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掀起了一股收藏热,也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涌了进来。其中,银元收藏已经成为了老百姓收藏的热门品种,银元不仅是一个时期的产物,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仿造的除外),但是,随着追求收藏银元的人越来越多,也使得一批又一批仿造银元出现,那么鉴别真假老银元有何技巧呢?
一、看数据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重量尺寸是第一步,游标卡尺,精细电子秤是必备工具。
首先备一份常见主币银元的直径和重量,银币虽然流通百年,但是磨损消耗并不会很大,各铸局的差距也不会相差05克以上。
银元的规格都是严格按照规定来的,不能多也不能少,首先就是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是268克(库平一两除外),但是由于各大造币厂和磨损不同,重量误差在264克-27克之间,直径在39mm。
二、看币面
这里看币面主要是看压力和包浆。清末民国的造币机械虽然落后,但是压制银币的机器冲压力也能达到上百吨。
当年上海中央造币厂生产船洋(267g)的机器压力是160吨,速度每分钟100枚。
机器的压力足,币面的图案才会凹凸分明,字口清晰有力。仿制的图案和字口都有软绵无力的感觉。
甚至八九十年代有的翻砂仿铸币用放大镜看地章都能看到砂眼或起泡,粗制滥造。
三、看颜色和包浆
老币的颜色柔白润泽,银色自然老熟,假币发青,泛着贼光。
包浆这个东西是自然生长的一个状态,如同从币身里生长出来,真正的包浆与币浑然一体不易抹除。作旧的包浆往往用手一擦就掉色,或者呈现一种不自然的状态,就好像新衣服特地打了新补丁。
四、看边齿
银元的银子经过高压处理, 边齿密度很大,齿壁坚挺。假币齿壁无力,高倍镜下假币凸齿上往往有絮状突起, 凹齿内有金属碎屑,假币为了掩盖其边齿的毛病,往往用脏东西全部填满凹齿,根本看不见齿的本样。
五、听声音
最后有一个听声音的方法,也有必要提一下。在过去旧社会常常用铅等私铸假币来冒充银元,所以用指甲夹住币面吹气能响来判断是否银制,听声比较好用。
但是现在金属配料都高级了,甚至真银制作,尤其真银假币还会通过扭曲币面来减少共振,从而进一步消除尖音,听声音需要极高的能力水平了。
银元真假的鉴别方法有听声音、看外形、看成色等。
1、听声音
鉴别银元真假较为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两个银元互相碰撞,如果两个银元都是真的,那么碰撞所发出的声音应该清脆而洪亮、柔和而悦耳。如果是合铜的假银元,碰撞发出的声音就会感觉比较浑浊。
2、看外形
银元采用压制的工艺制作完成,其形状、花纹、图案一体成型,表面光滑平整而有光泽;线条轮廓自然规整;图案线条清晰流畅不杂乱。可以通过银元的形状,纹理和图案等鉴别银元的真假。
3、看成色
银元作为一种货币,经过长期的流通,其表面会有一定程度的磨损。这种正常的磨损会让银元表面产生一层包浆,包浆常为黑、红、黄、绿等。非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愿奖是为了掩盖币面,往往是色调单一的深色。
介绍: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
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建议可通过看、称、听等三招基本识别真假。
招数一:二观一察
所谓二观,即是观银色与神韵。叶晖拿出两枚真品“孙中山头像银元”,只见真品色泽润白柔和,可用手或软布擦拭包浆,可反射出强烈的亮光。而赝品多为白铜、铅、锡等合金,颜色发青灰或干白。其次,真币多为雕版高手雕模,以机器冲轧,图案精美,齿边深且有序。叶晖指出一定要看清楚每个细部,最好是用20倍放大镜,观察其币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砂眼,图像细微处是否缺失或被改动,有些造假者将六角星改成五角星。
招数二:称重量
所谓称即是称重量,这类银元一般重量在255克至27克之间,每枚真银元之间误差不会超过04克。而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他金属,因此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元轻,真银元重,一般来说轻了1克以上的即为赝品。
招数三:听音韵
听音韵是鉴别真假银元的主要手法之一。据了解,假银元材质分银包铜与银包圈等多种。叶晖用食指轻托银元中心部,以另一银元轻敲边缘让记者试听,真银元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声音悠远绵长。叶先生说声音尖锐短促的可能是全铜镀银的仿制品,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声尖而高,含锌量高的假银元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或成“哑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