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青铜:
夏朝。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
黄金;
古代的黄金和白银大概在唐宋时期成为流通货币使用。黄金在宋元明成为相当少有的流通货币,一般不具备在市场流通的功能,因为比之银子、宝钞(银票)和铜钱,其面值过大、量过小,所以一般黄金只是作为国家储备或者是贿赂赠礼使用,中国的黄金产量相当有限,大多来自于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以前比较大的金矿分布在关外东北地区,山东地区也有金矿的存在,但总体产量很低,古代中国的银产量还算挺高,多分布于华北和山西一带,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金银都来自于茶叶、药材、瓷器、丝绸的高利润贸易,大两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获得了大量欧洲人从美洲攫取的白银,所以中国一度成为世界银储备最高的国家,由此可见在中国金银作为货币流通的可能性非常高。再说说黄铜,古代就称为药金,是炼丹术中的一支,黄白术所炼成的一种锌铜合金,通常和药银(汞合金)一起成为在世面上滥竽充数,欺瞒诈骗的道具,但是古代官府钱庄都有严格的验证程序,所以以黄铜作金流通是没可能的,然而在许多鎏金工艺上使用黄铜比较常见
银子:
银应该在元末明初开始才成为主要货币之一,汉代是铜钱和黄金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史记中没有白银的说法,陈平用的黄金贿赂敌方,西汉官员的俸禄用的是粮食,而不是流通货币,应该当时铜币量不够,所以只有用粮食作为官员工资发放。
唐宋时期白银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唐朝一直是以铜作为流通货币,北宋沈括(1031-1095)在1077年回答宋神宗关于市场流通货币不够之原因的时候,用的还是铜钱作用货币单位。可是在付战争赔款时,北宋倒是大部分用的银子,应该银子当时已经作为国际流通货币使用,并且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白银要比绢方便携带。
1004年,北宋和契的澶渊之盟,条件是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到1042年,又将岁银增加十万两,绢十万匹,1038年,北宋同夏战败,结果每年北宋给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
北宋960年建国,但从1004年就是建国44年后,就开始每年要白送出银子十万两,
34年后增加到每年送出十五万两,
再过四年(1042年)增加到每年二十五万两白银。
1141年,南宋政府向金称臣,每年岁贡25万两白银,绢25万匹,
1163年起,银绢各减半。
1207年,因为战败,岁贡增为30万,另外还送犒师银300万两。
1232年,金被元灭。这样算下来,从澶渊之盟到金被元灭,南北宋在218年间,一共向外国赠送了白银10万34+15万4+25万65+30万25+300万=3175万两白银,平均每年15万两左右,这些白白输出的银子,数量巨大,宋朝的人口应该在四五千万左右吧,相当于每年每300人要向外国白送一两白银,而中国本来银矿就不丰富,大量的白银输出造成国内无法将白银作为流通货币。
1276年,元灭南宋。1368年明朝建立。元统治中国的时间前后就八十年,积累不起财富,到了明朝,中国开始继续积累财富。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例如,1510年刘瑾因逆案被杀,抄家时家产中黄金1200万两,白银25900万两。虽然不知道明朝白银总量,但从刘家一家就能有如此量的白银,说明白银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存量。
前明时期,每亩地银价为五十两到一百两,洪武年间,耕田八百多万公顷,折银价为10080010=80亿两白银,刘瑾家光贪污的白银就够买下中国30分之一的土地,真是富可敌国。这会就算一个贪官贪污几十亿,也只够买几百套大城市的房子,或者买几块地,国家富了至少还有这好处,地价房价涨了还有这好处—杀千刀的贪污犯们的钱财也在贬值,出些个贪污犯不至于动到国本,可是买单的总是咱百姓。
白银应该是元至明二百多年对外贸易发展获得的。清初,白银大量从国外流入中国,大部分是外国银元。中国攒了几百年的从外国赚来的白银,后来就由慈禧一批批再送还给各国来宾。不过好象一直到1949年以前,银元还是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呢。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先祖与黄金的结缘,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相传,三皇五帝也曾以黄金为原料,炼制金丹,作长生不老之药。此说虽流传甚广,但不论在古代文献还是考古学上,迄今还没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黄金制品被发现。
目前所见资料中最早的一例,要数1976年在甘肃玉门市火烧沟遗址的墓葬中‖出土的黄金制品,有黄金制‖作的“鼻饮”和齐头合缝的金耳环,与彩陶、石器、青铜器和银器共存,其年代大致与夏代同时,相当于齐家文化的后期。除此而外,在中‖国其他地区尚未发现夏代的黄金制品。
出土文物显示,黄金制品已较多地出现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而文‖字记载表明,大约在2000年‖前的周代,朝中已设置掌管生产和加工金、玉、锡的专职官‖员了。
商代的黄金制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主要发现于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和山西,在南方则集中发现于四川。
20年。根据查询企查查得知,截止2023年6月,中国黄金组建于2003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中国黄金总公司,中国黄金总公司曾长期与国家黄金管理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所以距今20年。
开了20年了,中国黄金组建于2003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中国黄金总公司,中国黄金总公司曾长期与国家黄金管理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对全国范围内的黄金企事业单位进行行业管理。
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追溯那古老的岁月,去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吧。
商周金银器:小巧简约
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如果将商王朝统治区与周边地区出土的金器进行对照,就会发现,它们似乎是分别在几条互不干扰的平行线上发展起来的。在形制和偶有发现的纹饰上,地区文化的特点十分鲜明。商王朝统治区的黄金制品,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在商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金饰品,主要是人身佩戴的黄金首饰。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别具一格。其中颇为独特的金面罩、金杖和各种金饰件,也都是商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所未见的。金银器早期的发展情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这是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和自然条件复杂所决定的。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最迟在西周时期,金银平脱工艺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金银器的形制种类增多。其中金银器皿的出现,及相当一部分银器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从金银器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南北方差异较大,风格迥异。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银器及其金细工艺的高度发展,尤令人瞠目。
这个时期,在中原地区的墓葬遗址中,以陕西宝鸡益门村2号秦国墓葬、河南洛阳金村古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金银器最有代表性。此时南方地区出土的金银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十分引人注目。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批金器。中原和南方地区的金银器,大体看来,与北方匈奴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形制风格截然不同,多为器皿、带钩等,或是与铜、铁、漆、玉等相结合的制品,其制作技法仍大多来自青铜工艺。
秦汉金银器:繁荣发展
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曾在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陪葬器物中,发现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制作精细,装饰讲究。这种在银器花纹处鎏金的作法,唐代以后十分盛行,金花银盘亦为唐代金银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种。
根据对这些金银配件的研究已能证明,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
汉王朝是充满蓬勃朝气的大一统封建帝国,国力十分强盛。在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器,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抑或是制作工艺,都远远超过了先秦时代。总体上说,金银器中最为常见的仍是饰品,金银器皿不多,金质容器更少见,可能因为这个时期鎏金的作法盛行,遂以鎏金器充代之故。迄今考古发掘中所见汉代金银器皿,大多为银制,银质的碗、盘、壶、匜盒等,在各地均有发现。一般器形较简洁,多为素面。
汉代金银制品,除继续用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最为重要的是,汉代金细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汉代金钿工艺的成熟,使金银的形制,纹饰以及色彩更加精巧玲珑,富丽多姿,并为以后金银器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代金银器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南、广西、广东、陕西、甘肃、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等地均有发现。除大量金银饰品外,主要还有车马器、带钩、器皿、金印和金银医针等,涉及面较为广泛。在吉林省通榆的北方鲜卑族墓葬、西北新疆乌孙墓葬、车师国故地、焉耆古城等遗址,以及云南晋宁石寨山滇族墓地也发现了金银器,大多为金银饰品,如牌饰、金花、首饰、带扣等,具有较浓厚的民族色彩。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独具异域风采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亦遭受破坏。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这些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发展中,都曾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这个时期的金银器数量较多。金银器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器形、图案也不断创新。较为常见的金银器仍为饰品。
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常可以看到民族间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迹象。辽宁北票冯素弗墓中出土了“范阳公章”龟纽金印、金冠饰、人物纹山形金饰,镂空山形金饰片等,这些金银器既有汉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特点。
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皿仍不多见,且所见大都带有外来色彩。如山西大同小站村封和突墓中出土的鎏金银盘,银高足杯和银耳杯等,除耳杯外,鎏金银盘和银高足杯均为波斯萨珊朝制品。
同时,随着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这个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和功能亦颇受影响。江苏镇江东晋墓出土一件金佛像牌,呈长方形,正面线刻有裸体全身佛像,头顶灵光,面带稚气,应为释迦出土童像。这种用于佛教奉献的金银制品在唐宋以后极为常见。
唐代金银器:绚丽多彩
唐代,金银器制作有了重大发展。近几十年来的几次大宗发现,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金银器,又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不是吗?当你看到那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可以说:中国古代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而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而金银器皿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银器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食器、饮器、容器、药具、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
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这些纹饰与器形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我们确实可以感到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唐时历时近300年,金银器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初唐到唐高宗时期(公元618—683年),器类品种不多,有碗、盘、杯、壶、铛等。其装饰特点是划分出许多区段来配置图纹,装饰区间多在9瓣以上,甚至于有14瓣的,这些区间瓣多錾刻成U形或S形。棱形器物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
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公元684—755年),器形种类增多,上一期12瓣以上的装饰区间手法已被淘汰,大量采用六等分、八等分来装饰配置纹样,装饰瓣多为莲瓣形且多为双层叠瓣,U形瓣已极少见,S形瓣不再出现。
总之可以说:从唐初到玄宗时期金银器皿受西方的影响较大,但同时也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外来因素逐渐减少和消失。如高足杯、带把杯、折棱碗、五曲以上的多曲器物和器身呈凸凹变化的器物很流行。纹饰有忍冬纹、葡萄纹、连珠纹、宝相花纹、禽兽纹和狩猎纹。
肃宗到宪宗时期(公元756—820年),装饰手法多采用多重结构为主的六等分法,盘类多附三足,出现仿生器形,即仿照动物等的造型。已不见高足杯,带把杯和多曲长杯等。
穆宗到唐末(公元821—907年),器形种类繁多,盒、碗类器物出现高圈足,仿生器形更多一些,流行四等分、五等分的装饰手法。
宋元金银器:清丽典雅
宋代随着封建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金银器制作行业十分兴盛。有铭款的金银器显著增多,亦为宋代金银器的一大特点,并对元、明、清的金银器制作产生重要影响。
宋代金银器是在唐代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崭新风貌。虽不及唐代金银器那样丰满富丽,然而却具有典雅秀美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与宋代艺术的总体风格是一致的。有人认为,宋代艺术没有唐代的宏放魄力,但是其民族风格却更为完美。与唐代相比,宋代金银器的造型玲珑奇巧,新颖雅致,多姿多彩。相比之下,唐代金银器皿显得气势博大,而宋代则以轻薄精巧而别具一格。宋代金银器在造型上极为讲究,可谓花式繁多。
宋代金银器的纹饰总的说来,以清素典雅为特色。虽没有唐代纹饰那样细腻华美,然而其洗炼精纯亦非唐所及。素面者,讲究造型,光泽悦目;纹饰者则以花鸟为大宗,并使丰富多采的装饰纹样,与变化多姿的器物造型巧妙结合,达到合谐统一。比之唐代,宋代纹饰的题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其表现内容更为广阔,亦更为世俗化,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从宋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看,自秦以来流行的掐丝镶嵌、焊缀金珠的技法几乎无见。而较多运用锤鍱、錾刻、镂雕、铸造、焊接等技法。具有厚重艺术效果的夹层技法,为宋代以前金银器制作中所未见。镂雕工艺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精进。最有特色的是,宋代金银器采用了立雕装饰和浮雕型凸花工艺。
宋代金银器在其本身的纵向发展中,还出现了大量横向结合的作品。金银与漆、木等其他材料合壁,金银用于服饰、书画等。
两宋时期的辽、西夏、金、大理等国的金银器也有较多发现。大体上看,其作工和形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唐宋金银器制作的影响,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展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元代金银器在宋代的基础上,其形制、品种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时代风格。与宋代和明代相比,迄今为止见到的元代金银器为数不甚多。然而从文献材料上看,当时的金银器饰并不稀见。
从总体上看,元代金银器与宋代相近似。银器数量多。金银器品种除日用器皿和饰品外,陈设品增多,如瓶、盒、樽、奁、架等。元代大多数金银器均刻有铭款,这对研究元代金银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从造型纹饰看,元代金银器仍讲究造型,素面者较多,纹饰者大多比较洗练,或只于局部点缀装饰。然而,元代某些金银器亦表现出一种纹饰华丽繁复的趋向。这种趋向对明以后金银器风格的转变,显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明清金银器:华丽繁缛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发展的总势趋于保守。其金银器制作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风格,而越来越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如果你从中国金银器的历史长廊中流览而过,那么当你信步走到这里时,便会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那器形的雍容华贵,宝石镶嵌的色彩斑斓,特别是那满目皆是的龙凤图案,象征着不可企及的高贵与权势。这一切都和明清两代整个宫廷装饰艺术的总体风格相和谐一致,但是却和贴进世俗生活的宋元金银器迥然有别。然而,明清两代的金银器,其发展轨迹可谓明晰可见,但其分野之界亦是如此鲜明。大体上说,明代金银器仍未脱尽生动古朴,而清代金银器却极为工整华丽。在工艺技巧上,清代金银器那种细腻精工,也是明代所不可及的。
在明代金银器的纹饰中,龙凤形象或图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一变化到了清代,更加推向极致。与宋元相比,明代金银器中素面者少见,大多纹饰结构趋向繁密,花纹组织通常布满器物周身,除细线錾刻外,亦有不少浮雕型装饰,对以后清代的金银器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清代金银器保留下来的极多,大部分为传世品。从风格上看,清代金银器既有传统风格的继承,也有其他艺术、宗教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正是在这种继承吸收古今中外多重文化营养因素的基础上,清代金银器工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洋洋大观和多姿多彩。
清代金银器的器型和纹饰也变化很大,已全无古朴之意,同时反映了宫廷金银艺术品所特有的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的倾向。其造型随着器物功能的多样化而更加绚丽多彩,纹饰则以繁密瑰丽为特征。或格调高雅,或富丽堂皇,再加上加工精致的各色宝石的点缀搭配,整个器物更是色彩缤纷、金碧辉煌。清代金银器的加工特点,可以用精、细二字概括。在器物的造型、纹饰、色彩调配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继宋、元、明以来,清代的复合工艺亦很发达。金银器与珐琅、珠玉、宝石等结合,相映成辉,更增添了器物的高贵与华美。
清代传世品中,亦保留了不少各少数民族的金银器。这些金银器反映了当时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与爱好,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总之,清代的金银器丰富多采,技艺精湛。其制作工艺包括了范铸、锤鍱、炸珠、焊接、镌镂、掐丝、镶嵌、点翠等,并综合了起突、隐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手法。应该说,清代金银工艺的繁荣,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工艺技法而又有所发展,并且为今天金银工艺的发展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 —◇ 结 语 ◇— —
纵观金银器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是那个时代审美意识的反映,亦能展示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从历史长河的纵向发展看,金银器的发展有其历史传承性,而在同一时代中,金银器的发展也会受到来自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横向渗透和影响。金银器是在中国丰富多采的文化土壤上产生并发展的,它从其他文化艺术领域中汲取营养,并形成了自身独具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条浩荡壮阔的大江,而每一支汇入其中的细流,都使她更加博大而辉煌,都使她得以更加色彩斑斓、仪态万方的面貌呈现;那么,具有神奇瑰丽色彩的金银器,不也是为中国文化这一巨大实体注入活力和风采的一支涓涓细流吗?
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
由于19世纪一系列黄金资源的发现,使得从那时起黄金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段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这之前5000年的总量。2013年,全世界黄金总产量约2,770吨。
扩展资料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炼”就是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密度大,手感沉甸。
韧性和延展性好,良好导性。纯金具有艳丽的**,但掺入其他金属后颜色变化较大,如金铜合金呈暗红色,含银合金呈浅**或灰白色。金易被磨成粉状,这也是金在自然界中呈分散状的原因,纯金首饰也易被磨损而减少分量。
-黄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