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是离职前还是离职后

仲裁是离职前还是离职后,第1张

最近有很多人员咨询:“我这种情况可不可以先离职呢还是要先劳动仲裁再办离职”

      按照法律,劳动者离职以后再申请劳动仲裁和仲裁以后再离职都是可以的,只要劳动者是在一年之内申请劳动仲裁都是可以的。但根据现实,分成以下两类:

      第一类,如果你还想继续在这家公司上班,不想离职,建议在职期间就申请劳动仲裁:

      1、公司单方面调岗降薪;

      2、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员工被调岗、降薪、裁员;

      3、支付生育津贴/产假工资;

      4、变更工作地点至外省市,但薪酬待遇没有相应变化,或者强迫要求劳动者去外地长期参加“培训”;

      5、要求补缴社保和公积金;

      6、要求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否则需要支付二倍工资。

      第二类,当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事实成立对仲裁更有利的话,建议先办离职再仲裁:

      1、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支付代通金( N +1);

      2、要求支付赔偿金(2N);

      3、要求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劳动仲裁时效未过的);

      4、因为用人单位未按照合同支付劳动报酬或未缴社保而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的;

      5、未依法出具离职证明的;

      6、离职时未休年假、未支付的加班费、年终奖。

      

签了解除劳动合同还能仲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只要劳动争议还处于仲裁时效期间,就可以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仲裁的流程如下:

1、申请仲裁,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2、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3、作出受理决定的,在开庭审理之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劳动仲裁的办理条件如下:

1、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2、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3、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4、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5、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首先,你可以联系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了解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权益保护以及应该采取哪

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你有工资单、银行转账记录、工作证件等

可以证明你曾在该单位工作,那么你可以向该

单位要求提供一份离职证明,证明你曾在该单

位工作以及工作的时间。

如果该单位拒绝提供离职证明,你可以向当地

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该单位提供离职

证明,并要求该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

倍工资、社保和公积金等费用。

在仲裁过程中,你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工

资单、银行转账记录、工作证件等,以证明自

己的权益。同时,你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律师

或法律机构来协助你进行仲裁过程。

最后,如果你感到威胁或纠 ,你可以向当地

警方报案,寻求法律保护。

法律分析: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过程包括:1、案件受理;2、调查取证;3、调解;4、裁决;5、裁决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公司不承认事实劳动关系如何仲裁维权

1、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有哪些

1、法定模式不同。劳动法律关系是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而事实劳动关系则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一般称为劳务关系;

2、内容设定不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双方预期设定的而事实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权利义务,但这不是双方当事人预期设定的;

3、法律保障不同。劳动法律关系由法律规定保障事实劳动关系如果不能依法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强制其终止,但是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的利益仍然受法律保护。

一般来说,劳动仲裁的案件在45日之内就可以进行结案。最长可以在60日之内必须进行结案。所以一般来说,劳动仲裁裁决书下达之后,企业就要履行相关赔偿义务。一般是在45日之内就可以拿到赔偿。劳动仲裁自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案,案情复杂,经劳动仲裁委主任批准,可延长十五日,也就是说,最长六十日,劳动仲裁可结案;劳动仲裁裁决书下达后,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向中院申请撤销,或者向基层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逾期不执行的,申请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投诉流程见下面:

从劳动部门的官网投诉入口进行投诉;或者直接拨打相关劳动部门的投诉电话,或者拨打市民热线进行投诉;也可以携带相关材料到用人单位主体管辖范围内的劳动部门窗口进行投诉,交由相关人员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733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