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玉是吉祥之物,是一种有灵气的宝物,正所谓“通灵宝玉”,一块上好的玉件能给人带来好运,趋吉避凶,佩玉石可养生,身上佩玉可防疾病,佩玉则百邪不侵。在部落文明在向王权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玉石的功能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由单纯的通神之物慢慢变成了一种佩戴习惯,从而在王公贵胄间兴起佩玉的风尚,认为把玉佩戴在身上会得到神灵的护佑。
和玉玦不同,玉玦是警示作用,而玉佩指高贵和美好寄托,所以玉佩都是雕刻吉祥,美好和感天悟地的智慧。后来玉佩被人格化,给人取名字,指美好的品行,容貌。人养玉,玉养人,玉里含有很多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锌、镁、铜、硒、铬、锰、钴、通过人们的佩戴与皮肤摩擦,从而渗进人体被我们吸收,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古代的时候玉与王同字,同为“王”字。王,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意为能将三者参透融合。因此,能通天达地者是为王。玉,乃王器,祭天地表现内心敬意的载体,佩戴玉器即是被天地庇佑、身份尊贵的象征。古人认为玉是一种具有灵性的矿物,用于修身养性,有一种说法叫”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所以带的时间越久越好。
玉腰牌,是一种身份证,门禁卡性质的腰牌,这是玉佩的最初功用,玉佩,文理天然,不易仿制,天然花纹防伪。古人地位显赫,佩戴的都是价格昂贵的玉佩,并且是成套的,从古墓中出土的玉佩就说明了这一点,上至皇帝,王公贵族,佩戴的规格也是有明确规定。
《大秦赋》剧情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是新的剧情中,嬴政设计让嫪毐彻底下线。通过嫪毐的事情,也迫使吕不韦不得不下线。嬴政亲政,开始掌握实权。
吕不韦是一个很有权谋的商人,一辈子也算是为了大秦的事业费尽心思。可他太过贪恋权势,逐渐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大臣的本分。
秦王不是昏君,不可能一直让吕不韦掌握政权。吕不韦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事情!吕不韦离开的这场戏,阿九看了之后特别的难受。
吕不韦离开的场面还是比较壮观的,群臣相送。从这场戏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大家对吕不韦的认可与赞同。
其实吕不韦这个时候最想要看到的是嬴政,但是嬴政心中有自己的考虑,没有亲自来送吕不韦。反而是派了他的儿子扶苏来送吕不韦,并且交给吕不韦一个玉佩。
临行之际所赠玉佩究竟有何含义呢?其实细节还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并且这其中可能蕴含着三重含义。
其一:宣告吕不韦时代的结束吕不韦是从孝文王薨逝时,登上历史舞台的,至今依旧对他那窃喜的笑印象深刻。从那时的情境相比,这个时期的吕不韦百感交集,颇有些英雄迟暮的感觉。
吕不韦从一个普通的商人,一步一步走向了秦国的丞相。从不被世人认可,到大家舍不得他离开。因为嬴子楚对他的信任,吕不韦的阶级地位到达一个巅峰。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吕不韦基本掌握了秦国大小事宜的处置权。他开创了一个属于吕不韦的时代,将国事处理的也是井井有条。
可是秦王毕竟是秦王,王的地位和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吕不韦太过贪恋权利,竟然触碰到了秦王的利益。他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事情!
这个玉佩其实是当初吕不韦送给嬴政的。如今嬴政再次将这个玉佩归还,其实是想暗示吕不韦时代已经过去,属于他迎着的王的时代即将到来。
其二:对吕不韦过去成就的肯定吕不韦虽然一度触碰到了嬴政的底线,可是他在职期间所创出的丰功伟绩,也是让人无法忽略的。剧中的吕布韦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权谋一般都很正确。
对于前期的嬴政来说,吕不韦所做事情让他又爱又恨。嬴政是秦国的皇帝,心中有统一六国的抱负。年少继位会有很多磨难,是吕不韦替他处理了这些事情,嬴政心中很感激。
可是吕不韦一些事情上特别的过火,涉及到国家大事或者一些重大的决定竟然不再过问嬴政的意见。这是对王权的挑战,嬴政作为一个君王自然无法忍受。
嬴政一直把吕不韦看作自己的父亲,一直很尊敬他。可是如果吕不韦不离开的话,自己就没有办法真正掌握政权。这个时候的嬴政内心是非常复杂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对待这个仲父。
他是大秦的王,即使有不舍也不能够表现出来。所以他送给吕布为一块玉佩,上面的图案是燕子,代表着秦国的王权。嬴政把它送给吕不韦,其实是对吕布为过去功绩的一种肯定。
其三:希望吕不韦往后人生珍重嬴政想要彻底拿回政权,就必须要送走吕不韦。所以哪怕这个时候他心中有万般不舍,他也不能够表现出来。
即使不能亲自前来相送,心中对这位仲父也是百般挂念的。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前来相送,并且带过来了一块美玉。
玉在中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也是非常值得珍藏的东西。把玉这种东西赠送给老人,其实是对他们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他们的人生顺顺利利,在封地的日子珍重。
这是一个儿子对一个父亲的告别,也是儿子对父亲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吕不韦在封地能够安享晚年。
若不是吕不韦过度贪恋权势,不愿意及时归还政权,也许两个人不至于落得如此田地。吕不韦一世英名,终究是糊涂一时啊!
文:阿九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繁钦诗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写作“佩”。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周礼·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子佩白玉而玄组授,诸侯佩山玄玉而朱组授,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授,世子佩瑜玉而綦组授,士佩瓀玫玉而缊组授。”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礼法。也叫玉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