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600字9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600字 篇1我们这代文人,有幸成为文人又不幸成为文人。成也箫何败也箫何。如此而已。
十七岁时,我参加大三线建设,来到郭沫若先生的故乡乐山。在那里我结识了郭老的原配夫人,结缘了文学,开始了文人生涯。从此就有了人生的许多幸与不幸……
当代文人的不幸大致相同,有幸却各有篇章。我最有幸的是接触了郭老原配夫人。是她要我好好打打底子,敎我读《四书》《五经》,读《道德经》读《庄子》《墨子》……“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非攻,兼爱”……多少道理深深根植在灵魂之中。本为打文学底子,却打了人生底子。其实,文化是人类千百代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它不仅是一个人的底子,更是一个民族的底子,一切的基石。
最有成就感的还是儿子。自小我就给他好好打底子。让他尽知人类最美好的记忆,建设自己,武装自已。到高考前,儿子已学富五车,自成思想体系。由于英语差些,儿子没考上一流大学,而是被延安大学的中文系录取。儿子宽慰我:不在学校如何,而在如何学习。黄埔、抗大最简陋,出的都是民族精英。孔子上什么大学来?可他是万世师表!
我告诫儿子:万世师表来自韦编三绝,来自三人行必有吾师……
儿子说:知道啦,还有学而不倦,三省吾身……
我知道,儿子长大啦,二十年的底子我没白打!我不由掬一捧热泪……
儿子一副天下为己任的样子携行囊赴学上路了。
儿子在大学果然很优秀,各门考试全部通过,评为优秀团员,全校多个文学社合成一个大社,他是社长,并是校报总编。他为文学社制定的宗旨是“弘扬延安传统,创新优秀文化”这就是下一代。
一代一代弘扬创新,文化———人类这最深刻的记忆一切的基石,不会风化,只会光大!
我们因此而无悔!
高考作文600字 篇211月6日上午,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一名6岁男童不慎掉落到约40米深的枯井。11月9日凌晨,蠡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吴素杰在救援现场称,有500名救援人员及140余台车辆在现场。其中一些人员和车辆来自邻县。救援行动接受社会捐款超过10万元人民币,社会各界捐赠食物、生活用品、药品等物资2400多件,捐助柴油13吨。
类似的“全民救援”行动确实不多见,因为一起男童不慎落井的意外,当地部门动用大批挖掘机救人,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是噱头。热议可以,但请带着善意。人命关天,不计代价的救援才能彰显大爱。
少数围观者持有的“值不值”的论调,是缺乏人道关怀的。不管是不是噱头,救人是最基本的人道考量。挖掘机昼夜不停地工作,正是基于最原始的善心。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众多社会资源的同时联动——媒体、消防部门、宣传部门、普通民众都在全力付出,缺少其中任何一环,救援行动都不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旁观者没有必要深究是否有炒作之嫌,救援行动能否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舆论场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但凡有爱心范本或者文明事例出现,总有质疑者站出来。不可否认,剖析真相确实需要质疑。不过,相比质疑,更重要的是善意的解读。解读某个事件,首先需要以严密的逻辑理性评价,避免陷入习惯性批判。
基于个人主观的认知经验,很多人容易将“80多台挖掘机救人”视为小题大作。可若放在实际情境中,人的生命是无法用价值论衡量的。相比于看热闹说风凉话,实际行动才更具价值。在意外和灾难中,个人所体验到的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才让救援显得如此重要。灾难无情人有情,绝非简单的煽情。
高考作文600字 篇3当鲜花掌声如潮水般涌向英雄时,你是否注意过那些窝在角落里,名不见经传的鼓掌者。他们涨红的脸庞洋溢着淳朴、热情,拍红的手掌流露着由衷的赞美,动情的呐喊更是点燃了心中的小宇宙
英雄,丰功伟绩,好;鼓掌者,默默无闻,亦好!
曾有人问道:世界没有了联想会怎样?我今试问:世界没有了鼓掌者会怎样?那么,在奥运会场上,当中国健儿披上五星红旗的那一刹那,再也没有那雷鸣般的掌声使整个会场动容,将中国人最自豪的表情映入奥林匹克这场壮丽的盛会,谁来为中国挺起的脊梁呐喊助威?谁来用字正腔圆的'汉语彰语大国魅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当最美妈妈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双手接住高空坠落的幼童时,当最美司机在身负重伤依然稳稳当当将车辆安全停靠在路边时,再也没有热烈的掌声为真善美喝彩,让美德写进历史的长卷,使中华民族的传统世代延续,谁来为英雄喝彩?谁来为真善美呐喊?
裹身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穿梭于人情冷暖的世俗,鼓掌者用他雷动的掌声,热情的呐喊为世人树立一座指向标,让人自如地行走在社会中,不再惧怕迷失方向。
没有了鼓掌者,真善美被世俗的泥沙掩埋;没有了鼓掌声,民族的自豪躲藏在被风遗忘的角落
鼓掌者的功劳只有这样吗?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鼓掌者自身谦逊,热情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鼓掌者就像一块未经精雕细琢的美玉,至淳至朴至华美。
英雄用他诤诤誓言谱写壮丽的诗篇,鼓掌者用他的呐喊唤醒人们的良知;
英雄是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鼓掌者是历史长卷上永不褪色的墨迹!
有人为英雄鼓掌喝彩,他们是鼓掌者。我为鼓掌者喝彩,呵,鼓掌者们,请为自己喝彩!我们用最平凡的举动创造着最不平凡的历史!
高考作文600字 篇4人出世就背负了很多,是被选择还是遗忘。不,或许说是不断的选择还是不断被选择,好像生老病死是无能为力一样,不过前面一种隔着一些微妙。
让我们穿越。穿越时间、不或许不够,再穿越空间甚至再跨越纬度。我们终究会发现
“娘,为何我要读书。那些大人家的哥哥姐姐们为什么就不需要”
“谁说不需要呀!那些宫家的孩子往往还要奋斗喔!所以说孩子你要加油读书。然后赴京赶考,十年寒窗才能换来功与名,才能为朝为圣去为臣。”
“喔,我知道了娘。我去读书了。”
“恩,去吧。不要冻着。”
那一年正值寒冬季节,为娘与为子在那个不太大,看起来不太温暖的房子里说这,那些话。
然而,美丽的谎言被悄悄 种下,随着漫天雪花,而下。”
同是那一年。
“老爷,你打孩子干嘛孩子还小不知道读书。”再说就是赴京考了,不是可以找关系吗大冷同的孩子冻了你不心疼吗”这位母亲,温柔的抚摸着刚才孩子痛的地方,脸色是担心。
“你们不可理喻。”说完那个老爷走了,似乎是被说动了。因为那位夫人说,不是还可以找关系吗他笑了下,是自傲的。不过那个表情转眼即逝!
一隔十年,恍若一世。渡口旁开始离别。谢幕在最后的那个,久久已散的影,寒 窗已行。
当年的那2个孩子,去赴京了。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一个近点,一个远点而已。
一个孩子答得很快。一个孩子睡得也很快。
3日后成绩接榜,很遗憾答得很快的失败了。睡得很快的比较幸运,上榜了。回去还庆祝了一番。
在把时间拉回来。同样有2个孩子
“老妈我100分!
“恩干得不错,给你糖吃。”
“妈,我不及格”
“没有声音只是一声
高考作文600字 篇5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 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 我们明白,错的不是衣服,而是有些人戴上有色眼镜去审视它的眼光。
民族落后,让他们自卑自怜。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与祖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沾边的东西,都没了自信:动画片不及日本的生动,名著不及俄国的有内涵,手机不及美国的先进,甚至觉得连文字也没有英语简单。一旦丧失了民族自豪感,一旦蒙上了落后的阴影,人们便陷入“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的误区。
可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走上了国际大舞台,并绽放着最美丽的花朵呢?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呢? 原来,这是中国经济腾飞之后,是中国重振泱泱大国雄风之后,是人们足以骄傲地自称“我是炎黄子孙”之后对民族热爱最直率的呈现。爱祖国,爱唐装,爱这个能让我们扬眉吐气的国家的一切。我们的“海尔”拒绝了多少想要分一杯甜水的外企,我们的陶瓷惊艳了多少黄头发蓝眼睛。
因着民族的爱,撒播对唐装的爱。 人的感情左右着人的判断力。回想那不屑于唐装的年代,真的是因为衣服本身吗?谁能否认当我们一想到它的传统就嗤之以鼻的偏激呢?谁又能否认其实我们根本没心情去看它一眼,就更别提客观评判它的轻率呢? 唐装以上等丝绸制成,其上的刺秀艺术更凝聚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这样的认识,难道不是基于我们发自内心的赞叹吗?这样的改观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心中充满的民族之爱吗? 民族的自立自强拾回了人们久违的判断力,真爱唐装也罢,因爱中华民族而爱唐装也罢,我只想高呼:我爱唐装!
高考作文600字 篇61、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不欣赏无所谓的人。一次,有两个人来应聘,一个是牛津的学士,一个则连大学都没读。他没有对他们两个直接面试,却用了另外的方法。他派人观察两个人的生活习惯。那两个人同去了麦当劳,学历高的因为觉得身份高,嫌麦当劳的工作人员动作慢,而学历低的却面带笑容地面对每一个人,最后还主动把吃剩的食物倒入垃圾箱里。
仅仅是这一个表现,盖茨就选择了那个学历低的。有些人不理解,问盖茨,他说:"Heisthebest!"因为他对什么事都有所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2、丰子恺先生
丰子恺先生的《剪青藤随想》中有一段话,说的是一群孩子化为青藤,一个园林工人拿着巨剪把青藤的头全部剪了。以前看不懂,现在有些懂了。头没了就等于没了脑袋,如果园林工人能想一想,只剪藤头,即"孩子们的头发",那就不会如此了。园林工人之所以这样做,也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无所谓……无所谓青藤的死活!
3、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第三天时,可能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不能事事无所谓。
4、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飞
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他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当岳飞率领军队屡败金兵,建有大功的时候,有人赠送美女以示慰劳,岳飞说:金兵未灭,难道是大将安乐的时候吗?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奖他的赫赫战功,他又辞谢道:金兵未灭,何以为家?岳飞一生矢志不渝,终于留下千古美名。
高考作文600字 篇7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遇到一个人,无需彼此开口,两人很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不管是在人山人海的城市里相遇,还是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邂逅。不管是在拥挤的公交,还是在安静的公园,相视而笑的温暖如久别重逢的朋友。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即使我什么也不说,他也懂得。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拉着他的手,即使闭着眼也不会害怕迷路。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即使全世界都不相信我,他也会站在我身边。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他难过着我的难过,悲伤着我的悲伤,快乐着我的快乐。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也许爱得不够轰轰烈烈,却经得起流年琐碎。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可能我不是他的初恋,不是他的最爱,但一定是他的末代。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不用我割舍自尊那么卑微的去爱他。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他会把我的文字细细品读,读所有他迟到的时光里的我。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不需要我能力很强,只需要我一直是她的小女人。
遇上他也许不是在最好的青春里,但一定是在彼此都懂得珍惜的年华里。
终究有一天,我会遇到一个人,他也许长得不帅,没有学富五车,没有腰缠万贯,但他却能令我安稳。他不会花前月下的浪漫,但会很细心呵护着我们彼此的家。
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我会喜欢他很久很久,久到我想不起来是怎么喜欢上他的,久到我忘了回忆。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他的笑是全世界最好看的笑,所有能跟爱情牵扯上关系的条件都无关,那笑容就那样深深的撼动着我的心。
终究有一天,会有这么一个人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他爱我如己。
而那一天终究来得太晚,晚到我转身离去,晚到我不再盼望那一天的到来。
要案聚焦:定州"424"杀人焚尸案侦破纪实宾馆惊现烧焦女尸
2009年4月24日,定州市车站某旅馆如同往日一样人来人往,依旧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时钟已指向上午9点30分,二楼的服务员小李在打扫卫生时,忽然发现204房间有浓烟冒出,"着火啦!着火啦!"小李一边喊一边向楼下跑去,旅馆老板得知情况后,急忙拨通了110报警电话。
定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指派站前派出所和消防大队组织警力赶赴现场施救。由于出警及时,火势很快得到了控制。在清理现场过程中,民警发现204房间一张床上的被子鼓鼓囊囊的,掀开被子,赫然是一具女尸!
案情重大,出警人员立即将此情况向指挥中心汇报。值班副局长史军旗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从外地执行任务刚刚赶回定州的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刘剑英闻听此案后,顾不上休息,立即抽调城区刑警队、大案二队、站前派出所警力就地成立了专案侦破小组,并亲自担任组长,刑警大队教导员李鑫任副组长。案件侦调迅速全面展开。
经过详细的现场勘查和尸体勘验,确定死者为女性,年龄在30-35岁,系窒息而死。死者颈部有明显掐痕,脸部有抓痕,双手被捆绑,一条右腿已被烧焦。受害人盖的被子上洒满了漆料,被子上放着檀香,床上还散落着几十根未燃尽的火柴。经过综合分析现场勘查记录,着火的原因是由于点燃的檀香引燃了被子上的漆料,而引发的火灾。案件性质确定为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受害人杀死后又伪造了失火的假现场。
夜入住神秘来客
案情扑朔迷离,线索零乱交织。根据初步掌握的线索,专案组及时召开了案情分析会,并迅速展开工作。一方面围绕旅馆工作人员进行走访调查,从中筛选案件线索;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发布协查通报,核查死者身份;一方面对定州及周边县市失踪人口逐一比对,寻找尸源。
经初步询问旅馆工作人员,上案民警了解到,4月23日凌晨2时许,一男子持定州市留早镇某村孙某某的身份证入住车站第一旅馆204房间,入住时身后背着一喝醉的女子。但案发后,该男子已不知去向。深夜背着死者的这个名叫孙某某"的神秘男子从何而来,去了哪里?与死者是何关系?在4月23日,204客房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切势必要查清这个"孙某某"才能最终揭谜。
上案民警迅速调取了这个神秘来客的个人资料:孙某某,男,22岁,就读于海南某大学。案发时正在大学上学,并不具备作案时间,且孙某某的身份证已丢失,至今尚未补办。另一路上案民警传来消息,经过连续几昼夜的艰苦工作,并没有发现有失踪人员,无名女尸的身份始终不能确定。案件侦破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案件侦破过程中,定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局长庄春来,政委于英杰高度重视,多次对案件进行调度,听取案件进展情况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并将此案列为全局社会治安整治行动挂账督办案件,全力侦办。为了尽快找准案件突破口,副局长刘剑英多次组织专案组民警召开案情分析会,对已掌握的案件情况进行反复的梳理。经过研究决定,以孙某某丢失的身份证为突破口,全力查找案件线索。
上案民警多次与孙某某联系,帮助其回忆身份证丢失的过程,从孙某某叙述的丢失身份证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寻找案件突破口。最终,孙某某向民警提供了一条极其重要的信息。据孙某某回忆,2009年春节的一天,他曾和本村十来个人一起打麻将,在其离开后,发现放有身份证的钱包不见了,当他再次回去寻找时,所有人都说没有看到他的钱包。孙某某提供的线索让专案组民警精神为之一振,直觉告诉他们,这十几个打麻将的人中肯定有人在说谎,杀人凶手就隐藏在其中。
专案组民警火速赶往孙某某的老家某村,立即对当日与孙某某一起玩麻将的人员展开逐一摸排。当排查到孙涛时,其总以种种借口和理由推托,拒不与民警见面,并且孙涛在"424"案件发生后,和他妻子一起离开了定州,这使得孙涛的嫌疑陡然上升。另一路民警通过大范围调查走访,也获得一条重要线索。据某网吧网管反映,案发前夜,孙涛曾和一名30多岁的女子到夜市吃烧烤,而无名女尸尸检中发现的死者胃内容与该网管反馈的受害人死前曾吃烧烤的信息相吻合。同时,经秘密提取孙涛照片交由旅馆服务员辨认,确定孙涛正是4月23日凌晨的那名神秘的来客。
追凶考验民警意志
通过专案组有理有据的分析,各种迹象表明,孙涛有重大嫌疑,本案的重要犯罪嫌疑人终于浮出了水面。专案组果断做出决定,立即抓捕孙涛。但案发后,孙涛已不知去向,专案组随即以孙涛所在的市为中心,展开了一次大范围、大面积的走访摸排,深入摸排其藏匿线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8天艰苦卓绝的摸排,5月22日,专案组获得一条重要线索:孙涛现藏匿在山东省德州市。
专案组决定由刑警大队教导员李鑫带领专案组民警火速奔赴德州实施抓捕。然而在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德州市,要寻找两名外来人口,无异于大海捞针。抓捕小组立即召开了分析会,决定兵分三路,一路以德州火车站为中心展开排查;一路奔赴劳务市场展开排查;一路对施工工地进行排查。
5月23日,在德州火车站排查的民警,发现了正在附近找工作的孙涛的妻子史芹。通过耐心、细致的劝说,最终在史芹的配合下,抓捕民警一举将藏匿在德州一出租房屋内的孙涛成功抓获。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较量,在民警的强大政策、心理攻势面前,孙涛低下了罪恶的头颅,"424"杀人焚尸案真相大白于天下。
杀机源自网吧邂逅
2009年4月22日晚,犯罪嫌疑人孙涛和死者李可心(蠡县人)同在定州某网吧上网。期间,李可心因上网费用问题与该网吧工作人员发生争吵,坐在一旁上网的孙涛热心的进行调解,化解了矛盾。
事后,孙涛主动邀请李可心到夜市喝酒,李可心爽快的答应了。4月23日凌晨,吃完饭的二人一同打车来到了车站第一旅馆,孙涛背着已经喝醉的李可心进入旅馆并用偷来的孙某某的身份证进行了登记。进入房间后,孙涛要求和李可心发生关系,遭到李可心的反抗,在拉扯过程中,李可心将孙涛下巴咬伤,孙涛恼羞成怒便将其掐死。
杀死李可心后,孙涛才知闯下了大祸,在冥思苦想近一整天之后,孙涛决定精心策划一场失火焚尸的"好戏"。4月23日,他先后到市场上买来了漆料、檀香、火柴、绳子等物品,将李可心双手捆绑后用被子将尸体盖住,泼上漆料,将点着的檀香放到被子上面,将一百余根火柴放在檀香的尾部,在制造了失火的假象后,于4月24日凌晨逃离了现场。(文中人物除民警外,均为化名)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对于崔护这首名作,稍为接触过唐诗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人面桃花”一语已成典故,最后一句“桃花依旧笑春风”更是千古名句。但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肯去思考的人恐怕不多。
唐朝崔护,字殷功,陕西蓝田人。他的诗作不多见,在《全唐诗》一书里,仅记录了六首诗,其中有三首尚未能确属,就风格而言,我认为更似是张又新之作。说起来,崔护绝不是个多产诗人,但他却写下了一首传世不朽的爱情诗篇。
写诗必是有缘故的。据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博陵崔护,姿质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南城,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今作“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个令人惆怅的故事。书生崔护后来在德宗贞元十二年高中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总算有了结局。但诗中那位桃花姑娘是何许人也?结局如何?史书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大约在元朝时才有人写过有关此事的剧本,今已佚。
就依据《本事诗情感》的记载,作为诗的创作背景,细玩之,颇有余味。或夜阑灯昏,或眠风枕石,策天马,驭飞神,偶得一妙想亦乐不可支。考其正确与否姑且不论,只供茶余饭后以作笑资,亦无不可,若假作实事,还可稍释疑云。
先说崔护,从“姿质甚美”一语中,说明他是一个英俊而又有才华的少年人;“举进士下第”则说明他是个已具备参加朝庭科举考试资格的举子;但他的性格却是“孤洁寡合”,即是说他有点恃才傲物,因而孤独不群,这一点亦可从他的《山鸡舞石镜》一诗中稍窥端倪;“寻春独行,酒渴求饮”一语,则说明他当时郁闷的心境,也许是由于“下第”的缘故吧。如此看来,当时他的内心是很寂寞的。
至于那个桃花人面的姑娘,在《本事诗》里的描述较为生动。首先从外貌上看,她“妖姿媚态,绰有余妍”,是一个非常漂亮出众的女郎。当崔护叩门求饮,她“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这一乐于助人的行为,可见她的性格是善良的。
然后她“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试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盛放的桃花荡漾着春风,树下斜倚着一个善良而美丽的女郎,轻盈如蝶的花瓣飘舞而下,洒落在她的头发、衣裙上,而她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你!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跳的画面呀!此情此景,怎不令崔护心动?尤其是他当时的情绪落索,寂寞的心极其需要温柔的抚慰。
当崔护感觉到她“意属殊厚”而“以言挑之”时,她却“不对,目注者久之”,是说她虽然没有以语言回应,却是情深款款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这说明了女郎矜持而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意。而崔护不得要旨,但也没任何举动,两人就那样默默地相对着。
这一节很自然的描述,与唐朝的时代背景是相符的。自秦汉至宋初,那时人们对于男女之情的观念还是持比较开明的态度的。例如隋朝时的红拂慧眼识英雄,与李靖私奔的故事,便是一个例子,比这早的还有汉朝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更是经典了。而对于男女自由恋爱行为的彻底扼杀,则是在宋时朱程理学的兴起之后。
言归正题,崔护虽然得不到明确的表示,但心灵感觉是很微妙的,敏感的他还是有所察觉,但高傲的性格约束着他不可造次,这就说明了他是个正人君子,风雅之士。出于最基本的礼貌,只好告辞了。那女郎“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可见其情之钟甚矣!恋恋不舍的崔护“亦眷盼而归”。
后“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相隔一年后,崔护选择在同一日子前去相访,那么,其意义就是不忘前情,可见他是个多情种子。这也符合一个“孤洁寡合”而又风雅浪漫的文人性格。
至于他为什么在一年之后才去相访呢?没人知道,但可以从文字上推测一下,为他找个理由。
回到孟棨的记载:“博陵崔护”,说崔护是博陵人,博陵即是如今河北的蠡县,但今已考证崔护原本是陕西蓝田人。“举进士下第”,是说他到长安去应考进士的,但没考上。“独游都南城”,这个“都”是指当时唐朝的京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市,这是说崔护独自一人去了长安城南边游玩。
他为什么会去都南城游玩呢?当然,由于应考落榜心情不好,出去散散心是一个很好的理由。若换个角度去想,他考完试后回家,出城正好要路经都南城,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啊,而且我认为可能性是极高的,从地理上考察一下,蓝田位于西安市东南偏东方向,相距不足百里。崔护是走路回家的,走得口渴了,当然要找水来解渴,于是乎邂逅了那位桃花姑娘便顺理成章啦。还有“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这可是兴之所致、说走就走的情形啊,可见两地之间并不算太远。若依孟说的河北蠡县,由于距离太远,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不可能当日到达。这也是考证崔护是陕西蓝田人的一个旁证。
那么,崔护竟不是寻春而是回家了。但孟棨为什么说他是去寻春呢?也许他认为寻春这一行为举动作为诗的背景来说,更风流浪漫吧?那个年代,风流是件雅事,文人墨客大都以此为荣。但不禁又要问:既然崔护风流浪漫,为什么他“嗣后,绝不复至”呢?
因此,不妨暂将崔护定位在回家这一点上,再看看会怎么样。崔护回家之后,可能要忙这忙那,一年光景便过去了。从他独自一人上路、没有马匹、没有仆人跟随这一点上,亦见得他的家境并不怎么样富有。加上当时的交通状况不发达也是其中的因素。这就是“嗣后,绝不复至”的缘由了,直至来年春暖花开,触动旧缘,“情不可抑”之际,便前去相访,可惜是“门墙如故”,燕去巢空,于是怅然之间,一首浪漫缠绵的爱情诗篇便问世了!
还想探讨一下的,便是那个桃花女郎,没有她的存在,便没有这首诗!但她的身份是个谜,令人疑惑不已。
先说她住的地方,那是“一亩之宫”,从一个“宫”字可以联想到这是一所很好的房子,虽不敢妄断其为雕梁画栋的巨院豪宅,但也绝不是茅舍草屋之类可比,最起码也是粉墙黛瓦的富裕人家,并且还有砖墙围起“花木丛萃”的园子,“一亩”之说应该是形容其广大的虚词。居住面积如此之大,当然会让人感觉“寂若无人”。所以崔护“扣门”,“久之”才有人出来应答。
来人是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之后又是她取了茶水,开门让崔护进来的。之后“设床,命坐”,此处的“床”是指椅子、坐榻之类,古时的“胡床”便是可供人盘膝而据的家具,其待客之道很是得体。
细考记载,住宅内由头至尾只得此女出现,应门、开门、送茶水、搬椅子(可能因为要烧开水泡茶,为免客人久立之故)、招呼客人、及至送客,都是她一人操办,并无他人在场。于是不禁要问,她是什么身份呢?
假若是主人,居如此大宅,竟连一个干粗活的仆人都没有,不会节俭如斯吧?况年轻貌美,一人孤居,从安全角度上考虑,也未免有些不妥吧?这确实有点不合情理;但若她只不过是一个丫环下人,却又不见主人出来迎客,也不在情理之中;这一点勉强可说的就是:主人出了门,不在家。但又再一想,当她听到有人叩门时,她先是“自门隙窥之”而问来者何人,当时并没有立即开门,至后来能自作主张殷诚待客,这些举动浑不似一个丫环身份了。
能居住在这所大宅里,与该宅主人必有关系,这是肯定的。因此,我推测此女可能是一个亲戚身份,地位不会很高,只是客居暂住而已。而此宅大概是长安城中某殷富人家的乡间别墅,他们只是偶尔来住上一阵子,作渡假之用。设想其时正值清明,正是春游时节,主人踏青外出,只留此女看守房屋,恰逢崔护前来,她或有半主之分而尽待客之道。渡完假后,主人回城,此女亦自随之而去。至于一年后崔护重访,宅无人居一节,或主人未适其时,大门自然上锁,又或她已归原家、或已嫁人等等,她当然更不应在此间居住了。所以崔护才会扑了一个大空。
那女郎对崔护“意属殊厚”,估计是因为得知崔护是个考举书生而生倾慕之心;另外,恐怕还有攀附之意。从“不对,目注者久之”一语中,便暗示她正作观察沉思状,试想她暗自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一个地位低微的弱质女流得嫁举子,其身价自是迥异从前;子曰“学而优则仕”,若夫婿一朝登第发迹,更是终生有托,衣食无忧矣!此一也,其二还因为唐朝立国后,大行文风,人们对文雅之士总是青眼有加的。此女果然眼光不差,只可惜有缘无分!这样的推测若是成立,整件事似乎也就完整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