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炫丽而又繁华的地方,它有着“东方巴黎”的美称,它就是举世闻名的上海。今年我有幸目睹了它的繁华,才知道它为何能折服那么多世界各地的人们。
走进繁华的上海夜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五光十色的灯光,我们漫步在外滩,人越来越多。黄浦江的围杆边,人们摩肩接踵,谈笑风生,江边不时送来了阵阵夜风,让人陶醉。天色越来越暗,可人们似乎没有丝毫困意,江畔大厦亮起了一盏盏明灯,晚风在街道中穿梭,给行人带来了丝丝凉爽。车如流水一般飞快地驶过,路灯、广场上的灯、车灯愈聚愈亮,照亮了整个江边。在江畔,终于有人腾出了一个空位,我灵活地挤入人群中,依靠栏杆,俯视江面,碧波荡漾着,黄浦江绵绵地流淌着。“呜……”一阵汽笛声由远而近地进入人们的耳畔。我惘然台头望去,一艘靓丽的江轮在黑暗中向我们驶来,船中的金光闪烁点点。近看,这艘江轮灯火通明,那一排座位整齐地铺设在内。人们禁不住拿起相机,我也不例外,当相机声还没停止,又有一艘江轮快速地驶来,这艘就更加精美,富丽堂皇……看着一艘艘江轮忽慢忽快地驶过,滚滚黄浦江显得格外忙碌。
我慢慢抬起头,眺望江对岸,上海的金茂大厦巍然屹立,东方明珠塔在江岸边就像一位昂首挺胸的士兵,保卫着上海这方土地。再往右望,大楼的幕墙上印着“我爱上海”四个彩色的大字,顿时心中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情怀。是啊,上海的确是个让人迷恋的地方,不仅我这个小小的中国人爱上海,连外国客人也爱上海,听说世界各地的攀登高手都来徒手攀上海的金茂大厦。随着目光,渐渐地从大厦顶仰望天空,这时,天完全黑了下来,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中,悬挂在大厦之上,月光柔和地吐洒着清辉。两岸的高楼大厦的剪影倒映在江水中,在波浪中不停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铺洒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当江轮驶过时,月光总为它们镀上一层银色的花边。
啊,站在外滩,看到的是滚滚的黄埔江水,坚固的高楼大厦,皓月当空的夜色,谈笑风生的中外游客……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夜上海的魅力和活力,这座世界名城就在我的眼前。
1、作为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充满了中国式浪漫。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挂起的大红灯笼,同时加入了冰雪的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瑞雪兆丰年”的美好寓意深度结合。
雪容融头顶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头部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同时也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十三对和平鸽也代表着第十三届冬残奥会;装饰图案以剪纸艺术为载体,彰显了中国传统元素;雪容融的主调是红色,红彤彤的灯笼代表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
2、执子之手,死生契阔。中国农历元宵节适逢情人节,2022北京新闻中心2月14日举办主题为“歌舞翩跹庆团圆”的“双奥之城·看典”互动展示活动,嘉宾讲述艺术作品中的传奇故事,让观众在传统文化中寻觅和体味“中国式浪漫”。
3、400多年前,剧作家汤显祖写下《牡丹亭》。“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超越世俗,超越生死;如今,来自北京的北方昆曲剧院让汤翁笔下这份缠绵至深的爱情在舞台重现,再度感染观众。
4、舞剧《曹雪芹》中有许多传递情感的肢体表达。刘震提到,剧中有一幕是曹雪芹和爱人在镜框后的楼梯上共舞。这一创新呈现让观众感受到空灵的爱情,镜框则让人联想到《红楼梦》的“镜中花”。
在另外一幕中,天上的月光打在地面,两位演员在光圈中跳舞,自然让人产生“水中月”的遐想——镜花水月,正是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的内心写照。
5、在各种类型的爱情作品中,有的用惊鸿一瞥“惊艳”时光,有的用念念不忘“温柔”岁月。《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中,作者纳兰性德用“人生若只如初见”追忆爱情在初见刹那的怦然心动。
在这部作品中,他将这份历久弥新的惊艳从爱情延伸到友情和家国之情,诠释出人们为情甘愿坚守一生的执着。
中国式浪漫就是三束饭送别袁老,堰桥路和繁华大道,神舟飞天,嫦娥登月,天宫一游。是中国人的浪漫。永远是记住那些最勇敢的人,是对家和国家最深情的眷恋。狭义的浪漫,来源于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末西欧诞生的浪漫主义。这里的浪漫是指对现实世界不满,对未来充满期待和追求,理想远大,不甘堕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欧洲人认为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因为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敢于与贵族和命运抗争。
比起现代人,古代人对爱的表达应该更含蓄!很多现代人最熟悉的诗词都是用来表达爱情的。比如《诗经》中的“一日不见,如三秋Xi”“窈窕淑女,君子好大胆”等等。唐诗中爱情诗较多。比如:刘禹锡的“东升西落,路无情却有情。”张继的“双泪还君珠,未嫁时恨。”李商隐的“虽然我的身体没有鲜艳的凤凰的翅膀,但我感觉到神圣的独角兽的和谐的心跳。
中国式浪漫是三束水稻送别袁老,延乔路与繁华大道,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宫遨游,中国人的浪漫,是永远铭记那些最英勇的人,是对家与国最深情的眷恋。狭义上的浪漫来源于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末诞生于西欧的浪漫主义,这里的浪漫特指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对未来充满期望和追求,理想远大,不甘堕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欧洲人认为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因为贝多芬不向命运屈服,敢于同贵族,同命运抗争。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其实,中国真正有两个情人节,包括农历正月十五 及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
其他的情人节都不是起源于中国,而是来自西方,包括日本 欧洲等等。
元宵节 (中国情人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中国式浪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
中国式旅行,与外国人旅行就是不一样。
前几天,我到桂林游玩,俗话说的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真是一点儿没错,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中外旅客度假的好地方。
到那儿的第三天,我们坐车去了阳朔。在玩到阳朔著名景区——漓江时,我发现那里有许多外国人在等着上船。我们先上了预定的两艘船,船开后,一路欣赏一路不停地按着相机的快门,希望将这美丽的风景永远保存下来,留作纪念。我和妈妈上蹿下跳地拍风景,我舅舅一家也在船头船尾拍照,偶尔还会传来一句:“来来来,帮我拍一张!”火辣辣的太阳把我们晒得汗流浃背,而我们却全然不顾。
我拍照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拿出照相机、摄像机拍照、摄像,没有几个是闲着的或是靠在躺椅上戴着墨镜抽着香烟的人。我高兴地想:“嗯?中国人还是很勤劳的。”为了永恒的留念而浪费一时的时间还是比较值得的,我这样认为着。
可当我不经意回头一看,发现外国人没有几个在照相,他们大都以欣赏的目光看着风景,还有几个惊奇地看着我们,像见到外星人似的,指指点点,大概在说:中国人怎么那么爱拍照?
这时,有一支载着四个外国人的船超过了我们,我突然觉得那四对眼睛在盯着我的包看,边看边像是在说些什么。我随即看了看自己的包,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我抬起头,猛地发现外国人的包比我们的包小多了!我们包里就是一个“小家”:衣服、药品、食物、水、手机、薄被子……凡所应有的无所不有。而看老外那瘪瘪的包,就知道里面几乎是空的……我无心拍照,就把相机衣服给了妈妈,自己欣赏风景去了。
“你可不要后悔!”老妈边收边说。
我忽然明白,照相机其实就是个无形的笼子,原本一切活动的东西全部被静止了,虽然被保留了下来,但是已经失去了它原景的意义和活力。人在这里就像一个失去自由的罪犯,能在青山绿水中“游荡”的山,在照片中就成了缺一块少一块的土坡,失去了它原有的美丽。不光如此,我们的背包就是一个家,想一想家有多重?少则10斤,多则20斤,甚至30斤,这就相当于我们出去玩,背上了一个家,这样游玩能高兴、能快乐吗?
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学一学外国人,学学外国人把景记在心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