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银、藏银、苗银、雪花银的区别在于含银量区别和所表达含义区别。
一、含银量区别:
1、925银是指含银量925%左右的银质品含有75%的其他金属。
2、藏银一般由30%的银和70%铜合成。近年所谓藏银多为白铜和锡的合金。
3、苗银饰品成分以白铜为主,通过电镀、加蜡、上色的工艺处理,形成颇具特色的苗银饰品。
二、含义区别:
1、925银、藏银、苗银都是指的是银饰品。
2、雪花银最早出自宋代语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属于民间对白银的称呼。
银饰的保养方法:
1、纯银饰品若长时间不佩戴,一定要用软布擦拭干净,免得汗渍留在饰品上造成腐蚀,然后放进密封袋或是包装盒内,好隔离空气避免银饰氧化变黄变黑。
2、泡温泉、在海边玩水千万不要佩戴纯银饰品,也要避免接触到化学溶液,、化学反应会让纯银饰品变黑。
3、可以使用擦银布擦拭银饰品的光滑面,雕花或是不规则表面,可以使用软毛牙刷沾上少许牙膏轻轻刷洗。
4、也就是表面没有任何电镀白金的银饰品比较容易氧化成黑色、灰色。将银饰品在白醋中浸泡约48小时,可以有效去除淡淡的黑色氧化层,之后用清水冲洗,用牙膏刷银饰品,这样可以便能彻底去掉黑色氧化层。
5、银饰的最佳保养方法是天天佩戴,因人体油脂可使银产生自然温润的光泽。
以上内容参考 -925银
以上内容参考 -藏银
以上内容参考 -苗银
以上内容参考 -雪花银
中国大规模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是从明朝开始的,中国的银矿主要集中在云贵,但是那个时候基本属于未开发的蛮荒之地,而且品质极差,开发成本过高。因此先期中国的白银主要是从日本国进口的,随着清朝的建立,国际通商贸易的发展,大量的白银才流入中国境内。这个阶段的白银主要是从南美洲进口的,直到南京条约时期,中国赔款所使用的白银仍然叫做“墨西哥鹰洋”(是英国人铸造的流通货币,后来墨西哥独立后废除此种货币)。
在古代市场流通的主要是铜钱和银票,真正以白银易物的行为少之又少。即使市面上流通的白银表面也都是灰色甚至是黑色的(看看你的白银戒指和现在流通的纸币就可以想象出来了),而且这些白银的重量也很小,属于散碎性质的。你所谓的“雪花银”往往指的是官银,即由国家发型的具有大额支付能力的白银。这类白银往往不再市面上流通,相当于现在国家的黄金、白银储备一样(金融体制都属于金本位制)。这种白银重量大、纯度高,很白很耀眼。于是就有“雪花银”的美称了。
至于你说里面会有铂,可能会有(两种矿藏可以伴生),但是含量不会很高。要知道当时的冶炼技术还很原始,白银里面会有很多杂质。其中能让白银看上去白花花的很耀眼,主要原因是里面含有很多锌。现在首饰加工的时候银饰是一定要加锌的,因为加锌以后,银的金相就发生了变化,增强了熔融状态的流动性、可塑性、延展性的同时,银结晶也变得致密减少了内部的裂痕、气泡和孔洞。
而且“雪花银”也不是专指元宝状的白银,因为那样铸造起来会很麻烦。古代大“面额”的白银都是铸造呈银条或是银锭,这一点在星爷的《九品芝麻官》里就表现的很真实。官银的重量都是十两、五十两之类的整数,市面上流通的白银也就是一二两,大多都以“钱”来计量的。
我记得看央视版《笑傲江湖》的时候,吃顿饭就给50两银子。我的天,在1910年代的时候50两白银就可以在现在北京二环路以内买上三件大瓦房了。100年前如此何况是1000多年前了。而且宋朝的时候花的是以贯来计量的铜钱,这个《三枪拍案惊奇》里面反映的就比较客观了。
啰嗦了半天不知道说的对不对你的胃口。呵呵
纹银的成色是935374。较近代中国各地流通的宝银成色为低,所以宝银折成纹银时例须升水。习惯上每百两纹银须升水6两才等于足银。当时作为货币的白银,还有一个成色的问题。成判别银子的真伪:
银首饰种类繁多,成色复杂。银首饰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掺些其他金属,那么如何鉴别银首饰呢?
(1)查硬度
银首饰成色越高质地越柔软,表面越洁白光润。以60克左右的银镯子为例,如用手一拉就开,没有弹力,其成色在95%左右;如有点弹力,成色约在80%~90%;如弹力较大,成色则在70%以下。
(2)看茬口
把银饰品剪开或折开,看其茬口的颜色。如饰品柔软,茬口粗而柔,稍带微红,成色约在95%左右;如用手弯折较硬,茬口白而带灰,或略有微红,成色约在90%左右;如硬度较大,茬口淡红色、黄白或带灰色,成色约在80%左右;如弯折坚硬,茬口呈微红、微黄、土黄等色,成色约在70%左右;如茬口红中带黑,或黄中带黑,成色在60%一下。
(3)银药抹试
将银饰品在试金石上磨出银道(与试黄金相同),用银药(银药是用银粉与水银混合成软体状)在银道上涂抹,挂银药多的成色就高,挂银药少的成色就低,不挂银药的为假货。
(4)辨色法
用眼力来识别其成色及真假。成色高的,看上去洁白、细腻、有光泽,并在首饰上印有厂家、店号等标记;成色低的,色呈微黄,做工粗糙;假的银首饰色泽灰暗,不光洁。
(5)折弯法
用手指捏住折弯,成色高的软而柔韧,易弯不易折断;质次的折弯时较硬,或勉强折动,有的甚至无法用手指折动;包银的经折弯或用锤子敲几下会裂开;假的就经不起折弯,易断裂。
(6)抛掷法
成色高的银饰品重,抛在台板上跳不高,有“噗嗒”之声;假的或成色低的则轻,抛在台板上弹起甚高,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
(7)硝酸鉴别法
用玻璃棒将硝酸滴于银首饰锉口处,成色高的呈糙米色,隐绿或微绿;成色低的呈深绿色,甚至黑色。
此外,购买银首饰时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质量挑选:
(1) 看焊接。有的银饰品是经过焊接而成的,因此要看焊接是否干净利落,有无假焊或开焊现象。
(2) 看光亮度。要求镀色纯正,光亮度强。
(3) 看镶面。要牢固、周正。
(4) 看勾爪。要看勾爪有无毛刺,是否扎手、刮衣服,佩戴是否方便色是指银质货币、饰品和器物的含银纯度,又称银色。银两的成色,自古即不统一。清朝民间使用的白银,成色自很低直至所谓十足都有。各地所铸的宝银成色各不相同,如有二四宝、二五宝、二六宝、二七宝等。但银两在流通时又必须计算其成色,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清朝政府规定了一种全国性的假想标准即纹银,其成色是935374‰,它是清朝法定的一种银两的标准成色,仅是一种种标准,实际上并无实银。民间完纳钱粮,即以纹银为标准,其他银两须各按成色折合计算。当时认为纹银成色很高,故有"十成足纹"之称,其实其成色比各地流通的宝银成色为低。所以将宝银折成纹银时,例须升水。这种升水是指成色较高的宝银折合为纹银时,在比价上的提高。例如,二四宝银就是说五十两重的宝银,在流通时要升水二两四钱,等于五十二两四钱的纹银。换句话说,也就是五十两重的二四宝银所含的纯银,等于五十二两四钱纹银所含的纯银。
纹银在推动当时的社会进步、改善经济结构、促进民生发展及国际商品贸易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凡货币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其用银之处,官司所发,例以纹银,几商民行使,自十成至九成、八成、七成不等。遇有交易,皆按照十成足纹,递相核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