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民国的浪漫

属于民国的浪漫,第1张

民国的浪漫是充满诗意和美好的,清晨第一缕曙光照下,在阳春三月的烟雨江南,人们挑着小扁担卖儿卖女。中午娇媚太阳像一个青春的少女,阳光照在被抽的皮开肉绽的庄稼汉身上,温柔的抚摸着。下午的时光是闲暇的,衣装整洁的买办牵着洋装姑娘的手喝着下午茶,看着抢食半块馊饭的乞儿,就像小狗一样活泼,少女咯咯的笑声就像银铃铛。夕阳西下,穿着破单衣的白发老叟寻到了一座破房,他开心的笑了起来,今夜的风不再无情。民国就是这样,诗意盎然,富饶雍容,愿希冀民国的你也能梦回彼朝,变成一个庄稼汉,在地主老爷鞭下歌唱,化作一个姑娘,在丘八身下欢笑,或者一个乞丐抱着半个馒头开心的做着永醒不来的美梦。民国是流着蜜和牛奶的黄金时代,到处是金色的校园和霓虹的十里洋场,愿你在灯红酒绿的大上海,也能如愿变成一个饿殍。

民国最浪漫的一刻就是这个罪孽的魔鬼被消灭时候,只是遗憾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个恶魔被公审推上绞刑架的画卷。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浪漫的大诗人,他们的爱情故事直到今天还被广为流传,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感受民国时期那些最动人的情书。

夕阳下的我们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致张兆和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鲁迅致许广平

妹妹,你的信我都好好收起,注明号码。哪封是哪天发的,哪天到,我都写得明明白白,好带回家去。我们肩并着肩的从头细看,细数这五年的离情别意。

——朱湘致刘霓君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无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整齐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美,有我独到的领略。

——徐志摩致陆小曼

一起到老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朱生豪致宋清如

有你一切都好,有你爱我,我真幸福,我会写文章的。而且我决定安心等到暑假再和你相聚,照我们的计划去做,而且也决心,也宣誓以后再不离开了。

——丁玲致胡也频

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

——胡兰成致张爱玲

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

——朱自清致陈竹隐

永远

你来!我们同游奇山,去洗温泉不好么早晚一块儿往羣芳竞放的原野,在黄茑回啭的密林下散步不好么无论如何请来吧!我在等你。

——白薇致杨骚

妹:今天早晨起来拔了半天草,心里想到等你回来看着高兴,荷花也放了苞,大概也要等你回来开,一切都是为你。

——闻一多致高孝贤

你所希望我的,规劝我的话,我以后一定牢牢的记着。假使我将来若有一点成就的时候,那么我的这一点成就的荣耀,愿意全部归赠给你。

——郁达夫致王映霞

《那一晚》

作者:林徽因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走到工业区的手机店门口,忽然门口响起了谢军的歌《那一夜》,他那沙哑的声音传遍了整个街道。“那一夜 ,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 ,我伤害了你;那一夜, 你满脸泪水;那一夜 ,你为我喝醉……这不是偶然,也不是祝愿……”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的林徽因的诗《 那一晚》,陡然觉得和这歌词有点相似。今晚不加班,白马我就细细的读一下这首诗吧。

这首诗一共分为三节,二十二行。以“那一晚”开头的,全诗的前六句是诗的第一节,第七句到第十四句是第二节,第十五句到最后一句为第三节。这是一首诗人关于自己对少女时代的回忆和现在对青春往事的心灵独白。这首诗带着淡淡的感伤,清醒的理智,和丝丝的眷恋。当时它是诗人以“尺棰”为笔名,发表在1931年四月份第二期的《诗刊》上的。

这时的诗人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结婚。诗人写这首诗是对经年往事的一种回忆,恍如惊鸿一瞥,不堪回首。时年林徽因已经二十七岁,而当年与徐志摩在伦敦相识的时候,她才十五六岁。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各已成家。青春的涌动和往昔的未已之心,像被约束在银河里的繁星,我们只能仰望。才女林徽因也不例外。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这个“那一晚”不单单是指两人相约的最后一晚,它还暗示了诗人从心灵里向心中的朋友说再见的那一刻。我的船与河心两个词语是一种暗喻。河心代表了心心相印的情感,我的船代表着自己一个人的情感。这个“推”字用得很有力量感。推出,在这里就是退出。当年徐志摩在伦敦认识诗人时他已经结婚,而诗人恰在豆蔻韶华。两人结下的情谊令彼此都非常的心动。徐志摩有离婚的想法,林徽因也明白自己的处境——这确实是违背世俗的。从林徽因处理这份情感上来看,她确实够理智够冷静,纵然是天大的喜欢,她也能慧剑斩情丝的。这第一节的第一句没有道明是谁或者是谁的力量这么大,把她的心推出本可以重叠的两颗心。了解了诗人的性情,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是她自己把她的船推出的。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白马觉得,天的澄蓝代表着诗人的理智,而星星是诗人梦想的代名词。明白了这两个意象的指代,这一节的诗意就能明白了。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人和人一生能有几次牵手呵!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还是亲情,等牵手走过的路溶入记忆,总觉是温馨的。牵手对于友情来说是纯真的,对爱情来说是浪漫的,对亲情来说是亲昵的。当时的林徽因,才十五六岁,正处在幻想与孤独的年轻少女时代,况且又在异国他乡,对友情的渴望和其他同龄女生一样的。而一旦一份表白来临的时候,又觉得很突然,很惊慌,很无措。当时她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就出现了诗句中的“迷惘”,“重愁”。可机敏的她隔天后把心事告诉了她老爸,最后父女俩便有了接下来诗句中所描写的那个决断。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这是一种决绝,诗人自己决定的,而另外一个人应该没有这么决绝。“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这一句的意思我们都能读懂,只是不附合现在的字句表达习惯,用现在的字句表达应该是:两人各认取各自生活的模样。

诗的第二节以四个“到如今”开始,语势从激烈逐渐舒缓,这中间的抒情像风雨渐渐变小而递减式的终归平静,到节尾最后一句“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读后令读者觉得诗人青春里吹气如兰的和婉气质蕴含在这字句里,尽管她在生命的海洋里远远望着徐志摩,如隔岸观花。她也对孩子们说过她对徐志摩的崇拜。这两句是在说她思念徐志摩写的诗篇。“岸上的耕种”是在比喻徐志摩在文学诗歌领域的创作成就。的确,徐志摩是新月派的领军者,才华出众,他在新诗的写作探索上对林徽因还是很有影响的。“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是指徐志摩的那些诗歌。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承接上一节的“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如果说第一节第一句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那么第二节第一句和第一节第一句则是一种前后照应的关系。海面,指生活的海深;风涛,指生活里发生的事情,比如林徽因回国后她的父亲过世等等。细弱的桅杆,喻指诗人的心灵。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这两句是把徐志摩当作心中的太阳,可见对徐的崇拜之深!阴影,是指生活里的琐事。林徽因成家后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在内理家照顾孩子,在外帮夫君梁思成成就建筑事业,虽然说夫唱妇随,恩恩爱爱,终究生活久了,有各种忧愁的。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这一句照应第一节诗中的“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当读起那决绝两行诗句时,我们应该至少猜得到眼泪,这是一个少女在忍痛割爱时的真情,放手之时的无耐。正说明了诗人是柔情似水的女子,并非冷漠如冰霜。白马还记得歌星郑智化在《星星点灯》中的一段词:“抬头的一片天,是男儿的一片天。曾经在满天的星光下做梦的少年,不知道天多高,

不知道海多远,却发誓要带着你远走

到海角天边。不负责任的誓言,年少轻狂的我,在黑暗中迷失才发现自己的脆弱。看着你哭红的眼睛,想着远离的家门。满天的星星请为我点盏希望的灯火……”这歌词写的是一个少年的迷惘,而这一节诗写的恰是少女的迷惘。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呢?白茫茫的江边,是迷茫的少女眼中无助的内心中的天地。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顶层以下是层层的阴影。只有站在最高层你才能摆脱周围阴影的困束,才能拥有蜜一样滋润甜美的记忆。只可惜林**也是受父亲指点找到自己的夫家,并未自主自己的大事,这也是不幸中的幸事吧。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西方神话里的丘比特之箭,是浪漫永恒爱情的象征。诗人与徐志摩都是受过西方教育的才人,自然理解这些含义。跨上羽翼之箭,想象丰富奇特,热烈大胆。这是诗人潜意识中对爱情的理想的行动与主动。可事实上诗人自从康桥一别后在情感上对徐志摩并未有什么真正的跨越。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诗人是个女子,中国式的矜持是许多传统女子的一种天生修养或习惯。静候赞赏,这就是诗人的矜持啊。诗人将自己的心灵之歌比化成鸟儿清脆悦耳的歌唱,假如她真的唱了,徐志摩能感应不到吗?其实,这两句仍然是诗人的幻想与梦境。

诗的最后两句很重要,也很让人心颤抖: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零乱的花影,是诗人如惊慌失措的小鹿似的心。当林徽因不忍看徐志摩原生家庭支离破碎时,当即决定不再涉入与徐志摩的感情世界,这是诗人的聪慧善良之举。凡事适可而止,进退有度,所以林大才女就在当年私闯入徐志摩的情感世界的边缘立定,望而却步。这体现了她的智。看到最后一句的末尾加上叹号了吗?正好说明了诗人那颗震擅的心在复杂纠结的状态里徘徊。这两句和诗的第一句“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是一样饱含着内心的哭泣的。

诗歌,是思想之歌。如果没有体验过一种生活,一种经历,一种感情,写出来的文字是没有血肉感,风骨感的。纵读林徽因这首诗,真的能感受到她那有一种切肤之痛的经历,这便是这首诗成功融入到读者内心的文字艺术。

读一首诗,其实便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相互交换,产生共鸣的过程。假如二者不能共鸣,没有感应,那要么是读者没经历过,要么是诗人没有把自身经历的体验表达好。而这首《那一晚》,诗人做到了。

亲爱的诗友,你读过林徽因这首《那一晚》吗?白马觉得这首诗写的很不错,和那首《你是人间四月天》一样动人。只是一篇喜感温馨些,一篇凄凉忧苦些。欢迎诗友们在评论区讨论留言给白马。另外白马在此录上一首和诗友的唱酬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诗文赏析吧。

《读林徽因的诗》

新月舒眉处,明眸四月林。

康桥徽未改,何必再究因。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享年98岁。在葬礼上,蒋英用脸轻轻贴着沉睡爱人的脸颊,依依不舍。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同窗好友,二人早年共同在杭州求是学堂求学,这所学堂正是如今浙江大学的前身。此后,他们共赴日本留学,钱均夫主修教育,蒋百里学习军事,回国后二人又都在北京居住。因此,钱、蒋两家关系非常密切,经常往来,钱学森与蒋英更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1923年某次聚会中,钱均夫夫妻二人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蒋百里不解,询问缘由。原来,钱家夫妇仅有1个儿子,没有女儿,但是蒋家有5个女儿,钱家便有了请蒋家过继1个女儿的想法。

两家关系甚好,钱夫人向蒋夫人提出想法时,更是没有拒绝,就说让钱夫人在5个女儿任意挑选一个,钱夫人说“我要老三”。而蒋英正是钱夫人看中的三女儿,蒋英聪明好学,能歌善舞,乖巧可爱,深得钱家夫妇喜爱。

蒋百里对5个女儿都疼爱有加,他平日里更将钱家夫妇对于蒋英的关爱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念在两家是世交,蒋百里知道三女儿即便到了钱家,也一定不会受委屈,能享受到同等甚至更多的爱护。于是,蒋百里夫妇二人同意过继三女儿蒋英给钱均夫夫妇。

过继仪式十分正式,钱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蒋英的名字也改为“蒋学英”。从此,蒋英与奶妈一同住进了钱家。这一年,钱学森13岁,蒋英5岁。

不过作为独子的钱学森,一开始可不懂得如何照顾妹妹,他的好多“好玩意儿”,比如口琴、玩具啊,都不会带着妹妹玩。所以,蒋英不喜欢这个“哥哥”,在钱家待了几个月,就嚷嚷着要回家。

蒋百里心疼,便将女儿接了回去。钱家夫妻甚是不舍,于是钱家夫人半开玩笑说到,小蒋英现在是自己的干女儿,将来可要娶来当儿媳妇。蒋百里一方面对要回女儿的事情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十分喜欢钱学森,于是钱、蒋二人就这么定了“娃娃亲”。

1929年夏天,钱学森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铁路专业,他十分好学,成天泡在图书馆中。1932年1月28日,日本袭击上海,飞机投下炸弹令上海陷入火海。21岁的钱学森眼看祖国被他国如此欺凌,心中燃起雄雄斗志。如果中国研制出属于自己的战斗机,也许祖国就不会遭遇如此劫难。这个想法也为他后来前往美国学习航空理论埋下伏笔。

1935年8月,24岁的钱学森考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决定前往美国留学。前往美国前,钱学森来到蒋家告别。蒋百里唤着蒋英,“干哥哥来了,下楼来,弹琴给他听”。

那时的蒋英已经16岁,出落得端庄美丽、楚楚动人。钱学森也成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随后,钱学森前往美国读书,蒋英前往德国学习声乐。留学期间,他们一度失去了联系。

1946年,蒋英28岁,结束了留学生涯回到上海,那时钱学森已经是麻省理工最年轻的教授。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他已经12年没有回来了。就在这年,钱学森与蒋英阔别数年再次相遇,这一次,他们再也有错过。

1947年5月31日,蒋英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自己第一场个人演唱会,演出大获成功,蒋英也因此成名。坐在台下的钱学森被蒋英优美的歌声深深吸引,台上这位优雅明媚的歌唱家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在家中哭鼻子的小妹妹了。

此后,钱学森经常借故到蒋英家中玩,时隔多年加之婚姻自由,家中已经没人再提及当年的“娃娃亲”了。但钱学森心中对于蒋英的感情却慢慢发生着变化。

毫无察觉的蒋英甚至给36岁的钱学森张罗起相亲的事,蒋英请了两位年轻女士与钱学森在餐厅吃晚饭,一位坐在他左边,一位坐在他右边。其中一位富家女,家中有诸多收藏,以共赏名画为由,邀请钱学森前往家中坐客,钱学森却婉拒了。

蒋英后来回忆,吃饭时就发现钱学森的眼睛不朝左看,也不朝右看,总是看着自己,她就觉得很奇怪。那时的钱学森怎么还顾得上其他女孩,喜欢一个人眼神是藏不住的。

相亲会不久,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了一场演讲,他发现蒋英也是听众之一,兴奋不已。演讲结束后,他主动要求送蒋英回家,直到蒋家门口,钱学森终于鼓足勇气表白。平日里几分木讷的理工男,此刻深情又直接地对蒋英说“你跟我去美国,好吧?”

蒋英明白了钱学森的心意,但是并没有直接答应他。蒋英对钱学森表示,自己刚回国不久,国内还有很多事情,咱们还是先通通信吧。没想到,钱学森却不同意,直说“不行,现在就走”。钱学森的表白,就是这么直接,有这么深情。认定了你,那就是你,也只有你。蒋英也终于被钱学森的真诚打动了。

1947年9月,上海和平饭店,钱学森、蒋英在此举行婚礼。才子佳人、郎才女貌,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喜结连理,一时在上海传为佳话。此后,蒋英随丈夫钱学森来到美国波士顿,开始新生活。

来到波士顿的第一天,蒋英却过得有些“诧异”。吃完早饭,钱学森起身去工作,离开前对蒋英说,自己晚上下班再回来,你自己慢慢适应这里。蒋英没想到,美国新婚生活的第一天,怎么如此“出乎意料”。

多年学习艺术,加之自小成长环境优越,蒋英内心一定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充满诸多浪漫期待。然而,理工男钱学森似乎并不懂如何经营感情,或者说如何讨女孩子欢心。

下班回来,甚至还和蒋英道“你好”,蒋英不会准备晚饭,两人就到家门口的快餐店吃了一餐。回到家中,钱学森沏了杯茶,对蒋英说了句“回见”,自己就关上书房房门,独自看书了。

本该享受蜜月的小夫妻,居然如此“客套”,你好、我好,还回见。蒋英这才明白,自己的中丈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所有的热情和专注都放在了科研上,为了有朝一日学成回国,完成当年的强国梦。钱学森不是不爱妻子,而是他还不懂得如何调剂生活,增加生活趣味,毕竟多年的科研生活,让他早习惯与书为伴。

生性活泼、聪明机灵的蒋英开始了“改造”之路,她在家中与钱学森举办小型音乐会,钱学森也开始学着在科研之余与蒋英一起探讨音乐话题,甚至还会用英语开些玩笑。

钱学森的生活慢慢变得丰富充实,更加轻松愉快,甚至还慢慢学会做饭,烧得一手好菜。蒋英时常在朋友面前说到,自己在家中只是帮手,钱学森才是厨师。钱学森也曾提及,每当自己遇到难题无法攻克时,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令他豁然开朗,有所启示。钱学森在与蒋英的生活中,一改往日木讷的状态,变得风趣幽默,充满情调。爱情的甜蜜,也让钱学森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他提出的核火箭概念震惊学界。

只不过,这样轻松甜蜜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

1949年,新中国成立。钱学森收到教授曹日昌来信,信中钱学森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召唤,他内心无比激动,埋藏许久的报效故国的梦想再次被点燃。夫妻二人决定,等蒋英腹中的第二个孩子降生后,就立刻回国。

然后,事情进展却并不顺利。1950年,钱学森作为世界公认的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被美国怀疑为***地下组织成员,吊销了他从事机密研究工作的安全执照。

1950年6月,钱学森决定告别回国,向自己的上司,时任美国海军次长的金贝尔辞行。没想到,钱学森刚走出金贝尔办公室,金贝尔就联系了美国移民局,称钱学森了解美国导弹工程核心机密,决不能让钱学森离开美国。金贝尔讲道,“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绝不能放他回中国”。

当钱学森回到自己家中时,发现自己收拾好的8只大木箱被海关扣留。那一刻,钱学森与蒋英感觉事态不妙,钱学森对蒋英说,我走不了了,他们不让我走。

不出所料,1950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包围钱学森住宅,随后将其关在洛杉矶以南的一座监狱。钱学森在那里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折磨,白天无休止地询问,晚上每隔15分钟查看,用强光刺激他的眼睛,不准他睡觉。

蒋英在钱学森被关押的第12天,曾看望丈夫,当时钱学森脸色惨白,十分憔悴。当接钱学森回家时,他一言不发,只知道点头。持续多天的折磨,已经让科学家身心备受摧残。

此后,美国移民局规定,钱学森必须每个月报到一次,并且随时接受传讯,钱学森一家只能在洛杉矶市内生活,不得擅自离开。联邦局特工更是经常出没钱学森住宅附近,监听他的电话、监视他的信件、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钱学森一家人无异于被美国“软禁”,失去自由,并且经常提心吊胆。蒋英担心请保姆不安全,搁置歌唱事业,一人扛起照顾丈夫、孩子的重担。同时,她还在浴室里放置一张桌子,让钱学森躲避监视专心研究。就这样,钱学森完成了40万字《工程控制论》,成为影响学界的重要著作。

昏暗艰难的岁月里,钱学森、蒋英从没有一刻放弃回国的梦想。从海关拿回8只木箱后,钱学森始终没有打开,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找到机会随时离开。

1955年的某天,在钱学森被监控5年之后,夫妻二人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天,一个中国餐厅伙计将菜送到钱学森家中,蒋英在菜篮子中发现一张废弃的中国画报。画报中,一张照片引起了蒋英注意。陈叔通,是钱学森父亲钱均夫的老师,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钱学森立刻给陈叔通写信,叙述了自己在美国种种遭遇。但是如何摆脱美国联邦局探员的眼线,将信件安全寄出呢,夫妻二人心生一计。

蒋英的妹妹当时侨居在比利时,将信件先寄到比利时,应该不会引起太多注意。为了安全,钱学森将信誊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纸上,并且贴上了一块剪报。

这块剪报是1953年3月6日纽约时的一份特别报道。报道中说,“钱学森作为加州理工学院著名的火箭专家,3月5日在洛杉矶被驱逐回中国,但同时又不许他离开美国,因为他的离去,不利于美国最高利益。”钱学森希望这份剪报能够向祖国传达出自己在美国的处境。

然后,钱学森将这封特殊的求助信放到了一个普通信封中,夫妻二人来到商场。钱学森假装在门口等待太太逛街,吸引特工注意。蒋英则前往商场,隐秘地将信件投入邮筒,把信件寄到了比利时。

幸运的是,这份求助信最终漂洋过来如愿抵达从陈叔通手中,周恩来总理立即得知了钱学森、蒋英一家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

此时,中美两国正在日内瓦就两国侨民交换问题进行具体商谈。美国人狡辩,称没有证据表明在美国的中国人想要回国。钱学森的信件则在那一刻成为了最有力的证据,直接拆穿美国人狡黠嘴脸。

1955年夏天,美国同意以中国释放11名美国战俘为条件,换钱学森回国。9月17日,钱学森终于带着妻子蒋英,与一双儿女踏上回国旅程。10月8日,经过一个月的海上航行,钱学森一家安全回到祖国。

钱学森晚年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回国后不久,他被邀请到东北看一看。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会见了钱学森。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那会儿正憋着美国一肚子气,干脆回答“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吗”。

此后,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国家机密工作之中,他的行程对家人、媒体都是保密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0月27日,首次导弹与原子弹结合成功发射。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但当时,蒋英并不知道这一切与丈夫钱学森有着密切关系。蒋英晚年回忆,钱学森从研究导弹开始到最后,从来没有与蒋英谈过一句。钱学森经常出差好几个月,蒋英只知道钱学森不在北京,不知道他在中国哪座城市,从事什么项目的研究工作。

蒋英后来在中央音乐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她默默在背后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也在努力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她将多年学习的西洋唱法教授给学生,学生们纷纷在国际音乐舞台取得骄人成绩,其中包括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张亚伦、祝爱兰等。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奖感言中,钱学森深 情感 谢了妻子蒋英对自己几十年的默默支持。直到晚年,他们依然恩爱如初,相濡以沫。

2009年,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12年,蒋英离世,享年92岁。儿时,钱蒋两家某次聚会上,钱学森与蒋英曾经共唱一首民国学堂歌曲《燕双飞》。歌词“此生愿双双飞痴心永不悔”,简直是他们二人一生旷世情缘的真实写照。

风雨同舟62载,夫妻二人历经荣辱,功勋卓越,谱写爱情神话,铸就一世传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75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