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第1张

代表人物有贝多芬、罗伯特·舒曼、弗里德里克·肖邦、约翰·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等。

一、贝多芬

1、人物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2、代表作介绍

①、《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The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Op55,又名《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4年的交响曲,作品55号。

交响曲第一乐章描绘了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亦是贝多芬独创;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凯旋进行曲式的终曲。、

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曲宏伟壮阔。

②、《c小调第五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

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二、罗伯特·舒曼

1、人物简介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舒曼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

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

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两年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2、代表作介绍

①、《蝴蝶》

《蝴蝶》是舒曼最早的杰作,其特点是优美的散文形式。

全曲由一个六小节的序和十二段小曲组成,每段的标题是:《化装舞会》、《巴尔特》、《布尔特》、《假面》、《维娜》、《布尔特之舞》。

《交换假面》、《招供》、《愤怒》、《卸装》、《急忙》、《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

②、《维也纳狂欢节》

《维也纳狂欢节》是舒曼所做的钢琴套曲作品号为Op26,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舒曼最后将Op26题献给莫南德·席勒,他描绘它为“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

三、弗里德里克·肖邦

1、人物简介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

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2、代表作介绍

①、《c小调革命练习曲》

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悲愤欲绝。

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②、《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

降E大调大圆舞曲(Valse Brilliante, op18)是肖邦献给罗拉·波斯沃德**(Laura Horsford)的一首圆舞曲,是肖邦最著名的圆舞曲之一。此曲旋律轻快欢乐,颇受大众喜爱。

四、约翰·施特劳斯

1、人物简介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与其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同名,故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Vater)或约翰施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I)以区别。

他的祖父名叫约翰·迈克尔·施特劳斯(1727 - 1800),是一名皈依了天主教的犹太人,原来住在利俄波德斯塔特(Leopoldstadt),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

他的父亲叫弗郎茨·博尔加斯·施特劳斯(Franz Borgias Strauss, 1764年10月10日——1816年4月5日),会拉小提琴。

母亲叫芭芭拉·多曼(Barbara Dollmann, 1770年12月3日——1811年8月28日),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

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

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了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

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2、代表作介绍

①、《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

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五、柴可夫斯基

1、人物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

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

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

2、代表作介绍

①、《悲怆交响曲》

《悲怆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大约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另有一说为柴科夫斯基因同性恋被判死刑,服毒自杀),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浪漫主义音乐

美国人对世界各国的调侃和无视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40多个国家的元首都挂在英国了,只有美国总统完好无损的被解救出来。why?谁让他们身边没有个班宁迈克呢!日本首相后寒碜,出门没保镖就算了,到了英国连车队都没有,只能自己的司机带着自己走高速,还碰到大堵车,这个幽默黑的有意思!

当然了,从片中看到特工班宁和阿瑟总统二人穿着黑西服白衬衫穿梭在大街小巷里,想象一下,一对帅气的CP基友形象,那种特工对总统的爱,也是“基情满满”,相信最后劫后余生的总统大人一定会终生铭记这“基情满满”的回忆。

钱老板的《白宫陷落》之前也是去影院看的,也是保镖和总统的模式,由于我对钱老板的爱以及剧情进行的爽快让我对这部《伦敦陷落》也抱有很大的期待。而正巧男主又是我喜欢的一位Gerard Butler。

这个**前半程,我几乎是懵逼的。在短短的大概30多分钟里,在明知有巨大阴谋和危险的情况下,各国首脑纷纷脑抽了一样去了英国伦敦参加一场明显就是被暗杀了的英国首相葬礼。于是各国总统在恐怖分子开挂的谋划下,给观影群众带来了一场不同场合被作死的视觉盛宴。。。德国总理非要去广场看阅兵,意大利总理和情妇去幽会(贝卢斯科尼脸23333),法国总统非要坐船去会场,日本首相孤零零的就一辆车在伦敦大桥上堵车,加拿大总理坐在车里打电话和闺女讨论驾照问题,只有美国总统,在男主以及一堆保镖的护送下,下了空军一号一路严密保护的去了教堂。于是,德国总统在广场看阅兵被装扮成卫队的恐怖分子扫射,意大利总理在幽会的地方被炸死,伦敦大桥被炸毁坑死了日本首相,加拿大总理被扮成警察的恐怖分子在车底安放了炸弹炸死,法国总统在船上被路过的一搜放全炸药的船炸飞。。。

然只有美国总统在到达教堂后,在一圈已然伪装成警察保镖的恐怖分子围追截堵下因为此片的男主这个霸道保镖全方位的开挂安然无恙的逃离了现场。美国人的**历来喜欢坑队友来表现自己,而这部被美国出卖的最厉害的就是英国盟友,英国人在整个片子里,情报系统被控制,全程电路被破坏,地标建筑被炸毁好几处,警察里混入了各种恐怖分子还不能排查。总是整个英国陷入了无法自救以及救别人的困境。。。

忽略前半段各种逻辑的混乱,后半段可以说就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完美体现的爽片。男主这个给力的保镖,带着总统先生一路在伦敦街头逃跑,用不同的武器和恐怖分子近身远距离搏斗,以一敌百的架势一路保驾护航。后半段的 高 潮 部分是,总统终于被恐怖分子抓走要在全世界进行斩首直播,男主一个人带着一堆英国特种兵去冲锋救驾。最后在特种部队掩护下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杀入恐怖分子的老巢,这边的画面就跟玩真人CS游戏一样不停的躲避,射击再躲避,干掉了几乎老巢里的所有人,在斩首直播开始前救出了总统先生。霸道保镖后期真是全方位展示了各种搏斗技能,各种武器技能,甚至各种爆粗技能。一路上枪林弹雨,火烧火燎的特效让人看得心惊肉跳的同时又非常爽快。

最后谈一谈此片的有点

1、男主又man又帅,保镖力男友力爆表,动作身材都毫不含糊。

2、特效虽然比较单一都是爆炸爆炸爆炸,但是炸的惊心动魄配合剧情各国***不同挂法让我旁边的姑娘都叫了出来。

3、对比前作《白宫陷落》来说,这部的画面场景更丰富,排场更大。

4、Morgan Freeman

虽然对于剧情的设计觉得槽点满满,但对于一个爆米花**需要多大的要求呢?看得爽就行了,三星合格分加上我爱的男主Gerard Butler以及良好的观影体验再加一星。

PS:男主虽然是以硬汉著称,但是他演的小清新爱情片也曾经让我哭的稀里哗啦。私心推荐一部他演浪漫又伤感的的爱情片《PS,I Love You》看完后你们会爱上爱尔兰的。

忽略前半段各种逻辑的混乱,后半段可以说就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完美体现的爽片。男主这个给力的保镖,带着总统先生一路在伦敦街头逃跑,用不同的武器和恐怖分子近身远距离搏斗,以一敌百的架势一路保驾护航。后半段的 高 潮 部分是,总统终于被恐怖分子抓走要在全世界进行斩首直播,男主一个人带着一堆英国特种兵去冲锋救驾。最后在特种部队掩护下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杀入恐怖分子的老巢,这边的画面就跟玩真人CS游戏一样不停的躲避,射击再躲避,干掉了几乎老巢里的所有人,在斩首直播开始前救出了总统先生。霸道保镖后期真是全方位展示了各种搏斗技能,各种武器技能,甚至各种爆粗技能。一路上枪林弹雨,火烧火燎的特效让人看得心惊肉跳的同时又非常爽快。

最后谈一谈此片的有点

1、男主又man又帅,保镖力男友力爆表,动作身材都毫不含糊。

2、特效虽然比较单一都是爆炸爆炸爆炸,但是炸的惊心动魄配合剧情各国***不同挂法让我旁边的姑娘都叫了出来。

3、对比前作《白宫陷落》来说,这部的画面场景更丰富,排场更大。

4、Morgan Freeman

虽然对于剧情的设计觉得槽点满满,但对于一个爆米花**需要多大的要求呢?看得爽就行了,三星合格分加上我爱的男主Gerard Butler以及良好的观影体验再加一星。

PS:男主虽然是以硬汉著称,但是他演的小清新爱情片也曾经让我哭的稀里哗啦。私心推荐一部他演浪漫又伤感的的爱情片《PS,I Love You》看完后你们会爱上爱尔兰的。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 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累计重印达18次之多。 本次出版,从正文、附录到索引、原注,均忠实于原作。

译者马千现为高校教师,出于个人喜好,费数年之力,对原书细致考证,对译稿精心打磨。考虑到国内读者时空隔膜,译者倾注大量心血为本书加入译注,并补录最新资料;在保持语言自然生动以外,亦尽力还原了原书雅正庄重之风。国内拜占庭史权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为本书指导,并推荐作序,在此深致感谢。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教授、《卫报》(The Guardian)、《历史》(History)推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阅读过斯蒂文·朗西曼的多本作品,其中包括这本书,作为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初学者,当时便深有感悟。

最深的感悟是作品具有的浪漫情调,远非学院派著作可比,不仅读起来平实无华朗朗上口,毫无学究气,而且内容易懂贯通性强,凸显学养之厚重。他的作品在国际拜占廷学界浩繁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不是独树一帜的话,那也称得上是特立独行。相信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联想到这位睿智的作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拜占庭史专家)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他过人的历史叙事功底,这段精彩的传奇在他雍容高雅的文笔下,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历史》(History)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一位以其权威著作改变了我们对拜占庭、中世纪教会及十字军认知的历史学家。——《卫报》(The Guardian)

​月亮非光源,月光只是一种借花献佛。总角之时,我们岂懂,遥远的古人更不懂,浪漫有时就浪漫在无知。月色很美。美,不骗人,不伤人!

庐山烟雨浙江潮。经过爱情洗礼者,劝告我爱情不过如此。多么善意的起心动念,但抱歉,爱情如何,谁说了都不算。我心领善意,却不接受月光陷落到无味深渊。

世人理解的成熟寡然无味,一副激情入土为安的面孔,我还不能反驳,一反驳就错,错在天真。成熟是好事,让人有安全感,而把童真和浪漫主义赶尽杀绝,实在太心狠手辣。

利弊权衡,柴米油盐,是生活的现象而非真相,而非全相。​生活在阴沟里,也有人不忘仰望星空。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物欲与性欲里,寻求最直接的快感和答案,是灵魂的懒惰。

我一向认为,人,要抵达的终点,是自己。选择工作,寻觅恋人,尤其后者,人都在朝自身的生命要素靠拢。于是,爱从不知不觉变成全知全觉,从莫名其妙变成明明白白。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男主人公的父亲有句话:“我一生的遗憾,便是不能为爱而死”。咋听疯狂,实际上也很疯狂。我以为,倘若一生不能为爱而活,那才该抱憾呢。

刚开始感受爱情,就如同感受月光,不要去纠结光学原理。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事就交给生物学家,如果你是生物学家,请交给别的生物学家。像摄影艺术,在快门按下的一瞬间,兴许存在一种永恒的可能,如果你领略到了爱里的美好,请不要将之扼杀,那可能是一辈子的藏宝阁。

爱不仅仅是种感觉,木心说:“爱得好就是智慧、美德”。木心先生终生未娶,只是在少年时有过一段勉强的散步,勉强的交谈,还有一个勉强的月亮挂着,但他对爱的理解却是如此深刻。

不懂收放的智慧,只凭着一腔孤勇和心猿意马便去视死如归,实在容易误人误己,“六月飞雪”亦死得不冤。

说到底,我亦不懂爱,亦总是一副莽撞的滑稽像。爱情来了,我的心就被卷起风暴,怔忡与期待,蹀躞与彷徨屡禁不止。

我爱上一个女子,她很美,爱情很美,月光也很美;她的美不能伤我,能伤我的是对爱的麻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232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