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舒伯特的简介?

音乐家舒伯特的简介?,第1张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一七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生于维也纳,一八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死于维也纳。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所以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 弗朗茨·舒伯特画像

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既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 王》、《鳟鱼 》、《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被后人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 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10张),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 舒伯特死后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在音乐上有着执着的追求,流传下来的作品无不让人沉醉其中,舒伯特的音乐才华是受举世瞩目的,许多作品也备受争议。

  欧洲音乐之父巴赫

  “ 巴赫 ”在德文中是“ 小溪 ”的意思,可是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1685-1750)的成就和影响,正像贝多芬所说的:“像大海一样的巨大和深远。” 巴赫家族中几代人都是宫廷乐师,但从巴赫的曾祖父起又都是地位卑微、靠音乐谋生的贫民阶层。由于家庭贫困,巴赫无法得到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只能靠自己刻苦学习。小巴赫为了得到他哥哥保存的一叠名家乐谱,前后花去六个月时间,在家人睡熟后,伏在窗前桌案上,整夜抄谱。谁知被哥哥发现,竟粗暴地把它全部烧掉。小巴赫难过地哭了几天,但他并不灰心丧气。不久,离家独自到汉堡附近一个市镇,向一位有名的风琴师求教。这位风琴师把许多珍贵的乐谱长期借给他使用,后来,巴赫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风琴演奏家。 由于当时的音乐家只能附属于宫廷或教堂,这就使巴赫面临终生只能处于困难的境遇和屈辱的地位,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创作意志。 他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16世纪以来复调音乐之大成,创作的几百部作品虽然很多是宗教音乐,却又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进行了大胆革新,对欧洲的古典音乐和后世音乐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称为“音乐之父”。 -△-

  交响乐之父海顿

  海顿( 1732-1809 )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104部交响曲,并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被称为“ 交响乐之父 ”。他的重要作品还有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等。 海顿家境贫困,父亲是车轮匠,母亲当过厨娘,但都酷爱音乐。小海顿自幼就在家庭中接受音乐教育,6岁时成为海茵堡教会合唱团的歌童,并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可是直到29岁才被艾斯德哈济亲王聘为乐长。后来,海顿两次去英国伦敦旅行,演出了他专门创作的十二首交响乐(后人称它《伦敦交响乐》),获得牛津大学音乐博士称号,从此名震全欧洲。 -△-

  音乐神童莫扎特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他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家。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时对一般的乐曲只要弹几遍就能背诵,5岁便开始作曲,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轰动了欧洲,被誉为“音乐神童”。 这位过早成熟的天才,虽也受到过王公贵族的种种厚爱和赞赏,但也饱尝了贵族社会对他人格的蔑视和侮辱,身心遭到一次次打击。后来,莫扎特终于辞掉宫廷里的职位,摆脱了奴仆般的地位,勇敢地成为奥地利第一位不依附于贵族的自由作曲家。 莫扎特的作品,具有优雅、清新、欢快和抒情的风格,旋律天真质朴、温和、甜美,充满青春的朝气。可惜他只活到36岁,死后被葬在修道院的贫民墓地,连块墓碑也没有。然而,他给这个世界留下近50部交响曲,22部歌剧, 50部各种形式的协奏曲,还有许多室内乐、独唱、合唱作品,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在世界文化史上立下永久的丰碑。1986年,一举夺得奥斯卡八项金奖的美国故事片《上帝的宠儿》,就是根据莫扎特的生平拍摄的。 -△-

  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出身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宫廷歌手。贝多芬4岁时就学习钢琴和小提琴,7岁第一次登台演奏钢琴协奏曲,12岁当上宫廷剧场首席小提琴师和教堂的助理琴师。 贝多芬第一个真正的教师是聂耶菲,这位精通作曲技术的音乐家为贝多芬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并帮助他到维也纳去向莫扎特学习。后来,贝多芬又向海顿学习对位法。直到30岁时,才举行首次个人音乐会,巩固了自己的作曲家地位。贝多芬受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憎恨封建专制,向往自由、平等、博爱,创作中充满了革命热情和英雄气概,艺术上勇于创造,敢于革新,在音乐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因而获得了乐圣的称号。 贝多芬的生活是十分不幸的,他没有建立家庭,26岁开始耳聋。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始终坚持“自由、平等”的理想,继续创作。不朽的名作《第九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以后写的。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几十部乐曲,几十部室内乐曲以及歌剧、神剧、弥撒曲等。 -△-

  歌曲之王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教师家庭,8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与钢琴。11岁被送入免费寄宿的神学院充当童声合唱团的歌童,过了五年被舒伯特称为“牢狱”的艰苦生活。但他在这里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唱歌和作曲理论,还担任了管弦乐队的指挥,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 离开神学院,舒伯特在他父亲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在应付繁忙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舒伯特思路敏捷,有人形容他的歌曲是“流”出来的。曾有这么一件事:一天,舒伯特与朋友到维也纳郊外散步,走进一家小酒店,见到桌上有一本莎士比亚的诗集,便拿起来朗读。忽然他叫道:“很好的旋律出来了,没有五线纸怎么办?”朋友们立即将桌上的菜单翻过来划了五条线递给他。这时的舒伯特仿佛听不到周围的喧闹,一口气写成了一首歌曲,便是著名的《听!听!云雀》。 舒伯特的许多作品已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第八交响曲》、《鳟鱼五重奏》等器乐曲,至今仍是世界音乐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然而,最能代表舒伯特艺术的还是他的六百余首歌曲,对于后人的影响也最大,被称为“歌曲之王”。最著名的歌曲有:《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魔王》、《 野玫瑰 》、《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他从小爱好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19岁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管弦乐团,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 1872年,约翰·施特劳斯应邀去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演出,盛况空前。 他还亲自指挥由两千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两万人组成的合唱团,联合演出自己的代表作《 蓝色多瑙河 》圆舞曲,创音乐史上的新纪录。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3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作品大都热情欢快,旋律性很强,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并常带有幽默感。人们所熟悉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等圆舞曲,都出自他的笔下。 他与他父亲同名,两人都是著名的作曲家,又都以写圆舞曲闻名于世。为了区别起见,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

  格林卡(1804-1857)生于俄罗斯一个地主家庭,在农村度过童年,从农奴乐师、家庭教师那里学习钢琴与小提琴。 他少年时在彼得堡贵族子弟学校受音乐教育。20岁起,在交通部任职,业余从事音乐活动。1830年在意大利求学期间,仍念念不忘创作俄罗斯音乐。为了发展俄罗斯的民族音乐,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他专门去德国、西班牙游历。1836年,格林卡完成了俄国第一部民族歌剧《 伊凡·苏萨宁 》,1842年完成了取材于普希金叙事诗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他的音乐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留名的第一个人,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序曲《阿拉贡荷达》、《马德里之夜》,以及钢琴曲、几十首抒情独唱曲等。 -△-

  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1893年 10月28日 ,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著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

  通俗钢琴之王克莱德曼

  克莱德曼原是大歌唱家们的钢琴伴奏师,由于为一部电视剧演奏了一曲《水边的阿德丽娜》,一夜间竟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通俗钢琴之王。 1953年,理查德·克莱德曼出生在法国巴黎,5岁起就跟担任钢琴教师的父亲学习钢琴,他认识音符比阅读其他课本更为容易。6岁时,他的小手已灵活得令人惊叹不已。16岁时,因演奏自己作的曲子,在校内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后来考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校,专攻古典钢琴。 他演奏的曲目,一部分是名曲改编曲;另一部分是两位现代流行音乐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乐曲通过克莱德曼亲切、洒脱和富于诗意的演奏,既具有高雅的古典韵味,又充满清新、浪漫的醉人芳香,是不可多得的雅俗共赏作品。如今,克莱德曼的琴声早已冲出了法国的国界,从欧洲到美洲,从日本、中国到整个东南亚。

1、罗伯特·舒曼: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bai》、《C大调幻想曲》、《童年情景》等。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舒曼狂喜的、热情的精力增加了他音乐的个人特征。他关注高于他内在自我和灵感的源泉,无论是霍夫曼还是克拉拉。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3、舒伯特:代表作:《未完成交响曲》;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4、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5、弗朗茨·李斯特:

代表作《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画家音乐家舒伯特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画家音乐家舒伯特的名人故事 篇1

 1797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郊区的李希塔尔,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808年舒伯特进入了康维特音乐学院就读,并开始尝试作曲

 舒伯特脾气温顺,如赤子般的纯真笑容经常挂在脸上,这使得他很受朋友欢迎,他身边一向都围绕著一群关心他的朋友,这些朋友有些在经济最困顿的时候接济他,有些人的诗作给予他创作的灵感,有些在舒伯特身前死後都极力推广他的音乐。虽然他作品数量颇丰,又完成了六首交响曲十六岁写出第一首交响曲,但是并没有任何经济支援。

 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潜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超多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断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对之后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是欧洲音乐史中浪漫主义新型音乐体裁——艺术歌曲的第一个集大成者。在歌曲结构、旋律、和声以及钢琴伴奏诸方面,舒伯特都卓有贡献。一生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与《C大调交响曲(伟大)》、《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鳟鱼》钢琴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等。

 在生命短短的31年中,舒伯特经受了贫穷、病魔的煎熬,却留下《魔王》等不朽作品,让人不得不追寻他生命的动力、创作的激情何在——那就是他为作曲生、为作曲死的信念。

画家音乐家舒伯特的名人故事 篇2

 弗朗茨·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一天,年轻的舒伯特受邀到维也纳一位富翁的家里,为其拉奏小提琴,以庆祝他65岁的生日。

 舒伯特为富翁所拉奏的曲子都是自己谱写出来的得意之作,其中有一首令富翁心旷神怡、愉快无比。于是富翁便对舒伯特说:“从明天起,如果你能不辞辛苦、昼夜不停地连续几天为我拉奏这首曲子,我便会送给你一座大庄园!”

 舒伯特听后,暗暗得意,他也知道自己的这首曲子是上乘之作,但却从未想到居然能和一座大庄园的价值画上等号。“您确定真的这么喜欢它吗?”舒伯特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是的,这是世间最美的一首小提琴曲,让我百听不厌!”富翁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于是,第二天一早,舒伯特便开始在富翁的家里反复拉奏这首曲子,富翁也随即尽情地享受着它所带来的美妙。

 可到了中午,富翁的妻子开始受不了了,称其难听极了,要求舒伯特立即停下来,或者换一首曲子,但富翁不同意。到了下午,用人也觉得受不了了,纷纷偷偷地捂紧自己的耳朵。富翁也开始有些不自在,觉得曲子的确有些不再那么好听了。

 等到了晚上睡觉时,富翁终于也受不了了,他觉得舒伯特拉奏的曲子不再优美无比,反而成了令他烦躁不安、无法入睡的噪音。

 “请停止吧,我听够了!”富翁对舒伯特说道,然后便将其迅速打发走,连庄园里的一根草都没给舒伯特,就连送他到门外的用人也像“躲瘟神”一般快速关上大门,生怕他再返回来。

 回到家中的舒伯特一开始非常气愤和不解,自己如此杰出、动听的作品,居然让富翁及其妻子和用人如此生厌!但等冷静下来转念一想,舒伯特突然醒悟了:“这不能全怪他们呀,再动听的曲子也不能天天听、时时听,因为喜新厌旧是人们的本性!”

 醒悟后的舒伯特开始不再满足已有的成就和作品。此后,每创作完一首曲子,他便会马不停蹄地创作下一首。他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包括600多首歌曲,以及其他众多如交响曲、歌剧音乐曲等作品,他因此被后人公认为“歌曲之王”!

 “世人最喜爱的音乐,正是我以持续不断的坚持和痛苦写成的。”舒伯特并非天生就是为作曲而生的人,而是后天“听者的厌倦”刺激警醒了他,使得他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向前,不断拿出新的作品,永不满足和止步。

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

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德意志的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

其作品题材十分丰富,有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如《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奥地利的舒伯特不到20岁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

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小夜曲》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此外还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音乐等作品。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不到7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他创作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圆舞曲闻名于世,有“圆舞曲之王”之称。

法国的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代表作品是《幻想交响曲》。这是一部有文学标题的、浪漫主义的和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五个乐章的情节线索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

《幻想交响曲》受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很大影响,表现出更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他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了。

-浪漫主义音乐

整个西方音乐史大致可以分为古代与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20世纪现代音乐六大时期。

1、第一个时期叫古代与中世纪,所谓古代,在西方音乐史里面就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音乐。它是西方音乐很重要的一个源头,中世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西方文化形成的一个时期。但是它很漫长,将近有一千年左右的时期。

2、第二个时期叫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15、16世纪,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音乐就有了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的发展。

3、第三个时期叫巴洛克时期,也就是我们说过的巴赫所生活的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西方的社会就逐渐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整个音乐也从古代逐渐向近现代过渡。

4、第四个时期叫古典主义时期,就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时期,这个时期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是一个高峰。

5、第五个时期叫浪漫主义时期,是指19世纪的音乐,19世纪音乐也有很大的发展,整个西方音乐在19世纪出了很多的作曲家和优秀的作品。像肖邦、李斯特、马勒这些都是,还有舒曼、门德尔松,这些都是浪漫主义的作曲家。

6、第六个时期就是20世纪现代音乐,这个时期一直到现在,都在延续着,因为西方音乐在这个时期也有了很多新的、五花八门各种流派的发展,非常丰富多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7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