情歌教父”的声誉的歌手,作为华语乐坛的老前辈被一个选秀出身的晚辈孟美岐坐在台上指指点点,你会是什么感受?这也激起了周传雄的粉丝的愤怒,纷纷表示不要说学员身份,作为综艺的导师坐在台上点评都绰绰有余。或许感到事态不对,孟美岐开始表态:自己不是导师,而是一个音乐合伙人罢了。其实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节目组身上,你想啊,周传雄是谁?这么好的机会不炒作,节目哪来的热度对吧。
那么作为“情歌教父”的周传雄为何会在华语乐坛一日不如一日呢?你看看周杰伦、张信哲等人都混得风生水起。按理来说周传雄的发展道路也应该是一片光明的呀,其实呢,这主要还是要从周传雄谈出歌坛说起,要是周传雄不隐退那几年也是属于他的天下,可惜了。
《最萌身高差》是一部法国作品,也是一部轻松怡然的小品**,里边没有高大上的场面,也没有让人笑到肚子痛的喜剧桥段, 但在**中,作为观众总能感受到那一丝一丝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愉悦的氛围 。
恰如在周末里,可以抛弃一切的重担,安静地享受着片刻独处的时光。
《最萌身高差》的故事并不新鲜,但讲述的内容估计是所有男人的梦想,一个个子矮小的男主爱上美丽高挑的女主,两人克服了层层的困难,最终选择了在一起。
如果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往往不易出现逻辑性的错误,但拍出**却容易陷于苍白无力,导演在如何塑造人物上便显出了功力。总的来说,《最萌身高差》“女高男矮”的故事仍然略显简单老套,要想让这部**出彩,显然有一定难度。
导演劳伦·泰拉德在故事叙述的能力上的功力非常扎实,试图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情节、对白将男主的幽默、自信、风趣等等的特质表现出来。
故事中,女主是一位与前夫刚分手的女强人,**开端便是以女主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说话的正是接下来要出现的男主,男主先闻其声,不见其人,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女主霎时间如沐春风,又似乎重新坠入了爱河。
两人终于见面,男女主身高的对比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法国人骨子里天生刻着“浪漫”二字,在塞纳河边的漫步,在酒吧里的小酌,在咖啡馆中的小资情调,“浪漫”的精粹似乎已经渗透到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而在这部法国**,“浪漫”的氛围依然明显。如何让女主爱上只有137公分的男主,让这个故事继续下去呢?导演安排了男主带女主去跳伞、在秘密餐厅就餐和参加PARTY,情感的起伏最终让女主的心灵深深地刻下了男主的烙印。
在这里可圈可点的是, 女主一颦一笑的表演自然流露,看似不着痕迹,从**的画面便可以真地看到一位遇上了爱情,似乎从心底便要笑出来的女生姿态 。
如果是普通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男追女便落入的俗套,但偏生是这样的“最萌身高差”,你迫不及待地想瞧一下下一步他们会遇上怎么的尴尬。等到故事发展开来,两人相爱后,一系列的困难便是接踵而来,朋友、同事、父母的怀疑,让女主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故事的叙述流畅自然,导演没有将重点放在男主如何被众人奚落,而是 刻意表现出男主勇于正视身高问题的乐观态度。
比如他主动约见女主的父母,通过自信的谈话让女主父母对自己改观;比如男主自信地走到女主工作的律师事务所中;比如男主主动挑衅女主的前夫等等。
你不会为男主感到揪心,男女主人公遇到的所有的这一切困境仿佛都是那么地自然而然,紧凑的情节总想让你紧追着想知道,两人最终如何走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的男主名叫 让·杜雅尔丹 ,一个在法国**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让·杜雅尔丹的自身故事仍然充满了传奇色彩,1995年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普通的锁匠,当时法国有个“达人秀”的节目名叫“巨星之源”,于是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喜剧团队,这个团队在这个节目中一炮而红,紧接着,他陆续演了一些**的配角,直到2004年,他才在《小子布里斯》中饰演了主角。
这部以冲浪为主题的**成为了当年法国票房最高的本土**,接着,他片约不断, 2011年,他主演了爱情默片《大艺术家》,并凭借着这部片子获得了第84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第64届最佳男演员奖。
让·杜雅尔丹的身材比例不是特别好,看起来总是显得“脸大腿短”,但也正是这一个原因,让观众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让·杜雅尔丹的表情变化与肢体语言, 他特别擅长于夸张的肢体表达和略带闷骚狡黠的法式幽默,就算没有看过别的他的作品,这些特点在这部**中足以让观众领略一二 。
那英,
1、那英,1967年11月27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
2、1988年,以翻唱偶像苏芮的歌曲而进入歌坛;同年,以一曲西北风格的歌曲《山沟沟》受到关注。1990年,凭借歌曲《山不转水转》获得“全国电台”评选冠军、全国青年歌手新人奖。1994年,在台湾发行了首张个人音乐专辑《为你朝思暮想》。之后,又相继推出了《白天不懂夜的黑》、《征服》等专辑。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与刘德华合作演绎歌曲《东方之珠》。2001年,凭借专辑《心酸的浪漫》获得第12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最佳作词人奖。2001年,推出第六张个人音乐专辑《我不是天使》。2002年,推出第七张个人音乐专辑《如今》。2004年,其主演的都市爱情剧《好想好想谈恋爱》首播。2006年,其参演的个人首部**《浅蓝深蓝》上映;之后,那英因结婚生子而逐渐从歌坛隐退。
3、2009年,举办“那20年”世界巡回演唱会,宣布正式回归乐坛。2010年,担任音乐风云榜10年盛典评委会主席。2011年,时隔九年后,发行了个人音乐专辑《那又怎样》。2012年,获得第16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亚洲影响力华语音乐成就奖;同年,开始担任浙江卫视歌唱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导师。2013年,举行“那世界NAWorld”世界巡回演唱会。2014年,其参演的民国**《一步之遥》上映。2015年,为**《何以笙箫默》演唱插曲《默》。2016年,担任浙江卫视歌唱选秀节目《中国新歌声》的导师;同年,推出个人EP专辑《NASIN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