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及赏析

苏轼的诗及赏析,第1张

遥遥地,苏轼从岁月深处中走来。擦肩而过的瞬间,我会回眸,俯首,捡拾你两袖间遗落的千年前的文字花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及赏析,如果可以,我想去宋代,去邂逅苏轼这位宋代文化孕育出的旷世奇才。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即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岭”即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状长而平。“侧”即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峰”即山顶端,形状尖而高。这两句意思是说,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等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从写作方法来说,我们可以从“远近、高、低”这些方位词看出诗人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似乎在诗句中浓缩了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景象,仅仅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千姿万态的庐山特点概括出来,虽说是“务虚”的笔法,但给人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4、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5、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6、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7、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浸在溪中的兰草的嫩芽,不见泥泞的松间小路,下个不停的潇潇暮雨,婉啭啼鸣的杜鹃,构成了一幅清丽、洁净又富有生机乐趣的图画,抒写出诗人轻松、愉悦、恬然自得的心情,为下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该篇为词人远谪黄州,托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请泉寺风光,下片融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奋发向上的议论。

  8、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9、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10、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把西湖比作西施描写了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誉之情,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  苏轼

原文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扩展资料

《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正、二月间。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是践约是圆梦是放牧心灵,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凝望。倾情你的波光潋滟,丰姿绰约;心仪你的轩榭廊舫,亭台楼阁;迷恋你的雾霭缭绕,红荷出水;陶醉你的一山二塔,三岛三堤;回眸你的九溪烟树,平湖秋月。

被风梳过的湖面,恰似你的温柔,仪态万千,含情脉脉。

拍不尽的粼粼光影,绘不完的水墨丹青,看不够的可餐秀色,听不厌的吴侬软语,剪不断的江南风情。

你好!西湖。你好!唐诗宋词的产地,碧水蓝天的故乡。

三面环山,四季是诗。如果说钱塘江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母亲,西湖就是在母亲臂弯里的孩子,丰盈一生,幸福一世。

我来西湖寻梦,寻诗,寻找不断升级换代的旖旎。

或者掬一把西湖水,洗一洗蒙尘的心灵。

千古不磨的一品山水,曾盛情款待过历朝历代的达官显宦,文豪名士。毓秀钟灵的杭州,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吟诗赋词,陶然忘机。

白居易和苏轼,先后担任过杭州市长,对西湖的建设和发展,厥功至伟。西湖原称钱塘湖,史料记载,最早出现“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两首诗。而官方文件第一次使用“西湖”,则是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西湖与白居易、苏轼等大师产生交集,文学诗学之广博,如星空大海,拉开了中国诗湖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帷幕。

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市长。筑钱塘湖堤,是白居易任期内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钱塘湖大堤因年久失修,加上堤身较低,起不到蓄水灌溉、防洪作用。因此他亲自主持修建拦湖大堤。大堤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农田灌溉问题,还促进了杭州的发展和繁荣。杭州人为了纪念白居易,把西湖的一条堤坝命名白堤,还在孤山南麓建了白公祠。白居易在杭州任职三年,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白居易对杭州有着深厚感情,诸多诗作都与杭州、西湖有关,字里行间充满深深的眷恋:“历官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离任时,白居易把自己的大部分工资积蓄留了下来,充当西湖疏浚专项经费;到天竺山捡了两块石子,带回去作纪念。真正做到了“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翻开史书,湿润的不仅是浩繁卷帙,还有杭州人深情的目光。

公元1071—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副市长兼纪委书记)。15年后,苏轼第二次到杭州任职,任市长。苏轼到任后,发现西湖因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经论证,第二年上马了疏浚西湖工程。动用了二十多万民工,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同时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后人称之为“苏堤”。苏轼主政杭州期间,还积极发展生产,疏通六井,开凿运河,在杭州建立了具有公立性质的医院和比较先进的供水系统。克尽厥职,善政惠民,使苏轼赢得了良好口碑。杭州人将西湖附近最繁华的两条街道,一条命名“东坡路”,一条命名“学士路”,以此感念苏轼。

白居易、苏轼二人,德隆望尊,工诗善文,虽属不同朝代,却履历相似,志趣相仿。把对大江大湖的敬畏,转化成济世的善意和动力,改造社会,造福民生。他们关心底层疾苦,始终站在弱势群体一边,恪守“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和“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廉洁自律本色,不管担任何职,都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勤政为民,泽被一方。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是大自然和人类的对话,生命语言的交响乐。诗如其人。老百姓不仅看你写了什么,还会看你做了什么。只有充满正能量的诗歌才具有普世价值,被老百姓口耳相传,成为时代的精神丰碑。

青史一遍遍将白居易、苏轼的名字擦亮,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首大写的“诗”。而西湖,如同历史老人舒展在钱塘江的一只大手,以其独特的膂力,一次次撩拨游人心底的层层波澜。

一流山水催生一流诗作,一流诗作又使一流山水声名远播。诗因湖兴,湖以诗灵。人文与山水联手,天人合一,使西湖浸*丰沛的传统文化养分,一湖江山一湖诗,名满天下,蜚声古今。

请允许我发出一张万能的请柬,把春夏秋冬请来,把古代的诗人请来。会同清风明月,相聚西湖,邂逅一场守望千年的诗歌盛宴。

春天来了,白居易来了。一首《钱塘湖春行》,写景,状物,抒情,娓娓道出春回西湖的欢愉: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夏天来了,南宋诗人杨万里来了。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西湖的映日荷花,千年不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来了,元代诗人赵孟頫来了,一首《岳鄂王墓》,凭吊英雄,湖山垂泪,草木含悲: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冬天来了,唐代诗人李绅来了,一首《重别西湖》,叹喟“雪欺春早摧芳萼”,命运多舛,生不逢时: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很好。北宋的苏东坡先生也来了。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春夏秋冬怔住了,清风明月怔住了,西湖笑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写了大量与西湖有关的诗词,但都不如这首有名。此诗之所以家喻户晓、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是因其所写非指西湖一处、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的总体评价,状物拟人,浑然天成。表现手法炉火纯青,从而博得世人一致好评,堪称西湖的压卷之作。

人们因为诗人的诗而记住西湖,又因为西湖而记住诗人和他们的诗。自然景观附加了人文属性,就有了自己的魂。西湖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先是打造,继而打磨。西湖的许多景点,既是自然美景,也是能工巧匠的创造,人类文明的见证。历史的熔铸,人文的渗透,具体到一草一木、一亭一碑、一楼一寺,经过历代文人的妙笔生花,叠加了历史文化含量,提升了景观魅力,使西湖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跻身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登顶金字塔塔尖,饱览光风霁月,阅尽人间春色。

如果说杭州是中国的诗城,那么,西湖就是中国的诗湖。

因为,西湖是诗人主导开发和建设的湖。享誉千年的“诗王”白居易和“诗神”苏轼,一个是西湖的发掘者,一个是西湖的开拓者。为什么找不到李白杜甫及其之前的大诗人歌咏西湖的作品呢?因为那时“西湖”名字还不存在,还叫钱塘湖。那里一片淤泥,根本没有什么景致。直到李白去世60年后,白居易到杭州任职,率领当地百姓对钱塘湖清淤排污,大规模开发,这才有了后来的西湖。

西湖是诗人吟咏最多的湖。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中国的任何一个湖泊,鲜有其匹。白居易之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名士,都把西湖当作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以西湖为素材的诗词数不胜数,灿若繁星,堪称古代文人风云际会的“聚宝盆”。白居易写了两百多首与杭州西湖有关的诗词;苏东坡在杭期间,“筑堤一条,吟诗千首”。老妪能解的优秀作品和人文精神,给西湖注入了不朽的诗魂和灵性。踵事增华,是昔流芳。

有人说:云是城市的衣裙,水是城市的眼睛,绿是城市的魂魄,花是城市的精灵。有了衣裙和眼睛,城市便有了灵气,再有了魂魄和精灵,城市便活了起来。西湖萦云流水,储绿载花,杭州有了西湖,全盘皆活,什么都有了。

一代代杭州人的悉心呵护,一篇篇妙文佳构的精心描摹,让西湖永葆青春,吸引如织游人。西湖,让我们读懂了诗和远方。读懂了白居易,读懂了苏轼,读懂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他们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梦践行者。

一首诗可以是一条涓涓细流,润物无声,荡涤读者心灵;一首诗可以是一匹骏马,飘拂的长鬃,如大鹏垂天之翼,搏击长空,脚下地动山摇,身后是熔铜般的瑰丽霞光,铺陈希望。

诗歌更是人类深邃的精神星空中的一轮明月。一首首诗词从诗人笔端流出,就像银色的月光在心头缓缓飘落。光明大驾光临,稀释黑暗,彰显生命之宽广,大地之寥廓。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西湖亦如是。白居易与苏轼,唐宋大家,双星同耀,照亮了中国诗歌王国的绚烂天空,照亮了杭州,照亮了西湖。

西湖是一种情怀,一种诗化的乡愁。

莅临西湖,无论濯足哪片湖水,都能找到生命的倒影,时代的背影。

品读西湖,不仅是品读山水,更是品读大地,品读人生,品读一部盛大隽永的史诗。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出了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是后世描述西湖之美的典范。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赏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

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

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

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A 西湖的传说故事

关于杭州西湖的传说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关于“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

B 跟杭州西湖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真实的)

一、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如下:

1、苏小小:

传苏小小于西湖边邂逅了年轻英俊的公子哥阮郁,其父为当朝宰相,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从此出双入对,海誓山盟,结为夫妻。苏小小为此写下上面这首“同心歌”。不久,阮郁写家信告知此事,其父大为光火,堂堂宰相之子焉能娶歌伎为妻。

但阮父深知儿子的秉性,可谓知子莫如父,立即送来了丰厚的聘礼表示祝贺。到了年底阮郁收到家中来信说阮父病危,希望阮郁能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于是,苏小小当晚为阮郁打点行装。第二天一早送阮郁上路。临别两人依依不舍,阮郁信誓旦旦,许诺料理完家事就尽快返回。

相携苏小小重游西陵,不料阮郁这一走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回到苏小小身边。苏小小对于爱情却无比的专一与执着,依然苦苦地守护在西陵相约处,等候她的阮郎。随着时间推移,祈盼流逝,唯有哀怨,终于苏小小病倒了,两年后咯血而亡。

临终乳娘问小小有何遗愿,小小弱弱地回答,我死后把我葬在西陵,我要在那里等候我的阮郎。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2、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3、鲁班造香炉:

巧匠鲁班带着妹妹来杭州务工,正巧碰上黑鱼精在西湖里花样游泳搞得全城乌烟瘴气,自恋的黑鱼精还想强娶鲁小妹做妻子,鲁班将宝石山的一座悬崖凿成香炉做嫁妆,巨型香炉把黑鱼精稳稳压在西湖底,只剩下三座葫芦状的炉脚留在西湖湖面。

4、康熙与云林禅寺:

康熙皇帝下江南,来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到处游山玩水,吟诗题字,自称是个风雅的皇帝。 一天,他要到灵隐来耍子了。灵隐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三百多个和尚都召集拢来。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裟,头顶檀香,手敲法器,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大家跟着老和尚,赶到一里路外的石莲亭,把康熙皇帝接到灵隐来。老和尚陪着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玩一番。康熙皇帝见到灵隐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长满绿荫荫的树,地下开遍红艳艳的花,真是一个好地方呵!他心里一高兴,就吩咐人在寺里摆酒用膳,想多耍子一会儿。

5、臭秦桧:

西湖边有座岳坟,岳坟前跪着四个铁铸的人像,其中有两个就是当年出卖祖国、害死岳飞的秦桧夫妇。早先,杭州城里来了一个新上任的抚台,那人也姓秦,是秦桧的后代。抚台上任不久,便带手下人去逛西湖。他来到岳坟,看到自己的老祖宗跪在别人面前,忙用衣袖把脸遮住,倒退了出来。抚台回到衙门,坐不安,立不宁,便叫来师爷商量,想把铁像搬掉。师爷捋捋胡须,想了一想说:“如果明搬吧,老百姓一定不肯,说不定还会闹出事来。我看,不如派人在黑夜里把这对铁像丢进西湖里去。这样大的西湖,铁像沉到湖底,便是把水车干了也难找到。”抚台连声称赞道:“妙!妙!”于是当夜便派人把铁像丢进湖里去了。

二、关于西湖三堤历史故事:

1、白提: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出自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苏堤:苏轼

“若往西湖游一遍,就是凡夫骨也仙”,这是苏东坡称赞西湖的佳句。纵贯西湖西部,全长2、8公里。因宋代的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主持所修,堤上有映波、跨桥等6桥,古朴美观。堤的两侧多植花木,春季桃红柳绿,景色尤其动人。堤中有“苏堤春晓”,居“西湖十景”之首。当年苏东坡曾有诗赞六桥道:“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3、杨公堤:

元灭南宋后,人们把南宋的覆灭归罪与西湖,从此官府对西湖不但废而不治,且任豪门占湖为田。此风一直到明朝中期,当时西湖已处于泯灭的危境。1503年,杨梦瑛出任杭州郡守。他不顾一切,力排众议,经朝廷批准后,于1508年2月2日开始疏浚西湖,耗时152天。当时拆毁田亩3481亩,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补益苏堤,大部分的淤泥筑起一条与苏堤相对,从栖霞岭西侧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长堤。西湖始复唐宋之旧,而且方便了南北交通。人们为了纪念他,称此堤为“杨公堤”。

(2)关于描写西湖的故事扩展阅读:

西湖名称由来:

《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C 有什么描写西湖的故事

发生在西湖的故事倒是有,《白蛇传》

D 描写西湖的故事整首急急急急急急

E 杭州西湖有哪些传说故事

西湖来源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专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属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5)关于描写西湖的故事扩展阅读: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

F 关于杭州西湖有哪些故事

“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古时候,天庭的银河边版住着一条玉龙和权一只金凤。它俩将银河边的一块璞玉磨成一颗璀璨的明珠。据说这颗明珠照到哪里,哪里就百花盛开,五谷丰登。谁知,这颗明珠却被王母娘娘抢去锁进了深宫里。王母生日的那一天,天宫里摆下了蟠桃会,王母为了炫耀自己,就把那颗明珠拿出来给众神仙观赏。玉龙和金凤发现了明珠的珠光后,就赶到天庭去向王母娘娘索取。王母哪里肯依,在你争我夺间,明珠就掉到了人间。玉龙和金凤为了保护明珠,也就一前一后来到了人间。明珠掉落到杭州后,变成了一个美丽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因舍不得离开明珠,就各自变成了玉皇山和凤凰山,永久地守护在西湖边上……

G 写西湖的故事

“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古时候,天庭的银河边住着一条玉龙和一只金凤。它俩将银河边的一块璞玉磨成一颗璀璨的明珠。据说这颗明珠照到哪里,哪里就百花盛开,五谷丰登。谁知,这颗明珠却被王母娘娘抢去锁进了深宫里。王母生日的那一天,天宫里摆下了蟠桃会,王母为了炫耀自己,就把那颗明珠拿出来给众神仙观赏。玉龙和金凤发现了明珠的珠光后,就赶到天庭去向王母娘娘索取。王母哪里肯依,在你争我夺间,明珠就掉到了人间。玉龙和金凤为了保护明珠,也就一前一后来到了人间。明珠掉落到杭州后,变成了一个美丽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因舍不得离开明珠,就各自变成了玉皇山和凤凰山,永久地守护在西湖边上……

2

走进西湖,湖面如镜,难怪济公把它当作酒,白娘子把它当作泪。湖边,亭台楼阁林立,亭亭玉立的水木彬如西子般婷立而水灵。很久以前,西湖曾是一片海湾,经过千年的磨砺终究变为一粒珍珠。站在西湖边上,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邱飞、龚自珍、秋瑾,还有遥远的白娘子许仙、梁祝和苏小小。

究竟是因西湖的美景,惹出了无数美丽凄婉的故事;还是因那些发生在长桥断桥的风花雪月,才使得西湖历尽沧桑而容颜不改、妩媚依然。而邱飞、龚自珍、秋瑾等人的足迹却成为西湖的脊梁,在岁月的遂道里,隐藏着西湖千年魅力的全部秘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也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东坡绝句道出了西湖的柔美与典雅。

由于西湖赋予了许多历史和传说,即便是对于初游西湖的我来说,也有旧梦重温的感觉。断桥长桥的徘测缠绵,雷锋塔的哀怨。白堤和苏堤 ,则包容着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大文豪的赤子之心。而林和靖与苏小小对尘世不同的态度为西湖增添了奇异的色彩。看破红尘的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把西湖上的梅影风韵尽情勾勒 。而一代名妓苏小小的红尘人生,则给人一种哀婉之美,重多描写西湖的诗作中,描写苏小小的诗占了大多数,且把苏东坡、邱飞都搭缀上:“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一个如梦如幻的风尘女子写下一首《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可见她的重情程度。可情人未归,曾经相爱的书生一去不返。世上许多东西可等价交换,而情感却是不能以付出与回报来衡量的,爱到极处也便恨到极处,最终用自毁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痛楚。她蔑视朱门、宁可步入风尘也不愿做不爱之人的妻妾。她不要贞节只要美丽,最终恬然适然地死于青春华年而不悔。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在片片涟漪徐徐暗香中,古典的美与爱一次次际遇。若没有那些善解风月的人,西湖纵然美丽仍只是一片空荡荡的山水。

在华夏的四大爱情传说中,其中两个爱情传说就发生在西湖。长桥、断桥,平凡的桥梁却在传说中变得千娇百眉。在短短的长桥上,梁祝却在这相送十八里,仿佛见到当年他们难舍难分的情境。断桥不断,晴天送油伞的传说更是使人联想翩翩。

俗话说,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苏杭佳人辈出,才子寻佳人留下千古寻芳之浪漫,苏杭成了才子栖息之所。若佳人给予西湖之容貌,才子则赋予西湖之灵魂。才子佳人伴山水,能不美吗。精明的杭州人审时度世,乘着和煦的东风,又将把杭州打造成一个爱情之都。

走入苏杭,若自然山水给人的感觉是外表美的话,那么这些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或是行侠仗仪的历史传说则给予苏杭内在的气质和低蕴。

H 关于西湖的故事

很古很古的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闪亮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林里,住着一只彩色绚烂的金凤。

玉龙和金凤是两邻居,每天早晨,它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总要打个照面才分开来,然后忙着各自的事儿去了。

有一天,它俩一个在天空中飞,一个在天河里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座仙岛上。在岛上,它们发现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就对玉龙说:“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

玉龙也很喜欢,就对金凤说:“金凤金凤,我们来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

金凤点头答应,它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扒,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它俩真的把这块亮闪闪的石头琢磨成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

金凤高兴地飞到仙山上含来许多露珠儿,滴到珠子上;玉龙快活地游到天河里吸来许多清水,喷到珠子上。滴呀,喷呀,滴呀,喷呀,……慢慢地这颗珠子就变得明光闪亮的啦。

从此以后,玉龙喜欢金凤,金凤也喜欢玉龙;玉龙和金凤都喜欢它们的明珠。玉龙不愿回到天河东边的那个石窟里去了,金凤也不愿回到天河西边的那座树林去了,它俩就住在天河当中的仙岛上,日夜守护着自己的明珠。

这颗明珠真是一颗宝珠呵,珠光照到哪里,那里就树木常青,百花齐开,山明水秀,五谷丰登。

这天,王母娘娘走出宫门,一下见到这颗宝光闪耀的明珠,心里爱慕极啦。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个天兵,乘玉龙和金凤睡熟的时侯,悄悄地把这颗明珠偷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欢得不得了,连看也舍不得给人家看一看,就赶忙藏到仙宫里头,一道又一道地关起九重门,锁上九道锁。

玉龙和金凤一觉醒来,发觉明珠不见啦,多么着急呀!东寻寻,西找找,玉龙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个石窟,没有找到;金凤寻遍了仙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寻着。它俩伤心极了,可还是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一心想把心爱的明珠找回来。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仙宫来祝寿。王母娘娘摆下盛大的“蟠桃会”来宴请众神仙。神仙们喝着美酒,吃着蟠桃,齐声祝贺王母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母娘娘见了这样,一时高兴,就对众神仙说:“各位仙长,我请大家看一颗珍贵的明珠,这真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宝珠啊!”

说着,她就从衣带上解下九把钥匙,打开九道锁,走进九重门,到仙宫里面取出了那颗明珠,放在金盘里捧到厅堂中间。这颗明珠儿果真亮晶晶,光闪闪的,神仙们看了,都满口啧啧叫好。

这时,玉龙和金凤正在到处寻找它们的明珠呢。金凤突然发现了明珠放出的毫光,就忙着叫玉龙道:“玉龙玉龙,快来看,快来看,那不是我们的明珠放出来的毫光吗?”

玉龙从天河里钻出头来,看了一看,说道:“是呀,这一定是我们的那颗明珠了,快,快去把它找回来!”

玉龙和金凤立刻依着明珠的亮光找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宫里,那些神仙们正在伸头探脑围着明珠叫好呢。玉龙走上前去说道:“这颗明珠是我们的!”金凤跟着也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

王母娘娘一听火啦,冲着玉龙、金凤张口就骂:“胡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亲娘,天上的宝贝都该是我的!”

玉龙、金风一听来了气,一齐向王母娘娘说:“这颗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长的,是我俩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来的!”

王母娘娘听了,又羞又恼,伸手护住放着明珠的金盘,大声喝叫天兵天将快把玉龙和金凤赶出去。金凤见王母娘娘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

玉龙见王母娘娘不讲理,也冲过去抢明珠。三双手都抓住金盘,谁也不肯放松。你拉我扯,金盘一摇晃,明珠就“骨碌碌”滚下来,滚到阶沿边,从天上跌落地下去了。

玉龙和金凤见明珠往下掉,怕摔破了,急忙翻身跟下来保护。玉龙飞着,金凤舞着,它俩一忽儿在前,一忽儿在后,一忽儿在左,一忽儿在右,保护着这颗明珠,慢慢地慢慢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颗明珠一落地,立刻变成了晶莹碧透的西湖。

玉龙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化成为一座雄伟的玉龙山来守护它,金凤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化成为一座青翠的凤凰山来守护它。。

从此,凤凰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伏在西湖的旁边。直到现在,杭州还流传着这样两句古老的歌谣:

“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8)关于描写西湖的故事扩展阅读: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

I 有关西湖的神话

1、相传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

2、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

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

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飘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

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9)关于描写西湖的故事扩展阅读

西湖主要景点:

1、断桥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其名由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

2、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于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

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3、苏堤

苏堤位于西湖西侧,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3千米,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命名为苏堤,沿堤建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6座单孔石拱桥。

J 关于西湖的传说(100字)

关于杭州西湖的传说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内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容,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下面美文网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赞美西湖的现代诗歌,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初识西湖

清澈、翠绿

唤醒一片春天的意韵

西子湖畔

断桥残雪美丽的传说

千年来荡气回肠

引来无数浪漫情怀

一湖江南烟雨

满目莺歌燕舞

和风细雨妙境

心升一片倦恋的诗行

油纸伞下

你华丽婀娜多姿的倩影

还有那一次深情的回眸

至今还握在手心

湖中丰盈的倒影

是我昨夜的梦

某一个时间

那散发青笞气息的

鹅卵石小径

流动着耀眼的轻盈

漫不经心的一次美丽邂逅

消瘦了我丰满的日子

西湖十景

西湖还有那样古老的梦

米田苏堤春晓曾为她流泪

日观曲苑风荷夜赏三潭印月

四面楚歌平湖秋月如裂帛

又是哪双峰插云望向了春秋深处

生于此处的佳人子花巷观鱼

日暮苍山看柳浪闻莺飞

快的是雷峰夕照的断桥残雪

乐在南屏晚钟慈净罄音时

西湖寻梦作者:苏慕白

撑一把油纸伞,

穿过多情的雨季,

在一湖的烟雨中,

沿着唐风宋韵,

找寻当年钱塘,

千古繁华的旧梦。

乘一叶扁舟,

推开柔情的碧波,

在一池的云雾中,

摇曳着似水华年,

和着古诗的婉约,

找寻前朝江南,

风花雪月的情思。

那柳岸花堤,

是否,

徜徉着古人黯淡的背影,

用雅韵的情趣,

在浅吟低唱中,

诵成传世的诗篇?

那断桥残雪,

是否,

飘洒着千年之恋的情愫,

用缠绵的爱恋,

在雷峰夕照中,

流传千古的传说?

寻梦,西湖,

踏着历史的风尘,

看西子的手儿,

夜夜浣洗着波光清流,

在淡妆浓抹中,

绘出了湖光山色,

看小小的香魂,

日日飘逸着六朝韵事,

在碧水青山间,

流淌着相思的泪滴。

寻梦,西湖,

在一场的细雨中,

看散落一湖的轻烟,

吟成一首江南的小令,

望花开并蒂的莲儿,

绽开了一池的风韵,

而我站在池亭水榭间,

望着湖光涟色,

在你酝酿出,

阳春白雪的情怀中,

在你飘扬着,

俊逸风流的才情中,

迷失在临安暖风的旧梦中。

西湖的水

西湖的水

是一颗硕大的眼泪

落在禁锢了真爱的雷峰塔下

冲刷着白娘子与世俗抗争的伤悲

那长江倒卷水漫金山的惊世杰作

让我们怎能不汗颜惭愧

西湖的水

有着多愁善感的味蕾

尝过了蓬莱仙岛的千年灵芝

却品不出断桥相会的苦涩滋味

青蛇早把法海赶进了蟹壳

我们却把蟹壳背上了后背

如今西湖的水

听惯了波卷笑声

见惯了画舸羞醉

是不是却忘了

已经寂廖了千年的断桥

佝偻的背上残雪纷飞

而我而你

能不能把雷峰塔踩在脚下

勇敢地为爱振翅高飞

游西湖

钱江浅湾泥沙沉

泻湖成就西湖水

诗王筑堤疏大井

文豪修坝植杨柳

苏堤春晓轻纱罩

曲院风荷酒香飘

平湖秋月显浩淼

断桥残雪霁霜绕

花港观鱼瑶池跳

柳浪闻莺夜啼叫

三潭印月烛光照

双峰插云烟雾邀

南屏晚钟声悠扬

雷峰夕照霞漪涨

龙井问茶天竺香

虎跑梦泉涟漪尝

灵隐禅踪鸟鸣幽

岳墓栖霞映千秋

六和听涛天地注

梅坞春早幽兰储

万松书缘云海驻

海滨晴雨雪月逐

阮墩环碧绿岛美

三台云水吐芳芬

杨堤景行游人醉

钱祠表忠慑人魂

北街梦寻浙赣伟

满陇桂雨意趣村

云栖竹经山林胜

九溪烟树涧散淳

黄龙吐翠道圣催

吴山天风凌空飞

玉皇飞去雄峻巍

宝石流霞满乾坤

山抱秀水似情侣

即景生情此最趣

忆西湖

阔别将近一个月

甚为想念

一个春秋的陪伴

留下了零碎的记忆

春有桃花盛开

夏有杨柳吹拂

秋有桂香四溢

冬有断桥残雪

喜欢南山路和北山路

两旁有硕大的梧桐树

一面是湖的深邃

一面是山的宁静

宝石山上奇石怪状

凉风习习

曲院风荷莲开满池

亭亭荷花

风姿各异

里西湖的静谧

或徜徉于水杉之间

或漫步于杨公堤之上

苏堤将西湖隔开

水域由桥相通

古堤树木茂盛

时有鸟鸣

时有松鼠穿行

湖中孤山山水相连

白堤遥望保

平湖秋色

累了可以坐在木椅上歇息

看船只漂浮

波光涌动

忆西湖

却忘了哪些往事已经尘封

哪些往事无须记起

写于2009年10月21日

月光下的西湖

我悄悄走到你的身边

不忍触碰你内心的伤感

我站在柔柔的月光下

看月光洒在你平静的湖面

月光下的西湖薄雾如烟

月光下的西湖宁静恬淡

夜风传来动人的故事

断桥重现历史的昨天

那是一段超凡脱俗的情缘

那是一场荡气回肠的相恋

那是一种令人悱恻的缠绵

那是一首绝唱千古的凄婉

月光下的西湖

你让我魂绕梦牵

月光下的西湖

你让我充满期盼

我漫步在蒙蒙细雨中

谁为我撑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西湖断想

淅淅沥沥的三月,

寒风拂面,春色渐醒。

我,拢手瑟瑟走在西湖攘攘人群中,

恍如见你牵手白娘隐逸其中。

早春的西湖,不见柳拂莺啼、雷峰夕照,

只闻寒山寺梵音缭缭,

似欢喜似悲悯,似如泣如诉的唏嘘。

渐行渐远,缓缓回望,

在西湖的碧波中我读你们浪漫的缠绵;

在雾拢的霏雨中,读你们不屈的坚贞。

我能感觉到,你们就在那里。

可我穿越不过时空,转不动轮回,无望的痛啊,划过长空坠入湖底。

站在传说的对面,静看渡人画舫来来去去。

我该怎样记叙眼底的孤寂,避开今世沉沦,遥想风雨兰舟?

时光消瘦着,潋滟西湖隐隐作痛。

千年西湖雷峰塔凄美人蛇传,只是划作断桥残雪,被红尘洗劫一空。

圆了诗人,瘦了西湖。

千年等一回呀!

寄望山水留下慈悲的眼神,为我化解这迷的世界。

在滚滚红尘中,我还是攒下对尘世的期盼。

面对千年虚无许下心中痴愿,祈求灵魂的皈依。

茫茫尘世,谁能抖落眼中的尘埃,找到内心的寂静。

梦别西湖

来了也没好好看看

去也西湖

回也西湖

虽不懂欣赏

却会触景生情

西湖

象一首情歌

唱尽了流年的佳人

西湖

象一件信物

牵尽了心海的波澜

西湖

象一个故事

写尽了青春的爱情

西湖

象一场**

演尽了惬意的梦境

西湖

来了多少有些满足

带只带走照片

留只留下感叹

离别

只是这次旅行的结束

西湖情韵

雨中的孤山醉意朦胧,

出浴的西施美若芙蓉。

越地的女儿水做的身,

西湖浣洗出杭州的魂。

泪中的江山壮丽凄楚,

纵情声色的南宋跳海自尽。

南屏晚钟不仅守望名胜,

也警戒世人要自强图新。

如烟似缕的柳枝垂恋碧水,

好像骚客词人拜倒石榴裙。

三潭印月把嫦娥请进西湖,

风月无边的杭城荡漾心旌。

假如西湖穿上一袭旗袍――

白玉兰是春天别在领口的胸针,

粉荷莲是夏日锈缀面料的妆点,

黄桂花是秋时沁人心脾的香馨。

梅妻鹤子是居士诗家的传奇,

踏雪赏梅赴梦中情人的约定。

断桥残雪挡不住步履匆匆,

点点红梅见证着爱的至诚。

雷峰塔倒了盛世再造,

佛光情爱与夕照辉映。

小青青改风雷令旗争当导游,

白娘子接油纸旧伞鸳梦重温。

胡庆余堂售国药讲究童叟无欺,

西泠印社治印章彰显文化传承,

楼外楼吃西湖醋鱼领略酸甜滑嫩,

虎跑泉沏西湖龙井品茗甘冽香醇。

青山绿水留佳话,

钱塘潮涌唱英雄,

岳飞、于谦、秋瑾在,

风光更予后来人。

大西湖大手笔高瞻远瞩,

长三角宁沪杭射日挽弓。

铺开太平洋好作新画图,

浓墨重彩绘我中华胸襟。

马可波罗把杭州介绍给世界,

谁游此地谁对西湖情有独钟。

他们在这里享受天堂,

不愿作天使只要当居民。

西湖怀古

推开

西湖的门

走上了白堤

关上

白堤的门

走上了苏堤

白堤长长,白堤长长

长不过

遐恋的苏堤

苏堤长长,苏堤长长

长不过

遐恋的白堤

长苏

长白

长成一片波光水色

长白

长苏

长成一片绿柳轻舟

西湖赞

柳浪闻莺,苏堤春晓,西湖烟波溶夕照。

游人如织,胜景入抱,雷峰塔下香客闹。

放生池里,大小乌龟任逍遥。

秀岸柳下,自在游鱼逐影跑。

去也!小舟一挺,浮水握风仙池飘。

钱王祠,岳王庙,黄宾虹四眼观飞鸟。

孤岛相对,武松墓畔,长眠苏小小。

文武际会,清山丽水葬英豪。

秋瑾枯,太炎笑,盖叫天掩口不唱调。

静观西子俯涣纱,天下佳景,不复如此妙!-

西湖情

千里之外

带着希冀与梦想

飞越千山万水

千年缘分

注定你我断桥的相会

杨柳依依

痴情浓烈

发梢间盈盈的暗香

我的灵魂早已抽离

幽幽的绰约

诗情的画意

无悔为你着迷

无奈只是一个

我命中不可逃脱的劫难

瞬间划过心中的刺痛

注定要我哀伤千年

古代诗歌西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581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