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纵观韦庄这一生,因历史巨变,可以明晰的分为两个前段:唐朝末期,黄巢起义,藩镇割据,一片战火之中,韦庄被迫漂泊,历经历史巨变,尝尽人间冷暖,家人更是四散,终不得见;后只身入蜀,拥立王建称帝,任蜀地宰相,并终身侍蜀——文章开头所写,便是宋代张唐英对韦庄的高度评价。
常言道,落叶归根。
生于斯,长于斯,最终必然也要埋于此地;而韦庄这一生的遗憾,便是一生漂泊,到老,到死,到灵柩深埋黄土,都没能回去心心念念的故乡,没能见到临行前劝他早日回家的爱人。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唐·韦庄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那是江南烟雨中的一次邂逅。
雨滴敲打着青砖黛瓦,一艘小船穿过拱桥,韦庄站在船头,撑伞,环视两岸人家,醉心诗情画意。忽而,左侧二楼一扇木窗,被一只纤纤素手推开,露出了一张温润的面庞——略施粉黛,眼眸明亮,左手执扇,右手托着脸颊,似乎在忧愁着城里的胭脂又涨了几文钱;微凉的雨,沾染了女子的发髻,打湿了那枚金钗,朦胧了女子的轮廓。
船仍在走,韦庄的心却停下了。
所有的爱,都是一见钟情,一眼,便定下了一辈子。
两人很快结为连理,红烛燃烧,你侬我侬,也许……没有这场战祸,韦庄与爱人能长相厮守一生一世,连百年后坟墓上的树木也是枝叶相连。
毫无预兆,战祸来临。
身为心怀天下之人,韦庄不得不斩断儿女私情。
那一日,是在江边,晚风轻拂,两人分别。
韦庄无言,踏上远行的船。
渡船沿河而走,妻子追逐着船只,声嘶力竭,眼泪汹涌,"早点回来,我在等你——"
妻子的声音越来越远。
船家正欲开口,便听见身后止不住的抽噎。
此时的韦庄,尚不知晓,这一别,便永年……
蜀地的百姓,人人夸赞宰相,年事已高,处理事务,仍然事必躬亲,一心为了一方百姓造福。
年迈的韦庄,早已花白了胡子、佝偻了身躯,只有忙碌才能冲淡思念之情;而一旦闲下来,千愁万绪,便在心中滋生、蔓延,像极了几十年前的战火,像极了家乡那盛开的桃花。
一轮月色,两杯淡酒。
韦庄端起酒杯,望着明月,人言道"月是故乡明",不知家乡的月色是否也像今夜蜀地这般明亮?不知家乡的妻子是否还能望着这轮明月?
许是老眼昏花,韦庄一转身,便见到妻子就在身后,端起另一只酒杯。
颤抖的手握着杯子,听见她讲,有酒便醉,人生还能怎样呢?
韦庄一笑,一饮而尽。
那夜的风,掺有酒味,出奇温柔,吹动韦庄熟睡的白发。
他终究是没有回到故乡,见到等他回家的爱人。
他似乎又从未离开故乡,心有所念,相隔千里,也是从未离开。
散文精选:闲情偶记
我是一个平庸的人,击剑吹箫两不成,唯喜品诗意词魂。我早已过了风花雪月的年龄,却总做着明月清风的梦。
我是一个平庸的人,击剑吹箫两不成,唯喜品诗意词魂。我早已过了风花雪月的年龄,却总做着明月清风的梦。
平常,我是一只忙碌的蚂蚁,用辛苦的劳动换取生活的过程。偶有空闲,则钟情山水虫鸟鸣,流连江畔夕阳红。
喜欢弄石临溪坐,寻花农家行,静观泉中鱼,卧听松涛声。潺潺溪水,和煦轻风,微波荡漾,花影、树影摇曳多姿,柔柔的心,清澈明净。光着脚丫,撹着漩涡,闭上双眼,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人生的失意和得意都化作了浮云,避开尘世的纷扰,品味生命的真谛,任思绪飞扬,何等惬意!
喜欢在秋风萧瑟的季节里,仰看天空被树枝割得支离破碎,时不时有黄枯的叶子打着旋儿飘落下来,发出痛苦的呻吟。曾经娇嫩的叶脉上已斑驳淋漓地覆盖着岁月的伤痕,点点尘埃就那样深深地刻入叶的骨髓。然后从铺满的落叶上踩过去,倾听碎叶发出最后的声响。这是生命在完美的谢幕,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最后一点点缀。濡湿的双眸,寥落的脚步,感伤着生命的脆弱。
喜欢流浪在陌生的城市,随便坐上一辆公交车,坐到靠窗的位置,看外面热闹或者冷清的街景,感觉时光掠过我的指尖,匆匆而去。窗外有人笑,有人哭,有人幸福,也有人难过。想象自己一直这样驶向时间,驶向永远,驶向未知,驶向另一个世界。可兜兜转转最后又绕回了家,望着阳台上那串爱笑的风铃,忽然感觉寄生在这个世界有多好。
喜欢驻足窗前静听雨声,无论是疏雨滴梧桐,还是骤雨打芭蕉,都能感受到那雨精灵卓尔不群的诗画神韵。仔细倾听雨的呼吸,雨的叹息,雨的倾诉,想象一场美丽的邂逅。雨滴在耳畔悠悠地演奏,一首缠绵悱恻的歌,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一脉悠远的情思伴我度过长长的夜梦。
喜欢半江瑟瑟半江红的黄昏,看着太阳慢慢收起它一点点温情的光芒,漫漫消失在远山深处,让人感觉只要走到山凹处就能把夕阳抱回家。荡一叶扁舟,枕一江碧波,徐徐清风邀约一些花香和白云,浪漫得让我飘然。欸乃声声,渔歌阵阵,光阴如淙淙流水,随浆摇落
在人生漫长而纷繁的旅程,我喜欢这样走走停停,执着向往哪怕不能完全实现的诗情和梦境。
我只想像蜜蜂一样勤奋地工作,像蝴蝶一样快乐地生活。爱我所爱,想我所想。
向前看,终不怕。向后看,终不悔。
作为一个传媒人,我在2013年才开始用微信,而且是在工作的单位和领导反复多次咬牙切齿的催促下勉为其难的注册了。
作为一个超级慢热的人,我一直觉得不都有了QQ吗?干嘛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
而且一个QQ已经把我累的够呛!
每天无数次打开QQ界面,只要看到一个小红点,就非要强迫自己点进去,这样红点才可以消除啊。
因为工作的关系,加的好友越来越多,点击红点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感觉越开越累,越来越没意思。
因为好多人你连见都没见过,他的喜怒哀乐生活琐事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啊。
终于有一天,我清空了自己所有的空间动态。
清理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之前很多时候真的特别矫情和幼稚。
完全没有我文艺女青年的格调好吗?
不仅如此,我屏蔽了所有人的空间动态。
然后,关闭了空间!
以后的日子里,终于清静了!
而且我发现,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二
所以刚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我一直努力控制好友数量,并且保持一年不发朋友圈。
直到有一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打在窗户上。
文艺女青年的矫情上劲儿了!
拍了一张唯美的,经过美图秀秀的处理,我都被自己感动到了。
配上一段自认为逼格超高的文字:
午后邂逅雨滴与玻璃窗聊生活,时而大声欢笑,时而相对无言,只有闭上眼,才能听到的。
果真,一大帮朋友点赞好评!
瞬间满足了虚荣心,也点燃了渴望被关注的欲望。
但是这一次,我跟自己说:
逼格要高!
三
从此开始了一去不复还的朋友圈之路。
旅行、摄影、运动、看书,够牛逼吧?
然后通过朋友圈,大家基本都认定了你是一个文艺女青年。
但由此而来,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每天都要无数次打开微信和朋友圈。
一开始,设置了微信提醒声音,声音一响,感觉自己人气很高,结果发现都是群聊。
有的时候我明明在专注看我的《绝命毒师》,微信反复提示新消息,一生气,关闭了提醒。
但这还是阻止不了我反复去看朋友圈和订阅号。
四
开始让我重新反思,是去年国庆去了美丽的漓江。
当时下着绵绵细雨,江上升起了蒙蒙薄雾,乘着船,给人泼墨山水、烟雨漓江的极致美感。
这么美的景色,怎么能不拍几张高逼格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呢?
然后跟朋友你拍拍,我拍拍的开始了!
不得不说,拍出来的照片真的美呆了,不禁感叹:所谓的人在画中游大抵就是这样的吧!
拍累了,我们靠在栏杆上欣赏漓江美景。
同船的人,拍的不亦乐乎。
在那一瞬间,我仿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也开始思考旅行的意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旅行开始变成了朋友圈的社交。
我们去到一个地方,看着一处美景,第一反应是拍照发朋友圈。
好让大家都知道,我来过,我的日子很滋润,我的生活很妙曼。
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吗?肯定不是啊,我发的都是我想让你看到的,我的孤独、我的眼泪都淹没在黑暗里不让人看见。
发完朋友圈之后,反复打开看评论、看点赞。
如果有人回复:太美了!人美景更美!或者女神啊!心里被甜蜜炮弹击中,即便是平时极少联系的人,也毫不犹豫将他归为好朋友的圈子。
如果有人说:最近长胖了啊!心里开始骂:有没有情商,会不会说话,滚犊子!将你从好朋友的名单打入十八层地狱恨不得永世不得翻身。
如果发出去的朋友圈没人关注,内心不由失落、惆怅,即便眼前的景色再美,心情也不美丽了。
就这样,在旅行中寻找宁静和自己的意义开始越来越寡淡,被淹没在朋友圈的狂热社交中。
五
真正让我考虑与微信和朋友圈保持距离的,是今年元旦的一次旅行。
当时跟朋友约好去中国一座很美很大的山,傍晚在山顶看日落。
登上山顶,看着夕阳从天空缓缓落入山的另一边,伴随着光晕洒在山间的长河中,把河流渲染成红黄相间的壮观,我发誓,这一定是一个值得静静坐在山顶,闭上眼睛感受时光流淌,把心事留在长河落日圆的时刻。
可是,我没有!
我跟朋友不断拍照,她拍我,我拍她,都想让自己跟夕阳有一次温暖的留恋。
不止是我们,身边的旅人跟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更狂热,拿着自拍杆,前后左右上中下,所有的角度拍了个遍,似乎还不满意。
照片发到朋友圈,果然大家一片赞叹!
可是我们都忘了,此时此刻,面对如此美景,感受才最重要啊。
旅行回来之后,每次想起山顶的夕阳,很遗憾,我的记忆真的不太多,对于景色的印象,也仅仅局限于照片中。
然后我开始反思,朋友圈和微信对于自己真的那么重要吗?朋友圈的点赞和评价到底给你带来了快乐还是负担?
由此开始回忆,每次发完朋友圈,洗完澡出来,即便天气很冷,冻的我瑟瑟发抖,第一时间还是打开微信看看有多少点赞和评论。
看完一本书,发个朋友圈,在静静写着读后感的中途无数次拿起手机看看有没有人回应,十天过去了,读后感没写完,书的内容和触动全部忘记了。
有人回应很开心。
没人回应很失落。
刚好在这个时候,看了一篇关于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汪涵的采访文章。
记者:为什么你一直不开微博?
汪涵:我希望用更多的时间拿来沉淀。
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六
清空朋友圈之后一开始,还真有些怀念和不舍得。
之后的时间里,工作时间之外,开始与微信保持距离。
在下班或者放假的时间里,开始静下心来读书与写作。
不得不说,以前也经常读书,可是总会看会儿书,看看手机,刷刷朋友圈、订阅号、微博,一晚上的时间久这么过去了。
清空朋友圈之后,凡事不再以分享为目的,告诫自己要沉淀。
所以在周末南国下冰雹,朋友圈和微信聊天都炸开锅的时候,我在家里给自己做了两顿丰盛的美食,然后看看书,烤烤火,打扫卫生做家务。
偶尔跑到阳台看看冰雹打在窗户上,一点都不想拍照发朋友圈,日子安静如水,内心无限安宁和充实。
也就在那一天,我专心看完了一本伍绮诗耗费六年写出来的《无声告白》,讲的是如何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内心翻滚,好像作者看透了你的内心和煎熬。
同时开始尝试写东西,无非一些零碎的生活感悟、读书笔记,但觉得日志似乎饱满了些。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像之前的我一样,离不开微信,离不开朋友圈、订阅号。
吃个饭、摔个跤、逛个街,细无巨细发布在朋友圈。
转载N多文章,低调的告诉大家我的口味格调很高。
清晨起床第一件事打开朋友圈批阅奏章,把所有人的动态点个赞,表示我在关注你哦!
网络上每天能提供翻天覆地的海量信息将你我包围,我们沉浸在吸收这些信息的快感中,可是当看完所有的这些信息,有没有问过自己,它能带给我什么?
是关于人生的感悟?还是专业领域的拓展?抑或是对于真实生活的忽视与感受?
当然,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离不开社交与群体。
只是,当我们太过于依赖社交媒体带给我们快感的同时,你有没有感到一丝丝孤独?
因此,我想说,沉淀与感受更重要。
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