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亮一亮,下一丈.
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
云彩向南,大雨冲船,云彩向东,一阵大风.
“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大水无雷,浸崩屋”,
“东闪空,西闪风,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西班牙有句关于雨的谚语
“六月雨千遍”,
谚语云:“蚂蚁搬家要下雨”
朝虹雨,夕虹晴。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嘻嘻。(南京)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鸡鸣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晏雨不晴。(同上)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小字獾郎,晚号半山,封荆国公,谥文,故世人又称王荆公、王文公。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里洋村人。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王益,字损之,为临江军判官,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节度判官公事、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开封群牧司判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等地方官吏。北宋熙宁宰相,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省宁波)事、舒州(今安徽省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多年的地方官经历,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嘉佑三年(1058年)奏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和寄托,期待其能早日登台执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1070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政事堂议政,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后继续发挥了这一见解。在改革中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同时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翌年复拜相。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不久便郁然病死于江宁府钟山,终年65岁。封荆国公,谥文。著有《洪范传》、《老子注》、《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等,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传世。
王安石自题联
断送一生唯有;
破除万事无过。
——集句韩愈诗句自题
据《梦溪笔谈》载,此联是王安石将韩愈的“断送一生唯有酒”和“破除万事无过酒”两句诗,各舍去最后的“酒”字而得,目的是阐明酗酒的害处。王安石喜欢作集句诗联,但如此去尾相对,实为毕生唯一奇举。同时,此联亦为“藏尾法”撰联之最早纪录。此联集句去尾,配成工整的巧对,委婉而讽,启人反省,劝诫之旨,不言自明。联尾的“过”字,是“过于”、“超过”的意思,应读平声。
王安石撰题联
昔时江令宅;
今日段侯家。
——偶感佚题
青山扪虱坐;
黄鸟侠书眠。
——偶感佚题
苑阆仙人何处觅;
灵槎使者几时回。
——偶感佚题
王安石撰挽联
木稼曾闻达官怕;
山颓今见哲人萎。
——挽北宋名将、政治家韩琦
王安石合撰、应对联
老欲依僧;(王安石)
急则抱佛。(客 人)
——某客人应对王安石
据《邵氏闻见后录》载,王安石有次怅然对客人叹道:“投老欲依僧”。意为垂老之日出家为僧。客人以为索对,答以:“急则抱佛脚”(见下联)。王安石觉得有趣,一是用古人成句,二是民间俗语,以佛对僧,着实不错。王安石于是说:“去一‘投’字,可成一上联。”客人笑说:“大人既然去头(投),我这里只好去脚了。”于是便对成这副谐趣短联。
投老欲依僧;(王安石)
急则抱佛脚。(客 人)
——某客人应对王安石
三代夏商周;(刘贡父)
四诗风雅颂。(王安石)
——王安石应对刘贡父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王安石)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佚 名)
——佚名续对王安石悬联
此为《警世通言》中载《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第二联。王安石见苏轼对不出第一联(见下),问他从湖州至黄州时可从苏州经过,苏轼说:“此是便道。”王安石于是说:“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带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其半路名为半塘。”接着,据此又出这样的上句。苏轼“思想多时,不能成对”。当然,这只不过是话本小说中编撰的一段趣话罢了。后人有对,即此。福建省崇安之南,有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武夷山。其间“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构成了奇幻百出的自然景观,“三三”是指盘折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是指皆有岩洞的三十六峰。人称“九曲初通三乌近,万山遥拜一峰尊”。对句巧借“奇秀甲于东南”的武夷山天然美景,自然贴切,尤以“五溪中”之“五”算得巧妙,读来有趣。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王安石)
相爷脸上,耳鼻喉孔五窟窿。(苏 轼)
石鱼背上,诗书画迹五朝铭。(吴精诚)
云泉寺北,风冰水洞一霞峰。(杨 秋)
——当代吴精诚、杨秋续对王安石悬联
此为《警世通言》中载《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第三联。出句说的是江苏省镇江古称“铁瓮城”,俱有寺庙佛殿。王安石以此第三次难苏轼,苏又未能对上,“只得谢罪而出”。今人吴精诚以长江中上刻由唐至清历时五朝诗画的“鱼石”相对;广东省顺德的杨秋先生游河北省张家口,见云泉寺北翠霞峰有天然岩洞三个,分别为“风洞”、“冰洞”、“水洞”。思路顿开,对得下联。《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实为话本小说作者杜撰之作,若真是苏轼遇得,恐早已对上。只因由此引得后来文人雅士多想试笔,所以王安石之联广为流传,今录以对句,凑几段闲谈趣话而已。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王安石)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佚 名)
——近代佚名续对王安石悬联
在《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载,说的是王安石为测试苏轼的才学,先后三次拟出联首,要苏轼对出下句,此为第一个上联。出句说的是闰八月之年,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俗称“双头春”。联语简明扼要,数字用得自然,只因事属罕见,令苏轼感到“跷蹊,一时寻对不出”。此句被后人对出,即“六旬”句。旧时纪年用“甲子”,即以天干地支排列,周而复始。“花甲”为60岁,“再周天”即61岁,自然是“重逢甲子”。对句“甲子”并非实指,是借个体代总体,借特指代泛指。出句数字明确自然,对句多以准数字词对应,不太理想。但将苏轼都“一时寻对不出”之句成对,也算不易,也还有趣。
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马员外)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主考官)
——王安石捡联金榜题名、得娇妻
据传王安石从小才华出众,二十三岁那年去赶考,途中曾在马家镇稍歇。饭后上街闲逛,偶见马员外家门口的走马灯上,有一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显然是在等人对出下联。王安石看后,不由拍手连称“好对!”站在旁边的家人马上进去禀告员外,待员外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考试时,王安石在考试卷上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即时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才思敏捷,聪明过人,便传来面试,当即指着厅前的飞虎旗曰:“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一听大喜,未经分秒思索,随口应对了上联,主考官见他应对得又快又好,惊汉不已。王安石考毕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机缘,便信步走到马员外门口,想再去看看走马灯。家人一见他是原先那个叫“好对”的人,便把他请到府中应对。王安石毫不谦让,拿起大笔,信手写上主考官给他的出句联。马员外见他对得又快又巧,字又清秀刚劲,喜不自禁,立即把个女儿许配给他。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就是马**为择婿而出的。当即择定吉日,就在马府成婚。结婚那天,正当新娘新郎行婚礼时,报子报道:“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马员外高兴万分,重谢报子,重新开宴。王安石正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自觉喜上加喜,醉意三分,于是拿起一张红纸挥笔写了一个大双“喜”字贴在门口。并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双“喜”字便成为人们在喜庆时贴在门窗物上的喜庆装饰。王安石捡来的两联,上应主考,下获贤妻,一箭双雕,从此传为佳话,在民间广为传诵了。
集王安石诗句联
挥毫卓荦又惊俗;(王安石)
胸次峥嵘满贮书。(范成大)
——佚名集王安石、范成大句题居室轩斋
纪念、题咏、嵌典王安石联
〖鄞县乐线湖王安石忠应庙〗
东钱湖在宁波市东南,距市区仅78公里,“其湖承钱埭之水”,故称东钱湖,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全湖由谷子湖、南湖和北湖组成,其东西宽65公里,南北长85公里,环湖一周达45公里,面积有20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四倍,可称“华夏沿海第一湖”。东钱湖是上古时期形成的海迹天然泻湖,经历代开浚更具风采。唐天宝年间(744年)鄞县县令陆南金率众修筑坝堤,这以后王安石、李夷庚、吕献之等历代地方官除葑清界、增筑设施,使之成为综合利用的水域。东钱湖人杰地灵,自古名人辈出。宋代政治家王安石曾在这里初展变法宏图;这里有“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的名氏望族;这里有山中学士、湖上诗家的离馆别业,等等。纪念王安石的忠应庙坐落在下水西村,如今庙内设立王安石纪念馆,成为文保单位兼游览新景点。据县志记载:“该庙清嘉庆年间建”。忠应庙是当地群众为纪念王安石而建,庙前方左侧立有同治四年“庙纪碑纪”一块。王安石于宋庆历七年至皇佑二年(1047-1049年)任鄞县知县。他组织十万民工除葑清界、固塘、筑坝使钱湖成为综合利用的水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1987年当地群众集资把一度破损的忠应庙修葺一新,复其旧貌,辟为王安石纪念馆。其全部建筑为四合院五开间,前厅有戏台。纪念馆内有王安石在鄞县的史迹陈列。忠应庙所在地下水村就是南宋宰相史浩的故乡,史氏家族曾出过3个宰相,70多名进士。
胸展宏图振国祚;
笔底波澜兴文风。
——周慧躂题书浙江省鄞县东钱湖忠应庙
疑在西子惜暂住;
似到太湖喜作客
——钱茂生题浙江省鄞县东钱湖忠应庙
东钱湖边仰先贤,楷模在望;
福泉山下看今人,壮志更振。
横额:勤政爱民
——佚名题浙江省鄞县东钱湖忠应庙
附录:王安石轶事、趣闻
〖错改“明月当空叫”〗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诗人与文学家。他好读书、博学多才,年轻早达。他取中进士后,一次,奉旨到边远的地方巡察,住在驿馆。有天晚上闲暇无事,便到驿馆的花园里散步。看到一间住房,室内灯火通明,但是空无一人。书桌上铺了一张素笺写了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王安石心想,可笑,可笑,“明月”怎么会叫,“黄犬”岂能卧于花心,必然是少年学子乱弹琴。于是,进屋把这两句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好,既用了原韵又切合实际,同时诗味又比较浓。后来,王安石偶然同当地的一位老秀才谈起这件事。老秀才捻须笑笑说:“大人有所不知,在我们这一带,有种小鸟叫明月鸟,常在夜晚鸣叫;又有一种小虫,色黄,形体依稀若犬,民众习惯称它叫黄犬虫,夜晚喜欢蜷息在花心里。”说得安石面红耳赤。心想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知识若浩瀚之海洋,穷毕生之精力,亦不过汲得其中的一瓢饮耳。自己毕竟年轻,不懂之事尚多。通过这一教训,王安石更勤奋好学,虚怀若谷,再不轻易评点别人的诗文了。
〖验水妙释〗
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这症,虽服药,难以除根。太医院嘱饮阳羡茶,并须用长江瞿塘峡水煎烹。因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曾相托于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不久,苏东坡亲自带水来见王安石。王安石即命人将水瓮抬进书房,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又命僮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等汤如蟹眼,急取倾入碗内。其茶色半晌方见。
王安石问:“此水何处取来?”
苏东坡答:“巫峡。”
王安石道:“是中峡了。”
苏东坡回:“正是。”
王安石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
苏东坡大惊,只得据实以告。原来东坡因鉴赏秀丽的三峡风光,船至下峡时,才记起所托之事。当时水流湍急,回溯甚难,又自以为一江之水并无不同,只得汲一瓮下峡之水充之。东坡说:“三峡相连,一般样水,老大师何以辨之?”
王安石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这瞿塘水性,出自《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苏东坡离席谢罪。
〖说字奇谭〗
过去有位老师讲:知道吗?古人把“鱼”和“牛”字弄反了,你看“鱼”下面那四点像四只脚,而“牛”下面不是一条尾巴么?宋人所记载的王安石《字说》的轶闻趣事,觉得也无非“鱼”、“牛”之类。宋神宗熙宁年间,正是王安石得势的时候,许多人都以名列王氏门墙为荣,王安石著《字说》(又称《字解》)对汉字字义加以独特的王式诠释,风靡一时。《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字解新说》载,王安石说:“坡”字从土从皮,“坡乃土之皮”。苏轼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
又一天,王安石论“鲵”字,从鱼从儿(儿),应该指鱼子,另外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可见古人制字都有意义。苏东坡就说:“鸠字拆开是‘九鸟’,也有个缘故。”王安石当了真,欣然请教,苏东坡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王安石这才知道苏东坡是在取笑自己,觉得他太轻薄,就把他贬为湖州刺史。“坡”、“鸠”之类并非全出虚构,王安石喜欢通过新的字义解释推行自己的经学观点,但对标新领异的《字说》,很多人不买账。比如王安石认为“诗”字从言从寺,而“寺”指的是法度。当时的吴叔扬就讽刺说:“若必以‘寺’为法度,则‘侍’者法度之人,‘峙’者法度之山。‘痔’者法度之病也。”然而王安石的学说在当时是考试的标准答案,不少人也就顺风影从,他们闹的笑话后来通通被记在王安石名下。
对《字说》冷嘲热讽的人也很多,但这些话大都被安在苏东坡头上,据《高斋漫录》记载,苏东坡看了《字说》后开玩笑说:“把‘笃’理解成以竹鞭打马,勉强说得通,但以竹鞭打犬,又有什么可‘笑’?”这些故事中最有“鱼”、“牛”风味的,是“犇”(读音奔)、“麤”(读音粗)之辨。据《桯史》记载,《字说》风行之时,苏东坡就指出:“丞相您想探微穷源,但我担心学者们牵强附会成风,过分穿凿。就拿‘犇’、‘麤’来说吧,牛明明比鹿粗壮,而鹿跑得比牛快多了,按您的说法,这两个字岂非弄反了?”王安石无言以对。王安石罢相之后,很多“王门弟子”不敢承认受他影响,更有甚者还掉转枪口指斥王安石。王安石既死,张舜民做《哀王荆公》七绝四首,其三云:“去来夫子本无情,奇字新经志不成。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等到哲宗亲政,起用新党,在王的女婿兼学生蔡卞的要求下,又给王安石恢复名誉,追谥文公,配享神宗庙庭,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又配享孔子庙,追封舒王。这时王安石之学又成了金字招牌,那些“王门弟子”又纷纷露面夸耀自己的身份了,有人就把张舜民那首挽诗最后一句改了一个字赠给他们:“人人却道是门生。”
〖爱女慈父〗
王安石除了早夭的鄞女外,还有两个钟爱的女儿,大女儿嫁市宝阁待制吴安持,安持之父即是后来代安石为相的吴充,小女儿嫁尚吉左丞蔡下,徽宗时宰相蔡京之弟。对于女儿,也时时挂念。例如:有一次,王安石送弟弟安礼赴京,行至江边,适逢细雨蒙蒙,回想起当年送别女儿时的相似情景,不由得写下一首七绝诗: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持。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王安石的父爱并不会重男轻女。有人曾假托苏洵之名写了一篇《辨奸论》,攻击王安石的不修边幅,认为他不近人情,而不近人情之人“鲜不为大奸匿”。姑且不论其逻辑的荒谬性,从王安石对儿女的态度上来看,人们也能发现,这位坚决的政治改革家乃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因此绝非《辨奸论》中所谓的“阴贼险狠,与人异趣”。否则王安石的诗歌焉能流传千古,使读者发生共鸣?
〖喜欢改诗〗
名言佳句大多是诗人仔细推敲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王安石喜欢改诗,不但喜欢改自己的诗,对于友人,也好为一字之师,忍不住时还要改古人的诗。
改自己的诗。王安石自己有一首《泊船瓜洲》的绝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在草稿上,“绿”字原作“到”,圈去“到”字,注上“不好”,改为“过”,又圈去,改为“入”。接着又换为“满”……一共改了十几个字,方馋定为“绿”字。“绿”字既具体又形象,虽非独创(因李白早有“东风已绿瀛洲草”之句),但在此处却也非此字莫属。
改他人的诗。刘攽《题馆壁》诗云:
壁门金阙倚天开,五见宫花落古槐。
明日扁舟沧海去,即将云里望蓬莱。
这是刘攽自校书郎出任泰州通判赴任前夕所作。蓬莱本是海上仙山,后人用作馆阁的代称,末句表现了眷恋校书书生涯的心情。王安石见了,大笔一挥将,“云里”改为“云气”。这一改果然更见佳妙。因为传说蓬莱仙阙被五云所遮,瞻望只能见一团云气,不见犹望,更能表现出刘攽身处江海、遥望魏阙的依依不舍之情。刘攽不由得欣然服善,后来收入文集以及对友人吟诵的,都是安石的改本。要知道,能使刘攽心服并不容易,刘攽和他的兄长刘敞可称是北宋最博学的人。
王钦臣被召至馆阁,考试完毕题一首绝句在墙上:
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
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
王安石把第三句改为“日斜奏赋长杨罢”说:“诗家语如此乃健。”这样的改法使“赋”字变成动词。句子的确劲健了,但也有后人认为“语健而意窒”,破坏了原句的“浑成”。
改古人的诗。王安石读到: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惟闻折竹声。
便一转改为“禽飞影”、“竹折声”。读到《梅花落》:
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末开。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
觉得未能惬意,便将它改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读到《丁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盘勤解却丁香结,从放繁枝散诞春。
也感到不满意,改成:
江上悠悠小儿人,十年尘垢梦中身。
殷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间自在春。
王安石不满意《晴景》:
雨前初见花问蕊,雨后兼无叶底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觉得其意未豁,改为:
雨来未见花问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上述后面三首诗改了以后,觉得已全是自己的面貌,索兴另外取题,据为己有了。王安石改诗究竟是得还是失?可谓见仁见智,褒贬不一。不过,由此人们可以知道好的文句是要精雕细琢、再三修改的,而他人的作品也可以激发自己创作灵感的火花。人们还可以发现江西诗派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术,已在王安石诗中初露端倪。
导语: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气象,那么关于下雨又有什么歇后语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下雨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下雨的歇后语:1、 落了三年黄梅雨 —— 绝情(晴)
2、 落雨打土坯 —— 没有好货
3、 落雨躲进山神庙 —— 轮(淋)不着
4、 落雨立当院 —— 轮(淋)到头上
5、 落雨天出太阳 —— 假情(晴)
6、 老天爷不下雨,当家的不说理 —— 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7、 雷声大,雨点小 —— 有名无实
8、 雷雨天下冰雹 —— 一落千丈
9、 淋了雨的`熟石榴 —— 咧开了嘴
10、六月的暴雨 —— 一阵儿
11、泥娃娃遭雨淋 —— 软瘫了
12、雨后送伞 —— 多此一举;空头人情;假仁假义;虚情假意
13、雨浇泥菩萨 —— 土里土气;土气大
14、雨天背稻草 —— 越背越重
15、纸糊的灯笼被雨浇 —— 架子不倒
16、牌楼下躲雨 —— 暂避一时
17、拉石灰车遇到倾盆雨 —— 心急如焚
18、落雨天打砖 —— 坏坯子
19、落雨天担禾草 —— 担子越来越重
20、泥人经不起风雨 —— 本质太差
21、泥娃娃遭雨林 —— 软瘫了;软作一堆
22、下雨往屋里跑 —— 淋(轮)不到
23、一天下了三场雨 —— 缺少情(晴)意
24、阴雨天的霹雳 —— 大发雷火
25、阴雨天的芝麻 —— 难开口
26、阴雨天观景致 —— 模糊不清;看不清
27、阴雨天过后出太阳 —— 重见天日;开云见日
28、阴雨天拉稻草 —— 越拖越重
29、雨点落在香头上 —— 巧得很;巧极了
30、雨后的彩虹 —— 五光十色
31、下雨不撑伞 —— 淋(轮)着啦
32、下雨不戴帽子 —— 轮(淋)到头上
33、下雨洒街,刮风扫地 —— 多此一举
34、下雨天背棉絮 —— 越背越重
35、下雨天出太阳 —— 假情(晴);阴不阴来阳不阳
36、下雨天打麦子 —— 收不了场;难收场
37、下雨天浇地 —— 多此一举
38、下雨天泼街 —— 假积极
39、下雨天往屋里跑 —— 轮(淋)不到你
40、下雨天走路 —— 拖泥带水
41、雨后的高梁苗 —— 直往上蹿
关于下雨的谚语:1、 平房门前不漏雨 —— 有言(檐)在先
2、 骑楼下躲雨 —— 暂避一时
3、 晴天盼下雨 —— 没指望
4、 山半腰遭雨淋 —— 上下两难
5、 十天九雨 —— 缺少情(晴)意
6、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 奈何不得;无可奈何;管不着;不由人愿
7、 天要下雨鸟要飞 —— 各随其便
8、 王老道求雨 —— 早晚在今年
9、 屋檐下躲雨 —— 暂避一时;不长久
10、谚语云:“蚂蚁搬家要下雨”
11、朝虹雨,夕虹晴。
12、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1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4、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15、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16、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17、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18、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19、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20、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21、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22、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23、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嘻嘻。(南京)
24、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25、鸡鸣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26、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27、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28、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29、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30、晏雨不晴。(同上)
31、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32、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33、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34、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35、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36、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37、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38、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39、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40、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41、雨后的花园 —— 万紫千红
42、雨后的竹笋 —— 节节高;节节上升
43、雨后收葱 —— 连根拔
人吃土一世,土吃人一次"--山西谚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朝虹雨,夕虹晴。
有雨山戴帽,没雨山没腰。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只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即享受)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礼义廉:无耻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阎王爷嫁女:鬼要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核:两头唧
水瓜打狗:唔见咁截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缐(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声(腥)气
船头尺:度水
亚兰嫁亚瑞:累斗累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举埋年结:算数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开花(忽=屁股;烈=裂)
吞金灭宋(金=借喻买菜的钱;宋=餸=菜)
歇后语:放下担子聊天——歇后语
此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癞蛤蟆上公路,硬充小吉普.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水往下流,人争上游。
◆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宁做穷人脚下土,不做财主席上珍。
◆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受辱。
◆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
◆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
◆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
◆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
◆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好男不争财和产,好女不争嫁时衣。
◆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
◆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
◆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
◆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
◆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没有锯不倒的树,没有敲不响的钟。
◆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穷人不攀高亲,落雨不爬高墩。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树老根子深,人老骨头硬。
◆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
◆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
◆菜无心必死,人无心必亡。
◆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
◆猛虎不处劣势,雄鹰不立垂枝。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
◆愿为众人死,不为一人亡。
◆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一人作恶,万人遭殃。
◆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
鳗鲤合蟹洞——各贪一头
蟛蜞上洞——自叹自落
蟛蜞脚裹馄饨——里戳出
三只指头撮个田螺——稳拿
乌龟不咬人——吃相难看
蜻蜓吃尾巴——白吃自
牛吃稻柴鸭吃谷——各自福
脚馒头上打瞌晚——自靠自
柴草人救火——自身难保
酱甏里落苏(茄子)——拣软的挣
罗卜敲金锣——越敲越短
麻子榻粉——蚀煞老本
闫罗王阿爹——老鬼
门角里撤(出)污——图天不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