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五方面:花、瓜果、蝈蝈、月亮和草
2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歌,把狗听。
特点是生命力顽强给夏天添上了一些绿色。
下面自己看着办吧
这样可以么?
1明明只需几天的等待,“我”为什么觉得“那真是一段漫长的等待”
2文段中是怎样表现“我”急于放烟花的心情的?
3为什么“所有好吃好玩的东西统统地无滋无味”,“丰盛的年夜饭我只草草吃了几口”?那么,“我”心目中,什么才是有滋有味的东西?
是,请看下文。
1因为当时我十分希望能够看见烟花,但是因为时间原因却看不到
2天空几乎是一寸一寸的暗下来的
3因为自己从来没玩过烟花,我对烟花很有兴趣,在我心中从本文角度上来看是烟花,跳出本文就是以前没遇到过的新奇的东西或事物 。
另一种答案:1、从“终于,外婆拿着一盒火柴,走了出来”的前面划分开,前面是描写我等待放烟花的急迫心情,后面写除夕放烟花
2、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3、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夸张、对比
4、从三方面:正面描写烟花升腾时的颜色、状态;侧面,一是写大家高兴而手舞足蹈的动作,二是“我”的感受
5、极力写“等待放烟花”,突出我急不可耐的心情,也为下文“放烟花”,大家美丽的欢乐蓄势。
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解析及点评(WORD文字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纠葛(gé)瓜蔓(màn)牛皮癣(xuǎn)为(wèi)虎作伥
B.惬(qiè)意觊(jì)觎蒙(měng)蒙亮扺(zhǐ)掌而谈
C.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
D.豆豉(chǐ)箴(zhēn)言轧(zhá)马路门揖(yī)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圈圈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额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6.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字)(4分)
(1)陈璋,字□□。说明:□□□□□□□□□□□□□□□□□□□□□□□□□(2分)
(2)孙冠群,字□□。说明:□□□□□□□□□□□□□□□□□□□□□□□□□(2分)
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
1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
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
思维和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流下面的思想,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道奔跑,我并不把其中每个项目(item)分别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蓝颜色、他的奔跑、不穿鞋子等。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的词语。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几分钟时间才能将一个思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5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1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1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1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1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20题
太平州学记
宋张孝祥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坎儿置之屋壁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冲:突袭,冲击
C.侯下车下车:读到任
D.力不赡耳瞻:足,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子之恭也将有以为也
B.及冬,则有边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颐指而办吾尝跂而望焉
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夫晋,何厌之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1)(2)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一句的注释。(2分)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天之苍苍,??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2)长桥卧波,??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3),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守着窗儿,!,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我最怜君中宵舞,。看试手,。(辛弃疾《贺新郎》)
1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1 2015年语浙江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B2.C3.B4.A5.D
6.(4分)
(1)示例:玉成“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
(2)示例:谦之“冠群”意为出类拔萃,字“谦之”,以谦虚戒之。
7.(5分)
(1)示例:2013-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②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9分)
8.A
9.D
10.(3分)
①心灵(思维)的交流,需要借助言语之类的中介。
②思维并不总是表达为言语。
③言语不能完备地表达思维。
(二)(20分)
11.(2分)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12.(4分)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
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13.(4分)
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4.(5分)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15.(5分)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互换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9分)
16.B
17.C
18.B
19.(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20.(7分)
(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
(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二)(7分)
21.(2分)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5分)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三)(5分)
23.(2分)
浩然之气
24.(3分)
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四)(6分)
25.(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3)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
(4)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5)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补天裂
四、作文(60分)
26.(60分)略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节) 汪曾祺
关于文艺的社会职能有不同的说法。中国古代十分强调文艺的教育作用,古代把演戏叫做“高台教化”,即在高高的舞台上对人民进行形象的教育,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忠孝节义。三十、四十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艺的功能首先在教育,对读者和观众进行政治教育,要求文艺作品塑造可供人民群众学习的英雄模范人物。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文艺不存在教育作用,只存在审美作用。我认为文艺的教育作用是存在的,但不是那样直接,那样“立竿见影”。让一些“苦大仇深”的农民,看一出戏,立刻热血沸腾,当场要求报名参军,上前线打鬼子,可能性不大(不是绝对不可能),而且这也是文艺作品应尽的职责。文艺的教育作用只能是曲折的,潜在的,像杜甫诗所说:“______,_______(甲)。”使读者(观众)于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我觉得一个作家的作品总要使读者受到影响,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一部作品写完了,放在抽屉里,是作家个人的事。拿出来发表,就是一个社会现象。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着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小说应该使人在文化素养上有所提高,小说的作用是使这个世界更加诗化。
这样说起来,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就可以一致起来,善和美就可以得到统一。
因此,我觉得文艺应该写美,写美的事物。鲁迅说过,画家可以画花,画水果,但是不能画毛毛虫,画大便。丑的东西总是使人不愉快的。前几年有一些青年作家热衷于写丑,写得淋漓尽致,且提出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奇怪口号“丑作用”,以为这样才是现代主义。我作为一个七十四的作家,对此实在不能理解。
美,首先是人的精神的美,人性美。中国对于性善性恶,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比较占上风的还是性善说。我们小时候读启蒙的《三字经》,开头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善的标准是保持孩子一样纯洁的心,保持对人、对物的同情,即“童心”、“赤子之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人性有恶的一面,“文化大革命”把一些人的恶德发展到了极致。因此有人提出“人性的回归”。
有一些青年作家以为文艺应该表现恶,表现善是虚伪的。他愿意表现恶,就让他去表现吧,谁也不干涉。
其次是人的形貌的美。
小说不同于绘画,不能具体地表现一个的外貌,但小说有自己的优势,写作家的主体形象。鲁迅以为写一个人,最好写他的眼睛。中国人惯用“秋水”写女人眼睛的清澈。“_________(乙)”是写美女的名句。
小说和绘画的另一不同处,即可以写人的体态。中国写美女,说她“嫣视媚行”。古诗《孔雀东南飞》写焦仲妻“________(丙)”这比写女人的肢体聪明得多。
不具体写美女,而用暗示的方法使读者产生美的想象,是高明的方法。唐代诗人朱庆余写新嫁娘:“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宋代评论家说:“此诗不言美丽,然味其辞义,非绝色女子不足于当之。”
有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也让人想象到:这是一个很美的女人。
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应该学习、继承这些传统。
1将下面的诗句,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处。(每处挑选恰当的一句,只填序号)
①行到中庭数花朵,晴蜓飞上玉搔头。
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③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对。
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⑦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__ 丁:__________
2作者认为文艺作品有哪些作用?作用应该如何反映现实生活?
答:作者认为文艺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标题是《使这个世界更诗化》,标题的意思是什么?(可以用原文章中的话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鉴赏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评论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的学术论文,意在强调任何文艺作品都应有教育意义,
都不能否认文艺的功能首先是教育。
B这篇文章以轻松的笔调来议论一个严肃的文艺理论问题,娓娓道来,使人感到亲切,同时
也把道理讲清楚了。
C作者在文中严肃地指出,一个作家发表自己的作品,一定要考虑到社会影响,作家应该有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D作者认为一篇(部)好的作品是应该反映真善美的,反映真善美的作品应该写美的事物和
事物的美。
答案:
1甲:④ 乙:⑥ 丙:③ 丁:①
2作品有教育和审美作用。
作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塑造可供人民群众学习的英雄模范人物。
作家应该表现美的事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3给人以喜悦,让人感觉着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以欣赏的,使人在文化素养上也有所提高。
4A
阅读下面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完成1~4题。
(1)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赚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2)胡同有的很宽阔,有些胡同很小。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3)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剪子磨刀的“惊闺”、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4)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5)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6)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喝两“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7)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塘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一一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丈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8)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9)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10)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11)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12)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13)再见吧,胡同。
(选自《语文读本》)
问题
1在写胡同文化之前,作者用l一4段文字写了与胡同相关的方方面面、种种情景。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段中写到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的老人对大白菜的评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简要分析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有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请探究这种封闭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
(1)介绍胡同特点,丰富胡同知识。
(2)激发阅读兴趣。
(3)为下面阐释由胡同形成的胡同文化作必要的铺垫。
(4)先写胡同的不同表象特征,便于对深藏于其中的胡同文化特点及其实质作出具体的理性揭示。
2
(1)突出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2)显现作为北京人的自豪,同时也显现由于封闭而导致的自我满足和盲目自夸。
(3)增加文化内涵,丰富文章内容。
3
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独门独院、不愿处街坊;易于满足、物质要求不高;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2)有讽刺、批判:封闭、逆来顺受、冷眼旁观、隐忍,这种疏于交往、明哲保身的消极处世哲学,这种缺乏进取心反抗性、随遇而安的生活品质,是封建制度长期对其进行压迫和钳制造成的结果,也是历史进程中的障碍。
有同情、怜悯:白扫门前雪、容易满足、不管闲事等等从较高的文明程度米说,是值得怜悯的。
有遗憾、伤感:原先的荣华如今只有满目荒凉。在理智上知道胡同及胡同文化走向终结是必然的,但感情上是怀着伤感、遗憾的情绪。
有喜爱: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已。
有期盼和欣喜:用“再见吧,胡同”来表达迎接时代人潮的一种庆幸而欣喜的感情。
4
(1)表层原因:特有的建筑与布局样式,不利于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形成了不好交往、自我封闭的 心理 。
(2)深层原因:北京人也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心理和习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爱瞧热闹,重视礼节等。
(3)地域原因:生活在皇城根下,直接感受到皇帝的威权,一方面享受到皇权的保护,很少有离乱之苦,有一种自然的优越感,对事物容易感到满足:另一方面,又受到多重权力的威压,在种种压迫面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久而久之,形成明哲保身、安分守己的顺民心态。
;
冯骥才•「夕阳透入书房」
汪曾祺•「泰山很大」、「侯银匠」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
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陈放在桌上的一块四方的镇尺最是离奇。这个镇尺是朋友赠送给我的。它是一块纯净的无色玻璃,一条弯着尾巴的小银鱼被铸在玻璃中央。当阳光彻入时,玻璃非但没有反光,反而由于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它瞪圆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匪夷所思。
一只蚂蚁从阴影里爬出来,它走到桌面一块阳光前,迟疑不前,几次刚把脑袋伸进夕阳里,又赶紧缩回来。它究竟畏惧这奇异的光明,还是习惯了黑暗?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
人在黑暗外边感到恐惧,在黑暗里边反倒觉得安全。
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弋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境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14本文具体描写了夕照中的许多事物,请按空间位置分类列出。(6分)
15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
16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3分)
(2)“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3分)
17文章开头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从全文看,这里所说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参考答案
14 窗台上:衰败的藤草。书桌上:玻璃灯罩、苏格拉底的小雕像、一丛笔杆、四方的镇尺。书架上:《傅雷文集》、泥公鸡。
15抛: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挪:挪动,表明夕阳将要下山,表现了夕阳对书架和传统文化的依恋。
16(1)答题要点:“我可以永存”答题时应突出文字能够准确记忆思想和精神,具有不朽的生命力:“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应突出哲人只能解释昨天,而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
(2)答题要点: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的忧虑和无奈。
17要点提示:“神奇”一是指在夕阳光线的照射下使书房中的所有事物都分外美丽,创造了无比神奇的境象。二是夕阳照射在书架和书桌上,让我展开联想,思索艺术与人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