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观后感1000字
千手观音观后感1000字
随着《千手观音》音乐慢慢的推进, 一群美丽的聋哑姑娘,在邰丽华的领舞下,变幻着“佛教里观音各种代表祥瑞千手的手势”。那一只只金光闪闪、耀眼夺目的普照万物的佛手语,在21名聋哑演员无法“听”到音乐,只能靠舞台角落里的“手语老师”通过聋哑专用手语把音乐节奏的点点滴滴传递给她们,却让人们在春节的守岁夜里懂得了、明白了什么叫“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和“心灵的震撼”。
《千手观音》,这组佛光普照、天地祥和的舞蹈让人看得如梦如幻,荡气回肠,谁能想像得到,由21个残疾姑娘用圣洁的双手和优美的舞姿把宇宙的一切万物和精神世界里的“观音”演绎的惟妙惟俏、空旷回谷,让人们在视频前如痴如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佛光普照,天地祥和;在万法归心,天人合一的余音袅袅的心灵回谷中,舞台侧面的4个手语老师用无声的手语表达了无声世界里所有孩子们最真挚的心声——“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金,中华民族辉煌的色泽,那么,这抹圣洁,是无愧辉煌的圣洁。
会忘记是在接受一支舞蹈作品的献演,仅仅既恍惚又的且确地知道:这是一件叫作“艺术”的事物,横桓人前,包裹侵占去整个儿身心,那么纯净,那么清明,那么遗世独立却又缱绻无限柔情与博爱,广播天地万物。无知无觉中,衣袖浸湿……
博爱,该是“千手观音”意象的其中一番寓意所在吧。
特殊的舞者,之所以能挥洒生命的活力、色彩于舞台,正正依仗着自爱及人间的博爱。而当不特殊的观者,欣赏、赞美如今舞台上的他们时,自然亦可悟出欣悦,生出新一轮的博爱。
一轮,接一轮,健康地循环着,要直到永远。
http://wwwoh100com/a/201310/203417html
——观音大士,千手千眼,不言,不语,不骄,不躁,无声,无息,无欲,无求。
她圣洁,她纯净,她的心白璧无瑕,她的胸怀海阔天高。
她以手为言,她以眼为语。
人呀,此生,是否有缘听得到、听得明她的言语:那真,那善,那美……
——2005年春节晚会舞蹈《千手观音》观后感
为生命喝彩
很久很久了,我的生命没有这样被感动过,我的心灵也没有这样被震撼过。春节晚会上,当聋哑艺术家邰丽华与20位同伴迈着轻盈的舞步,鱼贯而出,开始了舞蹈《千手观音》的演出时,我的心灵就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感染着、激动着、震撼着。
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100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她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但她们用婀娜的舞姿、美丽的眼神和缤纷的手势,述说着自己的心语,追逐着梦中的天堂。我无法一一叫出她们的名字,但她们的光彩与神韵却深深地吸引着我,震撼着我。她们是真正的舞者,是灵魂的舞者,是生命的舞者。
作为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我真的无法想象如果让我听不到世界的声音,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我该怎样生活!可立在莲花台上的舞者,随着不断变换的绚丽灯光,用美轮美奂的舞姿诠释着她们对生活的感悟,表达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总是有梦的,哪怕是残缺的花也要献出全部芬芳”这是源于生命深处的表白,这是面对人生挑战的一份宣言。崇拜和敬意让我急于走近她。我开始查阅她的资料——
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素质展演舞蹈专场里,有一个舞蹈作品《士兵与枪》,在老师汇报中把这个舞蹈单独拿出来给大家点评,我看后觉得给人以爽快、痛快、过瘾之感。作品通过一群勃发英俊的战士,向观众展示了士兵与枪的关系,枪是无生命的,但是通过士兵的表演,给枪赋予了生命,通过士兵一招一式的演练,显现出人枪合一的更高境界,把枪使得出神入化,出枪寒光凛凛;使敌人胆战心惊,回枪英气逼人;使鬼神也退让三分,那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功夫了得。
这个作品据说是一位美术教师的作品, 以“枪是士兵的身体,士兵是枪的灵魂。”为创作背景,看完之后,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这个舞:非常精彩!动作不是一般的整齐,软度和技巧更是不用说,特别是到后面集体站成一竖排,统一变换流水线式的动作,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精彩绝伦,跟军人一样,他们用自己有力度的肢体语言充分展现了现代中国军人飒爽的风姿 ,把士兵与枪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一直在思索一位美术教师怎样排练出这样一个精彩的舞蹈,这个舞蹈很值得一看。 ——————
今天,我观看了《键盘上的舞蹈》——朱玉霞学生双排键电子琴交响音乐会,音乐会上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使我流连忘返,陶醉于其中。
双排键电子琴,又称电子管风琴,其音色逼真、功能齐全,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可以说一台双排键电子琴可以是一只管弦乐队。
演奏曲目有我们熟悉的民歌《北京喜讯到边寨》、《春江花月夜》、《小河淌水》,也有世界名曲《蓝色多瑙河》、《拉德斯基进行曲》,演奏者最大的15岁,最小的也只有8岁,他们都是著名音乐教育家朱玉霞老师的学生。
演奏者动作娴熟,曲目旋律优美。其中有一首《碟中谍》我十分喜欢,它的旋律很激烈,再加上演奏者于文龙那别具一格的演奏方式,使整首曲子都显得与众不同;再有一首《荒野七侠》是我最为喜爱的,不仅是因为我曾经弹过这首曲子,还因为演奏者与众不同的穿着及演奏方式:他头戴牛仔帽,身穿牛仔衣,手里拿着枪,好一位“西部牛仔”!真酷!十分投入地演奏着跌宕起伏的曲目,演奏完后,还很潇洒地朝着天上放了几枪,台下传来一阵阵掌声,真是太棒了!
演奏者中有个叫傅玥灵的姐姐,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双排键电子琴专业,全国只此一人!此前,朱玉霞老师的另外两名学生还考上了天津音乐学院附中。音乐会不仅让我聆听了美妙的乐曲,还坚定了我的想法——我要学双排键电子琴!——————
顾翔宇同学从小喜欢音乐和舞蹈,自从去年在海曙青少年宫跟舞蹈老师梅老师学习舞蹈以来,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启迪伴奏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舞步教学训练,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基本功,孩子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孩子更有节奏感。这次在她们惠贞书院运动会上,翔宇获得了一年级组女子立定跳远的亚军,也得益于平时的舞蹈训练。经过将近半年多的舞蹈学习,翔宇经过集体舞练习,培养了她的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从基本功开始训练培养了翔宇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增强了她学习、感受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了对音乐和舞蹈的想象和表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她的情绪体验、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并培养了孩子当众表演的能力,使孩子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了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翔宇经过这段时间的舞蹈学习和练习,她的形体更美了,气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舞蹈是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使她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看着舞者随着优美的音乐,是那么的陶醉,仿佛自己都身临其境了,自己也真想去学学舞蹈,但看到选择一名天资优秀的学舞者,要求是多么的严格,上身与下身是要一定的比例的。所以我只有欣赏舞蹈的份了,不过欣赏舞蹈也是一门学问,舞蹈者不只是在跳舞,更多的时候还表达了一种情感,其中的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黄豆豆,并欣赏了作品《醉鼓》。《醉鼓》以醉借鼓表现一位民间艺术家执著追求事业,视艺术为生命的优秀作品。舞者并不是单一的靠舞姿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而是巧用鼓来表达所有的感情的。一段段,一个个简单的舞蹈动作都给予了无限生命的可能,也留给观众众多的想象,是他对艺术事业的执着精神,是他不顾一切对梦想追求的精神,是他在激流中的勇往直前……
《醉鼓》中的舞者的执着精神鼓励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艺术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寓示着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要勇往直前,激流奋进,追求美好未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傣族舞,其中杨丽萍的《孔雀舞》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孔雀舞”这支舞蹈使人观看了之后,心情非常得好,杨丽萍身穿一件白色的衣服,在舞台灯光的照耀下,白里透出了许许多多的颜色,杨丽萍的动作优美,骨骼十分柔软,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使观众赞不绝口。
女性的温柔、美丽,更使孔雀舞增加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的颤动,身体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独特的三道弯舞姿造型。孔雀舞还十分讲究手的动作,以手形象征孔雀头颈,变化多姿,生动传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孔雀舞》中杨丽萍优美的姿态,非常唯美的将孔雀的美丽展现在观众眼前,纤细的双臂在空中微微扭动,婉转可爱,似乎真的有一只孔雀在自己面前跳舞,宛如自己已融入了大自然,自己亦贪婪地享受着这一美丽画境,如诗如画。杨丽萍以优美的舞姿,高雅的体态,美丽的羽衣,将孔雀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欣赏这支舞蹈,给人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
上述两个作品我认为都是艺术的经典代表,虽然是不同时期的作品,但都是舞者经过很长时间训练而成的。其中饱含了多少的辛酸苦楚,有排练时的累与苦,也有在排练时取得小小成绩的欢歌笑语,只有他们自己知晓。无论过程怎么样,结果都是一样的,都会有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去评价它,赞美的继续保持,批评的积极改进。热爱舞蹈的人会为了艺术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去追求理想,他们的一生将与舞为伴。
从舞蹈课一路走来,我们欣赏了古典舞,以孙颖为代表的“踏歌”、“桃夭”;其中古典舞的三个特点折袖、拧腰、含颈。“萋萋长亭”完全折射出了这三个特点。
还学习了秧歌,东北秧歌以“手巾花”为主要特征,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胶州、山东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欣赏了张继纲的《一个扭秧歌的人》,大概了解了秧歌的动作特征。
在鉴赏舞蹈的同时,认识到傣族人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由于历代民间艺术人的精心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擅长于跳孔雀舞的人。其中以杨丽萍的《雀之灵》、《孔雀之舞》和《两棵树》为代表性的作品。
在学习古典舞之余,还欣赏了新疆舞蹈《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蒙古舞《狼图腾》,苗族舞《火塘边》,它们的节奏是如此的轻快
最后我们还跟着老师的步伐,大概了解了拉丁舞,内容包括伦巴、恰恰、牛仔舞、桑巴、斗牛舞。拉丁舞的五项舞蹈各有风格,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
老师还给我们看了舞蹈的素质训练,学习舞蹈的学员要在指导老师的口令下,即兴发挥,将舞蹈融入生活中。由此看来,学习舞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好舞蹈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该舞蹈以轻松、幽默、滑稽、逗乐为特点,不但用瓷人塑像与木偶戏中有特点的动作塑造人物,也有老年人打情骂俏、调侃逗乐的一些生活场景连接剧情。同时加进一些生活细节,用类似生气、追打、哄闹、玩耍等较有情趣的点来贯穿作品,从中塑造质朴、单纯、甚至像小孩一样行为表达的老年人形象。在情节上强调丰富,在动作上追求丰满,是以人为主、以戏为辅的理念。
为了刻画人物形象的特征,该作品使用了一把芭蕉扇,作为舞蹈的辅助表现手段。因为芭蕉扇是有特定市民阶层属性的,在一个城市里,它所使用的阶层,不会是以折扇为代表的男性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以团扇为代表出生高贵的女性,它是那些生活在社会较低阶层,经济上不很富裕,但是生活上较为自足自乐的群体,类似北京胡同口中那些悠闲自得,极具民俗特征的老年人,所以该道具自身的市民属性与象征寓意,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一定身份说明的作用,可以说是选材得当。 在这个作品中虽然体现了轻松、幽默、滑稽、逗人的一面,也抓住观众爱看的心理,但这样还远远不够。只是开心一笑,不能给观众留下太多回味与反思的空间。虽然轻松愉悦是较好的主题表达,但只表达幽默与逗乐,在创作中是站不住脚的,需要有一个点,使作品的品位得以提升。什么叫《老伴》就是老了有人做伴,什么叫《夕阳红》因为最美不过夕阳红。在这一点意义的基础上,作品的结尾有了不一样的变调,对比前一部分喜剧表达,作品结尾刻意将亢奋的情绪平静下来,着重刻画两个相依相扶、相濡以沫、携手同行的老年人,当青春不再、激情不再,在夕阳下互相依偎、互相搀扶,共同走向夕阳余晖的真实生活场景,从中影射“少年夫妻老来伴”的人生命题。
《天鹅之死》
上个星期四,老师本来准备给我们放《天鹅之死》的,但是因为电脑的光驱坏了,没有如愿。但是因为这个舞真的是非常有名,所以,我在私下还是看了,很有感觉的舞蹈,于是就准备写她的观后感。
很多人一提到《天鹅之死》,就以为是《天鹅湖》的一部分,其实不然这个舞蹈第一次出现是在1907年的一天晚会上,安娜·巴甫洛娃被邀请去演出,和她的舞伴演出《天鹅湖》二幕的双人舞。但是由于男舞伴临时缺席,青年的编舞家富金即兴就为她编排了一段叫《天鹅之死》的舞蹈。作曲的是盛桑。其实编舞家富金后来回忆说,当时他正在迷恋着盛桑所写的一部作品叫《动物的狂欢节》其中有一段叫《天鹅》,因此为了赶着要演出,富金就为巴甫洛娃试编了《天鹅》,巴甫洛娃就在试动作,一边试一边改,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品就在几分钟之内仓促形成了。她的手臂包括她的脚尖,都变成了后来全世界的保留剧目。当然,这个节目是相当难,因为演员从出来一直在脚尖上走,富金称这个舞蹈是万物求生,为生存而斗争的一种象征。 舞蹈的一开始,就是悠悠的大提琴声响起,一种淡漠的情怀在心中慢慢升起。仿佛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贫瘠的村庄,有一只白色的大鸟,飞到这个地方,筋疲力尽的她,竭尽所能想再次飞向太阳,蓝色的天空,白色的羽毛。天空在召唤,生命在呼喊,白鸟的旋转,仿佛出现了一丝希望,但是,换来的只是死神的拥抱
她的骄傲她的自尊她的笑靥瞬间崩溃,她不在有明天,不在能与世界同行。不在回忆过去,她不在有明天,不在期望梦想。泪水将她的面庞洗礼,留下了她最后的骄傲。羽翼让她的身躯神圣,伴随最后的自尊。天鹅之死。注定的微笑着离开。因为她是----天鹅。
所以即使是死亡,她也将舞完这一生之中最淡然且带着一点点的遗憾的,生命之舞。
哀婉的音乐,便顺着其哀婉听下去;激昂的音乐,便跟着那激昂放逐思绪……这其中真的有些什么,似懂非懂。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包涵着人性和自然,舞者的舞艺让人动情,伴着音乐身体旋转划出优美曲线让我的心慢慢沉寂 于是方知舞蹈原来才是最深奥的学问,唯觅知音,可惜知音难寻。古有伯牙一曲高山流水,弦动如脉脉碧绿江水,潇洒如风,指尖轻弹,流淌出的情思不知倾倒多少才子佳人。可是他的心,没有人懂,他的情,没有人有。唯有子期,他的出现是一道光芒,照亮了伯牙的世界。人生寂寞如雪,没有知音,是怎样一种难言的寂寞啊。这脉脉的音乐不就也是舞蹈的知音么,因为有他的存在,所以才可以展现更动人的美。只恨我不是其中之一,我不懂她,不懂她的从容赴死,我不懂她,不懂她的哀婉激昂。但是因为不懂,所以增添了一份朦胧,这朦胧的舞蹈,在我的世界里,愈显华丽之美……记得,高晓松说的一句话,”你选的音乐让我感动,但是让我感动的不是你唱的,而是我自己的记忆” 记忆的碎片,时间的灰烬,让我在这里醒来,用文字打开苍白的心情,让明媚的阳光晒个痛快。当音乐响起,让我跌入回忆里,不愿苏醒《天鹅之死》就仿佛为巴普洛娃定做的一般,幼年生活艰苦的巴普洛娃10岁时考进圣彼得堡舞蹈学校,经过九年的艰苦训练进入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并迅速升为该团首席女演员。而她的母亲给别人洗衣服,父亲是一个民兵即便是如此当她站在最高峰组织了自己的小型芭蕾舞团开始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在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旅行演出中,她到过中国、埃及、南非、乌拉圭、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等44个国家,行程50万英里,演出数千场,观众不计其数,她一年要穿坏2000双足尖鞋的时候,也从未因荣誉而停止自己的脚步, 巴甫洛娃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芭蕾舞艺术,最后因辛劳过度于1931年1月在荷兰海牙准备演出时溘然逝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看过《 星光迷乱》这部有关天鹅之死的**,期间女主角这个身心都受100午前去世的首席演员支配的女性既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女孩,又是一个成熟的芭蕾名角,既要演绎善良化身的白天鹅又要扮演代表邪恶的黑天鹅,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爆发出来的那束熠熠的光辉是那么的绚丽,那么的刺眼,即使像天鹅般失败了,亦不会有所遗憾就像巴普洛娃跳的《天鹅之死》一般,她并不是简单的跳了一生的《天鹅之死》,她是用她的一生来诠释了什么是《天鹅之死》人生就如此所以趁着年轻,尽情的拥抱生命,即便我们没有天鹅的飞翔经历,也没有其热爱的追求,但,总有一道风景让人沉醉,总有无数的身影陪伴我们。
舞蹈大赛观后感
舞蹈大赛观后感
柳被风动之舞,云被气动之舞,人被情动之舞,心被梦动之舞。刚刚结束的CCTV舞蹈大赛,卷起了—波舞的浪潮,人们又—次带着有点仪式般的崇敬,幕落而神未回,曲终而人不散。那舞影乐声触动着心弦,悄悄在六月小雨中,无声排练着一个初夏的韵律。
据说,舞蹈源自于人在情不自禁的状态下的肢体动作,是借以辅助语言完善内心活动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夸张形体来抒发情感,舞蹈成为艺术的一个有生命力的门类。在舞台上,这是由我们看到舞者随着音乐消失,流露出的满足、酣畅之幸福感得以体现的。而在生活中,是因了山连绵,水旖旎,四季更迭,路途弯曲,因了我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因了我们的青春暮年,我们的得失祸福,包裹我们一切精神内核的躯体,举手投足便是一场缘起缘灭。
舞蹈是一场美的盛宴。它勾起无数人对美的眷顾。当一群江南姑娘,手持一柄红伞,着一身绿衣裙,在清凉湿润中脚步轻盈,身影婀娜,莞尔一笑中实实在在说一句《红的红来绿的绿》的时候,只要稍稍转一下镜头,现场直播满大街的美女,她们正高挽牛仔裤,紧扎露脐装,妆容淡定,徜徉街头,实在不必去评判台上和台下的哪个更美丽,六月一场美的盛宴让青春不问来路,统统在阳光照射绿叶扶持下,出演掩饰不住的丽人大巡游。
舞蹈是—段真情倾诉。它唤起人性美好的回归。《牵手》是残疾人的舞蹈,给人的震撼是无法言语的,舞者表现的超然和高贵让肢体的残缺退到幕后,它告诉人们,爱,能改变一切,心不残缺才是最好的健康。两个断臂和无腿的人像两只美丽的大雁,飞得又高又远,带走了每—个观众的眼泪和祝福——走进街心花园。夜空下千姿百态的人体场景,走的,跑的,蹦的跳的,人对生命的珍爱不约而同,在生命的舞台上,每一个角色都无可替代,爱自己,爱家人,让爱像六月碧海青天。
青春舞动激-情,假如嫦娥再一次下凡,一定会舒广袖于寒宫缄夜夜心语。
两年一届的全国舞蹈大赛今年又一次开赛了,回顾历届舞蹈大赛,今年的比赛相对而言更加精彩无比真可谓是百花齐放,舞乐升姿从本次舞蹈大赛来看,中国的舞蹈艺术又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步,上了又一个新台阶无论是从舞蹈编导还是创意选材,都很精彩,很特别相比较而言,这次比赛中,军体舞蹈表现的比较突出,即08年奥运会直至今年的国庆大阅兵,军人形象在大家的心目已经衍生的十分鲜明,从艺术的角度就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了,是啊,一个若大的国家,如果没有了军队捍卫祖国和人民安危,我们又谈何发展,谈何安居乐业,和-谐稳定呢真可谓是铁血军魂,万马当先,艺术表演中都闪现着他们的不诽英姿其次,我们也发现本届舞蹈大赛中,男生的表现已经大大超出女生,一个不小的突破,值得欣赏在舞蹈大赛表演中设有即兴表演一项,相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选手来说,这一项是稍有难度的,而这一项恰恰对于现代舞专业的学生来讲,比较适合,因为现代舞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舞蹈编导,舞蹈编导主要要抓住两个部分,一个是,对舞蹈音乐的发觉要十分灵敏,另一个是对舞蹈情节的捕捉要十分到位,这两点是十分重要的总的来讲,这次大赛很精彩,选手们都发挥出了自己所特有的闪光点把我们的生活、思想、意境都容进了舞蹈艺术的演绎中,给观赏的人带来了如诗如画般的境界很美,无以伦比的美丽舞者们,请尽心的展演你们的美丽,给所有热爱舞蹈艺术的人们增添信心,增添力量祝贺本次舞蹈大赛举办成功,祝贺所有的舞者尽显妖娆,舞尽风姿!
现代舞是一种抽象舞蹈,甚至看上去不想=像舞蹈动作,和街舞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街舞是源于黑人的在街头跳的舞蹈,近几年流行到了全世界
现代舞
简介
现代舞(Modern Dance),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象一辛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概括现代舞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
其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on,1877^-1927 ),她认为古典芭蕾的练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系统地为现代舞派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的,是匈牙利人鲁道夫•拉(RudolfVonLaban,1877-1968),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把人体动作的构成归纳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等八大要素,认为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组成各种动作。他创造的“拉班舞谱”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舞谱之一。
与邓肯同期的舞蹈家露丝•圣一丹尼斯(Ruth St Denis,1877 ^-1968)是美国现代舞的先驱,她广泛吸收了埃及、希腊、印度、泰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的舞蹈文化,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表现了一种宗教精神的现代舞。她的学生玛莎•格雷厄姆(Marthe Graham, 1894-1991)是当代现代舞的杰出代表,她认为人类既然有美有丑,有爱有恨,有善有恶,那么舞蹈就不能只是赞颂美好和善良,也应当表现罪恶、悔恨和嫉妒,所以她特别强调运用舞蹈把掩盖人的行为的外衣剥开,“揭露一个内在的人”。她还创造了一套舞蹈技巧,人称“格雷厄姆技巧”。近数十年来,这一流派的舞蹈家各自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和艺术主张的派别,有的在舞蹈的创新和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却完全违背了早期现代舞派的基本思想和艺术主张,远离了客观社会现实生活,发展到离奇、怪诞、晦涩的地步,为广大观众所不能理解和接受。
发展概况
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内容与题材仍旧停留在神话传说、王子公主的范围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舞蹈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障碍。正是在这种危机中,现代舞应运而生。
当时首先出现的是I邓肯的“自由舞蹈”。严格地讲,邓肯的舞蹈还不是现代舞。她崇尚自然,继承了晚期浪漫主义“回到自然”的口号。她脱去舞鞋和紧身舞衣,随心所欲地自由舞蹈,给欧洲舞坛带来一股清新纯朴之风,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条件。而与她同时代的音乐家和舞蹈家E雅克-达尔克罗兹的“优律动”和Rvon拉班的“空间协调律”则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理论条件。特别是拉班,他全面探讨了人的身心活动规律、肌肉的松弛和紧张、动作的协调以及舞蹈空间等理论问题。
拉班的学生M维格曼把他的理论,通过创作实践变成了舞蹈作品,使现代舞理论具体化。拉班-维格曼这一现代舞派被称为表现主义现代舞,强调感觉第一。维格曼的舞蹈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企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确立没有音乐的舞蹈。她认为,只有对音乐的“独裁”进行反抗,才会产生“自由自主的舞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维格曼为首的德国现代舞坛,一直是世界现代舞的中心。后来由于纳粹政权的反对,现代舞在德国被取缔,中心转向美国。但现代舞在美国的发展是曲折的,现代舞的先驱邓肯和R圣丹尼斯都不是在美国而是在欧洲首先得到承认并获得成功的。当她们在大西洋彼岸名声大振之后才引起美国人的注意。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舞蹈文化,现代舞一旦被接受后,马上受到了重视,几乎成了它本土的舞蹈文化。
圣丹尼斯对现代舞的贡献不仅仅是创造了一种具有东方色彩、富于神秘感的现代舞,给美国商业性极强的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宗教和哲学思想;而且还在她创办的现代舞学校中培养了一批现代舞的杰出代表。
在圣丹尼斯的学生中,M格雷厄姆、D汉弗莱成为美国现代舞的代表,特别是格雷厄姆,她的名字几乎成了现代舞的代名词。她们虽然都是圣丹尼斯的学生,但却都不是老师的继承者,而以叛逆者的身分走着各自的艺术道路。汉弗莱认为圣丹尼斯那种异国情调的舞蹈不能体现人的精神。她根据人体动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理论和技术原则,就是在跌倒和复起、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构成舞蹈动作的规律。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就必然要支撑起来进行反抗,这些动作就含有人类的冲突内涵。因此她的作品大多具有象征意义。汉弗莱是从外部形态上反对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则是从人类更深层的心理形态上去反对圣丹尼斯的艺术观念。因此她的舞蹈有“心理舞派”之称。格雷厄姆强调舞蹈应客观地表现自我信念,“舞蹈应该剥开那些掩盖着人类行为的外衣”,“揭露出一个内在的人”。她在《悲悼》中,表现由于焦虑、痛苦使人的身体扭曲和痉挛,就是她对人类“心灵的图解”。她的技术理论中心是呼吸。她研究了人体在呼和吸之间的形体变化,认为舞蹈家可以用呼吸推动身体的旋转、跳跃和跌倒、撑起。她的早期作品曾引起争议,认为过于阴暗、性感,但她终于成为美国声誉最高、享誉最久,影响到戏剧、**、电视等各个领域的一代舞人。
风格流派
根据现代舞发展的历程,基本可以分为20世纪前期创立奠基时期、发展时期、新先锋时期以及后现代舞蹈剧场时期等几个基本的的阶段。而在不同时期由于其艺术主张、价值取向、创作风格和表演训练技巧上的区别所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
一、创立阶段奠基时期与表现主义流派。
在世纪之交,现代舞由反对古典芭蕾而创立,其思想主要强调以人体的解放与自由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带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探求奔放的情感表露,其艺术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伊莎多拉 邓肯,露丝。圣。丹尼斯。泰德。肖恩,马丽。魏格曼等人。无论是邓肯的“自由之舞”,还是圣丹尼斯对东方舞蹈形式的运用及宗教哲学思想,他们虽各有其美学主张与艺术实践方式,但总体上是以拉班所建立的系统理论为中心的表现主义流派。和其他表现主义的艺术主张一样,宣扬感觉第一,把直觉看成是认识世界的唯一 方法。维格曼是表现主义舞蹈的代表者,她的舞蹈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企 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使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而独立存在。
二、现代舞发展和多种技巧流派形成。
在这一时期的现代舞艺术,观点上主张形式追随功能,价值观上注重揭示人的价值和尊严,揭示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在艺术创作中,把感情表露意义上的表现作为艺术创作的本领。在艺术思想上主张真实反映世界,不仅反映人性的善,也揭露人性的恶等。在探索上,注重个人风格,并创作出个性化、系统性的动作体系和技术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如下几个:
心理表现派:玛莎.葛兰姆的“收缩与延展” (Contraction & Release)为其动作原理。主要思想在揭示人类内心阴暗面,强调“内省 ”心理。她强调舞蹈家应“以身体形象客观地表现自我信 念”,“舞蹈应该剥开那些掩盖着人类行为的外衣”,“揭露出一个内在的人”。
象征派:韩福瑞技巧以「跌落与复原」(Fall & Recovery)为其动作原理,她认为这既包含着人类动作的全部范围,又是一切戏剧性效果的根源。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就必然要撑持起来反抗等,这种冲突就存在于这些动作之中。
人本主义舞蹈:荷西.李蒙其技巧训练原理建基于韩福瑞技巧之上,再注入李蒙个人的钻研心得,视肢体各部位为单一乐器,当全身活动时,就犹如一场交响乐一般,多种乐器共同演奏动人的旋律。
放松技巧 由于不断探索与实验肢体的潜能,经由接触即兴衍生而成的形式。
何顿技巧 作灵感多数来自原始族群或古代遗迹的形象,例如古埃及的二度空间式壁画中之形体,便演变为其基本动作训练之一,主张“对世界传达出自己的身份和传统的骄傲”。
这些流派和技巧极大丰富现代舞的内涵,使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阶段,并代表了当时世界上的价值取向和艺术思想。
三、新先锋派舞蹈的发展。
所谓“新先锋”,意思是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艺术道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现代舞艺术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其艺术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在艺术观念上主张进一步的解放身体,认为舞蹈艺术的形式是自足与封闭的,能够自我表达与检验。热衷于形式主义观点,认为形式就是一切,动作本身既是目的,而非传情达意的手段。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为以非理性与直觉进入,拒绝向观众解释自己的作品“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倾向于反传统,反美学,反文化,反理性,反艺术,反舞蹈。甚至瓦解舞蹈的要素,,在编舞技巧上进行各种试验的,将其它领域的概念引入创作作品,创造了一系列的编舞方法。出现了立体派、抽象派、动力派等流派,技巧方面则形成了自由形式。当后现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于二十世纪的60年代兴起后,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便逐渐受到前卫舞蹈艺术家们的批判,转而以自由发挥作为动作训练的主要形式。突显教授者的个人风格外,自由形式的肢体训练也包含对于时间、空间及能量的各种探索。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莫斯。坎宁汉(Merce Cuninghan)及其机遇舞蹈派:他反对人们一贯认为“舞蹈动作必须有含义”这一基本要求。他说:“在我的舞蹈艺术中是没有包含什么想法的”。其艺术方法是追求“偶得动作”。任何动作都可以成为舞蹈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类生活常被习惯所束缚,如果在编舞中使用偶得成分,就有可能发现人类最本能而又最吸引人的动作方式。
抽象派:抽象派的现代舞是以抽象的语言去表现所谓纯粹的精神世界,追求新奇、怪诞:代表人物艾尔文。尼古拉斯。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天赋本能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超然存在的能力。
四、后现代与舞蹈剧场时期。
主要源于欧洲的舞蹈剧场艺术,追求再度返回舞蹈的戏剧传统和表 现主义的传统,不以技术完美为前提,在在以人的肢体如何舞动,而注重的是人类为什么舞蹈,舞蹈开始以另一种方式注入人文气息。而现代芭蕾也是这一时期现代舞的流派之一。
舞蹈剧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皮娜。包希。舞蹈剧场原指一种古典芭蕾与新舞蹈结合,并能够完整表达剧情的舞蹈。她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个:1、破碎的舞蹈剧场 2、对两性与暴力的深刻表现 3、对重复的偏爱 在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为何而动,为何而舞,揭示的是两性永远互动的主体,表现出来的是终极的人文关怀。
现代芭蕾:现代芭蕾亦是现代舞当中的流派之一。它是介乎现代舞和古典芭蕾之间的一 种形式,在观念上是现代舞,但技巧上还是芭蕾。现代芭蕾最早的代表者是K 约斯 ,他原来是拉班的学生与合作者。他当过芭蕾演员,因此他实践 把两者结合是有基础的。
欧美现代舞概论
19世纪末,古典芭蕾舞开始走向衰落,一成不变的动作传统和陈规陋习使舞了鲜活的气息和崇高的品味。 人们也急欲打破中世纪以来对人体的束缚, 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行为规范,都需要一场革命来应和解放身体与追求自由的呼声。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喧嚣中,艺术家们热衷于回归自然,田园和古代文化,去寻找一种感性的真实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拉.邓肯的出现,掀起了20世纪一场波澜壮阔的人体文化的复兴。她抛却了紧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图尼克衫,赤足而舞,从大自然和古希腊文动的灵感。
她提出的“反芭蕾”的口号和灵魂肉体高度结合的宣言,是与当时人们内在需求和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邓肯对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对社会习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如果说邓肯是不自觉、本能地反叛了芭蕾传统,带来了一场舞蹈革命,那么当德国的玛丽.魏格曼、美国的玛莎.格莱姆、多丽丝.韩芙丽出现时,她们就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舞,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的复兴运动,而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与观点,它是以产生新的动作体系和动作理论,并逐渐成熟为标志,以人类精神的观照为初衷,创造一种个性化、时代化的,以身体动作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 欧洲与美国在现代舞的发展上大体是共时同步,相互影响的。而欧洲在现代舞发生时间上,又要早些。19世纪未,现代舞的萌芽由欧洲向美国渐变而成长,即使是出身美国的邓肯,也是欧洲首先得到了认可。在当时, 艺术文化都遵循着一种欧洲的标准。法国的戏剧家、歌唱家弗朗索瓦.德尔萨特,创建表现体系理论,把人体动作分为不同表情,成为戏剧性的姿态。美国现代舞的第一代先驱丹妮丝受他的影响颇深,把他的体系列入自己的教学课程中。德尔萨特的弟子,瑞士的音乐家埃米尔.雅克.达尔罗兹又发明了“舞蹈韵律操”。现代舞大家魏格曼、尤斯、霍尔姆曾向他学习。当德国鲁道夫.拉班的“人体动律学”与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出现时,中欧便成为现代舞的一个放射分流的中心高地。无论是拉班对动作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还是魏格曼关注的人生主题和人体的内宇宙,都对美国在20年代执迷的东方情调形成冲击。同时,以美国玛莎.格莱姆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主流现代舞者,在德国表现主义、人文精神的感染下,在古代文化的感召下,开始树立本土的舞蹈形象,为自己内心复杂、略显混乱的情感动机寻找动作出路。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并存的新生国家,充满了乐观精神和自由观念。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中,现代舞不断地叛逆、造反与独立的行为,成了一种更新的力量,促使舞派迅速分流裂变。著名的美学家和史学家塞尔玛.珍妮.科恩也由此而得出结论“现代舞是一种打倒偶像崇拜的艺术。”随着美国社会的高度工业化,后工业文明在人性的异化、战后的破灭感中开始解构一切。60年代,贾德逊舞蹈实验基地诞生之后,后现代与后后现代舞运动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20年代以来,现代舞领域中已经出现了玛莎.格莱姆.默斯.堪宁汉、保罗.泰勒、霍塞.林蒙.汉姬.霍尔姆古典现代舞的五大训练体系。这场运动进对古典现代舞的反叛,是对后工业社会中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舞者们穿着日常生活的装束走出了剧场,在湖面、楼顶、街边、美术馆等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创造出“陌生”的视觉环境和听觉氛围。舞者们则更多地进行着纯动作的实践,由早期的从情感动机中产生动作回到在动作本体上萌发意义。安娜.哈尔普林使用大量的非职业舞者,把舞蹈还原成为一种社会功能和群体的欢娱。戴维.戈登则有意地消除了生活与舞蹈的距离,生活化动作的运用与讥讽芭蕾的变形,显示了后现代破碎、解构的玩笑,同时也反映了当代舞者放松的心态与人格。后现代舞蹈的冷漠、躁乱,却越来越真实地贴近了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传统重负的国度,现代舞不断地更新换代,过快的新陈代谢也导致一种创新的穷竭和某种慌乱,创新成为它自身的传统和规律。 德国作为现代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却一直在战争的阴影下发展缓慢,充满了悲观色彩的情调。在德国理性的传统下,德国现代舞者最先确立了动作规范和对本体进行理论分析,虽然其舞蹈宗旨是非理性的,强调个人情感的自我体验,但“表现性”的方式仍流露出了深刻的理性思辩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德国现代舞不象美国那样舞派繁多,随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内省的特质和思考的习惯。这种表现主义的舞蹈风格汲及到美国,对美国的现代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0年代,皮娜.鲍希的“舞蹈剧场”的出现,使德国现代舞内省张力达到一个高峰。“舞蹈剧场”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正如她自己所说“令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们的动作,而是动作的内涵。”不受羁绊的动作语汇冷静地表述了真实的人性,使德国现代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态。20世纪是人类身体全面觉醒的世纪。现代舞从反芭蕾的自由的动作,到情感动机中挖掘动作,到纯动作的实践,到生活化动作的大量参与,归还给人民,成为生活的舞蹈,扮演着一个唤醒身体的使者,而当工业文明对人的身体、心灵重新构成了抑制的无形桎梏时,现代舞成为了一种人的内在需要,它高度地宏扬了个体生命,人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完成表现的权力、倾述的愿望,感受自我的存在。 从现代舞的欣赏角度来说,适合采取宽容的心态,这也许是针对所有现、当代艺术的一种欣赏姿态。实验性的离经叛道,严肃主题的沉重费解,会象一次过火的行为艺术和没有标点的小说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宽容,可以会容纳一些伪艺术,但是宽容可以让人们尝试去接受和理解一个陌生人、一种新的形式。在现代舞中,观众可以领略新鲜怪异的动作形式的冲击、快感,可以在动作与听觉、视觉环境的关系中发现特殊的意识,可以大声咳嗽、提前退场、现代舞让你愤怒、快乐、感动、恶心,就是不能让你无动于衷。请做出你的反应,你的动作。 这里谈及的现代舞是以欧美两大发源地为主要对象,而现代舞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的“舞踏”、朝鲜、中国的“新舞蹈”、以色列、澳洲、非洲等独具特色的现代舞在此都无法一一囊括,但有一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现代舞的存活、发展、壮大最终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时代、文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达方式。 目前当代舞的概念正在逐渐代替现代舞,当代舞比现代舞在时间上和舞种上有更大的宽容度,更加平易近人。现代舞已成为一种固有风格,新一代舞者需要叛逆、法”,现代舞者地都发现了“易”中蕴藏的现代舞审美标准之真义,“变”即是“常”,变化是生存之道,是保持新鲜的秘诀,不断地抛弃一些已有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
中国的现代舞
现代舞在中国有着宽泛的定义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前所述,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在自身的舞蹈启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师学习过地道的西方现代舞。在他(她)们的艺术实践中,葆有与现代舞相通的自由与创新的理念,同时更强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其中,吴晓邦“和着时代的脉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之作,应视为“中国现代舞”的珍贵精神财富。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的历程中,广义而言,凡是不具有特定民族风格或古典程式的舞稻,似乎都可划入“中国式的现代舞”。但是,前面曾提到过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舞蹈语言,反映民众关切的社会、历史事件,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品格的作品,我们之所以未纳入“现代舞”范畴来介绍,因为从严格意义上,它们与属于西方现代派艺术体系的“现代舞”,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都具有明显差异性。
50年代末——60年代初,吴晓邦创建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系统的推行他所创建的——源于现代舞——的教学体系,为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舞”的路子,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从古曲中获得灵感,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牧童识字》、《足球舞》、《花蝴蝶》……等。他的艺术信念依旧,但上述作品的影响却不及他抗战时期的那些舞蹈。后来,随着“天马工作室”的中断,现代舞在中国的探索势渐衰微。
中国现代舞重新崛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日益发展。初期的一批被群众称之为现代舞的作品如:《希望》、《无声的歌》、《再见吧,妈妈》、《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等。从构思到语言模式的突破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较大的冲击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大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仍未脱离具象化地反映具体事件中的具体人物。显然,这并非严格意义的现代舞。此后,上海胡嘉禄推出自己的系列作品《理想的呼唤》、《绳波》、《血沉》、《对弈随想曲》、《彼岸》、《独白》……从作品的创意到表现形式——语言栽体,似乎可以感觉到编导正向着他心目中的“现代舞”靠近。
如何欣赏现代舞
现代舞在我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认识和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由于现代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一禅小和尚》
—— 西蒙娜・德・波伏娃
—— 帕斯捷尔纳克
—— 张爱玲
—— 卢思浩 《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
—— 青山刚昌 《名侦探柯南》
—— 亦舒 《玫瑰的故事》
《德卡先生的信箱》
—— 李白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李白 《清平调·其一》
—— 晏几道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 王国维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 林清玄 《可以预约的雪》
—— 博尔赫斯
—— 朋也 《Clannad》
—— 张爱玲 《半生缘》
—— 冯骥才
—— 王小波
——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 中原中也 《树荫》
《夏目友人帐》
—— 自来也 《火影忍者》
《哑舍》
—— 歌德 《浮士德》
—— 北野 《少年的你》
—— 村上春树
—— 朋也 《Clannad》
—— 木苏里 《某某》
我整理了一些浪漫治愈的鲜花文案 花店走心的唯美文案,一起来看看吧,喜欢记得点赞哦!
1、想做个园丁,去你心里种满鲜花
2、满天星的其中一个花语是:真心喜欢
3、对你的喜欢是藏在花里的
4、她的花朵曾经告诉她,自己是宇宙间独有的一朵花
5、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6、所有的祝福中,我最偏爱:如你愿
7、餐桌上有花,让每一餐都可口
8、想要成为你众所周知的欢喜
9、心怀浪漫宇宙,也珍惜人间日常
10、刚买的花送给周一,这是工作的仪式感
11、用一束花,讲述一个浪漫的故事
12、打开灯,看见花,房子就变成了家
13、让鲜花芬芳你生活的每个角落
14、手捧鲜花,为你而来
15、会自己买花,也会自己长大
16、我携满天星辰以赠你,仍觉满天星辰不如你
17、取悦自己很简单,一束浪漫,一杯微醺,生活的兴致就来了
18、春天看花,余生看你
19、凌晨四点钟,我看见海棠花未眠,总觉得这个时候 ,你应该在我身边
20、女孩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一个好看的妆容,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束喜欢的花,一个想见的人
21、想了一百个有关美好的文案,都不及这一刻风的温柔和花的盛开,还有你
22、白玫瑰的花语是我足以与你相配
23、这里是城市的春天
24、爱自己开满鲜花的宇宙
25、你犯罪了,把我的心偷走了
26、比婚礼现场浪漫的花,是纪念日记得送花
27、因为有了人海,相遇才会显得那么意外
28、Merry Christmas 不如 Marry Me 现在就带上花去见她
29、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30、喜欢你笑盈盈的,抱着花朝我走来的样子
没有分类,只有分派
现代舞简介
简介
现代舞(Modern Dance),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象一辛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概括现代舞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
其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on,1877^-1927 ),她认为古典芭蕾的练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系统地为现代舞派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的,是匈牙利人鲁道夫•拉(RudolfVonLaban,1877-1968),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把人体动作的构成归纳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等八大要素,认为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组成各种动作。他创造的“拉班舞谱”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舞谱之一。
与邓肯同期的舞蹈家露丝•圣一丹尼斯(Ruth St Denis,1877 ^-1968)是美国现代舞的先驱,她广泛吸收了埃及、希腊、印度、泰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的舞蹈文化,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表现了一种宗教精神的现代舞。她的学生玛莎•格雷厄姆(Marthe Graham, 1894-1991)是当代现代舞的杰出代表,她认为人类既然有美有丑,有爱有恨,有善有恶,那么舞蹈就不能只是赞颂美好和善良,也应当表现罪恶、悔恨和嫉妒,所以她特别强调运用舞蹈把掩盖人的行为的外衣剥开,“揭露一个内在的人”。她还创造了一套舞蹈技巧,人称“格雷厄姆技巧”。近数十年来,这一流派的舞蹈家各自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和艺术主张的派别,有的在舞蹈的创新和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却完全违背了早期现代舞派的基本思想和艺术主张,远离了客观社会现实生活,发展到离奇、怪诞、晦涩的地步,为广大观众所不能理解和接受。
发展概况
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内容与题材仍旧停留在神话传说、王子公主的范围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舞蹈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障碍。正是在这种危机中,现代舞应运而生。
当时首先出现的是I邓肯的“自由舞蹈”。严格地讲,邓肯的舞蹈还不是现代舞。她崇尚自然,继承了晚期浪漫主义“回到自然”的口号。她脱去舞鞋和紧身舞衣,随心所欲地自由舞蹈,给欧洲舞坛带来一股清新纯朴之风,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条件。而与她同时代的音乐家和舞蹈家E雅克-达尔克罗兹的“优律动”和Rvon拉班的“空间协调律”则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理论条件。特别是拉班,他全面探讨了人的身心活动规律、肌肉的松弛和紧张、动作的协调以及舞蹈空间等理论问题。
拉班的学生M维格曼把他的理论,通过创作实践变成了舞蹈作品,使现代舞理论具体化。拉班-维格曼这一现代舞派被称为表现主义现代舞,强调感觉第一。维格曼的舞蹈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企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确立没有音乐的舞蹈。她认为,只有对音乐的“独裁”进行反抗,才会产生“自由自主的舞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维格曼为首的德国现代舞坛,一直是世界现代舞的中心。后来由于纳粹政权的反对,现代舞在德国被取缔,中心转向美国。但现代舞在美国的发展是曲折的,现代舞的先驱邓肯和R圣丹尼斯都不是在美国而是在欧洲首先得到承认并获得成功的。当她们在大西洋彼岸名声大振之后才引起美国人的注意。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舞蹈文化,现代舞一旦被接受后,马上受到了重视,几乎成了它本土的舞蹈文化。
圣丹尼斯对现代舞的贡献不仅仅是创造了一种具有东方色彩、富于神秘感的现代舞,给美国商业性极强的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宗教和哲学思想;而且还在她创办的现代舞学校中培养了一批现代舞的杰出代表。
在圣丹尼斯的学生中,M格雷厄姆、D汉弗莱成为美国现代舞的代表,特别是格雷厄姆,她的名字几乎成了现代舞的代名词。她们虽然都是圣丹尼斯的学生,但却都不是老师的继承者,而以叛逆者的身份走着各自的艺术道路。汉弗莱认为圣丹尼斯那种异国情调的舞蹈不能体现人的精神。她根据人体动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理论和技术原则,就是在跌倒和复起、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构成舞蹈动作的规律。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就必然要支撑起来进行反抗,这些动作就含有人类的冲突内涵。因此她的作品大多具有象征意义。汉弗莱是从外部形态上反对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则是从人类更深层的心理形态上去反对圣丹尼斯的艺术观念。因此她的舞蹈有“心理舞派”之称。格雷厄姆强调舞蹈应客观地表现自我信念,“舞蹈应该剥开那些掩盖着人类行为的外衣”,“揭露出一个内在的人”。她在《悲悼》中,表现由于焦虑、痛苦使人的身体扭曲和痉挛,就是她对人类“心灵的图解”。她的技术理论中心是呼吸。她研究了人体在呼和吸之间的形体变化,认为舞蹈家可以用呼吸推动身体的旋转、跳跃和跌倒、撑起。她的早期作品曾引起争议,认为过于阴暗、性感,但她终于成为美国声誉最高、享誉最久,影响到戏剧、**、电视等各个领域的一代舞人。
风格流派
根据现代舞发展的历程,基本可以分为20世纪前期创立奠基时期、发展时期、新先锋时期以及后现代舞蹈剧场时期等几个基本的的阶段。而在不同时期由于其艺术主张、价值取向、创作风格和表演训练技巧上的区别所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
一、创立阶段奠基时期与表现主义流派。
在世纪之交,现代舞由反对古典芭蕾而创立,其思想主要强调以人体的解放与自由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带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探求奔放的情感表露,其艺术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伊莎多拉 邓肯,露丝。圣。丹尼斯。泰德。肖恩,马丽。魏格曼等人。无论是邓肯的“自由之舞”,还是圣丹尼斯对东方舞蹈形式的运用及宗教哲学思想,他们虽各有其美学主张与艺术实践方式,但总体上是以拉班所建立的系统理论为中心的表现主义流派。和其他表现主义的艺术主张一样,宣扬感觉第一,把直觉看成是认识世界的唯一 方法。维格曼是表现主义舞蹈的代表者,她的舞蹈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企 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使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而独立存在。
二、现代舞发展和多种技巧流派形成。
在这一时期的现代舞艺术,观点上主张形式追随功能,价值观上注重揭示人的价值和尊严,揭示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在艺术创作中,把感情表露意义上的表现作为艺术创作的本领。在艺术思想上主张真实反映世界,不仅反映人性的善,也揭露人性的恶等。在探索上,注重个人风格,并创作出个性化、系统性的动作体系和技术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如下几个:
心理表现派:玛莎.葛兰姆的“收缩与延展” (Contraction & Release)为其动作原理。主要思想在揭示人类内心阴暗面,强调“内省 ”心理。她强调舞蹈家应“以身体形象客观地表现自我信 念”,“舞蹈应该剥开那些掩盖着人类行为的外衣”,“揭露出一个内在的人”。
象征派:韩福瑞技巧以「跌落与复原」(Fall & Recovery)为其动作原理,她认为这既包含着人类动作的全部范围,又是一切戏剧性效果的根源。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就必然要撑持起来反抗等,这种冲突就存在于这些动作之中。
人本主义舞蹈:荷西.李蒙其技巧训练原理建基于韩福瑞技巧之上,再注入李蒙个人的钻研心得,视肢体各部位为单一乐器,当全身活动时,就犹如一场交响乐一般,多种乐器共同演奏动人的旋律。
放松技巧 由于不断探索与实验肢体的潜能,经由接触即兴衍生而成的形式。
何顿技巧 作灵感多数来自原始族群或古代遗迹的形象,例如古埃及的二度空间式壁画中之形体,便演变为其基本动作训练之一,主张“对世界传达出自己的身份和传统的骄傲”。
这些流派和技巧极大丰富现代舞的内涵,使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阶段,并代表了当时世界上的价值取向和艺术思想。
三、新先锋派舞蹈的发展。
所谓“新先锋”,意思是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艺术道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现代舞艺术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其艺术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在艺术观念上主张进一步的解放身体,认为舞蹈艺术的形式是自足与封闭的,能够自我表达与检验。热衷于形式主义观点,认为形式就是一切,动作本身既是目的,而非传情达意的手段。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为以非理性与直觉进入,拒绝向观众解释自己的作品“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倾向于反传统,反美学,反文化,反理性,反艺术,反舞蹈。甚至瓦解舞蹈的要素,,在编舞技巧上进行各种试验的,将其它领域的概念引入创作作品,创造了一系列的编舞方法。出现了立体派、抽象派、动力派等流派,技巧方面则形成了自由形式。当后现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于二十世纪的60年代兴起后,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便逐渐受到前卫舞蹈艺术家们的批判,转而以自由发挥作为动作训练的主要形式。突显教授者的个人风格外,自由形式的肢体训练也包含对于时间、空间及能量的各种探索。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莫斯。坎宁汉(Merce Cuninghan)及其机遇舞蹈派:他反对人们一贯认为“舞蹈动作必须有含义”这一基本要求。他说:“在我的舞蹈艺术中是没有包含什么想法的”。其艺术方法是追求“偶得动作”。任何动作都可以成为舞蹈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类生活常被习惯所束缚,如果在编舞中使用偶得成分,就有可能发现人类最本能而又最吸引人的动作方式。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主要舞蹈风格之一也是现代舞。
抽象派:抽象派的现代舞是以抽象的语言去表现所谓纯粹的精神世界,追求新奇、怪诞:代表人物艾尔文。尼古拉斯。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天赋本能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超然存在的能力。
四、后现代与舞蹈剧场时期。
主要源于欧洲的舞蹈剧场艺术,追求再度返回舞蹈的戏剧传统和表 现主义的传统,不以技术完美为前提,在在以人的肢体如何舞动,而注重的是人类为什么舞蹈,舞蹈开始以另一种方式注入人文气息。而现代芭蕾也是这一时期现代舞的流派之一。
舞蹈剧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皮娜。包希。舞蹈剧场原指一种古典芭蕾与新舞蹈结合,并能够完整表达剧情的舞蹈。她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个:1、破碎的舞蹈剧场 2、对两性与暴力的深刻表现 3、对重复的偏爱 在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为何而动,为何而舞,揭示的是两性永远互动的主体,表现出来的是终极的人文关怀。
现代芭蕾:现代芭蕾亦是现代舞当中的流派之一。它是介乎现代舞和古典芭蕾之间的一 种形式,在观念上是现代舞,但技巧上还是芭蕾。现代芭蕾最早的代表者是K 约斯 ,他原来是拉班的学生与合作者。他当过芭蕾演员,因此他实践 把两者结合是有基础的。
欧美现代舞概论
19世纪末,古典芭蕾舞开始走向衰落,一成不变的动作传统和陈规陋习使舞了鲜活的气息和崇高的品味。 人们也急欲打破中世纪以来对人体的束缚, 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行为规范,都需要一场革命来应和解放身体与追求自由的呼声。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喧嚣中,艺术家们热衷于回归自然,田园和古代文化,去寻找一种感性的真实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拉.邓肯的出现,掀起了20世纪一场波澜壮阔的人体文化的复兴。她抛却了紧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图尼克衫,赤足而舞,从大自然和古希腊文动的灵感。
她提出的“反芭蕾”的口号和灵魂肉体高度结合的宣言,是与当时人们内在需求和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邓肯对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对社会习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如果说邓肯是不自觉、本能地反叛了芭蕾传统,带来了一场舞蹈革命,那么当德国的玛丽.魏格曼、美国的玛莎.格莱姆、多丽丝.韩芙丽出现时,她们就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舞,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的复兴运动,而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与观点,它是以产生新的动作体系和动作理论,并逐渐成熟为标志,以人类精神的观照为初衷,创造一种个性化、时代化的,以身体动作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 欧洲与美国在现代舞的发展上大体是共时同步,相互影响的。而欧洲在现代舞发生时间上,又要早些。19世纪未,现代舞的萌芽由欧洲向美国渐变而成长,即使是出身美国的邓肯,也是欧洲首先得到了认可。在当时, 艺术文化都遵循着一种欧洲的标准。法国的戏剧家、歌唱家弗朗索瓦.德尔萨特,创建表现体系理论,把人体动作分为不同表情,成为戏剧性的姿态。美国现代舞的第一代先驱丹妮丝受他的影响颇深,把他的体系列入自己的教学课程中。德尔萨特的弟子,瑞士的音乐家埃米尔.雅克.达尔罗兹又发明了“舞蹈韵律操”。现代舞大家魏格曼、尤斯、霍尔姆曾向他学习。当德国鲁道夫.拉班的“人体动律学”与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出现时,中欧便成为现代舞的一个放射分流的中心高地。无论是拉班对动作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还是魏格曼关注的人生主题和人体的内宇宙,都对美国在20年代执迷的东方情调形成冲击。同时,以美国玛莎.格莱姆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主流现代舞者,在德国表现主义、人文精神的感染下,在古代文化的感召下,开始树立本土的舞蹈形象,为自己内心复杂、略显混乱的情感动机寻找动作出路。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并存的新生国家,充满了乐观精神和自由观念。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中,现代舞不断地叛逆、造反与独立的行为,成了一种更新的力量,促使舞派迅速分流裂变。著名的美学家和史学家塞尔玛.珍妮.科恩也由此而得出结论“现代舞是一种打倒偶像崇拜的艺术。”随着美国社会的高度工业化,后工业文明在人性的异化、战后的破灭感中开始解构一切。60年代,贾德逊舞蹈实验基地诞生之后,后现代与后后现代舞运动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20年代以来,现代舞领域中已经出现了玛莎.格莱姆.默斯.堪宁汉、保罗.泰勒、霍塞.林蒙.汉姬.霍尔姆古典现代舞的五大训练体系。这场运动进对古典现代舞的反叛,是对后工业社会中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舞者们穿着日常生活的装束走出了剧场,在湖面、楼顶、街边、美术馆等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创造出“陌生”的视觉环境和听觉氛围。舞者们则更多地进行着纯动作的实践,由早期的从情感动机中产生动作回到在动作本体上萌发意义。安娜.哈尔普林使用大量的非职业舞者,把舞蹈还原成为一种社会功能和群体的欢娱。戴维.戈登则有意地消除了生活与舞蹈的距离,生活化动作的运用与讥讽芭蕾的变形,显示了后现代破碎、解构的玩笑,同时也反映了当代舞者放松的心态与人格。后现代舞蹈的冷漠、躁乱,却越来越真实地贴近了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传统重负的国度,现代舞不断地更新换代,过快的新陈代谢也导致一种创新的穷竭和某种慌乱,创新成为它自身的传统和规律。 德国作为现代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却一直在战争的阴影下发展缓慢,充满了悲观色彩的情调。在德国理性的传统下,德国现代舞者最先确立了动作规范和对本体进行理论分析,虽然其舞蹈宗旨是非理性的,强调个人情感的自我体验,但“表现性”的方式仍流露出了深刻的理性思辩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德国现代舞不象美国那样舞派繁多,随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内省的特质和思考的习惯。这种表现主义的舞蹈风格汲及到美国,对美国的现代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0年代,皮娜.鲍希的“舞蹈剧场”的出现,使德国现代舞内省张力达到一个高峰。“舞蹈剧场”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正如她自己所说“令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们的动作,而是动作的内涵。”不受羁绊的动作语汇冷静地表述了真实的人性,使德国现代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态。20世纪是人类身体全面觉醒的世纪。现代舞从反芭蕾的自由的动作,到情感动机中挖掘动作,到纯动作的实践,到生活化动作的大量参与,归还给人民,成为生活的舞蹈,扮演着一个唤醒身体的使者,而当工业文明对人的身体、心灵重新构成了抑制的无形桎梏时,现代舞成为了一种人的内在需要,它高度地宏扬了个体生命,人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完成表现的权力、倾述的愿望,感受自我的存在。 从现代舞的欣赏角度来说,适合采取宽容的心态,这也许是针对所有现、当代艺术的一种欣赏姿态。实验性的离经叛道,严肃主题的沉重费解,会象一次过火的行为艺术和没有标点的小说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宽容,可以会容纳一些伪艺术,但是宽容可以让人们尝试去接受和理解一个陌生人、一种新的形式。在现代舞中,观众可以领略新鲜怪异的动作形式的冲击、快感,可以在动作与听觉、视觉环境的关系中发现特殊的意识,可以大声咳嗽、提前退场、现代舞让你愤怒、快乐、感动、恶心,就是不能让你无动于衷。请做出你的反应,你的动作。 这里谈及的现代舞是以欧美两大发源地为主要对象,而现代舞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的“舞踏”、朝鲜、中国的“新舞蹈”、以色列、澳洲、非洲等独具特色的现代舞在此都无法一一囊括,但有一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现代舞的存活、发展、壮大最终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时代、文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达方式。 目前当代舞的概念正在逐渐代替现代舞,当代舞比现代舞在时间上和舞种上有更大的宽容度,更加平易近人。现代舞已成为一种固有风格,新一代舞者需要叛逆、法”,现代舞者地都发现了“易”中蕴藏的现代舞审美标准之真义,“变”即是“常”,变化是生存之道,是保持新鲜的秘诀,不断地抛弃一些已有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
中国的现代舞
现代舞在中国有着宽泛的定义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前所述,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在自身的舞蹈启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师学习过地道的西方现代舞。在他(她)们的艺术实践中,葆有与现代舞相通的自由与创新的理念,同时更强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其中,吴晓邦“和着时代的脉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之作,应视为“中国现代舞”的珍贵精神财富。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的历程中,广义而言,凡是不具有特定民族风格或古典程式的舞稻,似乎都可划入“中国式的现代舞”。但是,前面曾提到过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舞蹈语言,反映民众关切的社会、历史事件,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品格的作品,我们之所以未纳入“现代舞”范畴来介绍,因为从严格意义上,它们与属于西方现代派艺术体系的“现代舞”,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都具有明显差异性。
50年代末——60年代初,吴晓邦创建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系统的推行他所创建的——源于现代舞——的教学体系,为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舞”的路子,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从古曲中获得灵感,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牧童识字》、《足球舞》、《花蝴蝶》……等。他的艺术信念依旧,但上述作品的影响却不及他抗战时期的那些舞蹈。后来,随着“天马工作室”的中断,现代舞在中国的探索势渐衰微。
中国现代舞重新崛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日益发展。初期的一批被群众称之为现代舞的作品如:《希望》、《无声的歌》、《再见吧,妈妈》、《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等。从构思到语言模式的突破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较大的冲击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大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仍未脱离具象化地反映具体事件中的具体人物。显然,这并非严格意义的现代舞。此后,上海胡嘉禄推出自己的系列作品《理想的呼唤》、《绳波》、《血沉》、《对弈随想曲》、《彼岸》、《独白》……从作品的创意到表现形式——语言栽体,似乎可以感觉到编导正向着他心目中的“现代舞”靠近。
如何欣赏现代舞
现代舞在我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认识和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由于现代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