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手串鉴定真假的方法有哪些

碧玉手串鉴定真假的方法有哪些,第1张

1、常见的造假碧玉,常见的有人工合成百造假,也有一些仿冒品(玻璃、树脂),以次充好的行为比比皆是。

2、人工合成碧玉: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人工合成碧玉,但这类碧玉质地比较均匀,手感也很轻,很容易就可以辨别出来。

3、高硬度树脂仿制:一些商人用高硬度树脂胶制成碧玉度仿品问,这一类仿品看上去颜色浓艳温润,有黑斑黑点实际上是结构松散或气泡处的较深的间质色。

4、脱玻化玻璃:以前经常用脱玻化玻璃仿制翡翠,现在则更多用来仿制碧玉,这类玻璃种加入一些绿色染料,颜色可以和碧玉相媲美。这些玻璃制品质地很脆,有气泡,手感也很轻。答

5、卡瓦石和岫玉:卡瓦石和岫玉也常常被用来仿制和田碧玉,这类玉石料子通透水嫩,很容易和和田碧玉相混淆。

扩展资料:

常见的手串有:

1、印度小叶紫檀

印度小叶紫檀为紫檀树的一种,原产地印度。属落叶大乔百木,高20~25米,树皮黑褐色,树干通直而下滑。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下垂;小叶互生,7~12枚,卵形,先端锐尖,基部钝形,革质,全缘,托叶线形,早落。

2、大叶紫檀

大叶紫檀(原产地是非洲)木质非常坚硬,其纹理和特性与小叶紫檀极为相似。紫檀是豆科度的一属,多产于热带。

3、印度老山檀水浮

东非黑黄檀是一种豆科黄檀属的木材,属红木国标8类中的黑酸内枝木类之一。分布于非洲东部(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莫桑比克),属热带雨林落叶小乔木。

民间鉴定和田碧玉的方法很简单但却十分有效。

一是钢刀划动法,把从外形上看颜色鲜亮、石质细润的玉件,用硬度为55至6的小钢刀划几下,毫无痕迹者可能是和田碧玉;

二是划磨玻璃法。用玉件角楞划磨硬度为5至55的玻璃,其出现痕迹者可能是和田碧玉;

三是滴水观察法,由于和田碧玉密度高,将水滴上后,水滴边缘整齐而不扩散;

四是手摸法,将玉件拿在手中,摸一摸,搓一搓,有温润、油滑之感;

五是视察法,将玉朝后光明处,比如阳光或灯光处,凡颜色剔透、结构均匀者也可能是和田碧玉。

鉴别碧玉不能光靠理论知识,实践更重要,还需要更丰富的实战经验

和田碧玉的鉴定方法:

1、划印法也就是在和田玉碧玉的表面上用刀划刻,只需要几下,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和田玉碧玉的表面是不会出现任何的痕迹。玻璃法也是一样的道理。

2、你也可以再起表面上滴水,如果水滴边缘整齐而不扩散,那么就是真的和田玉碧玉。和田玉碧玉的质地温润,手摸上去会有一种明显的油滑感,因此也可以采用手摸法进行鉴定。

3、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在灯光或自然光下观察,如果是真的和田玉碧玉其内部结构均匀、晶莹剔透。掌握这些鉴定和田玉碧玉的小技巧相信会帮助你更好的辨别真假,购买的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和田玉碧玉。

1、用小刀检测其硬度,和田玉摩氏硬度达到65左右,拿小刀在上面划一下一般不会留有痕迹,如果是玻璃和硬度较低的玉则会留下痕迹,但是现在很多仿料也选择一些硬度高的玉石,同样会不留痕迹。

2、查看和田玉的颜色,和田玉只有白色、青色、墨色、**四大类颜色,白色的颜色由白到青白,**由淡黄到深**(包含糖色),青色由淡青色到深青色,墨色由墨色到淡黑色。

3、羊脂色和**的和田玉价值较高,羊脂玉质地细腻,白如凝脂,是白色和田玉中最好的品种,在世界上仅新疆有此品种,因产量十分稀少,故极其名贵。另外黄玉也是十分罕见的,价值仅次于羊脂玉。青色的和田玉价值最低,青色和田玉颜色分布从淡青色到深青色,种类较多,颜色深浅也不同,是和田玉中最多的一类颜色,故相较其他颜色价格稍低。

4、观察其是否半透明,在玉石中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而和田玉则属于半透明的,在光照下,能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的物像。可将玉石对准光源,用手在玉后晃动,真的和田玉能看出有黑影晃动。

5、听其声音辨别,和田玉由于质厚温润、脉理坚密,所以在敲击下声音清脆、洪亮,可拿两块相同的玉对敲几下,如果声音黯哑则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声音比较清脆、像钢一样。

6、用手掂下重量,在购买时,可分别用手掂量一下相同体积的玉石,和田玉较沉重、实在、厚实,一般比其他玉石重。

7、查看其质地,和田玉质地滋润、细腻、柔和,且表面具有油脂光泽,其他玉石的滋润和油脂光泽不及和田玉。另外可把玉石放在皮肤上,会有一种凉的感觉,而玻璃制品是没有的。

8、查看其证书编号,和田玉价格较贵,一般都有证书,可打质监局电话或上网查看编号是否是真的。

1、玻璃划痕:将玉石放在玻璃上划动,若是能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就可能是和田碧玉,原理同样是因为碧玉质地坚硬造成的。

2、滴水:由于和田碧玉的密度很高,将水滴滴在玉石上,水滴的边缘不会发生扩散。

3、手感:将和田碧玉放在手上摸摸,搓一搓,会感觉到玉石的温润和油滑的感觉。

4、光泽:在灯光下,和田碧玉的颜色会比较的晶莹剔透,结构也是很均匀的。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和田碧玉要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和田碧玉要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和田碧玉

1、看价格

碧玉的产量要小于青玉,所以碧玉价格相对较高。另外碧玉的不均质决定了杂质少的碧玉价值会较高。

2、看成分

碧玉的透闪石含量要低于青玉。碧玉含阳起石较多,此外还含一定量的铬尖晶石,石墨点,绿泥石及辉石。

3、看油性

青玉的的组成较单一,玉的颗粒也较均一,相对较细腻。碧玉的颗粒大小相差较多,通常色浓处颗粒较大。

 4、看颜色

青玉颜色均一,碧玉由于有不同的矿物,颜色差别较多,表现为玉的颜色不均匀。另外色调上除了铁的黄绿色外还含铬的翠绿色。碧玉多为青绿、暗绿、墨绿色、绿黑色,一种产于酸性侵入岩体的接触带,较纯净细腻,另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常含有点状黑色矿物晶体。

扩展资料

1、料质

无论购买什么种类的玉石都要把料质放在第一位,料质就是看玉石结合的紧密程度(密度)。玉是集合体,料质紧密的玉石不容易看出本身的颗粒感,玉石的纤维结构也不明显,看起来是很均匀干净的。

2、颜色

优质碧玉的颜色有几个要求:均匀、干净、色鲜。其中,对于颜色鲜艳这一点,碧玉籽料是不用的,因为本身碧玉籽料的颜色就都是一种深沉浓重的绿色调,与山料的绿色色调是不同的。山料碧玉,要求颜色艳丽,越鲜艳就说明碧玉颜色的品级越高,不过一般颜色既鲜艳又均匀的碧玉很少见。

3、黑点

碧玉无论山料还是籽料,大部分料质都存在很多的黑点,那是碧玉中存在的天然矿物,一般雕工师傅在雕刻时会尽量避免黑点,但是成品碧玉上一般还是有很多。所以如果一件碧玉产品上面没有黑点或者即使只有一两个黑点都是很难得的。

-碧玉

和田玉碧玉以绿色为主色调,常见有绿、青绿、灰绿、黄绿、暗绿等,偶见翠绿色。碧玉多呈油脂光泽,微透明,纤维交织结构,所以断口多为参差状。玉石中常含有黑色矿物质,呈点状、片状或聚集成团块状分布。碧玉之所以呈现绿色,主要是因为玉石内部含有微量铬元素,铬元素使碧玉形成绿色的同时,在玉石内部也形成了铬尖晶石。

鉴别和田碧玉的方法:

一、通过观察其整体透光度,和田碧玉内里结构虽然存在一定量的棉絮,但若是真和田碧玉透光度是比较高的。

二、可以放在手中感受一下,如果触手冰凉并且有沉甸甸的感觉,有可能是真的。

三、和田碧玉由于含有不同的矿物质所以玉的颜色不均匀。在颜色上除铁元素的黄绿色外还含有铬元素的翠绿色,而且碧玉多为绿黑、墨绿、暗绿、青绿。因为产自超基性岩体,所以会含有一些点状的黑色矿物晶体,所以如果和田碧玉即便接近黑色它的薄片在强光照射下仍是深绿色。

四、通过烧发丝的方式,把一根发丝缠在和田碧玉的表面上然后用明火去烧,发丝如果没有烧断的话就是真的。

五、通过味觉,用舌头去舔玉的表面,在舔完后如果有发涩的感觉就是真的和田碧玉。

首先,要树立标准件意识,牢牢掌握和田碧玉的特点

和鉴定方法。和田碧玉比重为29至31,硬度为6至

65,温润、细腻、光泽柔和,呈半透明或不透明

状。先人给和田碧玉总结了“五德”,即五大特征:坚

韧的质地、温润的光泽、绚丽的色泽、致密而透明的

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民间鉴定和田碧玉的方法很

简单但却十分有效。

一是钢刀划动法,把从外形上看颜色鲜亮、石质细润

的玉件,用硬度为55至6的小钢刀划几下,毫无痕迹

者可能是和田碧玉;

二是划磨玻璃法。用玉件角楞划磨硬度为5至55的玻

璃,其出现痕迹者可能是和田碧玉;

三是滴水观察法,由于和田碧玉密度高,将水滴上

后,水滴边缘整齐而不扩散;

四是手摸法,将玉件拿在手中,摸一摸,搓一搓,有

温润、油滑之感;

五是视察法,将玉朝后光明处,比如阳光或灯光处,

凡颜色剔透、结构均匀者也可能是和田碧玉。

鉴别碧玉不能光靠理论知识,实践更重要,还需要更

丰富的实战经验。“爱玉之家”是和田玉交流学习地,

那里行家多多。

~亲,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

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上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互相帮助,祝共同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53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