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史学兴起的背景 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然而,浪漫主义最初却是作为18世纪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而出现的,浪漫主义历史思想的奠基者们都是反封建的斗士。如果说18世纪初维科在其《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出的历史连续性思想当时还不为人们熟知的话,那么卢梭、康德、赫尔德等人的浪漫主义历史理论却是在当时就曾经引起过极大反响的。可以说,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史学,主要就是在赫尔德的历史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浪漫主义史学从19世纪初开始就取代了理性主义史学而占据西方史坛的主导地位,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简而言之,它反映了欧洲社会各阶层对法国大革命的失望和反感,同时又是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法国革命过程中的过激行为与革命后的冷酷现实,粉碎了18世纪理性主义者许下的“理性国家”、“博爱社会”、“持久和平”等美好诺言,使得对现实深感绝望的各界群众普遍产生了对理性主义及其宣扬的民主制度的怀疑和厌恶,唤起了人们对中世纪宗法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此同时,大革命中过火的非基督教运动也激起了人们的宗教情绪。所有这些都为浪漫主义思潮的传播与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开始于1792年的法国革命战争、而后在拿破仑时代扩大到整个欧洲全境的长期战争,导致了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崛起,使得人们不再相信18世纪理性主义者津津乐道的“世界主义”,于是浪漫主义的民族情绪得以迅速取代流行于18世纪的“世界人性一致”的观念。
最后、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形势的瞬息万变、以及它所引起的欧洲社会的剧烈变革,促使了人们思想方法的转变。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形而上学的、缺乏历史感,它是社会历史发展速度相对平缓的产物。法国大革命极大地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消灭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得整个欧洲的社会面貌大为改观。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们第一次得以目睹社会大变革的始末,亲身体验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性”和“联系性”,而这正是18世纪的人们所根本无法想像的。正如梯叶里所言:“我们19世纪的每个孩子都比……伏尔泰更明了什么是起义和征服,什么是帝国的瓦解、王朝的倾覆和复辟,什么是民主革命和接踵而来的反动”。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抛弃理性主义者的那种反历史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开始注意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从而更加重视对具体的历史过程展开研究。
由此可见,进入19世纪以后,浪漫主义思潮之所以来势凶猛、迅速席卷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是因为它适应了欧洲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需求,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浪漫主义史学的特征,就是对18世纪理性主义史学的反叛,它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第一、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第二、强调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的作用。第三、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性和民族特征。促进了历史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历史进化理论的完善,促进了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促进了国别史研究和历史著作的普及,促进了近代语言学和近代史料学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潮中,作为启蒙运动的对立面,还有浪漫主义的思想的兴起。浪漫主义思想运动起自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中叶,但它的影响直到今日尚未消失。从历史的观点而论,浪漫主义起自对过分强调理性和普遍概念的启蒙运动的反动。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与浪漫主义之间有许多对立,同时也有许多相互间的影响。浪漫主义推祟情感,主张想象力的创造性发挥,坚持美感第一的美学标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都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其中,康德和黑格尔对历史演变的见地和费尔巴哈对人性的理解,都在他们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基础上带上理想化的浪漫色彩。
浪漫主义是多姿多彩的,其共同点就是用丰富的生命哲学来取代理性与概念。就此而言,不少哲学家应视为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某种形式的结合。如康德、黑格尔就是把理性在某些方面加以浪漫主义膨胀,从而使他的观点成为某种脱离现实的东西。罗素认为,浪漫主义对哲学的影响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东西,一种是过分强调理性以及虔诚的希望的浪漫理性主义,一种是表现为对理性的低估的非理性主义,后来的尼采就属于后者。因此,浪漫主义不是什么严格的思想体系,往往是人们用来指思想家、哲学家的某种倾向或表现。在历史哲学中我们可以见到从浪漫主义发展为历史主义的轨迹。黑格尔哲学把任何历史形式都纳入绝对观念发展过程的必然地位之中,这样历史形式就有了超时间的有效性,历史事实的独特性被取消了,历史的自由和不可归约性也被否认了,成为一种思辨的历史主义。赫尔德的历史哲学的思想则不同意许多启蒙运动思想家忽视历史特点的观点,他不把历史看作是人性的普遍特征的表现,而强调历史在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当然这并不妨碍人们去研究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
这些变化说明在思想史中不同思潮的互相补充和迭起是合乎规律的。任何时候,人类的思想发展都不是铁板一块。有理性主义的发展,就有浪漫主义的补充;有浪漫主义的挥洒,就有历史主义的规范。具体思想家的思想则更复杂,更需作具体分析。
一见钟情是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第一次见面就喜欢上了对方这便是一见钟情了。世上并无命定的姻缘,但是,那种一见倾心、终生眷恋的爱情的确具有一种命运般的力量。女子乍有了心上人,心情极缠绵曲折∶思念中夹着怨嗔,急切中夹着羞怯,甜蜜中夹着苦恼。一般男子很难体察其中奥秘,因为缺乏细心,或者耐心。茫茫人海中,行走在大街小巷,曾经有那么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人让你心跳加速吗?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让你看到的那一瞬间就喜欢上了的感觉吗?可是当你想多看一眼的时候,你喜欢的那个人就真的擦肩而过了,于是你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望着对方匆匆离去的背影。此时的你,一定在想这就是一见钟情的感觉吗?你也会在想对方有这种感觉吗?然而一个事实告诉你,这可能是你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已,对方根本就是不屑一顾的。大多数的一见钟情都是生理刺激造成的结果,也就是激情。
其实一见钟情叫一见生情更准确,大部分的一见钟情就是被对方的外表所吸引。而且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指标叫做费洛蒙,男女之间最初的吸引并不是来自于相貌、谈吐、品味等看得见的信息,而是身体散发出的看不见的气息,这就是费洛蒙。费洛蒙是一种无形又无所不在的化学分子,每一个费洛蒙都承载着人们独一无二的遗传学信息和各种欲望信号。
一见钟情是一种感觉,一种相识之后的互相吸引。我们往往所喜欢的是以外在形象为基础,自我想象出来并不断丰富的一个虚拟性格的人物。但幻想一旦触碰现实就很容易发生偏移,甚至破碎。我们就会迷茫,纠结。那么所纠结的,是幻想和现实碰撞之后,内心产生的不适应。一见钟情幻想终究是幻想,不管什么时候,每个人都不要在爱面前放下自尊,这一份美好你可以选择保留下来,这是属于你自己的。
德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传统的文化氛围,导致了它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致。森林密布,山峦叠翠,河流穿梭,以它们为主体,配以宛如童话仙境般的中世纪古堡和各种建筑风格的老城、教堂以及古老的民族风情,使德国旅游有明显特色。在巴伐利亚处处见到的是清新明快的巴洛克式建筑。在北方则是庄重严谨的哥特式砖砌房舍,有些地方似乎时间停止了。德国的森林特别多,大部分地方都很安静,很多德国人喜欢静静地在森林里聆听大自然的音响,这也造就了德国盛产音乐家和哲学家。
教堂
提起哥特式教堂,法国人一定会说“巴黎圣母院才是正宗”。但拥有科隆大教堂的德国人对此不屑一顾。因为要从哥特式建筑的主旨上讲,科隆大教堂的尖尖的高高的屋顶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一些,其“哥特味”也更浓一些。科隆大教堂太漂亮了,据说二战时美国大兵都不舍得投炸弹。
教堂内设10个礼拜堂,教堂的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的大礼拜堂,空间高度4335米,堂内是一排排木制的席位,其旁是放射性的走廊。在其四壁上开有一万多平方米的花格窗户,全部绘有《圣经》故事人物的彩色玻璃,当阳光斜射入室,这里金光闪烁,绚丽多彩,特别是听到教堂钟楼那五座响钟洪亮深沉的乐章,真会让人像冉冉飘向天堂。
每当夜晚降临,装有聚灯的四周墙壁一齐把光柱射到教堂,更添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站在对面的莱茵湖畔,湖光中的大教堂又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这怎不叫人陶醉?难怪舒曼写出这一名曲来。
啤酒
慕尼黑,一个熟悉的名字,是1972年奥运会的举办地点,有一支足球强旅拜仁慕尼黑,还有每年都举行的让保守规矩的德国人都纵情狂欢的“十月啤酒节”。
慕尼黑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伊萨尔河畔,与法国的巴黎和奥地利的维也纳,在19世纪并列为欧洲三大文化中心,至今如是。
慕尼黑有啤酒之都美称,不是啤酒节期间,我会带游客到市内专门招待游客的Hofbrauhaus啤酒屋,感爱巴伐利亚人狂饮啤酒之情。Hofbrauhaus啤酒屋在1589年时是皇家酒厂,面积很大,拱形屋顶的宽阔大堂像一个室内篮球馆,游客沿长桌两旁而坐。
前方是一个小舞台,有穿着巴伐利亚民族服装的男女演员为游客表演精彩的巴伐利亚民间歌舞。德国啤酒有浓有淡,淡一点的只有3%酒精,最浓的则为6%啤酒杯很大,足足可盛1公升的啤酒,喝的时候要用拇指扣住杯耳子,然后伸直四只手指穿过耳孔抄起酒杯来大口喝。
城堡
城堡是德国的象征,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城堡,据说目前仍有14000个。
第一站:海德堡
你读过那个的诗句吗:“我的心失落在海德堡的夏日中”,知道是谁写的吗?是德国诗人歌德。
海德堡城堡建在城市的处的山顶上,历经过几次扩建,形成歌德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三种风格的混合体,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古堡、石桥、古意盎然的老城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折射出浪漫和迷人的色彩,被19世纪的文人骚客视为中古精神的象征。古堡对面的哲人路曲径通幽,两旁树木葱郁,鸟语花香,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散步场所”。当年康德每天下午四点整必然散步其中,还有音乐家舒曼、作家马克·吐温都在这条林间小道上留下了足迹。而我们站在这条小路上遥望山上颓败的古堡,你会有一种生活在中世纪的感觉。
在海德堡城堡里还有全世界的草药博物馆,历史悠久,值得一看!
海德堡城堡里的地下室里,有一个高达三四层楼高的大酒桶,据介绍,里面装的酒可供一艘大战舰上的全部人饮用。
第二站:新天鹅堡
新天鹅堡是德国路易二世梦的世界,因为对现实不满,路易二世厌恶慕尼黑,而致力于在巴伐利亚山区创造自己的童话世界———一个让他感到快乐与自在的世界。
1869年,就在巴伐利亚南部的天鹅堡遗址上,他勾勒出自己梦的世界————新天鹅堡,他把这个美梦变成真实,献给他至爱的歌剧,至爱的人。远眺新天鹅堡令人有一种梦境般的感觉———高低错落的塔尖在风动的树林中时掩时现,仿佛有人声在浮动。新天鹅堡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矗立在石山高原上,一面是清澈透明的湖水,鸟瞰四周缓缓起伏的树林,幽静的自然景色与新天鹅堡梦境般的外貌相互辉映。
堡垒虽建于19世纪,但式样与装饰都属于中古时代。路易二世的爱人华格纳的歌剧中,骑士、淑女、朝圣者、游唱诗人漫行的久远世界,仿佛一下子来到你面前。歌剧中的人物和场景,都被绘成壁画,作为装饰。
在皇帝巨大的卧室里,壁画以歌剧《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为主题。你看到英俊的特里斯坦与美丽的依索尔德皇后,误喝下爱的迷药为一景,两人在花园里幽会为一景,两人好事被皇帝撞破为一景,他缠绵病榻为一景,她在死去的他怀里哀伤而逝又为一景。瓦格纳在创作此剧时,暂居友人之家,却爱上了朋友的妻子,便借这个故事和特里斯坦所唱出的曲与词,表露自己的激情。
浪漫主义属于唯心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的。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致是“幻想的”、“传奇般的”、“不真实的”,其中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艺飞万家)
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用来评价作品,一般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语言一般都热情奔放。强调灵感、主观、天才;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在对历史怀念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向往。
在艺术表现上,它反对纯理性和抽象表现,强调具有特征的描绘、情感具体的传达;反对一般化何谓类型化,主张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表现个性化;反对用古代艺术法则来束缚艺术创作,让艺术家的感情在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传达;竭力强调光和色彩的强烈对比上的饱和色调,反对刻板的雕刻般造型和过分强调素描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奔放而流畅的笔触、有时以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和动荡的构图来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画家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